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和倾斜轨道BC平滑对接于B点,整个轨道固定。

现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A位置向右运动,恰好到达倾斜轨道C处(物块可视为质点,且不计物块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1,在BC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2,且v̅1=4v̅2。

物体在AB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在BC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6μ2。

已知AB=6BC,斜面倾角θ=37°。

sin37°=0.6,cos37°=0.8。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BC运动时间之比t AB=23t BCB.物体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为16v0C.物体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637D.物体到达C处之后,能保持静止状态答案:CB.由题可知v̅1=4v̅2,物体在AB阶段、BC阶段分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v0+v B2=4×v B2因此vB=13v0选项B错误;B.由v̅=xt可得x AB t AB =4x BCt BC因此可求t AB t BC =x AB4x BC=32因此选项A错误;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ma AB,mgsinθ+μ2mgcosθ=ma BC 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2−v02可得(13v0)2−v02=−2a AB x AB 0−(13v0)2=−2a BC x BC代入数据μ2=6 37因此选项C正确;D.由于μ2<tan37°,则物体不可能在C处静止,选项D错误。

故选C。

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答案:BAB.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故B正确,A错误;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故D错误。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1.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受力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列方程求解等步骤。

•科学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物理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理解物理定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段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受力情况如何?如何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用已有知识进行初步解释。

•过程点评: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联系,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学习做好铺垫。

3.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详细阐述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公式含义、矢量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物理问题(如斜面滑块、竖直上抛运动等),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解。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路、分享解法,并尝试解决可能出现的疑惑。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和案例分析的关键步骤。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独立解决类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 力学单位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 力学单位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对点训练
1.(多选)关于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
A.国际单位制是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一种通用的单位制
B.各国均有不同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为了交流方便而采用的
一种单位制
C.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基本的单位制,只要在物理运算中各物理量
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最后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
要点提炼
1.简化运算: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 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式子的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 简化了书写。
2.检验结果:各量的单位统一成国际单位制单位,只要正确地应 用公式,计算结果必定是用国际单位制单位来表示。只有所求物理量的 计算结果的单位和该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完全一致时,该运算 过程才可能是正确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不对,则结果一定错。
要点提炼
1.单位制的意义 单位是物理量的组成部分,对于物理量,如果有单位一定要在数字 后带上单位,同一物理量,选用不同单位时其数值不同,统一单位,便 于人们的相互交流,统一人们的认识。
2.单位制的组成

长度:米(m)
国 单际力学
基本单位质 时间量::秒千克(s)(kg)
位 制单 位 制单位制导(例出如单) 位速 功 压度率 强:: :米瓦 帕特 斯/秒卡((Wm()P/sa))
探究 情景导入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快艇的初速度是10 km/h。求这艘快艇在10 min内经过的位移。在 解题过程中,怎样合理应用单位制,才能做到既简单又不容易产生错 误?
提示:把题目中的已知量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若不是国际单位的首 先要转化为国际单位,计算的结果同样要用国际单位表示,这样,计算 过程中,就不必一一写出各量后面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的单 位就可以了。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力的改变瞬间引起加速度的改变。

•准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正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牛顿第二定律的动画演示、实例分析、实验视频等。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弹簧秤等,用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解题步骤。

•学生作业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或实验器材演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培养实验能力。

•讨论法:针对复杂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播放一段汽车启动和刹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速度的变化,提问:“是什么力量导致了汽车速度的变化?”引出力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进而引出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教学1.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强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的作用。

•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合外力 与
合外力方向决 定加速度方向
→a与F方向总相同
加速度
合外力大小决 定加速度大小
→a与F大小成正比
(2)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 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减速。
(3)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 力作用

