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理学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c208d6376baf1ffc4fadf8.png)
《特别小孩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特别小孩心理学》是高职特别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
主要培育学生对特别小孩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理解与优秀的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培育与塑造的能力,具备三类残疾小孩心剪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正确剖析各种特别小孩的身心特色与教育需求。
前导课程是特别教育导论,后续课程是《行为改正》、《特别小孩教课法》、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学习本课程,能为学生此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确立优秀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特别小孩的心理现象及社会行为的特色;(2)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优秀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培育与塑造。
2.知识目标(1)掌握人的心理现象、认知、情绪、性格的特色;(2)掌握不一样年纪段聋童的认知过程、感情过程、社会行为和个性特色的发展过程和特色,个别差别以及形成原由;(3)掌握不一样年纪段弱智小孩的认知过程、感情过程、社会行为和个性特色的发展过程和特色,个别差别以及形成原由。
3.态度目标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具备爱心、耐心、仔细和责任心,热爱残疾小孩,热爱特别教育工作。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鉴于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鉴于特教教师岗位的能力与修养需求,选用了三类残疾小孩的 11 个常有的心理现象建立课程内容。
主要采纳分组议论的模式,应用解、议论、探究、自学等教课方式,并经过学生建立青年志愿者小组,业余时间前去襄樊市残疾小孩痊愈中心和特别学校充任义工进一步进行察看与实践等,培育学生正确剖析各种残疾小孩心理现象的能力,培育学生踊跃健康的职业感情,乐于奉献。
2.课时分派序号课程单元学习任务学时1 基础心理学导论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心理的生理基础 22 基础心理认贴心理意识与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思想、想16象、语言、情绪3 基础心理人品心理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 64 聋童心理学概括聋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心剪发展概括 6聋童的感知觉 2 聋童聋童的视觉 25 认知聋童的触觉、振动觉、语言运动感觉 2 心理聋童的注意及注意的培育 4聋童的记忆及记忆力的培育 4聋童的思想及思想能力的培育 46 聋童的语言聋童的语言 2聋童的感情 2 7 聋童聋童的意志 2人品聋童的气质 2心理智力落伍儿8童心理概括智力落伍小孩9认知心理智力落伍10小孩人品心理11常有行为阻碍总计3.课程单元描绘课程单元名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课方法和建议教课条件要求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课程单元名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聋童的性格 2 智力落伍小孩心剪发展概括 4 智力落伍小孩的高级神经活动特色 2 智力落伍小孩的感知觉 2智力落伍小孩的注意 2智力落伍小孩的记忆 2智力落伍小孩的学习 2智力落伍小孩的语言 2智力落伍小孩的思想 2 智力落伍小孩的人品形成 2人品形成的学习理论 2 智力落伍小孩人品形成的一般规律 2 智力落伍小孩的动机与意志 2智力落伍小孩的动机与感情 2 智力落伍小孩的情绪与伦理道德特色 2 智力落伍小孩的常有行为阻碍 494 学时课程单元 1基础心理学导论课时数4 1.认识基础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为特别小孩心理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6cad88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7.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概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提供有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社交互动能力的延迟: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普遍延迟,表现为缺乏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些困难使得他们很难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进行有效的沟通。
研究发现,早期干预措施对于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社交认知能力的差异: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
他们的理解力和推理能力相对较弱,往往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此外,自闭症儿童在理解和运用社交规则方面也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何时该说话、何时该停止说话,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
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的不足: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
他们往往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情绪变化和应对社交冲突,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和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困难,干预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早期干预措施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训练等。
这些干预措施旨在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社交互动。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家庭支持在自闭症儿童社交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干预措施、提供情感支持和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也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早期干预措施和家庭支持,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社交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这有助于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将为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和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49a796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0.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研究领域,它旨在探索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和成长有关的发展理论、评估分析技术、介入技术以及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有关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文献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1.《发展心理学:从早期到特殊儿童》(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From Infancy to Special Children):由Gail M. Hoge 和Kathleen R. Hinde编著,本书是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一本综合性参考书,主要介绍了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教育、评估以及帮助他们的方法,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专业人员了解和治疗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
2.《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pecial Children):由Allen Ettinger编著,本书提供了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从社会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科学,行为学,记忆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介绍,以及如何从社会,家庭,教育等环境中改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
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Special Child Mental Health: Theory and Practice):由Eleanor Brownell编著,本书介绍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评估,诊断,治疗和干预等特别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4.《特殊儿童心理服务模式:理论、诊断与治疗》(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Special Children: Theory, Diagnosis, andTreatment):由James L. Paulson编著,本书旨在为专业人员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以理解和评估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诊断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最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Special Child Mental Health: Theory and Practice)由Ruthellen Josselson主编,是一本关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汇编,其中收集了关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案例分析、咨询服务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观点,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心理学几大章节
