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02
体外循环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与评估
1 2
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患者 的一般状态。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 、电解质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3
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
进行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 功能和肺部情况。
术前准备
手术区准备
清洁手术区,备皮,为手术做 好准备。
结合微创技术
体外循环技术可以与微创技术结合使用,如胸腔镜、腹腔镜等,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和 术后恢复时间。
应用于其他疾病治疗
体外循环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肝移植、肺移植等。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 发展,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体外循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逐渐 成为心外科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
适用范围与禁忌
适用范围
体外循环技术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如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也可用于支持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
禁忌
由于体外循环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不能滥用。一些情况下, 如患者存在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不宜使 用体外循环技术。
体外循环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体外循环术前准备 • 体外循环技术操作流程 • 体外循环术后处理 • 体外循环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体外循环技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指利 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器官(通常是心和肺)与一种外部氧合器 和泵连接,以替代或暂时辅助心肺功能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 。
结束循环
关闭泵,将血液从静脉引流回患者体内。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
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常用于心脏手术、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手术中,是一种将血液从体内引出,使用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完成氧合和排泄的操作。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准备、患者身体检查、麻醉的选择和准备等。
2. 体外循环装置的安装:将体外循环装置的管路连接到患者体内的静脉和动脉,通过体外循环装置的泵将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送入氧合器中进行氧合。
3. 心肺支持:使用体外循环装置代替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完成血液循环和氧合,让患者的心肺得到支持。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手术支持下进行手术操作,可进行心脏修复、肝脏移植等操作。
5. 体外循环撤离:手术完成后,撤除体外循环装置,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
6. 术后观察和护理:患者需要接受术后护理和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体外循环手术的流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但对于某些手术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 1 -。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建立体外循环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麻醉和体外循环装置连接,首先,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然后外科团队会在患者身体上建立血管通路,将患者的循环系统连接到体外循环装置,通常是通过引流管和回输管。
2. 引流和回输,一旦患者与体外循环装置连接,手术团队会开始引流患者的血液,将其送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氧合和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3. 体外循环启动,一旦体外循环装置与患者连接并且血液循环正常,外科团队会启动体外循环装置,开始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下,外科医生可以进行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手术操作,如心脏瓣膜修复或更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在这个过程中,体外循环装置负责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5. 体外循环解除,当手术完成后,外科团队会逐步停止体外循环装置的功能,同时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
一旦患者的心脏能够自主跳动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装置会被完全解除。
总的来说,建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循环支持。
体外循环的建立

停机前的准备(一)
• 条件:
1、心电图基本正常 2、心脏充盈适度,中心静脉压5~15cmH2O 3、心肌收缩有力,平均动脉压60~80mmHg 4、鼻咽温37~38℃,肛温35~36℃,末梢温暖 5、血色素8g/dl左右,红细胞压积在24%以上 6、心脏复跳以后并行相当于阻断循环时间的1/4 7、血气、电解质检查无明显异常 8、外科畸形矫正满意
手术体位
仰卧位
手术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建立体外循环的特殊备物
插管线4 粗线绳2、鞋带2 线引子3 止血胶管4 各种动静脉插管
插管前准备
(1)主动脉插管缝荷包线:
• 单头长6X14涤纶线在主动脉插管处设置同 心圆形荷包2针,剪针
• 大家!