运动状 态变化

物体速 度变化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
×
(2)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 ( × )
(3)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
致。
(√)
(4)在国际单位制中,公式F=kma中,k=1。
(√)
(5)两单位N/kg和m/s2是等价的。
探究 情景导入
瞬时加速度问题
如图所示,用手向下压弹簧玩偶的头部,若人向下压 的力为F,弹簧玩偶的头部质量为m,人手突然撤离时, 弹簧玩偶头部的加速度为多大?
提示:人手向下压时,弹簧玩偶的头部受三个力作用:手向下的压 力 F、重力 mg 和弹簧的弹力 FN,三力作用下弹簧玩偶头部处于平衡状 态,所以 FN=mg+F,当人手离开的瞬间,弹力和重力不变,所以弹簧 玩偶头部的加速度为 a=FN-mmg=mF。
提示:设计赛车时要有大的加速度,一方面需要有强大动力的发动 机,另一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小赛车的质量。
要点提炼
1.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 同体性 F=ma中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 因果性
有加速度 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所受的合力方向决 矢量性 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配套新教材-物理-RJ-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配套新教材-物理-RJ-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到达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同一高度
3.如图2,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将右边的斜面变成水平,
小球将如何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任务1:经历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过程
问题情境:如图所示,手推被子运动,小
球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
问题
4.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长时间被认为
是正确的?他获得结论的方法是怎样的?伽利略又是通过怎样的
方法来获得结论?
生活认识
观察——假设——科学推理——论证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获得结论
5.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你能否将伽利
略的表述概括为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一般认识?
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性,还要向前运动
2.图6为车子向右加速时水杯中水的情况.车子匀速运动时水做什
么运动?车子加速运动过程中,水相对车子怎样运动?为什么?
水做匀速运动
车子加速,水相对车子向后运动,由于惯性,水要保持原来的速度
3.图7飞机投弹的情景,如果飞机飞到轰炸目标的正上方投弹,会
轰炸到目标吗?为什么?
图7
不能;炸弹由于惯性还要向前运动
包也不觉得沉重,但走起路来却要十分小心,不能突然移动或突然停止。因为背包的重力小了,但惯性并没有减
小(因背包的质量没有减小)。质量很大的背包具有很大的惯性,当行走的航天员突然停下来时,背包由于具有
惯性将会继续向前运动,航天员就会向前倾倒。
4.误认为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
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就是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事实上,如果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物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例2 某同学在列车车厢的顶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
球,在列车以某一加速度渐渐启动的过程中,细
线就会偏过一定角度并相对车厢保持静止,通过
测定偏角的大小就能确定列车的加速度(图4.34)。在某次测定中,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求列车的加速度。
小结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受力和运动的示意图。
沿着斜面下滑,当物体A刚接触弹簧的一瞬间到弹簧压缩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BD )
A.物体的加速度将逐渐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的速度将逐渐减小
D.物体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3.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刹车,乘客可能受到伤害。为此人们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安全带以尽可能地减轻猛烈碰撞。假设某次急刹车时,由于
问题
图图5
4.如果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发生变化,加速度的变化是瞬间
发生的吗?这说明F=kma是什么关系?
是,瞬时对应关系
5.F=kma这个式子中,是加速度决定了力,还是力决定了
加速度?这个关系式能否更加简洁一些呢?
有力才有加速度,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时,k=1
6.使用F=ma这个关系式时,对各物理量的单位有什么要求?
3.示例分析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
小球由下落到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运动过程
加速度特点
速度特点
接触弹簧前
a=g
v=gt
压缩弹簧,弹力F<mg时
a减小,方向向下
a、v同向,v增大
F=mg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以加速度a 为纵轴、质量 M 为横轴,根据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本章整合 (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本章整合 (4)

