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医护一体化学习

1、以全方位多角度为切入点 2、以单个病种为切入点 3、一临床新技术开展为切入点 4、以治疗培训管理为切入点 5、以工作流程改善为切入点
调动全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在多个临床 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如:消化内科开展胃间质瘤治疗医护一体 化项目、肝血管外科开展肝脏移植病人病 人如治:疗中医医护科一开体展化中项西目医换药模式的医护一
心外科
外科病房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构建
骨科
骨科“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与实施
ICU
重症医学科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急诊科
医护一体化解决急诊科患者“入院难”的新模式研 究
肿瘤三病房 肿瘤患者静脉血管通路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索
呼吸内科 医护一体化无创通气技术培训中心构建与实践
消化内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围 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的意义: 1、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病人的诊治康复环节,缩短在院时间。 2、节省医院人力成本,发挥护理特长,充分利用护士掌握的 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4、提升护士执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拓展护士执业生涯。 5、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诊满意度。
学(分2会)第组5织届编C写OA《学临术床大护会理。丛书—骨科护理分册》,科技
位 科
教材
医护合出作版共社同,进2行01本1.科1 整合教材《外科护理学》、 (1《)骨膝科关护节理镜学临》床的路编径写变。革系统
(2)伤口冰敷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在骨科的运用
研
科研课题
(3)肢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4)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第8页/共18页
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探讨

会诊质量和效率
12、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 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指南/ 规范, 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
13、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14、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计划/ 方案执行的因素,对住 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 系统与流程
2012年我国学者李素云参观、学习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开 展“院前一院中一院后”医护合作创新病房工作。
医护一体化的目标
?医护一体化共同解决病人问题,提升治疗护理成效 ?提高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护士对患者的观察目标更清晰, 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结局 ?提高护士的医疗知识水平,提升护理工作的含金量和护士 的自身价值,护士的知识形象逐渐在患者中建立 ?医护沟通良好,达到信息共享 ?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士关注的重点 是控制病人的高风险,通过观察病人的生 命体征、预警评分、危急值、评估量表的应用、监测监护等 手段发现病人的高风险并及时处理是护士的责任。
医护一体化的实践方法
明确医生职责:(医疗服务全过程)
1、评估病人,正确诊断 2、按照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规范诊疗行为 3、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4、规范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 5、规范使用和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 6、遵守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 7、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规范使用 8、开展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 9、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 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 方案 10、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计划/ 方案 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医护一体化