• 递肾蒂钳游离并绕过下腔静脉后壁;递中 弯钳阻断带并拉出;中弯钳夹阻断带末端
插管
动脉插管
(1)主动脉插管:
• 递线绳1条,扁桃腺钳牵引主动脉插管外 层
• 递主动脉插管(末端用夹管钳子夹紧)尖 刀,尖刀在血管壁上切一小口,随即主动 脉导管插入,收紧荷包缝线止血
• 线绳将收紧荷包线的阻断管与主动脉导管 绑扎一起打一个结,剪绳尾。
体外循环的建立
什么叫做体外循环
• 体外循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 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 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 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基本原理
• 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或右房、肺动 脉、股静脉插管)经重力引流入氧合器 (人工肺)氧合后,经过泵(人工心)灌 注入大动脉,保证全身组织器官有氧合血 的充分灌注,血液不经过自身的心肺进行 氧合和组织灌注,外科医生仍可以在无血、 静止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2023-10-26
目录
• 体外循环技术概述 • 体外循环技术操作流程 • 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应用 • 体外循环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 体外循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体外循环技术相关文献与学习资源推荐
01
体外循环技术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体外循环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人工管道,将病人的血液引流 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 将血液输回病人体内的过程。
原理
体外循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心肺机代替人体心脏和 肺脏的功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为手术或治疗提供条件。
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范围源自1 2 3心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技术常用于心外科手术,如心脏搭桥 、心脏瓣膜置换等,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和 操作条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体外循环技术可以提供呼吸支持,为病人的 治疗赢得时间。
肾移植
通过体外循环技术,为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恢 复肾脏功能。
心脏移植
利用体外循环技术,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心 脏移植手术,重获新生。
重症监护治疗
心肺复苏
利用体外循环技术,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恢复生命体 征。
呼吸衰竭治疗
通过体外循环技术,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缺氧状 况。
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血糖、改善患者营养等,以降低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随访与康复
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同时开展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改进
优化手术流程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哎呀,这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啊,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呢!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得搭得稳稳当当的。
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呀,这就像要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医生们得把各种器械都准备齐全了,什么管子啦、机器啦,都得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随时准备“上岗”。
接下来就是要切开血管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一刀就行的哦。
就好比是打开一扇神秘的门,得找对钥匙孔,轻轻巧巧地打开,不能太粗鲁啦。
找到合适的位置,把动脉和静脉给暴露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然后呢,就是插管啦!把管子插进血管里,就像是给血管安上了小翅膀,让血液能顺着管子飞起来。
这一步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然血液可就要“迷路”啦。
插管完成后,机器就要开始工作啦。
体外循环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接过了心脏的工作,让心脏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它呼呼地转起来,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可威风啦!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就像是一群指挥家,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细节,手里不停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再然后呀,就是要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况啦。
这就像是照顾一个小宝宝,得时刻留意他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什么异常。
稍有风吹草动,医生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
等手术完成后,还不能掉以轻心哦。
得慢慢地把体外循环停下来,让心脏重新接过工作。
