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尝试科学探究
《尝试科学探究》 说课稿
《尝试科学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尝试科学探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尝试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方法之后,首次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探究实例——探究摆的奥秘,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融入到具体的物理问题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但对于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和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在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并能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3)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物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引入“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太阳能的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太阳能装置,并实际操作进行实验。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观点。
初一物理课程教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实验和观察
初一物理课程教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实验和观察一、引言初一物理课程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重要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系列实验和观察的活动,引导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科学世界。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重量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学生了解物体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2. 实验内容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简易天平和一些常见物体,如书本、水果等。
学生依次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实验步骤- 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示意图,并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 学生自行测量几个物体的重量,注意记录下每个物体的重量值。
- 学生讨论测量结果,并和实际情况比对,进行验证和总结。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了解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也理解了重量与物体质量的概念。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实验二:磁铁的吸引力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磁铁的吸引力,学生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并探索磁铁的极性。
2. 实验内容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磁铁和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回纸钉等。
学生依次将磁铁靠近金属物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
3. 实验步骤- 让学生自行摆放磁铁和金属物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学生记录下磁铁吸引金属物品的观察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 学生围绕磁铁的极性进行讨论,并尝试用不同极性的磁铁进行实验。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了解到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物品的特性,并发现了磁铁的两个极性。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培养了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观察一:天空的颜色变化1.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天空颜色的变化,学生了解大气现象与光的散射原理,并理解为什么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
2. 观察内容在一个晴朗无云的白天,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观察步骤- 让学生在一个晴朗无云的白天,仰望天空,观察天空颜色的变化。
初中:探索科学奥秘——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探索科学奥秘——物理实验教案引言科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索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阶段,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其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的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实验一:测量木块的质量目的通过测量木块的质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天平的方法。
材料•木块•天平•单位质量衡量物(例如铁块)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子上,并调整到零位。
2.将木块放在天平的左侧托盘上,并记录下质量的读数。
3.将单位质量衡量物放在天平的右侧托盘上,并记录下质量的读数。
4.计算木块的质量差,即单位质量衡量物的质量减去木块的质量。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同时,学生还可以思考为什么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以及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实验二:测量小球的加速度目的通过测量小球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时间,让学生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材料•斜面•计时器•小球(例如乒乓球)实验步骤1.将斜面放置在桌子上,并固定好。
2.将小球放在斜面顶端,并用计时器记录下小球滚动到斜面底端所花费的时间。
3.重复实验多次,计算平均滚动时间。
4.计算小球的加速度,使用公式 a = 2h / t^2,其中,a为加速度,h为斜面的高度,t为小球滚动到底端的时间。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加速度的概念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学生还可以探究不同斜面高度对小球加速度的影响,并思考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三:测量弹簧的伸长量目的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挂在弹簧上的伸长量,让学生了解弹簧的特性,并掌握弹簧常量的计算方法。
材料•弹簧•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弹簧垂直悬挂在支架上,并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旁边。
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下方,并记录下伸长量。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贡山一中物理教研组摘要:本文从正确认识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课堂探究式实验设计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同时以案例给出了进行这类探究活动设计的思路。
目的是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形式的反映。
不同的形式会产生出不同效果,从而收到的课堂效果也会不一样。
如何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应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改实践,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形式的新思路。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继承发展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上进提出了“五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影响很大。
我国各学科教学都严格地执行五环节结构模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这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特征有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设计探究活动。
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可以围绕如下七个环节进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倡用自制教具和“随手取材”进行探究活动,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活动。
八年级物理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八年级物理尝试科学探究教案1.4 尝试科学探究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要素。
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一、情景导入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如图所示)。
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
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新知探究1.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小慧观察了张师傅的维修过程后,她提出的问题是__摆来回摆动的时间由什么决定__?2.有一位同学猜想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的长短有关系,你知道他猜想的依据吗?__当摆钟走时不准确时,向上或向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就能使摆钟走时准确,估计摆长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__3.探究物理问题时,制订探究计划应针对探究目的,实验应注意选择器材。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摆的运动快慢时,对具体的实物(钟摆)进行了简化,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法。
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钟摆,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动的快慢的因素。
__4.__伽利略__最先对摆的摆动进行了科学探究并得出了摆的运动规律,叫做摆的__等时性__原理。
5.__提出问题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6.牛顿说过,没有__大胆猜想__,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__经验__和__知识__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7.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__猜想与假设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__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分析与论证__、评估和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组成,其中__交流与合作__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8.小明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的电视转播时,听到解说员说运动员身体要尽量前倾,减小空气的阻力。
研究科学现象初二物理实验教案
研究科学现象初二物理实验教案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等科学思维能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堂针对初二学生,旨在研究科学现象的物理实验教案。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思考和研究。
具体目标如下:- 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胀冷缩现象。
- 学习使用适当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实验材料- 玻璃容器、水- 水银温度计- 金属钥匙或铁丝等3. 实验步骤步骤一: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1.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标出初始水位。
2. 用水银温度计将水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将温度计保持在水中,等待几分钟后再次读取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观察水位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二: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1. 使用火炬或蜡烛将金属钥匙或铁丝加热。
