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

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第二组
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5)
1.1发电厂技术参数 (5)
1.2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5)
1.3 负荷合理性校验 (5)
第二章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7)
2.1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7)
2.2 电网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 (9)
2.2.1电网接线方式 (9)
2.2.2 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 (11)
第三章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12)
3.1导线截面参考数据 (12)
3.2方案(B)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2)
3.2.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3)
3.2.2导线截面面积的选择 (13)
3.2.3根据查阅的导线截面面积,计算线路的阻抗 (15)
3.2.4计算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5)
3.2.5投资费用(K) (15)
3.3方案(C)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7)
3.3.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8)
3.3.2 导线截面的选择 (19)
3.3.3、线路阻抗计算 (20)
3.3.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20)
3.3.5投资(K) (21)
3.3.6、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21)
第四章最终方案的选定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参考资料 (26)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及成绩评定 (27)
摘要
该课程设计是进行地方电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一个容量为5×25MW+1×50MW的发电厂和4个变电站的地方电力网。

本设计根据地方电力网规划的要求,在对原始资料系统负荷、电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并结合优化规划的思想,从拟定的五种可行方案中,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选择出两个较优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先对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然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从最大电压损耗、网络电能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一次投资及电力网的年运行费用等角度,详细的分析两个较优方案,以此确定最优规划设计。

【关键词】方案拟定潮流计算导线截面选择投资年运行费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2、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力网、发电厂等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电网特性的了解,进而了解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经济指标,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
点,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设计任务
1)电力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2)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进行初选
3)对初选接线方案进行详细的综合比较
4)最后对电网的接线方案进行评定
4、原始资料
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及距离如图所示:
说明:A为发电厂
①、②、③、④为待建的变电站
项目台数容量(MW)电压(kV)功率因数
1 5 25 6.3 0.8
2 1 50 10.5 0.85
3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1.2
1.3 负荷合理性校验
(1)在已知某规划年的需电量后,可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预测年最大负荷,即:
Pn·max= An/Tmax
式中 Pn·max —年最大负荷(MW);
An——年需用电量(kWh);
Tmax——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
(2)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最大负荷运行
max
T小时所消耗的电量等于全年实际
电量。

所以,以最大负荷运行
max
T小时所消耗的电量应大于全年以最小负荷运行的电量。

即:
max max min 8760
P T P
⋅>⋅ 8760-全年小时数
1、发电厂负荷
(Pmax·Tmax=30×5000=150000)>(Pmin·8760=15×8760=131400)(MWh)
2、变电所1 负荷
(Pmax·Tmax=50×5300=265000)>(Pmin·8760=28×8760=245280)(MWh)
3、变电所2 负荷
(Pmax·Tmax=45×5500=275000)>(Pmin·8760=28×8760=245280)(MWh)
4、变电所3 负荷
(Pmax·Tmax=45×5200=234000)>(Pmin·8760=23×8760=2014800)(MWh)
5、变电所4 负荷
(Pmax·Tmax=50×5500=275000)>(Pmin·8760=28×8760=245280)(MWh)
结论:所以负荷均满足合理性要求。

根据原始资料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和初步拟定5个方案,综合考虑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操作容易和保护简单等问题,综合优先选出两个方案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利用原始资料中的最大负荷、功率因数、最大利用小时进行潮流计算和导线截面选择,同时根据原始资料和导线截面、电压损耗确定两个参加详细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中的投资费和年运行费。

第二章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2.1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

(一)电压等级选择的原则
1)选定的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
2)电压等级不宜过多,以减少变电重复容量,同一地区、同一电力网内,应尽可能简化电压等级。

3)选定的电压等级要能满足近期过渡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能适应远景系统规划发展的需要。

4)在确定电压系列时应考虑到与主系统及地区系统联网的可能性,故电压等级应服从于主系统及地区系统。

5)如果是跨省电网之间的联络线,则应考虑适应大工业区与经济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建成一个统一的联合系统,最好采用单一的合理的电压系列。

6)大容量发电厂向系统送电,考虑出现高一级电压一回线还是低一级电压多回线向系统送电,与该电厂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有关。

7)对于单回线供电系统,在输电电压确定后的一回线送电容量与电力系统总容量应保持合适的比例,以保证在事故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安全。

8)是否发展新的高一级电压,应根据工程现实要求、目前电网的基础、科研和设备供应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电压等级选择的方法
1)直接查表法
这种方法比较粗糙一些。

