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近年来国际上对LPL/WM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1],而国内对LPL/WM认识较晚,对其诊断、治疗比较混乱,为提高我国临床工作者对LPL/WM的认识水平,规范其诊断及治疗,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一、定义LPL/WM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时诊断为WM[1]。

90%~95%的LPL为WM,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抗隆性免疫球蛋白[1,2]。

由于非WM型LPL所占比例低,相关研究较少,本共识仅探讨WM相关标准,非WM型LPL的治疗等参照WM进行。

二、诊断、分期、预后和鉴别诊断(一)WM诊断标准[3]1.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的IgM(不论数量)。

2.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不论数量)。

3.免疫表型:CD19 (+),CD20 (+),sIgM (+),CD22(+),CD25(+),CD27(+),FMC7(+),CD5(+/-),CD10(-),CD23(-),CD103(-)。

10%~20%的患者可部分表达CD5、CD10、或CD23,此时不能仅凭免疫表型排除WM。

4.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

5.有研究者报道MYD88 L265P突变在WM中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4],但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方法和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等有关,MYD88 L265P突变也可见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对CLL/SLL 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

②外周血涂片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200+、CD10-、FMC7-、CD43+;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术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与2008版不同,在2016版WHO有关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如无髓外病变,即使出现血细胞少或疾病相关症状,也不能诊断CLL[2,3,4]。

但2018年更新的国际CLL工作组标准仍将此种情况诊断为CLL[5]。

国内绝大多数专家也认为这种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后,其临床意义及治疗同CLL,因此应诊断为CLL。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标准与讨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抗淋巴瘤联盟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09.0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09B12)通信作者:邱录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qiulg@ ;周道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Email :zhoudb@The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r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in China (2016version )Hematol-ogy Oncology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Leukemia &Lymphoma Group Society of Hematology at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Union for China Lymphoma InvestigatorsCorresponding author:Qiu Lugui,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Tianjin 300020,China.Email:qiulg@;Zhou Daobi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Email:zhoudb@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LPL/WM )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 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最新: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要点解读

最新: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要点解读

最新: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申国指南要点解读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 M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整体预后差。

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不断推陈出新,MCL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MCL概述根据我国一项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MCL占所高淋巴瘤病例的3.07%,以老年男性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诊断时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I I-IV期L.Ii日录贵教搜分别从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分期及预后等方面详细介绍MCL疾病特点和诊治现状,并强调组织形态学特征、成熟B细胞免疫特征、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等对于MCL诊断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初j台MCL的治疗MC L在治疗前需评估是否再治疗指征,并进行高危患者的11.i别、鉴定和分期。

对于初治MCL患者的治疗选择,指南葡以下推荐:①.不伴高危因素的I或连续型II期患者,以单纯受累野放疗(IRST)或非强化疗±I R ST治疗为主;@.非连续型H期且不伴高危因素患者,推荐进行常规免疫化疗(非强化方案);①.伴有高危因素的I-II期患者,建议按照晚期(III-IV 期)进行治疗。

高危因素包括:大肿块病变(之Scm i Ki-67 > 30%、TP53突变/缺失、细胞形态为侵袭性变型等。

④.I-II期伴高危因素或III-IV期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用日TP53等遗传学异常情况进行分层治疗。

关于MCL的分层治疗,对于年龄三65岁且一般状况较好、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应选择利妥昔单抗联合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苦的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进行ASCT巩固,ASCT后予利妥昔单抗或来那度肢维持治疗对于年龄>65岁或一般状;兄较差、不适合ASCT的患者,则应选择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较好的方案进行联合化疗;高危患者(包括TP53突变、TP53和CDNK2A缺失、侵袭性变型、MIPI-c高危组)目前的免疫化疗方案获益高限,在治疗选择时可考虑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来那度肢为基础的治疗方案,CAR-T细胞治疗和(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 SCT)治疗等。

