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学全

水土保持学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土保持学第二章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改变地壳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物质运动)。

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会在压力、温度改变的条件下,沿地壳裂或脆弱带侵入或喷出,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各种类型的火山,改变原来形态,造成新的起伏。

3)地震: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往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

4.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地壳表面直接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接触,它们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沉积)几个环节。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

)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

5.土壤侵蚀的类型1)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化学侵蚀类型生物侵蚀类型2)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古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现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3)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加速侵蚀、正常侵蚀6.水力侵蚀的作用方式,按侵蚀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

土壤侵蚀原理 资料【范本模板】

土壤侵蚀原理 资料【范本模板】

土壤侵蚀原理⒈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⒉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⒊土壤侵蚀速率(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

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工资源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⒍土壤侵蚀基本营力: 1> 内营力: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营力: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sion)。

(5)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3。

水保持与土壤侵蚀关系显然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_水土保持学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_水土保持学
降雨入渗土体。引起土体自重增加,粘 结力下降。
所以,地表径流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水蚀 阶段,即崩岗形成前。降雨入渗的作用发生 在重力侵蚀阶段,即崩岗崩壁侵蚀扩展期。
4、崩岗侵蚀的治理措施
① “上拦、下堵、中绿化” 效果:把集水区的径流排到安全处,减少进入
崩岗的径流量; 固定崩积堆,减少二次侵蚀量; 拦挡泥沙,防止下泻。

特征:

有明显的沟头;

深度1m以上,有的数米甚至数十米;

沟底纵断面与坡面大致平行;

地形破碎,不能耕作。
3、悬沟侵蚀 当丘陵坡面径流汇集到谷缘遇直立形沟坡时,
汇流骤然呈垂直下泻式冲刷陡壁而形成直立式的切 沟侵蚀。
4、冲沟侵蚀
水流经过切沟进一步集中,使沟道继续向宽和深 的方向发展的侵蚀过程。
坡面开始形成的薄层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汇集成 较大的股流,向下冲刷切入心土或底土,形成宽度大于 深度的沟蚀过程。

特征:

纵断面与斜坡面大致平行;

横断面成V形,有时底部成浅槽形;

在花岗岩区,宽约1. 0m,深度不超过0.5m。
2、切沟侵蚀
浅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在集中地表径流形成的 股流冲刷下,沟道深切入母质层、风化层或深至基岩 面的过程。
第五节 风力侵蚀
一、定义 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
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二、影响因素
1、风力强弱
当气流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大于颗粒的重力和彼 此的联结力,并能克服地表的磨察阻力时。
启动风速5m/s。
2、地表状况
3、颗粒大小

2mm以下
三、侵蚀形式 1、悬移 粒径小于0.1mm的沙粒或粘粒被风卷扬至高空,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

然而,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地表层土壤在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移动、流失的过程。

它通常分为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水土流失是指由降雨引起的土壤流失现象,而风蚀则是指在风力作用下,裸露的土地表面发生的土壤流失过程。

这些侵蚀过程导致了陆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破坏,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原因土壤侵蚀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原因。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原开垦以及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都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因素。

强降雨和干旱频繁交替会加速水土流失和风蚀过程,使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

影响土壤侵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大量肥沃土地的丧失,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直接威胁粮食安全。

其次,侵蚀造成的水沙淤积会加剧河流泥沙淤积,增加水灾概率和洪涝灾害风险。

此外,大量流失的土壤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饮用水安全,破坏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土壤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广可持续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减少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丘陵山区进行梯田工程等措施能够有效减缓水土流失过程。

此外,加强植被恢复工作也是有效防治措施之一,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来稳定土地,并减缓水土流失现象。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在加强监测预警、科学防治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力度,才能有效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希望本文内容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土壤侵蚀问题的认识,并引起社会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与关注。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尽管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土壤侵蚀评 价方法要求十分迫切, 全球变化研究方面也对模型 提出了要求, 但学术界对于进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研究的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或心存疑虑。 ( 2) 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 缺乏与综合评价 方法(或模型)之间的协调。 ( 3)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未与大尺度水文模型 研究紧密结合, 使后者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借 鉴。
4土壤侵蚀防治
1.坡面治理工程: 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截流防冲工程
1水利工程措施
2.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 蓄水工程和淤地坝等 3.小型水利工程 : 主要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 和泥沙
1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 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农业技术措施

