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摘要:一、动点问题概述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3.建立等量代数式4.动点问题定点化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正文: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动点问题主要涉及到几何、代数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以下解题技巧:一、动点问题概述动点问题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某个点或线段随着某个条件的改变而运动的问题。

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几何、代数、三角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求解。

二、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分类讨论解决动点问题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根据题目的条件,分析动点可能存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2.化动为静,寻找破题点将动点问题转化为静止点问题,关键在于寻找破题点。

这需要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边长、动点速度、角度等,寻找能建立等量关系的关键信息。

3.建立等量代数式根据题目条件和分类讨论的结果,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

这有助于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便于求解。

4.动点问题定点化动点问题定点化是解决动点问题的主要思想。

通过分析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将其转化为静止点问题,从而简化问题求解过程。

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建议1.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提前了解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消化吸收。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弄懂老师讲解的内容。

2.掌握数学公式,灵活运用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并能推导出其由来。

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公式,灵活变形,举一反三。

3.注重理解,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学习重在理解,要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4.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学好数学需要沉下心来,不能浮躁。

踏实做题,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勇于挑战,克服困难遇到难题时,不要退缩,要勇于挑战。

通过研究难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一、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1. 用字母表示动点。

- 在数轴上,设动点表示的数为x,如果已知动点的运动速度v和运动时间t,则经过t时间后,动点表示的数为初始位置加上运动的距离。

如果向左运动,距离为-vt;如果向右运动,距离为vt。

2. 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 数轴上两点A、B,若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则AB=| a - b|。

3. 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等量关系。

- 例如相遇问题,两个动点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点间的初始距离;追及问题,快的动点比慢的动点多运动的路程等于两点间的初始距离。

二、题目及解析。

1. 已知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5,B点表示的数为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求t秒后点P表示的数。

- 解:点P从A点出发,A点表示的数为-5,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2t,所以点P表示的数为-5 + 2t。

- 求t秒后点Q表示的数。

- 解:点Q从B点出发,B点表示的数为3,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t,所以点Q表示的数为3-t。

- 求t秒后PQ的距离。

- 解: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5 + 2t,点Q表示的数为3 - t,则PQ=|(-5 +2t)-(3 - t)|=|-5 + 2t - 3+t|=|3t - 8|。

2. 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3,点C在点A右侧,且AC = 5。

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求点C表示的数。

- 解:因为点A表示的数为1,AC = 5,且C在A右侧,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1+5 = 6。

- 求t秒后点M表示的数。

- 解:点M从A点出发,A点表示的数为1,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t,所以点M表示的数为1+t。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引言初一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解题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

在解决初一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方法一:坐标法1.首先,我们需要给问题中的物体设定坐标系。

通常可以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或平面极坐标系。

2.接着,根据题意,确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移动规律。

3.运用坐标变换公式,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坐标。

4.根据问题要求,计算或判断物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方法二:速度法1.首先,我们需要设定物体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等关键信息。

2.根据物体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和位移。

3.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或位移-时间图像分析问题,找出物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方法三:速度图像法1.通过绘制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匀加速、等速变速等。

3.运用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计算方法,求解问题中的相关量。

方法四:位移图像法1.通过绘制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匀变速、反向运动等。

3.运用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计算方法,求解问题中的相关量。

方法五:等效距离法1.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把复杂的运动形式化简为等效距离的运动。

2.运用等效距离的运动规律,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3.根据问题要求,计算或判断物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和状态。

方法六:代数法1.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设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移动规律。

2.利用方程组或代数方程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3.运用代数方法解方程组或代数方程,求解问题中的相关量。

结论初一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方法,包括坐标法、速度法、速度图像法、位移图像法、等效距离法和代数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解题效率。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概述。

1. 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

- 明确动点是在直线(如数轴、坐标轴上的直线)上运动,还是在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或内部)中运动。

例如,在数轴上的动点,其位置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而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则需要用一对数(x,y)来表示。