这就像是交接仪式,得稳稳当当的,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真的是既复杂又神奇啊!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医生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无比的耐心,完成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这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啊!所以呀,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医生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激呢!。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第一节转机前准备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A.检查水箱水量;B.变温水箱的电路;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1、氧合器(1)选择氧合器类型(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2)心内吸引管;(3)心外吸引管;(4)循环管道的准备;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二.CPB前准备工作1、预充排气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路;●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第二节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一.前并行循环1、开始条件:a、确认肝素的抗凝,ACT>480s;B、管道连接的方向及是否排气完全,并要求外科医生协助动脉滚泵松紧程度调节完成;C、气源开放通畅;D、血管活性药物准备完善;E、压力监测零点校正完毕;F、动脉插管完毕后,开放动脉端夹钳,低流量下泵压监测压力正常;G、上下腔静脉导管插管完毕,并妥善固定,连接Y插接头,并与静脉回流管稳固连接,管道无扭曲、压迫,主刀分别钳夹上下腔静脉插管,备用。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可以恢复血液流向心脏的正常通路,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患者而言,CABG可以取代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或心脏移植等治疗方式。
在CABG手术中,有时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技术,以确保心脏和体外循环的血量相匹配、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ECMO)是一种通过机器模拟人体循环的技术,将人体内的部分血液引至体外,经过氧合等处理后再输回体内。
在CABG手术中,医生会将患者血液引出,通过人工心脏和氧合器进行氧合、循环,并在保证体外循环血液流量的同时,调节患者的体温和酸碱平衡,确保心脏和体外循环的血量相匹配、减少心脏的负荷。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是通过冠状动脉搭桥的方式,重新建立血液流向心脏的正常通路。
手术中,外科医生首先将患者的胸骨切开,暴露心脏。
然后,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将静脉或动脉移植到被阻塞的冠状动脉上,以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提高心脏功能。
手术配合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外科医生需要特别注意手术的配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关键步骤。
1.静脉或动脉的移植CABG手术的核心是移植,移植后能否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细操作。
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医生需要精确调节体外循环的流量和压力,确保移植后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血液流通。
此外,医生还需要精确控制手术时间,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和心脏的负荷。
2.手术时机的选择CABG手术的时机也是需要医生慎重考虑的因素。
在进行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时,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稳定,血压和心律正常,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此外,手术时间也需要精确把握,以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对患者身体的维护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对患者身体的维护。
外科学题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

外科学题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外科手术,其中心脏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操作之一就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通过机器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然后进行氧合、温度调节等处理,再将血液输送回体内,以维持体内器官的灌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包括准备阶段、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1. 设备准备:在进行体外循环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所有必要的设备都齐备。
这包括体外循环机、灌注泵、氧气供应系统、温控系统等。
2. 技术人员准备:体外循环操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
这个团队通常由心脏外科医生、麻醉师、体外循环技术人员和护士组成。
3. 患者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确定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血液学指标、心血管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
二、操作流程1. 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开始后,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然后,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大静脉以引流血液。