1.2土壤侵蚀的类型
主要形式
水力侵蚀 土 壤 侵 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风力侵蚀
人为侵蚀
1.3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
一是因为肥沃表土的冲刷, 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 产能力的降低, 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 二是随径流泥沙运移的污染物质对异地生态、环境、 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分会因为土壤侵蚀和泥 沙搬运而产生较大变化, 进而与全球生源要素( C、 N、P、S ) 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均有着紧密联系
土壤侵蚀
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 姓名:李廷芳 时间:2014年5月
内容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 土壤侵蚀防治 主要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下,土壤表面遭到水流、风力、冲击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它是一个涉及地表和地下的复杂过程,对农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下面是土壤侵蚀原理的资料整理。

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土壤侵蚀1.降雨因素: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它能增加水体的威力,使土壤颗粒与有机质被冲刷、卷走。

降雨的性质和强度对土壤侵蚀有着直接影响。

2.地形因素:地形是土壤侵蚀的基础,通过改变地势、影响降雨的径流过程,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

山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通常大于平原地区。

3.植被因素:植被能减缓雨滴的撞击力,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击。

而且,植被的根系能牢固地固定土壤,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如果植被受到破坏,就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耕地管理不善导致耕层土壤被剥夺等。

二、土壤侵蚀的过程和类型1.风蚀: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地表面的冲击和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风蚀是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风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过飞沙和沙尘暴的方式进行。

2.水蚀:水蚀是指水流对土地表面的冲刷和移动。

水蚀可分为雨滴侵蚀、坡面侵蚀、河道侵蚀等几种类型。

雨滴侵蚀主要是由于降雨冲击力导致的初级侵蚀;坡面侵蚀是由于雨水形成的逐渐增大的流量冲击和土壤侵蚀加剧,导致坡面的侵蚀并带走土壤;河道侵蚀是由于河流流量引起的河床破坏和土壤侵蚀。

3.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形成的冻胀和冻结破坏会造成土壤颗粒离析,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地质侵蚀:地质侵蚀是指对土壤进行大范围的破坏和移动。

常见的地质侵蚀类型有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等。

三、土壤侵蚀的影响和防治措施1.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降低农田的肥力。

预防措施:建立植被覆盖,养护农田水渠和排水系统,合理耕作和种植制度等。

2.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淤积,影响水体质量和河道的导航能力。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侵蚀不仅对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侵蚀的概念。

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风力、冰川等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土壤颗粒和营养物质在地表水和风力作用下的剥蚀、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流冲刷和侵蚀土壤的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风蚀则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风带走,形成沙尘暴和黄沙滚滚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首先,人类的不合理农业开发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频繁的灌溉等都导致了土壤的松散和易脱落。

此外,密集的农业化学品使用也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土壤容易被侵蚀。

其次,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集中,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再者,土地退化和非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城市扩展、工业污染和采矿活动都导致土地退化,削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办法。

首先,应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模式。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和侵蚀风险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的侵蚀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总之,中国的土壤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土壤侵蚀问题的根本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壤侵蚀问题的重视,为保护好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共同努力。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

土壤侵蚀类型旳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水力侵蚀 (水蚀)
风力侵蚀 (风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复合侵蚀
二级类型
面状侵蚀 (面蚀)
沟状侵蚀 (沟蚀)
洞穴侵蚀 (潜蚀)
吹蚀 磨化 冻融泥流
泥石流 崩岗
三级类型 雨滴侵蚀(击溅)
片蚀 细沟侵蚀 浅沟侵蚀 切沟侵蚀 悬沟侵蚀 冲沟侵蚀
水刷窝 跌穴 陷穴
一、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旳带性规律与地域分布,造成了水 土流失成因、类型及侵蚀强度等不同,使得水土流 失呈现地带性规律。
掌握水土流失带性规律,是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 持工作旳前提。
1. 自然地理环境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 拟定旳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旳差别。
形成地域分异旳两种基本原因:太阳辐射和地球旳内能。 地域分异旳两个基本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涉及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由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旳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区域 性分异。
(1)纬向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具有相同旳 属性和组合特征。
降水量>蒸发量,温度较高 年降水400-800mm 中纬度地域 年降水800mm以上 低纬度地域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400-250mm 年降水250mm下列
降雨侵蚀地理分布简图 (N·W·Hudson)
风蚀分布简图 (N·W·Hudson)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 Ⅰ
水蚀地域 Ⅲ 8 、晋中盆谷丘陵轻度水蚀区
Ⅲ 9 、陇西土石丘陵低山中度水蚀区
Ⅲ 1 0 、陕西黄土丘陵强度水蚀区