B.kg·m/(s2·A2)
C.kg·m2/(s3·A)
D.kg·m2/(s3·A3)
解析 长度单位都约掉,k 的单位为
N
2
A
=
kg·m
2 ,选项
2
s ·A
B 正确。
试题情境 较简单的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单位制
关键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
教材链接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03页第5题,同属根据单位制知识推导物
示物体质量,由图像可知,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所以m甲>m乙;图像的截距
表示μmg,由图像可知甲、乙截距相等,所以μ甲<μ乙,选项B、C正确。
试题情境 较简单的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公式、一次函数
关键能力 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
教材链接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94页探究a-F图像,在此基础上拓展设问
1 2
at
2 1
解得a1=8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
解得F1=36 N。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2
由几何关系得 F2= ()2 + 合
解得F2=25 N。
2
(3)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下落过程中,有mg-Ff=ma3
解得a3=7 m/s2
当设备重新启动并提供向上动力时,无人机的速度最大,有
速度最大或最小
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
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
加速度为零
4.三种解题方法
极限 在题目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则一般隐含着临界问

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过程推向极限,从而使临界条件暴露出来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总结单选题1、汽车的刹车性能至关重要,制动至停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惯性与车辆性能有关,与质量无关B.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C.汽车停止运动后没有惯性D.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答案:DABC.汽车的惯性是由汽车的质量决定的,与汽车的速度无关,因此汽车行驶时、停止运动后,汽车的惯性一样大,故AB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单位属于力学基本单位的是()A.JB.kgC.WD.A答案: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m、s、kg,故选B。

3、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

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A.它们的质量不等B.它们的密度不等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不同答案:D羽毛下落的速度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自身重力较大,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而玻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其自身重力很小,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可以忽略,加速度a1=mg−fm=g−fm故玻璃球的加速度大于羽毛的加速度,故玻璃球首先落地。

故选D。

4、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地面上且始终静止,滑雪运动员在斜面体上自由向下匀速下滑。

已知运动员包括雪橇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则()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0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M+m)gC.若运动员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M+m)gD.若运动员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向右答案:AAB.当运动员匀速下滑时,可以把m和M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地面的支持力为(M+m)g,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0,故A正确,B错误;CD.当运动员加速下滑时,由于m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则其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M+m)g,由于m的加速度有沿水平向左的分量,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向左,故CD错误。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典例示范 例2 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内通 过8 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停止,已知汽车的 质量m=2×103 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求: (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1)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2)30 s内冰壶的位移大小.
答案:(1)3.8 N (2)40 m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解决有关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真实情境下,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综合问题. 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论证运动和力的 关系. 感受物理和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培养探索自然 的内在动力.
(1)人(含滑板)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为L=20.0 m,则人(含滑 板)从斜坡上滑下的距离应不超过多少.
答案:(1)2 m/s2 (2)50 m
探究点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导学探究
房屋屋顶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排 水问题,如果某地降雨量较大,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设雨 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 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 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 kg,滑板与 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sin 37°=0.6,cos 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 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04-0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04-01
下午4时49分
例5.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 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 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 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肯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可 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第0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下午4时49分
下午4时49分
描述物 体运动 的规律
描述物 体受力 的情况
下午4时49分
怎么运动 运动学 力学 运动原因
动力学
01.牛顿第一定坦曾把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 比作侦探小说中警员破案的过程。在侦探小说中, 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到错误的判断 上去。
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 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
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B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
m1
m2
下午4时49分
例3.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 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 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 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 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 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 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 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例1.关于惯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 A. 运动员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 性 B. 运动员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为利用惯性 C. 手扶拖拉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经转 动的惯性 D.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 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03-3.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03-3.牛顿第二定律

