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电场单芯电力电缆控制感应电压
110kV电力电缆感应电压分析及控制
![110kV电力电缆感应电压分析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2e09a3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0.png)
110kV电力电缆感应电压分析及控制城市要发展,电力要先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力电缆由于其占地省、供电可靠、有利于美化城市等诸多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占比越来越大,很多城市电缆化率越来越高,有些城市甚至实现了全电缆线路供,电力电缆的可靠运行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可靠供电。
110kV电力电缆由于其电压等级较高,且为了便于运输和现场施工,一般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由于其结构特点,投入运行后其金属护套上会产生感应电压,本文主要就110kV电缆感应电压产生的原理及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标签:110kV电缆;感应电压;接地方式单芯是指在一个绝缘层内只有一路导体。
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它的线芯与金属屏蔽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线圈与铁芯的关系。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因单芯电缆金属护层与芯线中交流电流产生的磁力线相铰链,使其两端出现较高的感应电压,因此要求护层有良好的绝缘,同时要求电缆金属护套接地可靠。
当单芯电缆过马路或者是过墙时应穿管保护,应用的这种保护管应该是非磁性材料的金属管或非金属管。
一、110kV电力电缆在运行中的感应电压110kV电力电缆在三相交流电网中运行时,当电缆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电流产生的一部分磁通与金属护套相交链,与导体平行的金属护套中必然产生纵向感应电压,产生的感应电压数值与电缆排列中心距离和金属护套平均半径之比的对数成正比,并且与导体负荷电流,频率以及电缆的长度成正比。
在等边三角形排列的线路中,三相感应电压相等;在水平排列线路中,边相的感应电压较中相感应电压高。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如果把110kV电力电缆两端金属护套直接接地,护套中的感应电压将产生以大地为回路的循环电流,此电流大小与电缆线芯中负荷电流大小密切相关,同时,还与间距等因素有关。
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限制措施
![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限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01de5e6529647d272852db.png)
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限制措施发表时间:2019-12-27T10:51:41.34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18期作者:韦华[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社会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拓展了其发展规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社会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拓展了其发展规模,因此大型企业对供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化工行业在内的多种大型企业自身的供电需求以及生产限制,使得在企业内部不方便进行架空线路的建设,由此厂区内的主要供电线路会使用电缆在桥架中进行敷设的方法,以此满足企业的生产用电需求。
但对于类似110kv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线路的使用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会由于电缆的长度增加而产生更多的问题。
例如电缆金属护套的发热等问题。
从而需要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以此确保企业的生产稳定和生产安全。
关键词: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限制措施一、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概述随着社会各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现阶段采用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进行供电的企业,在实际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会由于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产生过高的感应电压,而切实影响到生产的稳定进行和生产过程的安全。
从而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具体的,对于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产生,是因为当单芯电缆线中有相应的交变电流流过时,交变电流本身周围就会存在交变磁场,从而交变磁场会与电缆回路形成交变磁通,也从而使其与电缆的金属护套产生交链,至此,金属护套就会带有一定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实际存在会切实影响到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并且感应电压所引起的感应电流,会造成金属护套发热严重,进一步使得电能过多的浪费,并降低电缆的载流量,最终会使得电缆加速老化和出现绝缘方面的问题。
从而对于实际使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根据国标中制定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在GB50217-20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提出:在没有采取相应能够有效防止人员接触金属护套而产生安全事故的基础上,交流单芯电力电缆整个线路产生的感应电压不应该超过50V。
浅析35kV单芯电缆放电问题分析与处理
![浅析35kV单芯电缆放电问题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1fc00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0.png)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6.074浅析35kV单芯电缆放电问题分析与处理①蔺彦炳(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 宁夏石嘴山 753000)摘 要:高压单芯电缆在一些无法安装母排的场所使用较方便,因其制造结构与三芯电缆不同,安装敷设方式存在感应电压影响,如处理不当将在电缆金属屏蔽层中产生感应电压,造成电缆绝缘薄弱处局部放电。
本文对单芯电缆放电问题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白芨沟煤矿35kV中央变电所主变高压侧至馈电柜采用单芯电缆连接,多次发生电缆放电击穿故障,故障点多集中在两端电缆头处,本文结合历次故障现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关键词:单芯电缆 屏蔽层 放电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6(a)-0074-02①作者简介:蔺彦炳(1988—),男,汉族,内蒙古清水河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供电工作。
1 电缆敷设方式1.1 感应电压的产生据安培定律,单个通电导体会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环形磁力线,磁场强度与通过电流大小成正比。
一般三相多芯电缆的三条芯线呈品字形(或三叶形)布置,三相交流电相位互差120°,在空间上矢量和为零,其周围空间的电磁环流也为零,有利于减少电能损耗。
因此单芯电缆在敷设时应模仿三芯电缆的品字形排列方式,可最大程度降低电缆间的感应电流。
另外,单芯电缆的安装固定件不能用导磁材料,以免电磁感应在闭合的铁磁回路中产生涡流。
1.2 具体问题分析白芨沟煤矿35kV中央变电所三条单芯电缆自35kV高压馈出柜引出,经密封金属桥架平行敷设至主变高压接线柱,该种方式有以下缺陷。
