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技术
影像技术学 普通X线摄影基本知识

深呼气后屏气
➢ 使膈肌上移,增大腹腔上下径线,减小腹腔前 后经线。
➢ 用于膈下肋骨、腰椎、腹部、骨盆等摄影。
五、X线摄影的优缺点
透视
优点
缺点
✓简便、经济、省时
✓同时观察形态和功 能,多角度观察
✓点片
✓检查时间长
✓受辐射剂量高于摄片检查, 1次前方向 • 背掌方向
摄影方向
冠状方向
R
L
躯干:左右方向,右左方向
四肢:内外方向,外内方向
上下方向(轴)
背底方向
摄影方向
切线方向:中心线与病灶边缘相切 斜射方向:中心线与被检体矢状面呈角度
➢ 正位 ➢ 侧位 ➢ 斜位 ➢ 轴位 ➢ 水平位 ➢ 其他
摄影方位
1、正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平行
立位 坐位 半坐位:坐姿,背部后倾斜 卧位
➢ 仰卧位:背部贴摄影床 ➢ 俯卧位:腹部 ➢ 侧卧位
✓ 左侧卧位:身体左侧贴摄影床 ✓ 右侧卧位 斜位:身体长轴与探测器成角度
摄影方向
摄影方向:中心线入射被照体的方向
✓ 矢状方向 ✓ 冠状 ✓ 上下 ✓ 斜射
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 前后方向 • 掌背方向
在日本 X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每年新增癌症 病例中3.2%由这两种检查所致。
14 12 10
8 6 4 2 0
吸烟
肾脏CT
肝脏CT 泌尿X线检查
腰椎X线检查
每万人死亡概率
胸部X线检查
对生育的影响
男性
➢ 精子减少:中度 15-20 cGy;明显 50 cGy;严重 100 cGy;消失 200-600 cGy
✓明室
X线摄影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前后方向 (anteroposterior;A-P)
背腹方向 (dorsoventral;D-V)
后前方向 (posteroanteri精o品r课;件P-A)
冠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左、右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冠状面平行。 右、左方向(right left;R-L) 左、右方向(left right; L - R)
2、
坐位
3、仰卧位 卧位
4、俯
5、侧卧位
6、右前斜位 位
7、左前斜
8、右后斜位 位
精品课件
9、左后斜
精品课件
二、四肢体位
1、屈、伸位 2、内旋、外旋位 3、内收、外展位
精品课件
一、一般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冠状方向 斜方向 水平方向 轴方向
摄影方向
精品课件
矢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前、后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矢状面平行。
体厚超过15cm或用60kV以
片均需加用滤线器。
精品课件
4.曝光条件的选择 X线机特性、暗室技术、胶片特性、增
感屏特性、滤线设备的使用及环境温度; 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病变 性质及诊断要求等,都是曝光条件选择时 要考虑的因素。
精品课件
5.中心线与斜射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中心线要垂直于暗
盒照射,使被照体的投影变形最小,但 对于某些部位,为避开影像的重叠或满 足于肢体的生理及病理弯曲,可将中心 线倾斜或利用斜射线进行投照。当倾斜 中心线照射时,要对暗盒位置做相应调 整。
精品课件
6.X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 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
影像,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被照体、 胶片三者固定。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沙 袋、棉垫及泡沫砖等固定,并满足拍摄体 位的要求及被检者的舒适。摄影位置摆设 完毕,要锁紧X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普通X线检查——X线摄影常规

普通X线检查——X线摄影常规一、X线摄影操作常规【操作步骤】1. 阅读申请单核对被检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X线号、了解病情。
明确摄影部位及检查目的。
2. 确定摄影位置一般以常规概观片为主,局部片为辅。
3. 准备非急腹症患者的腹部平片检查应提前做好肠道准备(清洁灌肠或前晚服缓泻剂);腹部、盆腔、下部脊柱摄片,应询问患者近期曾否做过有关造影检查,以免造影剂遮盖被检部位。
4. 衣着及敷料的处理被检部位可着薄棉织品衣服,除去可造人工伪影的其他物品。
5. 选择胶片根据摄影部位及检查情况,选择适当的胶片(大小、类型)和增感屏(光谱、增感率、颗粒度等);两分割摄影时应按解剖学位置,使影像上下方位一致,便于阅片对比。
6. 标记准确标记被检者的资料( X线号、检查日期、方位等及其他(如造影剂引人时间、体层厚度、病变部位局部定位等) 。
7. 测量体厚,训练呼吸动作。
8. 摆摄影位置按要求正确摆好位置,对好中心线,调整摄影距离及照射野。
9. 拟定并调节摄影条件根据被摄部位的厚度、组织结构情况等选择适当的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
10. 经复核无误后曝光。
11. 摄影后处理摄影完毕,移开X线管,协助被检者离开摄影台;填写摄影单;胶片打印。
【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2. 掌握禁忌症。
如疑颅底骨折的病人禁止摄颅底片;垂危病人应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检查。
3. 摆位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对特殊病人(如怀疑脊柱骨折者)更应小心,必要时可改变投照方向(如水平照射等)进行摄影以减少搬动,防止加重损伤。
4. 检查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和蔼;检查异性病人时,态度要端庄,必要时可请第3人在场。
