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灵活运用自然工程技术、人工工程技术和社会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城市形态。

为了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下是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1.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在道路和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水沟、雨水花园,用于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雨水花园。

此外,可以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2. 雨水渗透系统:在城市的绿地和公共空地上应设置雨水渗透系统,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使雨水能够透过地面渗入土壤中,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3. 河道改造:对于城市内的河流,应进行河道改造工程。

可以增加河道的宽度,加深河床,增强河流的容水能力,减少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灾害。

4.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植树造林,建设花坛和草坪,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

同时,选择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5. 管网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管网改造工程。

将原有的排水管网与雨水收集系统相连接,将收集到的雨水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建设湿地公园:在城市的低洼地区建设湿地公园,用于收集雨水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湿地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吸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7. 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城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遥感设备、感应器等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城市的气候变化、水位变化等情况,并提前发出预警,为城市居民避免洪涝灾害提供时间窗口。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河道改造、城市绿化、管网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和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时能够快速排水和储存雨水,达到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在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需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手段,增加建筑物表面的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的数量。

透水铺装可以在道路、广场等场所使用,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积水。

绿色屋顶则是在建筑物顶部种植适合生长在屋顶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水蒸发和根系吸收雨水的特性,减少屋顶的雨水排放。

雨水花园则是在建筑物周边设置花坛、绿化带等,利用植物和土壤的吸水能力,达到雨水收集和净化的效果。

其次,在建筑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在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甚至生活用水。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包括雨水桶、雨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此外,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排水系统。

在城市建筑中,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内涝的解决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在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排水设计,包括设置雨水管道、调蓄设施、雨水花园等,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快速排放到指定的地方,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最后,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施工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实现城市的雨水资源再利用和减少城市内涝的目的。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城市内涝、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地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

本文旨在提出具体的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1. 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能够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养护、地下水补给和景观用水等方面。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等用途。

同时,利用雨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降低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

2. 绿地和湿地的建设绿地和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和水体等作用。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当合理设置绿地和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减少城市的硬质地面,以利用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达到净化水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3. 土地利用与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上,应当遵循“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和提高生态效益、合理分布和安全利用”的原则,科学设置城市水系、绿地、建筑和交通等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用地效益,增加城市永续性经营能力,合理设置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区和环境保护区等,并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智慧排水系统是将传统的排水系统和新型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实现对城市雨水和污水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有效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补充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雨水径流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雨水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径流的情况,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2、提高雨水利用率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合理利用,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节约水资源。

3、改善城市生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保护生态本底。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4、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渗透。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既能减少雨水径流,又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三)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铺装,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

(四)下沉式绿地比周边地面低的绿地,能够接纳周边地面的雨水径流,增加雨水的下渗量。

(五)蓄水池建设雨水蓄水池,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非雨季时的使用。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其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一、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的方式处理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内外水循环的良性闭合,降低洪涝风险,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包括“渗、蓄、滞、净”,即渗透、蓄水、滞留和净化。

二、施工方案1. 绿地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增加绿地和湿地的建设。

绿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湿地则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雨水收集器、雨水廊道和雨水蓄滞洪区,将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3. 硬质铺装改造:将部分传统硬质铺装改造为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

4. 整体排水系统综合改造:通过建设综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地下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

5. 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监测系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三、实施细则1.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海绵城市的方案,制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确保海绵城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3. 监测评估:建设过程中,设置监测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资金投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筹集相应资金。

5. 宣传推广: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参与度和支持度。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可以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相关技术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海绵的原理,利用各种水文工程技术和绿色灰化结合,将城市内外的雨水资源进行收集、渗透和净化,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

海绵城市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下面将针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城市内外的雨水资源。

这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如设置蓄水池和水塘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罐、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大规模利用。

利用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冲洗道路、冷却工业设备等,减缓城市的排水压力。

2.绿色屋顶和墙体技术:绿色屋顶和墙体是海绵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通过种植植被或利用浸渍式种植,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水径流。

绿色屋顶和墙体能够吸收和蓄存降雨,并加强对吸附臭氧、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能力,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3.河道雨洪治理技术: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雨洪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合理的河道,如设置河道梯级、湿地处理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洪峰流量,实现雨洪的自然调节和准备。

此外,对于城市中已经存在的污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也可以通过改善其排水能力和设置调蓄池等措施,提高排水效率。

4.城市湿地建设技术: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人工建设或恢复自然湿地,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湿地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城市的水质。

5.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技术:季节性洪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城市需要建立合理的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来减轻洪害的风险。

这些设施包括拦洪墙、滑坡堰、护岸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和调蓄设施,确保城市的排水能力。

6.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完善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城市内大量的废水需要进行净化后再次利用。

