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车速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S 2K 2 (2 2 ) 7.92 1.962 (2 1.042) 92.35
2E2
2 22
即至少应观测93辆以上。
4.3 地点车速调查
2)、样本的选择 • 抽样应是随机的,要避开特殊情况,如减
速、停车、突然加速等,不要特意抽取高 速或者慢速车辆; • 当一个车队驶过时,尽量避免总是选择车 队中的头车; • 当不分车种调查时,样本中各车种所占比 例应与其在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致。
4.4 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
1、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
• 掌握道路交通现状 • 作为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 用作分流和改建的依据 • 评价道路改建及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4.4 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
2、测量行驶时间和行程时间的方法
• 牌照法 • 流动车法 • 跟车法
牌照法
2、调查时间
与调查目的相对应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时段
为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搜集依据和检验交通改善效 果的目的,选择机动车早高峰及晚高峰时段
为了调查车速限制、收集基础资料等一般性调 查,选择非高峰时段。
4.3 地点车速调查
4、调查方法
人工测量方法 道路检测器法 雷达仪法 光电管法 摄影测量法:照相法、航空摄影法
v vt

1 n
n i 1
i
上式: vt —时间平均车速,km/h ;
vi —第i辆车的地点车速,km/h;
n —观测时间内观测的车辆数。
2、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瞬间,行驶于道路某 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L Ln
t t vs 1 n n
• 最大值:样本中的最大车速
• 中间速度:速度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的中间值,
也即累计频率为50%的车速,在频率分布表中用
• 牌照法不能记录延误时间,只能测量通过起终点 的总时间。
牌照法
优点:取样速度快、目的性强(能测出不同车辆类 型和不同时段的行程车速)。 缺点:不能测途中延误、起终点的牌照号码可能不 完全一致,要求样本数较大。
流动车法
A
B
W
流动车观测法调查示意图
E
流动车法
流动车观测法:此法与调查交通量时的移动观测
1.96 2
59.94
E
22
即至少应取60辆车进行观测。
4.3 地点车速调查
• N S 2K 2 (2 2 ) 用于观测百分位车速的样本
2E2
• 0.00 平均车速
常数 1.04 85%位或15%位车速
1.64 95%位或5%位车速
4.3 地点车速调查
• 上例中我们关心的是85%位车速: 则
4.3 地点车速调查
• 置信水平系数K值表
表4-2
置信水平(%) 68.3 86.8 90 95 95.5 98.8 99.7
K
1 1.5 1.64 1.96 2 2.5 3
• 样本标准差值S值表
表4-3
调查区域 平均标准差(km/h) 调查区域 平均标准差(km/h)
双车道 四车道
双车道 四车道
n
1
v n i1 i
1
32.7(km/ h)
1( 1 1 1 )
3 20 40 60
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 利用时间平均车速推求区间平均车速:
vs
vt


2 t
vt


2 t
——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方差,km/h。
• 利用区间平均车速推求时间平均车速:

——区间平v均t 车vs 速 v观ss2 测值的方差,km/h。

2 s
三、车速频率分布和百分位车速
• 车速频率分布:在同一地点观测到的某一 确定速度行驶的车辆数n,与总的观测车数N 的比值。
• 频率最高值与最常见车速: • 频率最高值为观测速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
那个速度值,此速度称为最常见车速。
车速频率分布曲线
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
百分位车速:在速度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图上,与 纵坐标上累加百分数相应的车速。 85%位车速:在观测到的车辆数中,有85%的车辆 的地点车速小于或等于该值。 用途: 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 50%位车速(中位车速):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车 辆数等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 15%位车速:在样本中有15%的车辆未达到的车速。 用途:为减少排队阻塞现象,交通管理中对某些需 要限制最低车速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 以此指标作为最低限速。
法完全相同。设区间长度为L(km),区间平均
速度可由以下方法计算(各符号含义同前)。
➢ 先求通过该区间的平均时间:
t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Yc qc
(min)
➢ 再根据区间速度定义求出区间平均速度:
vc