它是根据设计和运行的经验,总结电压等级与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的关系而得来的。

一般可用于初选。

各种电压相应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范围见下表:
注:用的时候不能两个都用极端,即最大输送容量对应最大输送距离。

根据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由有关资料确定电压等级,采用架空线时与各额定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

发电厂A最大功率30MW, 1变电
站最大负荷为50MW, 2变电站最大负荷为50MW, 3变电站最大负荷为45MW,4变电站
最大负荷为50MW。

结合设计的地理分布,最长输电线路47km,最短输电线路23km,
用查表法选择110KV的输电等级。

电压等级的选择原则如下:
表1—1
根据地理位置中测量的各发电厂、变电站的距离和给出的输送容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采用110KV的电压等级。

根据原始资料和表1—1中电压等级选择的原则,本
次设计中本设计的网络是区域电力网,输送容量30~50MVA,输送距离从 23~47kM。

根据各级电压的合理输送容量及输电距离,应选择 110KV 电压等级。

2)根据负荷矩查表法
所谓负荷矩就是线路传输的功率与传输距离的乘积,即P(传输功率)·L(距离)
电网电压等级要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选择电网电压是根据网内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送距离来决定的。

2.2 电网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
2.2.1电网接线方式
电网的接线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不同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

因此,电网的接线方式因地制宜,各具特点和优点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则目前正在进行的电网建设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因此,电网接线方式的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稳定可靠的供电能力和较强的接受外电能力,满足N-1。

(2)电网结构合理,各级电压接线层次分明。

尽量减少网上潮流和迂回供电。

(3)运行灵活,应变能力强。

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设备容量,具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变能力。

考虑电网发展过程中前后阶段的关联性。

(4)对网内大型发电机组的上网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5)限制短路电流,根据电网规模分层分区供电,各区之间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相互支援。

(6)接线标准化,提高可靠性,减少维护、检修费用。

(7)运行安全性。

(8)操作方便,运行灵活。

(9)接线简单及优化网架结构,有效降低线损。

(10)设备选择合理。

(11)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12)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13)与上一级电网发展规划和布局相互协调,充分了解主网和电源的发展考虑变电站落点、规模、线路布局接线方式时应超前5-10年。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基本的分布,电网的接线方式可以初步的拟定为以下的几种方式:
2.2.2 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
总结:根据上表比较,根据各方案的接线形式所用的线路长度和断路器个数以及各变电所的I、II负荷情况,同时考虑经济性、可靠性、操作容易、保护简单等方面,综合优选出B 、C两种方案进行精确比较。

第三章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3.1导线截面参考数据
确定导线材料和杆塔的类别及导线的几何均距。

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主要采用钢芯铝绞线。

按电力设计手册,当负荷的年最大利用小时数达 5000 小时以上时,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取 J=0.9A/mm2,在高压区域电力网,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截面,用发热校验。

因本设计是 110kV电压等级,为了避免电晕损耗,导线截面不得小于LGJ-70。

在LGJ-240以下者,均采用单杆三角形排列,在LGJ-300以上者,采用Π型杆塔。

有关数据查参考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手册(摘录)》,综合如下:
表3-1
3.2方案(B)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3.2.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按均一网对方案Ⅱ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两个假设: 1)计算时不考虑线路的功率损失; 2)功率的大小按导线长度均一分布。

根据均一网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公式:∑∑===n
i i
n
i i
i Z
Z
S S 1
1
即∑∑===
n
i i
n
i i
i L
L
S S 1
1计算每条线路的复功
率S,由jQ P S +=,可以分别计算P 和Q 。