B
02 要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பைடு நூலகம்
(1)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细线对笔的拉力大小。
[解析] 方法一合成法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下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
C
对点演练1 [2024南通如皋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乘坐两种电动扶梯上楼, 此时两电动扶梯都匀加速向上运转,则( A )
A.甲、乙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电动扶梯对甲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电动扶梯对甲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D.电动扶梯对乙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依题意,人的加速度方向沿电动扶梯斜向上,根据物体受到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 方向相同可知,甲、乙都受到重力、电动扶梯对人的摩擦力及支持力共三个力的作用, 故A项正确,B项错误;电动扶梯对甲的支持力竖直向上,静摩擦力水平向右,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电动扶梯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偏向右上方,而不是竖直向上,故C项 错误;可利用假设法判断,若电动扶梯对乙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可知人受到合力的 方向在竖直方向上,不可能沿电动扶梯斜向上,而人的加速度方向是沿电动扶梯斜向上 的,所以假设错误,即电动扶梯对人的作用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上,故D项错误。
相对性
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无论合力多么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与物体是否受其 他力的作用无关,合力的加速度为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物体的加速度必须是对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而言的。对加速 运动的参考系不适用
“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板块模型课件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板块模型课件
此时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f=ma=1.6 N<μmg=4.0 N, 故两物体 1.0 s 后一起以 a=0.8 m/s2 运动. 小物块的位移为 s=12a1t′2+a1t′(t-t′)+12a(t-t′)2,代入数值得 s=2.1 m.
变式1 物体A的质量M=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的 质量为m=0.5 kg、长L=1 m.某时刻A以v0=4 m/s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 木板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忽 略物体A的大小,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试求:
例2 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 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 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问:
(1)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多少?(g取10 m/s2)
(1)若F=13 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物体A和平板车B的加速度 各为多大?
(2)若F=13 N,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1)2 m/s2 14 m/s2 (2)0.5 m
【解析】(1)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做匀减速运动,有μmg=maA, 得aA=μg=2 m/s2.
变式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长木板上有 一质量为2m的小铁块(视为质点)以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0从长木板的上端 沿长木板向下滑动,同时长木板在沿斜面向上的某恒定拉力作用下始终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重点知识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重点知识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竖直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竖直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的质量为m,物块2、4的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

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A.a1=a2=a3=a4=0B.a1=a2=a3=a4=gC.a1=a2=g,a3=0,a4=m+MMgD.a1=g,a2=m+MM g,a3=0,a4=m+MMg答案:C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由于物块1、2间用竖直刚性轻质杆连接,以物块1、2与刚性轻杆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m+M)gm+M=g则有a1=a2=g由于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a3=mg−F弹m=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的加速度为a4=F弹+MgM=m+MMg故选C。

2、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

求: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m/s2B.2m/s2C.3m/s2D.4m/s2答案:B根据题意可知,小物块放上后,对小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2m s2⁄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受力情况改变,加速度为0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3mgsinθ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12gsinθ答案:DA.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线的拉力突变为0,合力不为0,加速度不为0,A错误;B.对球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解得a=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B错误;D.以A、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烧断细线前,A、B、C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0,弹簧的弹力F=3mgsinθ烧断细线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sinθ−2mgsinθ=2ma则A、B的加速度a=12gsinθD正确;C.B的加速度为a=12gsinθ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mgsinθ=ma 解得F T=32 mgsinθC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 2.1.(2023·北京市东城区高一检测)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其俯视图。

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事先通过调节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来抵消摩擦力的影响),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砝码。

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细线后端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运动。

(1)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位移之比就等于它们的_加速度__之比;(2)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应保持两个_小车__(选填“小车”或“小盘和砝码”)的质量相等;(3)为减小误差,应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远小于(选填“远小于”“等于”或“大于”)小车质量。

解析:(1)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x=12at2,两小车运动时间相等,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需要小车的质量保持不变,即两小车质量相等。

(3)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只有在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绳对小车拉力大小才近似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2022·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实验中必须做到_AC__。