可以利用生物滤池和植物净化池等技术,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获得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规划引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规划应涵盖城市的土地利用、水系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等方面,明确雨水的径流路径和汇水分区,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同时,规划还应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融合。

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桶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式的雨水收集和净化设施,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

绿色屋顶则可以在降雨时吸收部分雨水,减少屋顶径流,并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雨水桶可以收集建筑物屋顶的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冲洗厕所等。

在雨水利用方面,可以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喷洒、景观水体补水等。

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可以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节约水资源。

三、下渗与回补地下水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

可以通过建设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渗透塘等设施,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

透水铺装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下凹式绿地则低于周边地面,能够接纳周边雨水的汇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

渗透塘是一种具有较大蓄水容量的下渗设施,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对于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排水进行了综合考虑。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1.设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物的屋顶和道路等表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储存雨水。

2.雨水储存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净化和过滤处理,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消防等非饮用用途。

3.雨水渗透:为减少地表径流,可在公园、绿地等地方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通过渗透池或花洒头渗透入土壤中,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

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1.分流排水系统:将不同类型的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减少排水系统负荷。

2.提高排水系统容量:通过调整排水管道直径、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和缓冲设备,以适应城市排水需求。

3.建设适度湿地: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置湿地,可以起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雨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城市规划与绿地建设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在易涝地区增加建筑物密度,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2.建设绿地和湿地:绿地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水量,减少洪涝风险;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提供生态环境。

3.利用自然地形: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沟和水渠,分流和储存雨水。

四、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1.全面加强建筑工程防水: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墙体、屋顶、地下室的防水技术,减少雨水渗透。

2.绿色屋顶和墙体:在建筑设计中增加绿色屋顶和墙体,提高雨水保持量,减少雨水的排放。

3.使用透水材料:在城市道路和广场等场所使用透水材料,减少地面积水,增加雨水渗透性。

五、居民参与与教育宣传1.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水资源教育宣传:通过举办水资源和海绵城市技术的宣传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节约使用的意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1.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以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地下储水设施,包括地下蓄水池、蓄水井和地下渗透层,以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建设自然退水系统-建设湿地和河流自然退水系统,通过滞洪区、滞水区和湿地能力的增加,来抵御洪水的影响。

-增加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缓解洪峰流量,并利用其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排放到下游的洪水流量。

3.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和下水道的整治和改造,以提高排水能力。

-强化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利用自然处理系统,如湿地和植物滤池,来净化污水和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4.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提高生物吸附和自净能力。

5.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降低对淡水的需求。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提倡居民家庭和商业单位的节水措施,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6.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流域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建设自然退水系统、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利用新兴技术和理念,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海绵的吸水蓄水、净化径流和减缓径流峰值的能力,以减缓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并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城市建设方案。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改变城市规划理念,采用“自然而然”的设计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绿地,增加景观水体、湿地和绿色屋顶等自然要素,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能力。

此外,要避免城市过度密集,合理分布建筑和道路,减少地面排水的压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排水系统以速度为主,把降雨径流迅速引导入水体,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分布式排水系统,即将降雨径流分散收集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绿地、湿地和雨水花园等处。

通过带有透水层的铺装材料,以及利用植物根系和土壤的水分吸附能力,实现雨水在地表的保持和自然渗透。

将雨水分散处理后,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缓径流峰值。

其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后用于景观灌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可以采用植物过滤和湿地处理技术,将雨水和废水经过自然的净化过程后,用于灌溉或回收利用。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雨水和水资源,减少排放和浪费。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绿化和环保活动,如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参与废水处理和分散式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等。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包括改变城市规划理念、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通过这些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轻排水系统负荷,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解答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改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方式,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回灌、净化和滞留,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如下:1.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采用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技术,即在建筑物屋顶和立面上种植绿植,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同时,这些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能够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形成,实现雨水的自然回灌和滞留。

2.生物滞水与雨水花园:采用生物滞水与雨水花园技术,将雨水收集到地下的生物滞水层和雨水花园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滞留作用,过滤和净化雨水,达到回灌和滞留的效果。

3.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建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地下水库或地下水井中,并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需要用水的地方。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还能够提供自给自足的灌溉水源。

4.水面透水铺装:采用水面透水铺装技术,将城市的道路、人行道和广场改造为透水铺装,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层渗透到土壤中,减少雨水径流的形成。

同时,透水铺装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5.蓄滞洪设施和雨水花园:建设蓄滞洪设施和雨水花园,用于暂时储存和滞留雨水。

这些设施能够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雨水,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6.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建立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从屋顶收集到地下水箱中,并经过过滤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够减少城市的污水排放。

7.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与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节约利用。

