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

合集下载

数字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数字金融的背景及发展 (3)1.2 实体经济韧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4)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文献综述 (6)2.1 数字金融的概念与发展轨迹 (8)2.2 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1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有理论框架 (11)2.4 经验案例分析 (13)3. 数字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的影响分析 (14)3.1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 (15)3.2 数字金融在促进就业和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 (17)3.3 数字金融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贡献 (18)3.4 数字金融在提升供应链效率与价值链整合方面的功效 (19)4. 数字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韧性的机制探讨 (20)4.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4.2 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23)4.3 提升抗风险能力 (24)4.4 优化实体经济的空间布局 (25)5. 案例研究 (26)5.1 数字金融对特定地区或行业实体经济韧性的个案分析 (27)5.2 数字金融减震效能的实证研究 (28)6. 风险与挑战 (31)6.1 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32)6.2 可能遇到的挑战与约束条件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 研究的总结 (36)7.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7)7.3 对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策略建议 (39)1. 内容综述数字金融作为现代金融服务的集合体,其迅速发展并普及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实体经济大国而言,数字金融正推动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实体经济的韧性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对数字金融在中国实体经济中角色和功能的机制作出具体分析,全面考察在疫情冲击、全球化挑战等背景下,数字金融是如何增强实体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刺激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等多方面的影响。

2024年度天津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4年度天津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4年度天津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美术作品不涉及?()A.电影B.雕塑C.绘画D.书法2.要建立以()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

A.贡献B.素质C.信任D.成果3.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2.5B.33.6C.35.8D.47.54.()是创新主体,是市场竞争主体,是产业发展支撑主体,是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主体。

A.国家B.政府C.企业D.个人5.“四个面向”不包括()。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面向文化主战场C.面向国家重大需求D.面向人民生命健康6.()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佩鲁的增长极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7.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部分内容中提出,要深入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D.以上均是8.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9.属于知识产权法的是?()A.宪法B.商标法C.专利法D.著作权法10.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权利的保护期为()年。

A.30.0B.40.0C.50.0D.60.011.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A.引进B.人才发展格局C.人才工作格局D.人才管理格局12.《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零碳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4)2.1 零碳金融的定义 (6)2.2 全球零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6)2.3 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8)三、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 (9)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0)3.2 技术水平有限 (11)3.3 市场认知度不足 (12)3.4 资金投入不足 (13)四、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机遇 (14)4.1 政策支持 (15)4.2 技术创新 (17)4.3 市场需求 (18)4.4 国际合作 (19)五、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策略建议 (21)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2)5.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3)5.3 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参与度 (24)5.4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25)六、结论 (26)6.1 研究成果总结 (27)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

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

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零碳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零碳理念的日益重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的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努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在此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意义 (5)1.3 范围和定义 (6)二、背景分析 (7)2.1 全球化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历史背景 (8)2.2 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9)2.3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挑战 (10)2.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1)三、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发展战略 (15)四、功能与任务 (17)4.1 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17)4.2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18)4.3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9)4.4 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 (20)五、建设策略与措施 (21)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5.2 创新体制机制 (24)5.3 引入多元化资金来源 (25)5.4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6)六、实施计划与步骤 (27)6.1 短期计划(1-2 年) (28)6.2 中期计划(3-5 年) (29)6.3 长期计划(5 年以上) (30)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2)7.1 技术风险 (33)7.2 管理风险 (35)7.3 市场风险 (37)7.4 政策风险 (37)八、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 (39)8.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40)8.2 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41)8.3 资金保障与财务管理 (43)8.4 技术支持与创新平台 (44)九、总结与展望 (45)9.1 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 (47)9.2 发展前景与展望 (48)9.3 结语与致谢 (49)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制定了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期为我国技术转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融结合厚植“生命树” 金融科技扩大“生态圈”

产融结合厚植“生命树” 金融科技扩大“生态圈”

共建高屑量钢铁产融生态圈I本期聚焦I产融结合厚植金融科技扩大“生命树 “生态圈,,,,□乔立海山钢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钢铁行业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个变革时代里,作为钢铁行业内的 金融企业,我们要把产融结合做得更好,充 分体现金融在钢铁行业发展屮的价值;在“互 联网+”发展、“物联网+”兴起的时代,具备了让金融深度融入产业的有效手段,以 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的模式助力钢铁行 业生态圈建设,生态圈扩大了,产业、金融 的生命之树必能长青。