1.2.1 平行敷设产生涡流三条电缆平行敷设方式会导致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互不平衡,在电缆屏蔽层中有感应电流通过,交变电流在屏蔽层中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产生涡流导致电缆发热,加速电缆绝缘老化直至绝缘击穿放电。
01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
![01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78cb253f242336c1eb95ec0.png)
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1 概述一般情况下,高压电力电缆和截面较大的中压电力电缆常常制造成单芯结构。
在单芯电缆线路的敷设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电缆的接地方式及电缆金属屏蔽的感应电势计算。
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
当电缆的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屏蔽层铰链,使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击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如果屏蔽两端同时接地使屏蔽线路形成闭合通路,屏蔽中将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上为同一数量级,将产生很大的环流损耗,使电缆发热,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减短电缆的使用寿命。
因此,电缆屏蔽应可靠、合理的接地,电缆外护套应有良好的绝缘。
2 几种常用的接地方式以下是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线路的几种常用接地方式:2.1 屏蔽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当线路长度大约在500~700m及以下时,屏蔽层可采用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终端位置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还须安装一条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的回流线,回流线两端接地。
敷设回流线时应使它与中间一相电缆的距离为0.7s(s为相邻电缆间的距离),并在线路一半处换位。
见图1:图11、电缆2、终端3、电缆金属屏蔽(护套)接地线4、护层保护器5、接地保护箱6、回流线7、接地箱2.2 屏蔽中点接地当线路长度大约在1000~1400m时,须采用中点接地方式。
在线路的中间位置,将屏蔽直接接地,电缆两端的终端头的屏蔽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中间接地点一般需安装一个直通接头。
见图2:图21、电缆2、终端3、电缆金属屏蔽(护套)接地线4、保护器5、接地保护箱6、接地线7、接地箱8、中间接地点(直通接头)中点接地方式也可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在线路中点安装一个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将电缆屏蔽断开,屏蔽两端分别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两电缆终端屏蔽直接接地。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2ce9126137ee06eff918f2.png)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化工类工厂供电敷设35kV和10kV单芯电力电缆过程中感应电压、电流的产生原因及几种具体的消除方法。
标签: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敷设及金属保护层接地方法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供电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故35kV、10kV供电线路采用电缆在桥架中敷设的方式越来越广泛,由于很多施工人员对于电力电缆的施工要求及相关标准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分析了35kV、10kV单芯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问题,并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几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1 单芯电缆感应电压产生原因当单芯电缆线芯流过交变电流时,交变电流的周围必然产生交变磁场,形成与电缆回路相交联的磁通,也必然与电缆的金属护套相交联,所以当采用单芯电缆,它的线芯与金属屏蔽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线圈与铁芯的关系。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2 根据规范探究消除感应电压的方法根据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4.1.10、4.1.11条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流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层上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势计算,宜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电缆线路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应满足下列规定: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300V。
(2)线路不长,且能满足本规范第4.1.10条要求时,应采取在线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图1)。
(3)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本规范第4.1.10条的要求时,水下电缆、35kV及以下电缆或输送容量较小的35kV及以上电缆,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图2)。
(4)除上述情况外的长线路,宜划分适当的单元,且在每个单元内按3个长度尽可能均等区段,应设置绝缘接头或实施电缆金属层的绝缘分隔,以交叉互联接地(图3)。
压单芯电缆单点接地方式的探讨
![压单芯电缆单点接地方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58b153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f.png)
压单芯电缆单点接地方式的探讨杨坤池【摘要】高压单芯电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需采用金属护层单点接地方式。
因此,需对电缆金属护层正常运行及接地短路时的护层感应电压进行分析计算,并针对云南特殊的环境要求,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Because of the limits of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the high voltage single cable is always applied to the single point grounding mode. So, we need to promote the induced voltage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etal jacket on power cables in cases of normal operation and grounded short circuit operation, and we promote the releva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im at the special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Yunnan Province.【期刊名称】《云南电力技术》【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电缆金属护层;一点接地;接地短路【作者】杨坤池【作者单位】云南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4近年来,由于变电站出线通道资源受控因素激增,出线通道紧张,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在变电站附近段采用电缆进线的方式;同时,新能源如光伏发电等项目,为避免架空线路影响其升压站周围的光伏板铺设,其在升压站附近段也一般采取电缆进线的方式。
