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2024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2024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煤矿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技术手段,能够及时监测和定位矿工的位置,从而有效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煤矿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完善和规范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以下是对2024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目的1.煤矿人员定位系统适用于所有煤矿生产单位和矿工,包括井下和地面人员。
2.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定位和监测矿工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和配置1.煤矿生产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2.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准确定位和快速预警的功能。
3.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和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稳定可靠。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管理1.煤矿生产单位应建立专门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部门,负责系统的日常使用和管理。
2.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3.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系统设置或关闭系统功能。
4.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应急预案1.煤矿生产单位应根据矿井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急预案,明确各类意外情况的处理步骤和责任人。
2.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应急预案应与煤矿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密1.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是涉及矿工个人信息的敏感数据,煤矿生产单位应加强对系统数据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泄露和滥用。
2.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矿工的个人隐私权。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矿井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利用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监控、救援和疏散的设备系统。
第二章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职责第四条矿长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支持、设备安装、调试和升级。
第七条工作面负责人负责本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章人员定位系统使用与管理第八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实时定位、监控、救援和疏散等功能。
第九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作业人员进入井下作业前,必须佩戴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进入井下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不得擅自改变行走路线。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区域时,必须关闭定位卡,确保定位卡处于关闭状态。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
第十五条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管理部门应迅速启动救援预案,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救援和疏散。
第四章人员定位系统培训与考核第十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人员定位系统操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024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四篇)

2024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金山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公司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仅适用于金山煤矿。
第三条必须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第二章____、使用与维护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____)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一)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二)安全管理功能1、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____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2、能对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
3、有管理中心向携卡人员呼叫时标识卡声光提示及携卡人员有向管理中心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的双向呼叫功能。
4、有煤矿井下特殊区域限制员工非法进入,如果有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该区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地面监控主机也会发出报警信号功能。
(三)人事及用户管理功能,有与标识卡相关的员工基本档案管理、工资辅助管理等简单人事管理功能及登录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四)在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大屏幕led显示及语音报号检卡系统,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标识卡的完好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系统地面中心站主机应采用双机热备,数据保存半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信息的时间长不大于____min。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范文(四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范文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主站。
主要以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监视器等组成。
井下部分以人员定位分站作为井下人员编码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
它可连接防爆兼本安电源、低频发射天线和高频接收天线。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人员定位分站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后(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即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经数据通信网络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一)人员检测功能随时通过无线检测人员携带卡的编码信息。
(二)传输信息功能所有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传送的人员编码数据,只用一根二芯传输电缆来完成。
井下分站设备与地面监控主机之间信息的传输,由地面主机的通讯传输接口、传输电缆以及井下分站等组成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井下与地面信息双向实时通讯并设有光电隔离安全栅作为井下井上的安全隔离。
(三)系统数据处理功能(1)显示功能通过主机的crt可显示下列内容:人员跟踪定位信息滚动显示;召唤查询显示人员检测信息和考勤信息;以模拟图形方式显示矿井人员跟踪定位信息.(2)打印功能打印人员录入基础数据;打印人员考勤报表。
打印任意日期人员定位信息。
(3)存储记录功能被检测的所有人员编码数据位置信息等,按不低于____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
(4)设置和修改分站及人员基础数据按指令提示菜单选择相应的操作,即可随时定义设置井下人员分站点的名称、地点,录入和修改人员信息并将数据库中。
(5)组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建局域网或直接连入企业局域网,远程联网共享人员检测信息。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1、背景概述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监测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矿井井下人员进行定位监测,实现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
2、系统介绍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由定位设备、管理软件、电力设备组成,定位设备主要用于井下人员定位,管理软件用于数据的处理和管理,电力设备则主要用于设备的供电。
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通过对人员的定位监测,实现了对人员上下井、进出工作面、窒息、透传等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确保了矿井生产安全。
