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2.选做题:
(1)探究配方法在解决其他类型问题中的应用,如不等式的求解等。
(2)查阅资料,了解配方法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3.创新题:
(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配方法解决,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2)尝试对配方法进行拓展,如解决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组问题。
(2)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背景,如“小明家的花园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比小明身高多2米,如果小明身高1.6米,那么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如x^2 - 3.2x + 2.56 = 0,让学生思考如何解这个方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典型例题,如x^2 - 6x + 9 = 0,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配方法的步骤,尝试用配方法解方程。
3.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细节,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配方法-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配方法-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年优翼学练优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答案1、63. 下列选项中,加双引号字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单选题]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斗”折蛇行C、“箬篷”覆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正确答案)2、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翘首(qiáo)颤抖(chàn)静谧(mì)深恶痛绝(wù)(正确答案)B.纤维(qiān)畸形(jī)蛮横(héng)顿开茅塞(sè)C.莅临(lì)脸颊(xiá)粗糙(zào)至死不懈(xiè)D.摄取(niè)炫耀(xuàn)应和(hè)不省人事(shěng)3、1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渲染(xuàn)抽噎(yè)逞能(chěnɡ)自惭形秽(huì)B.迸溅(bènɡ)荣膺(yīnɡ)褶皱(zhě)气冲斗牛(dǒu)(正确答案)C.殷红(yīn)阔绰(chuò)惩戒(chéng)戛然而止(jiá)D.缄默(jiān)追溯(sù)栈桥(zhàn)鲜为人知(xiān)4、1“朋友,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刚才我说的就是事实。

”这句话不够简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正确答案)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还服侍过贾母。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简介1. 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配方法与其他数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教学准备与过程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案例。

3. 教学辅助工具,如计数器、几何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

2. 讲解配方法:解释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应用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1. 理解配方法的本质和原理。

2. 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练习正确率:评估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练习作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改进之处。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策略九、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研究: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逐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配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励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与延伸十一、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比较配方法与其他数学方法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的优缺点。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通过配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配方法的基本原理。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难点(1)如何在方程两边加上适当的常数,使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

(2)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x²+ 6x + 5 = 0 ,提问学生如何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方程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的形式,从而引出配方法的概念。

2、知识讲解(1)配方法的概念解释配方法就是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2)配方法的基本原理以方程 x²+ 6x + 5 = 0 为例,方程左边加上 9 可以构成完全平方式(x + 3)²,即 x²+ 6x + 9 9 + 5 = 0 ,变形为(x + 3)² 4 = 0 。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第一步:将方程移项,使常数项在等式右边,得到形如 x²+ bx =c 的式子。

第二步: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b/2)²。

第三步:将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写成(x + b/2)²的形式。

第四步:直接开平方求解。

3、例题讲解例 1:用配方法解方程 x²+ 4x 5 = 0解:移项得 x²+ 4x = 5两边同时加上 4 得 x²+ 4x + 4 = 5 + 4即(x + 2)²= 9开平方得 x + 2 = ±3解得 x₁= 1 , x₂=-5例 2:用配方法解方程 2x² 5x + 2 = 0解: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2 得 x² 5/2 x + 1 = 0移项得 x² 5/2 x =-1两边同时加上 25/16 得 x² 5/2 x + 25/16 =-1 + 25/16即(x 5/4)²= 9/16开平方得 x 5/4 = ±3/4解得 x₁= 2 , x₂= 1/24、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几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如 x²8x + 12 = 0 , 3x²+ 6x 5 = 0 等。

初中数学配方法的教案

初中数学配方法的教案

初中数学配方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3.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配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是多少?”2. 讲解配方法:教师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步骤1:确定配方法的基准数。

步骤2:将原式中的项按照基准数进行分组。

步骤3:将分组后的项进行配方。

步骤4:将配方后的式子化简,得到最终结果。

3. 示例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解方程:x^2 - 6x + 9 = 0”,运用配方法进行讲解。

步骤1:确定基准数为3。

步骤2:将原式中的项按照基准数3进行分组,得到(x - 3)^2。

步骤3:将分组后的项进行配方,得到(x - 3)^2 = 0。

步骤4:将配方后的式子化简,得到x = 3。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配方法的练习题,如:“解方程:x^2 - 4x + 4 = 0”。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配方法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配方法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让学生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2.1 配方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2.1 配方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步骤,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配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体验配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配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目标:
- 提高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拓展评价:
- 教师根据学生的拓展学习成果,对其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 同学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拓展建议: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梁柱设计、土地面积计算等,让学生运用配方法进行解决。
- 配方法与其他数学方法的对比:介绍配方法与因式分解、公式法等其他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配方法的拓展应用:介绍配方法在多元方程组、函数极值等问题中的应用。
- 作业创新性: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第一章节:配方法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探索配方法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配方法的基本步骤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2. 讲解:介绍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练习使用配方法,解决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节:配方法的基本步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配方法的第一步:确定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法的第二步:移项配方法的第三步:补全平方2.3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步骤,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练习使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配方法的基本步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节: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配方法在解决线性方程中的应用配方法在解决二次方程中的应用3.3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配方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配方法在解决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练习使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的理解。