此类工程一般线路较短,一般不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或换位结合交叉互联接地的方式,大部分为单点接地方式(一端保护接地,一端直接接地;或者是中点接地,两侧保护接地),此类接地方式实施较为简单,但会带来单芯电缆外层护套正常运行时的工频感应电压及接地短路时的工频感应电压超限的问题。
浅谈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措施
![浅谈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8713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4.png)
浅谈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措施摘要:近几年,随着科技等的发展,电力重要性愈加凸显,电力需求逐渐增加,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而雷电是影响该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易导致过电压现象的产生,增加安全事故产生概率。
故而,企业应对过电压现象加以重视,确认过电压类型,并制定适宜的对策,以期提升过电压保护水平,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负担,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措施引言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相对较多。
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不仅会承受正常工作电压,而且会承受一定的过电压,提升设备运行负担,对设备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
故而,电力企业应对过电压予以高度重视,探寻过电压类型与成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过电压保护水平,降低雷电等天气的影响力度,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促进电力供应水平的提升。
一、电力系统过电压相关内容(一)过电压概念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若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力设备所承担的工作电压相对适宜,设备处于绝缘状态中。
若遭遇雷击等意外事故或是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可能使得设备产生故障,对电力系统电压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使局部电压高于额定阈值,可将此种现象视为过电压。
对过电压类型进行分析,其主要分为内部过电压与大气过电压[1]。
深入探寻内部过电压成因,相关人员操作电气设备时,若出现人为失误现象,或是企业未对线路管理加以重视,出现短路及接地故障等问题,会提升局部电压,使其远远高于相应电压值,危及电力系统安全。
总而言之,若电力系统内部出现电磁能过度集中现象,会引发振荡问题,进而导致过电压现象的产生。
(二)过电压类型对内部过电压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静态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
静态过电压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受相应故障影响,导致过电压现象的产生。
操作过电压,即受人为操作的影响,电力设备操作出现失误,引发电压上升问题。
此种过电压现象呈现一定的随机性特征。
对大气过电压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感应雷过电压、直接雷过电压与侵入雷过电压,此种过电压所涉及的时间相对较短,冲击力较强,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巨大影响,进而提升系统破坏程度。
风电场电压控制目标
![风电场电压控制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6a9b0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4.png)
风电场电压控制目标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是确保风电机组的电网接入点电压在稳定的范围内运行。
通过对电网电压进行监测和调节,可以保证风电场的安全运行,提高其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是保持电网的电压稳定。
电压稳定性对于电能传输和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风电场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其电网接入点所在的供电网络需要保持稳定的电压水平,以便风电机组能够高效地输送电能到电网中。
如果电压不稳定,不仅会影响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电网的运行稳定性,还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甚至故障。
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是确保在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电压差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由于电网中的电流和功率变化非常复杂,风电场的电压与电网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过大或过小的电压差异都会对电能传输和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因此,风电场需要进行电压控制,使得电网中的电压差异能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可以通过在电网接入点安装电压调节器等设备来实现,确保风电机组所产生的电能被平稳地输入到电网中。
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还包括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
电压质量是指电网电压的稳定性、纹波及谐波等指标。
风电场与电网的密切耦合关系,使得其电压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质量。
因此,风电场需要对电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电压的稳定性和纹波指标满足电网规定的要求。
同时,通过采取合适的滤波和逆变技术,可以降低电网中的谐波水平,提高电压波形的质量。
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还包括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电压控制可以通过调节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来实现。
通过监测电网电压,风电场可以实时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以维持电网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
这种电压控制方式可以提高风电场的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同时减少对电网的负荷。
总而言之,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目标是为了保持电网的电压稳定,确保电网与风电机组之间的电压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并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和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监测和调节电压,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
浅谈单芯电力电缆护层接地及护套损伤危害性
![浅谈单芯电力电缆护层接地及护套损伤危害性](https://img.taocdn.com/s3/m/ee4ab043ec3a87c24128c40b.png)
浅谈单芯电力电缆护层接地及护套损伤危害性摘要:单芯电缆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是可采用的接地方式,而护套两端接地方式不常用,仅适用于极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线路。
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的电缆头接地引线须全绝缘包缠处理。
