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课件
合集下载
十二经脉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
经络循行:肺手太阴之 脉,起于中焦,下络 大肠,还循胃口,上 隔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下循臑内,行 少阴心主之前,下肘 中,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上鱼,循鱼 际,出大指之端;其 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 内廉,出其端
主治病侯
•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 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 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 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 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 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脾经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 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 际,过核骨第1蹠骨的 头部突起后,上内踝前 廉,上踹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 内前廉,入腹,属脾, 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 中。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 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 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手少阴心经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 心中,出属心系,下膈, 络小肠;其支者,从心 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 肺,下出腋下,下循臑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 后,下肘内,循臂内后 廉,抵掌后锐骨之端, 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 内,出其端。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 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 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 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 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 迎也。
中医经络与腧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医基础课件)
•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 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的命名
• A脏腑 •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
来概括。 • B手足 •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
“手……经”“足……经”。 • C阴阳 • 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少 •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 4、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逐经相接关系。 •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四、奇经八脉的概念
• 1、概念 •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故称“阳脉之海”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眼睑开合
手足三阳经 •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分布在胸,足三阴分布在胸及腹
2、内行分布
其作用主要是联属相关的脏腑及组织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三、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命名
• A脏腑 •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
来概括。 • B手足 •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
“手……经”“足……经”。 • C阴阳 • 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少 •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 4、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逐经相接关系。 •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四、奇经八脉的概念
• 1、概念 •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故称“阳脉之海”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眼睑开合
手足三阳经 •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分布在胸,足三阴分布在胸及腹
2、内行分布
其作用主要是联属相关的脏腑及组织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三、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 PPT课件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 端交接 。 手三阴与手三阳在上肢的末端 足三阴与足三阳在下肢的末端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手足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医学课件 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头面、躯干、四肢 。 (一) 在四肢的分布: 1、一般规律 : 前缘——阳明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 中线——少阳 后缘——太阳 前缘——太阴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 中线——厥阴 后缘——少阴
少阴—太阳。手足共六对。阴经属里, 阳经属表。
医学课件
11
(二)属络脏腑:
1、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系。 2、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 “属”: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的脏或腑 直接相连接的关系。 “络”: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相互表里 经的脏或腑的关系。 如手阳明经 ,为大肠经,属大肠,相 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 ,络肺。
医学课件 12
(三)表里关系的特点: 1、相为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分别
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 的位置。 2、都是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3、相表里的经脉相互络属其所联系 的脏腑。
医学课件 13
(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 2.流注次序: 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 受气后,上注于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 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 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医学课件
33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1)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合于大椎穴, 总督诸阳脉。 (2)任脉与手足三阴脉交于中极、关元 总任诸条阴脉。 (3)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调 节十二经脉。
医学课件 34
(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 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 的阴经。 (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 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 协调作用。
医学课件 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头面、躯干、四肢 。 (一) 在四肢的分布: 1、一般规律 : 前缘——阳明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 中线——少阳 后缘——太阳 前缘——太阴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 中线——厥阴 后缘——少阴
少阴—太阳。手足共六对。阴经属里, 阳经属表。
医学课件
11
(二)属络脏腑:
1、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系。 2、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 “属”: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的脏或腑 直接相连接的关系。 “络”: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相互表里 经的脏或腑的关系。 如手阳明经 ,为大肠经,属大肠,相 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 ,络肺。
医学课件 12
(三)表里关系的特点: 1、相为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分别
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 的位置。 2、都是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3、相表里的经脉相互络属其所联系 的脏腑。
医学课件 13
(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 2.流注次序: 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 受气后,上注于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 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 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医学课件
33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1)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合于大椎穴, 总督诸阳脉。 (2)任脉与手足三阴脉交于中极、关元 总任诸条阴脉。 (3)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调 节十二经脉。
医学课件 34
(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 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 的阴经。 (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 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 协调作用。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5
手太阳小肠经
起始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结束于耳旁
后的听宫穴
最新版整理ppt
26
治疗疾病
• 治疗肩背、颈椎等关节肌肉痛, 脸部、耳 朵等五官病。
最新版整理ppt
27
小肠经主要的穴位
• 少泽 位置小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热症,如咽喉痛、发烧、牙肿 (用刺
血的方法效果最好) • 后溪 位置掌横纹末端骨下凹陷处骨缝中
作用防治老年痴呆,治疗晕车,便秘、改善睡眠安 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可增强胃动力(穴位很深, 可用拇指内侧咯它,此穴属土,五行中土为脾)
• 少府 位置攥拳后小指尖处(感情线上)
作用先天性心脏的疾病;女性阴道瘙痒,男性阴囊 湿疹;暴喑,中风说不话,舌起泡,小便黄赤
• 少冲 位置小指内侧指甲旁
作用防治急症,发烧,癫狂症,昏厥症可去热, 有开窍醒神功效,通常用放血方法
4
• 列缺 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 作用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
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 ) • 经渠 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
上顶
作用治疗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
• 太渊 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 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最新版整理ppt
32
• 肾俞 位置肘尖平行,脊椎旁开1.5-3寸 作用治疗腰痛的要穴
• 委中 位置膝后横纹正中 作用腰酸背痛,腰肌劳损 (此穴很深,点
按方法宜一只手握住脚踝,另一只手拇指点按委 中穴,握脚踝手随点按同时将脚抬起)腰背委中 求,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15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十二经络图解PPT课件
肝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肝功能不适 2.失眠
3.足底疼
4.生殖系统疾患
5.眼睛疾患
6.胆结石
7.腰疼
8.胸肋疼痛
9.胸闷
10.肋膜炎
11.膝关节炎
12.下腹痛
13.膝盖无力酸麻 14.月经不调
15.排尿困难