套细胞淋巴瘤2014NCCN指南解读

套细胞淋巴瘤2014NCCN指南解读

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指南解读2014年套细胞淋巴瘤仍然强调其确切的肿瘤组织病理是该病的确诊依据,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确切的肿瘤组织时可通过细针穿刺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流式检测免疫学标志及相关基因重排等检测可为诊断提供充分信息。

CD20、CD3、CD5、CD10、CD21、CD23、CD19、细胞周期蛋白D1、BCL2、BCL6、Ki-67套细胞淋巴瘤呈阳性表达。

CCDN1基因重排、t(11;14)、t(11;18)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中也易出现。

患者基本项目检测无新的要求,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评估应进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检查,并可通过患者血清β2-MG、LDH检测及PET-CT 检查对患者病情评估更具体化。

利妥昔单抗仍是该类患者治疗首选,但治疗前必须进行HBV-DNA的检测、蒽环类药物应用前进行心脏功能的检测、疑有神经系统浸润者应进行腰穿脑脊液的检查。

患者治疗前应进行评估分期,其临床分期的标准仍以临床实验检查为依据,包括血清β2-MG、LDH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由于PET-CT能反应出组织有代谢活性,应用于淋巴瘤的检查更具有准确性。

患者分期明确后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及患者的体质状况选择相应的诱导治疗方案,Ⅰ、Ⅱ期患者仍以CALGB、HyperCVAD、NORDIC 等高强度方案化疗为主,低强度化疗可选择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或CHOP +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Cladribine)联合利妥昔单抗。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可选用改良的利妥昔单抗-HyperCVAD并以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

