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实验设计专题ppt
合集下载
五类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1.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 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 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用品种甲(BBDDee)、 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下表所示的两 组实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但概率较低)。请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组合一 甲×丁
F1生殖细胞 BDe∶Bde∶bDe∶bde=4∶1∶1∶4
组合二 丙×丁 BdE∶Bde∶bdE∶bde=1∶1∶1∶1
(1)由组合一可知,基因 B/b 和基因 D/d 位于________(填“同 一”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 F1 自交,________(填 “能”或“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组合二可知,基因 E/e 和基因________________位于不同 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 F1 自交所得 F2 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已知乙品种为 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 F1 花粉性状)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用甲、乙、丙、 丁表示)___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例 3] 果蝇的性染色体 X 和 Y 有非同源区和同源区。 非同源区上的 X 和 Y 片段上无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同 源区上的 X 和 Y 片段上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控制果 蝇眼形的基因不在非同源区,棒眼(E)对圆眼(e)为显性, 现有足够的纯合雌、雄棒眼果蝇和纯合雌、雄圆眼果蝇个 体,请用杂交实验的方法推断这对基因是位于 X、Y 染色 体的同源区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方法、推断过 程和相应遗传图解。
2.(2016·三亚质检)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 色三种,受 S、s 和 T、t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S 基因控 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 SS 和 Ss 的个体均开红花; T 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 T 基因纯合 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回答以下问题: (1)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 均开粉红花,则两亲本的杂 交组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ppt课件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 如果F2出现___四___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
__9_∶__3_∶__3_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Ⅱ 号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位于Ⅱ号同源染色 体上。
小组讨论学案上2、3题:
1. 梳理答案及规范性的答语。
方法与技巧
1.基本思路:假说演绎方法。 2.审题:注意选择材料是利用题干中所给
材料进行实验,注意材料的纯合or杂合。 3.推理设计方案时,用标号①②③分步表
示更清楚。 4.预期结果时,一般答语:若……则……,
若……则…… 5.稿纸上先假设结论成立推结果;试卷上
先写结果,对应结论。
29.【答案】(10分)
蝇杂交,子代中♀灰体: ♀黄体:♂灰体: ♂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
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
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 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 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1.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 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 对性状受一对位于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 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 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 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 活)。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 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 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 ①选取_纯__种__长__翅__灰__体___和___纯__种__残__翅__黑__檀_两体亲本杂
__9_∶__3_∶__3_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Ⅱ 号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位于Ⅱ号同源染色 体上。
小组讨论学案上2、3题:
1. 梳理答案及规范性的答语。
方法与技巧
1.基本思路:假说演绎方法。 2.审题:注意选择材料是利用题干中所给
材料进行实验,注意材料的纯合or杂合。 3.推理设计方案时,用标号①②③分步表
示更清楚。 4.预期结果时,一般答语:若……则……,
若……则…… 5.稿纸上先假设结论成立推结果;试卷上
先写结果,对应结论。
29.【答案】(10分)
蝇杂交,子代中♀灰体: ♀黄体:♂灰体: ♂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
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
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 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 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1.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 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 对性状受一对位于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 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 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 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 活)。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 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 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 ①选取_纯__种__长__翅__灰__体___和___纯__种__残__翅__黑__檀_两体亲本杂
实验案例探究五遗传图解类实验共24张PPT
信 (3)中基因A、B突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基 息 因a、b或其他形式的等位基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4因
(4)中“丢失标签”,荠菜种 选用卵圆形果实种子(aabb)
信 子基因型:AABB、AaBB和 与待鉴定的种子,种植后进
息 aaBB无法区分;可选材料为 行杂交实验。然后将得到的
5 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 F1种子进行自交,根据F2所
信息4 第(4)问中“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且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 推论: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可合成红色中间产物,AaBb个体自交, 后代为9A_B_(紫色)∶3A_bb(红)∶3aaB_(白色)∶1aabb(白色)。
【规范答案】 (1)两 (2)AaBb aaBB、AAbb、aabb (3)Aabb×aaBB或AAbb×aaBb 遗传图解(只要求写一组)
荠菜种子
有果实形状及比例推断
【答题——规范答案·警示失误】 (1)AABB和a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AAbb和aaBB 错答:第二空错答为“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孟德尔定律”。 错因:不能正确分析301∶20,无法分析F1的基因型,进而无法得 出亲本的基因型。应注意:只答“孟德尔定律”过于笼统,应确 切答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其中香味基因是 性
基因。
(2)在F2中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 株。
(3)不同品种水稻的香味有差异,具有不同香味的水稻两两杂交,
所获得的各F1群体均表现为有香味。不同品种的有香味水稻分 别与无香味的水稻杂交,F1、F2植株与种子香味表现及比例与上 述杂交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判断,香味基因的出现很可能