第四章节:配方法的扩展与深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配方法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配方法在解决多项式问题中的应用。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教学重难点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和技巧,理解配方法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册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定义和本质。

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正确运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体会配方法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原理和步骤。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关键是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122 教学难点配方的过程和技巧,特别是当二次项系数不为 1 时的配方方法。

理解配方法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在联系,以及配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准确地讲解配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使学生对配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思路。

132 练习法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配方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配方法(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第二节、配方法(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x2=5;(x+2)2=5; x2+12x+36=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1《配方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1《配方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1《配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配方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配方法是一种解决二次方程问题的方法,通过将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使问题更易于解决。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

但是在解决复杂的二次方程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次方程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配方法的基本步骤的掌握。

3.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配方法的概念、意义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2.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配方法的概念、意义和步骤,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第一章:配方法简介1.1 配方法的定义配方法是一种将一个多项式表示为两个或多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的方法。

通过配方法,可以将一个多项式转化为更容易求解或分析的形式。

1.2 配方法的应用配方法在解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通过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第二章:配方法的基本步骤2.1 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在进行配方法之前,确定多项式的次数。

次数最高的项称为最高次项,次数最低的项称为最低次项。

2.2 选择配方法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配方法。

常见的配方法有因式分解、合成法、差乘法等。

2.3 应用配方法将多项式按照配方法进行转化,得到新的表达式。

新的表达式应该更容易求解或分析。

2.4 验证结果将得到的解或结果代入原多项式中,验证其正确性。

确保配方法没有导致误差的产生。

第三章:配方法的应用实例3.1 方程的解法利用配方法将方程转化为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通过配方法,可以快速找到方程的根。

3.2 不等式的解法利用配方法将不等式转化为更容易分析的形式。

通过配方法,可以快速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3.3 函数的简化利用配方法将函数表达式简化。

通过配方法,可以更容易分析和理解函数的性质。

第四章:配方法的拓展4.1 多项式的合成利用配方法将两个或多个多项式合成一个多项式。

通过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4.2 多项式的分解利用配方法将一个多项式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多项式的乘积。

通过配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形式。

第五章:配方法的练习题5.1 配方法的应用题设计与配方法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配方法。

题目可以涉及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方面的应用。

5.2 配方法的练习题提供一些多项式,让学生利用配方法进行化简、求解等操作。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配方法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6.1 配方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利用配方法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2. 学生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难点:1. 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本质。

2. 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配方法的相关教学材料和案例。

2. PPT课件和教学道具。

学生准备:1. 预习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配方法的好奇心。

2. 学生听讲并思考问题。

Step 2:自主探究1. 教师给出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Step 3:合作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互相学习和帮助。

Step 4:解决问题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或合作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配方法的应用。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加深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

配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对配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配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配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

假设老师有一个神秘的盒子,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数字。

老师告诉你们,当我在这个数字上加上 5,然后平方,得到的结果是 49 。

你们能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吗?这时候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啦,有的同学说:“老师,是不是 2 呀?” 有的说:“不对不对,应该是 4 。

” 那咱们一起来算一算。

假设这个数字是 x ,那么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5)²= 49 。

接下来咱们就要用今天要学的配方法来解开这个方程,找到这个神秘的数字啦。

(二)讲解新课1、什么是配方法咱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方程 x²+ 6x + 4 = 0 。

为了用配方法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那怎么变呢?我们在方程两边加上 9 ,得到 x²+ 6x + 9 + 4 9 = 0 ,整理一下就是(x +3)² 5 = 0 。

这就是配方法,通过在方程两边加上一个适当的常数,把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2、用配方法解方程咱们再来看看刚才那个方程(x + 5)²= 49 。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开平方啦,得到 x + 5 = ±7 。

