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课型:讲读课主备人:何俭仪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时间:2013年10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

②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

德育目标: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①有感情地反复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

学习难点: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

②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景物烘托在感情表现方面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象、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有可能接触到一些较浅显的诗歌,为了激发兴趣,可以让其试朗诵一些名作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适当鼓励表扬,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诗歌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激发起朗读兴趣。

教学设想:

古典诗歌语言优美、凝练,蕴含深厚,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掌握品味诗歌意境的一系列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

二了解诗歌、散曲的知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组成;它每句字数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③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观沧海》

1.介绍作者:《创新》P38—基础知识(作者作品)。

2.朗读诗词,把握好字音和节奏。

3.听范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问题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观”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东——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看的地点及对象。

第二层(水——涌起):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相衬,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实写) 第三层(日——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最能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虚写)第四层(幸——志):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5.小结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诗歌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背诵全诗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介绍作者:《创新》P38—基础知识(作者作品)。

2.朗读诗词,把握好字音和节奏。

3.听范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问题探究: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人在异乡的羁旅之情。

颔联: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色

颈联:千古名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吐露春意。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2)、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尾呼应,借景抒情。

5.小结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6、背诵全诗

四作业:必做:背诵并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选做:赏析这两首诗歌的名句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后两首诗歌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背诵前两首古诗。

二学习新课。

(三)《钱塘湖春行》

1.介绍作者:《创新》P38—基础知识(作者作品)。

2.朗读诗词,把握好字音和节奏。

3.听范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问题探究:

(1)从诗中看,作者是怎样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2)如何理解“水面初平云脚低”?

——春水初生,白云重重叠叠,同湖上波澜连为一片。

(3)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写莺燕花草,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4)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特征?

——水:初平——刚涨

莺燕: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刚回来,鸟儿不多,春寒料峭,寻找向阳之树以驱寒。

花草:渐欲、才能。——刚长起来。

描绘早春万物萌发、欣欣向荣之景。

(5)“湖东”既然是作者的“最爱”,为何不详细描绘?

——诗贵含蓄,意在言外,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西湖景色如此美,作者最爱的

白沙堤就更不用说。

5.小结

这首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和渲染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6、背诵全诗

(四)《天净沙·秋思》

1.介绍作者:《创新》P38—基础知识(作者作品)。

2.朗读诗词,把握好字音和节奏。

3.听范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问题探究:

(1)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

(3)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