―、钢铁行业时代之变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唯一不变的,是 一直在变。

尽管我国已成为钢铁强国,但我 们每一个钢铁人都真切地感受到,我国钢铁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 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大转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转型:一是观念转型。

在发展方向上,要由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叫,聚精会神做强做优钢 铁主业;在价值取向上,要由速度偏好转叫 质量偏好,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体制转型。

这是确保钢铁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石,没有体制改革作保障,其它 改革难以深入甚至容易走回头路。

混合所有 制、员工持股,是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体制 转型方向。

三是机制转型。

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

严格意义上讲,整个钢铁行业机制改革欠账 较多,很多其他行业早已实施多年的改革措 施,比如“破三铁”“契约化管理”“岗位 管理”等,在钢铁行业现在才刚开始大面积 铺开。

机制改革,整个钢铁行业要加快进程。

(二)大提升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高端化。

目标是产品要高端化,基 础是技术要高端化,核心是人才要高端化。

这是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短板,但提升的空 间很大。

2020年第11期 7I本期聚焦I共建高质量钢铁产融生态图二是数智化。

这是顺应“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大潮流的必然 产物,是我国发展最活跃、也最容易实现弯 道超车的领域。

三是绿色化。

钢铁行业是环保改造的重 点行业之一,在环保高压下,不能做到绿色 发展,肯定会被时代抛弃。

民营企业贷款机构水平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

民营企业贷款机构水平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

民营企业贷款机构水平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摘要: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在进行多元化发展中,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不清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优势,因此,研究民营企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特别是以案例分析为证,为民营企业找出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贷款机构,发展战略,案例分析Abstract: since most private enterprise has some innate weakness, in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blindness is bigger, the success rate is low, not clear the implementation multiplication strategy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 therefor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specially the case analysis for card, for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d divers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way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lending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ase analysis一、引言中国民营企业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多元化战略则是许多民营企业应对竞争、求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企业规避风险、占领市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

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 2030 年。
III
第一章 发展背景
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生态 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的潜力,破解新时期发展面临的矛 盾,抓住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全方 位对外开放等战略机遇,引领贵州加快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同 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II
前言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 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 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培 育黔中城市群,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 长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 —2030)》、《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 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 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I
第四节 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37 第六章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40 -
第一节 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 40 第二节 构建泛在高效安全信息网络...................................... - 43 第三节 构建水利现代化体系.................................................. - 44 第四节 加快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46 第五节 积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 - 48 第七章 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 51 第一节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 51 第二节 共推环境治理和保护.................................................. - 53 第三节 推动产业和城镇绿色化发展...................................... - 56 第八章 扩大开放与合作.................................................................. - 59 第一节 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 59 第二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 61 第三节 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 62 第九章 建立健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 64 第一节 率先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 - 64 第二节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 66 第三节 建立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 69 第四节 推动建立“多规合一”机制...................................... - 70 第十章 保障措施...............................................................................- 71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71 第二节 推动重点工作...............................................................- 71 第三节 强化项目实施...............................................................- 71 第四节 加强舆论引导...............................................................- 72 -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

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

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国有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五种模式

国有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五种模式

2019-12-11 16:11|来源:PPP大讲堂长期以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与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核心功能就是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号)等法规政策的颁布,意味着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融资行为将受到限制,同时也标志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全面转型。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替政府举债的核心功能将改变,但未来作为实体经营型企业仍可以承担政府重大项目建设。

因此,在政策变化和市场双重压力下,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必须进行彻底的转型,且转型的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有一个过程。

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讲,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必须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通过实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一体化 经营的转型持续支持城市建设发展。

产业布局是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决定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济增长。

咨询公司研究课题组将着重分析,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由于各自的发展路径和现实基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更不能不经过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意识拍脑袋的方式决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操作。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充分借助外脑的力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以及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自身优劣势等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制定出模式选择、资产重组、股权改组、商业模式等设计方案。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产业布局的模式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1.转变功能定位,实现“融、投、建、管”综合服务,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从投融资平台到产业链运营平台的转变,做强产业深度。

