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制度-ICU可疑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病房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患者。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消毒措施、隔离要求、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措施1.1 空气消毒:ICU病房应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
1.2 表面消毒:所有表面、设备、器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漂白水、酒精等。
1.3 污染物处理:对于被污染的床单、衣物等应及时更换并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二、隔离要求2.1 感染源控制: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单独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2.2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ICU病房的访客,并要求访客进行手部消毒和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2.3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要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三、人员培训3.1 消毒培训: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了解正确的消毒方法和程序。
3.2 隔离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隔离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如何正确隔离传染源和控制感染。
3.3 应急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应急处理培训,学习如何在突发情况下有效应对,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
四、设备管理4.1 设备清洁:ICU病房的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成为感染源。
4.2 设备维护: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带来的风险。
4.3 设备标识:所有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消毒时间、有效期等信息,方便管理和监控。
五、定期检查5.1 消毒效果检查:定期对ICU病房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有效。
5.2 隔离措施检查:定期对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人员培训检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培训有效。
总结: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消毒措施、严格隔离要求、定期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介绍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中用于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其中的患者通常需要更高水平的监护和治疗。
为了确保ICU病房的环境安全和患者的健康,消毒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消毒隔离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a.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房内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b. 保护ICU病房内的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免受感染。
2. 原则:a. 全面覆盖:对ICU病房内所有区域、设备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b. 高效杀菌: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病原微生物被彻底杀灭;c. 定期维护:建立消毒隔离制度的长期有效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和方法。
三、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要求1. 区域划分:a. ICU病房内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重症监护区、洗手间、办公区等;b.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隔离措施,如门禁、空气流通等。
2. 人员要求:a. 进入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b.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消毒设备和方法:a. 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等;b. 定期消毒:对ICU病房内的各个区域、设备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消毒效果;c. 消毒操作规范: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空气消毒:a. 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在ICU病房内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等;b.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对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5. 物品管理:a. 严格隔离患者用品:将患者用品与其他物品隔离存放,避免交叉感染;b. 定期更换和清洁:定期更换患者用品,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6. 废弃物处理:a. 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b. 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并定期进行集中处理。
ICU消毒隔离制度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消毒隔离制度一、人员管理1.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进入ICU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
隔离衣每天更换,如有污染或弄湿应随时更换。
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病人家属非探视时间不得随意探视,并严格控制每次探视人数,病人除生活必须品外,其它物品不得带进ICU。
3.护理工作人员分组护理。
医生相对固定床位。
4.工作人员外出时穿外出衣及更换鞋。
二、环境要求1、室内保持整洁,室温保持22~230C,相对湿度60%~70%,持续进行空气净化。
通风系统滤网由清洁工负责清洗,每周一次。
2.坚持地板每天三扫三拖,时间为:早上、中午、下午;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血液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500mg/L 消毒液喷洒,消毒处理后清扫干净。
病人床边治疗车抹布一抹一消毒,桌椅每天2抹。
病区使用专用地拖桶、地拖。
3.每周用清洁剂擦拭玻璃门窗一次。
每季清洗床隔帘一次。
4.每天视病情、污染程度及时更换被单衣服。
换下脏被服放于指定处,不能随地乱丢、乱放,不在病室内清点。
5、入室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1次,晾干备用。
6.入室参观衣及外出衣每天定时更换送洗衣部清洁消毒环境污染时应及时擦拭消毒。
7.有严重感染及危重病人,应安置在单间病室,病室应事先进行消毒。
病人排泄物和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用物应进行终末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
离开污染区时须按常规脱去隔离衣。
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衣物、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三、医护操作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执行一人一消毒,每对一个病人操作完后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修改版]
第一篇: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ICU病房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一、病房一旦收治无法转院或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人时,应设单间,隔离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记,防止交叉感染。
二、病房应设有传染病人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
三、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流脑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执行额外预防。
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病室应紧闭房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室,严禁不同病室病人间相互接触。
四、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应进行窗边隔离,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护理用具(体温计、扫床巾、便器等)专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1000ml 加入干漂粉5g或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
经过有效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五、肠道隔离:如急性腹泻、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居一室,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物质时戴手套,在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
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浸泡30分钟消毒,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卫生间专用。
六、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按消—洗—消程序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病房定时进行消毒,病人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应带工作衣、鞋、帽,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
九、严格探视及陪护制度,陪护要遵守隔离要求。
2009年4月制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第二篇:控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1)按病种分室接诊,分区收治,条件允许时每一病种占用一个病区。
(2)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3)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2024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三篇)