精细勘察设计优选电缆敷设路径,避免交叉施工、争取合理工期、创造有利电缆敷设环境,把握和优化电缆敷设时机、方法,强化电缆敷设之后的成品保护。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单芯电力电缆护层接地及护套损伤危害性。
关键词:单芯电力电缆;护层接地;护套损伤1、电缆护层接地方式单芯电力电缆正常运行时,金属护层出现感应电势,金属护层均会做接地处理,采用一端接地或两端接地等形式。
(1)护层一端单点直接接地时,未接地端护层将产生感应电势。
在线路发生短路或过电压情况下感应电势很大,危及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严重时可能击穿电缆主绝缘层。
采用这种护层接地方式时,需要计算不接地端可能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势,确保电缆不受过高感应电势而损坏。
(2)护层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方式,与护层单端直接接地相同,在线路未接地端也将产生感应电势。
这种接地方式相比于护层单端接地时,线路长度可以延长1倍。
(3)护层两端直接接地时,通过大地的连通,护层与大地形成环路。
由于感应电势的作用,护层中产生环流。
环流使线路不断发热,电缆运行温度升高,降低线路的载流容量。
由于两端接地,护层上产生电势降低,绝缘层和电缆外护套不易被感应过电压击穿。
由于金属护层中环流值正比于线路电流、长度,线路越长,载流量越大时,环流越大。
因此,这种护层接地方式不适合大容量长距离的单芯电缆线路。
(4)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接地时,护层接地方式接线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有多种变化的接线方式,如电缆位置互换等。
每交叉互换单元的护层三相感应电势相位相差120°,相互抵消,线路每单元的感应电势几乎为0,使线路得到最大的保护。
当单芯电缆线路为km以上时,采用这种护层接地方式能满足线路的大容量、长距离要求。
浅谈防止电力电缆护层感应电压过高的措施 林振丰
![浅谈防止电力电缆护层感应电压过高的措施 林振丰](https://img.taocdn.com/s3/m/032a3d7dfd0a79563d1e72b5.png)
浅谈防止电力电缆护层感应电压过高的措施林振丰摘要:本文概述了运行中电力电缆护套感应电压的产生及感应电压过高对运行电力电缆及人身安全的危害。
根据规程规定:当电缆运行中未采取安全措施以致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时,其金属护套上的正常感应电压不得超过50V;当采取措施后,例如在不接地端电缆终端位置的金属护套上用玻璃纤维绝缘材料包裹起来时,该感应电压允许提高为100V。
为了避免感应电压过高的现象出现,主张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设计阶段必须对电力电缆线路金属护层感应电压的计算;2.根据线路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1)护套一端接地一端接护层保护器;(2)护套两端接地;(3)护套交叉互联;(4)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3.为了防止护套绝缘击穿,护层保护器和回流线的配套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并加以论证。
关键词: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接地方式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完善,电缆线路将被广泛的使用,电力建设部门在建设中对电缆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过高不仅直接影响到电力电缆经济运行、人身安全及供电可靠性,还直接关系到电力行业的信誉。
那么为了保证敷设的电缆线路能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就必须深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是怎么产生的?(2)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过高有什么危害?(3)怎么做才能防止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过高问题的出现?目前,根据我国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且在金属护层上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
(2)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100V。
为此,作为供电人员有必要探讨防止电力电缆护层感应电压过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措施的实施,符合我国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01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
![01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78cb253f242336c1eb95ec0.png)
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1 概述一般情况下,高压电力电缆和截面较大的中压电力电缆常常制造成单芯结构。
在单芯电缆线路的敷设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电缆的接地方式及电缆金属屏蔽的感应电势计算。
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
当电缆的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屏蔽层铰链,使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击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如果屏蔽两端同时接地使屏蔽线路形成闭合通路,屏蔽中将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上为同一数量级,将产生很大的环流损耗,使电缆发热,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减短电缆的使用寿命。
因此,电缆屏蔽应可靠、合理的接地,电缆外护套应有良好的绝缘。
2 几种常用的接地方式以下是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线路的几种常用接地方式:2.1 屏蔽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当线路长度大约在500~700m及以下时,屏蔽层可采用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终端位置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还须安装一条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的回流线,回流线两端接地。
敷设回流线时应使它与中间一相电缆的距离为0.7s(s为相邻电缆间的距离),并在线路一半处换位。
见图1:图11、电缆2、终端3、电缆金属屏蔽(护套)接地线4、护层保护器5、接地保护箱6、回流线7、接地箱2.2 屏蔽中点接地当线路长度大约在1000~1400m时,须采用中点接地方式。
在线路的中间位置,将屏蔽直接接地,电缆两端的终端头的屏蔽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中间接地点一般需安装一个直通接头。
见图2:图21、电缆2、终端3、电缆金属屏蔽(护套)接地线4、保护器5、接地保护箱6、接地线7、接地箱8、中间接地点(直通接头)中点接地方式也可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在线路中点安装一个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将电缆屏蔽断开,屏蔽两端分别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两电缆终端屏蔽直接接地。
10KV单相电力电缆屏蔽层的感应电压和环流
![10KV单相电力电缆屏蔽层的感应电压和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414cc7cce87101f69e3195d0.png)
10KV单相电力电缆屏蔽层的感应电压和环流作者:王媛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第10期【摘要】10kV单芯电缆两端接地感应电压与环流导致电缆故障问题,是配电电缆工作者多年困惑的问题。
分析10kV电缆故障,直接原因是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选择不当,根本原因是设计规范中没有具体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指引和规定。