同时,为了维持体内血液的循环,需要在主动脉上建立动脉插管。
2. 氧合和温度调节:引流出的血液会经过体外循环机进行氧合处理,以保证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
同时,体外循环机还可以调节血液的温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合适的体温。
3. 心脏停搏:为了进行心脏手术,必须停止心脏的跳动。
体外循环操作可以通过注射适当的药物来停止心脏的跳动,以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心脏外科医生可以对心脏进行必要的手术操作。
这通常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5. 恢复循环:当手术操作完成后,体外循环团队会逐渐减少对体外循环的依赖,并逐渐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循环功能。
这个过程需要谨慎进行,以避免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操作参数: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手术需求,因此操作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一些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氧合的参数,以减轻肺部的负担。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与配合

递无损伤镊子和无损伤绦纶线在主动脉外膜上缝双层荷包,用线引子套细阻断管,蚊式钳固定,同法在主动脉根部缝灌注针荷包。有时根据术者习惯需要用无损伤绦纶线缝右心耳荷包
备好体外循环管道
递组织钳和线绳一根,协助外科医师把体外循环管道固定于手术大单上。组织钳单独固定于主动脉管道及心脏停搏液灌注管道
主动脉插管
11号手术刀切开主动脉助手收紧荷包线递细线绳或7号丝线将插管与阻断管固定在一起再缝合固定1针插管与体外循环主动脉供血管排气后连接递组织钳将其固定于大单上停跳液灌插管在已缝好的灌注荷包内插入灌注针头收紧荷包排气后与灌注管道连接有时在插好静脉插管再插灌注针头上腔静脉插管用两把蚊式钳或无损伤组织钳钳夹住右心耳尖刀切开右心耳插入上腔静脉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与配合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开胸
常规开胸,开胸后用组织剪或电刀打开心包,吸去心包积液,7号丝线悬吊心包固定于胸壁,双叶开胸器撑开胸骨,充分暴露心脏及大血管。
游离血管
组织剪和直角钳分离升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隙,组织剪和直角钳游离上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和阻断管用弯钳钳夹。组织剪和肾蒂钳游离下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和阻断管用弯钳钳夹(心脏过大下腔静脉套阻断带困难者可于插完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管转机后游离)
左心插管
递5×12或4×12双头针带垫片反针在右上肺静脉上缝荷包,穿过对头垫片,剪去针头后用过线钩套细阻断管,蚊式钳固定。尖刀切开荷包内组织,插入左心插管。插管与左心吸引管连接
开始体外循环
与体外循环师核对插管连接情况,无误后开始体外循环转机
阻断主动脉,灌注心脏停跳液
转机后通过降低血温使病人全身降温,鼻咽温32℃时或室颤后递动脉阻断钳阻断主动脉,灌注心脏停跳液,递冰屑进行心脏局部降温
体外循环操作规范手册

体外循环操作规范手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简称ECMO,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肺移植、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为了保证体外循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规范手册对操作人员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操作规范手册的编写要点和内容。
一、前言体外循环操作规范手册的前言部分主要包括对手册的编写目的、适用范围、参考标准以及手册的修订与更新等内容进行说明。
同时,还可以加入对体外循环操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的强调,以及对操作人员的感谢和鼓励的措辞。
二、操作人员准备操作人员准备部分主要介绍体外循环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做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1. 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手术帽、手术口罩、手术服、手术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工作台准备:操作人员需要对体外循环机进行检查和准备,包括检查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情况、检查体外循环机的包装完整性和工作状态、准备体外循环机所需的管路和滤网等。
3. 药品和物品准备:操作人员需要准备体外循环过程中所需的药品、生理盐水、导管、注射器等物品,并按照规定的方式放置和标记。
三、体外循环操作步骤体外循环操作步骤部分是整个手册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描述体外循环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包括:1. 患者准备:包括患者的体位、固定、清洁消毒等。
2. 管路连接:描述体外循环机和患者之间的管路连接方式,包括不同器械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顺序。
3. 抗凝治疗:介绍体外循环过程中的抗凝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
4. 体温管理:描述体外循环中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如预热和保温等。
5. 防气栓措施:介绍体外循环过程中防止气栓形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动脉插管:详细描述体外循环中动脉插管的步骤和技巧。
7. 静脉插管:详细描述体外循环中静脉插管的步骤和技巧。
8. 各项监测:介绍体外循环过程中各项监测指标的选择和监测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常规步骤 ppt课件

14
15
在右心耳做荷包缝合,切开右心耳,将静脉插管经右心耳插入上腔静 脉
也可以在上腔静脉缝荷包,将静脉插管直接插入上腔静脉 将上腔静脉插管与体外循环机静脉管道连接,开始转流