3、管理制度为了保证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利用率,确保人员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3.1 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管理员应负责对系统进行维护、巡检等,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进入井下时,必须佩戴定位器,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离开井下时,应当及时归还定位器;•发生窒息、透传等危险情况时,系统应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
3.2 软件管理制度•软件操作应当由专人进行,且需授权认证;•定期进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软件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对软件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3.3 设备管理制度•定位设备、管理软件、电力设备等应当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验、校准和维修;•内部维护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外部维护人员应事先排查安全隐患,且在操作设备时应带上安全防护用具。
4、总结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监测手段,在矿井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其利用率,确保人员的安全。
希望在以后的矿井生产中,能够借鉴这种有效的安全监测手段,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安全管理。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三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
为此,我们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
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处理方案实现对矿井人员旳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旳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记录考勤等功能。
充足运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需反复布线,仅需增长对应旳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
系统具有无需反复布线,节省投资;使用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采用旳无线通信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大、功耗低等特点。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可以清晰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旳位置及活动轨迹,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根据。
同步,也可运用系统旳平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1、系统设计1).遵照“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旳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将人员标识卡作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人员标识卡所对应人员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旳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标识卡(标识卡可随身携带在腰带上或贴在矿灯帽内)。
2).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本安型数据采集器。
当持卡人员通过设置数据采集器旳地点时,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传播网络,将持卡人通过旳地点、时间等资料传播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
假如采集旳卡号无效、无卡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3).井下一旦发生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懂得被困人员旳基本状况,如:人员数量、人员身份、所处位置等有关信息,以便于事故救济工作旳开展。
搜救人员可持便携式搜救装置进入井下,进行搜救。
4).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旳记录与管理等方面旳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率。
2、工作原理系统产品中旳控制器将低频旳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随身携带旳标识卡进入低频旳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同步将加密旳载有目旳识别码旳信息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受天线接受到标识卡发来旳载波信号,经控制器接受处理后,提取出目旳识别码送至专用井下处理传播分站,完毕预设旳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目旳旳自动化管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在矿井内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其主要目
的是确保矿井内人员的安全。
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此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
对于矿井内的人员来说,精
准的定位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基础。
系统应能够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即时监测,并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快速准确地定位到人员的位置,以便进行紧急救援。
其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矿井内的工作环境复杂恶劣,系统
设备需要能够适应高温、高湿、尘土等恶劣条件,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能力。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需要
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能够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矿井内人员的动态情况。
此外,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需要得到考虑。
不同类型的矿井可能对人员定位系统
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矿井的特点进行定制化,以满足不同矿井的需求。
最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还应包括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应急处理和维护保养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矿井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
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才能够真正地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需要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内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二章系统管理第四条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由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负责。
第五条系统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矿井安全生产知识;2. 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维护;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第六条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职责:1. 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2.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系统运行正常;3. 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提高系统性能;4. 对系统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5. 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系统被非法侵入。
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管理:1. 人员定位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2. 人员定位数据应保密,不得泄露;3. 人员定位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4. 人员定位数据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八条矿井内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戴人员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九条人员定位卡的管理:1. 人员定位卡由矿务局统一制作、发放和管理;2. 人员定位卡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转让;3. 人员定位卡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由矿务局进行更换。