所以 x =-5 ± 7 ,也就是 x₁= 2 ,x₂=-12 。

咱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解方程 x² 4x 5 = 0 。

首先在方程两边加上4 ,得到 x² 4x + 45 4 = 0 ,整理一下就是(x 2)² 9 = 0 。

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配方法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配方法的应用。
2.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要领。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使用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配方法进行求解。
3.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提高讨论效果。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讲解与示范: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题,阐述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配方法。
3.引入新课: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配方法。
(二)讲授新知
1.配方法的定义:介绍配方法的概念,即通过添加和减去同一个数,使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公式,从而求解方程。
2.配方法的步骤:
a.将一元二次方程写成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b.选择一道实际问题时,运用配方法求解,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c.总结配方法的步骤和要领,以书面形式提交。
2.选做题:
a.完成课后拓展题:根据已学的配方法,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如含参方程、分式方程等。
b.针对课堂所学,设计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并运用配方法求解。
3.小组合作作业:
b.变式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配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配方法》教案及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配方法的原理,掌握配方法的应用步骤,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配方法的本质和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配方法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预习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出问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呢?2. 学生思考,教师引出配方法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 通过具体案例,演示配方法的应用过程。

3. 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一个案例的配方法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配方法案例。

2. 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配方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2.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进步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说课稿:是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步骤,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是教学重难点,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步骤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配方法的本质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出配方法的概念。

接着,我会通过具体案例,演示配方法的应用过程,并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完成一个案例的配方法操作。

我会让学生们独立完成配方法案例,并进行点评。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范文

教案:初中数学配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2. 学会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能够应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2. 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难点:1.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算术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因式分解、公式法等;2.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配方法的含义:配方法是一种借助构造完全平方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 讲解配方法的作用: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3. 演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a.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b. 使等式左边变形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子;c.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4. 举例讲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跟随解题。

三、练习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配方法除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数学问题?2. 举例说明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解特殊方程、求最大或最小值等;3. 让学生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配方法的含义、作用和应用;2. 强调配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算术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作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和互相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解题中的困难。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

配方法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配方法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配方法;2、会用配方法准确而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3、理解配方法的关键、基本思想和步骤;4、体会转化、类比、降次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或(x+m)2=n(n≥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 两边直接开平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法.练习1(1)方程 x2=0.25 的根是(2)方程 2x2=18 的根是(3)方程(2x -1)2= 9 的根是 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 81=0(2)x2 =50(3)(x+1)2=4(4)x2+2x+5=0 2方程x+6x+9=2 可以化成_________,进行降次,得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 ,。

思考:那么其它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不是也可以仿照上面的练习,方程左边写成未知项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常数的形式?2、新课讲解问题: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解:设场地的宽为(x+60)m,列方程得x(x+6)=162x+6x-16=0 即方程 x2+6x-16=0和方程x+6x+9=2 有何联系与区别呢?2在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解:x2+6x-16=0 移项x2+6x=16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9,使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得X2+6x+9=16+9 左边写成完全平方(x+3)2=25两边开平方得x+3=±5X+3=5或x+3=-5解得x1=2x2=-8概念: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提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配方那么怎样进行配方?有什么规律吗?探索规律:(1)x2+8x+=(x+)2(2)x2-4x+=(x-)2(3)x2-6x+=(x-)2 思考: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常数项与一次项的系数有怎样的关系?规律: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

配方法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及步骤;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配方法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配方法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配方法的定义和用途;2.配方法的步骤:详细介绍配方法的五个步骤,包括样品制备、配制试剂、装置调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配方法的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配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知识讲解:用简明的语言讲解配方法的定义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配方法;3.步骤介绍:详细介绍配方法的五个步骤,重点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要求,让学生自行进行配方法的设计和实施;6.结果呈现: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7.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望未来。

四、教学手段1.板书:简明扼要地把配方法的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2.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和图表来说明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案例分析:通过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4.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

五、教学评价1.实验成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2.学生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的表现以及对配方法的理解程度;3.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和改进配方法实验的具体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3.科普宣传:组织学生参观科学研究机构或工厂,了解不同领域中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维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配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配方法的概念。

2. 使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配方法。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上台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配方法:介绍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展示配方法的操作过程。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配方法的应用。

5.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配方法的应用。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配方法在解决一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2. 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并能运用配方法求解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一次函数图像:介绍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配方法在解决一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展示配方法在解决一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过程。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配方法在解决一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5.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更复杂的一次函数图像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2. 评价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理解和配方法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配方法在解决二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

