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关于时间的认识和学习在小学的前三年基本完成,第一次关于时间的学习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对比认识整时,并在拨一拨、猜一猜等活动中认识钟表。
第二次关于时间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次学习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第三次学习是在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时、分、秒”,本次学习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体验时间的长短,以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四次学习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本次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钟表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是呈螺旋上升的,从直观、具体逐步到抽象,知识的难度由易到难,从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到最后的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2)横观教材:本节课是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钟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和分针,能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确地判断整时,知道时间有两种表达方式,会用两种方式进行表达。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概括的能力,渗透学生时间观念,为后面继续学习时间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了哪些经验呢?他们对钟表的认识又在哪里呢?我对全班28人进行了前测,题目如下:1.关于钟表你都知道什么?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人教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认识钟表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认识钟表的基本内容,包括钟表的外观、指针的指示以及钟表的基本读法。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能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读懂钟表上的时间。
2. 教材重点•认识钟表的外观: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钟面、时针、分针等。
•学习钟表的读法:学生需要学会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读法练习。
•掌握钟表的指针指示:学生需要理解时针和分针的指示含义,以便正确读取时间。
3. 教材难点•理解钟表指针的运动规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钟表指针的运动规律,并能正确读取时间。
•熟练掌握钟表的读法: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钟表的读法,提高时间概念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外观和指针指示,帮助学生建立起钟表的形象概念。
2. 练习法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对钟表的认识和读法,提高时间概念的掌握能力。
3. 游戏法结合游戏元素,设计有趣的钟表读法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钟表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建议1. 生活化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钟表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用钟表读时间,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巩固训练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训练题目,巩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读法。
四、教学评价1. 量化评价通过给学生出示钟表,要求学生正确读取时间进行量化评价,检测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练习、作业表现以及课外应用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此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五、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钟表的结构和读法,提高时间概念的认知能力,为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数字、指针以及基本的时间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钟表的构成,认识时、分、秒三种时间单位,学会读写整时和半时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所接触,但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实物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此外,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数字、指针,了解钟表的构成;使学生能够读写整时和半时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钟表的数字、指针,了解钟表的构成;学会读写整时和半时的时间。
2.难点: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将时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钟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钟表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表的构成和时间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钟表模型,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好实物钟表、电子钟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动手操作。
3.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钟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钟表和电子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如数字、指针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的运行原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和时针、分针、刻度的意义。
2.掌握钟表读时的方法。
3.训练学生观察钟表的能力,培养对时间的敏感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时、分的概念,并能用钟表读时。
2.分辨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
2.工具:钟表模型、数字钟表、课件等。
3.教学准备:制作PPT,准备教案、板书内容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唤起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新知讲解
1.引导学生观察钟表,认识时针和分针,解释它们的作用。
2.分别介绍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并进行示范。
第三步:相关练习
1.带领学生读懂钟表上的时间,进行实际读时练习。
2.设计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读时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作业
1.布置练习:要求学生用数字钟表写出指定的时间。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钟表的作用和我们生活中如何使用钟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钟表来理解时间的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钟表及时间的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4:区分中拓展认识 出示两幅对比情境图。 师:小明9时在看书,他睡觉是在什么时间? 师: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不同? 学生讨论后交流: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区分上午 与晚上的时间,为后面24记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钟表》
01 说教材 04 说学法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内容:《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 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板块,让学生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结构:认识钟面→整时的认、读、写(钟面和电子表)→时间观念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要求: 理解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智慧平板
练习1:连一连 练习2:拨一拨 练习3:画一画 练习4:说一说 练习5: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5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加以强化和巩固,帮助学生 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结合智慧平板的使用,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每个 方面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落到细节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本章节内容较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时间概念还不够熟悉,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的教具和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掌握钟表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
2.难点: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读取时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PPT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入钟表的认识这一主题。
可以用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东西,有针有圈,跑得快?”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出钟表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表的内外圈、时针、分针、秒针等基本结构。
同时,讲解钟表的读法,例如:“12个数字,一圈走完,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人一个钟表模型,按照教师给出的时间,手动调整钟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识和调整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时间的例子,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认识和调整这些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出一些时间的题目,让学生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认识钟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钟表》,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第7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的初始课。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在经历制表、认表、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钟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特殊时刻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和理解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我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利用迁移,深化提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对他们原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三.说教学过程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自主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升、交流评价”。
1.质疑激趣同学们,你们都几点起床?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这里有12个数学宝宝,你能把它们送到钟表的家吗?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认识钟表》16-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认识钟表》16-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7.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钟的两种常见格式: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以及学会读取和表达时间。
本章节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时钟的读法。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还不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时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钟表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和表达时间。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和表达时间。
2.难点:理解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时间格式之间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钟表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钟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钟表,加深对钟表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钟表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如起床、吃饭、上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钟表。