巩固治疗可选择临床试验或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干细胞移植。

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 利妥昔单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FCMR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FMR (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利妥昔单抗) ;依鲁替尼(ibrutinib)、雷拉度胺(Lenalidomide)±利妥昔单抗;PCR方案:贲司他汀(pentostatin)、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PEPC方案:强的松、依托泊苷、丙卡巴肼、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或DLBCL的二线治疗方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回 田回
B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免疫表型鉴别诊断 图 CD25一 C r 1 Dl03“l CD25+ ◆1 CDlO— C:D10+ CD5一 减轻不良反应,扩大应用范围。②FCR方案治疗,剂量、用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移植以 2.伴del(17p)患者的治疗选择:①如年轻有供者,考虑 在严密观察下应用FC或FCR方案。 佳则开始针对CLL的治疗。避免单独应用氟达拉滨,但可以 血(AIHA)的患者,首先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溶血,如反应不 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均可。③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d为1个疗程)、苯达莫司丁、瘤可宁、 d~,第1—3天,每28 nag·m~· 发症不能耐受的患者,单药应用氟达拉滨(30 有效率不及Fc为基础的方案高。②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并 可。另外,COP±R、CHOP±R方案也可在部分患者应用,但 组成的PCR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针剂及口服剂型均 其他核苷类似物如喷托司汀(P)联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 ms/m2,每个疗程第l天应用1次。也可应用 第1疗程375 ms/m2, 妥昔单抗组成的FCR方案。利妥昔单抗375~500 d为1个疗程)化疗。如经济条件许可,首选加用利 天,每28 mg·m~·d~,第l一3 m~·d~,第l一3天;环磷酰胺250 mg· 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组成的FC方案(氟达拉滨25 个体化治疗,选择如下:①较年轻、无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应 1.对于无dei(17p)患者的治疗,按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 开展p53突变的检查,突变的意义等同于del(17p)。 测del(17p)[以del(17p)>20%为阳性]。有条件的单位可 对于有治疗指征的年轻(<65岁)患者,应进行FISH检 四、初治患者的治疗选择 做常规要求(表4)。 学检查,特别是CT扫描,除了临床试验监测治疗反应外,不 评估疗效应该包括仔细体检和外周血、骨髓检查。影像 三、疗效评估标准 无明显进展,选择治疗时更应保守。 者治疗可以积极一些,而年老体弱、有合并症的患者如疾病 治疗还应考虑到患者年龄及合并症等情况,年轻体质好的患 淋巴细胞数不能作为治疗的唯一指标。另外决定是否 感染证据,夜间盗汗>1个月。⑩患者意愿。 规活动)。⑧无其他感染证据,发热>38.0℃,≥2周。⑨无 ⑦严重疲乏(如ECOG体能状态≥2;不能工作或不能进行常 不佳。⑥在以前6个月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10%。 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对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标准治疗反应 50%,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6个月。⑤自身免疫性 的淋巴结肿大。④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增多> 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 ③巨块型淋巴结肿大(最长直径>10 e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肿大。 察。②巨脾(左肋缘下>6 或恶化:轻度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而疾病无进展时可以观 进行性骨髓衰竭的证据,表现为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展 通常诊断CLL后至少满足以下1个条件时开始治疗:① 期)患者需要治疗。 C和RaiⅢ、IV 0、I和II,Binet A和B及Rai 症状的Binet I和Ⅱ期)患者无需治疗,每2~3个月随访1次;进展期(有 0、 A和B及Rai 考虑何时开始治疗。早期(无症状的Binet CLL的诊断确定后,首要问题不是选择如何治疗,而是 二、CLL的治疗指征 的鉴别。 CD5一B—LPD:主要是CD5一cLL与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 D1一或t(1l;14)阴性MCL具有重要价值。 于诊断Cyclin 为MCL;细胞核Soxll阳性则是MCL的特异标志,特别是对 D1+或t(11;14)阳性则诊断 q32)最具鉴别诊断价值,Cyclin DI、特别是t(1l;14)(q13; 主要是CLL与MCL鉴别,Cyclin 按照免疫分型分析,B-LPD的鉴别如图1。CD5+B.LPD: 检结合免疫组化、FISH等检查方能确诊。 慎鉴别,此时不仅免疫表型资料是必需的,有时需要病理活 滤泡淋巴瘤(FL)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期则需要谨 主堡鱼速堂盘查!Q!Q生!旦筮!!鲞筮!翅£坚!』旦!!堡!!!:!!§盟!盟!Q!Q:y烈:但除del(17p)外,对于预后和治疗选择尚无一 2.其他预后因素: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有条件的单位 显著差异(表2、3)。 的指标。它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三组的生存期有 1.临床分期:仍是评价CLL患者预后的一个简单而有效 九、预后因素 细胞移植。 DLBcL的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有条件的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 效果明显差于原发的DLBCL,可以采用R.CHOP或RICE等 巴结的病理组织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Richter综合征治疗 DLBCL,称为Richter综合征。转化发生在疾病晚期,肿大淋 瘤、HCL及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还是转化为 肿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PLL、霍奇金淋巴 广义的Richter转化指CLL转化为所有淋巴系统的其他 八、Richter转化的治疗 者乙肝病毒激活的监测。 细菌、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尤其注意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g/L;②注意CLL化疗前后病毒、 ms/kg,维持谷浓度>5—7 0.3~0.5 S/L,则每月给予IVIG 包括:①如血清IgG<5 其应用联合化疗后,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防治 疗的重要方面,也是决定cLL治疗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尤 2.感染的防治:CLL容易并发感染,感染防治是CLL治 有效。 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应用化疗后部分患者可 孢素、脾切除等疗法,部分有效。 AIHA的疗效逐渐肯定,并同时治疗CLL本病。④其他:如环 而短暂,常需每3—4周重复使用。③利妥昔单抗:治疗 d,起效快 g·kg~·d“×5 0.4 d无反应,加IVIG 疗7—10 疗或变换其他治疗。②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如果激素治 大多数(65%)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需要激素维持治 渐减量,2—3个月减完。但仅1/3患者可获长期持续缓解, mg,血小板或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正常后.逐 天口服叶酸5 ·kg~·d~,有效率约75%,几天至几周起效,AIHA还需每 mg 板减少(IrI’P)的治疗:①激素:首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l 1.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如AIHA及免疫性血小 七、并发症的治疗 流式细胞术检测的CLL微量残留病阴性。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3个月1次,最好直至三色或四色 长反应时间及总生存。因此,对于经费许可的患者可以应用 用利妥昔单抗或阿仑单抗巩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反应率,延 有临床试验显示,在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初始治疗后,应 六、CLL的巩固维持治疗及意义 CLL的总体诊治策略见图2。 能。 同时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应注意排除Richter转化的可 并症的患者,保守治疗不失为合适选择。 者,也可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老年或有较严重合 患者可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化疗有效(≥PR) 以应用阿仑单抗、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有条件进行移植的 抗者,可采用FCR方案治疗,对于初治时应用过FCR者,可 对于未应用氟达拉滨为基础的治疗或未应用利妥昔单 难治性CLL进行二线治疗。 发,可以按照原方案治疗。停止治疗12个月内复发,则按照 复发CLL的治疗指征同初治。停止治疗12个月后复 干细胞移植后1年内疾病进展或复发。 反应(CR或PR)但停止治疗后6个月以内疾病再次进展,或 难治性CLL定义: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无反应,或虽然有 五、复发、难治性患者的治疗 病进展,应按照难治CLL应用二线方案。 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或应用2个疗程仍出现疾 3.初治方案应用过程中,如果应用联合化疗4个疗程未 d为1个疗程。 d~,第l一5天.每28 g·m~· 成四药联合方案。④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l 同前。③阿仑单抗(CD52抗体):单独应用或与FCR联合组 nPR:其他达到CR,但骨髓活检有淋巴结节;稳定:未达到PR同时未进展者 疾病相关症状;PR:至少符合A组2条+B组1条;PD:上述指标有l条符合即可;CRu:其他达到CR,但未确定是否骨髓活检有淋巴结节; 注:8:多个淋巴结最大长径与垂直径乘积之和(通过cT或查体);A组代表肿瘤负荷;B组代表骨髓造血功能;CR:上述标准全部符合且无 进展(PD) 部分反应(PR) 完全反应(CR) 评估指标 NCCN标准) CLL治疗后疗效评估标准(2008 表4 -143· 生坐直邃堂盘查垫!Q生!旦筮!!鲞筮!翅垦h也』旦!型!!,!!!坐型垫!Qt!丝:!!t塑!:兰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近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CLL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现就2018年版新修订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CLL和SLL均为单克隆、成熟样小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两者的区别在于CLL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的白血病样表现;而SLL多为淋巴器官肿大的淋巴瘤样表现和骨髓受累。