2. 用含时间t(或其他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线段的长度。

- 若动点在数轴上,设动点的初始位置为a,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则经过t时间后动点的位置为a + vt(当向右运动时v为正,向左运动时v为负),两点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它们在数轴上的坐标相减的绝对值来表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动点P(x,y)从点A(x_1,y_1)出发,沿x轴方向速度为v_x,沿y轴方向速度为v_y,运动时间为t,则x = x_1+v_xt,y=y_1 + v_yt。

对于线段长度,可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d=√((x_2 - x_1)^2+(y_2 - y_1)^2),将坐标用含t 的式子代入来表示线段长度。

3.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 常见的等量关系有:线段相等、面积相等、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等。

例如,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得到关于t(或其他变量)的值。

二、题目及解析。

1. 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 - 1和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所以| x - (-1)|=| x - 3|,即| x + 1|=| x - 3|。

当x+1=x - 3时,方程无解;当x + 1=-(x - 3)时,x+1=-x + 3,2x=2,解得x = 1。

- 若点P在点A、点B之间,且PA+PB = 4,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在A、B之间,PA=| x+1|=x + 1,PB=| x - 3|=3 - x,由PA+PB = 4可得x + 1+3 - x=4,恒成立,所以-1中的任意数都满足条件。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解决初一几何动点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点的概念并熟练运用相关的几何性质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解题技巧:1. 确定动点的位置:首先,要明确问题中动点的位置信息。

通过观察题目中的几何图形,确定动点所在的线段、圆弧或多边形等位置。

2. 使用变量表示:用变量来表示动点的坐标或长度。

常见的表示方式可以使用字母如"A"、"B"等来表示动点,使用"x"、"y"等来表示坐标。

3. 利用几何性质: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运用传统的几何知识来推导和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4. 延长线和引出辅助线:有时候,延长线或引出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得出结论。

通过引出合适的辅助线,可以简化或改变问题的形式,使得解题更容易。

5. 利用相关定理和公式: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定理和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这些定理和公式常常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关键的方程式。

6. 理清逻辑关系和方向:动点问题往往涉及到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对方向和关系,如垂直、平行、相交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这些关系,并据此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7. 尝试特殊情况:有时候,特殊情况下的解法能够启发我们找到普遍情况下的解法。

可以尝试选择特殊的数值或角度,验证一些猜想,从而推导出一般情况的结论。

8. 画图辅助解题:通过绘制几何图形,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更好地分析和推导解题过程。

要善于利用图形和图形性质来辅助解题。

以上是一些初一几何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多多练习和思考,通过实践来提高解题能力。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一、动点题型的基本概念动点题型呢,就是在七年级上的数学里,那些点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一定的条件动来动去的题目类型。

这种题型超有趣的,就像是点在一个数学的大舞台上跳舞一样。

比如说在数轴上,一个点可能按照某种速度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它的移动规则来计算各种相关的数学量啦,像它最终的位置、移动的距离之类的。

二、常见的动点题型分类1. 数轴上的动点在数轴上,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动点问题。

例如,已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它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问经过t秒后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

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向右移动是做加法的原则,得出这个点表示的数就是2 + 3t啦。

还有那种多个点在数轴上同时移动的情况,这就更复杂一些。

像点A从 - 5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移动,点B从3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左移动,问什么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某个值。

这时候我们就得先表示出t秒后点A和点B的位置,再根据距离公式来求解。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动点也很常见哦。

比如一个点在第一象限里,它的横纵坐标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可能横坐标按照x = t + 1的规律变化,纵坐标按照y = 2t - 1的规律变化,然后让我们求这个点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就可以通过消去t来找到x和y的关系,从而判断轨迹形状。

三、解决动点题型的小技巧1. 建立合适的模型当遇到动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题目情况建立合适的模型。

如果是数轴上的问题,那数轴就是我们的模型,如果是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那这个坐标系就是模型。

在模型里,我们把已知条件都标清楚,这样就能更直观地看到点的运动情况啦。

2. 找出等量关系这是解决动点题型的关键哦。

不管是求点的位置,还是求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特殊时刻,都要找到等量关系。

比如说在求两个动点相遇的时刻,那它们走过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最初的距离就是等量关系。