(2)2011年4月骨科用血量比2010年同期下降42.48%。
(3)术中自体血回输使用率从原来10%上升到54.07%,上升率为 44.07%。
发展两个平台
创新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
1 合 作 教 学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养 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培养全科护士科研意识 参观先进医院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启迪思路
医护一体化科学理念:
1、围绕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以有效使用医疗资源,提供优 质、高效、低成本服务为向导,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创新护理技术, 促进医护合作,使护理服务内涵、质量、效率、得以进一步拓展和提 升。 2、通过“门诊—住院一体化”、“治疗—康复一体化”、“医院—社 区—家庭一体化”以及多学科合作等新型工作模式来深化优质护理服 务,为病员提供完整的“全程服务保障体系” 3、建立多学科的临床医护专业工作团队,总结多学科合作的工作经 验,并在区域内推广,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泌尿外科
“专医优护一体化”建立泌尿外科无缝隙康复护理 模式
刘玲等
华西医院“医护一体化”项目统计表
科室 耳鼻喉科 疼痛病房 肝血管外科 骨科32病房 神经综合病房 肿瘤三病房 身心疾病病房 中西医结合科 眼科 门诊 项目名称 以医护一体化为依托构建嗓音评估及治疗中心 创建医护一体化医院疼痛管理中心 肝血管病房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快速康复流程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探索与 研究 出血性脑卒中医护一体化诊疗护理管理模式构 建 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探讨 构建以心理专科配套的临床整合护理服务模式 医护一体化建立专科急诊入院快速通道 眼科日间手术模式下护理模式前移和延伸服务 入院客户中心的建设 负责人 余蓉等 刘利等 罗艳丽、肖凤鸣 等 李伶俐等 蒋艳等 李俊英、余春花 等 罗珊霞、申文武 等 黎贵湘等 曾继红等 何晓莉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医护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观察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和优势。
一、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和特点1.专业分工明确: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形成明确的工作分工,互相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共享流畅: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3.团队合作精神:医护一体化模式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临床实习中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学生的临床实习中,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参与到团队协作中,与医生和其他护士共同工作。
学生可以从中真实体验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在技术操作的培训中应用。
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参与,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各种实用技巧。
医生可以向学生讲解技术原理,护士则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优势1.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从而提高团队的协同作业能力。
2.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优秀护士先进事迹篇10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优秀护士先进事迹篇10 **,**,本科学历,**州人民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师。
时光中会不会有永恒的感动?很多人在寻找着这个答案,而**也不例外。
虽然不能在护理工作中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朴素的笑容,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2008年从学校毕业,**就将青春定格在这燕尾帽下,已在这平凡的护理岗位中工作了9年。
在这9年的时间里,先后轮转到胸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在轮转学习过程中也让她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临床护理工作,2009年至今,**曾多次被派出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并担任院内带教老师;2014年,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心脏术后监护的学习,2015年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2个多月的静脉治疗学习,并获得了“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证”。
学习结束后,并和科内同事分享了所学专业知识,大家共同进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了**的先锋带头作用,并得到了科室领导、同事及病人的认可,先后多次在科室年终评优中被评为“优秀”,2014年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自2015年担任本科室护理教学秘书以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带教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认真而不失活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求实习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把临床实际经验和护士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她们的想法和思想,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临床实际知识,得到了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也因此先后多次荣获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优秀带教老师”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她,努力要求自己,而工作外的她,更是经常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新的专业技术,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的学习培训。
2013年、2015年获得医院年终护理技术操作竞赛单项操作第一名的好成绩。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减少错误和病患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满意度。
目前,在护理领域中,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组织架构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医院组织结构中,医生和护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群体,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
然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的密切合作,要求他们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医院正在调整其组织架构,建立医护一体化的团队。
在这种团队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角色有所模糊化,他们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共同执行治疗、分享信息和资源。
这种新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协作效率,提高病患满意度。
另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以往,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容易出现问题。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病房中,医生和护士可以一起查看患者的病历,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共享和更新医疗信息。
医生和护士可以相互监督和提醒,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还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也在培训和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中,医生和护士是分别培养的,缺乏横向交流和互动。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培训和教育中可以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训医生和护士合作病例分析和团队协作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培训中可以设置模拟演练,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工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总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正在逐步发展。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医护工作模式,此模式强调医护双方共同參与、共同合作,共同参与诊疗和护理工作。
国内学者将该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研究综述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探讨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地完善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Abstract] Medical integrationis a new type of working mode,which emphasizes the medical mutual participation and mutual cooperation,that is means jointly participation in diagnosis,treatment and nursing.This model is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research and nursing education work by domestic scholars,having achieved a certain effect.This study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edical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and analyzes the deficiencywhen applying the model of medical integration in clinical,desig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to the use ofmedical integration working model.[Key words] Medical integration;Physician-nurse collaboration;Trans-disciplinary;Nursing;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也相应发生转变。
医护一体化模式

医护一体化实践方法
1、成立医护一体化工作小组
科室将医护分为两大组,在总负责人及组长的带领下指导医护小组相对固定地共同管理病人。 每个一体化小组配备医生2名,责任护士2名,每组医护人员固定搭配并分别分管相同数量的病床,每组收治的患者随机分配。
医护一体化实践方法
2、学习医护一体化模式知识
肇庆市四会人民医院
医护一体化模式
汇报人:***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目录
医护一体化概念
第一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医护一体化概念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
医护一体化目标
第二章
医护一体化目标ຫໍສະໝຸດ 目标2目标4目标1
目标3
提高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护士对患者的观察目标更加清晰,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结果。
3、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责任护士接到收治通知后,按医院入院流程对患者进行入院处理,并通知责任医生。责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下达医护一体化医嘱,24小时内首次医护小组联合大查房,科主任、护士长、两组责任医护人员参加,共同制定治疗、护理方案。 责任护士每天随同责任医生查房一次,每周联合大查房不少于一次,责任医护人员共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并适时修订治疗护理方案。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心内科积极开展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心内科积极开展
无
【期刊名称】《安徽医专学报》
【年(卷),期】2024(23)2
【摘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快速康复为导向,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围绕优化流程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文关怀措施、提升病房管理质量等,有效开展“无陪护”病房管理工作,形成有“胸科特色”的优质“无陪护”病房模式。
自“无陪护”病房开展以来,病房流动人员减少,环境整洁舒适,病房管理成效大幅提升,感染发生率下降,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4 年3月26日,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及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护理部负责人一行莅临该院调研“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安徽省胸科医院副院长徐宁、护理部主任桑莹莹等陪同调研。
【总页数】1页(P93-93)
【作者】无
【作者单位】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小心脏上的大手术——山东省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徐长宪谈先心病手术
2.心脏瓣膜病尽量手术修补——访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邵永丰
3.2019北京微创心脏大血管外科高峰论坛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成立40周年回顾第一轮通知
4.安徽省胸科医院托管临泉县人民医院胸外科
5.人文关怀服务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质量、实习护生工作责任感的影响价值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建立紧密的工作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将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医疗团队。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患者为中心”,也就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将患者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通常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方式。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首先,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误诊的风险,提高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同时,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体验。
其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掌控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再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冗余资源的浪费,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此外,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促进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成长。
最后,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团队和沟通机制,医护人员可以实现专业分工和互相配合,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效益。
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医疗行业。
总的来说,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模式通过建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导向,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效能和效果。
心胸外科护理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

