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 (1)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电能生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电磁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有关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电气化时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③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④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记住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②通过课件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制作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与贡献,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通过介绍和查阅发电机的发明与应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②电磁感应中能的转化(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好本节课相关的课件(2)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微风吊扇、发光二极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灵敏电流计、铜棒、手摇发电机模型、开关导线若干(3)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发电机的应用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引入新课方案一:问题: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
设计思想:通过逆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方案二:课件展示人们生活用电,提出问题:这些电从何而来?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引出课题。
设计思想:通过身边的有生活体验的事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一)电磁感应现象方案一:用灵敏电流计、蹄形磁体、铜棒、开关、导线进行实验。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
九年级(下)物理教学设计新课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活动16.9 观察“磁生电”现象1.游戏:请几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其中排在队首和队尾的同学捏住插头的两个插脚,转动扇叶,请参与其中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2.将一二极管接在插头处,用手转动扇叶,可以观察到什么?3.观察微型风扇的内部结构?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板书:电磁感应现象5.学生自主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简单介绍法拉第的生平)□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器材:朗威®DISLab,蹄形磁体,导线,开关,计算机,粗铜线,铁架台◆实验装置:体验感知交流*学生参与其中,当扇叶转动时有同学尖叫起来,并且迅速将手拿开手麻木,好像被电到粗糙,阻碍*可以观察到二极管一闪一闪的在发光*风扇的内部组成:磁体(周围有磁场),线圈*利用磁场能够产生电流交流讨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英国法拉第微型风扇,大家较为熟悉的生活用品,清楚其用途,本活动意在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的处理能力)。
经历10年不懈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电磁电流的磁效应(丹麦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1.将微电流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2.将微电流传感器的鳄鱼夹连接在粗铜导线AB两端3.选择传感器窗口为示波显示模式4.AB铜导线静止在磁场中,闭合开关5.闭合开关,AB铜导线沿磁场方向运动6.闭合开关,AB铜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否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探究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1.上图中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一个向上的突起的波峰,一个是向下的波谷这里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试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3.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学生思考:要让电流中有电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闭合(通路)*有电源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快递:切割磁感线(刀切割韭菜)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导体AB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是否有感应电流静止无沿磁场方向运动(不切割磁感线)无切割磁感线运动有分小组思考讨论交流*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控制变量法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切割磁感线对朗威®DISLab系统的窗口做简单介绍:有波峰波谷即为有电流流过微电流传感器,在本实验中就是有感应电流产生。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如果把磁感线
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
划时代的意义。
向上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感应电流
c d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新)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公开课(教案)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动圈式话筒的构造。
3.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创造的根底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课前准备手摇发电机、发电机示教模型、矩形线圈、螺线管、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答复: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奥斯特实验。
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话,然后说一说自己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
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认识发电机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课本是手摇发电机模型,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动会,体验操作发电机的乐趣,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
说明:〔1〕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2〕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探究点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在上述猜想与线圈简化为导线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由学生选取器材,组装实验,每组给出如下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2-3块、矩形线圈(10匝左右)、直导线1-2根、连接导线2根、开关1只、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学生把实验装置好。
苏科版物理九下《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
复备人_________
主备人:汪军清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过
C、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程 3、下列电器中,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是( )
A、电风扇 B、电热毯 C、白炽灯 D、电饭煲
4、下图是小华同学探究 “让线圈转起来”的实验装置图.线圈能 够转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为了使线圈能持续转 动,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 ____;要想使 线圈的转动方向与原 来的相反,采用_____________或者___ __________的方法。
程 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者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问题 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改变切割速度或磁场强弱
结论:切割速度增大或磁场增强,感应电流的强度会增大。 4、问题 4:在上述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教
导体在磁场中 的运动情况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感应 电流
集体讨 论意见
学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 生感应电流。
过 2、问题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1)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能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磁感应(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2.过程与方法(1)比较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过程,运用“逆向思维”(逆反原理)提出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学习法拉第的优秀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设计思路:(1)从“”电生磁的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引入课题,又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2)从微型电扇或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微型电扇产生电流的活动得到启发。
学生运用现有器材,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中的意外其他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猜想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进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法(4)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难点: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投影①: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说“电能生磁”,通过学习“电生磁”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磁能生电吗?2、投影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动机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和带夹子的两根导线,你能设法使这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吗?请你做做看!学生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①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同学请举手。
②你是怎样操作的?说说你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1、电磁感应: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转动微型电扇可以使与它插头相连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师:同学们肯定感觉很神奇,肯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难点: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演示器、PPT。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发电机的构造。
3. 实验演示:使用电磁感应演示器,现场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PPT上的练习题,现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构造、发电机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2. 请画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并标注各部分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其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