【关键词】单芯电缆;环流;接地方式;感应电压引言分析了10kV单相电力电缆因金属屏蔽层中环流引起的故障。
给出了几种常见敷设方式下单相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的幅值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提出了电缆安全运行的建议。
一、故障与事故10kV乙线过流I段跳闸,经检测东湖站10kV乙线电缆有故障,A、B相对地绝缘电阻为零。
找到故障点后,没有发现被外力破坏的痕迹,排除中间接头放电和外力破坏引起故障原因。
该段电缆属直埋敷设,甲线与乙线均采用单芯电缆,6条电缆水平排列,间距很小且没有相间隔板。
乙线A相烧损严重,线芯外露、B线烧损较严重,从挖开的电缆沟来看,电缆沟沙很黑很臭,上面还有两条排污管,现场还看到排污管还有滴漏现象,且电缆沟没有采取防渗措施,使电缆长期受到污水侵蚀。
乙变电所变压器出口电缆出现异常,两根电缆带电运行不足两天即出现主变端屏蔽层接地软铜辫接地处过热冒烟。
当时金属屏蔽层两端接地,每根负荷~200A,改为单端接地后再投入运行,发热现象消失。
二、故障原因分析事故中电缆金属屏蔽层虽已改为单端接地,但仍将其判断为金属屏蔽层中的环流所致:①事故发生处有尖锐的焊渣使电缆外护套绝缘受损,造成屏蔽层多点接地,并为红外测温异常所证实,环流经接触电阻造成高温;②18根电缆(其中5根为新换)按预试规程进行金属屏蔽层10kV直流耐压试验,两根没通过。
(一)乙线其中一相电缆应该存在一个“隐患点”该点可能是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气泡或一个小孔,也有可能是运输、施工等过程中造成的一点损伤(由于电缆毁坏严重,已无法判断),导致电缆绝缘层受潮,电缆绝缘性能降低,长期受污水渗入电缆里面导致电缆放电。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分析及运行维护探讨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分析及运行维护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62373b4f242336c1eb95ed7.png)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分析及运行维护探讨摘要:分析了运行条件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环流产生的原因,对单相和三相回路电缆金属护套的工频感应电压进行了推导计算和对比分析。
提出针对不同运行条件,应采用不同的金属护套接线和接地方式来有效限制感应电压。
结合一起变电站出线电缆接地线烧坏故障典型实例对电缆施工及运行维护提出合理建议,为35kV及以上高压单芯电缆安全隐患排查和检修提供有效参考。
0 引言随着城农网建设和改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架空线路改造为高压电缆。
因大部分电缆深埋在地下电缆沟,发生故障不易发现、检修处理困难,且对工艺要求较高,所以提高电缆运行水平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对大量电缆故障的分析发现,金属护层产生较高感应电压将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若产生环流容易造成电缆外绝缘损坏、接地线烧毁等缺陷,因此在设计施工中,只有选择了最合理的型号、施工工艺和运维方式,才能提高外护层绝缘的健康水平。
1电缆感应电压产生原因分析目前变电站常用的出线电缆为单芯电缆和三芯电缆,35千伏及以上电缆由于电压等级相对较高,供电负荷大,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多数都是采用单芯结构的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
导电线芯、电缆的绝缘层以及金属护套是构成高压电缆最主要的三个部分,不同部分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在输送电能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三芯电缆三个线芯的电流矢量和为零,导体电流在金属护套基本上没有交链磁通,感应电压值非常小,因此一般选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
高压单芯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看作为一个简单的变压器绕组模型,线芯电流会在金属护套交链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电力电缆的设计要求,电缆线的金属护套必须至少有一个点直接接地,当单端接地时,屏蔽层的感应电压不得超过50 V。
2 单芯电缆感应电压的计算电缆护套上的感应电动势与导线粗细、电缆之间的距离、线径长度以及负荷电流的大小有关。
电缆护套产生的感应电压及环流极易造成电缆发热,绝缘水平降低,若感应电压过大将影响运行维护及日常检修安全。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计算及分段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计算及分段](https://img.taocdn.com/s3/m/1e2edd3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计算及分段摘要:电缆线路较长时将引起过高的金属护套感应电压,从而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并危及人身安全。
建立三相线芯对屏蔽层感应电压计算模型,推导出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表达式,得到了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单芯电缆线路感应电压。
结合110kV慈溪-浒山π入崇寿变电力电缆工程实例,按照交叉互联接地方式,将电缆全长分为2个大段6个小段,将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限制在规程规定的范围。
关键词: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电磁场理论;感应电压;交叉互联接地;分段0引言工程上采用的传统计算公式对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进行估算时,由于公式极其复杂,使用非常不便。
为此,在传统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进行改进,推导出较为简便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
结合110kV慈溪-浒山π入崇寿变电力电缆工程,在输送容量、短路电流等相同的前提下,估算不同长度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对电缆线路进行了分段设计,以满足文献[1]对感应电压的要求。
1电缆感应电压及产生原因对于具有公共金属屏蔽的三芯电缆,正常运行的条件下3根线芯通过的三相电流的相量和为零,因此在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相量和也为零,可忽略不计。
对于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就可能达到很大的数值,危及人身安全及降低电缆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验算感应电压及采取有效的限制措施,将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限制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
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导线与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可看作双绕组变压器的线圈。
当电缆通过交流电时,导体电流产生的一部分磁通与金属护套或屏蔽层铰链,这部分磁通使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2]。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电流的大小及频率、电线排列中心距离和金属护套平均半径之比的对数成正比,例如当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会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如果单芯电缆屏蔽层采取两端同时接地,屏蔽层感应电压会在闭合通路中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为同一数量级,带来严重的环流损耗,导致电缆发热严重,影响电缆的寿命和载流量。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104f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6.png)
高压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及电流的消除方法