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B.每次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C.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轨道平行D.拉力改变后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2)如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d1=8.00 cm,d2=18.00 cm,d3=30.00 cm,d4=44.00 cm。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则小车的加速度a= 2.0m/s2。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存在纵截距,说明木板斜角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度、图线弯曲说明重物的质量不再远远小于小车质量,即m≪M不成立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力学单位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力学单位制
确,不符合题意;在力学范围内的基本单位有米(m)、千克(kg)、秒(s),故C正
确,不符合题意;牛顿是导出单位,1 N=1 kg·m/s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探究点二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0、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
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有一位同学求出的合力结果
身高两米,你能直接比较二者的身高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由于未知三国时代的
“尺与米”的换算关系,故无法直接比较二者的身高。
教材拓展 阅读教材P100,思考下面的问题:20世纪末,美国曾发射过一个火
星探测器,但是由于探测器制造商计算加速度时使用了英制单位,而喷气推
瓦特(W)等都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2)是国际单位的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只是组成国际单位制的一
小部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除七个基本单位以外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3)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公式导出,但并不是所有物
理量的单位都可以互相导出。
应用体验
【例1】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
确的是( D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电流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
B.千米不是力学基本单位
C.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的值等于9.8 cm/s2
D.牛顿第二定律F=ma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不是基本单位,A错误;千米不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但有可能是其他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故B错误;在厘
单位 之间的关系。
2.基本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基础知识手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基础知识手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两者的质量均为2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