![心理学几大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2b6d774fe45c3b3567ec8b0d.png)
前言(1)第1章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第1节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概念二、特殊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2节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一、国外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二、国内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第3节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一、观察研究法二、实验研究法三、调查研究法四、单一被试实验法第2章特殊儿童的感知觉第1节感知觉理论与感知觉的发展第2节感官障碍儿童的感知觉第3节智力异常儿童的感知觉第4节学习障碍儿童的感知觉第5节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第3章特殊儿童的注意第1节注意理论与注意的发展第2节感官障碍儿童的注意第3节智力异常儿童的注意第4节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第5节自闭症儿童的注意第4章特殊儿童的记忆第1节记忆理论与记忆的发展第2节感官障碍儿童的记忆第3节智力异常儿童的记忆第4节学习障碍儿童的记忆第5节自闭症儿童的记忆第5章特殊儿童的语言第1节语言理论与语言的发展第2节特殊儿童的语音特征第3节特殊儿童的词汇特征第4节特殊儿童的语法特征第5节特殊儿童的语义特征第6节特殊儿童的语用特征第6章特殊儿童的思维第1节思维理论与思维发展第2节形象思维第3节抽象思维第7章特殊儿童的元认知第1节元认知理论与元认知的发展第2节计划能力第3节调节能力第4节监控能力第8章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第1节情绪情感基本理论第2节特殊儿童的情绪特点第3节特殊儿童的情感特点第9章特殊儿童的人格第1节人格理论与人格的发展第2节特殊儿童的需要第3节特殊儿童的动机第4节特殊儿童的成就第5节特殊儿童的意志第10章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新发展。
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心得体会
![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5801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d.png)
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心得体会
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领域,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1. 理解和包容: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首先要建立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
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困难和需求,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并提供专门的教育和支持。
2. 个体化教学: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个体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取得最大的进步。
3. 融入主stream教育系统: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的目标之
一是让他们能够融入主流教育系统。
这需要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学术表现,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融入正常学校环境。
4. 家庭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心理健康和情绪支持:特殊儿童往往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挑战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因此,心理健康和情绪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总的来说,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是一个需要综合多学科知识
和多方合作的领域。
通过理解、个体化教学、融入主流教育、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支持,我们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心理学特殊儿童的概念
![心理学特殊儿童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8fe84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9.png)
心理学特殊儿童的概念心理学特殊儿童是指在心理、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的儿童群体。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特殊儿童的分类很广泛,包括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发展迟缓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等。
这些儿童在心理发展和功能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需要特殊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支持。
自闭症儿童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和兴趣。
他们可能缺乏对他人的情感共鸣和理解,并且经常表现出重复性和刻板性的行为习惯。
ADHD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多动和冲动行为。
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持续关注一个任务,并且常常具有过度躁动的行为。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经常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有语言理解和表达问题,阅读和写作困难,以及数学计算能力差等。
这些困难可能是由认知处理或学习方式方面的特殊问题引起的。
情绪障碍儿童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过敏和情绪调节困难。
他们常常感到焦虑、抑郁、易怒、易激动,并且在应对压力和挫折时表现出困难。
发展迟缓儿童在身体和认知发育方面相对滞后。
他们可能在发展各个领域的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语言、运动、认知和社交发展。
言语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在发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问题,导致沟通和交流的困难。
对于心理学特殊儿童的干预,最重要的是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包括个体化的特殊教育计划、认知矫正训练、行为治疗和家庭支持等。
这些干预措施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教育者、心理学家和家庭成员也需要参与特殊儿童的支持和护理。
他们应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适应性的教育和环境支持。
同时,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在社会层面上,促进特殊儿童的包容和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4f75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c.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这本书的第二版是对第一版的更新和扩展,旨在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
以下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1. 内容概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涵盖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它以系统的方式介绍了各种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原因和治疗方法,同时还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和融合教育等议题。
2. 理论基础:本书基于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结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框架。
读者可以了解到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多元原因,如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等,以及这些问题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 评估方法:书中介绍了多种评估方法,如行为观察、问卷调查、认知能力测试等,用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
这些评估方法有助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特点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4. 干预策略: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支持和教育措施等。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心理困难,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 融合教育和社会支持:书中还探讨了特殊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融合问题,介绍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以及社会支持和资源的重要性。
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建立一个支持特殊儿童发展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参与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专业书籍,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无论是专业人士、家长还是对特殊儿童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指导。