信息3 题干中“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 =1∶1”,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过程。 推论:根据信息1可知F1为AaBb,由于F1紫花∶白花=1∶1,所以 两亲本其中一对基因进行的是测交,即亲本基因型为Aabb× aaBB或AAbb×aaBb。对于杂交过程,要写出每代的基因型和表 现型。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课件
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
总结词
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主要关注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 标记,揭示基因表达的调控规律。
详细描述
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对于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等指标,可以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规律,为遗传性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效果。
数据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 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理和解释。
实验设计流程
问题提出
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 假设。
文献回顾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 已有成果。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制定详细 的实验方案。
结论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就 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结论。
。
表型测量
选择合适的表型测量方法,如生 理指标、生化指标等,以获取准
确的表型数据。
表型分析统计方法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相关性 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基因与
表型之间的关系。
04 遗传实验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来源于可靠的实验或研究,并记录数据 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数据清洗
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缺失值或重复记录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数据背后的意义和 可能的生物学解释。
撰写报告
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报告,包括引言、方法 、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图表展示
利用图表(如柱状图、散点图、箱线图等) 直观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ppt课件
注意事项
麻醉剂的使用:乙醚有毒, 挥发性强,使用时, 要注意随时盖好瓶盖,防止乙醚挥发。
麻醉深度:麻醉果蝇时,要防止麻醉过度,影 响继代培养。
做好标记:新转移的培养瓶上需贴好标签,注 明继代培养日期及实验者姓名。
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 律;伴性遗传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残翅(雄);残 翅(雌)×长翅(雄)
2、两对相对性状:灰残(雌)×檀黑长(雄); 檀黑长(雌)×灰残(雄)
3、伴性遗传:红(雌)×白(雄);白(雌)×红( 雄)
实验操作流程
1、根据设计分取突变体 2、果蝇饲养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8~12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 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 名称) 5、 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诱变方法
一般采用r圃,以60CO源为中心放置处理材 料,以材料与60CO源中心距离和照射时间来控制 辐射量。这种r圃对于诱变育种的应用不是十分合 适的,一般设置小的60CO室进行处理。可处理植 株、植株的局部、处理种子或花粉。处理花粉的 优点是产生突变不至于形成嵌合体,但花粉的存 活时间短暂不易进行处理。但花粉离体培养结果 表明,玉米新鲜花粉可在常温下储存在液体石蜡 油中2.5h,对花粉活力没有影响。
实验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等。
实验过程中:
1、处女蝇的选择要准确。
2、麻醉深度适当;
3、若F1性状混杂,暂停;
4、培养基不够用,自行配制,注意配方和数量;
5、安排人员值班,每人2d,早、晚各1h。钥匙不得转 手。同时督促各组做好开放实验登记和清洁卫生。
遗传实验设计课件
热点二、致死作用
概述:致死作用指某些致死基因的存在使配子或个体死亡。 常见致死基因的类型如下: (1)隐性致死:指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 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 成叶绿素,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正常植物的 基因型为BB或Bb。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 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 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 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 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如b基因使花粉致死。 (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 X染色体上,判断的
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 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 1/3 。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 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1∶5。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 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 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 )。若正交、反交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的实验设计.pptx
目录
CONTENT
1 验证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或探究一种或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2 探究基因的位置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一、验证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
1、关键 遗传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
3、拓展 可应用于3对或3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情况
• 1、实质
• ①分离定律:验证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产生比例相同 的配子。
例2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 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 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 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 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 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具体发生在______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 ②自由组合:验证非等位基 因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自 由组合,产生不同组合额配 子。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 2、应对策略
• 一般来说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这也是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的 方法。只要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即可得出结论。
CONTENT
1 验证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或探究一种或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2 探究基因的位置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一、验证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
1、关键 遗传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
3、拓展 可应用于3对或3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情况
• 1、实质
• ①分离定律:验证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产生比例相同 的配子。