(一)诊断标准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的κ或λ轻链(sIgκ或sIgλ);另外,sIg阴性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为成熟样小淋巴细胞(观察CLL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优于骨髓涂片),这些细胞可能混有大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细胞或<55%的幼稚淋巴细胞(简称幼淋细胞)。

如果外周血幼淋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则诊断为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细胞形态学对诊断B-PLL至关重要;10%~54%则诊断为CLL/PL(CLL的一种变异型),幼淋细胞比例增高者预后不佳,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确认是否转化,特别是进行性增高时。

对于外周血存在克隆性B细胞,但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109/L,同时不伴有淋巴结和器官肿大(所有淋巴结<1.5 cm)、血细胞减少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诊断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大多CD5+,且呈典型的CLL表型,也可CD5-;CLL表型的MBL,根据外周血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低计数MBL(<0.5×109/L)及高计数MBL(≥0.5×109/L),前者进展为CLL的风险很小,无需常规随访,后者每年1%~2%进展为需要治疗的CLL,所以处理原则同早期CLL。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1]。

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MCL 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

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 (11;14)(q13;q32)异常导致Cyclin 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一)诊断1.MCL的临床特征: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

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

2.组织形态学特征: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

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

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 ,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

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近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CLL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现就2018年版新修订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CLL和SLL均为单克隆、成熟样小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两者的区别在于CLL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的白血病样表现;而SLL多为淋巴器官肿大的淋巴瘤样表现和骨髓受累。

(一)诊断标准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的κ或λ轻链(sIgκ或sIgλ);另外,sIg阴性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为成熟样小淋巴细胞(观察CLL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优于骨髓涂片),这些细胞可能混有大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细胞或<55%的幼稚淋巴细胞(简称幼淋细胞)。