2024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一、当病房内收治无法转院的患者或在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人时,需设立单独隔离病房,并在隔离病人的房间明显位置设置隔离标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病房需配备仅供传染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设备。
三、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如结核、麻疹等,应在标准预防措施基础上采取额外预防措施。
病人应被安置在独立房间,保持房间门窗紧闭并确保空气流通。
病人需佩戴口罩,不得离开房间,严格禁止不同病室病人间的直接接触。
四、对于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应采取窗边隔离,并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使用专用护理用具,如体温计、扫床巾等。
病人的血液、排泄物等需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五、对于肠道隔离的病例,如急性腹泻、霍乱等,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住一室,同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在接触传染病物质时需戴手套,护理前后需严格洗手。
便器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专用卫生间使用。
六、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需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处理流程。
病人使用过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病房需定期进行消毒。
病人转院或死亡后,需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八、工作人员进入病区需穿着工作衣、鞋、帽,进入污染区护理病人时需穿隔离衣,戴口罩。
离开时需脱下并进行手部消毒。
九、严格执行探视及陪护制度,陪护人员需遵守隔离规定。
____年____月制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2024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二)设立独立的病室,根据疾病种类对病人进行分类隔离。
病室内部应遵循严格的隔离原则,配备独立卫生间及防护门。
走廊墙壁上设置双层传递窗,以允许工作人员在不进入病室的情况下传递食物、药品等(适用于轻度病情的病人)。
病区内需设立专用的消毒间。
洗衣房、消毒供应室等设施应具备符合隔离要求的建筑设计,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介绍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人的特殊病房。
由于ICU病房的病人通常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原体,因此消毒隔离制度对于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1. 保护病人:通过消毒隔离措施,减少病原体在病房内的传播,降低病人感染的风险。
2. 保护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医护人员接触病原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3.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不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保障病房内的环境卫生。
三、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要求1. 病房进出通道:a. 设置专门的进出通道,确保人员流动的分离,避免交叉感染。
b. 通道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尘、无杂物。
2. 病房内空气消毒:a. 定期对病房内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b. 使用有效的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净化器等。
3. 病房内物体的消毒:a. 病房内的物体,如床单、衣物、床边柜等,应定期更换和清洁消毒。
b.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进行物体消毒,确保彻底杀灭病原体。
4.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a.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b. 进入病房后,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的要求,保持手部清洁。
5. 病房内环境清洁:a. 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b.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进行病房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6. 病房内垃圾处理:a. 定期清理病房内的垃圾,确保垃圾不积存,避免细菌滋生。
b. 垃圾应分类处理,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确保无臭味和传染风险。
7. 病房内患者隔离:a.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原体的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飞沫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
b. 隔离病人的床位应与其他床位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四、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1. 制定详细的消毒隔离制度,并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执行。
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ICU)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ICU)消毒隔离制度1、ICU的人员管理:(1)进入ICU的所有人员均应穿着专用工作服和鞋。
一旦污染或弄湿及时更换,外出时更换外出衣。
(2)进行各项操作时应洗手戴帽子和口罩。
做呼吸道护理(如吸痰、清洁口腔等)、伤口换药、留置导尿及灌肠等均应戴手套,并且不可与清扫病室、铺床等工作同时进行。
(3)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每床每天一次探视。
(4)每月对ICU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其结果符合要求。
(5)严格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ICU的保洁:(1)ICU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污染物的处理循一个方向进行,避免回复和往返。
(2)保持空气新鲜清洁。
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每天开机2次,层流病房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时监测。
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时间为30分钟,每月进行空气细菌监测一次,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3)保持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
室内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拖,每天2次;门及门把手、床头柜、椅子、床架、治疗车及各种仪器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抹布擦净,每天2次。
定期监测,保证物体表面细菌菌落<5cfu/cm2。
3、环境和物品管理(1)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用具)必须固定专用,并于使用后进行消毒;病人使用过的被套、床单等应每天更换。
(2)避免交叉使用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等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必须经过消毒才可转给其他病人使用。
(3)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存放在医用垃圾袋集中回收处理。
(4)凡进入人体医疗器具、导管等必须达到灭菌标准;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应达到消毒要求。
(5)呼吸机的消毒。
波纹管、湿化瓶、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定期(24h~48h)更换消毒,金属接头、配件等应高压蒸汽灭菌。
(6)氧气湿化瓶及管道,雾化吸入器喷头、管道等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盛药罐每使用一次均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和范围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该制度适合于所有ICU病房,包括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室等。
二、消毒隔离制度的原则和要求1. 定期消毒:病房内的各种设备、器械、床铺等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
3.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 废物处理:病房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封装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5. 空气质量控制: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清新。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措施1. 病房内的设备、器械、床铺等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2. 患者的隔离措施应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确定,如空气传播疾病应采取空气传播隔离措施,接触传播疾病应采取接触传播隔离措施等。
3.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并进行正确的穿脱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 病房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感染性废物的处理要求进行分类、封装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5. 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清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四、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与管理1. 监督: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记录与报告:病房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剂的使用情况、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病情危(wei)险的患者。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被制定并严格执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消毒隔离原则1. 感染控制:ICU病房应设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等方面,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滴入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以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三、ICU病房消毒要求1. 环境消毒:ICU病房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家具、设备等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病房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效果。