线路A —1:
MW P P A 50max 11==•- var)(99.30)85.0tan(arccos 50)85.0tan(arccos 11M P Q A A =⨯==--
j S A 99.30501+=-
MVA S A 82.581=-
线路A —2:
MW P P A 50max 22==•- var)(99.30)85.0tan(arccos 50)85.0tan(arccos 22M P Q A A =⨯==--
j S A 99.30502+=- MVA S A 82.582=-
线路A —3:
MW P P A 45max 33==•- var)(7.26)86.0tan(arccos 45)86.0tan(arccos 33M P Q A A =⨯==--
j S A 7.26452+=- MVA S A 32.522=-
线路A —4:
MW P P A 50max 44==•- var)(99.30)85.0tan(arccos 50)85.0tan(arccos 44M P Q A A =⨯==--
j S A 99.30503+=- MVA S A 82.583=-
3.2.2导线截面面积的选择
确定导线传输的最大负荷电流Imax
按最大负荷计算Imax 与功率、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关系为:ϕ
cos 3max
max N U P I =
(式中:Imax 为最大负荷电流,A ;Pmax 为最大传输功率,kW ;UN 为线路额定电压,kV ;cos φ为负荷功率因数 )
线路A —1:)(74.30885
.011031050cos 33
max max A U P I N =⨯⨯⨯==ϕ
线路A —2:)(74.30885.011031050cos 33
max max A U P I N =⨯⨯⨯==ϕ
线路A —3:)(1.30286
.011031045cos 33
max max A U P I N =⨯⨯⨯==ϕ
线路A —4:)(74.30885
.011031050cos 33
max max A U P I N =⨯⨯⨯==ϕ
确定负荷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根据本设计的原始资料Tmax 都大于5000小时,确定经济电流密度J
本设计根据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主要采用钢芯铝绞线。

按电力设计手册, 当负荷的年最大利用小时数达 5000 小时以上时,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取 J=0.9A/mm2,在高压区域电力网,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截面,用发热校验。

计算导线截面S ,计算式 )(2
max mm J
I S =
线路A —1:)(04.3439.074.3082
max mm J I S ===
线路A —2:)(04.3439.074.3082
max mm J I S ===
线路A —3:)(67.3359.01.3022
max mm J I S ===
线路A —4 :)(04.3439.074.3082
max mm J I S ===
根据有关数据查参考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手册(摘录) 》中的表3-3选择相应的标称截面。

选择的标称截面如下:
线路A —1:)(4002mm S = 线路A —2:)(4002
mm S = 线路A —3:)(4002
mm S = 线路A —4 :)(4002
mm S =
3.2.3根据查阅的导线截面面积,计算线路的阻抗
根据导线面积及上表确定导线中0r 和0x 的值和公式00jx r jX R Z +=+=计算线路阻抗 线路A —1:51.13765.235386.035079.0j j jX R Z +=⨯+⨯=+= 线路A —2:738.12607.233386.033079.0j j jX R Z +=⨯+⨯=+= 线路A —3:58.1137.230386.030079.0j j jX R Z +=⨯+⨯=+= 线路A —4 :878.8817.123386.023079.0j j jX R Z +=⨯+⨯=+=
3.2.4计算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由公式%100%2
⨯+=
∆N
U QX
PR U 计算电压损耗: A —1:%6.4%10011067.41825.138%10011051.1399.30765.250%22=⨯+=⨯⨯+⨯=∆U
A —2:%34.4%10011075.39435.130%100110738.1299.30607.250%22=⨯+=⨯⨯+⨯=∆U A —3: %44.3%100110186.30965.106%10011058.117.2637.245%22=⨯+=⨯⨯+⨯=∆U A —4:%02.3%10011013.27585.90%100110878.899.30817.150%2
2=⨯+=⨯⨯+⨯=∆U 3.2.5投资费用(K )
线路:(双回路线路投资,线路计算长度为两线路长度之和的70%)
9827.0235=⨯⨯⨯=a K 4.9227.0233=⨯⨯⨯=b K 8427.0230=⨯⨯⨯=c K 4.6427.0223=⨯⨯⨯=d K
线路:8.3384.644.9284981=+++=+++=d c b a K K K K K (万元) 断路器:1288162=⨯=K (万元)
总投资:8.4661283.28921=+=+K K (万元)
3.2.6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折旧费=总投资*K (折旧率)
折旧费=8%K =466.8×8%=37.34万元(折旧率8%) 线路年网损费用:
电能损耗:max max P A τ∆=∆(Kwh /年):(τ查表:《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表,线路网损费用=总的电能损耗*电价。

