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 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豪迈奔放的情感和韵律之美。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如悲、欢、愤、狂等。
(2)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词句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语言、意象、意境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慷慨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诗人中谁的诗歌最豪放不羁?”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出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突出他的豪迈性格和坎坷遭遇。
(2)讲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开头的起兴、中间的情感抒发和结尾的豪放之语。
5、情感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开头的“悲”到中间的“欢”再到后来的“愤”和“狂”,分析其原因。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6、艺术特色赏析(1)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通用10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
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读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齐读(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教案(通用5篇)
《将进酒》教案(通用5篇)《将进酒》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进酒》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将进酒》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
(酒)“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朗诵全诗)(二)简介背景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掌握。
2.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白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将进酒(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2)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诗歌中的豪放情怀,体会诗人对人生的热爱;(2)学会珍惜时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将进酒》的诗意和诗韵;2. 李白诗歌中的豪放情怀及其表现手法;3.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李白诗歌独特风格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3)体会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培养文学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风格和意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背诵等,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对于李白诗歌风格的把握。
将进酒一等奖教学设计-2024鲜版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 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阐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和时 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
拓展相关文学知识,如唐代酒文 化、诗歌流派等,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
2024/3/28
9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歌中的豪放、洒脱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2024/3/28
22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2024/3/28
2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途径探讨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 程,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 教学方法。
2024/3/28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与 同行交流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 教学实践经验。
设立教师读书会,定期推荐专 业书籍,引导教师阅读、思考 和分享。
2024/3/28
17
家长参与评价过程
1 2
家长评价 家长应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了解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 和鼓励。
家校沟通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表现,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法。
3
家长建议 家长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向教师提出宝贵 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
20
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列表
《李白全集》
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全面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 特点。
《唐诗三百首》
推荐学生阅读唐诗经典选集,感受唐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2024/3/28
《中国古代文学史》
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书籍,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 程和背景。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豁达豪放的精神境界。
(2)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借酒消愁背后的深层原因。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起中国古代的诗歌,有一个名字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李白。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将进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但却仕途坎坷,多次遭遇挫折。
2、《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
此时的李白,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满,但又不失豁达和豪放。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研读诗歌,深入理解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之水的汹涌奔腾和人生的短暂易逝进行对比,强调了时光一去不复返,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教案示例
《将进酒》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将进酒》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3.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将进酒》,提问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猜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歌创作;(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背诵《将进酒》;(2)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 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欣赏诗歌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体会其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1)把握诗歌的主旨,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豪迈奔放的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豪迈之人?”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引出李白,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从而导入新课《将进酒》。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加以指导。
3、解读诗歌(1)结合注释,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大意,教师巡视并答疑解惑。
(2)逐句解读诗歌,重点分析以下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引导学生体会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理解诗人及时行乐的心态和自信豁达的胸怀。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感受诗人的豪放洒脱。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探讨诗人对富贵生活的态度和对现实的不满。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
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的:背诵全篇,了解文意教学手段: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一、解析文题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二、文化背景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
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
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
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
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
作《早发白帝城》。
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
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
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
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
“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