2. 观察金属的长度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研究金属加热时间和长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数据,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可以利用温度和水位变化的关系来推导水的热胀系数,并通过金属钥匙或铁丝的长度变化来研究金属的热胀现象。
5. 拓展讨论与实验设计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学生可以进行拓展讨论并设计新的实验。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不同材料的热胀系数,或者探索其他因素对热胀冷缩现象的影响。
通过拓展讨论和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科学原理。
结语通过这堂针对研究科学现象的物理实验教案,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胀冷缩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拓展讨论和进一步探究科学现象提供了可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物理知识。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适时引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既能掌握基本技能,又能发挥创造性。
3.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难点: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载体,引入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分析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步骤进行探究。
2.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如长度、质量、温度等,并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
3.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效果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梳理物体运动的相关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形成知识体系。
5.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讨论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科学的好习惯。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避免负担过重。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F 1l1=F2l2 。
(3)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女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 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做是()
A、以 B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 B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 A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 A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2、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 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左端下降 C、仍然平衡
1
1、0
20
阻力 F2/N 2、0
阻力臂 L2/cm 10
2
2、0
5
1、0
10
3
2、0
10
2、0
10
4
3、0
10
2、0
15
分析上表,用 F1、F2、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 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可
4、【答案】轮轴 省力 【解析】钥匙在使用时绕中心轴转动,所以属于轮轴;其轮半径和轴半径分别为动力臂 和阻力臂,因为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所以轮轴是一种省力机械。 5、【答案】(1)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2)F 1l1=F2l2
(3)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解析】(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B、右端下降 D、无法判断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物理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物理实验器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基本的物理实验器材,学会使用简单的物理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等。
2. 第二节: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内容:介绍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第三节:重力、质量和密度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重力、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力、质量和密度。
教学内容:介绍重力、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4. 第四节:浮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浮力。
教学内容:介绍浮力的概念,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5. 第五节:简单电路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物理实验室。
2.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钩码、浮力计、电路器材等。
3. 实验指导书。
4. 实验报告模板。
六、第六节:光的传播与反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光的传播和反射定律。
教学内容: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
教学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七、第七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2. 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物理现象,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老师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参考书籍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和观察1. 老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疑问。
第二课时: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疑问,并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不同液体的沸腾点是否相同?”2.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所使用的材料。
3. 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三课时:数据分析和结论提炼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梳理数据分析的过程。
2. 学生沟通交流,提炼出一个结论。
同时,他们需要解释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原理。
第四课时:知识拓展和实践应用1. 老师向学生介绍更多相关的物理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2.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新的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他们的预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第五课时:总结和评价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反思,评价自己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计划。
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2. 分析学生在数据分析和结论提炼环节中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
3. 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链接:1. 无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培养他们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探索的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通过实验探索的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教案一:磁力的实验探索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的存在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实验名:使用磁铁吸附一些小物体。
2. 实验目的:观察磁力的作用,理解磁性物质的特点。
3. 实验材料:磁铁、一些小物体(如纸夹、铁钉、图钉等)。
4. 实验步骤:a. 将磁铁摆放在桌面上。
b. 使用磁铁吸附一些小物体,如纸夹、铁钉、图钉等。
c. 观察吸附的现象并记录。
5.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吸附物体的种类和吸附的位置,以及吸附的强度。
6. 实验分析与总结:a. 小物体被磁铁吸附的现象是由磁力所引起的。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知,磁力只对某些特定物质产生作用,这些物质被称为磁性物质。
c. 磁性物质在磁力的作用下可以被吸附或排斥。
d. 吸附的强度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和距离等因素有关。
教案二:光的折射实验探索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1. 实验名:浸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曲了。
2.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折射介质中传播和折射的现象。
3. 实验材料:一支铅笔、一盆水。
4. 实验步骤:a. 将铅笔竖直插入水中。
b. 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和位置。
5.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铅笔在水中的形状变化,以及看起来是否弯曲。
6. 实验分析与总结:a.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b. 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现象。
c. 折射会使物体看起来发生位置的变化或形状的变化。
教案三:电路的连接实验探索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连接和电流的存在。
教学内容:1. 实验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
2. 实验目的:观察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灯泡亮度和电流情况。
3.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
4. 实验步骤:a. 串联电路实验:- 将电池、导线和灯泡按照串联方式连接起来。
- 观察灯泡亮度。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一: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步骤:1. 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在透明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2. 倾斜透明塑料尺,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光的折射。
(2)实验二:折射定律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量角器步骤:1. 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射向透明塑料尺,观察光线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2.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3.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步骤2,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学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初中物理教案: 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教案: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引言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成果。
为什么重视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过程。
他们可以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
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往往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学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选择适合的实验选择适合的实验是设计有效的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首先,实验的主题和内容应与学生们正在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关。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已学知识,并将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其次,实验的难度应适中,既要考验学生的能力,又要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最后,实验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是确保实验能够有效进行和取得可靠结果的关键。