表3-4
线路A —1:
)(791.0765.212100
38
.3460765.211099.3050%22222222MW R U Q P R U S P =⨯=⨯+=⨯+=⨯=∆
85.0cos =ϕ h T 5300max = 查表得h 4000=τ
线路A —2:)(745.0607.212100
38
.3460607.211099.3050%22222222MW R U Q P R U S P =⨯=⨯+=⨯+=⨯=∆
85.0cos =ϕ h T 5500max = 查表得h 4000=τ
线路A —3:)(536.037.212100
89
.273737.21107.2645%22222222MW R U Q P R U S P =⨯=⨯+=⨯+=
⨯=∆ 86.0cos =ϕ h T 5200max = 查表得h 4000=τ 线路A —4:
)(52.0817.11210038
.3460817.111099.3050%2
2222222MW R U Q P R U S P =⨯=⨯+=⨯+=⨯=∆ 85.0cos =ϕ h T 5500max = 查表得 h 4000=τ
电能损耗:ΔA=Σ(ΔP ·τ)
)(10368400052.04000536.04000745.04000791.0MWh A =⨯+⨯+⨯+⨯=∆
总网损成本(万元)元88.362)(362880035.010103683==⨯⨯=
年运行费:)(22.40088.36234.37万元=+=N
3.3方案(C )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把发电厂、变电站1、3连成的环网打开:
3.3.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按均一网对方案Ⅱ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两个假设 1)计算时不考虑线路的功率损失; 2)功率的大小按导线长度均一分布。

根据均一网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公式:∑∑===n
i i
n
i i
i Z
Z
S S 1
1即∑∑===
n
i i
n
i i
i L
L
S S 1
1计算每条线路的复功
率S,由jQ P S +=,可以分别计算P 和Q 。

线路A-1:)(79.4530
353045
3050)3030(MW P =++⨯+⨯+=
Q=P ·tan(cos -1φ)=45.79×tan(cos -10.85)=28.38(MVar) S=22Q P +=53.87(MVA)
线路A-3:)(21.4930353035
5045)3530(MW P =++⨯+⨯+=
Q=P ·tan(cos -1φ)=49.21×tan(cos -10.86)=29.2(MVar) S=22Q P +=57.22(MVA)
线路1-3:P=PA- P3 =49.21-45=4.21(MW)
Q=P ·tan(cos -1φ)=4.21×tan(cos -10.85)=2.61(MVar) S=22Q P +=4.95(MVA)
把发电厂、变电站2、4连成的环网打开:
线路A-2:)(95.4423
433323
5050)2343(MW P =++⨯+⨯+=
Q=P ·tan(cos -1φ)=44.95×tan(cos -10.85)=27.86(MVar) S=22Q P +=52.88(MVA)
线路A-4:)(05.5523
433333
5050)4333(MW P =++⨯+⨯+=
Q=P ·tan(cos -1φ)=55.05×tan(cos -10.85)=34.12(MVar) S=22Q P +=64.77(MVA)
线路2-4:P=PA-4-P4=55.05-50=5.05(MW)
Q=P ·tan(cos -1φ)=5.05×tan(cos -10.85)=3.13(MVar) S=22Q P +=5.94(MVA)
3.3.2 导线截面的选择
确定导线传输的最大负荷电流Imax
按最大负荷计算Imax 与功率、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关系为:ϕ
cos 3max
max N U P I =
(式中:Imax 为最大负荷电流,A ;Pmax 为最大传输功率,kW ;UN 为线路额定电压,kV ;cos φ为负荷功率因数 ) 计算导线截面S ,计算式:)(2
max mm J
I S =
根据有关数据查参考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手册(摘录) 》中的表3-6选择相应的标称截面。