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体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10m/s2)()A.10NB.25NC.20ND.30N答案:B开始时A、B处于静止状态,对AB整体受力分析得(m A+m B)g=F弹代入数据求得F弹=40N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10N的外力后,A、B整体不再平衡,受力分析得F+(m A+m)B g−F弹=(m A+m)Ba施加力的前后F弹的大小不变,代入相关数据得a=2.5m/s2隔离A物体受力分析得F+m A g−F BA=m A a;代入数据解得F BA=2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B的压力大小为25N。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球B放在真空容器A内,球B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A的棱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有向上的支持力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向下C.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D.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答案:BAD.根据题意,若不计空气阻力,将容器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为g,再以容器A为研究对象,无论上升和下落过程其合力都等于本身重力,则B对A没有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对B也没有支持力,故AD错误;B.若考虑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上升过程加速度大于g,再以球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B受到的合力大于重力,B除受到重力外,还应受到向下的压力,即A对B的压力向下,故B正确;C.若考虑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下落过程加速度小于g,再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B受到的合力小于重力,B除受到重力外,还应受到向上的力,即A对B的支持力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B对A的压力向下,故C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6节超重和失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6节超重和失重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2.超重与失重 (1)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2)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3.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物 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看起来物重好像有所 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 度的方向。加速度向上则“超重”,加速度向下则“失重”。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完全消 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单摆停止摆动,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等。靠重力才能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液体气压计等。
测量物体的___质__量__,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___m__g__。
2.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 或放置在测力计上,力和测 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__相__等___,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 所受的重力___大__小__。
2.能用牛顿定律解释有关超重和失重现象。
物理观念 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 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
科学思维 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课前预习反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知识点 1 重力的测量 1.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___加__速__度__g__,再用天平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解析 (1)为使纸带上有足够多的数据点,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A
错误;用钩码的重力充当细绳的拉力时,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B正确;改变小车质量不影响木板倾斜度,重力的下滑分力仍然和摩擦力
相等,不需要再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作
第四章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科学探究)
课标要求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
1
图像。
M
(科学探究)
3.通过图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科学思维)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与m的关系
(1)请改正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_;
②小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步
压交变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天平,米尺。
四、实验步骤
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器材——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
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小车重力沿斜木板的分力等于所受阻力
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端时速度为 ,到达水平面后又滑行了一段距离 x 后停下。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求:
(1)人在斜坡时的加速度和在平面上时的加速度。 (2)滑板者到达底端时速度 。 (3)滑板者在水平滑道滑行距离 x。
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由于汽车速度在减小,汽车和背包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发生,摩擦力方
0
6s
0
8s
1
6.一辆汽车沿直线水平公路行驶,当汽车汽油燃尽的时间记为 t=0。以后作用在汽车 上的合外力为阻力 f=-k , 是汽车的行驶速度,k 是常数。以下哪组图像更好地反映出 t =0 以后速度 和位置 x 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7.(多选)一个人在电梯中站在体重计上。以下哪种情况他观察到体重计的读数会大于
人在水平面时只有摩擦力作用在滑板上,加速度为负的。
水平方向运动时,滑雪者运动方向和滑动摩擦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Ff=-μFN 竖直方向受力平衡,FN=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合=ma 水=Ff, 所以加速度:a 水=-1.5 m/s2。
(2)当滑板者从坡顶开始下滑,初速度 =5 m/s,a 斜=3.1 m/s2,斜坡长度 d=110 m。
向向后,故 A 错误。牵引力没有直接作用在背包上,故 B 错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会
造成水平面内运动状态的改变,故 C 错误。当司机在行进中突然刹车,物体由于惯性会继
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前滑动,故 D 正确。
2.C。
解析:由于桌面光滑,作用力拉动两个物块运动,整体获得加速度 a= F ,每个 (1 + 2) kg
12.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利用悬挂槽码的重力来替代
小车受到的拉力,但是实验中没有补偿实验中受到的阻力。以下哪组实验结果为该实验装置
测量数据所绘?( )。
A
B
C
D
二、计算题 13.冬奥会上很多项目都和摩擦力息息相关,比如冰壶深受摩擦力的影响。一个静止在 冰面的冰壶被用 F=4 N 的力水平推出,冰壶在 2.5 s 内获得速度 2.0 m/s。求:
正确的是( )。
A.a>g,F>mg;
B.a<g,F>mg;
C.a=g,F=mg;
D.a=g,F=0。
9.一辆出站的特快列车,1 min 20 s 从静止加速到 300 km/h,如果特快列车机车的牵引
力为 4.9× 105 N 。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
2
A.1.04 m/s2;
B.3.75 m/s2;
A.地面对人的弹力等于人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人的弹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弹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
D.人对地面的弹力小于人受到的重力。
5.一个电梯上行时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电梯作用在乘客上的力最大是在什么
时刻?最小在什么时刻?( )。
选项
A
B
C
D
作用力最大
2s
2s
4s
0
作用力最小
C. 27.7 m/s2;
D.69.4 m/s2。
10.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铁轨和车轮间有摩擦,同时也存在空气阻力 。如果质量为
4.5× 105 kg 的特快列车所受牵引力为 4.8× 105 N ,且加速度为 1.04 m/s2。在这个过程中的受
到的阻力平均值为( )。
A.1.7× 104 N ;
B. 3.8× 105 N ;
2 17.(1) 4.54 m/s2;-1.5 m/s2 (2)32.0 m/s。 (3)341 m。 解析:(1)人在斜坡时的受力如图所示: 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分力。 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 F 合=G∥-Ff=ma 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FN=G⊥
8
整理得滑板者在斜面时加速度为:
a 斜=gsin 28°-μ 斜 gcos 28°=3.1 m/s2
解析:x-t 图像的斜率为 ,由于汽车仍然在沿正方向运动,因此斜率应该一直为正。而
-t 图像的斜率为加速度,由于汽油燃尽,只有空气阻力,此时加速度应该为负值。故选 D。
7.CF。
解析:取向上为正方向,由于人在电梯中的受力在竖直方向有 FN-mg=ma,当加速度 为正时,FN 大于 mg。当向上加速或是向下减速时,均为加速度向上。故选 CF。
8.D。
6
解析:跳伞运动员跳下后降落伞打开之前只受到重力作用,此刻加速度为当地重力加速
度 g。由于背包和人一起下落,加速度相同,人和背包之间没有相互挤压,压力为零。
9.A。
解析:注意单位的换算,速度 300 km/h 转换单位为 =83.3 m/s,时间 1 min 20 s 转换 为 t=80 s。根据 a= Δv 可得,a=1.04 m/s2。
m (2)由于人此时没有动,人与车初始距离为 150 m。根据运动学公式 d=v2-v02 ,
2a
7
车停下时需要走过的距离为 104.2 m,小于 150 m,因此行人安全。
15.(1)0.31。(2)106.2 N 。
解析:(1)割草机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将 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由于割草机做匀速运动,合外力为零。
Δt 10.D。
解析:如果存在阻力,F 合=F-Ff=ma,所以 Ff=1.2× 104 N 。