张伟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化工类工厂供电敷设35kV和10kV单芯电力电缆过程中感应电压、电流的产生原因及几种具体的消除方法。
【总页数】1页(P190-190)
【作者】张伟
【作者单位】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行中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规定值提升的意义及讨论
2.单芯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流的研究之一——感应电流的计算和预控
3.单芯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流的研究之二——计算程序的编制和应用
4.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计算及其保护方式
5.单回路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限制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工技术》期刊精选——降低控制电缆中感应电压的简单方法
![《电工技术》期刊精选——降低控制电缆中感应电压的简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53b1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e.png)
《电工技术》期刊精选——降低控制电缆中感应电压的简单方法降低控制电缆中感应电压的简单方法(卞洪磊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质量处,天津大港300270)摘要:通过对实际工程中问题的分析,找到了引起接触器误动作的根源,提出了改变控制电缆芯线减低感应电的方法,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得出该方法简单可行。
关键词:控制电缆;感应电压;分布电容0引言:控制电缆中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造成同一根电缆中其他芯线有感应电。
通常情况下,如果控制电缆不是很长,这种感应电不是很明显。
因此设计人员往往忽视这种感应电的存在。
但是当控制电缆达到一定的长度,再加上其他外界的因素影响。
这种感应电就会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来。
危害往往造成现场就地控制开关得启动和停止失灵以及人员触电,给生产和运行人员的安全带来危险隐患。
而这种感应电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只能在回路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降低它。
更多资讯尽在中国电工网。
1问题的引出:我公司在沙特承揽某工程,在控制回路接线完成后,进行控制回路系统调试的过程中,遇见了感应电造成现场操作柱不能正常启动和停止的问题。
低压电机控制原理图见图一。
图一低压电机控制原理图当现场操作柱的选择按钮由“OFF”位达到“LOCAL”时接触器启动运行,停止按钮按下锁定后,接触器断开。
初步判断是由于控制回路接线错误造成。
再次核实操作柱内部配线、控揽的二次接线以及电缆的绝缘,发现各接线正确。
进而判断是由于控制电缆的分布电容和多功能保护器LM10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MCC柜TB:4端子处,解开外部启动按钮控制线,用外用表测量该线的电压为AC60V(控制回路的控制电压为AC120V,60HZ。
该控制电缆长度是300米)。
因此可以判断是由于感应电造成综合保护继电器LM10内部动作,进而引起误动。
将原因向总承包商书面说明后,该国外工程师硬说不可能,设计工程师到现场看见我们的测量后这才相信有这么大的感应电。
认同了我方关于是感应电造成接触器误动的说法。
10kV单芯电缆长距离敷设的感应电压分析
![10kV单芯电缆长距离敷设的感应电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2fcb162cc58bd63086bd1f.png)
10kV单芯电缆长距离敷设的感应电压分析发表时间:2017-10-17T14:10:48.8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作者:吴火军[导读] 摘要:依托杭州市在建的紫之隧道工程,分析计算长距离敷设的10kV单芯电缆金属层工频感应电压,提出适宜、合理的10kV单芯电缆布置方式和接地方式。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摘要:依托杭州市在建的紫之隧道工程,分析计算长距离敷设的10kV单芯电缆金属层工频感应电压,提出适宜、合理的10kV单芯电缆布置方式和接地方式。
关键词:10kV单芯电缆;感应电压;分析在建的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位于杭州绕城高速与西湖风景区之间,北起紫金港路,南接之浦路,全长约14.14km。
工程沿线线性分布有10座10/0.4kV降压变电所,并在6座通风竖井内均设置跟随式降压变电所,总用电负荷约9698.52kW。
根据供电方案,整个工程按一个供电分区设计,10座变电所环网贯通供电,如图1所示。
常规的10kV电力电缆有单芯、3芯两种型式。
在电力行业,66kV及以上高压电缆因为相间绝缘问题一般采用单芯的型式,6kV至35kV 的中压电缆因电压较低,相间绝缘已不是瓶颈问题,故一般采用三芯的型式,但当负荷容量大,所需电缆截面特别大时,再做成三芯电缆的型式。
一般的,单芯电缆与三芯电缆的导体截面积、绝缘厚度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外护套厚度、电缆近似外径和电缆重量。
三芯电缆的外径大约是单芯电缆的2倍,重量是单芯电缆的3.7倍。
以400mm2截面电缆为例,三芯电缆与单芯电缆的适用性如下表所示:针对紫之隧道工程,各变电所间距在1.5km~2.5km之间。
显而易见,采用单芯电缆,引起成盘长度大大增加,可有效减少隧道内电缆接头数量,相应的,因接头导致的线路故障率也可大大降低,间接的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因此,在隧道外部电源段敷设空间较为宽裕,施工方案,但易受外部机械开挖、雨水浸泡等损伤,采用三芯电缆,而在隧道内部,由于隧道内空间狭小,敷设环境良好、稳定,且需尽量减少接头数量,采用低烟无卤A类耐火、交联聚乙烯绝缘、非磁性钢带铠装、聚烯烃护套铜芯单芯电力电缆(WDZAN-YJY63-8.7 /10kV-1x400mm2),以提升电缆载流能力,提高电缆成盘长度,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
交流控制线路中感应电压的产生及消除方法
![交流控制线路中感应电压的产生及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a6332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4e.png)
交流控制线路中感应电压的产生及消除方法2逯川31.3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 401123; 2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 400055摘要:随着地铁隧道区间的增长,区间射流风机控制电缆长度不断增加。
导致控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可能使设备出现误动作。
本文以某区间射流风机调试过程中线路中间继电器误动作为例,探讨感应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交流控制回路的影响,提出消除影响的方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方案,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交流控制回路;感应电压;电缆电容我司在对地铁区间射流风机进行电气调试时,控制回路交流继电器在未按启动按钮情况下自行吸合,这样一来就无法对射流风机进行有效地控制。
对2次回路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控制回路铜芯电缆其总长度达到了1500m,规格为14×2.5mm。
对就地按钮箱返回的控制线106#109#感应电压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为AC130V。
见图1。
图11 交流控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压的原因以及影响由于两条平行电缆之间相互靠近,就会出现电容。
如果线路的长度较短,那么电容值也相对较小。
一般来说,两条较短的平行电缆相互靠近而产生的电容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如果电缆的长度很长,或者作为交流控制回路,那么其产生的电容值就相对较大。
由于新型的接触器和继电器具有较小的自身功率消耗、较高的线圈阻抗,在使用新型接触器和继电器时,交流控制很容易受到电缆芯线电容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影响。
在控制远方的交流继电器或者中间继电器时,要通过继电器接点或者控制开关,例如按钮、转换开关等等,从而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
