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笔记(祝小宁精品课)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二讲《攻心之术》课堂文字实录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二讲《攻心之术》课堂文字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5779c5b561252d380eb6eca.png)
第二讲攻心之术管就是安,安就是要把人安住,要把人安住的关键性因素是看你能不能够把心安住,管理的理,就是治,治就是要把各种因素治住,关键看你吧人治得住治不住。
而心治不住,人就治不住,关键是你看能不能治心。
怎么能够安人治心呢?要去治心,心好复杂啊。
世界上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雨果,他这样设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浩瀚,大地最好韩,因为你比起这位大地母亲来说,你太渺小,比大地母亲还浩瀚的又是什么呢?是海洋,因为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更宽广,比海洋还浩瀚的是什么呢?是星空,他把地球包围着,比星空还浩瀚的是什么?是我么的人心。
我们都可以把他们都认识到,因此心比天大。
要去攻克治理这个比天还大的东西,那可能就要有非常高的技术。
再加上我们在新前面加了一个内字,人的内心你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直接去作用,因此要去影响左右这样的因素,他需要有高超的技术,本讲我和大家一起探讨——攻心之术。
也就是影响别人内心世界的那些技术。
通过一系列管理办法,能够对人家的动机造成最大的鼓励,对人家的态度进行最有效的改变,以及针对别人的活动特点设置差异性的管理,针对性的管理,即个性管理。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怎么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如果你能够是人家面对工作的时候如醉如痴,充满热情,那你的工作就会获得巨大的进展,怎么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别人面对工作的时候,有巨大的内在的驱动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激励。
这种激励,用中国管理者最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怎么去调动人家的工作积极性,那么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是按照行为的动力系统的规律,去工作去调动的,人的动力系统的规律怎么样呢?人的一切动力都源于人产生了某种需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缺乏什么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就是需要。
就会引发人们的内心发生变化,把原来平衡的心态打破。
这种心态被打破人就会产生焦虑,痛苦。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们就把他叫做紧张。
人是一种追求平衡的动物,一旦感觉道自己不平衡的时候,人就一定会解决这种不平衡,消除这种痛苦。
管理心理学笔记(祝小宁精品课)
![管理心理学笔记(祝小宁精品课)](https://img.taocdn.com/s3/m/b2c47a1ecc22bcd126ff0cba.png)
管理心理学主讲: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教授、博导第二部分攻心之术一、态度改变之术【1】态度基本理论(1)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包括自身所持有的系统化的、稳定的、内在的反应倾向;(2)态度的构成: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三部分构成;当今理论研究表明,态度是人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之后总取得一定经验而习得的心理定势;态度支配行为,具体表现在态度影响行为前提(判断、选择)、行为模式(怎样行为)、行为结果(行为怎样)。
【2】态度改变之策1.提高改变者的影响力;具体包括以下3点:A.提高改变者的权威性;(身份包含声誉、威望、威信)B.信息(源)的可靠性;(诚实、可靠)C.喜爱性。
(人具有情感,包括喜悦、可爱、快乐)注意第一印象:人之间的相互认识是由表及里的、因此,改变者应该将仪表投入人家的喜悦区之中。
2.增加信息的冲击力具体包含以下两点:A.通过晓之以理改变他人的认知;B.巧用动之以情改变他人的情感。
3.选择信息的传递方式具体方式有以下3种:A.明示:公开、直接、强行打开对方的心扉;B.暗示:隐藏、间接、潜移默化绕开对方的心理防线;C.诱示:公开、间接、利益辅之以需要的满足,诱使对方接受信息。
4.降低被改变者的抵抗力具体策略有以下4点:A.打破对方的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B.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C.分析对方的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D. 了解被改变者的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二、个性管理之术【1】人性基本理论(1)有效地行为包括(工作动机、行为态度、活动特征),可以分别采用动机激励、态度改变、个性管理来加以有效地管理,也只有通过高效的管理才能使得有效地行为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2)人是具有人格的,所谓人格包含了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前者具体又包括了人的需要、动机、态度和信念;后者即是个性,具体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兴趣。
【2】个性针对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5点:(1)了解他的个性特征,为其建立一套个性档案;说明:a.建立档案的方法有具体的测试技术、观人之术(知人、知面、知心);b.性格的分类。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课件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89059ff78a6529657d5303.png)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23
学习交流PPT
24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交流PPT
26
第四课 最新管理模式
学习交流PPT
81
学习交流PPT
82
学习交流PPT
83
学习交流PPT
84
学习交流PPT
85
学习交流PPT
86
学习交流PPT
87
学习交流PPT
88
学习交流PPT
89
学习交流PPT
90
学习交流PPT
91
学习交流PPT
67
学习交流PPT
68
学习交流PPT
69
学习交流PPT
70
学习交流PPT
71
学习交流PPT
72
学习交流PPT
73
学习交流PPT
74
学习交流PPT
75
学习交流PPT
76
学习交流PPT
77
学习交流PPT
78
学习交流PPT
79
学习交流PPT
80
第三讲组织之策 第三课文化建 设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28
学习交流PPT
29Leabharlann 学习交流PPT30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学》第三讲《组织之策》课堂文字实录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学》第三讲《组织之策》课堂文字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4217242804d2b160b4ec022.png)
群体组合大家知道,人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小写,称为个体;第二种大写,称为群体、集体。
要使人真正成为世界的主宰,把人的能量最充分的发挥出来,人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小写的转变成大写的时候,才能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这一讲就是分析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可以把小写的人连成一个共同的大写的人。
如何构建一个整合系统,使特定的人进入到组织中,组合成一个个群体和团队,称为一个个独立的行动部门和单位,在组合成一个实体,一个系统,才能在社会上独立发挥作用,构成一种组织状态,称为万物的主宰。
首先是把成员组合构建成团队。
如何构建成团队呢?人员—群体组合、群体规章、关系协调、行为文化、领导活动—团队。
