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教案
初中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
初中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鉴赏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2. 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 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背景,分析诗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悲伤与渴望,感受诗人的情感。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诗歌的主题,并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李商隐的诗歌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无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案中的知识点;(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2)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培养对教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教案结构与要素(1)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4)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1)明确教学目标的分类与特点;(2)学会编写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案结构与要素的内容;(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与学习。
4. 教师讲解:(1)教师讲解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的方法和技巧;(2)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教案结构与要素的关系。
5.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编写的教学目标,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2)学生总结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1)同伴对彼此的展示进行评价;(2)同伴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进步。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2)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总结1. 学生总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感悟和收获。
2. 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2)教师强调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与他的代表作品;2.理解《无题》的主旨思想及艺术特色;3.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李商隐的诗集以及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2.讲解与分析:(1)首先,让学生朗读《无题》,并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
(2)接着,让学生思考“无题”两字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探讨的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深入的讲解,如音韵、修辞手法等。
3.感悟与领会:(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就李商隐的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梳理整首诗歌的结构与内涵。
4.课堂延伸:(1)通过对比其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色。
(2)在欣赏古典诗歌中培养学生音韵美与意境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及解析。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答法3.讨论法4.朗读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2.听取学生对《无题》理解与领会的反馈;3.检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教学设计原理进行实际教学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兴趣,提高其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教学设计流程(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
(4)制定教学计划。
(5)实施教学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2)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
2.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学习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制定教学计划。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学设计相关书籍、案例。
2. 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原理和流程的PPT。
3.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教学设计实践案例视频。
4. 小组讨论工具:划分小组,准备讨论所需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教学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无题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篇一:李商隐《无题》教案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2、译诗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是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题》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诗歌《无题》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想起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经验和了解。
- 提问学生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如何欣赏诗歌。
2. 分析《无题》(15分钟)- 分发《无题》的副本,并要求学生静读诗歌。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然后提取他们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 每个小组应该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 教师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确保学生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 解释诗人可能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创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首类似于《无题》的现代诗。
- 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的情感或者描写一种特定的主题。
-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诗歌的手法和技巧,如自由诗或断行。
6. 诗歌分享(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
-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给予评论和欣赏。
7.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提问学生对今天的教学活动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拓展活动:- 邀请一位诗人来讲解现代诗歌,并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创作活动。
- 组织一个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 探索其他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并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通过分析和创作《无题》,学生将能够深入探索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通过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教案设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深度鉴赏与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及典故,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读、意境分析、小组讨论、情感探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感悟诗人在爱情中的深情厚意和无奈,培养珍惜眼前人、珍惜情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以及诗词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理解诗词深层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诗词原文、注释、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及音乐)•学生预习材料(诗词原文、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简介)•小组讨论任务卡•诗词朗诵音频或视频示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营造一种古典而深情的氛围。
•教师引言:“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将走进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心灵世界,感受他在爱情中的深情与无奈,一起品读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约10分钟)•李商隐简介:简述李商隐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其诗歌特点,如朦胧多义、深情细腻等。
•时代背景:介绍晚唐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文人墨客在仕途上的坎坷和情感上的波折,为理解诗词提供背景支持。
(三)诗词朗读与初步感知(约15分钟)1.集体朗读:教师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情感表达,然后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个人朗读:鼓励学生自荐或抽签进行个人朗读,教师点评,强调情感投入和语音语调的变化。
3.初步感知: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初次阅读后的感受,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境。
古诗教案无题
古诗教案无题教案主题:古诗教案《无题》教学目标:1. 了解《无题》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 掌握《无题》的基本诗意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无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分析《无题》的诗句结构和修辞手法;3. 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解读古诗。
教学准备:1. 课文《无题》的复印件;2. 带有空白格的古诗朗读练习纸;3.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诗意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哪一首?为什么?导入:1. 分享《无题》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让学生阅读《无题》这首古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探究:1. 分析《无题》的诗句结构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观察诗句的押韵、对仗、修辞等特点,并解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讨论《无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
实践: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鼓励学生分析所选古诗的诗句结构和情感表达,并与《无题》进行对比。
2. 练习朗读《无题》:发放带有空白格的古诗朗读练习纸,让学生在朗读时填写适当的停顿和语调。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无题》中的情感。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无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能够流传至今?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和传承古诗?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短文分析该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
2. 提供更多古诗欣赏的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古诗,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无题》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句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背景及其对唐代文学的贡献;2. 理解《无题》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无题》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无题》的主旨和思想内涵;2. 理解《无题》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分析《无题》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无题》中暗示的情感和意境;2. 分析《无题》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呈现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3. 课堂展示和评价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了解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导入新课出示《无题》的全文,并问学生是否猜测出了《无题》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全文(1)教师解读请学生先读一遍《无题》,然后教师解读全文的主题和意境。
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上,引导学生从字面和间接意义上分析李商隐的表达方式。
(2)拓展理解提问: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分析并拓展理解。