从单纯投融资到投资建设运营,从单一建设到建设运营一体化,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考验的是政府投融资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应对各种项目运作、资本运营、投资、管理等各种风险的能力。

标杆企业研究之嘉能可

标杆企业研究之嘉能可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之并购( 1/2 ):嘉能可通过并购斯特拉塔等大型资源型企业,将自身打造成大宗商品交易企 业,贯通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实现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收购荷兰一间发展完备的谷物交易公司
策略性股
权投资 并购 资本运 作 供应链 金融
•Xstrata在伦敦进行上市及股本筹集 •嘉能可向Xstrata出售嘉能可在澳洲及南非的 煤炭资产 •获得现金及股份 •嘉能可与Xstrata合并成功 •垂直整合大宗商品交易企业 •打破下游贸易商和上游生产商的界限 2002年
1991-2000
2014年-至今
4
目录
CONTENTS
一、公司概况 二、模式分析 三、启示建议
战略屋 嘉能可集团战略全貌
愿景
可持续采购全球各个行业每天需要的 基本原料,并向世界各地的客户供应 战略定位:领先的综合性商品生产商及营销商
产业组合战略 (商业模式)
资本运作战略
行业联盟战略
全球化战略
能力建设战略——核心能力:大量市场份额、实物生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方所生产商品的重要营销商、全球办事处网络、卓越优质的增值服务
运营优化:关注 杰出运营,对成 本改进进行记录 追求运营效率最 大化
物流和 运输 (旗下 船舶货 运公司)
最终 客户
优化管理产品流 及物流
在投标及其他定价 行为中具有竞争力
对贸易流动与市场 需求见解深刻
•嘉能可的全球办事处网络,其采矿、冶炼、精炼及加工业务及物流、存储能力使之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率 地供应、运输、加工及实际交付商品 •嘉能可发现大宗商品供应链上所存在的利益空间,不仅可以赚取差价,还可以像银行一样在供应链金融中获利 •对期货衍生品进行复杂的对冲操作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和物流网络,使得嘉能可具有信息优势,更敢于为矿业 生产企业提供融资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案例分析

