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语文考全国卷作文及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精选3篇
高考材料作文: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精选3篇高考,一场最有较量的重要考试,高考虽然说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但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还是有着自己积极的意义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3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
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
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便捷。
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米“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
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孔。
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发达的高铁网。
你们也许在无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慢如马拉火车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大,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
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以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
正如你们所见,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
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绚烂的风景线。
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筑建“生态中国”。
安徽高考作文帮助外国青读懂中国范文及解析
安徽高考作文帮助外国青读懂中国范文及解析 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高考语文作文题又将成为一段时间考生们议论的话题,下文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安徽高考作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范文及解析》,仅供大家参考查阅! 2017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幺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
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
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
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
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7篇 .doc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7篇点评: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篇:2017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点评(二)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材料“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谓是国际视野,全面驱动,奏响时代最强音。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河北四、作文(60分)22.(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6月11日上午,阅卷组召开了2017高考阅卷全体动员大会。
会议强调指出,全媒体时代,媒体舆论环境特别复杂,每一个人都成了可能的信息员,一个不经意的言论、一件琐事、一段视频或音频、一张图片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群体性事件。
要求全体阅卷人员不得将手机带入阅卷场地,未经省考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11日下午,在评卷之前,阅卷组首先选择了11份标杆卷,由专家对阅卷老师进行阅卷培训和试评,让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保证阅卷尺度的统一。
今年,阅卷老师先是仔细揣摩了11份标杆卷并进入试评,后又临时追加至21篇,因此今年试评时间较往年更长,用时整整两天。
之所以试评时间长达两天,一是为了让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给分标准。
二是为了公平、公正,希望给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一个客观真实的分数。
13日上午转入正式评卷。
学科质检组时刻掌控着阅卷老师的阅卷情况,随时调整监控,保证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
19目上午12点之前全部阅完,返程。
实录一:“三评加仲裁'机制减少误判我省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全部采取“四评”机制,即“三评加仲裁”的评卷流程。
“三评加仲裁”是指,网上评卷系统将隐去考生所有个人信息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到两位评卷员的计算机上,评卷员根据评分标准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的答题给出分数。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
2017 年全国语文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满分作文 ]蛙鸣与驼铃亲爱的朋友们,我所站立的地方,这就是中国。
请君侧耳听,是否听到了那田间的蛙鸣和大漠的驼铃 ? 中华古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请来中国乡村,田间依旧的蛙鸣见证了乡村的嬗变。
从关注三农到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路上,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
昔日凋敝的乡村换了新颜,呈给世人的是一幅山水静好、人情温厚的淳朴画卷。
微观层面上,当下,许许多多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青年,成为了这个大有作为时代的先锋。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秦玥飞,毕文案大全业于耶鲁大学,拒绝国外优厚的薪金,当了一名村官,带领贺家山乡亲改造水利、硬化道路,率先走上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人们点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后者。
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同样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三十年坚守偏远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一腔热血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人们称许:她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转。
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的都是甜。
三十余年,她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正是怀着对乡村大地最执着的眷恋和最深重的担当,无数的人与这方土地有了再难割舍的羁迟和淹留。
中华古语又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请来中国大漠,宏观大天地,大视野里大格局,新丝路上又响起阵阵驼铃,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乡愁。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则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2017高考全国1卷语文作文及范文(精选)
3
一些程序设计规避盗车毁车的行为从而推广出去,虽然以私侵公之 事还常发生,但毕竟我们在曝光和呼吁中战战兢兢、颤颤巍巍地共 享开来了。中国人把中国人自己推上了公共的平台上,中国人开始 考验中国人的公民意识,诠释现代的国民形象。
当然,当中国大妈们从家里的厨房走向公共的广场,私人事务就 变成了公共事件,也就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审美趣味的不高,伴 着广场舞的盛行,凤凰传奇年年上了春晚。这样的格调与欧洲的街 头艺术没法儿比。还比如,音响扰民,多有纠纷,广场应是大家的 广场,可广场现在已俨然是大妈们的广场了。大妈们以公民的姿态 展现了她们的舞姿和自信,却常缺少公民的公共意识去处理公共事 务。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 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 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 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亲爱的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中国!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有责任与义务当好你们的向导。带领你们 品味古老中国的魅力,感受开放中国风采、气度。 来中国之前,你们的记忆里可能会闪现京剧的变脸,也可能早已 在唐人街品尝过丰富的中华美食,甚至在好莱坞影片中见识了中国 功夫的厉害。那是我们古老中国的国粹,曾经代表中国,或许今天 依然代表着中国的一个侧面。从京剧与好莱坞功夫片中,你们可以 看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品尝着中华美食,你肯定也意识到中 国人民历来就懂得享受生活的逸趣。这样的中国或许出现在你们的 典籍当中,也闪现在你们的生活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中国里长大, 我们的身上流淌着我们这样的血脉。因为,这一些是共同构成我们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汇总(完整版)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汇总(完整版)
全国卷I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高考作文正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的拟写技巧(课堂PPT)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着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rn》,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 诉我:“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青春应这样飞扬
➢数风流人物,看当今青年
• ——我看青年成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精彩主标题欣赏
➢躬逢盛世,愿做栋梁 ➢做时代弄潮儿 ➢青春因奋斗而飞扬 ➢奋斗的青春有未来 ➢我和国家一样“成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何须璀璨夺人目,自是时代第一