16
17
18
19
游离下腔静脉,套下腔静脉阻断带 在邻近下腔静脉的右房壁上做切口,插入下腔静脉插管(也可以先做
29
脱离体外循环的原则
辅助循环时间充分,至少达到1/4阻断循环时间 复温,鼻咽温37度,肛温35度 心搏有力,心肌颜色正常 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心率、心电图波形 补足血容量,观察尿量 酸碱电解质平衡
30
拔出上、下腔静脉插管和主动脉根部灌注管 将体外循环机的余血经主动脉管道输入病人体内,补足血容量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拔出主动脉插管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手术入路 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完全劈开胸骨 部分劈开胸骨 前外侧切口 后外侧切口 胸腹联合切口 微创小切口等
5
切开皮肤、皮下各层 电刀分离胸骨切迹及剑突下组织 电锯劈开胸骨 止血:胸骨表面涂抹骨腊,电刀烧灼胸骨骨膜出血点 放置自动开胸器,牵开胸骨 切开心包,缝合心包牵引线悬吊心包 肝素化
6
7
8
心外探查 心房、心室形态及位置关系、大小 心肌颜色、搏动是否有力 主动脉、肺动脉直径、位置关系 主动脉有无钙化 有无肺静脉异常连接,有无左上腔静脉等异常血管 手指触诊大动脉及心脏表面有无震颤,震颤部位 冠状血管的分布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与配合

上腔静脉插管
用两把蚊式钳或无损伤组织钳钳夹住右心耳,尖刀切开右心耳插入上腔静脉插管。或递心耳钳夹住右心耳,组织剪剪开右心耳,插入上腔静脉插管。插管后递线绳或7号丝线固定
下腔静脉插管
用无损伤镊子或无损伤组织钳提起右心房下部的房壁组织,11号手术刀切开,插入下腔静脉插管,递线绳或7号丝线固定
缝荷包
递无损伤镊子和无损伤绦纶线在主动脉外膜上缝双层荷包,用线引子套细阻断管,蚊式钳固定,同法在主动脉根部缝灌注针荷包。有时根据术者习惯需要用无损伤绦纶线缝右心耳荷包
备好体外循环管道
递组织钳和线绳一根,协助外科医师把体外循环管道固定于手术大单上。组织钳单独固定于主动脉管道及心脏停搏液灌注管道
主动脉插管
递组织钳和组织剪剪开主动脉外膜(有时用中弯钳夹主动脉外膜向外牵拉充分暴露荷包),主动脉插管用管道钳夹紧,与11号手术刀一同递给术者。11号手术刀切开主动脉,助手收紧荷包线,递细线绳或7号丝气后连接,递组织钳将其固定于大单上
停跳液灌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与配合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开胸
常规开胸,开胸后用组织剪或电刀打开心包,吸去心包积液,7号丝线悬吊心包固定于胸壁,双叶开胸器撑开胸骨,充分暴露心脏及大血管。
游离血管
组织剪和直角钳分离升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隙,组织剪和直角钳游离上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和阻断管用弯钳钳夹。组织剪和肾蒂钳游离下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和阻断管用弯钳钳夹(心脏过大下腔静脉套阻断带困难者可于插完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管转机后游离)
左心插管
递5×12或4×12双头针带垫片反针在右上肺静脉上缝荷包,穿过对头垫片,剪去针头后用过线钩套细阻断管,蚊式钳固定。尖刀切开荷包内组织,插入左心插管。插管与左心吸引管连接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体外循环的建立护理课件

$number {01}
目
•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处理 • 体外循环的未来发展
01
体外循环的概述
体外循环的定义
1 2
3
体外循环的定义
体外循环是指利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内的心脏和肺脏与人工心 肺机连接,通过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人 体内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一种技术。
详细描述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针对性处理,如药物治疗、呼吸 机辅助、透析等,以维护患者的生命 体征稳定和器官功能正常。
05
体外循环的未来发展
新型体外循环设备的研发
01
研发更高效、安全的体外循环设备,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02
探索新型材料和技术,优化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01
探索体外循环在复杂心 脏病、肺病等特殊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拓展其
临床应用范围。
02
研究体外循环在器官移 植、血液透析等辅助治 疗领域的应用,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03
关注体外循环在急救和 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 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好的 生命支持和治疗手段。
THANKS
感染
总结词
感染是体外循环建立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引发全 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衰竭。
详细描述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操作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 低下等。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伤口清洁护理、提高免 疫力等措施,以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体外循环建立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 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等。
体外循环的原理
氧合作用中输送氧气并排出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
牵开器牵开胸骨。
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
(小体重可选用5×12 6×14 涤纶编织线)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