银联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研究系列目录第一讲四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综述 (1)一、大型银行:信息网络与金融产品全新融合 (1)二、中型银行: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携手并进 (2)三、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享受利率优惠大打折扣 (2)第二讲内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3)一、国有商业银行 (3)工商银行:“易融通”助推网商微型企业贷款 (4)中国银行:推“技改通宝”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6)农业银行:推中小企业“成长通”金融服务方案 (8)交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苏州模式”渐入佳境 (10)建设银行:小企业“成长之路”全程持续的信贷支持 (12)二、股份商业银行 (15)华夏银行:举办“龙舟计划”金融服务推介会 (16)中信银行:正式设立北京小企业金融中心 (18)浦发银行:“融资易”助推小企业发展 (21)民生银行: “组合贷”扩大抵押率助推小企业 (23)招商银行:助力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25)三、城市商业银行 (28)龙江银行:“农业供应链——惠农链”助力涉农中小企业 (29)宁波银行:推介中小企业服务品牌“透易融” (31)汉口银行:“东湖模式”科技金融推进金融创新 (33)四、农村商业银行 (36)韶山光大村镇银行:推出“农联保”贷款产品 (37)太仓市农商行:推出“中小企业阳光信贷”融资业务 (39)第三讲外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41)一、渣打银行:将在武汉推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 (42)二、首都银行:“账户透支”业务服务中小企业 (44)第四讲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经典模式借鉴 (46)一、经典模式借鉴——自偿性贸易融资 (46)二、经典模式借鉴——工程机械车按揭贷款 (50)第五讲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案例深度解析 (54)一、案例——履约保证保险贷款 (54)二、案例——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59)小贴士:一、大型银行:信息网络与金融产品全新融合国内大型银行凭借着先进的电子技术纷纷加大中小企业电子化融资平台服务,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的高科技工具实现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这一举措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第三方融资平台弱化了中小企业的潜在风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录1. 内容概述 (3)1.1 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4)1.2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5)1.3 文档目的与结构 (6)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与目标 (7)2.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8)2.2 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9)2.3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1)3. 主要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12)3.1 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13)3.1.1 税负与税收体系的结构调整 (15)3.1.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6)3.1.3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7)3.2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18)3.2.1 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牌照制放宽 (20)3.2.2 增强汇率市场化与资本账户可兑换 (21)3.2.3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22)3.3 国有企业改革 (24)3.3.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3.3.2 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26)3.3.3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27)3.4 市场体系建设 (28)3.4.1 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 (29)3.4.2 重塑城乡统一市场 (30)3.4.3 促进服务市场发展 (32)4. 简化的制度与法律构建 (33)4.1 行政许可简化与放权松绑 (33)4.2 保障产权和合同权利 (34)4.2.1 财产权的明确界定与保护 (36)4.2.2 合同法的完善与执行保障 (37)4.2.3 知识产权制度的全方位完善 (38)4.3 对外开放大格局 (39)4.3.1 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41)4.3.2 拓展国际竞争合作 (42)4.3.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3)5. 社会体制改革的益处与调整 (44)5.1 社会管理体制与公共服务改革 (45)5.1.1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效能 (47)5.1.2 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 (48)5.1.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49)5.2 推动公平包容的社会管制 (51)5.2.1 增强社会政策与可持继发展战略的对接 (52)5.2.2 消除社会歧视,增进社会公正 (53)5.2.3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55)6. 结语与未来展望 (56)6.1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挑战与解决策略 (57)6.2 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意义与影响 (59)6.3 总结与未来展望 (60)1. 内容概述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 文献综述 (5)2.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6)2.1 人口老龄化趋势 (7)2.2 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8)2.3 老龄化对健康产业的影响 (9)3.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分析 (10)3.1 政策支持与导向 (11)3.2 科技进步与创新 (13)3.3 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 (14)3.4 企业与资本的积极参与 (15)4.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16)4.1 法律法规与监管挑战 (17)4.2 行业创新与技术壁垒 (19)4.3 医疗资源与服务质量不均 (20)4.4 养老理念与社会认知 (21)5. 新時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纾困路径 (21)5.1 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 (23)5.2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 (24)5.3 推动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 (26)5.4 注重服务质量与提升效率 (26)6. 结论与建议 (28)6.1 研究总结 (29)6.2 政策建议 (29)6.3 未来研究方向 (31)1. 内容概括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这一主题旨在深入探讨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档将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分析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关注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制约因素,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力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纾困措施,以期为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健康产业作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涉及面广的综合性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显著,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将对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5)2.1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 (6)2.2 优化监管协调机制 (7)2.3 提升监管效能 (9)三、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10)3.1 推进股票市场改革 (11)3.2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13)3.3 促进衍生品市场发展 (14)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15)4.1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16)4.2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18)4.3 拓宽金融扶贫服务 (19)五、推动金融机构改革 (21)5.1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 (22)5.2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23)5.3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24)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25)6.1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26)6.2 优化外汇市场管理 (27)6.3 提升金融服务业竞争力 (28)七、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30)7.1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31)7.2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33)7.3 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安全 (34)八、结论与展望 (36)8.1 主要成果 (37)8.2 未来展望 (38)一、内容简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跨行业、跨市场的监管协同,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机制: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完善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新型金融风险。

