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诗歌

合集下载

三曹的诗歌

三曹的诗歌

三曹的诗歌1. 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蒿里行曹操〔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 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6. 白马篇曹植〔两汉〕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7.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魏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嘿,你知道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
好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一旦打开,就会让你惊叹不已!
先秦时期的诗歌,那是古老而神秘的。

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里面有爱情的甜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就是咱生活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嘛!还有劳动的欢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多生动啊!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努力工作时的充实感。

到了两汉,乐府诗来了!那气势,那情感,真的太震撼啦!“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的勇敢和坚毅,难道不像是我们生活中那
些勇往直前的人吗?她替父从军,多了不起啊!
再看看魏晋南北朝,那更是诗歌的一个高峰期啊!陶渊明的田园诗,那简直就是在描绘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哇,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呀,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渴望逃离喧嚣,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样吗?
曹植的诗呢,充满了才情和壮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
是多么豪迈的情怀啊!就好像我们为了梦想而拼搏时的那种坚定。

这些诗歌,不只是文字,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共鸣。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领略一番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就是
这样独特而迷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我的观点就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去欣赏和研究它们,从这些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曹操的两汉诗代表作品

曹操的两汉诗代表作品

曹操的两汉诗代表作品《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我在此整理了曹操的诗代表作品,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曹操的诗代表作品1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唯一作:惟)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毛泽东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 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 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 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 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 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约瑟.汤恩比
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1.绕不开的刘邦、项羽
刘邦
汉高祖(前256年—前195年6 月1日),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 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汉 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 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楚辞家。 他对汉 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 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项羽(前232—前202),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
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 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 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 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 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 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2.两汉乐府民歌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 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 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根据《汉书· 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 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 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 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

汉乐府诗大全古诗《汉乐府》20XX年01月06日诗歌大全1、《阳春歌》唐代·李白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2、《采莲曲》唐代·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3、《杨叛儿》唐代·李白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4、《玉树后庭花》南北朝·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5、《七日夜女歌》佚名其一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其二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6、《东海有勇妇》唐代·李白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7、《观沧海/碣石篇》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秋思》唐代·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两汉诗歌

两汉诗歌


《陌上桑》的艺术特点表现为“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这在以后的古典诗词 中广为应用,如唐朱绛《春女怨》: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枝上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2 汉乐府抒情诗的共同特色是抒情大胆和 直露。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豪家,欲望从之兮没有汽车, 仰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何 以报之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 何故兮——由她去吧。

两汉辞赋
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 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 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汉赋(大赋)指介于诗文之间,以夸张 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 文体。其特征是篇幅很长,多采用人物 对话或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内容铺述。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一时期七言诗也有了萌芽,产生了文 人第一首七言诗——《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 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 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以怀 忧心烦劳。
2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同样表现了关于人与命运之 间的思考。

3 刘彻《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 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 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 时兮奈老何?

4东汉中后期诗歌 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一个巅峰期,出现被 后人誉为“一字千金”的诗母——《古 诗十九首》。所谓《古诗十九首》是梁 昭明太子萧统收入其所编的《文选》当 中的19首诗,因不知作者,统称为“古 诗十九首”。

两汉的经典古诗词

两汉的经典古诗词

两汉的经典古诗词两汉时期包括两个朝代——东汉王朝,西汉王朝.西汉王朝的创始者是刘邦,东汉王朝的创始者是刘秀,由于两家都城位置不同,所以分为“东汉〞“西汉〞.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两汉的经典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两汉的经典古诗词1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表达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2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一作: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效劳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到达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两汉的经典古诗词2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2长歌行汉乐府〔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珍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两汉的经典古诗词31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3迢迢牵牛星佚名〔两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两汉的经典古诗词41白头吟卓文君〔两汉〕皑如山上雪,皎假设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2江南汉乐府〔两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3十五参军征佚名〔两汉〕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东向看一作:东向望)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两汉的经典古诗词51赠从弟·其二刘桢〔两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的诗刚毅挺拔,卓荦非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毅,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2大风歌刘邦〔两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3涉江采芙蓉佚名〔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局部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两汉时期的诗歌古歌