规范药品的领取、存储和使用,防止药品误用或 过期。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患者风险评估
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病情、年龄、认知能力等 方面。
预防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预防压疮、跌倒等。
预防措施实施
确保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降低潜在风险。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在遇到跨部门问题时,主动协调各方 资源,寻求解决方案。
信息共享
及时与其他部门分享工作进展和相关 信息,以便共同应对问题。
PART 05
护理安全与风险控制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确保每位患者能够被正确识别,减少因身份混淆 导致的不良事件。
交接班制度
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降低因交接不 当引发的风险。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 合、疼痛控制和活动能力等。
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和反馈 意见。
护理过程的问题与改进
针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的问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 能力和服务水平。
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的问题,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护理人 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急救技能培训
01
针对心胸外科患者的急救需求, 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 包括心肺复苏、除颤等紧急处理 措施。
02
定期组织模拟急救演练,提高护 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 和协作能力,确保能够迅速有效 地救治患者。
护理科研进展
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项目,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心胸外科护理研究成果和技术进 展。
3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篇一:开展医护一体化计划书开展医护一体化计划书一、开展背景医护一体化是医院与护士之间的一种可靠合作过程,医护双方均能认可并接受各自行为与责任范围,能保护双方利益,并能达成共同实现目标,同时医护之间有合理分工、密切联系、信息交换、互相协作、补充和促进,并非单纯的医护一起工作。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也要求,“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与安全管理团队,共同完成工作”。
整体护理责任制的实施是以病人为整体,以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为整体。
医护一体化不仅能共同解决解决病人的问题,提升治疗护理成效,而且医护沟通良好,达到信息共享,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从而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开展目标全院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三、开展范围全院临床科室。
四、开展前期工作1.向主管院长汇报实施岗位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主管院长的支持与重视。
2.对所有护士长进行五、篇二:全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1医护协同小组化按照病种的不同,医疗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分组,组成医护协同小组,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各治疗小组医生和护士共同讨论制定常见疾病的诊疗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严格参照执行。
护理人员参与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
在临床护理中实行包干到人的责任制护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的责任制护士提供连续的护理。
2门诊住院一体化设立术前准备室,由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和医生组成术前检查医护小组,将术前准备前移,实行门诊——住院一体化。
病人在门诊就医后,持入院证到术前准备室完成常规术前检查和术前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电子医嘱系统了解住院部床位信息,并为病人办理住院手续。
开辟门诊——住院部绿色通道,将急症病人直接安排入院。
3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化为保证病人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的规范化,各医护治疗小组组织专家充分讨论,确定每种疾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的项目、内容以及相应健康教育,并将这些项目、内容制定成规范的临床路径,提高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出科小结