增强金融创新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和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两篇范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两篇范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两篇范文目录1. 内容综述 (3)2. 第一篇调研报告 (4)2.1 创新环境分析 (5)2.1.1 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 (8)2.1.2 研究与开发投资情况 (9)2.1.3 创新平台与机构建设现状 (10)2.2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11)2.2.1 全球典型创新驱动经济体案例 (13)2.2.2 国内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 (14)2.3 存在问题与挑战 (17)2.3.1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19)2.3.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问题 (20)2.3.3 创新环境中的薄弱环节 (22)2.4 对策建议 (23)2.4.1 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 (25)2.4.2 优化研究与开发投资结构 (27)2.4.3 提升创新平台功能与服务水平 (28)2.4.4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设 (29)3. 第二篇调研报告 (31)3.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2)3.1.1 国内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34)3.1.2 国际经济格局与影响 (35)3.2 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37)3.2.1 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策略 (38)3.2.2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39)3.2.3 农村与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 (40)3.3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2)3.3.1 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3)3.3.2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46)3.3.3 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与协同发展 (47)3.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8)3.4.1 现行体制机制分析 (50)3.4.2 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51)3.4.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52)3.5 政策建议与展望 (53)3.5.1 落实政策措施,促成结构优化 (55)3.5.2 强化环保意识,推进绿色经济 (56)3.5.3 推动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58)4. 结论与建议 (59)4.1 调研成果总结 (61)4.2 对制定政策与未来研究的建议 (62)1. 内容综述本调研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5)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6)2.1 数字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7)2.2 实体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9)2.3 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0)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12)3.1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3)3.2 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15)3.3 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16)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 (17)4.1 技术驱动因素 (19)4.2 政策驱动因素 (20)4.3 市场驱动因素 (21)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23)5.1 技术挑战 (24)5.2 政策挑战 (25)5.3 市场挑战 (26)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8)6.1 产业链融合模式 (29)6.2 企业间合作模式 (31)6.3 区域融合发展模式 (32)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33)7.1 政策环境优化 (35)7.2 产业政策引导 (36)7.3 企业支持政策 (38)八、典型案例分析 (39)8.1 成功案例一 (40)8.2 成功案例二 (42)8.3 失败案例一 (43)8.4 失败案例二 (44)九、结论 (46)9.1 研究结论 (47)9.2 研究展望 (48)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型,还催生了新的业态和服务模式。

本研究立足于全球视角,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传统行业,推动生产方式革新、管理流程优化及市场结构变化,旨在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通过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本文将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评估融合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促进两翼齐飞的策略建议。

此外,本研究还将重点关注政策环境对融合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确保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国企改革的意义 (3)二、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 (5)2.1 坚持党的领导 (6)2.1.1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8)2.1.2 强化党的建设 (9)2.2 服务国家战略 (10)2.2.1 推动高质量发展 (11)2.2.2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12)2.3 提升核心竞争力 (14)2.3.1 深化改革创新 (15)2.3.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6)三、国企改革的实现途径 (16)3.1 完善治理结构 (18)3.1.1 明确董事会职责 (18)3.1.2 强化监事会作用 (19)3.2 优化经营机制 (20)3.2.1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22)3.2.2 推进市场化选聘 (23)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4)3.3.1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26)3.3.2 提供职业发展平台 (27)3.4 强化风险防控 (28)3.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9)3.4.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1)四、结论 (32)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战略方向、明确的目标以及切实的实现路径。

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改革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牵涉到国家经济体制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文章开篇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五大特征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改革方向上,文章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做强、做优、做大

做强、做优、做大

做强、做优、做大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做强 (2)1. 增强核心竞争力 (4)1.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5)1.2 加强品牌影响力建设 (6)1.3 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 (7)2.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8)2.1 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 (9)2.2 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 (10)2.3 企业文化塑造和价值观传承 (11)三、做优 (12)1.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14)1.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15)1.2 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16)1.3 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17)2. 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18)2.1 运营管理优化与创新 (19)2.2 精细化管理实践 (20)2.3 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21)四、做大 (23)1. 市场规模扩张与市场份额提升 (24)1.1 拓展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5)1.2 深化市场渗透,挖掘潜在客户群体 (26)1.3 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 (27)2. 产业链延伸与产业生态构建 (28)2.1 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机遇 (29)2.2 产业生态布局规划与实践案例 (30)2.3 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32)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阐述“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理念,分析当前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做强”是指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地位,实现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做优”是指企业要追求卓越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在市场中的优质口碑。

我们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深化售后服务体系,倾听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2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3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4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 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前言综合性控股集团进行多元化的 务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点,借 略规划方面,如何构建“产、 产业、金融布局是全球性的趋 助资本纽带发挥业务组合的协 融、投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势。

在中国,近年来伴随着中 同效应以拓展更大的战略发展 在业务层面,如何进行业务选 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持续 空间。

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择,构建最佳业务组合,实现 快速发展,以及金融监管逐步 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 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协同以及金 放开,诸多综合性控股集团开 和扶持、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和 融业务之间的协同?公司治理 始布局并大力发展金融、投资 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以及金融 层 面 , 如 何 针 对 金 融 和 投 资 业务。

大型央企、国企产业集 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等因素, 行业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管控 团在坚持主业的同时均结合自 都为这一战略诉求提供了有利 模式、治理架构、人力资源体 身 资 源 禀 赋 拓 展 金 融 业 务 和 的外部市场条件。