13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1.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 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 21点到23点(亥时)是三焦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1. 23点至1点(子时)是胆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2. 凌晨1点-3点(丑时)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
14
2019/12/20
15
4
心经
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起始于心中,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穴位起 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心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心悸亢进
2.失眠心烦
3.便秘
4.手臂关节疼痛
5.心气虚弱
6.胸闷
7.咽痛
8.耳鸣
9.心肌缺血
Hale Waihona Puke 10.心肢痛11.忧愁
12.心脏瓣膜疾病
13.健忘
14.神经衰弱
15.四肢沉重
15.胸肋疼痛
16.晕车
17.月经不调
18.失眠心烦
11
19.调节内分泌三木裸体
胆经
胆经是我们身体上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身体的两侧,从头到
脖子,再下行至腰、腿、足,每侧44个穴位。
胆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眼睛疾患
2.颜面神经病及麻痹
3.耳部疾患
4.偏头痛
5.妇科疾病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课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十二经络之胆经(五)
首穴 瞳子髎穴 末穴 足窍阴穴 穴位 4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的作用 造血 治白发 有利减肥 促进营养的吸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不通的症状
口苦,黄疸 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异常,毕闭经,子宫脱
垂,乳腺炎 目眩,头痛,头晕,近视,牙疼,口眼歪斜 皮肤萎黄,消化不良 痰湿积聚,便秘
头痛、颈部僵硬、咽喉肿痛、脸颊肿 耳鸣、目黄、白内障、牙疼 昏迷、乳汁少、小腹痛、腰脊痛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打通任脉,万毒不侵
首穴 会阴穴 末穴 承浆穴 穴位 2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的作用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 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
养血通经,促进消化,滋阴补虚,养护女性子宫, 卵巢,延缓更年期功能。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的作用
阳脉之海 调节阳经气血 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督促人体精、气、神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不通的症状
导致肩颈酸痛胀,腰酸,偏头痛,失眠,身体 排毒代谢较慢
发狂、中风、小儿惊风 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痛经、闭经、不孕 遗精、阳痿、小便频繁 便血、便秘、痔疮、脱肛、黄疸,眩晕耳鸣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脾经不通的症状
胃痛、呕吐、打嗝、大便稀溏、便秘 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异常、
不孕、难产 尿血、遗精、阳痿、遗尿 心悸,失眠,高血压,黄疸,身重无力,水肿,
舌根发硬疼痛,下肢内侧部位肿胀、冰冷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十二经络之心经(十一)
首穴 极泉穴 末穴 少冲穴 穴位 9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全身经络疏通步骤口诀
十二经络之胆经(五)
首穴 瞳子髎穴 末穴 足窍阴穴 穴位 4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的作用 造血 治白发 有利减肥 促进营养的吸收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胆经不通的症状
口苦,黄疸 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异常,毕闭经,子宫脱
垂,乳腺炎 目眩,头痛,头晕,近视,牙疼,口眼歪斜 皮肤萎黄,消化不良 痰湿积聚,便秘
头痛、颈部僵硬、咽喉肿痛、脸颊肿 耳鸣、目黄、白内障、牙疼 昏迷、乳汁少、小腹痛、腰脊痛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打通任脉,万毒不侵
首穴 会阴穴 末穴 承浆穴 穴位 24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任脉的作用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 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
养血通经,促进消化,滋阴补虚,养护女性子宫, 卵巢,延缓更年期功能。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的作用
阳脉之海 调节阳经气血 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督促人体精、气、神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督脉不通的症状
导致肩颈酸痛胀,腰酸,偏头痛,失眠,身体 排毒代谢较慢
发狂、中风、小儿惊风 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痛经、闭经、不孕 遗精、阳痿、小便频繁 便血、便秘、痔疮、脱肛、黄疸,眩晕耳鸣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脾经不通的症状
胃痛、呕吐、打嗝、大便稀溏、便秘 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异常、
不孕、难产 尿血、遗精、阳痿、遗尿 心悸,失眠,高血压,黄疸,身重无力,水肿,
舌根发硬疼痛,下肢内侧部位肿胀、冰冷等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十二经络之心经(十一)
首穴 极泉穴 末穴 少冲穴 穴位 9穴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
全身经络疏通步骤口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 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 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 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 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 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 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 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 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 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 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 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 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 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 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 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 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 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 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 ,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冲、带、跷、维6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 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 合称为“十四经”。
几个基本概念
一源三歧 阳脉之海 阴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血海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
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 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 称为“一源三歧”。
藏象是方药的核心,经络是针灸的 核心。
清·俞嘉言《医门法律》:“凡学医 之人,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十二经脉
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 又称为“正经”。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
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
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
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下 四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 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 律是: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 布在外侧面。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经络的生理机 能和应用;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 布规律及流注次序;
3、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掌握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和循行部位。
有关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二、经络与临床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1、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
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道,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周身 调节机体的一种组织或实体(人体主要由脏腑、 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是血管、神经、 体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脉” 与“络脉”两个部分。“经”,即路径、主干,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 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与“络” 纵横交错、互相衔接,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 组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 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 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 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 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这样构成了十二经脉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的径路。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 阳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 交接;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
接。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 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 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 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 注次序为: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 ,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 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奇经八脉
概念
奇:异,不同的意思。即有别于正经的一类经脉, 共有8条,(故称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 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 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无表里 配合关系,且“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 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 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 络脉。具体如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人体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中 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 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 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于手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