首先,实验步骤应简明扼要,清晰明了。
学生们应能够理解并完成每一个步骤,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其次,实验步骤的顺序应合理。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顺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内容和原理。
最后,对于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应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科学探求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科学探求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求实验而设计的。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理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基本认知。
实验1: 用电视遥控器测量速度实验目标•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使用遥控器进行间隔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实验材料•电视遥控器•计时器或手机倒计时功能实验步骤1.将电视遥控器指向电视并按下任意按钮。
2.同时启动计时器或手机倒计时功能。
3.当电视屏幕上显示出相应反应(例如改变频道或调整音量)后,停止计时。
4.记录下所测得的间隔时间和距离(可根据所观察到的移动距离估算)。
1.利用所测得的间隔时间和距离,计算出速度的数值。
2.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并绘制速度与距离的图形。
3.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不同距离对应的速度是否相同,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思考问题1.在实验中,你使用遥控器按下按钮后,电视是立即做出了相应反应吗?为什么?2.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何减小这些误差?实验2: 风力与纸飞机飞行距离关系研究实验目标•掌握设计、进行和分析一项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风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材料•纸飞机模型(可自行制作)•扇子或吹风机实验步骤1.设计多个纸飞机模型,尽量保持形状相似但质量不同。
2.打开扇子或吹风机,调整适当位置使得产生连续且稳定的气流。
3.依次将不同质量的纸飞机放入气流中,并记录下其飞行距离。
1.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并绘制质量与飞行距离的图形。
2.分析实验数据,讨论质量对纸飞机飞行距离的影响程度,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实验3: 声音传播速度测量实验目标•了解声音传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使用实验工具进行声音传播速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实验材料•直尺或卷尺•手表或手机计时器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室外空旷且没有太多噪音干扰的地点。
2.让一位学生远离你一段距离,站在固定位置上。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尝试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尝试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对实验进行准备。
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
做好实验安全措施的准备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还需要对实验流程和相关物理原理进行了解和掌握,以方便实验操作和引导学生探索。
二、实验引导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预测实验结果。
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问学生连接电路后灯泡会亮还是不亮,为什么。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在进行浮力实验时,可以提供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找出浮力和物体密度的关系。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理规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三、实验检测在实验进行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或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或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思路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验拓展实验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科技馆等方式进行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观摩物理实验装置和展览,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拓宽他们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验探索法的教学尝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尝试科学探究
第4节尝试科学探究要点精讲一.探究钟摆的奥秘1. 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2)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跟原来相比,摆钟走时变快了还是变慢了?2. 猜想与假设: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2)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必须把影响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5. 分析与论证: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二.科学探究的过程典型例题【例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上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尝试 【完整版】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尝试物理学是以观察和科学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科学探究总结出来的。
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策略,为我国初中物理老师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探究要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老师应该注意,探究性教学不仅仅要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符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都比较差,在开始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模仿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模仿式探究性学习,可以根据一些具体的书面物理实验,或者一些物理实验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模仿式探究。
另外,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还应该符合学生的经验和智力,探究性教学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进行物理探究性组织教学。
二、做好探究性教学准备探究性教学准备同样也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对于进行的探究性教案,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做好准备,针对在探究性教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找出答案。
另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探究性教案的注意事项,包括探究设计、探究目的、探究实验、探究数据、探究猜想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表格仪器等。
对于这些注意事项,除了要做好记录和笔记之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记忆以及预实验,对于探究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保证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三、做好学生探究性指导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做好对于学生的探究性教学的指导。
老师的探究性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数据收集以及整理这四大环节。
首先,探究性观察。
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眼耳鼻以及皮肤的感知,观察实验问题,举例来讲,用眼睛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最小刻度等,包括数据的读取以及现象和问题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8
(1)分析比较表 1 和表 2 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
(2)分析比较表 1(或表 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表 1 和表 2 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典型例题
【例 1】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 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上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 实验研究 B 分析归纳 C 提出问题(或猜想) D 得出 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
化规律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研究 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5.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 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 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第 4 节 尝试科学探究
要点精讲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1. 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 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跟原来相比,摆钟走时变快了还是变 慢了?
2. 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 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1)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2)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必须把影响事物变
论是:
。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 4 和表 5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
【答案】 (1)不同;(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3)同种 物质,降低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放出热量多;(4)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 低的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解析】
控制变量法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因此学生要注意有关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本题考查 比热的概念和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情境,培养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 力。本题可以从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t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当比热容 c 一定,当 m 一定
时,Q 与 成正比;t t 一定时,Q 与 m 成正比;c=Q/mt 为一定值。
表 1 m1=100 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表 2 m2=200 克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例 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 烧杯中分别放入 100 克和 200 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 1.表 2 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 放出的热量相等)
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 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
名称:
。
【答案】
(1)D 和 E (2)CABD (3)实验一: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二: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三: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