系、风险控制机制?这些都是 多元化产业,发挥业务组合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优势,争取更大的业务发展与 腾挪空间。

受益于国家鼓励民 间资本进入传统“高门槛”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均希望通过业务 业,民营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多 元化产业和金融业务的投资与 运营,处处显现出民营资本的 敏锐嗅觉和灵活身段。

同时, 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敏锐嗅觉和灵活身段。

同时, 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点,借助资本 纽带发挥业务组合的协同效应以拓 展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随着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的持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数十家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区域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而大型金融机构把握金融混业经营监管放开的机遇,已逐步形成综合金融的业务格局,并进一步反向实商业主体中,以中航工业、华本文基于德勤过往为全球和中润、平安为代表的领先产业集国综合性控股集团提供战略与团和金融集团已初步完成阶段运营咨询服务的经验,借助德性战略布局,进入商业模式升勤的方法论框架,提出综合性级的时代;而与此同时,大量控股集团构建“产、融、投一企业仍处于综合化经营“跑马体化”商业模式的四大战略主体经济延伸,主动进入相关或非相关多元化的实业领域。

圈地”的阶段。

德勤预计,未来5-10年仍将是中国的企业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以期为综合性控股集团发展金融集团开展综合化经营,布局和和投资业务的经营决策提供参无论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发展金融与投资业务的有利时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均希望通过业间窗口,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经营者:在顶层设计和战1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一、综合性控股集团业务布局的三种典型类型从实业、金融、投资业务视角综以中石油、国家电网、中航工合分析各类综合性控股集团的股业、华润、中国五矿为代表的产权背景、发展历程、产业和金融业集团,拓展金融业务最早可追业务布局及组合方式等,可总结溯到二、三十年前,从最初“无为三种典型类型:1) 产业集团布局金融业务; 心插柳”地进入,到近年来“主动栽花”地布局,通过新设、兼2) 综合金融集团布局产业;3) 投资集团布局产业与金融业务。

并、收购等手段积累金融牌照,数家企业已集齐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期货、金融租赁等金融全牌照,并成立金融控1)产业集团布局金融业务股平台公司,实现金融板块的整合发展。

中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在大量传统行业中存在一批具有优势地位在金融业务定位与发展路径上,的大型央企、国企产业集团,这各家产业集团结合自身的资源禀类集团产业规模庞大、资本实力赋,选择了差异化的模式。

如国雄厚、金融服务需求旺盛。

金融家电网的金融业务依托庞大的产行业的高收益、服务实体经济的业资源,着力于产融协同;中航属性以及在资本运作中的牌照价工业的金融板块则定位于集团的值等因素,共同促使大型国有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航空产业投业集团在坚持核心主业的同时,资平台及新兴产业投资平台,发不同程度地向金融业渗透,并开挥金融服务和产业投资的双重职展产融协同或利用金融投资功能能;华润集团早期重点布局传统构建投资链条,协助集团持续优金融牌照,近期大力发展产业基化业务组合。

金,向特色综合资管迈进。

2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表1:产业集团布局金融业务示例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已经布局的金融子业态金控平台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能源业务财务公司、银行、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保险(产/寿)、保险经纪;参股证券、基金等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已上市)中国航空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财务公司、融资租赁、信托、中航资本控股股工业集团升机、机载系统与汽车零部件、通用证券、保险(产)、期货、基金、份有限公司公司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互联网金融等(已上市)应链与军贸、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国家电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公司保险经纪、保险资管、证券、期货、团有限公司电网建设与运营财务公司、信托、保险(产/寿)、融资租赁、基金;参股多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管、基金等华润(集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基金、华润金融控股有团)有限医药、金融等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参股证券、限公司公司基金等中国五矿集金属矿产品勘探、开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信托、证券、五矿资本控股有团公司冶炼、加工、贸易、金融、地产等期货、基金;参股银行、保险等限责任公司(已上市)资料来源:企业公开资料、德勤项目经验3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2)综合金融集团布局产业负债端业务联系紧密的健康管理、医院、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在客户金融需求驱动和金融混等领域切入相关产业,向产业链业经营的大趋势下,我国综合上下游延伸。