动点题型虽然有点小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就可以轻松应对啦。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在七年级数学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部分,但掌握了一些技巧后,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理解题意:首先,要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重新阅读题目,或者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2. 设定变量和方程:对于涉及动点的问题,通常需要设定一些变量来表示动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题目描述,建立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

3. 数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4. 找出关键点: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找出关键点(如速度、时间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关键点可以帮助确定动点的移动路径和方向。

5.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的描述和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

这可能涉及到代数、几何等知识。

6. 求解方程: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就可以开始求解方程了。

这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计算,所以需要细心和耐心。

7. 检查结果:最后,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需要重新检查解题过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七年级数学中的动点问题。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巧。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1. 哎呀呀,动点问题可别吓着你呀!比如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个点在那不停地动,你得跟着它的节奏来解题呢!要时刻关注它的位置变化,这就像是追着一只调皮的小猫咪,可有意思啦!
2. 嘿,一定要学会分类讨论哦!像走着走着遇到岔路口,你得想想不同的情况呀。

比如那个动点在不同线段上时会咋样,这不就跟选择走哪条路一样嘛!
3. 哇塞,找等量关系超重要的呀!就好像寻宝一样,找到那个关键的等量才能解开谜题呢。

比如说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这就是打开解题大门的钥匙呀!
4. 注意啦,画个图会让你豁然开朗哟!这就如同有了一张地图,清楚地看到动点的轨迹和各种关系。

画出来后,哇,一下子就明白多啦!
5. 千万别死脑筋,要灵活运用知识呀!别像只呆呆的小熊。

比如看到角度问题,就赶紧想想跟哪些定理能挂上钩,这可是解题的妙招哇!
6. 哎呀呀,多做题才能越来越厉害呀!就像练功一样,练得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啦。

每次做动点题都是一次挑战和成长呢!
7. 记住哦,信心满满地去面对动点问题吧!别害怕它,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对手,勇敢地去击败它呀!
我觉得初一几何动点问题只要掌握好这些技巧和方法,就一点也不可怕,反而很有趣呢,能让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收获满满!。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动点问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初一阶段,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题意
动点问题通常涉及一些物体或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因此需要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哪些是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变的量。

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单位、符号等细节问题。

2.建立模型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需要将题目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通常可以利用图形、图表等方式来建立模型,帮助理解问题。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变量的选择和表示。

3.确定变量
在动点问题中,通常会有多个变量在变化,如时间、速度、距离等。

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来表示问题中的变化,并明确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建立方程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建立的模型,可以建立相应的方程来表示问题。

在建立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符号的使用。

5.求解方程
建立方程后,需要求解方程以得出答案。

在求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以及单位的转换等问题。

6.整合答案
最后一步是将求解出的方程的解整合成完整的答案。

需要注意答案的单位、
符号等细节问题,以及答案的合理性。

总之,解决动点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通过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确定变量、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整合答案等步骤,可以逐步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也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

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数学中的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经典问题,主要涉及到一些运动物体或者变化的场景。

这类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几何关系或者代数关系来描述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并最终求解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动点问题时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1.建立坐标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通常需要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对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常用的坐标系有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等。

选择坐标系时应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画图辅助解决问题:对于动点问题,画图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解题工具。

画出动点的轨迹、运动路径等,可以直观地帮助理解问题,有助于找到问题的一般规律。

在画图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标轴,以确保画出的图形具有准确的比例关系。

3.使用符号表示:在建立数学模型时,使用符号可以更加简洁地表示动点的位置和运动。

对于位置可以使用点的坐标表示,对于运动可以使用方程或者关系式来表示。

这样可以将问题抽象化,更加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和推导。

4.利用几何关系解题:动点问题中常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可以推导出一些关键的等式和不等式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

例如,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共轭关系等来推导出相关的几何关系式。

5.利用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可以运用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

例如,利用距离=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动点在给定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或者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来分析动点的运动趋势等。