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出科小结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护理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升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和见解。
二、实习岗位及认识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轮转。
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护士的职责和使命。
同时,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我深感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和责任重大。
三、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向带教老师请教,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观摩资深护士的操作,努力学习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我也注重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四、实习过程总结及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护理工作,熟练掌握了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增进了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和见解。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操作技能的熟练度、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五、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的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有些操作技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培训,例如:心肺复苏、氧气吸入等。
建议医院加强对实习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实习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
同时,也建议带教老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实习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六、个人对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职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业选择。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1 6 ・
J o u r n a l o f Nu r s i n g S c i e n c e No v .2 0 1 3 Vo 1 . 2 8 N o . 2 2
医护 一 体 化 管 理 模 式 在 手 术 病 理标 本 管理 中的应 用
陈荣珠 , 王 桂 红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o c t o r - n u r s e c o - ma n a g e me n t p a t t e r n i n ma n a g e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me n s o b t a i n e d d u r i n g s u r g e r y/ /C h e n Ro n g —
关键词 : 手术室; 病理标本 ; 医护 一 体化 ; 管 理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2 . 3 ; C 9 3 1 . 2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号 : 1 0 0 1— 4 1 5 2 ( 2 0 1 3 ) 2 2 — 0 0 1 6 —0 2 D OI : 1 0 . 3 8 7 0 / h l x z z . 2 0 1 3 . 2 2 . 0 1 6
凡在 手术 室 内实施 手术所 取 下 的组 织 、 器官 或 与
患 者疾病 有关 的物 体 、 异物等 均 视 为手术 标 本 。活 体 组 织病理 诊 断是外科 疾 病 的第 一 诊 断 、 是 金 标 准 。手 术病 理标 本特 别是 肿瘤 患者 的病 理标 本 , 对 患者 疾 病 诊断、 治 疗及 评估疾 病 预后有 着 重要 意义 。若 标 本 送 检 环节 出现 问题 , 容易 导致标 本 延迟 送 检甚 至标 本 遗 失 或变 质 , 直 接 影 响患 者 的病 理 结 果 , 进 而 影 响 疾 病 的进一 步治 疗 。美 国护理协会 将 医护合 作定 义 为 : 医 生 与护 士之 间 的一 种 可靠 的合 作 过 程 , 医护 双方 都 能 认 可并 接受 各 自的行 为和责 任 范 围 , 能保 护 双方 的利 益 和有 共 同实现 的 目标 ¨ 1 ] 。在 病 理 标 本 的管 理 方 面 手 术 医生 和 手术 室护 士 有 着 共 同 的 目标—— 保 障 病 理 标本 的安 全 。为进 一步规 范标 本 管理 , 减 少标 本 送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之间形成紧密的协作、协调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使二者可以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可以让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方法。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协作和协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确保各方在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得到明确和协调。
2.互相补充: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互相补充,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则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操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这种分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全面和综合。
3.患者为中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患者放在第一位,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信息的传递中出现误差,提高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增加工作效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医生和护士间的冲突和摩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医生和护士可以互相协助和配合,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的浪费,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
3.改善患者体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满意度,增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1.建立团队意识:医院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开展培训和工作交流,增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制定共同目标:医生和护士应共同制定医疗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目标的达成。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时间:2021-04-04 09:50 点击:5249次2021年9月,我科第二批进入了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病房进展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试行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探讨各项优质护理细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的开展,除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还加强了医护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我们科室在这次优质护理效劳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首先是交班制度的改变,现在我科实行的是“医护一体化〞交班,即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同时参与科室的晨交班。
护士首先通过管理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展标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
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及住院总医师进展补充,这一双层面的交班,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到达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效劳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科新增一个惯例,即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将进展“医护一体化〞的专科知识讲座及死亡案例讨论。
届时医护人员都会晨间七点到达病房,进展专科的知识讲座,讲座后还有各位医疗组长整理出的死亡病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
而胸外科很多当日休息的护士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专科知识面,还加深了解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配合,从以往案例中总结经历,使胸外科不管在医疗还是在护理方面都能更加进步更加优秀。
最后,自今年开年以来,我科全面启动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模式。
针对外科手术伤口及各类压疮,我们以各护理小组为单位,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每日对出院患者伤口换药工作,周一、周四对术后伤口换药,随时对特殊伤口经行换药,而对待一些疑难伤口案例那么由医生护士共同商讨并合作完成。
2021年换药达2000多人次,换药治疗费用达近10万元。
也为科室伤口护士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护一体化新模式

医护一体化新模式医护一体化新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该模式将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划分变得模糊,注重合作、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注重患者为中心,将医疗团队的不同成员融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患者的医疗护理。
在这个新模式下,医生与护士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也参与到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工作和护理服务。
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准确性和效果。
2.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一体化模式注重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3.优化资源利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医生和护士的专业优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效果,减少资源浪费。
4.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一体化模式侧重于团队合作和协作,鼓励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加强沟通与协作:医生和护士应加强沟通和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避免重复工作和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2.鼓励专业交流:医生和护士应积极参与专业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和能力。
3.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医护人员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4.注重培训与学习:医生和护士应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适应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工作需要。
总之,医护一体化新模式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它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医护团队的合作和凝聚力,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意义评价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意义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模式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诊抢救的效果。
方法纳入50例急诊入院抢救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研究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
以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一般组(25例)、研究组(25例),分别采取一般性急救护理模式、无缝衔接一体化模式急救护理模式。
通过两组抢救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应用意义。
结果研究组各环节抢救所用时间均短于一般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模式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急诊抢救效果、效率,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急性期心肌梗塞;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多发病症,短时间内病情可能发生迅速变化,病死率较高,发病后以心律失常、持续性胸痛为主要表现[1]。
超急性期即患者发病后的3h内,此阶段是患者PCI治疗的最佳时机,需要为其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快速重建心肌功能,继而改善预后。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整合应用,将院前、院内、专科治疗视为一体,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将急诊抢救流程视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协调性、流畅性,继而提升急救质量[2]。
本研究开展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救治,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21年1月起展开本研究,截至2022年10月以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其中50例对照分析。
按照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一般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
先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各项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符合研究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
一般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14例、11例,年龄区41-75岁,平均(57.35±6.41)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15例、10例,年龄区间40-72岁,平均(57.83±6.02)岁。
医护一体化ppt课件

