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基于这个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 指导式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问题、引导讨论和提供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

2. 社会交往建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

这种模式重视学习社群的营造和人际合作的培养。

3. 个体建构: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4. 基于情境的建构:学习环境和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反思建构:通过反思和共同讨论,帮助学生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个人建构知识来学习。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学生中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构建和理解知识。

2. 基于经验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学生先前的经验和知识的重新构建和整合。

学生通过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意义,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与新知识的互动与探索。

3.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4. 渗透技术:建构主义倡导将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工具来获取、整理和表达知识。

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资源,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使学生能够更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技能。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过程,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还需要管理和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并有效地运用技术工具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参与、探索和合作来建构知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反思与互动,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该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紧密结合,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模式还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具体内涵、特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文章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段落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它站在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并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建构是基于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模式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模式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模式一、引言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结构主义),出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

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相应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相应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相应教学模式
一、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一种现代教育学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中心地位,并倡导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协作学习和渐进学习的方式,实现多元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

二、学习者中心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习者被视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情境教学。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和体验知识,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情境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重视协作学习。

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协作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渐进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渐进学习。

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渐进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习者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

六、多元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倡导多元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通过多元评价,学习者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 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促进与传统教育观念的融合
努力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融合,逐步改 变教育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
创新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来促进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的应用,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实证研究不足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 相关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这使得该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 性受到质疑。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学习,但目 前的技术手段尚不能满足其所有需求,这也限制了该理论 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理论体系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体系,加强对学习 过程中个体差异的研究,提高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学习是建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 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原 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 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社会互动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 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讨论和合作 来共同建构知识。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 构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应该主动地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01
02
03
04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 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建构主义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基础1.1 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学派别,提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两个方向。

1.2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2.1 学生中心的课堂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2.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通过彼此的讨论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问题导向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3.1 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和活动。

任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任务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崭露头角,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解读和建构。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知识的创新和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将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

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

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交互合作的机会,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这种有效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谐调地发展其智能与个体。

随着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深入,以及从通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日益扩大其影响之势。

一、建构主义的渊源及其流派建构主它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

维柯从哲学传统出发,认为人类完全不同于其它动物,使人类独一无二的是文化,人与生具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的智慧”,他们以隐喻、象征和神话形式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

当然这个理论的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建构主义雏形溯源自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及20、30年代“捷克结构主义”,二战期间传入美国,50年代其理论再次返回欧洲,并达顶峰。

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

建构主义以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知与学习的不同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

这些流派虽然侧重点方面存在差别,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又几乎相同,或者可以互补。

他们从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正面影响着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二、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特点传统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死记课本知识、教师为课堂主宰、学生个性受到严重压抑为特点。

建构主义在摒弃了这些传统教学方式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其素质教育的理论特色。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建构主义

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 基本观点
①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两类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 ②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与成人或同 伴的交往活动中,依靠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 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三】:小红又想,如果别人打开我的电脑,不也是可 以偷看我的日记?我应该想个办法如何保护我的电子日记才行,但 是如何保护我的文件呀?(设下疑问) (2)确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小红保护电子文件,看谁的方法多 (“锚”) 。

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 中。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具 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六、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一)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理解的生成过程 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 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 抛一个“锚”: ① 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 ② 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 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 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建构主义全新的学习理论以及受其理论影响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其基本理论阐述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文章认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离不开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和观念提出了挑战,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一、引言传统的中国外语教学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操练和强化以及传统认知主义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戴炜栋,刘春燕2004)。

这种以传授一强化一记忆为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范琳,张其云2003)虽然为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却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

从《课程要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个性化学习,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与他人协作。

语言学家Halliday(1985/1994)对语言功能的叙述说明我们使用语言既是为了表达思想,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

《课程要求》倡导的“个性化学习”(individual—izedlearning)和“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的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开始受到重视,现已非常流行。

它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被广泛运用于语言课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学习理论之一。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说明】本文节选自苏州大学项永芳的硕士论文《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四种教学模式,尤其就是文中不但有四种模式的理论依据,还有四种模式运用的步骤,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正文】根据情境认知与其她的理论,学者们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模式。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四种教学模式: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与抛锚式教学模式。

1 观念转变教学模式(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Model)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知识的直觉认知。

其中,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基本一致,但就是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相违背,它们被称为“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或“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

观念转变指个体由于受到与个体原有某种知识经验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对观念转变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从80 年代起,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1982 年,康奈尔大学的Posner、Strike、Hewson、Gertzog四位教授提出了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 change model,简称CCM),大大推动了观念转变的研究与教学。

“观念转变学习”教学模式就是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们在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观念转变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与经验之前,她们头脑中就对一些数学问题与现象有自己的瞧法与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她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就造成了学生一些教学前错误概念的形成,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包括替代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与前概念(Pre-conception)。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当代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起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

教学模式上,建构主义提倡采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模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

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学设计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和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并非绝对、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个人与环境互动而建构起来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这一理念源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经验、信念以及对新信息解释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观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传递信息,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动态建构性: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映射,而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解释的结果。

第十一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十一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⑴ ⑵ ⑶ ⑷ ⑸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支架”法实例:

示范、暗示、激励、提示、给予部分答案、 出声交流、直接讲述、合作学习等。 (例:示范阅读)

⒉ 抛锚式教学


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 “锚”)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 去感受、去体验 和解决问题。 如,《Jasper系列》软件的设计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真
正的知识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的。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老师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而且这种建
构不能为被人代替; 知识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经验建构起来的;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 途径或方式 。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
⑴ ⑵ ⑶ ⑷ ⑸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抛锚”)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抛锚式实例:
高一地理: 单元名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你所在的信平律师事物所接到一个案子: 青云花园( 38°N )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 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 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 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 布有东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 年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 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住户冬季室内接受 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辨,住户们需要拿出强有力 的证据才能打赢这场官司。 信平律师事物所,派你调查这桩案件。并给房地产公司提出今 后的规划意见。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然后重点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和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学习者在这种模式下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其课堂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学习。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创造出各种学习机会和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深入研究和应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2. 正文2.1 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习。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而教学设计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商,自主建构的。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

学生通过编码、储存、提取等过程,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知识。

言语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分享和协商各自的观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原则和步骤。

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任务分配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交流方式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教师需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深度参与。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在高中化学课中,教师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化学实验任务,如测定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交流,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1][14][15]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上所述,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下面我们就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学习的含义 [1][2][4]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

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8][9][12]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⑴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⑵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⑶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⑵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⑶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

在现代化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

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既然是有机的整体就必定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

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模式。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如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⒈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1][8][13]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