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事业单位_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等环节。
第三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理财,合规操作;(二)科学合理,量入为出;(三)公开透明,民主决策;(四)强化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四条事业单位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编制年度预算。
第五条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单位各部门根据工作计划,提出预算需求;(二)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需求,编制预算草案;(三)单位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审议预算草案;(四)预算草案经单位内部民主决策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预算编制内容应包括:(一)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二)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三)预算执行期限。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七条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确保预算资金合理使用。
第八条预算执行应遵循以下要求:(一)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资金,不得随意调整;(二)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履行与预算执行相符;(四)定期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四章预算监督第九条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管理规范、透明。
第十条预算监督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二)对预算执行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决算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
第十二条决算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一)财务部门根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决算草案;(二)单位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审议决算草案;(三)决算草案经单位内部民主决策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024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____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____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
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经费包干原则结合当前财____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一)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三)财务预算管理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二、预算编制(一)预算编制主体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各部门是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按时、准确地编制本部门的预算。
(二)预算编制内容1、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各项收入预算应当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本年度的工作任务、收费标准等因素合理预计。
2、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等;项目支出预算包括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等。
各项支出预算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
(三)预算编制程序1、下达预算编制通知财务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安排,下达预算编制通知,明确预算编制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时间要求。
2、部门申报预算各部门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实际需求,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并提交给财务部门。
3、审核汇总预算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形成本单位的预算草案。
审核的重点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充分、数据是否准确、项目是否合理等。
4、审批预算草案预算草案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三、预算执行(一)预算执行主体各部门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预算执行控制1、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严格控制预算调整。
预算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调整预算。
事业单位详细预算管理新规制度
行政机关预算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机关财务行为,加强行政机关财务管理,严厉财经纪律,依据《中国预算法》、《中国会计法》、《中国行政监察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市情况,制订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适适用于市直行政机关。
本要求所称行政机关包含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和机关,不包含实施企业化管理机关。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主管市直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行政机关必需依据实际发生经济业务事项按要求进行会计核实,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汇报,并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汇报;不得隐匿或有意销毁依法应该保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汇报。
行政机关责任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任用会计人员必需符合会计管理要求。
第五条行政机关应该根据要求编制年度部门综合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核。
部门综合预算一经同意经过,必需严格落实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要按要求程序办理。
第六条行政机关各项收入和支出应该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机关根据要求必需列入预算收入,不得隐瞒、少列。
行政机关编制支出预算,应该优先确保本部门推行基础职能所需要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它弹性支出和专题支出应该严格控制。
第七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法取得下列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关键组成部分,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二)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四)彩票公益金;(五)罚没收入;(六)以政府名义接收捐赠收入;(七)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八)其它政府非税收入。
第八条执收单位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项目、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根据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等要求方法,将收取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培训培训部门建立、负责行政事务及为公民和法人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着重强调合理安排、科学管理预算,提高预算使用效益。
二、预算编制1. 依法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2. 全面考虑:预算编制应全面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公共服务需求和财政状况等因素,确保合理性和可实施性;3. 民主参与:预算编制应开展广泛的民主参与,听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4. 期限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5. 审批程序:预算编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确保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
三、预算执行1. 资金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不得超越预算,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和经济效益;2. 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明确支出范围和使用标准,确保公共资金依法依规、公正透明地使用;3. 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效益最大化;4. 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合规性;5. 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收支监控和风险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和稳定。
四、预算报告1. 报告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报告,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问题发现和处理等;2. 报告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报告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3. 报告备案: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确保预算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五、预算管理改进1. 强化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2. 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3. 创新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应推进预算管理的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寻找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4. 加强合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与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5. 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合理、透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预算编制1.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由单位领导班子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编制。