如果外周血幼淋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则诊断为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细胞形态学对诊断B-PLL至关重要;10%~54%则诊断为CLL/PL(CLL的一种变异型),幼淋细胞比例增高者预后不佳,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确认是否转化,特别是进行性增高时。

对于外周血存在克隆性B细胞,但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109/L,同时不伴有淋巴结和器官肿大(所有淋巴结<1.5 cm)、血细胞减少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诊断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大多CD5+,且呈典型的CLL表型,也可CD5-;CLL表型的MBL,根据外周血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低计数MBL(<0.5×109/L)及高计数MBL(≥0.5×109/L),前者进展为CLL的风险很小,无需常规随访,后者每年1%~2%进展为需要治疗的CLL,所以处理原则同早期CLL。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亚洲专家共识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亚洲专家共识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亚洲专家共识总论各位朋友好,我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的首席专家林桐榆医生,也是Asian Lymphoma Study Group(ALSG),即亚洲淋巴瘤研究组的一员。

ALSG发起过许多研究,包括NK/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最近,我们发表了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诊治共识。

早期人们认为MCL是惰性疾病,后来,人们逐渐发现MC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

MCL表现为Cyclin D1、BCL1阳性,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不表达Cyclin D1,而表达Cyclin D2。

诊断MCL时,需要收集足够多的组织样本,通过PET/CT评估肿瘤分布,并收集重要Marker,以指导后续治疗。

治疗方面,早期惰性阶段,可选择放疗和/或免疫化疗。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抗CD20单抗可明显提高患者获益。

对于可治愈的年轻患者,欧美指南推荐了R-HyperCVAD方案,但是很多中国患者无法耐受足量R-HyperCVAD。

随着临床认识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大剂量Ara-C在提高疗效方面有重要作用。

于是,出现了R-CHOP/R-DHAP交替方案,用于可移植的患者。

对于不可移植的患者或晚期的患者,可以使用VR-CAP、R-CHOP以及现在很多的新药,其中典型的便是BTK抑制剂。

此外,还有BCL2抑制剂、来那度胺等。

如何将化疗、抗体、小分子药物有机结合起来,使MCL患者得到全程管理,把不可治愈变成潜在可治愈,并且在保证生活质量情况下延长患者寿命,是我们医生的职能。

在MCL的诊治方面,我们应该把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医生团结起来,针对亚洲患者特点、中国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很多时候伴有乙肝感染,乙肝感染很容易再激活,尤其合并使用利妥昔单抗这类抗体或者小分子药物时。

这些都是临床医生需要特色化为中国患者考虑的方面。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将MCL的诊治做得更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对CLL/SLL 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

②外周血涂片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200+、CD10-、FMC7-、CD43+;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术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与2008版不同,在2016版WHO有关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如无髓外病变,即使出现血细胞少或疾病相关症状,也不能诊断CLL[2,3,4]。

但2018年更新的国际CLL工作组标准仍将此种情况诊断为CLL[5]。

国内绝大多数专家也认为这种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后,其临床意义及治疗同CLL,因此应诊断为CLL。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国际上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达70%~90% ,3~5年无病生存率60%。

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

我国部分医院ALL的诊断已参考国际常用模式,但有相当比例的单位仍以单纯的形态学诊断为主(配合细胞化学染色),对于认识ALL生物学特征的要求差距很大。

另外,多数单位缺乏系统的治疗计划,随意性很大,疗效不理想。

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参考国外成人和儿童ALL治疗经验、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精确诊断和综合治疗(2008BAI61B01)"的研究成果起草了我国成人(>14岁)ALL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以期提高我国成人AL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诊断分型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模式,分型采用WHO2008标准。

同时应参考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诊断标准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表1)。

表1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诊断积分系统(1998)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