6.使用代数方法解题:对于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可以使用代数方法来解决。

例如,可以建立函数关系式,通过求导、求极值等方法来求解问题。

还可以使用参数方程等将动点的运动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来求解。

总之,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需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建模、推导和计算等技巧。

此外,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加深对动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的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动点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法一:画图法•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意思。

•第二步,根据问题,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明确各个要素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图示,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列出方程组。

•第四步,解方程组,得到问题的解。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两个运动员在同一起点同时起跑,然后一个运动员匀速前进,另一个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后开始追赶,并求出追赶的时间。

我们可以画出一个起点和终点的示意图,明确两个运动员的位置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未知数表示追赶的时间,列出两个运动员的距离和时间的方程组。

最后解方程组,求得追赶的时间。

方法二:运用公式•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意思。

•第二步,分析问题,看是否可以运用一些公式解决。

•第三步,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求得未知数。

•第四步,检查结果是否合理,符合问题的要求。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其中已知下落的时间和物体下落的距离,要求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得未知数,即可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方法三:时间分析法•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意思。

•第二步,根据问题的时间要求,分析各个事件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并建立时间关系。

•第三步,根据时间关系,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解得问题的解。

•第四步,检查结果是否合理,符合问题的要求。

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两个人相向而行,已知两人相距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相遇,要求求出两人的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人相遇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建立时间关系,列出方程组或不等式,解得两人的速度。

方法四:逻辑推理法•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意思。

•第二步,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建立逻辑关系链。

•第三步,根据逻辑关系链,推理出问题的解。

•第四步,验证推理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在数轴上找到两个点,它们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

这种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很常见,下面介绍一些解题技巧。

1. 确定动点的位置和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动点的位置和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一个初始位置,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一个更新的位置。

在时间轴上,我们可以使用箭头来表示动点的运动方向。

2. 确定动点的性质
在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动点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确定动点是否在数轴上移动,是否为零度或最大度数。

我们还可以确定动点是否以某种方式旋转或缩放。

3. 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方法,使用几何方法,或使用平均值方法。

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 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当动点为零时,我们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当动点在数轴上为最大或最小值时,我们也需要特殊处理。

5. 结论和拓展
综上所述,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需要确定动点的位置和时间,考虑动点的
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及例题数学动点问题是指涉及到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如下:1.确定起始位置: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初始位置,它可以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

根据这个起始位置,你可以得到物体的初始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

2.确定移动方向和速度: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移动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速度可以用数值表示。

确定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们决定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确定时间:问题中通常会给出物体移动的时间。

根据给定时间,你可以计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如果问题中没有给出时间,你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推测出时间,或者假设一个时间进行计算。

4.计算位移: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给定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根据问题的要求,你可能需要计算出位移的具体数值,或者判断位移的方向。

5.计算最终位置:根据物体的起始位置和位移,你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给定时间后的最终位置。

最终位置可以是一个坐标点、一个地点或一个数值。

下面是一个例题:例题:小明从家里出发,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往学校走去,如果学校距离他家10公里,请问他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小明的起始位置是家里,物体的移动方向是往学校走,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解答:设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

根据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速度=路程/时间其中,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路程是10公里,时间是t小时。

将这些已知信息代入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5 = 10/t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小明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t = 10/5 = 2所以,小明需要走2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总结:解决数学动点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并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计算。

动点问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数学技巧
动点问题是初一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通常涉及到点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相对位置等概念。

以下是几个解决动点问题的技巧:
1. 确定坐标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坐标系。

选择一个方便的坐标系可以简化问题,并使计算更容易。

2. 画图表示:根据问题的描述,将动点的运动轨迹用图形表示出来。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出规律和关系。

3. 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动点的速度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表示。

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4.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动点形成一种规律的运动轨迹时,可能会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可以推导出动点的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5. 利用方程求解:有些动点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

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可以得到动点的位置或速度。

6. 利用几何性质:有时,动点问题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

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动点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7. 分析特殊情况:有时,对于特殊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尝试分析一些极端情况或特殊情况,可
能会给你启发。

