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
1.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
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 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4. 实验法的局限性
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
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 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 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记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实验法来研
究。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定方法,解决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发明节省法来测定记忆效果)。
4、通过实验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一一遗忘曲线。
二、心理实验的设计(考3道名解,8道单选,2道是非,2道多选,1道应用,共52分,重中之重!)
1. 名词解释
自变量:由研究者选定的,在实验中由主试所操纵的,预计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现象变化的变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反应指标对其变化表现出来。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为自变量,不用来研究的为
额外相关变量。
内部效度: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交互作用(交互效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组合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即一个自变量的各水平在因变量上的差异需结合其他自变量的水平不同而有表现出不一致。)
*2x2实验设计: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每个各2个水平,共4个处理。(实验设计的名词解释AxB设计,几个相乘几个自变量,自变量水平即字母代表的数字,AxB个实验处理,如
2x3就有一个变量2个水平,一个3个水平,6个水平。)
主效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单个自变量(不同水平的改变)引起的因变量
的变化。(实验设计中有N个自变量就对应有N个主效应。)
简单效应(单纯主效应):[交互作用显著时,则需考虑]一个自变量各水平在另一个自变量每个水平上的因变量的变化。(MxN两因素实验设计有M+N个简单效应)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混合设计:既有被试间设计,也有被试内设计的实验设计。
举个例子,2x3被试间: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其中一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3个水平,共6个处理,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自变量混淆现象:当额外变量没有控制使得它与自变量共同作用于因变量,这种结果不一定由自变量引起的实验结果不真实、失败的现象叫做自变量混淆现象。(课堂上老师口头补充的)2. 单选,多选,是非题知识点整理
1、指标无效特例
天花板/地板效应:由于任务过于简单,各组被试的成绩都非常高/低,不能真实反应出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反应指标不敏感的现象叫做天花板/地板效应。
2、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1 )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缺点:缺乏推论的普遍性;适用面较窄。
2 )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缺点:结论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以上两种属实验操作/环境控制的方法
3 )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的效果互相抵消。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
缺点:适用面有限制;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其实施可行性较差(处理次数随自变量水平的增加呈几何级别增长)
4 )随机化法:根据概率原理,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组中。缺点:根据概率原理,仍有机率使得各组不同质而干扰实验。
5 )匹配法:对于前测并配对,使各组被试的特点相等。
缺点:理论可取,但实际难度较大,并不常用。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部分简单匹配(如男女比例相当、年级人数相当等)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化。
以上三种属实验设计/程序控制的方法。
6)统计控制法:实验过程中容许额外变量的存在,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该额外变量。(即对额外变量进行前测,在事后统计中作为协变量,运用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加以控制,属于实验分析/统计控制)缺点:要学好更多的心理统计学知识。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是非题)
内部效度低,外部效度必定低;外部效度低,内部效度不一定低
4、真实验的特点
(1)研究者能够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研究者能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控制。
(3)研究者能够操纵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5、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多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于随机化设计与区组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应类型区分为:被试间设计(默认为独立组设计)、被试内设计与混合设计。
6多因素实验设计优于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地方(多选题)
a.实验效率高;
b.能考察交互作用;
c.更有利于干扰变量的控制;
d.更接近于现实情形。
7、随机分配(独立组设计)
优点:a.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减少其厌烦或疲劳;b.避免了序列效应;c. 相对设计与操作简易。
缺点:a.各组被试整体上仍有小的可能会存在差异;b.被试利用率低,实验需要更多被试;c.统计效率不高。
8、(等组)匹配:①人为配对;②自然配对
优点:a.可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使各组尽量同质;b.避免了序列效应;c.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