第十条人员定位卡的使用:1. 下井人员应将人员定位卡随身携带,不得随意丢弃;2. 下井人员应确保人员定位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 下井人员应遵守人员定位卡的使用规定,不得滥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一条矿井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管理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人员应迅速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并通过传输设备实时发送救援信息。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人员应配合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规定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规定人员定位系统是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能监测井下人员的大致位置,并对下井员工进行考核。
一、人员定位系统基本功能1、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2、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4、系统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人员识别卡。
5、系统具有人员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
6、系统具有寻呼功能。
7、系统具有呼救、告急功能。
二、管理规定:1、矿灯实行一人一灯制度,严禁携带多个矿灯入井。
一经发现,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罚。
2、人员定位系统发射块实行一人一卡制,严禁私自拆卸发射块。
信控中心必须做好无线编码发射块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发放和回收台帐,并随时对矿灯房内的矿灯及发射块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矿灯内无发射块的,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罚。
3、下井人员严禁携带发射块入井。
携带发射块入井是人为造成失爆的行为,对矿井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一经发现,按严重“三违”处理。
4、任何个人不得无故更换矿灯,由此造成的统计、考勤错误等一切后果,由责任人自负,并对责任人处以IOO元的处罚。
因矿灯损坏,需更换调整矿灯时,必须由矿灯房将其原矿灯内的无线编码发射块调整到新矿灯内,并及时进行相应的信息调整。
5、下井员工由于调入、调出或变更工作单位时,必须持劳资科出具的人员调动证明,到信息中心变更定位系统资料,同时信息中心必须及时出具该员工变更单位前的下井考勤记录,交由劳资科备案。
新入矿的员工所在单位要将其个人简历情况报信息中心备案,员工姓名、出生日期等重要信息要与劳资科一致,否则造成的下井考勤错误等一切后果自负。
6、下井员工人员定位系统发射块丢失的,罚款200元,单位人事员出条并经由本单位党政领导签字,到信息中心补办。
7、矿属所有有下井人员的部门和单位,每月要安排专人持本单位当月下井考勤记录到信息中心与定位系统进行校对(中旬一次,下旬一次)。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煤矿井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矿井中工作也是极其危险的。
事故很容易发生,矿工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迷失方向。
这就需要一种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来确保矿工的安全。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局部无线信号(RFID)技术实现矿工位置跟踪的技术。
它通常由矿工佩戴的一个传感器和一个数据处理器组成。
传感器将矿工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器中,数据处理器生成矿工位置和地图信息。
这种系统可以用于监测矿工的位置和活动。
矿工佩戴的传感器将能够跟踪他们的位置并将该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室。
这个控制室可以随时跟踪每个矿工的位置并做出必要的调度决策。
在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或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指示矿工快速撤离矿井,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煤矿井下定位系统还可以被用于确保矿区和矿井的安全。
该系统可以跟踪每个矿工的位置,并确保他们遵守安全规定。
如果矿工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或不正确地穿戴安全设备,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
工作人员操作废弃迷你摄像头,用于监视矿工的活动,以帮助追踪任何可能的问题。
使用这种系统还可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通过收集矿工数据和产量数据,管理人员可以确定矿区的运转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任何调整。
此外,该系统也可以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情况,以帮助管理人员计划有效的维护计划。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中,它们已经实现了更多的功能。
例如,可以将系统与传感技术集成,以便矿工的健康状况也能被监测。
系统可以被作为趋势技术,来处理煤矿中的一些不同方面的信息。
总的来说,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监控煤矿的生产和设备使用情况。
尽管存在一些技术和实施难题,但这一定位系统有着广泛的潜力,可以大大提升煤矿的安全和生产能力。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人员定位管理水平,保障煤矿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使用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确保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正常运行,实现人员实时定位、监控和应急响应,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系统建设与管理第四条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由煤矿企业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建立系统数据备份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第三章系统运行与管理第九条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应全天候运行,确保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
第十条煤矿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信息管理制度,对人员进入、离开矿井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十一条煤矿企业应要求所有进入矿井的人员必须佩戴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定位卡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定位卡工作正常。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准确无误地反映人员位置信息。
第四章应急管理与处置第十四条煤矿企业应制定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煤矿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利用精准定位系统快速定位事故地点和被困人员。
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七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系统操作、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培训内容应包括系统原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
第十九条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保障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系统效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集团公司、沁秀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章职责划分第二条机电科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的监督,对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完善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条调度室负责全矿入井人员核定数量的督查,负责调度室显示终端的使用、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四条安监科负责全矿入井人员佩戴识别卡的检查、考核工作。
负责安监科显示终端的使用、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人劳科负责全矿下井人员的考勤管理,向监测队提供下井职工工号、人员调动等相关信息,牵头人员定位系统值机员的资质培训,确保合格持证上岗。
第六条监测队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井下人员定位分站和读卡器的安装、维护、故障处理及下井人员识别卡的信息录入、发放、回收工作,为人劳科提供人员定位系统下井人员考勤信息。
第三章管理规定第七条安装与维护(一)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二)巷道分支处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三)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四)分站、读卡器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五)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
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六)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七)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Ih时,及时更换。
(八)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九)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双机备份,24h不间断运行。