例2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 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 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 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 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 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具体发生在______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 ②自由组合:验证非等位基 因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自 由组合,产生不同组合额配 子。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 2、应对策略
• 一般来说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这也是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的 方法。只要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即可得出结论。
《遗传实验》PPT课件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Meiosis in rice
3.花粉发育过程:
三、材料、器具和试剂
1.材料:大葱花蕾(百合科(Liliaceae)葱属,学名Allium fistulosum L. ,2n=16)
2.器具: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大培养皿、 吸水纸。
3.药品: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4.冲洗骨髓:吸取0.6ml生理盐水(清洗2根股骨用),注 射器针头插入股骨一端,反复冲洗骨髓到8ml的离心管中. 5.低渗:加入4.4ml0.075MKCl溶液,37oC水浴低渗20分 钟,中间(约10分钟)用吸管吹打一次,使细胞分散,悬 浮于溶液中。
6.固定:加1ml固定液并用吸管轻轻吹匀,放入37℃恒温
6.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根 尖与对照组根尖的染色体数目的差异。
作业:
绘制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四倍体 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图像。
实验三、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 裂染色体制备(涂片法)及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植物花药的制片,了解小孢子形成过 程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掌握减 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2.掌握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制片方法——涂片法。
C显带技术:C带又称着丝粒异染色质带,或组成异染色质带, 染色体标本经一定浓度的酸碱处理后,在缓冲盐溶液中热水 解,再以Giemsa染液染色。经此法处理后所染出的结构是: 常染色质只能显出较淡的轮廓,而结构异染色质染色较深。 动物染色体中,C带的位置一般在着丝粒或其附近的次缢痕 及染色体的长臂远端处,而在植物中C带分布较广。
作业
1.选择染色体清晰,分散度好的中期分裂相,计数染色体,显微摄影,打 印出照片。
2.制备小白鼠骨髓染色体标本过程中有哪几个主要步骤影响制片结果?
二轮复习遗传实验设计ppt课件
)因的型后是代V,V、则。甲Vv管、果v蝇v 的基因型是 Vv;乙管果蝇的基 蝇(的2基)如因果型甲是管VV果、蝇v是v乙;管甲果管蝇果的蝇杂的交基后因代型,是则V乙v管。果
(3)乙管是甲管的亲本时,乙管果蝇除必须具有相对性
状外,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亲本为纯和合子 长翅和残翅分别。为双亲中的一方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果蝇
3
1
0
0
雄果蝇
3
1
3
1
(1)果蝇控制翅型与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 因分别位于 常染色体和 X染色体染色体上,其 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ppt精选版
9
例5: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 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弄清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 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 色体上。请完成相关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先判断显隐性:
② 再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进 行推导验证。
③子代的各种性状比例因性别而异,可认为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性遗传除外)。
ppt精选版
8
例4:果蝇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中的 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为三对相对 性状(设翅型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体色 基因为H、h)。现有两种基因型果蝇交配,后代表 现型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ppt精选版
23
四、遗传定律的验证
例:果蝇的残翅(b)对正常翅(B)为隐性,后胸 变形(h)对后胸正常(H)为隐性,这两对基因分别 位于Ⅱ号和Ⅲ号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种 果蝇品系:残翅后胸正常与正常翅后胸变形。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 色体上。
ppt精选版
(3)乙管是甲管的亲本时,乙管果蝇除必须具有相对性
状外,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亲本为纯和合子 长翅和残翅分别。为双亲中的一方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果蝇
3
1
0
0
雄果蝇
3
1
3
1
(1)果蝇控制翅型与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 因分别位于 常染色体和 X染色体染色体上,其 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ppt精选版
9
例5: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 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弄清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 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 色体上。请完成相关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先判断显隐性:
② 再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进 行推导验证。
③子代的各种性状比例因性别而异,可认为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性遗传除外)。
ppt精选版
8
例4:果蝇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中的 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为三对相对 性状(设翅型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体色 基因为H、h)。现有两种基因型果蝇交配,后代表 现型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ppt精选版
23
四、遗传定律的验证
例:果蝇的残翅(b)对正常翅(B)为隐性,后胸 变形(h)对后胸正常(H)为隐性,这两对基因分别 位于Ⅱ号和Ⅲ号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种 果蝇品系:残翅后胸正常与正常翅后胸变形。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 色体上。
ppt精选版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PPT课件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高三二轮复习
CHENLI
1
背景
“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也是 历年高考的重点。随着高考对实验能力要求的 提升,对遗传知识的考核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把遗遗传传定定律律与与实实验验设设计计相相结结合合的的遗遗传传实实验验设设计计题 题成成为为了了高高考考重重要要题题型型,遗传实验设计题能够 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本来是学生的 弱项,更何况是遗传实验设计题,它让学生感 觉无从下手。
CHENLI
12
雄蝇腹部4节,末端钝圆,色深,有性梳;
雌蝇腹部6节,末端较尖.色浅,无性梳. 果蝇的性梳是一个决定雌雄果蝇的第二性征。 性梳是果蝇足上整齐排列的长毛,位于第一对 足其跗节前端。
CHENLI
13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 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甲 全甲(纯合)
甲 有乙(杂合)
自交法是最简单的,通常用于植物
动物通常用测交法
CHENLI
11
例题3: 3支度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 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 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上 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 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 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 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 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 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