以上是一些初一数学中解决动点问题的基本技巧,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

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练习: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例题精讲: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主要是指在平面上有一个或多个点按照一定规律移动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 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运动等。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动点的运动方式。

2. 绘制示意图: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动点运动情况,将其在平面上进行绘制。

可以使用坐标系来帮助理清思路,标出初始位置和各个时刻的位置。

3. 列出方程或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条件。

例如,如果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如果动点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角度、半径和弧长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解:根据所列出的方程或条件,进行求解。

可以利用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进行求解,得到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5. 检查结果:在求解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得到的结果应与题目所要求的答案相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动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近似处理,以提高解题效率。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这些是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

初一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初一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初一动点问题指的是在坐标平面上给出一些点,然后需要求解这些点之间的距离、中点、斜率等问题。

这类问题在初一数学中属于基础内容,求解这类问题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初一解决动点问题的一些常用解题技巧:1.距离的计算: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初一动点问题的基础,也是最简单的。

根据两点的坐标(x1, y1)和(x2, y2),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公式d=√((x2-x1)²+(y2-y1)²)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推导得出。

2.中点的计算:中点是指两个点连线的中点,计算中点的坐标是初一动点问题中的常见情况。

假设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则中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x=(x1+x2)/2,y=(y1+y2)/2。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性质得出。

3.斜率的计算:斜率是指两个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计算斜率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计算。

假设两个点分别为(x1, y1)和(x2, y2),则斜率可以通过公式k=(y2-y1)/(x2-x1)来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点的x坐标相等时,斜率不存在。

在计算斜率时,还需要注意判断分子为零的情况。

4.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初一动点问题中经常涉及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平行线特点是斜率相等,垂直线特点是斜率的乘积为-1。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对于两个已知点分别求出它们所在直线的斜率,然后判断斜率是否相等或乘积为-1即可。

5.三角形的性质:初一动点问题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形的性质。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能够判断出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当三边相等时,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通过计算两边的距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也是很常见的方法:当两边距离相等时,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当两边的距离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距离时,三角形存在;当两边的距离之和等于第三边的距离时,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初一上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上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上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认识动点问题1. 动点问题的定义:动点问题是指一个或多个移动的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或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2. 动点问题的特点:动点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实际应用问题,如汽车追击、人员追赶、两船相遇等。

3. 动点问题的分类:动点问题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类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分析。

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 建立坐标系:对于动点问题,通常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便于描述物体的位置或状态。

2. 表达运动关系:根据动点的运动特点,可以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动点之间的运动关系,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列方程解题:对于动点问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列出方程,并利用代数或几何方法解决问题。

4. 综合运用知识:在解决动点问题时,还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如直线方程、两点距离、速度、加速度等相关知识。

三、动点问题解题方法1. 变量法:采用变量表示动点的位置或状态,然后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2. 几何法:利用几何图形描述动点的位置或路径,通过几何关系求解动点问题。

3. 代数法:通过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

4. 几何与代数结合法:同时运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习初一上册动点问题时,我们要牢固掌握动点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动点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初一上册的动点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动点问题的解题过程以及常见的解题思路。

一、动点问题的实际应用动点问题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例如:汽车行驶、人员追逐、飞机飞行等。

通过动点问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场景中。

1. 汽车行驶问题:假设有两辆汽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出发,我们需要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这就是一个常见的动点问题。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动点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动点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1. 建立坐标系:首先,为方便分析,我们通常会建立一个坐标系。

根据题目的描述,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方向。

2. 标记关键点:在动点运动路径上,标记关键的点,如起点、终点、转折点等。

这些关键点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找出变量和参数:明确题目中的变量和参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些变量和参数通常与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有关。

4. 运用函数思想:在许多动点问题中,我们需要运用函数的思想来描述和解决。

例如,可以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来表示动点的运动规律。

5. 运用几何知识:动点问题常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几何知识来分析问题,如平行线、垂直线、角相等、距离相等等等。

6. 寻找等量关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寻找等量关系,如时间相等、距离相等、角度相等等等。