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诗歌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理解诗歌中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将进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语言奇妙。
2、背景介绍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气势。
(四)诗歌讲解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重点字词讲解(1)将进酒:“将”读qiāng,意为“请”。
(2)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3)陈王:指曹植,曹操之子,曾被封为陈王。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 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讲述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
- 学生自读《将进酒》,注意字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 教师领学生跟读《将进酒》,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精读赏析
- 学生自行朗读喜欢的段落,并分享原因。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品味《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将进酒》。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诗缘情发,诗歌教学一般情况下,应该抓住情感这样一个关键点。
尤其是李白的诗歌,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更是感情饱满激越。
《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所写,诗中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李白人生失意之感,及诗人自信的胸怀。
对这首诗教学,其指导思想是,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在读中展开对该诗的探讨﹑分析﹑理解;教学理念是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达到对《将进酒》这首诗的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内涵的把握。
设计特点,这篇教学设计,主要展示的是师生双边活动内容过程,对这首诗的问题设计,及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体现出师生对《将进酒》这首诗的领会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
1.体会领悟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人李白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2.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结构特色。
【教学重点】: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从有了《诗经》和《离骚》,中国文学便截然分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支流,到了唐代,李白则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唐诗的最强音。
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李白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华美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他的《将进酒》,进一步熟悉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初步探讨分析一下李白的内心世界。
(二)师生明确教学目标:
1.体会领悟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人李白复杂的内心世界。
2.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结构特色。
(三)解题:“将进酒”,本为汉乐府旧题,内容多为饮酒放歌,但这里表现的是什么内涵,有待于我们分析诗歌后,结合全诗具体内容,才可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现在,我们暂且来分析一下,“将”这里读为“qiāng”,它的意思是“劝”。
(四)简介写作背景:杜甫曾经有诗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正是由于他这种狂放的行为,傲岸不事权贵的性格品质,得罪了朝中的权贵,在长安生活了不久,李白就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从此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便开始了一生的漂泊流离﹑浪迹江湖的生活。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八年,正是仕途失意,人生困苦之时。
(五)读全诗,掌握诗中字音﹑情感节拍。
老师范读,并对字音﹑情感节拍做出指导。
字音:朝(zhāo)如青丝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yǚ)君歌一曲呼儿将(jiāng)出
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初步体会诗的内容情感:诗的前六句“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读时应从容亲切并带有悲意,“人生得意……千金散尽还复来”节奏欢快,“烹羊宰牛……为我倾耳听”亲切欢快,“钟鼓馔玉……与而同销万古愁”淋漓酣畅。
(六)读全诗,看注释,师生讨论分析诗中字词﹑典故﹑句子。
〈1〉词语:①得意,本意是高兴,这里指的是朋友相伴,美酒盛宴相对,当为人生快事。
②寂寞,本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指怀才不遇,理想抱负不能实现。
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周游列国,却无人理睬,只能是惶惶然如同丧家之犬;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到楚王放逐,最后头汨罗江而死,这两位先贤都可以说是寂寞的。
〈2〉分析典故:①“烹羊宰牛且为乐”典出曹植《箜篌引》“中橱办丰宴,烹羊宰肥牛”,用此典一位表达宴席的丰盛。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典出曹植《明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用此典意为表达肆意畅饮之意。
问题:在这首诗中,作者李白为何反复引用曹植的典故?
师生探讨明确:曹植是三国才子,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经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占有八斗,我有一斗,天下人共有一斗。
但由于在皇室斗争中失败,曹植一生都受到他的哥哥和侄子的压制,空有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施展。
这里李白两次用曹植之典,一个深层含义就是说自己与曹植一样的满腹才华,一样的怀才不遇。
〈3〉分析诗句: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题:这句体现出了李白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师生探讨明确:自信乐观。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问题:该句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性格行为?师生探讨明确:蔑视权贵。
(七)学生大声自由诵读全诗,师生自由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问题:在这首诗中,李白主要表达了那几种情感,分别从诗中找出几个原字进行归纳,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
师生探讨明确: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主要表达出了“悲”“欢乐”“愁”三种情感,产生“悲”的原因是人生短暂;“欢乐”的原因是好友相伴,美酒盛宴相对;“愁”的原因是人生失意,空有才华无处可用。
悲——————欢乐——————愁
‖ ‖ ‖
‖ ‖ ‖
‖ ‖ ‖
人生苦短好友﹑美酒﹑盛宴人生失意(老师板书板书设计)
师生讨论归纳:把饮酒放歌与现实感叹结合起来,抒发诗人李白人生苦短,面对好友﹑美酒﹑盛宴的欢乐,怀才不遇的忧愁复杂情怀,表现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对权贵蔑视的性格,就是这首诗主要的情感思想内容,这也是“将进酒”的题旨内容。
(八)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本诗主要是修辞)﹑结构特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师生讨论分析师的修辞手法。
问题:本是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如何体现的,这些修辞运用有何作用?
师生探讨明确:第一﹑起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以黄河之水引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第二﹑比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作者用“青丝”比喻黑发,用“雪”比喻白发。
第三﹑夸张,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儿同销万古愁。
”第四﹑借代,“钟鼓馔与不足贵。
”第五﹑用典,曹植诗的两个典故。
作用:①是全诗语言摇曳生姿,文采斐然。
②淋漓酣畅地表现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诗的结构:本诗的情感发展是,悲———欢乐———愁,一种大起大落的结构与诗人豪饮行为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九)小结,对《将进酒》这首诗,我们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结构﹑语言﹑内容的分析,领悟体会诗人李白复杂的情感。
问题探讨研究:对诗中李白表现出的乐的情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查阅资料,课下进行思考分析。
)
问题提示:在这首诗中,李白“乐“的思想,一是体现出了诗人李白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开阔的胸襟;二是,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消极人生观。
对这首诗中李白“乐”的思想,我们应该辨证分析。
(此问题学生可见仁见智,只要做到自圆其说就可以。
)
【教学反思】:《将进酒》,这是李白的一首代表性杰作。
对这首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对诗的反复诵读,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诗人李白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可以解决;同
时对这首诗的语言特点,结构特色等艺术方面的问题,通过师生探讨分析,学生也可以领会把握。
这反映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基本完成,学生也达到了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学生通过学习,收获还是不少的。
存在的问题是,对,李白诗中“悲”“乐”“愁”情感产生的原因,学生较难分析得出答案;诗中所用的一些典故,学生不知道其来源,及它在这首诗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的产生,其原因主要是由学生阅读书籍太少,和理解分析分析能力欠缺。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这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的一贯重点,只是由于某些原因,目前一些学生或缺乏阅读兴趣,或阅读内容不适宜,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