流
12
高三·三班优秀作文
刘雪梅 董利君 杨辰宇
——一只小鸟的心声
•还我家园
——鸟类的呼声
•牵起手来才有同一个世界
——唱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回声
17
文化要自信,民族当自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作文的主、副标题和 小标题的拟写技巧
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新课标Ⅲ)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 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 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 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 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 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 2
9
肥城市二模考试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7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
2017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这一天,我们准备了太多年。
无论结果如何,过程中的成长收获都值得你我珍藏。
下面是高考栏目为你整理的“2017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题目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范文唐朝伟大的爱国诗人写过一首诗《月夜忆舍弟》,原诗是这么写的: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这首五言律诗里面,杜甫的怀家愁和忧国难被描述的淋漓尽致,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人民怎能安居乐业呢?一个饱受他人欺负的国家怎能富强呢?别人的地方再好,也好不过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一句俗语: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纵观当今天下,哪里最好?我的答案是:月是故乡明!听爷爷说,过去生火的时候用的火柴叫洋火,用的铁钉叫洋钉,骑的车子叫洋车,洗手用的肥皂叫洋碱……我问为啥?爷爷说那些东西都是外国人生产的,我就再问,为啥咱国家不生产呢?爷爷说我们穷啊,一穷二白。
在我生活的年代,我看到的都是我国又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我们的神舟又升天了,我们自己造的航母又下水了,我们造的电动汽车开始在路上跑了,以前怎么会那么穷的呢?当翻开历史的画卷,才知道我们属于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有荣耀,有羞耻。
虽然秦皇汉武,武功卓越,只可惜穷兵黩武,身后是满目苍痍,虽然唐宗宋祖统一华夏,威震列邦,只可惜昙花一现并没有让我们这个民族成为文化输出的民族。
1949年,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向全世界发出庄严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这一个声音,拉开了民族复兴的序幕。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也仅是拿“限制排放”举了个例子。
C.“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文中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推断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能说落实目标就能保证后代需求。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救助精神的神奇力量。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文本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思考。
既然是以“渴”为中心,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更紧凑。
同时,“渴”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
在主题上,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
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九套)
2017年高考作文9套试题及专家名师解析1.2017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1:美丽中国,请你解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2017年广东高考全国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调查,讲的是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12个“中国关键词”。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
考生要使这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
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
材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考题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种选择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发挥。
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并让他们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作文。
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广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作文题引导考生要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注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外交流的自豪感,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
重视文化积淀,培养志向情操——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重视文化积淀, 培养志向情操——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徐殿东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3)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4)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5) 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 敢说, 敢作, 敢当。
(鲁迅)(6)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作文题考查了对文化名句化育功能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在形式上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由六句名句构成。
名句范围从先秦的《周易》到当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跨越近三千年。
名句类型既有《周易》传文,也有唐诗宋词现代诗歌,还有近现代的论著杂文。
名句主题丰富多元,有励志上进的,有思乡怀远的,有追求高雅的,也有劝勉兼听正视的,还有自信豪迈的。
试题在“要求”部分提出,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在限定与发挥两方面体现了较好的统一性。
首先,试题在限定方面,考查了对六句名句本意的理解,考查了对试题意图、要求的理解。
试题要求有三个小点, 一是“合理引用”名句。
这一条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引用材料中的六句名句, 引用就要用引号, 引用原句;合理引用, 即所引用的名句与文中观点及上下文要有关联性、一致性。
二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不必六句全用,可以六中选二或六中选三,同时所选也不能低于两句,只选一句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的意思,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且要统一集中。
这就需要所引用的两三句名句本身要有相关性、一致性,同时这两三句名句与文章的中心要有相关性、一致性。
2017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第一篇:敢于创新敢于舍,结局必有得】我听过一个富豪小羽的发家史,看似简单实则绝非偶然。
那是起于一种创新,对传统工艺的革新铺陈出光明的前景。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动力,历史的车辙转过时间的经纶,无数的事物被创造,被赋予新生,也有无数的旧物被淘汰,被时代遗弃。
推陈出新,就如同物种的进化,就如同工业革命,就如同信息化产品的频频换代,是世界太过于正常的现象。
物极必反,伪劣产品就是打击新锐的利器。
那么最终成为一届富豪的小羽,是靠什么扭转局势的呢?答曰:一为创新二为取舍是也。
所谓创新,小羽产业的兴起,是因为对工艺的创新;而扭转乾坤的关键,是对自身定位,产业结构的创新。
通过试验个专利,一个新的产业平地而生;通过规范整个想要分蛋糕的人的市场,来促进产业的集体发展,树立自己的声望。
所谓取舍,试想,倘若小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又何尝能想到放弃独断,公开工艺,通过宏观的产业调控产业规则来实现致富呢?他舍弃了正版和专利的独断性,收获了名望、财富和由技术者像的完美蜕变。
想要成功,要有从内部打破鸡蛋的勇气,要学会创新,告别固步自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自然世界的法则;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教训……凡此种种,不尽详述。
想要成功,还要有敢于取舍的魄力,果决地主动出击和懦弱的坚守逃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轨道。
各有对错,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被动的一方,没有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权利。
一个成功者,当是自己的主人,对于自己的意志,要有当有的决断。
有舍必有得,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言而总之,敢创敢舍的天下,说的就是小羽这类人的成功之道吧。
【第二篇:眼界无穷世界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
2017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解析
给您支招!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
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
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
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
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
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
