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世界的物质 C.自然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0.《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13.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14.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

A.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15.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6.(11南昌一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8.(11江苏高考)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回答4—5题。

19.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经专家研究发现,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与地壳的断层带有密切关系,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专家的发现说明(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规律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③人们能够利用客观规律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在火车开动之前,人们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所在的车厢已经开动。关于这种运动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火车的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错觉不是对火车的反映

C.运动错觉的产生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D.运动错觉是大脑将感觉到的事物属性,经过综合分析而产生的

22.201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C.意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2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24.恩格斯认为“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25.(09江苏高考)《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迈出成功一步。回答11—12题。

26.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成功进行了多次变轨和近月制动。据此有人认为,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该观点()

①否认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②承认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③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揭示了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