两汉时期的诗歌古歌

两汉时期的诗歌古歌两汉的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乐府》也叫做《乐府诗》,是汉武帝时期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思悲翁》、《东门行》、《有所思》、《陌上桑》等,分别反映了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繁重徭役、横征暴敛的不满,反映了妇女不幸的命运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中后期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

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为求功名利禄,背井离乡,四处奔走。

他们把对社会的感触,倾注到作品之中。

两汉的诗歌形式自然朴素,用语通俗深刻,与赋体大不相同。

它发展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汉代诗歌,中国西汉初至东汉末大约400年间的诗歌创作。

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

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汉代文人诗坛特别冷落的情况下放射出异常绚烂的光彩,从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

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有些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古歌》等;有些诗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弃妇的痛苦哀怨,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等;还有些诗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如《枯鱼过河泣》、《乌生》等等。

张衡的诗歌

张衡的诗歌

张衡的诗歌1.《归田赋》 两汉·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2. 《四愁诗》 两汉·张衡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3. 《同声歌》 两汉·张衡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大全

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大全

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大全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我在此整理了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11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梁甫行曹植〔魏晋〕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草野一作: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3杂诗七首·其四曹植〔两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曹植著名的诗歌赏析21七哀诗曹植〔两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自己的遭遇,诗情与寓意浑然相融,意旨含蓄,音韵和谐晓畅,情感哀伤凄婉。

此诗确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建安绝唱”特色的上乘作品。

2白马篇曹植〔两汉〕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珍惜时间的古诗5首

珍惜时间的古诗5首

1、《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是一首两汉时期的古代诗歌,作者佚名。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来表达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主题。

诗歌开篇以青葵花朝露等自然景物为引子,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易逝。

接着提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盎然。

然而,诗中也常忧虑秋节的来临和万物衰败的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不待的担忧。

诗人进一步警示人们,年轻时应该努力奋斗,不要浪费光阴。

他通过听歌行和年轻时的对比,表达了年轻时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光是有限的,人们应当珍惜和把握当下。

他提倡及时行乐,发愤图强学习,同时也要明辨事情的进退,防止自己陷入困境。

诗中通过松柏固其春的比喻,强调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人生中的重要因素。

在人生旅途中,诗人认为时光荏苒,艰难和困难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人们应当有进取心,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并用厚德载物的态度对待世界。

诗的结尾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诗人借助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哲理来唤醒人们,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生命的脆弱性的思考和警示。

总体来说,《长歌行》通过自然景物、人生哲理和对时光流逝的描绘,呼唤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以及对待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2. 《金缕衣》(唐代·佚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通过对金缕衣的比喻,表达了珍惜青春年华的主题。

诗中劝告读者不要舍弃或浪费年轻时的宝贵时光。

像鲜花一样,当它盛开时就应该及时采摘,而不要等到花谢时才折下来,否则折下的只是枯枝败叶,失去了本该美好的时刻。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人们珍惜青春、把握时机的意义。

它提醒人们不要将宝贵的年华虚度或浪费,而是应该在年轻的时候积极奋斗、努力追求梦想。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1.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那可真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啊!就像夜空中闪耀的繁星,数都数不过来。

想想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多么豪迈!2. 哎呀呀,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里的那些情感,真是丰富得让人惊叹!好比春天里五彩斑斓的花朵。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是对闲适生活的最好表达吗?3. 你们知道吗?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有着独特的魅力呀!仿佛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像曹植的《七步诗》,用豆萁和豆子的关系,深刻地反映了兄弟间的矛盾,太绝了!4.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那可是历史长河中的珍宝啊!如同闪闪发光的金子。

看看左思的《咏史》,不正是对当时社会的有力批判吗?5. 哇塞,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世界多么奇妙啊!恰似一个神秘的花园等待我们去探索。