一、群体组合通过配置,把人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一种组合状,产生一种聚合力,这是把分散的成员凝练在一起的第一个举动。
如何有效配置呢?1、因事设职,按岗择人。
有两种思路和操作方式,一是我这有这么多人,要为这些人找他要做的事情,即配置原理是因人设事。
一旦因人设事,就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无事生非,不能最有效的聚合配合在一起;二是因事设岗,按照职位的要求安排选择人,武侯祠正面就列数了诸葛亮的配置原理—因人设事,事败;因事设职,按职择人,事成。
这是配置的第一原理。
目标---战略---任务,形成岗位链,把人连接在一起。
2、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如何能把链接的人配置得最好呢?只有进入到这个位置上的人,符合这个位置的所有要求,才可能把这各个岗位上所有的事做好。
而要把这各个岗位上所有的事做好,第一,岗位对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状态、心术是有要求的,如果心术不正,或者人的心术和这个位置不相称,组织就会遇到麻烦。
因此,必须按照这个岗位的德,去识人,去选择。
道德品质符合这个个岗位的,放进岗位。
第二,这个岗位是要完成任务,只有人有特定的能力保证能把事情做成功,必须考虑才学和能力。
3、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人除了能力差异外,还有类型差异。
要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充分考虑能力类型的差异,天生我材必有用。
01-《管理心理学:个体心理与管理(一)》PPT
![01-《管理心理学:个体心理与管理(一)》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9e45d008a1284ac8504365.png)
心要素来设计激励的措施。
高级
低级
3、成长的需要 2、相互关系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目的
工作动机示范研究
需要
热情
表现
交换
满足
职工需要
工作表现
需要满足
工作结果
工作报酬 能量代谢 人生价值 人际交往 社会地位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
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技术监督系统 与上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工作环境或条件 薪金 个人生活 职务、地位 工作的安全感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 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 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产生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行 为也就越有力、越有效。
动机的功能
发动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2)激励
激励是依据行为动力系统的活动规律, 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 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 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
需要
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
激励的功能
在目标一致,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 下,工作绩效与能力和激励水平之间可用一 个公式来表示:
绩效=F(能力·激励)
1963年,心理学家奥格登做的“警觉性
实验”证明了:激励水平会对工作绩效产生
非常大的影响。
2、内容型激励之术
需要是动机演变的源泉,作用需要
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
工作上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晋升、机会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d766ae09b6648d7c0c7462f.png)
管理心理学笔记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第一讲:01管理之道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
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
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
管——安——配置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
(摩西的故事)。
理——治——资源治理。
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
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
制度也是一个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
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
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
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
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
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
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
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cdec40be1e650e52ea99d5.png)
管理心理学笔记前言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二.学习其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三.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关于人性的假设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3.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2.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景因素;对象的组合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五.社会知觉的内容1.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2.分类!)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六.知觉错误(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觉偏见P109)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3.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4.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六.要学会自我暴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管理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2.向性说3。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讲解学习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3bf88503d8ce2f0166233c.png)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管理心理学笔记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第一讲:01管理之道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
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
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
管——安——配置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