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
(十)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2024年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1、矿井必须按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同时,按规定配备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3、人员定位系统所涉及的各种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正,定期检修。
4、井下要按规定设置分站和识别器,并能如实向中心站终端传输真实信息。
5、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全天____小时进行监视。
6、人员定位系统要按规定建立各种管理台帐,以及各种记录。
7、对出现的各种故障必须在____小时之内处理完毕,如处理不了的,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
8、地面中心站设值班技术员,值班技术员必须对当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主要情况问题及处理意见写在日报上,报送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
9、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应经常通过终端了解井下人员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控制井下人员的工作情况。
2024年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二)1.导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员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重要工具。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人员定位系统,制定本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规范和管理流程。
2.定义本制度中的人员定位系统是指一种能够实时获取和追踪人员位置信息的技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GPS、RFID等技术手段。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4.管理责任4.1 单位领导负责人应全面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包括制定管理制度和确保执行。
4.2 安全保密负责人应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工作。
4.3 系统管理员应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等。
5.系统使用规范5.1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禁止违法使用及非法收集、传播他人隐私信息。
5.2 在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前,必须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并明确告知其使用目的和范围。
5.3 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应符合公平、合法、必要的原则,不得滥用和超出权限范围。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概述矿井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场所,矿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比较重视矿井安全管理。
在矿井安全管理中,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可以实时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以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广覆盖面的特点成为了矿井安全管理中的一种常用系统,它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定义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矿工位置信息和提供安全监测的系统。
系统组成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 矿工定位标签:将矿工位置信息与定位标签进行匹配。
- 基站:接收来自定位标签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位置信息。
- 监测平台:对矿工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系统原理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基于无线射频定位技术,利用矿工身上携带的定位标签通过与基站之间的射频通信来实现矿工的实时定位。
设计目标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对矿工位置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监测。
- 在矿工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 对矿工进行实时安全监测,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
- 打造高效、准确、可靠、低成本的矿工定位监测系统。
系统功能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功能如下: 1.定位管理功能: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形成位置轨迹,定位数据自动归档。
2. 安全监测功能:对矿工的人身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如矿工疲劳、窒息等状态的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报警。
3. 电子巡检功能:实现巡检信息的电子化,能够对矿井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并产生巡检报告。
4. 轨迹分析功能: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形成有价值的轨迹分析报告。
5. 通信能力功能:实现与控制中心的通信,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系统管理制度在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管理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中的设备应该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煤矿业也不例外。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事故隐患,如何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应运而生。
一、技术原理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依据的是自主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
利用现代化无线个人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技术、高精度无线传感技术及众多前沿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显微传感方式,对人员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实现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通过UWB、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实现煤矿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通讯。
二、技术特点1.高精度定位:该系统采用自主定位技术,精度高达10厘米,确保实时监测到煤矿工作人员的位置,有效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2.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可实现对人员进入禁入区域等危险区域的实时预警,能够迅速指引工作人员及时避免隐患发生。
3.全网联动:该系统通过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能够与其他设备联网,通过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了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从而全面地保障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4.多种报警方式:该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警,包括声光报警,震动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保证了信息的全面传递。
三、技术应用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中,如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工作人员安全进场、离场记录,实现隐患排查和整改、非法人员侵入监测、工作人员出入管理等。
四、技术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准确性高:采用高精度定位方式,实时监测人员位置。
2.数据安全性高:采用多种数据加密方式,保护信息安全。
3.报警方式多样化:采用声、光、振动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矿井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功能

矿井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功能
1、全矿井、全覆盖、全员实施精准定位及无线寻呼系统;
2、实时的人员定位、跟踪、区域人员分布数量统计;
3、双向寻呼:包括地面对井下人员的无线寻呼、井下人员对地面的无线呼救、定短信通知井下人员避灾路线;
4、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可达±10米以内,同时具有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大能达到±2);
5、高速运动目标识别:在煤矿井下可同时对200张以80km/h运动的识别卡进行识别;
6、识别卡小巧,便于携带,防水防尘,防护等级IP54;
7、无线移动瓦斯监测:人员随身携带无线瓦检仪,无论走到哪里,当前的位置信息和相应的瓦斯数据可以自动实时上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