5. 爱护设备,机器操作要轻柔、准确,严禁超载使用;X线曝光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
二、摄影原则1. 焦点的选择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球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 以堤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
X线摄影技术PPT课件

片 • 库占共享
CR影像特点
• 灵敏度较高:即使是采集较弱的信号时也不会被噪声所掩盖而显示出来; • ·具有很高的线性度:所谓线性就是指影像系统在整个光谱范围内得到的
X线特性
• 物理效应 • ·穿透作用: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波长越短,穿透作用越强。穿透
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密度和厚度呈反比关系。 • ·荧光作用:荧光物质,如钨酸钙、氰化铂钡等,在X线照射下被激发,
释放出可见的荧光。 • ·电离作用:物质在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照射下,能击脱物质原子轨道的
电子,产生电离。电离作用是X线剂量、X线治疗、X线损伤的基础。 • ·干涉、衍射、反射与折射作用:X线与可见光一样具有这些重要的光学
特性。它可在X线显微镜、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得到应用。 • 化学效应 • ·感光作用:X线具有光化学作用,可使摄影胶片感光。 • ·着色作用:某些物质经X线长期照射后,使其结晶脱水变色。如铅玻璃
经X线长期照射后着色。 • 生物效应 • X线是电离辐射,它对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有抑制、损伤、
甚至使其坏死的作用,它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相干散射(或称不变散射) • 一个低能量X线光子冲击到物质的原子上,形成原子的激发状态。原子在恢复其常态时,放
出一个与原入射光子波长同样、方向不同的光子,此即相干散射。在X线诊断范围内,相干 散射产生的几率最多只占5%。 • 光电效应 • 在X线诊断范围内,它是X线与物貭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以光子击脱原子的内层轨道 电子而产生。 • 光电效应产生的几率受三个因素影响:·光子必须有克服电子结合能的足够能量;·光子能量与 电子结合能接近相等或稍大于;·轨道电子结合的越紧,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 的几率约占70%。 • 光电效应在X线摄影中的意义:·不产生有效散射,对胶片不产生灰雾;·可增加X线对比 度;·光子能量全部被吸收,病人接受的剂量相对较多。 • 康普顿效应(或称散射效应) • 在X线诊断范围内,它是X线与物貭相互作用的另一个主要形式。当一个光子击脱原子外层轨 道电子时,入射光子就会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光子能量的一部分作为反跳电子的动 能,而绝大部分能量作为光子散射。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康普顿散射的几率占25%。 • 电子对效应和光核反应 • 此两种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形式,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不发生
医学X射线影像知识

二、特殊X射线摄影
1、软X射线摄影和高千伏X射线摄影
2、X射线造影及对比剂
软X射线摄影
(1) 软X射线产生方式
20-40kV管电压产生低能X射线(软X射线) (2) 基本原理 软X射线与物质作用, 衰减以光电效应为主。其发生概率与物质 有效原子序数4次方成正比,使密度相差无几的软组织对比度提高, 影像更清晰。
一、普通X射线摄影
2、采集、转换、显示系统 (1) X射线电视系统
正常胸部的透视录像
一、普通X射线摄影
2、采集、转换、显示系统 (2) X射线照片系统 医用胶片(或胶片-增感屏系统)和胶片处理系统
1)医用X射线胶片
功能:记录 显示 贮存
种类: 一般摄影X射线胶片 多幅相机胶片 激光相机胶片 影像增强器胶片 特种胶片 特性:感光
X射线信息“影像”
11 21 31 41
X射线影像
均匀X射线
12 22 32 42 13 23 33 43 14 24 34 44
非均匀 X射线
胶片
一、普通X射线摄影
1、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 X射线摄影
暗盒 乳腺 X线机 普通普通 X线机控制台 X线机
2)增感屏(intensifying screen)
作用:增加胶片曝光,降低辐射
增感原理:
荧光物质
X射线激发
荧光
胶片感光增强
一、普通X射线摄影
2、采集、转换、显示系统 (2) X射线照片系统
2)增感屏(intensifying screen)
构造
片基
基 层 支持 反射层与吸收层 提高增感效率
一、普通X射线摄影
普通X线摄影(躯干)

胸部摄影--胸部左前(第二)斜位
摄影体位: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分开,右臂上举 抱头,左臂内旋,手背放于髋部。胸部左前方紧贴暗盒。 身体冠状面与暗盒成60°~65°角。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 及两侧胸壁包括在胶片内。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高度斜位胸廓水平连线中点,垂直 于暗盒。
呼吸状态:平静呼吸屏气。 滤线设备:滤线器(±)。 焦—片距;180㎝~200㎝ 标准片显示:胸部左前斜位影像,心脏大血管不与胸椎重
用途:常规位置。
脊柱摄影-颈椎后前斜位