60
L tc
(km/h )
跟车法
方法:预先确定观测路线并进行路段编号;两名 观测人员,一人测量观测时间和延误原因,一人记 录;跟车队行驶;测速次数一般为6~8次。 优点:方法简单、观测全面、工作量小 缺点:难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测量;要求车 辆较多,并形成车流;易受驾驶员行车习惯和测车 性能的影响。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1、驾驶员的影响 2、车辆的影响 3、道路的影响 4、交通条件的影响 5、环境的影响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1、驾驶员的影响 驾龄、个性、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
2、车辆的影响 平均车速:单机货车>中型货车>重型组合 车>重型单机货车 车辆的新旧程度:新车>旧车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v L t
或V 3.6 * L t
上式:v—地点车速,单位分别为 m/s, km/h; L—短观测段的距离(其长度以车辆驶过l的平均时间一般为2~3s),m t—车辆驶过距离L的时间,s.
➢研究地点车速的意义
① 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评价 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三车道标线
三车道咋走?
• 比如下午从北往南通行的车流量较大,时间也比较集中, 对道路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设置两条南向车道,而早 晨从南往北出行的车流主要以上班、送孩子上学等为主, 市民出行时间较为分散,所以留出一条从南向北的车道。
• “中心线漂移”:如在周一至周五的上下班时间出现单向 拥堵严重的情况,另一方向则无车或少车的状况,在上下 班时段把中心线向无车方移动一个车道,这样可有效减缓 单向拥堵,使道路得到有效利用。而中心线的移动方式可 通过活动轮式中心栏杆,或在中间两车道边上设置两条中 心线,根据车情在两头设置引导或禁行标志来实现。
➢研究行程车速的意义
① 掌握道路交通现状,是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主 要指标
② 路线改建设计的依据 ③ 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④ 分析整条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依据
2、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 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由
地点车速引申而来)
ni i 1
i i 1
vs 1
1
n
1
1
1
n
1
L ti
v t n i1 i n i1 L / i
上式: v s ——区间平均车速,单位分别为 m/s, km/h ;
L——特定路段长度,m ;
ti——第i次行程的行程时间,s ;
n ——车辆行驶于该行程L的次数。
2、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续)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交通条件的影响 交通密度的影响 交通组成:大、中客车,小汽车;大中货 车等 交通管理:交通渠化、交叉口线控制与点 控制
5、环境的影响:地形、气候和地理位置
4.3 地点车速调查
1、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 2、观测地点的选择 3、调查时间 4、调查方法 5、样本要求
4.3 地点车速调查
第4章 车速调查
4.1 车速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3 地点车速调查 4.4 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 4.5 车速资料整理
第4章 车速调查
4.1 车速 1、定义
行车速度:单位时间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
V l t
——地点车速 ——观测段距离
《交通工程学》中引进四个基本车速:
地点车速 行驶车速(技术速度) 行程车速(区间车速) 设计车速(计算车速)
乡村
8.5
6.8
城市
7.7
7.9
郊区
8.5
8.5
平均值
8.0
8.0
4.3 地点车速调查
• 例:在一条城市四车道的道路上,希望获得 平均车速的容许误差在2km/h以内,并具有
95%置信度的调查,问至少应取多少样本?
• 解:查表:E=2km/h S=7.9 K=1.96
∴ N
( SK )2

7.9 2
3、观测地点的选择
为了掌握车速分布规律分布及变化特征,应选择 道路平坦顺直,且离交叉口有一定距离,路边无 开发的路段
为了设计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或配置交通标志 时,需调查进入交叉口的车速
为了确定限制车速、检验交通改善设计或交通管 理措施的效果和交通安全分析,观察点应设在相 应的道路或地点上。
4.3 地点车速调查
4.3 地点车速调查
4、调查方法
人工测量方法
观测员
用作参考线的路面标记
测量路程长度L
用作参考点的树
自动测量法
• 道路检测器法 • 雷达仪法 • 光电管法 • 摄影测量法:照相法、航空摄影法
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LD401)
公路车辆超限检测仪
汽车测速雷达仪
全频段反测速雷达仪中恒K50
斯德克SPORT雷达测速仪(手持式精装型)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的案例
例:设有3辆汽车,分别以20km/h、40km/h、60km/h的速度 通过路程长度为10km的路段,试求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 均车速。
解:先求时间平均车速
V 1 n
V t n i1 i =1/3(20+40+60)=40(km/h)
再求区间平均车速
1
VS 1
光电管
4.3 地点车速调查
5、样本要求
1). 样本量:为满足统计要求,需要的最少样本量按下式 计算
N ( SK )2 ——用于观测平均车速的样本量 E
式中:N——最小样本量; E——速度观测值的允许误差(km/h),一般可取E=
2km/h;
K——不同置信水平对应的系数,见(表4-2);
S——样本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与交通区域和道路 类型有关 )。
1、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
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作为改善道路的依据 判断某路段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针对存
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改善措施 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 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4.3 地点车速调查
② 判断某路段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作为改善 道路的依据
③ 用于交通事故分析,如鉴定车辆碰撞问题 ④ 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⑤ 设计交通标志的依据
行驶车速(技术速度):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行 驶时间(不含停车损失时间)之比,即为行驶车速。 区间车速(行程车速):车辆驶过某路程的长度与所用 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车损失时间在内,不包括客、货 运车辆在起、终点的调头时间)之比。 设计车速(计算车速):在道路、交通、气候良好的情 况下仅受道路条件控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它 是设计道路线形尺寸的依据。
• 在调查路段的起点、终点各设置观测点,观测人 员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类型、牌照号码(可之 选后三位数字)、各辆车的到达时间。
• 单向起终点各需2~3人,1人读通过该点的汽车车 牌号码及车型,1人读通过该点的时间,1人记录。
• 测完后,将起终点的信息对照选出相同的牌照号 码,计算起终点断面的时间差即为行程时间。
跟车法
4.4 车速资料整理
制作汇总表:路段长度、行程时间、 驾驶时间、延误、行程速度(计算)、 行驶速度(计算);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高峰、平峰、低 峰时的速度; 空间分布特性:不同道路、不同区域 车速分布特征
1.计算统计特征值
• 均值:即平均地点车速
v fivi n
• 最小值:样本中的最小车速
3、道路的影响 道路类型 平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 车道数及车道位置:四车道>二车道或三车 道;有无中央分隔带;距中央分隔带远近 视距 侧向净空 路面条件
潮汐车道:三车道道路
• 如果规划四车道保证车辆行驶空间,两边人行道 和自行车道的宽度就会大幅缩窄,无形中就牺牲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空间。为了鼓励市民步行 与自行车出行,设置快车道三车道后,两侧慢车 道宽度各增加3米,人行道宽度增加到3.5米—5.5 米,充分增加市民慢行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