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现状及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多么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这首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曾经在互联网上转帖不衰,让不少人看了泪眼迷离,它涌动的不仅是难以舍弃的亲情,同时也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

据统计,我国有1.67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人人有老,人之将老”,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与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相对应的数字是,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养老形势严峻。

我国养老现状

国内外养生养老模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类:

1 .家庭养生养老: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生养老模式。该种模式比较适合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照顾精力和照顾时间的老年人。

2.居家养生养老: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生养老方式。该种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居家养生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物业公司、志愿者等。

3.机构养生养老: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生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及经常间老人死亡会造成入住者一定心理影响,而且成本较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生养老,其中北欧大约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4.其它养生养老模式:包括以房养生养老、候鸟式养生养老、乡村田园度

假养老等方式。其中,以房养生养老是指将自己的产权房出售、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获取一定数额养老金或养老服务的养生养老模式。它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房产蕴含的价值提前变现,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养生养老资金来源。

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是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目前在老龄产业的投入上,主要有政府部门投入、金融机构和民间投入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如财政、民政、工商税务部门等,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对社会福利性质的税收减免服务,属于普惠性投入;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保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等;民间资金包括各类企业、公民个人,以及非公投资公司等资金投入。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

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注: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全国为3.3%,

我国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养老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但也不能脱离政府,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格局。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不仅要在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国家政策要细化,更重要的是落实。同时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只有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老年产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老龄产业的资金投入上还非常有限,许多民办老龄产业还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和贷款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制约社会力量投入老龄产业开发、建设的原因之一。如何拓宽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国家对解决老龄问题日益重视,出台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等政策,民政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社会力量的参与正在逐渐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但总体来讲,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期,在对老龄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善、资金投入的支持等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很大程度

因此,在老年产业的投入方面,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格局。由于老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首先需要政府引导,尤其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国内外实践证明,对老龄产业这样的“朝阳产业”,政府的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的引导不仅仅包括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而且包括政府对老龄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政府对老龄产业的定位以及老龄产业发展的各种硬件、技术、人员和资金环境。

同时,对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而言,关键还是要靠市场机制的培育。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老龄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影响,很多事情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针对老龄产业的实际,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培育和完善老龄产业各种要素市场,形成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健全市场进入、退出等方面的规则,在倡导积极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只有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协调配合,以更大的力度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