2. 预算应包括年度预算、绩效评价目标、预算执行依据等内容。
3. 预算编制应综合考虑单位发展战略、资产负债情况、市场变化、政策导向等因素。
4. 预算编制应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各部门间协调配合。
三、预算审核1. 预算原则上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审核,由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
2. 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着重于审核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外部审核则包括审计机关等的审核。
3. 审核结果由审核部门出具预算审核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
四、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按照预算执行计划进行预算支出。
2. 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随时调整预算支出计划,确保资金使用合理。
3. 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及时提供相关支出凭证、报销单据等资料,以备财务部门核对。
五、预算控制1. 预算控制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调整、预测、评价,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合理性。
2. 预算控制包括按照预算执行计划安排资金使用、及时调整预算支出计划、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等。
3. 预算控制由财务部门负责,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协调、管理作用。
六、预算评估1. 预算评估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 预算评估主要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效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 预算评估由机构领导班子按照预算执行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做出决策。
七、违规处理1. 对于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财务部门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2. 违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暂停资金拨付、追回资金、通报批评等措施。
3. 对于重大违规行为,应及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算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各级单位。
第三条定义2.预算编制: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和核算。
3.预算执行: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制定的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4.预算监督:指各级财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要和财务管理的规则。
2.规范性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守财政法规和相关业务规定。
3.透明度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责任分工1.行政机关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部门负责具体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2.行政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财务预算编制第六条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和财务需要,制定年度财务预算计划。
2.财务部门根据年度财务预算计划,组织编制财务预算。
3.财务预算编制应当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1.财务预算应当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
3.支出预算应当详细列明各项支出的用途和金额。
4.财务预算应当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保证主要支出项目的资金需求。
第八条财务预算的核算1.财务部门应当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核算,确保支出与收入的平衡。
2.财务预算执行的超额支出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和核算。
第三章财务预算执行第九条资金支出原则1.资金支出应当按照财务预算编制的用途进行,不得挪作他用。
2.资金支出应当按照相关财务程序进行,确保合规性和审计的可行性。
第十条资金使用管理1.资金使用应当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确保公款不被侵占和滥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本制度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的效能和效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1.2 目的和任务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保证公共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其任务是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明确预算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评估,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预算编制2.1 预算编制的原则2.1.1 合法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1.2 公正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公正、公平,不得偏袒个别部门或个人,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2.1.3 透明度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提供可靠的预算信息和相关资料,确保公众对预算的知情权。
2.1.4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原则预算编制应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合理确定收入和支出,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预算编制的程序2.2.1 政策研究事业单位应开展政策研究工作,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行业政策,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2.2.2 需求调查事业单位应开展需求调查,了解各部门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2.3 预算编制草案的制定事业单位应根据政策研究和需求调查的结果,制定预算编制草案,明确收入和支出的预期目标和计划。
2.2.4 预算编制草案的审查和修改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编制草案提交预算部门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5 预算草案的报批和公示事业单位应将经过审查和修改的预算编制草案报请有关上级部门审批,并在单位内部和相关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6 预算草案的最终确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审批意见和公示结果,对预算编制草案进行最终确定,并制定预算执行计划。
第三章预算执行3.1 预算执行的程序3.1.1 预算执行计划的制定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编制草案的最终确定,制定年度预算执行计划,并明确收入和支出的具体安排。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资金的合理、安全和有效使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合理规划、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情况。
第三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范围涵盖单位年度预算、决算以及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事务。
第四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行责任制,各级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五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要求进行,并参照单位的经济业务发展状况,合理、科学地安排资金使用。
第六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本程序包括预算编制任务的确定、预算编制指标的制定、资金需求的核定、预算报批的程序、预算调整与预决算编制等环节。
第七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采取层级划分、分级核定和集中授权的原则,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八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应当按照预算案的规定,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第九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应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计划,明确资金的使用规定和流程。
第十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资金用途、限额和审批程序执行,禁止超越预算支出。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时,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地记录和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台账和报表。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应当进行定期审核和绩效评价,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预算决算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算工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预算决算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凭证记录、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环节。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预算决算工作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确保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预算决算工作应当进行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三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单位发展,根据《____预算法》、《____预算法实施条例》及《____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预算管理分为四个环节。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预算监管。
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科是预算汇编及核算机构,各业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及执行机构,纪律监察室和审计科是预算监督及评价机构。