然而交流继电器和控制开关之间的距离越远,就需要越长的连接电缆进行连接。
当线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电缆芯线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电容,进而产生感应电压,从而造成交流继电器和接触器自行吸合,或者不能复归。
1.1 交流控制回路产生感应电压的原理射流风机的正传和反转分别由KA1和KA2控制相应的接触器实现风机正反转控制。
运行中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规定值提升的意义及讨论
![运行中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规定值提升的意义及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71d3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d.png)
运行中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规定值提升的意义及讨论查传忠【摘要】简述了线路运行中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规定值在国内外有所不同及变化情况,指出了修改后的国家标准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将原规定的100 V提升到300 V后的积极意义,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期刊名称】《电线电缆》【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单芯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提升意义;问题讨论【作者】查传忠【作者单位】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47.10 引言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已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1]。
新标准规定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护层)正常感应电压从100 V提高到300 V,引起电缆线路设计部门、使用单位、电缆制造企业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对提升后的相关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以期能给线缆制造企业及相关单位和部门有所启迪。
1 国内外感应电压规定值的不同规定对35 kV及以上高压电力电缆线路来说,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单芯结构,然而高压单芯电缆绝缘线芯又各自专用一个金属护套(或护层),运行中在磁力线作用下,金属护套会产生感应电压,其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流经导体的电流以及电缆排列方式、中心距等有关。
这就必须限制感应电压的数值满足安全要求。
50 V 是交流系统中人体接触带电设备装置的安全允许值,是基于IEC 61936—1标准中所示人体安全允许电压50~80 V;IEC 61200—413标准按通过人体不危及生命安全的允许电流29 mA和人体电阻1725 Ω计算,推荐在带电接触时允许电压。
GB 50217新版标准中对交流单芯电力电缆线路金属护套上正常感应电压保留了50 V(指未有防护)的规定,而取消在使用有效绝缘防护用具情况下100 V,改为300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电场单芯电力电缆控制感应电压戴晓亮李腾飞姚一波(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19)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对于电力负荷用电量大幅增加,且随着城市建设对于景观的要求,电力电缆在风电场配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单芯高压电缆也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单芯电缆在实际用过程中存在感应电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形成感应电流,造成电缆屏蔽层过热,进而出现事故。
导致单芯电力电缆的应用不能被广大电力公司所接受。
鉴于以上原因,通过与各大设备厂家沟通,并借阅相关国家标准规范,指定出一套有利于在实际电力工程中应用的方法。
1项目概述根据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三芯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但当采用单芯电缆,它的线芯与金属屏蔽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线圈与铁芯的关系。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这部分磁通使金属护套产生的感应电压数值与电缆排列中心距离和金属护套平均半径之比的对数成正比,并且与导体负荷电缆、频率及电缆长度成正比。
且在等边三角形排列的线路中,三相感应电压相等;在水平排列的线路中,边相的感应电压比中相感应电压高。
在此我们提出一种通过采用接地电阻箱及交叉互联箱的方法降低及消除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法。
2系统方案电缆护层两端接地,金属护套感应电压会在金属护套中产生循环电缆,此电缆大小与电缆线芯中负荷电流大小密切相关,同时还与间距等因素有关。
循环电流致使金属护套因产生损耗而发热,将降低电缆的输送能量,更有甚者将会发生电缆互层爆炸的危险。
交流系统中单芯电缆线路一回或两回的各相按通常配置排列情况下,在电缆金属层上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势值,可按下式计算:E s=L伊E S0(1)E s为感应电势(V);L为电缆金属层的电气通路上任一部位与其直接接地处的距离(km);E s0为单位长度的正常感应电势(V/km)。
*E s0的计算放法参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附录F:表F.0.2E s0表达公式表。
由于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成正比,当电缆线路较长时,过高的感应电压同样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感应电压。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要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层上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势计算,宜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电缆线路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应满足下列规定: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300V。
摘要: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工程施工中,高压(10kV、35kV)单芯电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电能输送,但是由于电缆感应电压的存在,大多电力公司在单芯电缆应用时都非常谨慎。
文章主要根据电力电缆设计规范及相关安全运行规程,通过计算将35kV及10kV单芯电力电缆感应电压、电流消除的控制在安全规范以内。
关键词:发电;单芯电力电缆;感应电压网拓扑和“五防”规则结合起来实现电气设备间的操作闭锁,同时提供一个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图形化界面用于操作票的起草、校核及调度员、监控员的操作仿真。
调度安全约束系统具备全站五防、跨站五防及跨电压五防的特点,确保对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远方操作的安全性。
3.1.3模块三:配网自动化系统。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配网监视和控制的技术基础。
通过两遥、三遥功能的上送,实现配网线路的全境遥信、遥测监视、部分开关的遥控功能。
在此基础上开发配电网合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决策系统从配电网SCADA数据库中读取实时网络和状态数据,识别网络环路状态,分析当前合环操作的安全性,实现配网不停电合环转供电。
3.2辅助模块3.2.1模块一:网络电子发令系统。
网络电子发令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调度令的传输,取代传统电话发令模式。
其中配网部分基于3G 通信网络和综合数据网构建,实现移动网络接令。