2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2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植被因素
➢ 森林植被对水蚀的控制作用
I. 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力的影响 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 和流量,从而降低地表径流侵蚀力和对泥沙的搬运能力
II. 对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通过对土壤理 化性质的影响而改变了土壤的抗蚀性。
III. 森林植被控制土壤侵蚀的效果 植物的地上部分,即其茎 叶枝干能够拦截降雨,使雨滴不直接打击地面,且降低其 终点速度,因而能有效地削弱雨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植 被覆盖度越大,拦截的效果越好,尤其以茂密的森林最为 显著。郁闭的林冠像雨伞一样承接雨滴,使雨水通过树冠 和树干缓缓流落地面,利于水分下渗,因而减少了地表径 流和对土壤的冲刷。
➢ 土壤透水性
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率 土壤坡面结构 土壤湿度
土壤因素
② 土壤的抗蚀性 ③ 土壤的抗冲性
分散率 侵蚀率
土壤越黏重,土壤分散率和侵 蚀率越小
分散系数 分散系数越低,土壤抗蚀能 力越强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和风等 侵蚀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土体在 静水中的崩解情况可以作为土壤抗冲性 的指标之一。因为当土体吸水和水分进 入土壤空隙后,倘若很快崩散破碎成细 小的土块,那么就容易为地表径流推动 下移,产生流失现象。
地形因素
① 坡度: 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因素之一。径流 所具有的能量是径流质量与流速的函数,而流速的大 小主要决定于径流深度与地面坡度。因此坡度直接影 响径流的冲刷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般地面坡 度愈大,径流流速愈大,土壤侵蚀量也愈大。
② 坡长: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力侵蚀强度依坡面的长度 来决定。坡面越长,径流速度就越大,汇聚的流量也 愈大,因而其侵蚀力就愈强。
4.4 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土壤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等外力对土壤进行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它是一种地表流失的现象,常常导致土壤层变薄、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主要有风蚀和水蚀两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风蚀是指由于强风的吹拂和搬运,使土壤表面逐渐变薄和破坏的过程。

常见的风蚀现象有沙尘暴和沙漠化。

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土地水分缺乏、植被稀少,土壤容易受到风的侵蚀。

当强风吹来时,它会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沙尘暴和沙丘,甚至整个土壤层也可能被风吹走。

水蚀是指由于雨水或河流等水流对土壤进行冲刷和搬运的过程。

常见的水蚀现象有河谷侵蚀、土地冲沟和坡耕地蚀等。

水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土地水分充足和坡度较大,导致水流速度增加,土壤容易被冲刷。

水流冲刷可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河床淤积和冲沟,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的特点是破坏性强、发生迅猛和难以恢复。

侵蚀过程中,土壤颗粒被搬运带走,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量减小,保水能力降低,营养物质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同时,土壤表面变薄,被侵蚀的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干旱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特征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条件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特别是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风速等因素。

在湿润地区,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风速小,有利于水蚀发生。

而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风速大,风蚀更易发生。

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种植一季作物、森林、草地等能够保持土壤结构和保护表面覆盖,减轻土壤侵蚀。

而采伐森林、放牧和过度耕作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加剧土壤侵蚀。

地貌特征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坡度和坡长等地貌特征越大,水流速度越快,产生的侵蚀力就越大。

最后,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过度开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地表面覆盖和土壤结构,加剧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1.2土壤侵蚀与各学科间的关系
在土壤侵蚀规律方面,土壤侵蚀原理以与影响土壤侵 蚀自然因素有关的学科为基础,在土壤侵蚀防治方面,随着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许多学科发生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的作用。
土壤侵蚀原理与气象学、水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各种气象
因素和不同气候类型对土壤侵蚀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 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
7.1.2欧洲
欧洲防治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 害最早从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开始,然后推
向全欧洲。1884年,奥地利制定了世界第
一部有关防止土壤侵蚀的《荒溪治理法》, 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土壤侵蚀的森林―工 程措施体系。 到现在,欧洲已建立起生物措施、工作
措施、土地利用调整、法律措施等综合治
理体系。
7.2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6.5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 耕作法,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防治土壤侵蚀,必须根据土壤侵蚀的运动规律 及其条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但采取任何 单一防治措施,都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 根据不同措施的用途和特点,遵循如下综合治 理原则: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 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田间工程与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实行以小流域为 单元,坡沟兼治,治坡为主,工程措施、生物 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集中综合治理方针, 才可收到持久稳定的效果。
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有“平治水土”之 说,《诗经》中记述了朴素的土壤侵蚀防治原理及合理土 地利用的重要性。 1940年旧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一些科技人员针对治黄工 作,提出了防治泥沙问题,并成立了林垦设计委员会,开 展水土保持造林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成立了国务院水土保 持委员会,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 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至此我国 的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 路。