公开课教案(配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配方法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配方法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解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配方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动手练习。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环节,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评估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呈现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类型题目,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 教学视频:讲解配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配方法在不同类型题目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课后作业布置和答疑。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十、课后作业:1. 巩固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配方法的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学生解析要点:m 与-4 的关系 m=-4 的一半的平方
2. 若 x2 nx 9 为 x 完全平方式,则 n=?
合作探究解析:9=n 的一半的平方 即(n)2 9 2
根据学 生分析 板书一 般式。
小组 次的理 讨 解, 论、 把新知 交 细化,把 流, 配方法 总 结 的“配” 规 加以分 律。 解,使难
点弱化, 提升学 生学习 记 忆 兴趣。
合探究二
方程: x2 6x 16 0 现在你会解了吗?如何
配方?
规律, 灵活 运用。
看课本 P32,时间:2 分钟 任务:1.何为配方法,配方法体现在哪里?
感受知
2.熟悉解题步骤。
识点间
的联系,
x2+6x-16=0 x2+6x=16 x2+6x+9=16+9 ( x + 3 )2=25
二 合 (3) x2 - 4x (x )2
解,参 习 , 的 深 层
作交
x2 px (
流探
式)
究新
一半
)2 (x
)2 (特殊到一般
与小组 讨论,

得出结论:方程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右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
预计 时间 20 分钟.
变式跟踪:
1. 若 x2 4x m 为 x 完 全 平 方 式 , 则
方程, 注 重 学 汇 报 生的思 交流, 维 方 式 提 出 培养,诱
归纳: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 移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2. 配方:添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 变形:写成完全平方式 4. 开方:两边直接开平方法 5. 求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全过程,掌握“配方”二字的关键所在; 熟悉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分析、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 法,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2)解方程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3)经历探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消除为难意识,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学 会尝试、从容淡定。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关键】“配方”的理解,合理添加项进行转化、类比总结配方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
学校:珠海市第八中学 姓名:朱 娟 内容主题:数与代数 标题:《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第一课时)
原创: 是 联系电话:13672779526
《配方法(1)》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 容,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 也是后续内容推导求根公式的依据,还是学好二次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前提和基 础,这节课能起到一个桥梁和杠杆的作用,而且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 方程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数学模型的重要意义和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观察、类比、转化。新课标中要求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在“一元二次方 程”一章,突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降次,即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 次方程来解,“配方法”的框图展现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次的原理,进一步体现和 提升学生对“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转化思想的理解。这对学生今后解高次方程、 函数等问题的分析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引导学 的 联 从而引
生归纳: 系,积 出 新 的
左 边 全 极 参 方程,发
能 直 接 与 思 现问题。
转 化 为 考,发
完 全 平 言。
方式。
自主探究一
填上适当的数或式,使下列各等式成立.
联系旧
(1) x2 6x (x 3)2
(2) x2 3x (x )2
引导学 独 立 知,完全 生 讲 练 平方式
活动流程图 活动一 思维导图,旧知引入
活动二 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活动三 牛刀小试,练习反馈,突破难点 活动四 小结,布置作业 活动五 当堂检测,反思提高
活动内容和目的
回顾完全平方式,从直接开平方法求法引 出特殊结构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小组合作,互助互教,探究用配方法添加 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独立练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利 用 思 维 导 图 归 纳 知 识 点 ,分 层 布 置 作 业 。 限时测试,反馈总结
引入
新知 (4) x2 6x 16 0
这个方程与上比较有
对比
什么不同呢?能否直
接转变为完全平方式
预计
呢?
时间
5
分钟
回 顾 知 自 主 帮助学生
识要点, 学习, 建 立 知
梳理旧 找 出 识的联

与 本 系,引导
节 课 学生对比
有 关 分析、发
的 旧 现,掌握
知,发 直接开平
现 知 方法的共
识 间 性。
【学情分析】从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先前已经学习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 和直接开平方法,奠定了本节课的基础,根据已有知识体系去探究本节课内容相 对容易过渡,解一元二次方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联在学生心理肯定是有 疑问的,且会具有一定的对比分析。本节课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找出已有的知识内 容,在学习过程中完善新内容与旧知识的关系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 掌握配方法转化为直接开平方法的思路,增强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设 计 活动 意 图
(一)
配方法
关联 知识
思维
完全平方式
直接开平方法
导图,
a2 2ab b2 (a b)2
找出
解下列方程:
旧知, (1) 9x2 1 x 2 1
复习
9
(2) (x 2)2 2
旧知, (3) x2 6x 9 25 (x 3)2 25
移项 左边配成 x2+2bx+b2
左边变成完全平方 形式
给学生 独立思 考分析 的时间,
如何从 未知到 已知的 转化,具 体的体
x+3=±5
直接开平方法降次 规 范 解 体验、 现 在 哪 题过程。 解 完 些地方,
x+3=5,x+3=-5
求解一次方 程
x1=2,x2=-8
例 1.用配方法解方程 x2 8x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