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精心整理插单房管手术配合1-6同上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 ,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 同上9插主动脉插管 同上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 ,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12 12345。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术前准备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手术步骤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左室引流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30℃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4℃冷心停搏液10~15ml/kg,同时心脏表面用4℃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图1-4;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60~90mmHg;中心静脉压~6~12cmH2O体温一般手术28℃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20℃~25℃.心肌温度保持在15℃~20℃;流量50~60ml/kg为中流量;70~80ml/kg为高流量,临床常用高流量;儿童与婴幼儿流量应高于成人; 稀释度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左右;血气分析PaO2 ~100~200mmHg;PvO2 ~25~40mmHg;pH ~;PaCO2 ~35~45mmHg;尿量2~10ml/kg/小时;血钾在体外循环运转过程中K+保持在4~6mmol/L,每小时应给氯化钾1~2mmol/kg;肝素化人体按3mg/kg;预充液1mg/100ml;运转1小时后,经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运转过程中ACT 应保持在600秒左右;6.终止体外循环⑴复温:心内主要操作完成后,可开始复温,但心脏局部仍需要低温保护;⑵排气: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即可进行心尖插针排气,主动脉根部插针排气,或将灌注针拔掉,通过主动脉壁上的针孔排气;排气前将心包内冰屑或冰盐水清除;⑶开放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此时应保证左心引流通畅,防止左心膨胀;⑷去颤: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如条件合适,心脏多能自动复跳,如不复跳,可用电击去颤,一般用直流电5~50瓦稍;去颤前应查血气及离子,如不正常,应立即给以纠正,保证在生理条件下复苏成功;复跳后应保持一段时间心脏处于无负荷跳动,以利心肌功能恢复;⑸辅助循环:复苏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心内操作时间越长,需要辅助循环的时间也越长,以利心脏代谢及功能的恢复;⑹停止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停机的条件是:①体温达36℃;②平均动脉压8~60~80mmHg;③手术野无重要出血;④血气分析报告正常;⑤血离子正常;⑥无严重心律紊乱;停机前可使用血管扩张药与利尿药,如硝普钠、速尿等,使人工心肺机内存血逐渐减少,对人体实现正平衡;到停机时,机内只留下最低限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血量;停机后要继续用动脉泵缓慢输血,以防止血量不足,也要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致心脏膨胀,损害心肌功能;⑺中和肝素:根据ACT测定值计算鱼精蛋白用量;或按1∶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⑻补充钾:终止体外循环之前,一般病人都自然利尿,如尿流速度不够理想,可用速尿,此时最易发生低血钾所致心律紊乱;补钾量应根据尿量及血清钾的监测:一般每排出500ml尿应输入~氯化钾,为防止液体过度负荷,可用6∶1000~15∶1000氯化钾溶液静脉点滴,需注意高浓度的钾要从大静脉内插管输入,周围静脉输入高浓度钾难以保证通畅;⑼补充血容量:停机后,创面仍不断失血,加上利尿尿流常较快,因此应立即输入新鲜血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之不足;血与血浆的比例可根据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测定数值来决定;⑽拔管:停机之后,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可拔去上腔插管,将下腔插管退到右心房内;如病情继续稳定,可将下腔插管拔除;如果不需要再输入机内血液,应尽可能早拔除动脉插管;同时在主动脉插管处的结扎线范围内注射鱼精蛋白,经主动脉内注射鱼精蛋白极少引起血压下降;术中注意事项1.解剖、切除剑突时常易损伤两侧腹壁上动脉的分支,应妥善止血;2.切开心包,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前,应通过心外探查,偶尔进行心内探查,进一步确定诊断,或修正诊断及改变手术设计;3.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要常规检查有无左上腔静脉及有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上下腔静脉套带有困难者,血管张力或右房张力大,或有粘连难以分离者,可先在右房插管,待体外循环开始后,心脏及腔静脉张力下降后再进行套带;套带时如发生腔静脉破裂,可迅速经右心耳将管插入破裂的上下腔静脉,同时用手指捏住或压迫破口制止出血,启动体外循环,待心脏张力下降后,修补破口;5.体外循环启动后应随时检查上、下腔静脉引流是否满意,中心静脉压是否升高,左心引流是否通畅,心脏是否膨胀,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6.心内操作要轻柔、细致,要以最小的损伤,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并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7.阻断升主动脉进行心停搏液灌注时,应及早将右房切开减压,以免右心膨胀;如切开右房室时发现有大量血涌出,应考虑两种可能:①升主动脉阻断不全;②下腔静脉阻断不全,或左上腔静脉没有阻断;确定后应加以纠正,即可使手术野清晰;8.手术结束时应及早排除心腔内的气体,尽早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如不自动复跳,应及时去颤,勿使心室纤颤时间过长;应依靠监测血离子及血气分析来保证复苏时内环境处于生理状态;9.血管扩张药的应用重症病人可于复温开始时静滴硝普钠,以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左心负担,增加心排出量;有利于机器余血输入体内;加强利尿,有利于将体内多余的水及早排出;一般用量常在~3μg/kg/分,很少需要超过5μg/kg/分;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速度或用量;10.