(5)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
CHENLI
6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基本思路:
高三二轮复习
CHENLI
1
背景
“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也是 历年高考的重点。随着高考对实验能力要求的 提升,对遗传知识的考核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把遗遗传传定定律律与与实实验验设设计计相相结结合合的的遗遗传传实实验验设设计计题 题成成为为了了高高考考重重要要题题型型,遗传实验设计题能够 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本来是学生的 弱项,更何况是遗传实验设计题,它让学生感 觉无从下手。
CHENLI
12
雄蝇腹部4节,末端钝圆,色深,有性梳;
雌蝇腹部6节,末端较尖.色浅,无性梳. 果蝇的性梳是一个决定雌雄果蝇的第二性征。 性梳是果蝇足上整齐排列的长毛,位于第一对 足其跗节前端。
CHENLI
13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 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甲 全甲(纯合)
甲 有乙(杂合)
自交法是最简单的,通常用于植物
动物通常用测交法
CHENLI
11
例题3: 3支度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 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 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上 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 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 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 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 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 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
(5)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
CHENLI
6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基本思路: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PPT课件
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或测序、数据分析与解释。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原理
利用大规模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技术,全面研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常用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微阵列分析、质谱分析等。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步骤
样本制备、高通量测序或质谱分析、数据分析与解释。
基因克隆技术
1 2
基因克隆原理
基因克隆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将目的 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再将其转入受体细胞,实现 目的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常用载体
质粒、病毒、细菌人工染色体等。
3
基因克隆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载体的构建、基因的转化、克 隆的筛选与鉴定。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原理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特定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 了解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
告。
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展示
结论总结
展示实验数据和图表,对比预期结果 与实际结果的差异。
总结实验结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 向和建议。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可能的原因和机 制。
03
遗传学实验案例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目的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方法
采用鸟枪法、物理图谱构建、测 序技术等。
探索遗传机制
研究生物体的遗传机制, 探索基因、DNA、染色体 的结构和功能。
应用价值
将遗传学实验应用于实践, 如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工程和农业育种等领 域。
实验原理
孟德尔遗传定律
研究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 律,解释生物体的遗传特 征。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原理
利用大规模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技术,全面研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常用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微阵列分析、质谱分析等。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步骤
样本制备、高通量测序或质谱分析、数据分析与解释。
基因克隆技术
1 2
基因克隆原理
基因克隆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将目的 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再将其转入受体细胞,实现 目的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常用载体
质粒、病毒、细菌人工染色体等。
3
基因克隆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载体的构建、基因的转化、克 隆的筛选与鉴定。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原理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特定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 了解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
告。
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展示
结论总结
展示实验数据和图表,对比预期结果 与实际结果的差异。
总结实验结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 向和建议。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可能的原因和机 制。
03
遗传学实验案例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目的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方法
采用鸟枪法、物理图谱构建、测 序技术等。
探索遗传机制
研究生物体的遗传机制, 探索基因、DNA、染色体 的结构和功能。
应用价值
将遗传学实验应用于实践, 如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工程和农业育种等领 域。
实验原理
孟德尔遗传定律
研究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 律,解释生物体的遗传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斯曼
孟德尔(Johann Gregor Mendel,1822-1884)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他从1856 年开始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 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的假设,并应用统计学方 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但是他 的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而是被埋没 了35年之后才被3位科学家重新发 现。
性遗传的规律。他和他的学生还发现
了连锁、交换和不分离规律等。并进
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
《基因论》。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
的重大发展
摩尔根
果蝇
1944年艾弗里(O.T.Avery)等在用纯化 因子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 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假设在X染色体上: 正交:XAXA X XaY
XAXa X XaY 反交: XaXa X XAY
XAXa XAY 2、假设在常染色体上:
结果预测
XAXa XaY
XAY XaXa
正交 ♀ ♂
Aa 反交 ♂
X
aa ♀
Aa aa
XAXa XaY
♀♂
AA ♂
X
aa ♀
Aa
二、判断显隐性关系 情景3:
实验室有一个未交配过的既有正常肢又有短肢的果蝇种群, 每种肢形的果蝇雌雄各半。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 上。如何来确定正常肢和短肢的显隐性?(A a表示基因)
一、确定何种染色体遗传 情景2: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请你设计 一组杂交方式,通过一代杂交来判断是否是X 染色体遗传?