第二条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三条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制定本单位预算管理政策,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追加或调整方案以及年度财务决算等重大事项。
第四条财务科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向各业务部门传达编制预算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标准。
第五条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预算数据申报,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下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依据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细化,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所属基层单位编制的基础预算分别报机关分管科室,由各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审核汇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审核后的预算基础资料及汇总数据报送财务核算科。
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情况形成。
(二)公用经费严格按照____市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上缴”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目日常具体支出;(三)专项经费由项目负责科室提供填报项目申报表、批复文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细化分月用款计划等相关资料;第七条财务科对各科室提交的基础预算及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提交____办公会审议后形成我单位初次预算建议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为了加强全镇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提升全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预算法》和上级关于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的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岗位职责1、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财经法规的各项规定,搞好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控制预算定额。
挖掘增收节支潜力,协助领导管好财、用好财,为领导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2、认真审核报销或开支的各种原始票据是否符合规定,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登记总账、明细账,做到数字真实、凭证完整。
按时、准确编报各种会计报表,做到帐表相符。
每月____日,将财务报表和下月用款计划(及公用经费书面申请)上报镇财政办。
3、每年初,会计人员根据上年度决算报表和会计资料,做好旧账冲转,将各科目余额结转新年度账薄,并试算平衡。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并健全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便于核算。
年终在镇财政办的指导下,做好年终决算及决算报表工作并撰写决算分析报告。
4、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工作、办理干部职工“五险一金”的调整和上缴手续、做好干部职工的药费报销工作。
5、做好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开支标准和范围,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有权拒绝办理。
6、做好债权债务的催收工作,定期向领导汇报“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催收。
按照领导的要求和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呆账、死账。
7、按会计制度规定,每年固定资产至少盘点一次,会计人员要安排好时间,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8、严格按规定领用并保管好“统一收据”,做到填写清楚,数字、文字正确,印章齐全。
9、负责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自行保管一年期满后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二、出纳岗位职责1.负责现金管理、支付、存取及有关的结算工作,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送存银行,不得坐支和挪用,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三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保证公共财政的有效运行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制度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模版。
一、预算编制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1.制定预算编制工作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2.明确预算编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规范和高效进行。
3.建立预算编制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按时完成。
4.建立预算编制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5.建立预算编制的内部审核机制,对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预算执行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度,明确各司局的预算执行责任和权限,防止超额支出和挪用预算资金。
2.建立预算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稳定和有效使用。
3.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建立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年度预算制定提供参考。
三、预算监督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预算监督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全面性。
2.建立预算监督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纠正违规行为和不规范操作。
3.建立预算监督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接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监督。
4.建立预算监督的内部审计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预算评价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预算评价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预算评价职责和权限,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和客观。
2.建立预算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评价预算的合理性和效果。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三篇)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制度进行预算管理的具体规范。
该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1.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
预算编制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经济实际、发展需求和财务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并通过内部审计和信息公开等手段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2.预算审批:事业单位的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需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包括内部审批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审批。
审批程序要求进行预算的合法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评估,确保预算目标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3.预算执行: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应按照预算计划的要求进行资金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政策,以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准确性。
4.预算控制:事业单位需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机制,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等。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5.预算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国家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机关有权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进行问责和纠正。
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确保国家财务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二)一、总则1.本制度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而制定的。
2.本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活动的准则,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开展预算业务提供依据。
3.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等预算管理环节,所有涉及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均应依据本制度进行。
二、预算编制管理1.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工作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提前进行,并合理安排编制工作的时间。
2.预算编制责任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人员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准确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运行情况。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精选10篇)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精选10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1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
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