2. 发电机工作原理图如下:电磁感应现象: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举例:风力发电机。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案: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16.5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六章电磁转换,具体是16.5节电磁感应与发电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铁、线圈、磁铁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电风扇、电磁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包括法拉第的实验和楞次定律。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明白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流。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 讲解: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明白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和发电的原理。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发电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发电机需要旋转磁场、为什么发电机需要多个线圈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条件:导体、磁场、相对运动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使得磁场的变化受到阻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旋转磁场、线圈切割磁场、产生电流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发电机需要旋转磁场?2.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发电机需要多个线圈?答案:1. 发电机需要旋转磁场,是因为只有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时,才能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苏科版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的转化3、通过观察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小量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理解什么是交流电4、能够对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和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频率,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2、通过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都是科学研究,初步形成发明创造的意识2、进一步了解电磁学的的发展历史,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弄清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电磁感应演示仪、手摇发电机、可拆解微风吊扇、《学案》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电流可获的磁场,哪么,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呢?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进行新课一、观察“磁生电”现象1、实验装置2、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2)这个电流是怎样来的?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回答答: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答:是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而得来的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板书: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教师介绍法拉第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顽强的钻研精神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问题1: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4.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使学生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4. 讲解感应电流的方向:讲解楞次定律,使学生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5.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发电机的效率。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实验发电机工作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发电机效率:效率 = 有用功 / 输入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的实验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释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a.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垂直移动。
b.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水平移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课题电磁感应发电机班级备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和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感应电流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法拉第探索“磁生电”过程,认识到一切创造发明离不开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
通过介绍法拉第实验和科拉顿实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820年,奥斯特实验说明:安培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应用:引入:卸掉电池,玩具猴没有电还可以继续唱歌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电,是怎么产生的。
(一)电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怎样检测到电路中产生电流?信息快递:小量程电流表俗称灵敏电流计,借助小量程电流表可以检测出几十微安到几毫安的微弱电流。
实验器材:学生观看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根据玩具猴通电就可以唱歌和手臂挥舞,知道玩具里有电动机,可知实验器材有线圈和磁体通过玩具猴的声音如何产生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中的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器材有磁体和线圈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思考如何产生电流?)提问:如何使电路中产生电流呢?学生回答:闭合开关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体相对于线圈运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提问和补充:1.开关闭合2.导体运动或磁体运动(静止没有电流产生)思考:是否只要运动都可以产生电流?3.指针偏转在一瞬间难点解释:(教具:以刷子为例,形象地表明磁感线,使学生理解只有切割磁感线才会产生电流)完成表格:1.产生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5电磁感应发电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16章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了解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3.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难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发电机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器材演示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法拉第的贡献,介绍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计算一些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发电机工作原理讲解: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理解发电机是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能的。
6. 发电机效率计算:让学生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发电机的效率,加深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效率七、作业设计1. 描述法拉第的贡献,简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2.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计算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
3. 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答案:1.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题目: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及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3.指导我国共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制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成果。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2.通过实验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节课学习了电动机,比如电风扇,小马达。
问:它们都是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呢?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也就是有了电然后动了,叫电动机。
那电又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电到底是怎么来的,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进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学习,通了电可以让机械动起来,1、那机械动起来了是否就可以产生电了呢?2、怎样知道它有没有产生电了呢?3、通过什么器材去观察?4、要观察是否有电流,电路必须是断开还是闭合的?5、要产生电,运动的物体可以是绝缘体吗?那得是什么?总结一下,我们要探究这个实验,都需要哪些条件和器材呢?(闭合电路,导体,导线,灵敏电流计)一、实验探究一:发电的条件实验演示1:用导线将开关,导体(金属线框),灵敏电流计连接起来,闭合开关,是金属线框的一边在空气中运动,观察电流计的示数变化。
(示数始终为零)那怎样才能产生电呢?猜想一下,还可能需要什么环境?(磁场)演示2:将线框在磁场外沿各个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示数的变化。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说课稿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说课稿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是苏科初中物理九下的第16章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电机的概念与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你们有了解过电磁感应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洁明了的定义:“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引入主题:“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
”2. 学习新内容2.1 学习发电机的概念和原理•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介绍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师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
2.2 实验操作:制作简易发电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简易的材料制作发电机装置。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转动磁铁时会产生电流?”•教师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2.3 发电机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电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会被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发电机应用案例。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有什么改进方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课题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课型新授课课时数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中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