1、假设在X染色体上: 正交:XAXA X XaY
XAXa X XaY 反交: XaXa X XAY
XAXa
正反交
XAXa XaY
XAY红眼雌X性AY X白Xa眼Xa 雄性 XAXa XaY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高三复习课
学校: 鄞州中学 授课教师: 俞益赏
遗传学发展中的伟大科学家
魏斯曼( August Weisman,18341914)种质学论: 种质:性细胞和产生性细胞的细胞
体质:身体除种质以外的所有其余 部分的细胞
种质负责传递保持物种种性的全部 遗传因子,其自身永世长存,在世 代之间连续相续;体质保护和帮助 种质自身繁衍
90年代,199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 投资30亿美元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30亿个 核苷酸对的碱基序列,是在破译生物体全部遗传 密码的征途上迈出的第一步 .
………….
遗传实验常见的材料
果蝇
玉 米
豌豆
授之予鱼 不如授之予渔
《老子》
遗传实验设计的总思路
性状
基因的遗传方式
遵循伴性遗传和孟德尔遗传规律
核基因
性状 = 环境因素 + 基因型
遵循细胞质系遗传
质基因
寻找遗传实验设计的基本规律
一、确定何种染色体遗传
知识准备: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对白眼 为显性。且为伴X染色体遗传,请你设计一组杂交 实验,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分析: 红眼 XAXa
XAXA
图解: XAY XaXa X XAY
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等用同位
素示踪法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
艾弗里
再次确认了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
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 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遗 传学以及整个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的新时代。
50年代初,Barbara Mclintock 在玉米中发现可 动遗传因子即转座因子,但是这个过于超时代 的发现当时并未得到承认,甚至受到讥笑。
2、假设在常染色体上红: 眼雄正 反交 交性A♂♀Xa 白X 眼a♂♀a雌性A♀♂A
♂
X
aa ♀
结果预测
Aa aa
Aa
推论:
正反交不一致,一定是X染色体上的遗传吗?
反例:细胞质遗传。子代性状始终和母本 一样,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紫茉莉的细胞质遗传
一、确定何种染色体遗传 情景2: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请你设计 一组杂交方式,通过一代杂交来判断是否是X 染色体遗传?
孟德尔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教授德弗里斯(Hugo de Vires,1848-1935), 月见草
德国士宾根大学教授柯伦斯(Carl Correns, 1864-
Vires
1933),玉米
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的年轻讲师丘歇马克
(Erich Von Tschermak Seysenegg, 1871-1962), 豌豆
1909年的约翰逊(W.Johannsen)称孟德尔假定的 “遗传因子”为“基因”,并明确区别基因型和 表型。
1909年,詹森斯 (F.A.Janssen)观察到染色体在减 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 了基础。
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
对果蝇的实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伴
白眼雌性 X 红眼雄性
AA X aa
XaXa X XAY
Aa aa
无性别差异
Aa
无性别差异
XAXa XaY 红眼 白眼
结果预测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 于X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三人的论文都刊登在1900年出版的《德国植 Correns 物学会杂志》18卷上,都证实了孟德尔定律。 这就是遗传学历史上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Tschermak
1902年,鲍维丰(T.Boveri)和1903年萨顿W.Sutton) 在研究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 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载体, 可说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白眼 XaXa
XaY
杂交方式: 白眼雌果蝇 X 红眼雄果蝇
结果: 子代中白眼为雄性,红眼为雌性
XAXa 红眼
XaY 白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确定何种染色体遗传 情景1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隐性性
状为白眼,雌雄个体两种性状都有。通过一次 杂交,判断这对性状是否是X染色体遗传?
图解分析: Aa X aa
60年代,阐明mRNA、tRNA 及核糖体的功能、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中心法则”等。
70年代,发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人工分离 和合成基因取得进展 1972年P.Berg 成功实现了DNA体外重组 1973年S.N.Cohen 通过DNA的体外重组成功 地构建了第一个有生物学功能的细菌杂交质粒, 从而兴起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