2. 空气消毒:ICU病房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净化器等,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空气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3. 医疗器械消毒:ICU病房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包括清洗、消毒、干燥等环节。
消毒方法可以选择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具体方法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
4. 床上用品消毒:ICU病房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
消毒方法可以选择高温烘干、紫外线照射等,确保床上用品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四、隔离措施要求1. 接触隔离:对于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RE(碳青霉烯酶产生菌)感染等,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穿戴防护服、手卫生等,以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 滴入隔离:对于患有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如结核病、流感等,应采取滴入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穿戴口罩、手卫生等,以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护病房内患者、医护人员以及访客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消毒措施、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
一、消毒措施1. 定期消毒:ICU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消毒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普通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2. 高效消毒剂:使用高效消毒剂对病房内的各个区域进行消毒,包括床铺、床头柜、地面、门把手、窗帘等。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
3. 手部消毒: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和访客进入和离开病房时,应进行手部消毒。
消毒液应放置在明显位置,方便人员使用。
4. 物品消毒:病房内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和用品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二、隔离措施1. 患者隔离:ICU病房内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隔离方法包括单人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隔离方式。
2. 医护人员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隔离措施。
3. 访客隔离:病房内的访客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隔离,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访客应戴口罩、勤洗手,并遵守病房内的隔离规定。
三、个人防护措施1.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的安全。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
2. 患者个人防护:病房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严重程度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访客个人防护:病房内的访客应佩戴口罩、勤洗手,并遵守病房内的个人防护规定,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四、其他措施1. 空气流通:ICU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及家属需保持个 人卫生,勤洗手、戴 口罩,不随地吐痰、 乱扔垃圾等。
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及家属需避免在 病房内大声喧哗、随 意走动,以减少空气 中的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的传播。
05
监测与评估机制
监测方法及时限
空气质量监测
02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规范的消毒隔离措施,减少病原菌在ICU病房 内的传播,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愈率。
03 遵循法律法规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 定并执行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适用范围
01 ICU病房内所有区域
包括病房、治疗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
02 ICU病房内所有人员
重要性及意义
重要性
ICU病房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意义
通过实施消毒隔离制度,可以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03
消毒隔离设施与设备
设施配置要求
空气净化设施
专用通道与电梯
ICU病房应配备高效的空气净化设施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且质量良好,以 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定期监测ICU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确保 空气质量符合标准。时限为每日定时监测,并记录数据。
表面污染监测
对ICU病房内的各种表面(如桌面、仪器、门把手等)进行定期采 样检测,以评估清洁和消毒效果。时限为每周至少一次。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采样检测,以确保手卫生消毒措施的有 效性。时限为每月至少一次。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介绍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
由于病患的免疫力较弱,病房内的消毒和隔离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消毒措施1. 定期消毒:ICU病房应每天进行定期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家具等物体的消毒处理。
消毒应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等,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2. 空气消毒:ICU病房应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杀菌灯、空气净化器等,以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 医疗器械消毒:ICU病房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
消毒方法应符合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标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4. 洗手消毒:ICU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制度,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时间进行洗手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隔离措施1. 病患隔离:ICU病房应设立单偶尔隔离区,将病患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染病在病房内的传播。
隔离区应具备独立的空气循环系统和消毒设备,确保病房内的空气清洁和无菌。
2. 医护人员隔离:进入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和口罩,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病房物品隔离:ICU病房内的物品应进行分类隔离,如患者用品、医疗器械、床上用品等。
不同类别的物品应分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四、数据监测与评估1. 数据监测:ICU病房的消毒和隔离工作应进行数据监测,记录消毒频率、消毒剂使用量、消毒效果等数据。
监测数据可通过相关的监测设备和系统进行采集和记录。
2. 评估与改进:根据监测数据,定期对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评估应包括消毒措施的有效性、隔离措施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制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五、培训与宣传1. 培训: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规范。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适合范围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适合范围包括所有ICU病房的工作人员和病人。
二、消毒隔离要求1. 病房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设施,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2. 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特殊是时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床铺、床栏、门把手、电器设备等。
3. 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排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4.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单独隔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5. 所有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必须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包括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穿防护服等。
6. 患者及时更换床单、枕套等物品,保持干净卫生。
7. 病人家属在进入病房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遵守相关规定,如佩戴口罩、勿触摸病人等。
三、消毒操作流程1.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工具,如消毒液、消毒喷雾器等。
2. 对病房内的物体和表面进行清洁,如床铺、床栏、桌面、地板等。