摄影体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摄右(左)前斜位 时,左(右)侧肘部和膝部弯曲,支撑身体,使身体 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听鼻线垂直于床面,颈部长轴 与暗盒长轴平行,枕外隆凸及第1胸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角,对甲状软骨高度,颈部斜位 中点射入。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射入。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滤线设备:滤线器(+)。 焦—片距:85㎝。 标准片显示:3~7颈椎正位影像,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椎间
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楚。椎骨纹理清晰
用途:常规位置。 注:此摄影位置也可采用站立前后位方式进行投照。
脊柱摄影-颈椎侧位
注:此位置也可摄取左、右前后斜位,也可采用站立 斜位方式进行摄影。
脊柱摄影-胸椎前后位
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线 对正于床面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第7颈椎与 第1腰椎包括在片内。
中心线:对准胸骨体中点,垂直于床面。 呼吸状态:吸气后屏气。 滤线设备:滤线器(十)。 焦—片距:90㎝。 标准片显示:胸椎正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棘突居
腹部摄影--倒立侧位
脊柱骨盆摄影位置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一)除去影响成像的物品,如不透X线的饰物、膏药、敷 料,带金属丝或金属染料的衣物。询问近期是否服用或注射 过高原子序数药物,是否做过钡餐及钡灌肠检查。腰椎及骶 尾椎正位摄片前应清除肠内容物。
X线摄影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量:E 将此相对固定的感光因素综合用k表示,则感光效应公式 可简化为: E = k·(Vn·I·t)/r2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是根据病变情况需 要经常变动的四个感光因素,习惯上称为曝光参数,狭义 的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与应用 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四、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效应:
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透视 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IP板、平板探测器等光电转换 系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影像效果。
普通检查:
X线透视
X线摄影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X线摄影检查技术概述
1、X线透视: 定义:将被检者置于X线球管与荧光屏之间,通过转动被检 者身体,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立即得到检查部位形 态及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原理:X线的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机体的自然对比; 分类: 暗室透视:荧光屏式; 明室透视:电视透视(影像增强器)→数字化透视。
E = k·(Vn·I·t·S·f·Z)/(r2·B·Da)·e-μ d V:管电压 n:管电压指数 I:管电流 t:曝光时间
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 f:增感屏的增感率
Z:靶物质原子序数
r:摄影距离
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
D:射野的面积
e:自然对数底
μ :组织X线吸收系数
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普通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为了保证摄影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普通X线摄影的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摄影前、摄影中和摄影后的步骤。
一、摄影前的准备工作:2.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在摄影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3.安全防护措施:提醒患者摄影期间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首饰、手表等,避免对X线摄影产生干扰。
同时,告知患者需要遵守放射防护规定,如佩戴铅制防护衣、戴上铅制防护手套等。
4.检查设备准备:确认摄影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如X线机、影像采集设备等,必要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5.准备摄影区域:清理摄影室,保持摄影区域干净整洁,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6.工作人员准备: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铅制防护衣、铅制防护眼镜等,并洗手消毒。
二、摄影操作过程:1.仪器设备操作: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X线机工作模式和参数,如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
确保选择的模式和参数与患者的体型、病情相匹配。
2.患者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要求,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调整,如站立、坐位、卧位等。
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在需要的情况下垫上垫子或枕头。