这些等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方程或方程组。

7. 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将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8.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根据不同的条件或情况,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9. 检验答案:在解决问题后,我们需要对答案进行检验。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

通过掌握这些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七年级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直以来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到数轴上的移动、速度、距离等概念,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七年级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明确问题背景和要求
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问题背景和要求。

动点问题常常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物理量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先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二、画图分析
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画图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在画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原点和其他关键点的位置;
2. 标明速度方向和大小;
3. 画出运动轨迹和时间轴;
4. 标注已知量和未知量。

三、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常用的数学公式包括距离公式、速度公式等。

在运用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公式中的变量和参数;
2. 正确代入已知量进行计算;
3. 注意单位的统一;
4. 计算时要仔细认真,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验证答案
在得出答案后,需要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代入原题进行检验,或者使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如果答案不正确,需要仔细检查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七年级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包括明确问题背景和要求、画图分析、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以及验证答案。

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P尽量用G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0,点A所对应的数是-1丄,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 (1)如果0A=0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 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 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Oi i II i ■i、J Q 1练习: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 : 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 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 若A、B两点从(1 ) 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12-9 -6 -3 0 3 6~9 12* 例题精讲: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 ,10, 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 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 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A-20 1 da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 , 3 ,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G。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寸应的数;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 ?若存在,请求出G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A O P 3 ------- 1」」-4 -3 -2 -1 0 1 2 3 41. A1, A 2, A 3, --A n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的左边,且A1O=1 ;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 ??依照上述规律,点 A 2015, A 2016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1007,- 1008;B. - 1007, 1008;C. 1008,- 1008; D . -1008, 1008 。

2. 已知数轴上A、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 4, 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G⑴若P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点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P点,使P点到A、B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G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若点A、点B和P点(P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

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钟,则第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3. 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0,第一步从K0向左跳1个单位到K1,第二步由K1向右跳2个单位到K2,第三步由K2向左跳3个单位到K3,第四步由K3跳4个单位到K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点K100所表示的数恰是20,试求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0点所表示的数.124. 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 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 )若BC=300 ,求点A对应的数;ABC------ 9 ------------ * -------------- <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 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 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 (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AJ £? * U r --------------- £--------------------------------------------- L(3) 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说明理由?32 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离相等?当堂练习:^严L 口?-—s 00O 2005.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占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八、、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 若A 、B 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 的正中间?(3) 在⑵中A B 两点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 和点B 同时从B 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 后,立即返回向B 点运动,遇到B 点后又立即返回向 A 点运动,如此往返,直 到B 追 上A 时,C 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 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 那么点C 从开始 运动到停止 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g (5 -20~~2~4 6 S 10 12变式1:已知,如图,A 、B 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 A 点对应的数为-20, B 点对应的数为100.(1 )贝9 AB 中点M 对应的数是 ___________ ; ( M 点使AM=BM ) (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 P 从B 点出发,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②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你知道AB•20100变式2:已知数轴上两点 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 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① 为G. (1) 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请直接 写出点 P 对应的数G;(2)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18?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G 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3)点A 、点B 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 P 以18个单位长 度/分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 时,点P 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 A 与 点B 之间,求当点A 与点B 重合时,点P 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0 1' 2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 、B 、C, AB=;-AC ,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 )若BC=30Q 则点A 对应的数是 —400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Q 、R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运动,且 Q 、R 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每秒,则 —秒后Q R 会相遇;(3)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每秒,点 M 为线段PR 的中点, 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4) 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 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 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一 QC- AM 的值是否发 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 若不变,请说明理由.(1)C 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PQ 多少秒以后相遇?-2 -14.B C■图1Q200S2£1C8000200变式:(20PP秋?苏州期末)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2秒后两点相距16个单位长度.己知动点A、B的速度比为1 : 3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 )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以及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2秒后的位置所对应的数,并在数轴上标出;(2)若表示数0的点记为O, A、B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再经过多长时间0B=20A ?(3)在(1 )中A B两点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和点B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 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 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I -16-12 八8 -4 0〜A8 12 16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