3. 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或者擦拭,确保消毒剂覆盖到所有需要消毒的区域。
4. 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上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5. 对于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衣物、毛巾等,应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
6.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加强消毒频次和强度,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泯灭。
四、消毒记录和监测1. 每次消毒操作完成后,应填写消毒记录表,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区域等内容。
2. 定期对病房进行微生物监测,以评估消毒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培训和宣传1. 对所有进入ICU病房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包括消毒操作流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2. 定期组织病房内消毒隔离制度的宣传活动,提高所有人员的消毒意识和重要性。
重症监护病房(ICU, CCU等)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ICU, CCU等)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在普通病房管理的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1.布局合理,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设有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内设有感染性隔离区、保护性隔离区;辅助区能满足功能需要。
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诵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应设置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每张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5m2,床间距>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I8m2,温度应维持在24℃±1.5℃,湿度应维持在30%-60%。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和盆栽植物,2.保持病房环境物表清洁无尘;a)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b)重复使用的各种监护仪器、抢救设备等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c)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2次;d)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e)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f)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3.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配备非手接触式流动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纸,尽量使用抗菌药液;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速干手消一床一挂。
4.患者的安置应将感染患者、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多重耐药菌感染、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独安置;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标识。
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专人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5.建立人员入室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入ICU应保持工作服清洁、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6.ICU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应配备足量、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一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ICU隔离制度
隔离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配备专用设备
隔离区域应配备专用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严格消毒
所有隔离设备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包括擦 拭、清洗、烘干等步骤,以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与清洁设施的配备
提供足够的消毒剂和清洁用品
隔离区域应配备足够的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等清洁用品,以确保医护人 员的卫生安全。
基本原则与要求
基本原则:ICU隔离制度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 效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对患者进行分类安置,根据疾病类型和感染风险进行合 理分配。
要求
进入ICU的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保障
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
01
建立ICU隔离制度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医疗副院长、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医务 部负责人、护理部负责人等组成,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ICU隔离制度的实施。
02
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ICU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 保责任到人。
03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共 同参与ICU隔离制度实施过程。
谢谢您的观看
定期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各个部位,以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03
隔离制度的具体措施
病人的入室与出室流程
病人的入室流程
在接收新病人进入ICU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健康评估和筛查,确保病人没有传染 性疾病或携带传染性病菌。同时,需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 要隔离以及隔离的具体措施。
培训教育与宣传普及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ICU病房在医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内容。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1.1 保护病人安全:ICU病房是治疗重症病人的关键环境,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降低病人感染风险,保护其安全。
1.2 防止病原体传播:ICU病房内病人的免疫力通常较弱,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3 提高治疗效果: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减少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二、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内容2.1 空气消毒:通过空气消毒器对ICU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2 表面消毒:定期对ICU病房内的各种表面进行消毒,包括床铺、设备、门把手等,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
2.3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在进入和离开ICU病房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以防止病原体通过手部传播,保护病人的安全。
三、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要求3.1 专人负责:设立专门的消毒人员,负责ICU病房的消毒工作,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3.2 定期培训:对ICU病房内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消毒培训,提高他们的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3.3 监测和评估:建立消毒隔离制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病房的消毒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措施4.1 制定消毒计划: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频次、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等,确保消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2 质量控制:建立消毒质量控制体系,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4.3 废弃物处理:对ICU病房内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规范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效果评估5.1 感染率监测:通过监测ICU病房内感染率的变化,评估消毒隔离制度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程度的进步,对医疗卫生平安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传染病爆发时期,严格的病房消毒和隔离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ICU病房的消毒和隔离制度。
2. 消毒制度〔1〕定期消毒:ICU病房的每个区域〔如病床、设备等〕都应该定期进展消毒,以确保无菌环境。
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进展一次全面消毒;同时,对于病人出院后的病床和设备,也需要彻底消毒,以备下一位病人使用。
〔2〕手消毒:作为医务人员,时刻保持干净的手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进入ICU病房前和接触病人之前,医务人员必须进展手消毒。
手消毒的详细步骤是:先用流水洗干净手,再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于手心,并按摩至少15秒,直到双手枯燥为止。
〔3〕空气消毒:ICU病房的空气消毒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展,如紫外线灯照射、空气净化器等。
在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时,应增加空气消毒的频率,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4〕器械消毒:ICU病房的各种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等〕都需要定期进展消毒。