3.摄影区域定位:使用定位器或辅助工具,标记摄影区域的位置,确保摄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定位器放置: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将定位器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如定位器架、定位对准器等。
确保定位器与患者的身体接触良好,保持定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曝光技术操作:按照医嘱要求,选择相应的曝光技术,如搭桥法、双角度法、多角度法等。
调整曝光参数,如曝光时间、亮度、对比度等,确保曝光图像的质量。
6.拍摄图像:操作好摄影设备后,按下拍摄按钮,进行拍摄。
在拍摄瞬间要保持摄影设备的稳定,避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三、摄影后的处理工作:1.图像查看与评估:及时查看拍摄的图像,评估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摄影位置:被照肢体、X线中心线方向、X线胶 片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摄影体位:为达到摄影目的,而使被检查者身 体所形成的空间位置。 ★摄影方向:X线摄影时中心线 穿过被检肢体的方向。
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
人体直立 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双下足并拢,足尖向前 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基准轴线与面
垂直轴
基准轴线(体轴):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轴线。
垂直轴:上至头顶,下至尾端并垂直于
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到达背
侧面,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与地
冠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 鼻根 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后缘与下缘相会 内眦
处形成的钝角。
鼻尖
口角
颏尖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眉间
外眦 眶下缘 瞳间线 鼻翼
下颌角
基准线
体位
一、基本体位
1、立位 3、仰卧位 5、侧卧位 6、右前斜位 8、右后斜位
2、坐位 4、俯卧位
7、左前斜位 9、左后斜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二、四肢体位
1、屈、伸位 2、内旋、外旋位 3、内收、外展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一、一般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冠状方向 斜方向 水平方向 轴方向
摄影方向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胸部摄影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部正位影像,肺尖、两侧 胸壁及双肋膈角包括在照片内,两侧胸锁关节对 称,肩胛骨不与肺组织重叠,心脏大血管边缘及 双膈顶锐利,肋骨纹理清晰。
2023/6/8
13
循环系统X-ray检查
2023/6/8
14
循环系统X-ray检查
2.心脏大血管左侧位(常规位)
1.胸部后前位(常规位)
【滤线器】+ 【焦-片距】150cm
胸部后前位显示图
【标准影像显示】双肺后前位影像。肺尖、两侧 胸壁及双肋膈角包括在照片内。两侧胸锁关节 对称,肩胛骨不与肺组织重叠,T1~4显示清 晰,心脏大血管边缘及双膈顶锐利,肋骨纹理 清晰。
【用途】胸部后前位平片是X线检查胸部的疾患 的初选位置。
【中心线】水平投射,经胸骨角与 剑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胸部前弓位(前后 方向)体位
2023/6/8
7
胸部X-ray检查
3.胸部前弓位 (前后方向)
【滤线器】+
【焦-片距】180cm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标准影像显示】此位置显示肺部前凸位影像,常用 来观察肺尖与锁骨上或肋骨重叠的病变。
2023/6/8
2
胸部X-ray检查2023/6/8源自3胸部X-ray检查
2.胸部侧位(常规位)
【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 两臂上举,交叉抱头,使两肩尽 量不与肺部重叠;暗盒或上缘平 第7颈椎,前胸壁及后背部与暗盒 边缘等距。
【中心线】水平投射,平第5胸椎高 度经侧胸壁中点,垂直暗盒射入 。
【呼吸状态】深吸气后屏气 【滤线器】+
【用途】此位置主要显示下胸部轴位影像,对 叶间积液和右肺中叶不张等有诊断价值。
第7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

(5)使用滤线栅的注意事项: ①基本原则:被照体厚度超过15cm,组织密度主要为骨 密度,管电压﹥60kv。 ②使用时避免反置,X线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中线,左 右偏移不超过3cm。 ③需要倾斜X线球馆摄影时,倾斜方向应该与铅条排列 方向一致。 ④使用聚焦式滤线栅,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应在允许范 围内。
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
(一)头颅体表定位线 1、听眶线: (人类学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 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 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水平线。 2、听眦线: 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此线为X 线摄影学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为X线摄影学基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15°角)