心肌保护心肌保护的总原则是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能量消耗;开始手术前,着重于术中,继续巩固于术后;⑴冷心停搏液的灌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冷化学心停搏液,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钾15~20mmol/L、镁、钠、钙和葡萄糖等;多数学者主张用含钙~L,但亦有用无钙心停搏液,其渗透压应略高于正常,一般主张在34 0~360毫渗量左右;酸碱度应略偏碱,即pH在左右;温度为4℃;冷心停搏液要在升主动脉阻断钳的近端灌入主动脉进入冠状动脉内,压力为~40~50mmHg左右;用量为10~15ml/kg,要求在3~4分钟内注完;手术中每隔20~30分钟再灌注一次,其量可酌减,但在复苏前一次的灌注液应减低钾的含量为5mmol/L,以免影响复苏;近年来主张心停搏液自冠状静脉窦灌入称为逆灌,或者顺灌和逆灌相结合使用;⑵心表降温:灌注心停搏液的同时,用冰屑或冰盐水灌入心包腔进行心脏表面降温;对有明显心肌肥厚的病人同时用冰盐水灌入心腔,以增加全心降温效果,使心肌温度保护在15℃~20℃;⑶GIK溶液的应用:术前、术后均可用GIK溶液静脉点滴,以提高心肌糖原的储备,及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⑷充分左心减压:充分左心减压,不但可使手术野清晰,而且是心肌保护重要的一环;在主动脉瓣有关闭不全的心脏,灌注心停搏液时,要间断有节奏地挤压左室,使漏入左心室的心停搏液被挤入冠状动脉,增强冷心停搏液的作用,同时也避免左室膨胀造成的损害;⑸血管扩张药的应用: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肌以较低的能耗就能增加心排出量;同时也扩张冠状血管和肺血管,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即使是血压偏低,亦非血管扩张药的禁忌证,可以在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两者合用,依靠调节两种药的用量即依靠调整两种药的浓度和静点时的滴数,可使低血压的病人逐渐改善,不但不致引起血压下降,反而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改善全身微循环;术后处理1.低心排出量的处理正常心排血指数是~m2体表面积;低排的诊断不能依据单一的体征或症状,而应依据病人的全面情况进行判断;其诊断依据如下:①烦躁不安、忧虑或淡漠;②周围脉搏细而速;③皮肤冷湿,甲床紫绀;④尿少,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⑤低血氧症;⑥血压多偏低,但低排时也可以血压正常或偏高;⑦心排血指数<m2;处理低排要针对原因,尤其应强调预防;⑴低血容量:①停止体外循环前应尽可能将机器血输入体内,即停机前要求适当正平衡;停机后要将机内余血缓慢输入;一般要求平均动脉压达8~60~80mmHg,中心静脉压2~15~20mmHg;②停止机器余血输入后,立即开始输入库存血,输入的速度及量应依据血液动力学变化,排尿速度,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进行调整;但要避免输入血或液体过多、过快,以免心脏过度负荷或发生肺水肿;有些病人应进行左房测压对输血进行指导;③体外循环刚终止时,尿流常很快;这时血容量变化较快,应严密监测动、静脉压和左房压的变化,并可定期查细胞压积和血色素,以指导输血速度和量;⑵心功能不全的处理:体外循环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的病人常有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应用血管扩张药常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低排严重者可在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正性药物,既可强心,又可减轻心脏负荷,如应用硝普钠~5μg/kg·min,对减轻前后负荷有较好的效应;需要强调的是血压低不是应用硝普钠的禁忌证,在应用硝普钠的同时加用多巴胺2~10μg/kg·min,既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又可改善心、肾的血液供应,升高血压、降低周围阻力,改善微循环,常可使循环逐渐稳定;但调整两种药达到合适的输入速度需要一段平衡过程;心脏复苏后不要急于终止体外循环,应给予一定时限的辅助循环,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对于预防低排将起一定作用;即使在停止体外循环后,如病人发生心功能不全,可再度进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排血,有利心功能的恢复,常起着治疗低排的作用;严重的病人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可明显改善;⑶心包堵塞的处理:心包堵塞的处理关键是及时确诊、迅速处理,犹豫不决常导致灾难性的结果;有如下几点时应考虑有心包堵塞的可能性:①临床没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因素如心肌保护欠佳,畸形或病变纠正不彻底,血流量不足等,然而表现低排,对正性药反应不佳者;②胸管引流出血量偏多,或引流量特别少;③胸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出现凝血块;④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⑤动脉压下降,脉压差变窄,用正性药不改善者;一旦确诊,应紧急送进手术室,手术清除血块、积血并彻底止血,如情况紧争,可于病室内将切口下段打开,用戴有消毒手套的手指伸入心包内,即有血涌出或有血块排出,病情顿时改善,然后急送手术室,进行彻底处理;要注意心包堵塞可发生于手术后3日内,而且此后仍可发生迟延性的心包堵塞;2.心律紊乱的处理体外循环术后心律紊乱最主要的原因是低钾;因此,防止低钾是预防心律紊乱的重要环节;术前应充分纠正体内钾缺失,术中要按常规给钾,术后要依据尿量及血钾测定结果进行补钾;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①异搏定5~10mg静注,为目前首选药物;②心得安10mg口服或氨酰心安25mg 口服;③甲氧胺5~10mg静注或10~20mg肌注;④兴奋迷走神经药,如新斯的明~肌注;⑤苯妥英钠100mg 静注;⑥氯化钾可用%~%静点;⑦毛地黄类:西地兰~静注未曾用过者,每2小时后再静注~,24小时内不超过;⑧同步直流电复律:各种不同药物无效者可用此法,但毛地黄中毒者不宜用;⑨心房起搏超速抑制,用高于其频率的速率起搏,20秒后突然停止起搏常可转为窦性心律;⑵房颤:西地兰或狄戈辛静注,亦可用电复律或超速起搏方法;⑶房扑:可用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制剂及起搏超速法;⑷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可不必处理;反复出现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或1~3mg/kg·min静滴,如系毛地黄中毒所致可以用苯妥英钠50~100mg静注或静点;⑸室速:①利多卡因静注,如反复出现可1~3mg/kg·min,静脉点滴;②电复律;3.