线路A-1:A U P I 75.28285.011031079.45Φcos 3=⨯⨯⨯==
A U P I 61.58685.0110310)4550(Φcos 33
m ax m ax =⨯⨯⨯+==
217.3149
.075
.282mm J I S === 故选LGJ-300 Imax=710A
线路A-3:A U P I 33.30086
.011031021.49Φcos 33
=⨯⨯⨯==
A U P I 79.57986.0110310)4550(Φcos 33
max max =⨯⨯⨯+==
27.3339
.033
.300mm J I S === 故选LGJ-300 Imax=710A
线路1-3:A U P I 2685.011031021.4cos 33
=⨯⨯⨯==φ
A U P I 74.30885.011031050Φcos 33
max max =⨯⨯⨯==
222.329
.026
mm J I S === 故选LGJ-95
Imax=335A
线路A-2:A U P I 56.27785.011031095.44Φcos 33
=⨯⨯⨯==
A U P I 49.61785.0110310)5050(Φcos 33
max max =⨯⨯⨯+==
24.3089
.056
.277mm J I S === 故选LGJ-300 Imax=710A
线路A-4:A U P I 93.33985.011031005.55Φcos 33
=⨯⨯⨯==
A U P I 49.61785.0110310)5050(Φcos 33
max max =⨯⨯⨯+==
27.3779
.093
.339mm J I S === 故选LGJ-300 Imax=710A
线路2-4:A U P I 18.3185.011031005.5Φcos 33
=⨯⨯⨯==
A U P I 74.30885.011031050Φcos 33
max max =⨯⨯⨯==
264.349
.018
.31mm J I S === 故选LGJ-95 Imax=335A
3.3.3、线路阻抗计算
Z= r+jx =r 0L+jx 0L
A-1:r+jx=0.107×35+j0.382×35=3.745+j13.37(Ω) A-2:r+jx=0.107×33+j0.382×33=3.531+j12.606(Ω) A-3:r+jx=0.107×30+j0.382×30=3.21+j11.46(Ω) A-4:r+jx=0.107×23+j0.382×23=2.461+j8.786(Ω) 1-3:r+jx=0.33×30+j0.416×30=9.9+j12.48(Ω) 2-4:r+jx=0.33×43+j0.416×43=14.19+j17.888(Ω)
3.3.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00Pr %2
⨯+=
∆U
Qx
U A-1:%55.4%100110
37
.1338.28745.379.45%Δ2
=⨯⨯+⨯=U A-2:%21.4%100110
606
.1286.27531.395.44%Δ2
=⨯⨯+⨯=U A-3:%07.4%100110
46
.112.2921.321.49%Δ2
=⨯⨯+⨯=U A-4:%6.3%100110786
.812.34461.205.55%Δ2
=⨯⨯+⨯=U 3.3.5投资(K ):
线路:(双回路线路投资,线路计算长度为两线路长度之和的70%) K 1=K A-1+K A-2+K A-3+K A-4+K 1-3+K 2-4
=1.46×35+1.46×33+1.46×30+1.46×23+0.33×30+0.33×43=200.75万元 断路器:K =8×12=96万元(单价8万元) 总投资:K =K1+K =200.75+96=296.75(万元)
3.3.6、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折旧费=8%K =296.75×8%=23.74万元(折旧率8%)
线路年网损费用:(τ查表:《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表14-1 p.129)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max τ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h T max 、功率因数ϕcos 之间的关系
线路A-1:MW R U S P A 898.0745.3110
38.2879.45%Δ2
2
2221=⨯+== cos φ=0.85 T max =53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A-2:MW R U S P A 82.0531.311086.2795.44%Δ2
2
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A-3:MW R U S P A 869.021.31102.2921.49%Δ22
2221=⨯+==
cos φ=0.86 T max =52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A-4:MW R U S P A 85.0461.211012.3405.55%Δ2
2
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1-3:MW R U S P 02.09.911061.221.4%Δ22
22231=⨯+==
cos φ=0.85 T max =53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2-4:MW R U S P 041.019.14110
13.305.5%Δ2
2
22242=⨯+==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电能损耗:整个电网全年电能损耗max
max P W τ∆=∆(Kwh /年) max
max P W τ∆=∆=0.898×4000+0.82×4000+0.869×4000 +0.85×4000+0.02×4000+0.041×4000=13992MWh
总网损成本=13992×310×0.35=489.72(万元)((取0.35元/Kwh )) 年运行费:N =46.51372.48974.27=+(万元)
第四章 最终方案的选定
由上表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C)在技术上满足要求(正常时∆U<5%),经济上又最节省,故选择方案(C)为网络结线方案。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规划的步骤有个更好的理解。

这次课程设计是对本门课程一次很好的总结。

在此次课设过程中又重新温习了潮流计算的有关知识,收益匪浅。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不仅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基本电气计算。

它还能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路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团队的重要性,更何况积极参与设计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能力的培养,培养自我工作严禁认真的作风、团队合作的精神、求实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团队合作经验及如何能使自己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成员作用,为团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所以,通过我们组十个人亲密无间的分工合作,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一起通过讨论把所有任务串连起来完成总的设计任务。

大家连续埋头苦干好几天的时间,其乐融融,完全没有丝毫怨言,相反,通过这次实习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获益匪浅!
参考资料
[1]《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西北电力设计院水利电力出社 1990年出版
[2]《发电厂电气部分》范锡普编四川联合大学出版社 1995年出版
[3]《高电压技术》胡国槐、王战峰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4]《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国电力出版设重庆大学出版社
[5]《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陈章潮程浩忠主编中国电力出版设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