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参考NCCN2012建议)才可以诊断ALL。

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建议参考EGIL 标准(表2)。

表2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1998)成人ALL的预后分组:标危组:年龄<35岁,WBC < 30×109/L(B-ALL)或<100×109/L(T-ALL),4周内达CR;高危组:年龄≥35岁,WBC≥30×109/L(B-ALL)或≥100×109/L(T-ALL),免疫分型为pro-B-ALL、早期或成熟T-ALL,伴t(9; 22)/BCR-ABL或t(4; 11)/MLL-AF4,达CR时间超过4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1]。

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MCL 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

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 (11;14)(q13;q32)异常导致Cyclin 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一)诊断1.MCL的临床特征: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

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

2.组织形态学特征: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

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

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 ,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

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3.免疫表型特征: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

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阳性,CD23和CD200[2]阴性或弱阳性,CD43阳性,强表达sIgM或IgD,但CD10、CD11c和BCL6常阴性。

我国MCL患者CD23阳性率近50%,高于国外报道,而sIgM阳性率仅50%,低于国外报道[3]。

免疫组化染色几乎所有患者均Cyclin D1和BCL2阳性(包括少数CD5阴性MCL)。

Cyclin D1核内强阳性是MCL特异性的免疫标志,少部分患者Cyclin D1阴性,但Cyclin D2或Cyclin D3阳性,SOX11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Cyclin D2、Cyclin D3在其他B细胞淋巴瘤中也表达,不具有特异性,SOX11在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故其阳性对MCL具有一定特异性,是Cyclin D1/t (11;14 )阴性MCL患者的重要诊断性标记[4]。

4.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染色体t(11;14)(q13;q32)异常导致CCND1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被认为是MCL的遗传学基础,见于95%以上的MCL患者。

该遗传学异常导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高表达,引起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导致发病。

<5%的MCL患者可无t(11;14)异常,但常伴有Cyclin D2或Cyclin D3过表达[5],55%可伴有CCND2基因重排,主要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发生易位[4]。

80%以上的MCL继发其他遗传学异常,包括获得性异常:3q26(31%~50%)、7p22(16%~34%)和8q24(17%~19%,MYC );以及缺失性异常:1p21-p22(29%~50%)、6q23-q27 (23%~36%)、9p21 (10%~ 36%)、11q22(21%~57%)、13q12-q13 (43%~54%)、13q14-q34 (25%~55%)和17p13-pter (22%~ 45%)[6]。

12三体也可见于25%的患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3的MCL 患者可出现MYC基因获得/扩增和(或)TP53基因缺失[7]。

5.诊断与分型:(1)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B细胞免疫组化Cyclin D1核内阳性和(或)t(11;14)(q13;q34)异常。

如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组织学检查,而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符合典型MCL、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或FISH 检出t(11;14)(q13;q32)异常亦可诊断MCL。

如果组织形态学特征符合典型MCL表现,但Cyclin D1和t(11;14)(q13;q32)均阴性,则应该加做SOX11,如果SOX11阳性,在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学家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亦可诊断MCL。

(2)分型[8,9,10]:MCL诊断后应进行分型:①经典型MCL,即呈侵袭性过程的MCL,占MCL的绝大部分。

②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MCL,即所谓惰性MCL,评判可参考如下标准:a.临床上惰性起病,白血病性表现,脾大而淋巴结不大;b.生物学特点:非复杂核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突变,无TP53基因突变或缺失,不表达或低表达SOX11。

③ISMCN,指Cyclin D1阳性的B细胞局限于滤泡套区的内套层,并未达到MCL的诊断标准。

ISMCN常常偶然被发现,有时与其他淋巴瘤共存,可呈播散性表现,但很少出现进展。

(二)鉴别诊断主要和其他的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进行鉴别,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体请参考《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年版)》[11]。

(三)分期按照Ann Arbor分期系统分为Ⅰ、Ⅱ、Ⅲ、Ⅳ期。

(四)预后广泛应用于侵袭性淋巴瘤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对MCL预后判断效能较差。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 )对MCL进行预后分层(表1)[10]。

表1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 )生物学指标:代表细胞增殖指数的Ki-67阳性率被认为是MCL的最主要生物学预后指标,并独立于MIPI之外。