3.知道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类型。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中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
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和类型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器材蹄形磁铁,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发电机模型。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备注师生活动一、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二、讲授新课(1)电磁感应现象①提出问题:奥斯特的实验表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既然电可以生磁,那么很可能也会生电,什么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能够产生电流?②按照如图所示,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线,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相连接。
提出问题:闭合开关后,有无电流产生?为什么?③进行各种尝试,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尝试1: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
尝试2: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但不用单根导线,而用匝数很多的导线。
尝试3: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
尝试4: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但开关被断开。
分析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就能知道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条件了。
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请学生表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接下来组织学生,探究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尝试1:导体向不同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苏科版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
演示:改变切割方向或磁场方向
结论: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者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问题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改变切割速度或磁场强弱
结论:切割速度增大或磁场增强,感应电流的强度会增大。
2、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
三、发电机
1、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2、家庭照明电路中的交流电的方向每秒钟变化50次
3、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教后感
学生活动
点评
三、发电机
1、手摇发电机的组成:磁体、线圈
2、摇动手柄,小灯会发光,这说明了什么?
3、将小灯泡换成电流表,观察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家庭照明电路中的交流电的方向每秒钟变化50次(f=50Hz)
发电机中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转化的?
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4、问题4:在上述活动中,闭 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完成书上左图所示的表格,并能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仔细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
答:切割磁感线 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分析上升的理性认识阶段
教师活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和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频率,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2、通过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5电磁感应发电机学案
文档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5电磁感应发电机学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及其原理2.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4. 电磁感应发电机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掌握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并了解提高效率的方法。
3. 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演示仪,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发电机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利用PPT,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发电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2.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描述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 计算一个发电机的效率,并说明如何提高效率。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电动势。
2.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发电机由转子、定子和磁极组成。
当转子旋转时,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3. 发电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发电机的效率等于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课件展示科幻故事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回忆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提出猜想----磁可不可以产生电?从而引入新课。
在新课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作为第一要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课的实验受器材的限制为演示实验,但在实验中尽可能的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可以吸引和调动学生,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另外,实验结论都有首先由学生讨论、分析、初步得到总结,然后教师评价概括。
教学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能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渗透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学。
素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画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的科学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自己分析感应电流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灵敏电流计、线圈、铁架台、导线、蹄型磁铁、开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展示】科幻故事“科学家带来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来电能”,通过这个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用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生: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二、新授(一)【活动一】观察“磁生电”现象生: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如图16-36所示。
师: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手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师: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产生了电流。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师:同学们从微型电风扇的结构中能否观察出我们所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生:线圈和磁铁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如果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我们又该如何检测呢?生:用电流表。
师:是要有电流表。
但本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是不容易观察的。
我们需要更灵敏的电流表,这就是灵敏电流计。
生: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了解灵敏电流计师:按照课本表中步骤演示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分组讨论,试着得出结论。
师:参与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师:同学们在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在刚才的切割磁感线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具有方向性,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磁感线方向不变,导体分别向左、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体的南北极。
【交流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2:改变磁场方向和改变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学生思考】在上述的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学生回答:……师:(课件展示)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意义,并且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从而下一活动。
(四)【活动三】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创设情景,设疑引导】教师摇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感知电路有电流,然后发电机再与电流计连接,慢慢摇动发电机手柄,指导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电流中为什么会产生电流,是怎样产生电流的?②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发生左右摆动?③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为什么是变化的?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分析论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出: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垂直时不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因为此时线圈的边不切割磁感线。
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平行的位置时,这时线圈的二个边做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有最大值。
当线圈平面每转过与磁感线相垂直的位置时,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周而复始,就形成交流电。
(五)能量转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实验中没有电源但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了,电能是从何而来?【学生分析】得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补充:在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由于线圈中存在电阻,电流经过时会发热,因此还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
(六)应用课件展示三峡发电站的壮观场景、水利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站等情景。
三、小结学生相互补充小结,然后教师总结。
1、电磁感应现象。
2、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3、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转化。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