(2)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集,使轰击 在靶面上的电子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主要由灯丝、 阴极头、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成。灯丝一般由钨绕制成 螺管状,灯丝通电后,温度逐渐上升,到一定温度即可 发射电子。
(3)玻璃壳:用来支撑阴、阳极和保持X线管内真空度。
(4)旋转阳极X线管的结构:由靶面、转轴、轴承、转 子组成。
乳腺专用 口腔专用
功率小(3-5kw),分牙片机和口腔 全景
二、普通X线设备的基本结构
(一)X线管 X线管是产生X线的终端元件,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X 线能,由阳极、阴极、玻璃壳组成,通常分为固定阳极 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
(1)阳极:作用是吸引和加速电子,使高速运动的电 子轰击阳极靶面受急剧阻止而产生X线,同时把产生的 热量传导出去。阳极靶面工作温度高,一般选择钨(熔 点高、蒸发率低、原子序数大、强度高)制成钨靶,但 由于钨的导热率低,通常把钨焊接在铜体上面提高散热 效率。
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
普通摄影与X线摄影
第7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一.胸部后前位:1、包括胸廓、全部肺野及两侧肋膈角;2、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3肺野密度适中,肺尖显示在锁骨上方,纵膈内1-4胸椎显示清晰;4、肺门位于肺内带中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5、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脏边缘锐利;6、心脏居中偏左;7、高千伏显示层次丰富、与肋骨纵膈与心脏等重叠肺组织显示清晰,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管壁显示良好,心脏及大血管边界较锐利。
二.胸部侧位片:1、胸片包括肺尖膈肌及前后胸壁;2、胸骨及胸椎呈侧位缘;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5、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手正位:显示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像。
四.手斜位:显示第2-5掌、指骨斜位像。
五.腕关节正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2、腕桡关节面清晰。
六.腕关节侧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2、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
七.尺桡骨正位: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
八.尺桡骨侧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九.肘关节正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十.肘关节侧位:1、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3、肱骨两髁影像相重叠。
十一、肱骨正位: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十二、肱骨侧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十三肩关节正位:显示肩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十四、肩胛骨正位:显示肩胛骨正位影像。
十五、锁骨正位:1、显示锁骨正位影像;2、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十六、足正位:显示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
、十七、足斜位:显示足部xx斜位影像。
十八、跟骨侧位:1、显示跟骨侧位影像;2、跟骨形态、骨质,跟骨关节、跟距关节。
十九、踝关节正位:1、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
二十、踝关节侧位:1,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2、踝关节xx影像显示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
暗盒垂直。
2021/2/21
16
腰椎斜位 (Posterior Oblique Lumbar Spine)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
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 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 面约成25~30°角。腰椎长 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 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 盒垂直。 (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便 以两侧对比观察-椎弓狭部)
闭孔斜位:被检侧向上,人 体躯干部与床面呈45°,照 射野包全整个髋骨,髋关节 。中心线垂直于靠近X线管 侧的髋关节部(髂前上棘下 方5cm。
2021/2/21
22
2021/2/21
23
2021/2/21
24
谢谢大家!