8、考勤统计与报表查询:包括下井人员总数、下井时间、升井时间、下井次数、各个区域停留时间、员工及部门考勤日报和月报、部门时点查询等等;
9、井口验卡:井口安装KJ133验卡系统及手持验卡器,检验卡工作是否正常,检查不带卡、多带卡、带错卡情况;
10、网络化人员信息管理:井下人员信息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同时通过网络传送到矿领导、各部门办公室,也可以继续上传到矿物局及其他各级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11、光纤/电缆混合网络:配置灵活方便,传输带宽大(9600bps以上,最高可达2Mbps),系统容量高,保证信息的实时有效传输。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1. 简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在矿井中实时定位人员位置的系统。
在矿井中,由于封闭空间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追踪和定位矿工的位置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对矿工位置的准确监测和记录。
2. 系统组成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2.1 人员节点人员节点是佩戴在矿工身上的设备,用于采集和发送个体位置信息。
人员节点一般包括无线传感器、定位芯片和通信模块。
无线传感器用于感知矿工的运动和环境信息,定位芯片用于获取矿工的准确位置,而通信模块则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2.2 基站基站是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人员节点的数据的设备。
基站一般包括接收模块、处理器和通信模块。
接收模块负责接收来自人员节点的数据,处理器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信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
2.3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实时监控和管理矿工的位置信息。
监控中心一般包括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等。
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所有位置数据,数据库用于持久化存储和快速查询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显示设备则用于展示矿工位置信息。
3. 系统工作原理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人员节点采集矿工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发送给基站。
2.基站接收来自人员节点的位置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3.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监控中心。
4.监控中心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5.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6.显示设备展示矿工的位置信息,同时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4. 系统应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在矿井安全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防止事故发生通过实时监控和定位矿工的位置,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矿工是否进入危险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
人员定位系统组织机构及职责

人员定位系统组织机构及职责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井下人员和运输车辆位置的设备,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数据传输通道、无线数据监测分站、无线编码发射器、报警装置和电源等设备组成。
以下是人员定位系统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 通风矿长: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全面工作。
2. 监控室主任: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以及监控值班员、监控员、井口检身员、考勤员等岗位的日常工作安排和调度。
3. 地面监控室:设有监控员岗位,负责24小时轮流值班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4. 井下维检员:每班必须有一名培训合格的专职维检员24小时在井下轮流值班,负责每天认真维护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保证系统运行正常,读取准确,以及每10天对系统进行一次巡检工作。
5. 持卡人员:对标识卡要妥善保管,保持清洁卫生,不得损坏、丢失,否则要照价赔偿。
6. 井口检身员:对每个下井人员认真检身,查看下井人员携卡情况,对未携带标识卡或标识卡损坏不能读取数据的,拒绝该人员下井并要求及时更换。
7. 考勤员:每班要与监控员核对下井人数与人员定位系统考勤人数是否相符合,如发现漏卡现象,要通知该持卡人员到监控室更换,杜绝漏卡现象的发生。
8. 监控值班员:发现人员定位读卡器工作不正常,要及时通知井下维检员及时处理,恢复正常。
9. 监控员:要认真填写每班定位系统考勤人数和井下实际下井人数,以及其他资料、报表,并存档备查。
此外,还有数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短信服务器、实时操作终端、打印机以及声光告警模块等组成的地面调度中心,负责对接收到的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目标特征码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可供用户随时查询的多种应用文件或图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组织机构及职责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矿业工程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定位系统
1,概述
煤矿安全普遍存在着以下隐患: 1)井上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井下工作人员 进行即时通信, 2)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 况, 难以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
1.1 六大系统建设要求
2010年5月19-2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 矿安监局在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召开全国 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 设施现场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 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出席会议并讲话,并强调要推进 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煤矿监
4.4 整体结构介绍
❖地面监控中心 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管理、
分站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 查询打印、画面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
4.4 整体结构介绍
矿井人员管理系统 完成人员信息编码采集、
识别、编辑、远程数据联网 上传、WEB发布等功能。
数据传输接口 数据传输接口是人员管理
网பைடு நூலகம்通讯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 各级主管部门。
6、系统的建设
前面已经提到系统主要分三大部分,因此系统 建设也包含三大块:
(1)、中心站建设 (2)、传输平台建设 (3)、井下监测部分建设
6.1 中心站建设
中心站主要包括监控主机和数据接口。在安装 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给主机提供不间断电源、电源 防雷和信号防雷。
2、系统的AQ标准 定义
❖位置监测分站 location monitoring substation 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
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 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
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 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 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 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 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 功能。
扩1 频0
11000100110 解 11000100110
1
00110010110 扩 00110010110
0
3.2 2.4G直序扩频技术
在发射信号前引入相应的伪随机扩频码的过程称 为扩频处理;在接收时从信号中移去扩频码,恢复 原始数据的过程称为解扩。
3.2 2.4G直序扩频技术
技术特点:
(1)抗干扰性强 因为干扰信号不带有扩频因子,所以被过滤掉。只有包
3、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
系统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2、2.4G无线通讯技术 3、2.4G直序扩频通讯技术
3.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定义:RFID (射频识别)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一种非接触式的新型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无线 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进而达到自动识别 并交换信息。
4、 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主要有三种: (1)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 (2)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 (3)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