《特殊儿童心理学》方俊明读后感
![《特殊儿童心理学》方俊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bbc40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a.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方俊明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方俊明老师的《特殊儿童心理学》,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良多呀!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啦。
书里讲的那些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让我觉得好心疼。
原来他们面临着那么多我们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就比如说那些有自闭症的孩子吧,他们好像被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想要走出来却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一步。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常是不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太少啦?还有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他们明明也很努力,可就是没办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掌握知识。
这不是他们的错呀,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帮助。
读着读着,我就越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真的要对特殊儿童多一些包容和关爱。
不能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点不一样,就对他们另眼相看。
而且呀,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特殊儿童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
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不足,更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发挥出来。
呢,读完这本书,我心里就暗暗发誓,以后遇到特殊儿童,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感受。
哇塞,翻开这本书,就好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原来特殊儿童的心理是这么丰富和复杂。
你能想象到那些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其实不是故意调皮捣蛋,只是他们的大脑控制不住自己吗?知道这个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好酸。
还有那些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可能学东西慢一些,但他们对爱的渴望一点都不少。
每次想到这,我就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和鼓励。
这本书里的好多案例,都让我忍不住掉眼泪。
比如那个有语言障碍的小朋友,努力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总是说不清楚,那种着急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
不过呢,读完也不是只有难过啦。
它也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很多老师、家长还有社会各界为特殊儿童付出的努力。
也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对特殊儿童有偏见,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特殊儿童也不例外。
特殊儿童心理学(2)
![特殊儿童心理学(2)](https://img.taocdn.com/s3/m/cbcf17054431b90d6c85c7ef.png)
3 阿肯巴克(Achenbach)儿童行为测验
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儿童行为问 题的大型量表。由美国学者阿肯巴克在1983年正式提出。有父 母评分表和教师评分表两者,适用于4-16岁儿童。 量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项目;第二部分是 社交能力;第三部分是行为问题。有113个项目,采用0、1、2 三级评分。
二、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与差异 1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具体表现为: 1)发展历程模式相似; 2)生理组织结构相似; 3)心理需求要素相似;4)人格发展相似; 5)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2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
1)大部分特殊儿童存在明显生理或心理缺陷 2) 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明显 3)特殊儿童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方法
意识是否清醒,检查时的表现,是否合作, 有无紧张、哭闹,他伤、自伤行为。
2 认识活动: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上是否正常。
3 情感活动:情感是否抑郁、焦虑,是否易激惹,退,行为是否异常。 5 自知力:患儿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如何。 四、分析病史资料与诊断
第二章 特殊儿童的心理鉴定
第一节 特殊儿童鉴定的常见标准
一、特殊儿童心理鉴定的常见标准 1 社会文化标准
即以社会文化常规模式来衡量 儿童是否偏差。
2 发展标准 即以儿童发展的正常序列与速度作为
标准来衡量。
3 症状标准 即以儿童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症状作
为标准来衡量。
4 统计标准
即以统计学上的得分为标准来衡量。
2 预后
预后是指对问题儿童 今后的行为或成 年以后的心理状况进行预测。 1)预测困难 2)慎重预测
特殊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特殊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eaafa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1.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特殊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群体?A. 正常发展的儿童B.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C. 所有年龄段的儿童D. 成年人2. 下列哪项不是特殊儿童的常见类型?A. 自闭症B. 学习障碍C. 多动症D. 智力超常3. 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教育D. 所有以上选项4.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诊断疾病B. 确定教育需求C. 评估治疗效果D. 所有以上选项5. 下列哪项不是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原则?A.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B. 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C. 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D.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7.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8. 描述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一般步骤。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0. 阐述家庭教育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D4. D5. C二、简答题6. 特殊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自闭症、学习障碍、多动症等群体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干预策略。
7.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标准化心理测试、行为评估等。
8. 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一般步骤包括评估儿童的需要、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措施、监测干预效果以及调整干预策略。
三、论述题9. 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在于帮助这些儿童克服发展中的障碍,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对其长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0. 家庭教育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特殊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特殊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a1b5b145a8102d276a22fa1.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1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旨在研究特殊儿童心理现象,揭示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2、耶克斯-道德逊定律:显示情绪的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的影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复杂工作的绩效降低,而简单工作的绩效则随着增高3、语言障碍:个体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知识系统达不到他的年龄应该达到的标准的状况,即个体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及规则方面发生问题,或者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伙伴的水平。