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调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要求以及相关工作部署,统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确保实现城市建成区内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以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为基本途径,立足于特有山水资源本底,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注重全域谋划,为打造康养宜居的公园城市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将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城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过程管控体系健全完备,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全面消除内涝积水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设防要求,水环境稳定达标,全面夯实公园城市生态基底,建成区绿地总量、绿地质量、生态安全显著提升,城市河湖水系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天然水域面积不减少,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基本建成地域特色彰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三、主要任务(一)统筹谋划,完善规划管控体系1.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海绵城市顶层设计,评估现有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对已不适用的规划进行修编,优化各排水分区和各地块控制指标,明确列出能够支撑完成近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的项目和远期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合理布局公共海绵并确定其规模,实现规划管控作用。

2.加强规划目标指标衔接。

对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总体目标和绩效目标,科学制定考核达标的技术路径,海绵城市规划内容经同级规划主管部门统筹平衡,并与空间规划〃一张图"核对,批准后纳入同级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指标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一、项目简介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建筑和智能化技术等手段,实现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方面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

本方案旨在通过制定技术导则,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城市现状,在确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2.综合性原则:将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方案。

3.适应性原则:根据厦门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4.创新性原则:鼓励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创新。

三、基础设施建设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市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并储存雨水供后续使用,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桶等。

2.绿色屋顶系统:鼓励在新建、改建和翻修的建筑上设置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的滞留和透水能力。

3.慢行系统: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优化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减少机动车污染和道路拥堵。

4.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高效、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5.河道改造和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改造,增加河岸带植被覆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四、绿色建筑设计1.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雨水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花园等。

3.绿化设计:在建筑周边设置绿化带、绿化景观和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率,并增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

4.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如设置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

5.绿色交通:在建筑设计中设置有机交通系统和绿色交通设施,减少汽车尾气和道路拥堵。

五、智能化管理系统1.数据监测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和GIS技术,实时监测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水环境的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部的水logging、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以及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因此,发展海绵城市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

一、整体思路1.整体目标:建设具备水循环、景观、生态三个特点的可持续城市。

2.核心理念:将水的自然循环引入城市管理,利用海绵特性调节城市水资源。

3.全过程管理: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运维等各个环节。

二、方案1.规划设计阶段(1)水资源评估:对城市各个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降雨量、污水排放、地下水等。

(2)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绿地、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的分布,形成有机衔接的海绵网络。

(3)风险评估与适应性设计: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并在规划设计中采取适应性设计策略。

2.建筑设计阶段(1)绿色建筑:建筑内部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自然通风与采光能力。

(2)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建筑利用屋顶空间种植植被,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收集雨水用于浇灌和冲洗等。

(3)生物滞留设施:在建筑内部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滞留和过滤的手段改善水质。

3.工程实施阶段(1)改善排水系统:引入中央排水和分布式雨水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2)构建湿地与河道:建设湿地和河道,增强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调节城市的洪水和干旱问题。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达到再生水标准,用于绿化、清洗和工业用水等。

4.运维阶段(1)制定管理维护计划:建立全面的管理维护计划,包括设施巡检、定期清理、设备更新等。

(2)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城市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通过举办培训、宣传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促进公众参与和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如城市排水量大、雨水集中、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等。

和水有关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理1. 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将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成一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力保持水资源平衡、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2. 原理海绵城市的核心原理是涵养、滞蓄、渗透、净化和利用雨水。

这种设计思路不仅能够规避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1. 道路、广场和人行道的设计在道路和公共空间设计中,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保证雨水的顺畅流动,同时减缓了雨水的滞留速度。

2. 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壁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壁能够有效的减少热岛效应,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

通过自然的水循环,绿色屋顶和墙壁可以使得雨水减缓流动,同时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3. 雨水收集与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工程设施上,在雨季的时候将雨水保留下来,然后通过净化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水质量,水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对于需求雨水的市民,可通过一定的管道将雨水储存,以备普通生活和工业制造使用。

4. 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海绵城市不仅考虑道路和生活环境的自然设计,同时也非常注重景观设计的自然化。

通过以自然的景观为中心展开城市规划,能够减缓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并且会增添生活的乐趣。

5. 植物栽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栽培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桶栽等非传统植物栽培方法可以增添城市绿化率,同时对于“城市森林”的打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植物可以吸收城市中的大量CO2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持城市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1. 改善环境面貌海绵城市的建设程度高,比传统的城市可以更好的控制水文环境,避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问题,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使城市人口的健康受益更多。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地表的防洪、保水和调控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通过集雨、蓄水、渗水和利用雨水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水文循环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和原则,并详细阐述海绵城市的施工方案,包括绿色屋顶的建设、雨水花园的布局、渗水道路的设计等。