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精选完整ppt课件
《周易》
自•《 象出强,象的不自息传 文(《坚持》 字周)奋。 。易发有即》为 进解的取实释干 卦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出自杜诗名作《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 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诚然,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 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 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代表作《海国图志》名句: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床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 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位置决定格局 胸襟,远见,
开放,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 这句出自魏源《默觚·治篇十二》,原文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 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 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 或为旌木、鼓铎、蒙瞽、刍荛之偏听,所受愈小则所炤(照)愈狭, 所受弥旷则所炤(照)弥博”。这两句原意是作为后文“君子受言以 达聪明也亦然”的类比,希望圣上广开言路,广泛采纳天下人意见。
(word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也仅是拿“限制排放”举了个例子。
C.“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文中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推断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能说落实目标就能保证后代需求。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救助精神的神奇力量。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文本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思考。
既然是以“渴”为中心,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更紧凑。
同时,“渴”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
在主题上,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6篇 .doc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6篇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
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
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
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虚表之嫌?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
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
一个人无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
而不是为别人活着。
可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
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
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
”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
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选择是素面朝天、穿着打扮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
而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
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
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
2017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
涉及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2个省份的高考试卷就是全国卷二,6月7日,全国大多数师生所热切期待的具有高考改革代表性的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了,我们先一看究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一亮相,立即引来众多师生的关注与评价。
报社与我约稿点评,我拒绝了——我实在不便公开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只能私下里谈谈一己之见。
首先,从近年高考和备考的大背景来看这道题。
从作文题的命题方向和内容讲,它自然符合“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指向了人生和社会,引导考生关注人生与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都是在“一点四面”的导向和范畴内进行命题,或者侧重“立德”,或者侧重“树人”,或者兼而有之。
今年全国卷2的作文题,读读六个诗句,明显和立德树人都有关系,是将传统思想和现代“三观”的对接,也就是我们平时作文经常弘扬的思想品德,诸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关爱他人,修身养德,勤奋创新,积极向上等等。
而看作文形式,已经看不出我们一直孜孜以求和“严阵以待”的“任务驱动”了,大概是师生太在意了,太熟悉了,大概是人们都在等待着,都想到了……今年就“一反常态”。
实际上,在此之前,就有专家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变得有“隐性”的情况了;也有专家说不要在意任务驱动了……可是此前大多专家都强调,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未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它有诸多的优点……今年是不是?实在要我说,则曰:不是!当然,一些所谓“隐性”的任务还是具备的,如思辨性、比较性、由果溯因等六大思维要求可能就隐含在材料或要求之中,你可以想到个人的奋发向上与国家兴盛的关系,现在的努力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等等,于是就有了思辨,就有了因果……但是,这样的“任务”早已有之啊,何况又是隐性的!就其命题形式而言,也说不上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了,就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是多则材料组成,可以多角度立意,或者从多则材料中找共同点和不同点。
全国二卷语文作文20177篇 .doc
全国二卷语文作文20177篇没有做官,没有发财,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成就;有的只是长夜孤灯下的笔耕不缀,有的只是课堂上挥汗雨下的辛劳,有的只是批不完的作文和试卷。
但是我要感谢语文,是它充实了我的生活,成就了我的梦想,纯洁了我的人生,也是它给了我衣食无忧的资本。
在纷攘嘈杂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固守着那一份安宁、醇厚和智慧,心态平和,怡然自乐。
不是吗?伴着语文,我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伴着语文,我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伴着语文,我听懂了野柳的絮语,还有那蛙鼓虫鸣。
不弃不离,语文永远与我相伴。
失意时,语文会让雪莱告诉我“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彷徨时,语文会让但丁鼓励我“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浮躁世俗时,语文会让诸葛亮提醒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怀才不遇时,语文会让李白慰藉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跨越时空,语文让我感受古人的情怀。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让我领略了什么是豪迈与飘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彷徨和无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毅与执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解读了范仲淹的抱负与胸怀;“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让我看到了苏武的忠诚与伟岸;“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让我感受了李清照的凄婉与哀怨。
解读人生,语文帮我明理通达、感悟真情。
不是吗?语文曾告诉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迷的爱情;语文曾告诉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私的奉献,语文曾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赤子的誓言;语文还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置身事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更是一种美。
语文,有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
它忠实地伴我生活的分分秒秒;它更让我享受工作、享受课堂,享受万千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语文考全国卷作文及写作指导全国卷II【真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分析】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
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I【真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分析】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
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
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
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
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
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I【真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分析】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
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
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