消毒的详细方法可以根据器械的种类和要求进展选择,如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5〕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进入ICU病房时,必须戴上防护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不被感染,同时也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隔离制度〔1〕分类隔离:ICU病房中,病人应根据感染情况进展分类隔离,以减少穿插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分类隔离方法包括:单间隔离、隔离帘隔离等。
〔2〕孤立隔离:对于病情严重或有传染性强的感染病例,应采取孤立隔离措施,将病房设置为专门的隔离间,确保病人与其他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接触最小化。
〔3〕标识和警示:ICU病房中设置标识和警示标识非常重要,以提醒医务人员和病人注意感染病例和隔离区域,防止穿插感染的发生。
〔4〕出入控制:ICU病房的进出口应进展严格的出入控制,只有病人和医务人员经过相关的安康检查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才能进入病房。
icu隔离间管理制度
icu隔离间管理制度一、总则ICU隔离间是一种特殊的病房,用于隔离患有传染病或具有感染风险的患者,以阻断病源的传播,保护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了做好ICU隔离间的管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ICU隔离间的设置要求1. 隔离间应具备独立的空调系统,能够实现负压通风,防止空气中的病原体扩散。
2. 隔离间内应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3. 隔离间的内部装修应采用易清洁、易消毒的材料,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4. 隔离间应设有洗手设施,供医护人员做好手部卫生。
三、ICU隔离间的使用管理1. 隔离间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严格限制非必要人员的进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2. 科室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隔离间的管理工作,做好巡视检查,确保隔离间内的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3.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间前必须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患者的家属不得进入隔离间,仅限于医护人员和医疗服务人员进入。
5. 隔离间内的医疗废物要按规定分类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ICU隔离间的清洁消毒1. 隔离间每日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等。
2. 隔离间内的病床、医疗设备等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3. 医护人员在隔离间内工作时,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五、ICU隔离间的医疗记录1. 隔离间内的医疗记录要细致准确,包括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2. 医护人员在每次进入隔离间前要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核对,避免错误发生。
六、ICU隔离间的报告制度1. 隔离间内如发生异常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协商解决方案。
2. 隔离间内如发生感染事件,要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七、ICU隔离间的安全防范1.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保安制度,确保隔离间的安全。
ICU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制度;3、规范管理医院重点部门,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性措施,规范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制度;4、建立健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5、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6、根据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8、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在职教育制度,拟定全院各科室培训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安全防护的宣传与教育;9、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通过医院感染科学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2、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通报相关部门;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并做好预预防与控制制工作;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发现潜在感染因素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5、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掌握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措施;附件: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程序附件: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程序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等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为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处理,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修订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本院从事医疗活动或接触医疗锐器物引起损伤的工作人员;一、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二、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各科室根据需求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手卫生设施、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冲眼装置等;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作包扎处理;4、24小时内尽早留取基础血样4ml,普通管备查;二粘膜暴露的处理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联系感染科医生进行职业暴露级别初步评估详见附件一;2、当事人疑HIV职业暴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分管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四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及随访检测流程详见附件二五职业暴露的随访1、随访与追踪: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结果,HIV职业暴露由专人负责追踪随访,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监测随访;2、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3、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院感染管理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四、备注1、疑似或HIV职业暴露,评估时科室负责人同时参加;2、费用问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实习学生发生职业暴露,检测、预防性治疗费用先由本人自行垫付,写明事件经过,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再由医教科科长签字,费用由医院承担;3、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1、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2、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1、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表1:乙肝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表2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PEP指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包括应急处理、评估、预防用药推荐方案、报告与保密;使用预防性用药需本人签字同意;预防性用药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丙型肝炎病毒暴露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的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产房、介入手术室、烧伤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应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1次;2、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产房、介入手术室、烧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2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3、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卫生手消毒应≤10 cfu/cm2,外科手消毒应≤5 cfu/cm2;4、每次使用前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的监测,每季度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 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 cfu/ml;5、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行1次,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6、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监测,合格标准为:无菌监测合格;7、各种医疗器械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监测;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应无菌;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8、定期对血液净化系统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监测;1每月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2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5 