土壤侵蚀与恢复

土壤侵蚀与恢复

土壤侵蚀与恢复土壤侵蚀的定义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被水流、风力等带走的过程。

这种现象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土壤侵蚀的原因自然因素1. 水蚀:雨水冲刷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尤其在坡度较大、植被稀少的地区更为严重。

2. 风蚀: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强风可以吹走表层土壤,特别是在缺乏植被覆盖的情况下。

3. 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水分的冻结和融化过程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进而引发侵蚀。

人为因素1.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和单一作物种植,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侵蚀风险。

2. 森林砍伐:森林的砍伐减少了地表的植被覆盖,使得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

3. 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开挖,这些活动会直接导致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对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下降:肥沃的表层土壤被侵蚀后,土地的生产力会大幅下降。

- 生态系统破坏:土壤侵蚀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 水资源污染:侵蚀的土壤会被带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水质问题。

土壤恢复的方法针对土壤侵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恢复措施:物理措施1. 梯田建设:在坡地上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流的速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 石笼网或草方格: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固定土壤,防止风蚀和水蚀。

生物措施1. 植树造林:植被可以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2. 草地恢复:通过种植耐旱、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农业管理措施1. 轮作和间作:采用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2. 有机农业: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减少侵蚀。

结论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恢复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土壤侵蚀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什么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或其他外力剥离、破坏和迁移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速度和程度。

土壤侵蚀的原因1.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剥离。

降雨强度大、坡度陡峭、植被覆盖不足等因素都会增加水力侵蚀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会导致土壤过度湿润或干燥,增加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 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层的吹刮和搬运。

干旱地区、沙漠化地区和裸露的农田都容易受到风力侵蚀的影响。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会加剧风力侵蚀的程度。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如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森林砍伐和城市化进程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

土壤侵蚀的影响1. 农业生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损失,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威胁,给农民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水资源土壤侵蚀会导致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增加,降低水质,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土壤侵蚀还会导致水源地的淤积和河道的狭窄,增加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3. 生物多样性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和其他生物群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土壤侵蚀的措施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和保护、建立防护林带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侵蚀和风化对地貌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侵蚀和风化对地貌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地理地形知识:土地侵蚀和风化对地貌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土地侵蚀和风化是人类和自然界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作用对于地貌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地侵蚀和风化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减轻它们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土地侵蚀土地侵蚀是指水、土、风等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导致土地表面剥蚀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逐渐消耗土壤的营养成分,减少土地的生产力,同时也会破坏地貌和环境。

土地侵蚀的类型包括水土流失、风蚀和冰川侵蚀。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一种由于水流的作用而导致的土壤侵蚀。

水流的强度会携带大量土壤和矿物质,从而造成土地表层的破损。

水土流失是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例如,农业灌溉、城市化、道路建设等都会加速水土流失的速度。

2.风蚀风蚀是指由于风的作用而导致的地表土壤磨损和沉积形成的过程。

风蚀通常发生在沙漠荒原中,但也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和农业地带。

风蚀对植被生长和土地保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因为植被和建筑物被风蚀物覆盖后,很难再生长或使用。

3.冰川侵蚀冰川侵蚀是指由于冰川的作用而造成山谷和地表被侵蚀和削减的过程。

冰川侵蚀一般发生在高山峡谷中,因为人类不适宜居住的地区,对其影响较小。

然而,在高山地区,冰川侵蚀可以通过冰层的压缩和融化导致土壤的变化和岩石的裂解。

二、风化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地球重力和自然环境下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风化的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1.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岩石和土壤在重力和自然环境下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影响因地形和岩石类型而异,例如河谷、山地、草原和峡谷。

在水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和土壤表面产生断裂和脱落。

2.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由于化学和物理作用而引起的岩石和土壤变化的过程。

化学风化对各种类型的岩石和土壤都有影响,甚至可以导致金属和矿物质的变化。

例如,砂岩、石灰石和花岗岩是常见的岩石类型,其中花岗岩比较耐候,但沙岩和其他岩石则更容易受到化学风化的影响。

土壤侵蚀的概念

土壤侵蚀的概念

土壤侵蚀的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受到雨水、风力、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冲刷、剥离和破坏的过程,导致土壤流失,形成水土流失现象。