4.1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
4.2 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
4.3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
4.4 整体结构介绍
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能融合井下人员定位 管理和矿井机车管理系统为一体,做到对下 井工作人员及车辆的有效监测与科学管理。 系统构成: 地面监控中心:包括监控主机,系统软件等 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口,以太网交换机等 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 移动目标标识卡
系统井上的组成部分,与井 下设备进行通讯。
4.4 整体结构介绍
❖ 井下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 包括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
识卡、矿用电源箱等作为井下人员信息无线检测处 理的基本单元。在井下主巷道、分支巷道和监测点 等区域采用人员定位分站+矿用本安电源+动态目 标识别器等连接方式监测井下人员的情况。
含括频因子的、有用的信号才能接收到。 (2)直扩通信速率高
直扩通信速率可达 2M,8M,11M。 (3)安全性好
没有授权的用户不知道扩展原始信号的扩频因子,所以 他们无法解码。 (4)抗多径干扰
多方向的反射信号对无线通讯的影响很大,尤其是2.4G 微波频段。这些折射波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而形成多径 干扰。
采用直序扩频无线的技术: WiFi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以太网 Zigbee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专用通讯芯片技术:使用于各种特殊应用
3.2 2.4G直序扩频技术
❖技术原理
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 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 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码, 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
2、系统的AQ标准 定义
❖主机 host 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
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 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 ❖传输接口 transmission interface
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 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 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 能。
机房中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6.2 传输平台建设
传输平台建设有三种方式:
总线式电缆独立网络建设 ❖这种网络的全部线缆都是电缆,一般情况主干用两
芯,支干用四芯,在建设时候,应注意电缆敷设和 电缆续接方面的要求,一定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 要求,最重要的是信号电缆不应与动力电缆在同一 煤壁挂,以防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上传错误。
3.2 2.4G无线通讯技术
煤矿井下使用的人员管理系统无线通讯频率 采用最多的是2.4GHz。属于微波频段。 2.4GHz微波的主要特点是:
传播距离远 数据传输速率高 超功耗低 传播路径主要为反射方式 存在多径效应 电波穿透力较差
3.2 2.4G直序扩频技术
性能更优越的无线通讯技术: 2.4G直序扩频无线技术
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
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 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2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
❖实时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 ❖紧急情况下的双向呼叫 ❖实现依据井下作业位置和实践的严格考勤
❖灾变情况下能根据井下人员位置准确施救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系统的AQ标准定义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 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 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 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 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人机对话功能
❖ 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 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
分站存储数据时间 ≥ 24h ❖ 画面相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2 s ❖ 双击切换时间: 即时切换 ❖ 供电时间:备用电源 ≥8h
标识卡电池寿命:可更换一般6个月 不可更换1~3年
5、系统功能介绍
AQ标准规定功能要求 ❖ 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 ❖ 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
❖ 系统应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须 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 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 等方式。
自诊断功能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 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 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3.1 射频识别技术
❖ RFID 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单方便, 可以实现高速移动目标的识别。 (2)无硬件接触, 避免了因机械接触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使 用寿命长。 (3)射频识别卡完全密封, 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污损、 防磁、防静电性能, 适合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工作。 (4)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都经过随机序列的加密, 并有完善、 保密的通信协议。 (5)通信协议具有防碰撞机制, 可实现同时对多个移动目标 进行识别。 (6)信号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墙壁、路面、衣物、人等), 数据传输量小, 抗干扰能力强, 感应灵敏, 易于维护和操作。
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 系统应具有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 ❖ 系统应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
携带1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
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出/入井 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 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 员总数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
6.3 井下监测部分建设
井下监测部分主要包括定位分站、分站电源和 识别器。
定位分站 ❖定位分站要选择何理的位置,最好在离主网比较近
的位置,并且使其下带的识别器线缆敷设方便。 ❖ 定位分站选点必须取电方便。 ❖ 定位分站选点应尽量避免漏水和易塌方的地点。 ❖定位分站选点最重要的还是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存储查询功能
❖ 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 ❖ 系统应具有查询功能。 ❖ 系统应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
存储内容功能 。 ❖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 ❖ 分站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
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 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
显示打印功能
❖ 系统应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 ❖ 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 ❖ 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 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 系统应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
3.1 射频识别技术
❖ 组成: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Tag(标签)、读写器、天 线等组成。 (1) 电子标签( T ag ) : 又称智能标签或称射频卡; (2) 读写器( Reader ) : 有时也被称为阅读器、通讯 器或称为读出装置, 用以产生发射无线电射频信号 并通过天线接收由电子标签反射回的无线电射频信 号, 经处理后获取标签数据信息, 有时还可以写入标 签信息的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3) 天线( Antenna) : 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