网络发令避免了电话发令错误记录、谐音误会等危险点,提高了调度员工作效率。
3.2.2模块二: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AVC系统基于EMS一体化平台,通过对电网内各变电站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从全局的角度对广域分散的电网无功装置进行协调优化控制,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
3.2.3模块三:区域备自投功能。
中山电网基于EMS的广域备自投系统已在220kV中山-110kV凯茵-110kV五桂山———220kV 旗乐的链式结构电网中应用。
系统提出了多项安全策略,在调度自动化平台上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备自投,实现链式结构电网中备用电源和工作电源不在同一个变电站的自动投切。
3.2.4模块四:变电站遥视及环境监测系统。
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环境信息及视频图像的高清晰度、高帧率远端传送,使调度监控人员可利用此系统实现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设备,代替运行人员日常例行巡视,直观显示远方操作结果、运行设备外部情况等。
3.2.5模块五:保信系统。
保信系统基于EMS一体化平台,共享EMS模型、图形和实时数据,以网络拓扑分析为基础,实现一、二次设备模型建立和保护故障信息处理。
主要用于调度端查看保护故障信息、核对定值、上传录波文件等,为调度监控人员提供实时的故障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3.2.6模块六:气象信息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
基于中山地区气象信息的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通过电力、气象深度合作,通过气象数据传输平台,将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暴雨云团追踪系统所需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天气预报等海量信息送至电网调度技术平台,由平台通过科学分析手段,分析实时、历史数据,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3.2.7模块七: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
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在主配网模型数据拼接的基础上,以电网实时拓扑分析,通过“电源点追溯”,获取用户供电路径。
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及设备检修信息,动态分析电网运行风险并提供预警功能。
实现电网故障隔离、故障恢复路径搜索、故障恢复预案编制、故障恢复预案推送、故障恢复模拟预演、故障报告生成等。
以上各模块中,信息分区分流、调度安全约束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电网监视与控制的技术基础;主、配网网络发令系统是调度员与上级调度、现场运行人员进行接发令的信息处理平台;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区域备自投功能是实现电网自动控制的有效手段;变电站遥视及环境监测系统、保信系统、气象信息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为调度员准确决策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渠道。
通过以上调控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块的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调控一体化信息综合平台,实现调度台的多角度立体决策、智能调度。
4结束语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以及相关技术支持体系的发展,未来对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调度和变电设备运行集控功能的集约融合、统一管理。
输变配电设备逐渐由现场控制转向调度远方控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控一体化电网调度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电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姚远.探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57.187--图4图5图6(1)电缆互层采用一端接地,一端者不接地。
此方法对于段距离单芯电缆辐射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由于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成正比,为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坚决不能用到长距离输配电线路。
(2)电缆护层一端接地,另一端经护层电压限制器接地,此方法对于短距离单芯电缆敷设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较长距离单芯电缆敷设效果并不显著。
电缆互层采用一端接地一端经互层电压限制器接地或者不接地方式;电缆互层采用一端接地、一端经互层电压限制器接地。
此方法对于短距离单芯电缆敷设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对于长距离单芯电缆敷设效果并不显著。
以上两种方法虽能解决某些地方单芯运行时遇到的问题,但扔然不够全面。
为此先将各种具体方法全面介绍。
3方法分析在具体施工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电缆线路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加装限电压保护器接地;对于电缆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电缆中间位置将金属护套经限电压保护器接地方式,或者线路两端金属护套经限电压保护器接地,中间位置直接接地方式;对于电缆线路长的情况,采用绝缘接头将金属护套分隔成多段,使每段的感应电压限制在小于50V 的安全范围以内,即将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
金属护套交叉互联的方法是:将一侧A 相金属护套连接到另一侧B 相;将一侧B 相金属护套连接到另一侧C 相;将一侧C 相金属护套连接到另一侧A 相的方法。
如图1:金属护套经交叉互联后,I 段C 相连接到II 段B 相;然后又接到第III 段A 相,如上图所示,由于A 、B 、C 三相的感应电动势的相角差为120°,如果三段电缆长度相等,则在一个大段中金属护套三相合成电动势理论上应等于零。
电缆金属金属护套采用交叉互联后,与不实行交叉互联相比较,除有效的解决感应电压的影响外,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可以有较大提高。
因此为了减少电缆线路的损耗,提高电缆的输送容量,高压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套一般均采用交叉互联或单点互联的方式。
4标准措施方法根据单芯电缆感应电压计算方式,计算单芯电缆感应雅典,并确定实际施工中的集中施工方案如下。
4.1金属护套两端接地当电缆线路长度很短、负荷电流一般较小,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很小,造成的损耗不大,对载流量的影响也不大时可以考虑采用两段接地。
接地方法如同三芯电缆护套接地方法。
见图2:4.2金属护套一端接地当电缆线路长度不长,负荷电流不大时,电缆金属护套可以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经保护器接地的连接方式,使金属护套不构成回路,消除金属护套的环形电流。
见图3:4.3金属护套中点接地金属护套中点接地的方式是在电缆线路的中间将金属护套直接接地,两端经保护器接地。
金属护套中点接地的电缆线路长度可以看作金属护套一端接地的电缆线路的2倍。
见图4。
当电缆线路不适合金属护套中点接地时,可以在电缆线路的中部装设一个电缆互层中间绝缘接头,使其两侧电缆的金属护套在轴向断开并分别境保护器接地,电缆线路的两端直接接地,见图5: 4.4金属护套交叉互联电缆线路长度较长时,金属护套应采用交叉互联。
这种事将电缆分成若干大段,每一大段原则上分成成都相等的三小段,每小段之间装设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处三相金属护套用同轴电缆进行换位连接,绝缘接头处装设一组保护器,每一大段的两端金属护套直接接地,见图6:5其他措施及要求(1)电缆敷设温度不应低于零度,当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该避开在寒冷期间施工或者采取适当的预加温措施(如提高周围温度等)加热至零度及以上后及时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