酸碱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处理:常见酸碱平衡失调是代谢性酸中毒;碱缺失>3mmol/L,pH<,PaCO2<30m mHg就应纠正;计算公式如下:总细胞外碱缺失=碱缺失mmol数××体重用5%NaHCO3补充1/2总碱缺失量;半小时后复查血气后决定进一步纠正的用量;体外循环术后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钾,尤其术前长期用利尿药的病人,其总体钾常是低的,尽管血清钾测定可以正常,但心肌细胞内钾可能偏低;因此,保持钾的平衡要开始于术前强有力的补钾,体外循环术中要以1~2mmol/kg/小时补充,终止体外循环后要根据尿量补钾,每排出500ml尿要补氯化钾~,力求血清钾保持在4~5mmol/L;低钙常可导致心肌功能不全,如输库血量较大均应适当补钙;4.防止液体过度负荷由于血液稀释法的应用,或术前存在一定的心功能障碍,体外循环结束后,体内有一定的水潴留;因此,术后72小时内应保持液体负平衡,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时,更应严格控制水和钠的输入;体外循环结束后常自然利尿,如利尿不理想,应考虑是否有心脏功能或肾脏功能不佳,或胶体渗透压不够;除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外,还可应用利尿剂如速尿静注;但需注意利尿与血容量的关系,及利尿与低钾的关系,应反复进行离子监测,使能保持动态平衡;5.出血的处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有一定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即手术中,尤其体外循环终止后,要耐心细致地彻底止血;术后渗血多的处理是:①等量补充新鲜血液;②输入干冻血浆;③输入血小板;④适当使用止血剂;但如出血较猛,特别是在动态观察中没有减少趋势,应当机立断,在病人尚未发生休克前送手术室进行止血;6.辅助呼吸体外循环术后,如循环稳定,无出血可能性,无严重离子紊乱致心律紊乱,无肺部并发症,自主呼吸交换量充足,呼吸频率合适30次/分以下,血气分析结果正常,且病人已清醒,可以在手术室内拔管;但如病人系重症心脏病,或以上情况有一定异常,则需要人工呼吸,保证充分气体交换,以减轻心脏负荷,有利术后恢复;一般术后进行6~12小时的人工呼吸很有帮助;在应用人工呼吸器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次血气分析,据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当确定合适于该病人的参数后,血气分析可改为4~6小时一次,或每日两次;要注意呼吸道管理,保证通畅,保证气体交换充分;定期吸引分泌物,预防感染;如同步不理想,可消去自主呼吸,保证交换充足,减轻病人负荷;要正确掌握停机需要的条件:①神志清楚,有定向力;②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③自主呼吸频率不超过30次/分,交换量充足;④血气分析正常;⑤无出血可能性;还需按呼吸机应用的常规程序进行,停机前使用间断强制通气IMV进行过渡,逐渐减少IMV的次数,最后停机,停机后1小时再测血气应在正常范围,才证明停机是合宜的;7.预防感染预防感染应始于术前,严于术中,继于术后;术前需用预防量抗生素,可于术前2~3日开始,但重要的是手术当日的术前用药时也要给够大剂量的抗生素,保证术中有一定血药浓度,术中一切操作,包括各种通道的建立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可于机器内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体外循环终止后立即再给一个剂量抗生素,随后定期应用;所有输液输血通道均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发生污染;8.防止高温手术当天易发生低温后的反跳;因此,体温达℃时就应开始物理降温,一般多能防止术后高热的发生;如体温高达38℃,则除物理降温外可加用冬眠药物或解热药灌肠,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9.抗凝治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华法令Warfarin一般为2~10mg/d,以后按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调整,直至稳定后才将抗凝剂固定在一定的每日用量范围内;但凝血酶原测定时间应将间隔日数逐渐拉开,最后可以1~2个月测定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药物,如抗风湿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巴比妥类药等的长期服用均对抗凝治疗有干扰,应告诉病人;10.严密监测术后病人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进行监护;需要监测心电、心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重症病人要作左房压,甚至作心排出量的监测;循环稳定的病人应15分钟记录一次,重危病人5分钟记录一次;尿量及胸引流管的引流量每小时记录一次;血气分析、血清钾、血色素及细胞压积要根据需要定时测定;监护工作人员应善于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对于发展趋势要随时分析,不要等待出现明显异常才加以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
及手术配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
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
牵开器牵开胸骨。
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
(小体重可选用5×126×14涤纶编织线)
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
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
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
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
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插单房管手术配合
1-6同上
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同上
9插主动脉插管同上
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插灌注针头同上
12阻断升主动脉同上
反针
1缝主动脉荷包第二针反针
2缝左心2/0亚克线(绿色)双反针带大垫片长套管长针持长镊子
3缝二尖瓣瓣膜2/0双反针
4缝主动脉瓣第三组双反针
5缝主动脉壁第一针双反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