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草一木总关情——探讨诗歌中的情与景》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中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吟咏分析,提升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中对情景关系的考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但学生对情景关系的掌握还不够深入系统,特别是在分析方面很薄弱。

【教学重点】

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云:“诗言志,歌咏言。”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从表达的途径看,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即直抒胸臆;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表达,即间接抒情。诗人常常借物(景物)来传情达志的,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于是,这就有了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这是让我们知道情景关系是什么)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这一点则侧重怎样分析)

三、梳理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

说到情与景,清代的王夫子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简洁地概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诗歌中的情与景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情景关系有哪些。。。。。。。看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总结积累了不少,不过还稍显零乱,不够准确。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梳理下诗歌的情景关系吧。从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看,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诗歌先有景后有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景乃诗之媒。”人物一开始心情是比较平静的,由于收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因为目光所及处见到杨柳,才生发出悔恨思念之情。

(二)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就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由情及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这也

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泪的惊心的不是花不是鸟鸣,而是因为作者内心充满着忧心伤感,离别愁怨。

(三)移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移情于景。

就是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浓烈。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两句诗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2、寓情于景。

就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诗人的情感不外露,全部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功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3、情景交融。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子《姜斋诗话》)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梅兰松菊、花鸟虫鱼、斜阳古道、梧桐浮萍、长鸿孤雁、长亭灞桥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景物了,而是承载着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

(四)以景衬情,倍增哀乐。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或者是以乐景反衬哀情。

(五)以景结情,含蓄悠长。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于抒情,最后以写景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到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戴叔伦的《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诗的前两句悬空落笔,以感叹之笔抒情,直将屈子一生的悲愤写得无以复加,再接下去似乎非常不易,高明的诗人别具匠心地以景来收束,后两句全部用意,却让人觉得幽怨不尽,情伤无限,可谓空寂传神。

(六)以情结景,画龙点睛。

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回味无穷。

当然,以上所列种种情景关系只是为了便于掌握特征而分列,实际上一首诗往往几种方式兼用,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两者相互放生渗透,反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更美好的意境。

四、合作探究,读懂景语知情语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话》中所说:“境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说的就是诗歌情与景的密切关系。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情景二端,解读好诗中的景语和情语?

讲到诗歌中的景物,我们常常用到一个词——意象,还常常会提到另一个词——意境。所以在分析诗歌的景语和情语之前,我们先熟悉下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小贴士】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意:指的是创作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

象:指的是客观物象(景物)。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融合,即融合了诗人情感的事物。

二、意境

指几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形象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或艺术境界。

(一)象征性意象

通过下列诗句中的常见意象,快速把握诗句传达的情感志向。

1、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3、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4、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5、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6、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8、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

大家之所以能过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诗句的清关,是因为这些意象本身已经带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承载着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它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以通过这些象征性意象帮助我们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我们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二)描述性意象

在诗歌中,作者为了营造某种意境或渲染某种情感,就会极力铺陈一些意象,以达到意境的完美和情感的强烈。

举例: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分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一步:找出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第二步:分析意象特点,

山——万;林——层;江——漫;舸——百(数量多)

山——红遍;林——尽染;江——碧透(色彩多)

舸——争;鹰——击:鱼——翔(力量大)

第三步:通过意象品意境

数量多、色彩多、力量大——壮丽

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

第四步:悟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