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上级拨款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拨款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
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工资标准及榆阳区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作出本部门费用预算。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关于经费支出与非税收入管理的若干规定一、经费支出管理1. 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已确定为____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而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则为____元。
特别指出,炊事员不纳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的安排范围。
2. 第四类情况下,除上述明确提及的单位和人员外,财政仅保障其工资支出,不额外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3. 对于县级行政及事业编制单位,若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即“造血”条件),则按照编制内实际人数分别处理: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事业编制人员则不享受此项财政支持。
4. 年初已实行公用经费包干的单位,在包干期内新增或减少的人员,其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将不再进行相应调整。
二、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相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鉴于我县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各执收单位需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严禁截留或私设小金库。
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在支出安排上,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中按规定应返还部分,需由用款单位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返还用途,并经财政审核、政府批准后,方可从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中予以返还。
其他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如需返还,亦需遵循类似流程。
同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收缴和使用管理需严格依照云政办〔____〕____号及云财综〔____〕84____文件执行,不进行统筹。
计生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同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特定用途。
三、罚没收入管理罚款和没收财物作为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财政收支秩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我县将继续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并对部分单位采取“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使用,促进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业单位在编制、执行、调整、监督、审计预算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预算制度的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是合理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需求,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公益服务。
第四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审计。
第五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原则是经济合理、程序规范、科学决策、公开透明、内外兼顾、核算到位、依法行政。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按照收入预测、支出估计和绩效目标确定的原则,科学编制预算。
第七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根据年度运营计划、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预算数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八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明确收入计划和支出计划,并且按照不同项目和具体需求进行细化和分项编制。
第九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采用合理的准备金和风险准备措施,确保预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十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当按照预算科目、预算金额和预算时间的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的高效执行和资金的有效利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政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预算控制、预算支付和预算调整等环节的管理。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保证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四章预算监督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应当通过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财政审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强化预算使用的责任和限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行为,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事业单位,包括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预算使用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
第三条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过程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过程中,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预算的编制第五条事业单位应按照年度编制预算,重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财政政策和本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预测。
第七条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第八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应在组织上、财务上进行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九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三章预算的执行第十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按照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期内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机制,遵循预算分配、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原则。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根据预算指标合理安排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
第四章预算的监督第十四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应包括内部审计、财务监督、行政监督等多种方式,确保预算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应由财务部门进行,建立财务运行的监测和监督机制。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应及时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预算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制度,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之前制定的有关预算管理制度自行废止。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的收支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预算应根据单位的职能任务、发展方向、经济状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第五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注重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按照年度进行,包括收入和支出两大方面。
第七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预算编制;(二)确保预算编制与单位的发展规划相一致;(三)科学合理利用和配置财政资源;(四)注重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五)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
第八条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编制的程序:(一)基于前一年度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制定预算编制方案;(二)收集和汇总相关经济、财务、统计数据,进行预算分析和调整;(三)根据单位的职能任务,确定各部门、项目的预算安排;(四)预算编制部门编制预算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审核;(五)主管部门审核预算报告,报送单位领导审批;(六)单位领导审批后,将预算编制报告下达到各部门,执行预算。
第九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内容:(一)收入预算:包括国家拨款、项目收入、自筹资金等;(二)支出预算: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设备购置费、科研经费等;(三)预算绩效:包括预算目标和指标。
第十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合理性: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收入和支出预算;(二)科学性:预算编制应科学合理,注重效益和财务状况的衡量;(三)灵活性:预算编制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四)稳定性:预算编制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十一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执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程序:(一)各部门根据预算编制报告下达的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二)各部门按照执行计划,开展工作,完成预算指标;(三)各部门按照预算核算要求,定期进行预算核算,并上报主管部门;(四)主管部门根据预算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五)主管部门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给单位领导。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监督等活动。