2.呈现(10分钟)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造,如时针、分针、秒针等。
同时,讲解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钟表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认识钟表》教材分析一、课标解读“认识钟表”这块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内容的学习是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
二、内容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第91~92页和第94页的练习。
本节课要求的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主题画面是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
虽然这是一幅很简单的图画,但涵盖了很多本课需要的知识点。
如:时间可以通过看指针式钟来知道,也可以看数字式钟表;指针式钟面的认识;整时是怎么看的;这个时刻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同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使有着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此外,教科书第92页及94页的练习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
同时,课堂需要营造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三、学生分析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能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学会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钟面的认识、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时间的读取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局限于直观的感受,对钟表的内部结构和时间的读取方法还不够了解。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钟表,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了解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学会正确读取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钟表各部分的名称,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时间的读取方法。
2.难点:理解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学会正确读取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钟表,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他们对钟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并讲解它们的移动规律。
同时,展示电子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一人操作钟表模型,另一人观察并正确读取时间。
相互交换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和正确读取时间。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时间填空题,让学生在卡片上填写正确的时间。
完成后,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快、最准确。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认识钟表”,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钟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直观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还不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2.难点: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钟表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用于实践操作。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钟表的各个部分和读取时间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对时间认识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并讲解钟表的运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读取不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人教新课标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要紧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教材在学生认识整时的这一情境中,依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适应安排时刻,从而让学生认识钟面。
本单元在编排上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比较相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体会和爱好。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钟表,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刻来进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这些生活体会动身,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渗透接近整时的内容,用“快到”或“刚过”某个整时来表达一个大致的时刻,通过让学生照模样说一说,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为今后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1.结合生活体会,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刻观念,从小养成珍爱和遵守时刻的良好适应。
3.培养学生的观看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会认、读、写整时。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刻观念。
课时教学设计几点起床的呢?。
1.认识钟面。
(1)教师展现教材第84页情境图,请同学说一说图片中小朋友的房间里都有什么物品?(2)同学们观看得专门认真,同学们的家里都有钟表吗?(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钟表课件)同学们观看钟面,上面都有什么?钟面有什么特点?(3)同学们说得专门好,大伙儿提出了问题,钟面上又长又细的针是分针,又粗又短的针是时针。
教师出示图片:(4)教师出示情境图中的电子表图片,让学生认识钟表类型。
电子表的上面有两个“:”,“:”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2.认识整时。
(1)大伙儿看墙上挂钟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时钟面表示的时刻是早上7时;图中电子表“:”的右边是“00”,左边是“7”,表示的也是7时。
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确观看第一幅钟表图,,,2.看一看,填一填。
(P176)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钟面上的时刻是(6时)。
3.下面钟面上的时刻表示的正确吗?3时(×)12时(×)9时(√)4.认一认,连一连。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教案
本课的名称: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一、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整时》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七单元85页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二、本节课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面,并结合生活经验会读写整时的两种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听音乐《在钟表店里》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引起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生:是寺庙里和尚敲钟的声音。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钟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时刻,进而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一些基本的时刻,如早上、中午、晚上等。
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钟表,对钟表的读取方法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钟表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钟表,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2.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日常生活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2.教学难点:对钟表的认识和读取时刻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时刻。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表的结构和时刻的读取方法。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钟表的认识和时刻的读取。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好一些钟表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用于动手操作。
3.教学PPT:制作好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景中的时间。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时间是怎么读的吗?有没有谁见过真正的钟表?”让学生思考并对钟表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钟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读写时间。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钟表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时间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钟表的内部结构和读写时间的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并掌握读写时间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读写时间,特别是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和读写时间。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卡片等。
2.学具:学生钟表模型、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钟表,引导学生关注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如: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游戏,让学生亲自操作钟表,观察和记录时间的变化。
如:小组成员互相拨钟表,比一比谁拨得快、准。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时间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时间。
如:3时半、4时15分等。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妈妈做饭用了30分钟,爸爸散步用了40分钟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它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分为2个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主题为《把握起点,感知模型》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追本溯源,把握起点,从而理清教学的序。
一、教材分析从纵向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中,关于时间的教学,新人教版分别安排在一到三年级进行。
一年级是《认识钟表》,主要是认识钟面和整时;二年级是《认识时间》,主要是认识时、分。
在第一阶段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第二阶段钟表的教学中,从“认识整时”拓展到“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因此,本课时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也对后续的“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编写,做到分段教学,分散难点,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从横向来看,本节课是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的,循序渐进,自然过渡。
二、学生的认知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成熟,还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且思维是不够系统和全面。
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建立模型,感受本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情,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前测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还没学习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大部分孩子已经能自主认、写整时了,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存在对钟面结构的片面认识,有一定的学生会认、读、写错6时和12时,对分针和时针的概念掌握不清。
并且,在对任教班级部分学生采访的时候,学生不能清晰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读数。
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想,要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现有水平出发,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使知识系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
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