2023
PART 06
医护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 与挑战
REPORTING
拓展多学科协作模式
强化跨学科合作
促进医学、护理、康复 、心理等多学科紧密合 作,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
建立联合诊疗团队
组建由医生、护士、药 师、营养师等组成的联 合诊疗团队,为患者提 供全方位服务。
推动远程医疗服务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远 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 等,打破地域限制,提 高诊疗效率。
协作执行
03
医生和护士共同协作,确保治疗方案的正确执行,减少因沟通
不畅或执行不当导致的治疗失误。
减少并发症和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医护一体化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状况,及时 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
早期干预
医护团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干 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优化救治流程
通过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效 率和质量。
加强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
提供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能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加强人文关怀
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提 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促进社会支持
医护一体化还强调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2023
PART 04
医护一体化对提升医疗质 量的作用
REPORTING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综合评估
01
医护一体化通过综合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患者进
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_医护一体化_护理新格局

_医护一体化_护理新格局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和合作,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
目前,医护一体化的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等医疗机构,并逐渐形成了护理新格局。
医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有效地优化医疗资源。
在过去的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往往是分开工作的,医生专注于诊断和治疗,护士则负责患者的护理。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把握不全面,护士对医疗方案执行不到位,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医护一体化则可以通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护士可以更好地执行医疗方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医护一体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往往存在问题,导致患者的护理质量下降。
而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和准确,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护一体化在临床操作中的配合默契也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另外,医护一体化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不满意度增加。
而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机制,医生可以更好的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传达给护士,从而减少工作重复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医护一体化的实施也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增加护士的自主决策权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要及时、准确、明确,要建立合作的信任关系,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效率。
其次,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潜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医护一体化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接诊的8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模式,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SAS、SDS、VAS和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
意义;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
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多数为手术治疗,该科室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为了评价胸外科心
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接诊的80例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
年8月至2019年8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40例,医护
一体化模式)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41岁至67岁,平均年龄(47.59±2.35)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40岁至69岁,平均年龄
(47.88±2.29)岁。
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相比,(P>0.05)无统计学
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指征;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模式:(1)构建医护一体化小组,施行8小时轮班制度。
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流程的优化,明确每一个护理人员
的工作责任[1]。
(2)医护一同查房,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
明确查房时间和方法。
制定科学的交班制度,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实施分组查房,及时告知
责任护理人员患者基本病情,倾听医师查房情况,辅助医师进行查体,完成查房
之后需要及时向医师提出疑问。
(3)患者病情讨论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将自
己的意见提出,在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床前交接病情中,需要将患者的异常数据告
知医师,通过与医师沟通,为患者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2]。
(4)做好危重症的
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沟通中,明确告知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异常指导、治疗与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SAS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切口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80例胸外
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数据资料在确认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SAS、SDS、VAS、PSQI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切口
感染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
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2.结果 2.1 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SAS、SDS、VAS、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SDS、VAS、PSQI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
者SAS、SDS、VAS、PSQ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无切
口感染,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
对照组,7例切口感染,对照组切口
感染发生率为17.50%。
2组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组
间差异性显著,(X2=7.6712,P=0.0056)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胸
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护理难度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中对医护
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进行报道,该护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和改
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3]。
本次研究中,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引入医护一体化护理,不仅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
还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医护一体化模式管理,可以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人员和医师之间的沟通,以此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对患者进行医
护一体化的护理方式,强调立足于患者的基本需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
员在医生积极的配合下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采用医护一
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克服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精
神状态,可促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有效
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4]。
研究显示显示:观察组SAS、SDS、VAS和PSQI评分优
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充分说明:胸外
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取得显著护理成效。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中效果确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世蓉,秦红.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临床应
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5):163-164. [2] 王海彦.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胸外
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6):123. [3] 吴艳侠.医护一体化模式
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34):288-289. [4] 熊亚琴,李丽媛.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5,(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