第二条定义一、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按照政府财政预算和财务预算进行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监督等活动的过程。
二、预算编制:事业单位按照政府的财政预算要求,制定并报送年度预算方案的活动。
三、预算执行:事业单位按照年度预算方案的要求,进行预算资金的支出与收入的活动。
四、预算控制: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出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预算活动必须遵守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会计准则,保证预算的合法、合规。
二、科学性原则:预算活动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基础数据和预测方法为依据,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
三、透明性原则:预算活动必须公开、公正,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公众的监督权。
第四条依法自主一、事业单位必须依法自主地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及控制活动,确保合法、合规。
二、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编制、执行及控制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五条基础数据一、预算编制应根据科学、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数据进行,包括过去的统计数据、实际执行情况、发展趋势等。
二、基础数据应经相关部门审核和审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预算方案一、事业单位应按照政府的财政预算要求,制定并报送年度预算方案。
二、年度预算方案应当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部分。
三、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经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审核和审批。
第七条预算权限一、预算编制的权限应明确,分工合理。
二、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按照职责分配,履行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预算编制程序一、预算编制程序由预算部门牵头制定,相关部门协助。
二、预算编制程序应包括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程序要求等。
第九条预算编制报告一、事业单位应根据年度预算方案,编制相应的预算编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
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
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
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扩大个人补贴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差旅费、会议费等报销标准;不得追求奢华超财力购置或配备高档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其他设施。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货物购置、工程(含维修)和服务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采购代理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1、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2、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4、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5、与供应商恶意串通:6、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7、开标前泄露标底:8、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9、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结算管理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1、擅自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2、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3、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支付的劳务费、购置费、工程款、暂(预)付款等,应当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实行银行转账、汇兑、托收等形式结算的,不得以大额现金支付。
第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单位取得的各项货币收入应及时入账,并按规定及时转存开户银行账户,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
银行存款和现金应由单位专人负责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并定期与单位“总分类账”核对余额,确保资金完整。
“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与“总分类账”应分别由单位出纳、会计管理和登记,不得由一人兼管。
第十八条单位资金不允许公款私存或以存折储蓄方式管理。
第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
借入资金、暂收、暂存、代收、代扣、代缴款项应及时核对、清理、清算、解交,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影响资金的合理流转。
预(暂)付、个人因公临时借款等都应及时核对、清理,在规定的期限内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
严禁公款私借,严禁以各种理由套取大额现金长期占用不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逃避监管。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明确责任、划分权限实行分档审批?重大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通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避免资金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单位的一切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模式。
第五章资产管理第二十一条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
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含:现金、各种存款、往来款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法管理使用国有资产,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其内部购置、保管、领用等项管理制度,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实行分类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可划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类型。
单位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固定性、移动性等特点,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明细核算,不得隐匿、截留、挪用固定资产。
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出租、投资、调拨、出让、报废、维修等情况,明确保管(使用)人的责任,保证固定资产完整,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第二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允许公物私用或无偿交由与单位无关的经营单位使用。
第二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调拨、捐赠、报废、变卖、转让等,应当经过中介机构评估或鉴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
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
第二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持本单位事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投资的,应当进行申报和评估,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投资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任何单位不得将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和维持事业正常发展的资产转作经营性使用。
第二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产进行账务清理、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
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第二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销或合并时,应当对单位资产进行清算。
清算工作应当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调拨、划转和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章财务机构第二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
单位内部的其他非独立工作部门或机构不得脱离单位统一监督另设会计、出纳,不得另立账户从事会计核算。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单位会计机构中的会计、出纳人员,必须分设,银行印鉴必须分管。
不得以任何理由发生会计、出纳一人兼,银行印鉴一人管的现象。
第三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依法负责。
第三十二条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管理的单位,要按照《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履行义务,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对单位收入、支出、资金拨付和资产的管理,防止国家资产、资金流失和浪费。
第三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1、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2、明知是虚假会计资料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报销支出事项,提供虚假会计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3、另立账户,私设会计账簿,转移资金;4、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S、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6、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7、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8、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信息资料:10、随意将财政性资金出借他人,为小团体或个人牟取利益:11、其他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手续未办清以前不得调动或离职。
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上级单位可派人会同监交。
一般财务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可由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