(摩西的故事)。
理——治——资源治理。
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
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
制度也是一个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
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
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
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
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
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
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
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一讲《管理之道》课堂文字实录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一讲《管理之道》课堂文字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6b67de453610661fd9f43f.png)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一讲《管理之道》课堂文字实录第一讲管理之道——管理思维方式各位同学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切磋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向大家汇报我研究和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人类凭什么号称万物之主宰的呢,就其单个单个的人,和单个单个的动物相比较的时候,在很多方面人都不如动物,在座的那位同学你比狮豹更凶猛,在座的那位同学你站起来体魄比狗熊还强壮,哪位同学能够像雄鹰一样能够在天上自由翱翔,哪一位又能想鱼一样在水底自由畅游,如果哪位同学不相信,你可以到动物园,冲到狮子笼子里与狮子单挑一次,你就知道谁的力量更强大了,那人为什么又能成为万物之主呢,关键在于人总是结成社会而活动的~由于形成了社会,具有了社会关系,所以我们总是以整体来对付动物的个体,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有最有效的管理,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个的活动主体,如果没有管理的协调组织指挥,人连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内耗,就会有冲突,就不能形成一种整合的巨大力量,只有按照人的心理规律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才会产生效果。
管理心理学就是管理学之中的人学,他研究如何最有效地管理人,因为他解释了人的心理活动,管理心理学的内同非常之浩瀚,我怎么和大家一起切磋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切磋:一、管理之道,二、攻心之术。
三、个性管理。
今天,我先想大家汇报管理之道:为什么我先向大家汇报管理之道呢,因为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面透视他,一个是从道的角度去透视他,了解他运行的基本道理,基本原理。
另外我们又可以通过术,具体的技术区剖析他把握它,但是我认为道比术更重要,管理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现象,这种现象我自己喜欢看武侠小说,我习惯用武侠小说的比喻给与比喻,武侠小说中描绘武林社会中水平比较低的,他只能按照他的师父教他的那条动作机械进行比划,然而你看那些武林高手走过来了,他就没有那些机械的动作,然而这个没有机械动作的对付那个按照机械动作不断比划的,冲上去随手一掌,就可以把那个机械动作的打翻在地,我们经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无招胜有招,当然我们这个地方说的无招,不是说你一点都不懂,你一点都不懂就去号称无招,你一定被别人消灭。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c7a254404a1b0717ed5dd54.png)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1、了解有深度,能够及时发现变化;2、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的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点:1、要等待现象的自发出现;2●自然实验法: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加以研究的方优点:1、所要考察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了研究周期。
2、环境真实、被试不易察觉、心理行为自然。
3、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1、选题与设计的难度大,若时间长则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2、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
1、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2、实验可以重复进行;3、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
缺点:1、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2、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推论。
(适用性不强)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之后,绵延几千年,绝大多数思想家都认同“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
231、凡事要适度;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3、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4这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
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其作用表现在:(1)“无为”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避免引起反感;(2)“无为”可以减少冲突;(3)“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
5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
这种“和”既是“和谐”、“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管理国家、家族或是群体,都应该追求和谐。
和谐是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经济人”的假设(一)基本观点:1、“经济人”是自利的,即侧重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2、“经济人”是理性的,即人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判断自身利益,并决定行为方向,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3、人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往往无意识地、客观地增进公共利益。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a6a9b5b0717fd5360cdc68.png)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 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 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
主讲: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教授、博导
第二部分攻心之术
一、态度改变之术
【1】态度基本理论
(1)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包括自身所持有的系统化的、稳定的、内在的反应倾
向;
(2)态度的构成: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三部分构成;