11.D。
解析:物块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有 Fcos θ-Ff=ma; 在竖直方向上,有 FN+Fsin θ=G。又因 Ff=μFN,联立各式解得 a= F cos +F sin -mg 。
根据运动学公式 d=v2-v02 ,带入数据的在斜坡底端的速度 =26.6 m/s。 2a
(3)根据运动学公式
d=
v
2-v
2 0
,可得
2a
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x=236 m。
9
自己的正常体重?( )。
A.电梯匀速向上运动; B.电梯匀速向下运动; C.电梯向上加速运动;
D.电梯向下加速运动; E.电梯向上减速运动; F.电梯向下减速运动。
8.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在降落伞打开之前,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此时下落的加速
度为 a,背包对运动员的压力为 F。设某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 g,背包的质量为 m,则下列
在水平方向,有 F∥-Ff=0,且 F∥=F cos 45°。
在竖直方向,有 FN=G+F⊥,且 F⊥=F sin 45°。
又因为 Ff=μFN,联立各式解得 μ=0.31。
(2)如果割草机从静止开始加速,则:
在水平方向,有 F∥-Ff=ma;
在竖直方向,有 FN=G+F⊥。
又因为 a= Δv Δt
C.13× 104 N ;
D.1.2× 104 N 。
11.一个物块质量为 m,静止在粗糙的桌面上,木块与桌面间摩擦因数为 μ,现在用拉
力 F 斜向上拉动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计算此时物块的加速度 a 为( )。
A. F-mg ; m
B. F cos-mg ; m
C. F cos-mg ; m
D. F cos +F sin -mg 。 m
物块的加速度和整体加速度相等。此时绳子上的拉力是作用在 1 kg 物块唯一的水平作用力,
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绳子上的力为
F1=ma=
F 3

3.C。
解析:根据 F=ma 可得,F 合=F-Ff=ma,所以 Ff=30 N-8×2.5 N=10 N。 4.C。
解析:人起跳时蹬地,人和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等
3
(1)计算冰壶被推出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2)如果地板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02,计算这个冰壶的质量 m。
14.一辆质量为 2 吨的汽车正在以速度 90 km/h 行驶,突然前方 150 m 处出现一个行人, 因为恐惧站在原地。为避免事故,如果司机立刻踩刹车,依靠地面的滑动摩擦停下。地面与 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0.3。求: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一辆校车在行进中突然前方交通灯变成红灯,司机立刻刹车,所有放在车内过道中
的书包向前滑动了一段距离。书包运动是由于( )。
A.地面的摩擦力;
B.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
C.书包受到的重力;
D.书包质量决定的惯性。
2.两个物块用一根轻绳连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桌面上。
当用一个水平外力 F 拉动使之加速,这时绳子上出现的拉力是
m 12.A。
解析: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小车受到
的合力为
F
合=F-Ff=ma,又因
Ff=μFN=μmg,所以
a=
F-Ff m

F m

g
。故选
A。
二、计算题 13.(1) 0.8 m/s2。(2) 4 kg。 解析:(1)已知冰壶由静止推出获得速度 2.0 m/s,用时 t=2.5 s。 根据 a= Δv ,可得 a=0.8 m/s2。
,再由(1)可得推力 F= cos
ma+mg 45- sin
=106.2 N 。 45
16.(1)如图所示。(2)3 m/s。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 F ,则 t=0,a=0;t=3 s,a= F =2 m/s2。
m
m
加速度与时间图像为:
(2)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a-t 图像下的面积为速度的变化量。 所以 = 1 ×3×2 m/s=3 m/s。
大反向,故 B 错误。在竖直方向上,地面对人的弹力大于人的重力,合力向上,人才能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