刘琨的“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刚柔并济的表达,多让人佩服!6. 大家想想,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是不是超级有趣啊!就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大礼盒。

阮籍的《咏怀》,那深沉的情感,能不让人沉醉其中吗?7. 嘿,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真的是太有韵味了!仿佛是一首悠扬的曲子回荡在耳边。

鲍照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般形象的比喻,多厉害!8. 你们不觉得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特别迷人吗?好比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就是带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吗?9. 哇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品味啊!好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庾信的“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这壮志豪情,真让人赞叹!10. 真的呀,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有着无穷的魅力!如同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木兰诗中木兰的勇敢与坚毅,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光辉写照吗?结论: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以多样的风格、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和启示。

我们应该好好去欣赏和研究它们。

曹植用典的诗歌

曹植用典的诗歌

曹植用典的诗歌洛神赋曹植〔两汉〕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对楚王一作:对楚王说)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穠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芙蕖一作:芙蓉)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曹操有诗意的诗歌鉴赏

曹操有诗意的诗歌鉴赏

曹操有诗意的诗歌鉴赏曹操有诗意的诗歌1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唯一作: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曹操有诗意的诗歌2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项羽(前232—前202),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
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 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 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 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 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 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赏析 刘邦平英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击筑,有感而发。 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感怀兴奋欢乐、 踌躇满志,又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复杂心情。情发于心中、流于诗 外,慷慨悲壮,流韵千古。 纵观开国之君,虽大多不擅长诗词文章,但偶一为之,便自有一番常 人难以企及的恢宏气势。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1.绕不开的刘邦、项羽
刘邦
汉高祖(前256年—前195年6 月1日),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 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汉 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 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楚辞家。 他对汉 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 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毛泽东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 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 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 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 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 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约瑟.汤恩比
项羽、刘邦、韩信、张良,楚汉之际这几个人,都可以说是旷古的英 雄,但气质性格截然不同。韩信可以说是抑郁质的英雄,能忍,能咸鱼翻 身,但是遇事有时难免优柔寡断。张良可以说是粘液质的英雄,善于在幕 后出谋划策,事后也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刘邦则可以 说是多血质的英雄,擅长交际,拉拢、吹拍是拿手绝活,政治手腕一流。 至于项羽,恐怕就是胆汁质的英雄了,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 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 是这种类型。项羽这种英雄,讲究个气势。闯郡守府,杀殷通,凭的是一 把力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凭的是一股锐气。彭城之战, 以3万西楚铁骑大破56万人的多国部队,杀得汉军血流成河,凭的是一腔怒 气。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 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 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 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项羽的失败,正因如此。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怨歌行》: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西门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特色与成就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 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汉后的乐府机构
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无采诗制 度。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 用。六朝有总集专收录这些歌辞,如沈约《宋书》 中的《乐志》。
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又通过乐 府开始收集民歌俗曲,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 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流传下来的就有 480余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相比也有 了不同的特色。
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 “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 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即事名 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 乐,而且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遂成为文 学史上“乐府诗”的一种。
保存两汉乐府诗的主要著作
1、梁沈约编纂《宋书》,其《乐志》收录 两汉乐府诗尤为众多。
2、南朝徐陵《玉台新咏》:编选的作品偏 重于男女闺情,范围比较狭窄,但也有表
现真挚爱情及反封建意识的作品,如《古 诗为焦仲卿妻作》。
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把汉至唐的乐府 诗搜集在一起,是搜集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共分为12类: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 辞、横吹曲辞、 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 杂曲歌辞、近代曲 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
在写作手法上,无论短篇和长篇,也都受到汉乐 府民歌的影响。
第三,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 感情。
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既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 熏陶,同时又在更广泛的生活方面和更强 烈的程度上表现这一特点,无论表现战争、 表现爱情,乃至表现乡愁,都尽量地释放 情感。叙事诗是如此,抒情诗更是如此。
乐府除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
地民谣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 祀等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 “采风观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 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 策的得失。客观上起到了集中、整理和保 存民歌的作用。
哀帝年二十即位,以二十五岁而逝,在 位仅短短六年。《汉书》称他:“雅性不 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绥和二年(前7) 四月即位,六月就下诏罢乐府官,汉代再 也没有乐府建制。
中等篇幅的如《陌上桑》,长篇的《孔
雀东南飞》,则是另一种写法。这里有更 多的描叙,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起伏。
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可以说完全是在汉乐府民歌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分类上 一般都归属于乐府体。
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如唐代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这是表示对 乐府民歌传统的继承,因为“歌”、“行”原来 是乐府诗专用的名称。
隋唐以及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 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 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是用乐府古题,学习 古代民间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
第三,不袭用旧题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 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 新题和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 乐的。
4、乐府民歌也反映了一些上层社会的生活, 其中有些作品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和丑 恶,有些在客观上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淫。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都描写了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黄金 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作乐,中庭华 灯辉煌,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两千石。年轻的妇女无事可作,调 丝弄弦而已。
“乐府”的定义与发展
“乐府”的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 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两汉所谓乐府, 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 诗篇称为“歌诗”。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 诗”的也叫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 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 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点还在音乐上。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糸旦]。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秦阙采诗之官,歌咏多因前式”(《宋 书·乐志》)
汉初本注重掌宗庙祭祀的太乐,乐府形同 虚设。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疆拓土,向 外伸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
来巩固他的统治。
汉武帝发动了几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
中原的威胁。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
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
起皇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兴趣。同时,
政治思想上对儒术的尊崇,制礼作乐便成为
应有的设施。