4. 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唐代诗歌,然后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以及修辞手法,并与《无题》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1)请几个小组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讲一首诗,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给出评价和点评,总结归纳学生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代诗歌或现代诗歌,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李商隐《无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李商隐的《无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唐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诗四首《无题》教案
诗四首《无题》教案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2诗四首之一。
该诗是现代诗人海子创作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无题》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教学难点: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春天的花海或秋天的枫叶。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自然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自然对人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示例:学生A:我觉得自然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摆脱繁忙和压力。
学生B:自然的美丽景色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增加生活的乐趣。
学生C: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第二环节:诗歌欣赏教师将《无题》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随后,教师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示例: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无题》。
学生们齐声朗读《无题》。
教师:诗歌中的“无题”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A:我觉得“无题”代表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没有具体的主题,可以让读者自由地理解。
学生B:我觉得“无题”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没有找到答案。
教师:诗歌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有什么意象?学生C:我觉得“白日依山尽”可以理解为太阳在山脚下落山,代表了一天的结束,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短暂。
九上语文无题教案人教版
九上语文无题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九上语文无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无题这一文体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够理解并分析无题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无题这一文体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无题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分析无题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1. 九上语文教材人教版。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无题作品的选段和相关解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无题作品的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无题作品的特点和可能的意义。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无题这一文体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无题作品的特点,如形式上的自由、意境的抽象等。
3. 解读一些经典的无题作品,分析其意义和内涵。
三、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无题作品,并标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四、鉴赏与评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从情感、意境、形式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评析。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一篇无题作品的鉴赏和评析结果。
五、创作与表达(15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自己的无题作品。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供反馈,帮助改进创作。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无题作品的特点和鉴赏技巧。
2. 提供更多无题作品的阅读材料和相关资源,供学生自主拓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无题作品,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无题作品的创作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和创作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美好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2.学生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课文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需要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能够独立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参与一次家庭或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活动,选择《无题》或其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朗诵,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6.深入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性报告。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李商隐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标题: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背景和创作特点;2. 分析《无题》的主题和意境;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无题》的意境和主题;2. 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李商隐《无题》的诗歌原文;2. 课件或黑板;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入李商隐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对李商隐的了解和对他诗歌的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无题》的主题和意境,鼓励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
三、诗歌鉴赏(20分钟)1. 分析《无题》的诗歌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
2.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个人思考(10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无题》,思考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的评论或感悟,可以是自由写作或诗歌创作。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评论或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商隐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2. 组织学生进行李商隐作品的创作研讨,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的参与度;2. 学生对《无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李商隐《无题》的诗歌原文;2.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3. 课件或黑板。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二首--无题》教案1 鲁人版选修1
李商隐《无题》诗等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某某生。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X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
另一种那么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文本《无题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恋情诗。
《无题》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一、朗读导入
1.听配乐朗读,纠正读音。
2.学生提出故事中的疑难问题,设疑导入新课。
二、生字学习
1.生字正音
鬓:bìn 寒:hán 蓬:péng 殷:yīn
2.词义学习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青鸟,一种三足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后人视其为爱情的信使。
探看(kān):探望。
三、课文学习
1.句意解释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分组朗读赛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参赛,评出朗诵最佳的同学。
四、课外拓展
1.学习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学生展示自己会背的古诗。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2)学会从象征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邹荻帆及他的作品《无题》;(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象征意义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无题》诗歌,分析自己生活中的象征事物;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3. 写一篇关于《无题》诗歌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理解程度;2. 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邹荻帆诗歌风格的欣赏水平;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无题》为例,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无题的古诗教案幼儿园
无题的古诗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古诗中的基本意思;•学生能领会古诗的意境;•学生能模仿近似古诗风格的句子;•学生能享受古诗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2. 教学内容古诗《无题》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 教学步骤3.1 引入活动播放一些和诗歌或者古诗相关的视频或儿歌,引导幼儿对古诗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3.2 认知活动通过名家诗词和现代儿童诗,巩固幼儿的文字认知和韵律感知。
3.3 诗歌韵律和意境的阅读和理解根据幼儿理解能力,分别读《无题》的其一和其二。
在读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句子间的连词、强调、反转,以及表达意境的时态和词汇。
比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体现出景深和远近的对比,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山和鸟的形象,直观感受到这种景深效果。
在读诗过程中,注重节奏和韵律,让幼儿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乐性。
3.4 个性化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短句子模仿古诗风格,培养幼儿的写作兴趣和较好的表达方式。
3.5 综合探究活动在完成模仿古诗风格的短句子创作之后,教师和幼儿合作修改完善,重视幼儿的创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6 达成活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活动或者游戏来整合幼儿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诗句,促进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资源•名家诗词•《无题》相关教学PPT•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幼儿创作材料三、教学反思利用古诗《无题》创设相关的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对古诗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感知到古诗中蕴含的美丽和深度,加强大众对古诗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在情感、知识、技术、劳动、外语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
2、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3、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为晚唐着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二、初读感知
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2、交流初读体会。
三、赏析诗歌
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这两句诗的两个“难”的含义是什么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什么季节
暮春季节,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如何理解这两句
用了比喻的手法,上句“丝”与“思”谐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指导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说明眷恋之深。
(2)这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往往用来比喻什么
现用来形容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
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
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上句写出了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下句直接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诗人借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有何用意
诗人用“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四、拓展延伸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
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
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