它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农田、水源、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侵蚀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如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过度耕种、激烈的土地转换和不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等。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是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土壤侵蚀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导致土壤贫瘠和脆弱,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其次,土壤侵蚀使水体中沉积物含量增加,破坏水质,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

另外,侵蚀所产生的土壤流失物质会阻塞水库、河道、海港等水系设施,增加了洪水、干旱、河流淤积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此外,土壤侵蚀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损失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为了解决土壤侵蚀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包括修建护坡、梯田、植树造林、划定保护区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雨水、河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其次,要提倡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方式,避免过度耕种、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

此外,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环境意识。

同时,政府需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惩罚力度,切实保护土壤资源。

总之,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原因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原因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一、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或人为活动导致土壤表层被水、风、冰等因素搬运、破坏和堆积的现象。

土壤侵蚀对农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侵蚀的原因:1. 自然原因- 水力侵蚀:雨水和水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成因之一。

雨水冲刷和水流剥蚀强烈地影响了土壤表面的稳定性;- 风力侵蚀:干旱地区常常出现风力侵蚀。

风把表面上的颗粒物吹走,暴露出更加易于侵蚀的土壤;- 冻融侵蚀:在冷冻条件下,冻结和解冻循环可以导致土壤颗粒的破碎和侵蚀。

2. 人为活动- 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不合理的耕地追肥、栽培和踩踏等,会造成土壤层失控,易于被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如缺乏梯田、绿化和森林覆盖,会导致土壤不受保护,易于被侵蚀;- 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建设:如建筑工地的裸露土壤,道路建设和矿山开采等,都会破坏土壤的完整性。

二、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为了减缓土壤侵蚀的进程,保护农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1. 农业耕作措施- 合理的耕作和栽培技术:包括梯田建设、间种、栽培轮作和翻耕等技术手段,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护性;- 植被保护: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森林覆盖,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有效减少水和风对土壤的冲击;-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的使用:通过增加有机物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 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建设: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力侵蚀的风险;- 林地保护和扩展:通过合理的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土壤表面并减少风力侵蚀;- 覆盖性种植:在植物种植前或间作期间,种植覆盖作物,可以有效保持水分和土壤,并减少土壤侵蚀。

3. 合理土地规划和建设- 避免大规模的土地破坏性活动:如道路建设、矿山开采和建筑工地等,应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土壤裸露和破坏;- 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以减少农田和城市区域内的积水,减缓水力侵蚀的速度。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和侵蚀现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以下几类:
1.按侵蚀形式分类:
(1)水力侵蚀:指由于降雨、径流等水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面蚀、沟蚀、溪壑等。

(2)风力侵蚀:指由于风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沙化、风蚀沟壑等。

(3)重力侵蚀:指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4)冰川侵蚀:指由于冰川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冰川侵蚀、冰缘侵蚀等。

2.按侵蚀速度分类:
(1)慢性侵蚀:指侵蚀速度缓慢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面蚀、沟蚀等。

(2)急性侵蚀:指侵蚀速度较快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

3.按侵蚀强度分类:
(1)轻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中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中等,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3)严重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重,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

4.按侵蚀区域分类:
(1)山区侵蚀:指山区地带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2)平原区侵蚀:指平原地区由于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3)沙荒地侵蚀:指沙荒地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5.按人为活动分类:
(1)自然侵蚀:指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开发建设、农业活动等。

以上是土壤侵蚀的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土壤侵蚀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土壤侵蚀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ft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 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2. 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3. 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

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4. 冲蚀:主要指沟谷中时令性流水的侵蚀。

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和泥石流等类型,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

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

所以此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尤其是阴坡。

如春末夏初在青海东部一些高寒ft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但一般范围不大。

风力侵蚀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

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

风蚀发生的面积广泛,除一些植被良好的地方和水田外,无论是平原、高原、ft地、丘陵都可以发生,只不过程度上土壤侵蚀有所差异。

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和地形特征等密切相关。

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

特别是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风蚀强度的极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粒间的粘结力加强,而且一般植被也较好,抗风蚀能力强。

人为侵蚀人为侵蚀是指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移动了大量土体,而不注意水土保持,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侵蚀,增加了河流的输砂量。

目前主要表现在采矿、修建各种建筑、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过程中毁坏耕地、废弃物乱堆放,有的直接倒入河床,有的堆积成小ft坡,再在其他营力作用下产生侵蚀。