汉武帝元鼎五年,为适应大一统的政
治需要,在“定郊祀之礼”、“作郊祀之乐” 的基础上,重建乐府机构。
《汉书·艺文志》: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 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2、反映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迫害的作品。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 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 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 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 下难久居。”
乌生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 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 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 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 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 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 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 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 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3、反映贫困和漂泊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 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 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 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 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 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 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人门见孤儿,啼索 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 道。”
两汉诗歌
两汉乐府诗
乐府的设立及其发展
1977年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 上,用小篆字体刻有“乐府”两字。考古 工作者在秦编钟出土的地方做了进一步考 证,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乐府遗址。当年 这里曾建有乐府官署,官署中有专职的乐 人和多种祭祖用的各种礼乐。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设有乐府和太 乐两机构,太乐掌祭祀雅乐,归奉常管辖; 乐府管民间俗乐,权属少府。汉代承袭秦 制。
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郊庙歌辞:专供朝廷祭祀、燕享用的乐歌, 体近《雅》、《颂》,全是文人所作。
相和歌辞:含有“丝竹更相和”之意,所 录歌辞是流行在当时南方的俗乐。
鼓吹曲辞:是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新声, 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杂歌谣辞是指章曲失传的歌诗和本无章曲 的民谣、谚语。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主要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 口,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 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 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 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 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 和艺术的光辉。
1、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 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 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 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泪下如 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 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 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 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啗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 里中一何挠挠,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 居。
第二,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 的基础。
《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 品,
楚辞也以抒情为主。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 性的作品,
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达人物事件显得自 由灵活。
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是短篇,这一 类作品,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 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 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 社会背景。
第四,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如《枯鱼过河泣》中的枯鱼(鱼干)竟然会哭泣 懊悔,并会写信给其他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 《战城南》中的死者,竟会对乌鸦说话,要求乌 鸦为他嚎丧;《上邪》所设想的一连串不可能之 事,都有“异想天开”之妙。它的比喻也常常出 人意表。如《古歌》以“腹中车轮转”喻忧愁循 环不息;《薤露》以草上之露喻人生之短促; 《豫章行》以山中白杨被砍伐运走、与根相离, 喻人被迫离乡,等等。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社会内容,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皮日休的《正乐 府》,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 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 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