2021/2/21
25
普通X线摄影技术
2021/2/21
1
普通X线摄影
(三)脊柱
安医大一附院放射科
汪世玉
2021/2/21
2
脊柱
2021/2/21
3
脊柱应用解剖(体表定位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 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 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 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 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 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 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 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
2021/2/21
10
颈椎侧位 (Lateral Cervical Spine)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
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 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 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 ,听鼻线平行于地面。 (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 外力向下牵引。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 包括肩峰。 【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水平方 向垂直射入。
2021/2/21
15
腰椎侧位(Lateral Lumbar Spine)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 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 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 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 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 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 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2021/2/21
12
胸椎正位(AP Thoracic Spine)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 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 ,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T7 对准胸骨上切迹与剑突连 线中点。
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 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 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 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
面 第三腰椎 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 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 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 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 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2021/2/21
4
脊柱体表标记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七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 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
~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
2021连/2/2线1 中点,射入暗合中心。
18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Posterior Oblique Sacroiliac Joint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
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
体冠状面与台面成
25°~30°角。
(2)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
2021/2/21
11
颈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
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 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45°角。下颌 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 线。 (3)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 第一胸椎。 【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 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
中线。
(3)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
暗盒上下的中线。暗盒上缘
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
【中心线】 头倾10~25 °角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
22021./52/2c1 m处。
19
骨盆前后正位 (AP Pelvis)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
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 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 旋(10°~15°),踇趾并 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 离相等。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 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 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 入暗盒。
点 第七胸椎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
点 第十二胸椎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
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 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 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2021/2/21
5
2021/2/21
6
2021/2/21
7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
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 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 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 影距离为100cm。 (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 者发“啊……”声。 【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垂 直射入。
2021/2/21
17
骶髂关节前后位 (AP Axial Sacroiliac joints)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 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 ,使腰椎摆平。
(3)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 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前5cm,垂直射入。
2021/2/21
14
腰椎前后位(AP Lumbar Spine)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 ,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 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 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 真。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 上举抱头。 (4)暗盒上缘包括第12胸 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 【中心线】 对准L3(约脐上 2~3cm处),垂直射入暗 盒。
2021/2/21
20
骨盆斜位
是骨盆正位的补充体 位。包含有三个体位 :1、显示髂骨翼部的 髂骨正位;2、显示髋 臼前缘的髂骨翼斜位 ;3、显示髋臼后缘的 闭孔斜位
2021/2/21
21
髂骨翼正位:患者仰卧,去 除可能重叠在骨盆上的异物 ,被检侧向下靠近床面,躯 干部与床面呈45°,照射野 包全整个髋骨,中心线垂直 于靠床面侧髂骨翼部入射。
2021/2/21
8
2021/2/21
9
颈椎正位 AP (Cervical Spine)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 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 板并与探测器中线重合。 (2)下颌稍抬起,下颌骨下 缘与地面平行。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 ,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7°~ 10°角,对准甲状软骨下 方射入暗盒中心。
2021/2/21
13
胸椎侧位(Lateral Thoracic Spine)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
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
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
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
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
,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
肩胛骨下角)平面,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