人为侵蚀在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大批露天煤矿的开采等,使个别地区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又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衡量土壤侵蚀的数量指标主要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对区域划分土壤流失强度。

因素影响±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土壤侵蚀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1. 气候:气候因素特别是季风气候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量大而集中,多暴雨,因此加剧了土壤侵蚀。

最主要而又直接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引起水土流失最突出的气候因素。

所谓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大的降水,一日降水量可超过50mm 或1 小时降水超过16mm 的都叫做暴雨。

一般说来,暴雨强度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 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其中坡度的影响最大,因为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主要因素。

坡耕地植使土壤暴露于流水冲刷是土壤流失的推动因子。

一般情况下,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 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透水性与质地、结构、孔隙有关,一般地,质地沙、结构疏松的土壤易产生侵蚀。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若土壤颗粒间的胶结力很强,结构体相互不易分散,则土壤抗蚀性也较强。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对抗流水和风蚀等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据研究,土壤膨胀系数愈大,崩解愈快,抗冲性就愈弱,如有根系缠绕,将土壤团结,可使抗冲性增强。

4. 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

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试验结果,光板的泥沙年流失量为26902kg/hm2,桉林地为6210kg/hm2,而阔叶混交林地仅3kg/hm2。

因此,保护植被,增加地表植物的覆盖,对防治土壤侵蚀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人为因素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其主要危害包括以下方面:破坏土壤资源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资源被蚕食和破坏,沟壑日益加剧,土层变薄土壤侵蚀,大面积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随着土壤侵蚀年复一年的发展,势必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层侵蚀殆尽。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 万km2(不包括风蚀面积),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1/6。

黄土高原总面积为53 万km2,水土流失面积达43 万km2,占总面积的81%。

据资料介绍,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有支、干沟50 多条,沟道长度可达5-10km 以上,沟谷面积可占流域面积的50-60%。

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土壤侵蚀使大量肥沃表土流失,土壤肥力和植物产量迅速降低。

如吉林省黑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达0.5-3cm,肥沃的黑土层不断变薄,有的地方甚至全部侵蚀,使黄土或乱石遍露地表。

四川盆地中部土石丘陵区,坡度为150-200 的坡地,每年被侵蚀的表土达2.5cm,黄土高原强烈侵蚀区,平均年侵蚀量6000t/km2 以上,最高可达两万吨以上。

南方红黄壤地区以江西兴国县为例,平均年流失量50008000t/km2,最高达13500t/km2,裸露的花岗岩风化壳坡面,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被喻为南方“红色沙漠”。

目前珠江三角洲每年以50-lOOm 的速度向海推进。

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 万吨,占世界总流失量的20%,相当于剥去10mm 厚的较肥沃的土壤表层,流失的土壤氮磷钾等养分相当于5000 多万吨化肥量。

通过水土流失的土壤,一般是较肥沃的土壤表层,造成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使土壤肥力和质量迅速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失调恶化,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特别是干旱的威胁日趋严重。

据资料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每10 年有5-7 年是旱年。

频繁的干旱严重威胁着农林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风蚀的危害,致使大面积土壤砂化,并在中国西北地区经常形成沙尘暴天气,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破坏水利、交通工程设施水土流失带走的大量泥沙,被送进水库、河道、天然湖泊,造成河床淤塞、抬高,引起河流泛滥,这是平原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据其中20 个修建20 年的重点水库统计,淤积量已达77 亿m3,为总库容的近20%,大大缩短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同时大量泥沙的淤积还会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由于一些地区重力侵蚀的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经常导致交通中断,道路桥梁破坏,河流堵塞,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土壤侵蚀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防治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改变ft区、丘陵区、风沙区面貌,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灾害,建立良好生态环境,走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国土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水土保持是ft区生态建设的生命线,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国内外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了以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利工程措施1. 坡面治理工程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工程和截流防冲工程。

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可拦蓄90%以上的水土流失量。

梯田的形式多种多样,田面水平的为水平梯田,田面外高里低的为反坡梯田,相邻两水平田面之间隔一斜坡地段的为隔坡梯田,田面有一定坡度的为坡式梯田。

坡面蓄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拦蓄坡面的地表径流,解决人畜和灌溉用水,一般有旱井、涝池等。

截流防冲工程主要指ft坡截水沟,在坡地上从上到下每隔一定距离,横坡修筑的可以拦蓄、输排地表径流的沟道,它的功能是可以改变坡长,拦蓄暴雨,并将其排至蓄水工程中,起到截、缓、蓄、排等调节径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