金融集团不断发展壮大,银行系、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系此外,以信达为代表的资产管理综合金融集团不断涌现。

出于公司系综合金融集团,因早期业务多元化,获取投资收益或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积累了土客户、渠道、平台等资源协同地、房地产项目等资产,形成一的目的,综合金融集团亦积极定规模后成立独立的地产投资运布局产业。

营平台,从而自然延伸到房地产行业,但业务的规模均较小。

其中,中信、光大、平安三家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机构,除在金融业表2:综合金融集团布局产业业务示例务综合化经营上先行一步,金融集团金融业务非金融业务在“金融、产业”多元化方面也是“首吃螃蟹者”。

中信中国中信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寿)、资源与能源、制造业、延续了其对国民经济“拾遗补缺”的定位,在资源与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医疗健康、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等产业中也有涉足,发展非相关多元化业务。

平安则是从互联网交易平台、健康养老产业等与自身金融业务协同效应突出的领域切入非金融业务场景或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继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期货、基金、资产管理、融资租赁、财务公司、PE/VC投资等银行、证券、保险(寿)、资产管理、信托、投行、基金、期货、金融租赁、PE/VC投资等保险(产/寿/健/养)、资产管理、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融资租赁、P2P、第三方支付、征信等工程承包、房地产、出版、基础设施、现代农业、通用航空、旅游、环保、医疗健康等酒店、展览、物业管理、旅游、环保新兴产业等房地产交易、房地产开发、移动医疗、诊所、养老社区等创了综合金融协同模式之后,在金融与非金融业务协同方面,亦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保险(产/寿/养)、银行、证券、信托、基金、资产管理、PE/VC投资健康管理、不动产、养老养生、基础设施、酒店等保险系综合金融集团是近年来进入实业的主力军,中国人寿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产/寿)、信托、金融租赁、PE/VC投资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酒店经营、物业业务等等大中型险企,发挥保险牌照在投资端的灵活性优势,从与资料来源:企业公开资料、德勤项目经验4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3)投资集团布局产业与金资”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复制,并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和趋势进融业务投资集团布局产业与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民营投资集团和各级地方行了差异化定制,现阶段聚焦于“综合金融+产业运营”。

海航则最早从其航空运输主业的融国资投资平台公司两种类型。

资、保障等金融需求出发,进入租赁、信托、保险等业务领域,近年来,国家不断向民间资本放进而逐步实现金融牌照的积累。

开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为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另一股新生力量是随着互联网策层面的支持,极大地拓展了民产业蓬勃发展而崛起的互联网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民营资本以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积极的姿态进入铁路、电信、民等,这类民营资本借助其互联网航、金融等新领域,逐渐衍生出业务的客户、场景、供应链、大涵盖多种实业与金融业态的多元数据、技术创新能力等优势切入化投资控股集团。

金融行业,一度引领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以复星、海航为代表的民营资众筹、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网本,不仅涉足金融业时间早、络销售、征信、消费金融等领域业态多,而且已逐步探索出具有持续创新,抢占先机。

自身特色的产业与金融整合发展模式。

复星是巴菲特“保险+投5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表3:民营投资集团布局产业与金融业务示例金融集团非金融业务金融业务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健康饮食、旅游、健康环境、娱乐、保险、证券、私人银行、资本管理、基金、PE/VC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体育游戏、酒店、俱乐部、影视传媒、零售、矿融资租赁、保理、小贷、征信等业、石油、钢铁、房地产、互联网等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航空运输、航空服务(航空食品、机务维修、地面服务、航空培训、航空物流、航空传媒、通用融资租赁、保险、信托、证券、期货、投资银行、财务公司、担保、PE/VC投资、P2P、航空)、物流、零售、房地产、旅游、酒店、贸小贷、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易、生态科技等付、航空金融等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IT技术、移动互联、文化传媒、物流、网络营销、实体零售、餐饮等第三方支付、保险、银行、基金、PE/VC投资、征信、消费金融、小贷、P2P等资料来源:企业公开资料、德勤项目经验6打造“产、融、投一体化”商业模式破解综合性控股集团金融和投资业务发展的战略难题除民资外,各级地方国资投资平表4: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示例台公司为发挥其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金融业发展中的特殊使命,纷纷向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方向转型,积极进行金融、投资业务整合和产业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