其他的生物学指标包括细胞遗传学异常如del 17p或TP53突变、MYC基因获得/扩增等,但这些指标均与Ki-67相关以及母细胞变异型细胞形态等相关。

故Ki-67是MCL最重要的生物学预后指标,Ki-67目前较为公认的有预后意义的阳性标准为>30%[10,12]。

结合Ki-67指数和MIPI评分系统能将MCL患者进一步分为不同预后的四组,这种联合评分系统(MIPI-c,表2)在年龄≥65岁、<65岁以及是否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值得推荐[12]。

表2结合Ki-67指数的联合MIPI预后评分系统(MIPI-c)三、治疗ISMCN不需要治疗。

惰性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MCL,如果没有治疗指征[参见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13]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

经典型MCL绝大部分应在诊断后即开始治疗。

(二)治疗前评估治疗前(包括复发患者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应至少包括:1.病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是浅表淋巴结和肝脾大小)。

2.体能状态评分:ECOG。

3. B症状:盗汗、发热、体重减轻。

4.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LDH、β2-微球蛋白。

5. HBV、HIV检测。

6.病理检查:①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②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③染色体核型和FISH技术检测t(11;14)(q13;q32)。

7.影像学检查:①推荐全身PET-CT检查或颈、胸、全腹部增强CT 检查;②胃肠道受累时进行胃肠内镜检测,Ⅰ~Ⅱ期患者建议常规进行胃肠内镜检查;③母细胞型或考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进行腰椎穿刺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④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或多门控探测(MUGA)扫描:考虑应用蒽环类方案化疗时。

推荐有条件的单位进行IGHV突变检测以及FISH检测TP53和MYC 异常。

流程如图1。

图1初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流程1.Ann Arbor Ⅰ~Ⅱ期:对于少部分非肿块型且不伴不良预后因素的早期患者,可采取类似于滤泡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先行免疫化疗后进行受累野放疗(30~ 36 Gy),患者有望长期生存。

对于伴有巨大肿块(≥10 cm)/高肿瘤负荷或伴不良预后因素(如Ki-67阳性率>30%)的患者,建议按照晚期(Ⅲ~Ⅳ期)进行治疗。

2.Ann Arbor Ⅲ~Ⅳ期:晚期患者的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或并发症情况进行分层治疗(表3)。

表3初治套细胞淋巴瘤诱导治疗方案对于年龄≤65岁或一般状况较好、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应选择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进行ASCT 巩固。

联合利妥昔单抗(R)治疗可进一步获益。

表3中的4个方案推荐等级相同,其中HyperCVAD/MA和MCL2方案不良反应较明显,耐受性较差,对年龄较大患者应慎重选择并加强支持治疗;R-CHOP/R-DHAP 序贯ASCT的治疗方案是近年来临床研究采用较多的方案。

而对于年龄>65岁或一般状况较差、不适合ASCT的患者,则应选择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较好的方案进行联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其中VR-CAP、B-R和CHOP-R是较常用的方案(表3),有临床研究表明B-R方案优于R-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较小[19]。

由于苯达莫司汀尚未在国内上市,克拉屈滨联合利妥昔单抗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选择。

3.维持治疗: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R-CHOP治疗缓解后予以R维持治疗(375 mg/m2,每2~3个月1次维持2年或至疾病进展)可进一步改善总生存[18],但来自StiLNHL7-2008研究的初步结果提示,对于接受B-R方案诱导化疗的老年初治患者,R维持治疗并不能进一步获益。

而对于年轻患者移植后予以R维持(375 mg/m2,每2个月1次,共3年)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25],因此MCL患者治疗缓解后建议予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目前正在探索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 )、来那度胺等的维持治疗效果。

(四)挽救治疗复发患者尚无统一的治疗推荐,需要结合患者之前的化疗方案、治疗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等综合考虑。

一般选择与之前治疗方案非交叉耐药的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新药联合化疗(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的新药见表4,截至2016年6月)。

年轻患者在治疗缓解后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选择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