当今理论研究表明,态度是人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之后总取得一定经验而习得的心理定
势;态度支配行为,具体表现在态度影响行为前提(判断、选择)、行为模式(怎样行为)、行为结果(行为怎样)。
【2】态度改变之策
1.提高改变者的影响力;
具体包括以下3点:
A.提高改变者的权威性;(身份包含声誉、威望、威信)
B.信息(源)的可靠性;(诚实、可靠)
C.喜爱性。
(人具有情感,包括喜悦、可爱、快乐)
注意第一印象:人之间的相互认识是由表及里的、因此,改变者应该将仪表投入人家的喜悦
区之中。
2.增加信息的冲击力
具体包含以下两点:
A.通过晓之以理改变他人的认知;
B.巧用动之以情改变他人的情感。
3.选择信息的传递方式
具体方式有以下3种:
A.明示:公开、直接、强行打开对方的心扉;
B.暗示:隐藏、间接、潜移默化绕开对方的心理防线;
C.诱示:公开、间接、利益辅之以需要的满足,诱使对方接受信息。
4.降低被改变者的抵抗力
具体策略有以下4点:
A.打破对方的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
B.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
C.分析对方的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D. 了解被改变者的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二、个性管理之术
【1】人性基本理论
(1)有效地行为包括(工作动机、行为态度、活动特征),可以分别采用动机激励、态度改变、个性管理来加以有效地管理,也只有通过高效的管理才能使得有效地行为推动组
织目标的实现;
(2)人是具有人格的,所谓人格包含了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前者具体又包括了人的
需要、动机、态度和信念;后者即是个性,具体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兴趣。
【2】个性针对性管理的基本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5点:
(1)了解他的个性特征,为其建立一套个性档案;
说明:a.建立档案的方法有具体的测试技术、观人之术(知人、知面、知心);
b.性格的分类。
(生理类型论、态度类型论、心理类型论、行为类型论)。
例如:行为类型论包括权力型、关系型、执行型和疑虑型性格。
(2)管理中要引导员工建立扬长避短的工作模式;
(3)因才施管、因人而异,针对员工不同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管理;
例如:气质包括胆汁质(鲁智深)、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宋江)、抑郁质(林黛玉),要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
(4)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5)管理者应注重培养员工良好的人格特征。
了解个性形成的规律,形成员工优良个性培
养的内外环境,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塑造员工的人格,引起人格特性的变化。
三、人员管理之术
【1】人员基本理论
一个人是个体,多个人就形成了群体,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因此,在组织管理之中要将人联接成一个部门进而形成一个组织。
【2】人员配置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5点:
(1)因人设事—事败,因事设职、按职设人—事成;(形成目标—战略—任务一体化)
(2)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形成一个岗位链,包含心术、才学、能力)
(3)扬人之长,避人之短(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无用的管理者)
(4)同素异构,形成一个能及序列;(高能量至之高位,反之至低位)
(5)相似共振,相互增补
【3】内聚力的形成与外放
内聚力的形成需要制度的约束,所谓制度是指大家共同意志的体现。
而高的内聚力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具体提高的方法可参考一下两大杠杆:
A.将组织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的实现必然达成组织目标;
B.巧用利益驱动、互动交流影响人际关系,要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沟通。
要实现高内聚力,必然需要一定的共识氛围,而文化是拥有共同氛围的前提,因此,企业人
员的管理要注重各自的文化特点,要努力使之达成一致,进而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而要实现个体之间的一致性与组织一致性的统一,就需要领导。
所谓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和领导目的的函数;
领导功能:决策功能、统御功能。
四、组织体制
【1】组织体制基本理论
(1)团队包含组织机制、组织体制、组织变革三大内容,其中组织转变的关键是体制;
(2)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
权利和责任制度,而协调人群活动的有机整体;
(3)组织体制:是指各个部分的联接模式。
其中,“体”是各个部门分工合作的关系结构
体系,“制”是各个部门运行机理的制度规定。
(4)组织结构:操作层——执行层——职能层——领导层。
【2】组织体制理论
(1)行为组织理论
重视组织成员与群体心理对组织的影响,重视成员与组织之间的需要平衡;强调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相互影响力;把组织看成一个沟通系统、个性协调系统和有机协调系统。
(2)系统组织理论
把组织看成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组织从社会中接受各种信息输入,在组织中加以转化
再输出成果给社会;组织本身也是一个次系统,组织内部各部门又形成再次级系统;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各子系统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相互适应。
五、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基本理论
(1)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2)文化的中国解读:人文化及天下;
其中,所谓人文是指:人的智慧、精髓以及思维方式;化及指变成、即转变;天下则是客观
的食物。
因此,中国的组织文化即用人们的智慧去改变客观的事物。
(3)人文的定义:组织在长期实践之中形成的共同宗旨、共同理想、共同心态、共同准则、
共同风格以及共同人格;
(4)文化发展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5)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而精神的核心则是价值观【组织的价值观】;
说明:精神文化包含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精神情操和经营管理四大内容也即四大流程。
(6)文化如此的重要,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我们要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
【2】文化建设的要求
要能处理一下三大关系:
(1)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讲和谐、讲合一。
要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2)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认同、讲守常。
要追求社会本态的合理状态。
(3)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讲凝合、讲依存。
要追求人伦情怀的深厚底蕴。
【3】中国古代管理文化
(1)管理的宗旨:追求实现天下大义;
例:孔子曰:“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2)管理的重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李世民);
(3)管理的关键:重仁者,施仁政。
“仁者人也”——“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
(4)管理的方法:追求精巧,讲究权术。
具体包括:
知人善用,不课不用;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刚柔相济,奖罚分明;
勤于教养,百年树人。
——黎勇于2012-3-22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