EU/ml;3每半年进行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9、有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科室都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周进行生物学监测;10、有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科室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应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应每天至少进行1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11、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12、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查找和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1、医院购置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由设备采购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2、医院采购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3、购进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应具有灭菌方式、灭菌日期、有效日期等内容的中文标识;4、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5、医院采购部门应由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6、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25cm,离墙壁5cm~10cm,距天花板50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7、科室医务人员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8、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备采购部门;9、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做退换货处理;10、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1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购置消毒药械前,须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上报院领导后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擅自采购;2、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助药械科对全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3、采购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监督购入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4、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使用浓度、更换时间、影响消毒及灭菌效果的因素等注意事项;5、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药械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械科予以协调解决;消毒灭菌剂的使用管理制度1、消毒、灭菌剂对人体组织和病原微生物之间无选择作用,吸收后对人体可产生毒性,因此一般不作全身应用,主要用于体表皮肤、黏膜、伤口、器皿、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2、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科室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为250~10000mg/L,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浓度及作用时间;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4、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5、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6、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7、消毒、灭菌剂使用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8、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9、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及措施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或临床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二、常用防护用品1、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鞋套等;3、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4、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1、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2、门、急诊落实预检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症状向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分诊;3、执行“首诊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疫情;4、临床疑似病例应安置在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确诊后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尽快转送至传染病专科医院救治,并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5、若患者病情危重,应根据其传染病传播途径实施隔离,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6、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参照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7、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8、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均应当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及时分层密封,并系于标签说明;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接触这些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工作时应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口罩、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4、医务人员应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不应将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他人,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应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5、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6、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挤压废物;当物体表面、地面、墙面受到明显污染时,先使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丢入医疗废物专用袋,再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7、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8、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简单书写事件发生经过,由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上报医教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所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报销;9、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随访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1、所有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2、各科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1采用流动水洗手,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应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2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科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3、外科刷手使用的手刷应当一用一灭菌,一次性手刷严禁重复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外科刷手后使用灭菌小毛巾擦手;刷手区域应当安装钟表;4、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时机;6、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7、每季度对重点部门手术部、产房、重症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烧伤病房等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多重耐药细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临床科室根据细菌室报告单结果,在病历夹等位置粘贴隔离标识;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如单间隔离安置受限,应严格执行床旁隔离;3、实行床旁隔离,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4、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医务人员根据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要求,穿戴防护用品;6、尽量减少与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减少病室内人员出入;7、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医院制度文件
ICU可疑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
1.ICU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实施隔离制度。
2.实行护理单元隔离。
3.穿隔离衣进病室,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
4.戴口罩、帽子、双层橡胶手套。
5.正规操作,尤其抽血、静脉输液等有创操作。
单位隔离,一
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溶液混合搅拌,浸泡60分钟后倒入污物室的污水池内;针头、输液管路、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并注明“隔离”;被服、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