最后,本文将讨论海绵城市施工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1. 引言2.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则2.1 海绵城市的概念2.2 海绵城市的原则3. 海绵城市的施工方案3.1 绿色屋顶的建设3.1.1 绿色屋顶的类型3.1.2 绿色屋顶的施工流程3.2 雨水花园的布局3.2.1 雨水花园的功能3.2.2 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3.3 渗水道路的设计3.3.1 渗水道路的材料选择3.3.2 渗水道路的施工方法4. 海绵城市施工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土地限制4.2 技术难题4.3 资金问题4.4 政策支持5. 结论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城市地表的自然水文循环遭到破坏,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应运而生。

通过构建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减轻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则,并探讨海绵城市的施工方案以及相关挑战与应对策略。

2.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则2.1 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概念,通过集雨、蓄水、渗水和利用雨水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水文循环的恢复。

海绵城市从建筑、道路、绿地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保持城市地表水的平衡。

海绵城市的构建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2.2 海绵城市的原则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自然保护原则: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持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规划设计。

1.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资源利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等纳入规划设计范畴,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渗透。

二、建设工程。

1.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2. 在建设排水管网时,要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等材料,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三、管理维护。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确保海绵城市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政策支持。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城市开发建设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技术创新。

1.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雨水资源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2.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精准利用和智能调控。

六、国际合作。

1. 加强与国际上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2. 积极参与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项目,加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七、风险防控。

1.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和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

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C1, GIC2, GIC3, GIC5, GIC7 M0,M1 W0,W1
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原农村居民住
宅形成的屋村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
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
新型产业用地、普通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0.40-0.45
≤0.55-0.60
≤0.45-0.50
≤0.40-0.45
≤0.45-0.50 ≤0.5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
• 道路类
(类别代码) 大类
1.绿色街道;2.渗透性铺设; 3.渗透池(坑);4.绿地渗透等
1.蓄水池;2.雨水桶;3.绿色屋顶; 4.调节池;5.下凹式绿地等
1.人工湿地;2.植被过滤带; 3.植被滤槽;4.雨水花园等
1.植被浅沟;2.小型蓄水池; 3.植草洼地;4.植草沟渠等
1.种植本土植物;2.更新林木; 3.种植耐旱植物;4.改良土壤等
道路广场 1、公园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林荫小道、广场、停车场、庭院必须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水景
1.景观水体应做为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调蓄池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 可排入市政管系。 2.景观水体可与蓄水设施,湿地建设有机结合,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公园杂用水,满足公园雨 季用水等。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 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 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coefficient
≤0.1-0.15
≤0.2-0.3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海绵城市目的?
将城市建设和生态 保护结合起来,将景观 生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 用设施结合,切实起到 减缓城市内涝、削减面 源污染、减少溢流污染、 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 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 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
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 可渗透 路面
海 绵
绿色屋顶


雨水花园
滞留草沟
雨水再生系统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1.限制路宽;2.保护开放空间; 3.集中开发;4.改造车道等
收集回用设 1、绿地适宜位置可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为确保安全和节省用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建于地下

。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道路浇洒和灌溉。
滞留(流) 设施
1、适当位置可建雨水滞留(流)设施,如可建人工湿地或雨水生态塘。
山体截洪沟
1、充分利用山坡地形设计集水地形及其他渗透设施,山坡可考虑设计为梯田形,分段消能,滞蓄 雨水,使雨水能就地渗透,涵养山林。 2、结合截洪沟,可考虑建设渗井和蓄水池,也可在山下建蓄水池,蓄水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利用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ຫໍສະໝຸດ 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
• 建筑场地类
(类别代码) 大类
R
C GIC M W
中类
用地类型
R1,R2,R3
R4
C1,C2, C4,C6(C5 参照公园类执行)
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
适宜采用的设施: 透水铺装、收集回用设施、植被草沟、入渗设施、滞留(流)设施,滞留(流)雨水湿地
分项设计要点
绿地
1、绿地应尽量低于周围硬化地面,并应建导流设施,以确保流入绿地的雨水能够迅速入渗; 2、雨水口宜设于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而低于周围硬化地面。 3、绿地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本地生植物,以乔灌结合为主。 4、在绿地适宜位置可推广建设浅沟、洼地等雨水滞留(流)、渗透设施。 5、绿地临近水体时,应结合水体进行整体雨水综合利用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方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 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 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传统排水系统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生态型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S
中类 S1 S3,S4,S5
• 绿化、广场类
(类别代码) 大类 G
中类
G1 G4
用地类型
城市道路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0.60
≤0.50-0.70
用地类型
公园绿地 广场用地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Comprehensive runof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