4、语觉:人脑通过感知与辨析口语中的语音以及分析与识别话语中的各种语义关系来达到对句子真实含义理解的一种高级感知觉能力,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与生俱来的5元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人在意识到自身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的自我反省、解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表明了认知过程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监控性。
6、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参观、访谈、测验、发放问卷等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7、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8、言语动觉:发音时对自己言语器官的运动和言语器官各部分所处的位置状态的感觉。
9、咕咕声阶段:出生后21天到5个月,此阶段儿童的声音听辨能力和发音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这些自控性发音听起来似人咕咕低语,故称“咕咕声阶段”。
10、复合情绪:由一种基本情绪和相邻情绪混合而成的。
11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12.言语障碍:个体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致惹人注意,干扰了信息交流,甚至使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
即个体在发准声音、保持适当的言语流畅性及节律性或者有效使用嗓音方面表现出的缺陷及困难。
13.语言的获得:指一个人实际能够运用一种语言去自主地和自由地同已经获得这种语言的其他的人进行交际。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及答案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2e41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2.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特殊儿童的定义是什么?A. 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B. 智力超常的儿童C. 身体有残疾的儿童D. 有心理问题的儿童答案:A2.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A. 特殊儿童的生理特征B. 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C.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D. 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目的?A. 确定特殊儿童的类型B.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C. 预测特殊儿童的未来表现D. 诊断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案: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发展速度可能与普通儿童不同;可能存在认知、情感或行为上的障碍;需要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在某些领域可能展现出特殊的才能或兴趣。
2. 特殊儿童教育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心理评估?答案:心理评估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确定他们的优势和挑战,从而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三、论述题1. 论述如何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答案: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对特殊儿童进行准确的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此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同时,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形成支持网络。
最后,鼓励特殊儿童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如何为特殊儿童提供支持。
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专业的投入。
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学课件)
![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6629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3.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堂小练习
简答题
• 简述智力落后儿童在亲社会行为方面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 社会交往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也有着同样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同样有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能够体验 友谊感,渴望获得同伴的友谊,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 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具有行为问题,他们很难 维持、促进、升华友谊感。交朋友维持友谊等一些人际 关系的处理对于许多智力落后儿童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
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特点
• 1.情绪不稳定,缺乏良好的情绪控制能 力,容易受激情的支配;
• 2.情绪以满足低级的需要为主,情绪情 感分化迟,且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
• 3.情感状态不健全。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情感特点
• 1.自我效能感低,缺乏从 理智活动中获得理智感;
• 2.缺乏积极的友谊感,难 以从同伴交往中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b830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3.png)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篇一《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日趋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殊儿童自身调适能力、特殊教育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食品不健康、化学药物泛滥或遗传因素等的影响,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在不断地增长。
我们所说的特殊儿童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盲、聋、哑或智商上的智障儿童,还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儿童,比如多动儿童、自闭儿童或者学习能力缺陷儿童等。
由于他们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缺陷或障碍,会使得他们的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问题。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重对特殊儿童障碍、技能的恢复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特殊儿童群体中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还有许多孩子在言行举止、情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异常,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比如多动症、自闭症、强迫症等。
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如下。
1.存在睡眠问题及躯体化症状。
通常情况下,睡眠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很少出现,但是特殊儿童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有时会出现失眠、梦魇等睡眠问题。
另外,有些特殊儿童因为焦躁、不安等情绪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消化不良、头疼、腹痛等。
2.情绪暴躁,对他人有严重的敌对情绪。
由于特殊儿童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他们经常感到压抑和自卑,可能会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或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表现出敏感、焦虑、易怒,甚至情绪失控、大发脾气、破坏东西等。
特殊儿童心理学重点整理
![特殊儿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99420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1.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部分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1.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旨在研究特殊儿童心理现象,揭示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2.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感官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超常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这几类更为典型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
3.国内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1)最早撰文阐述特殊儿童心里发展问题的是陈鹤琴先生,他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一些开创新的研究。
(2)新中国成立以后停顿状态。
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重视。
朴永馨1983年出版《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移动了国内的相关研究。
(3)进30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陆续出版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教材。
二是在心理学系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
三是由相关学科人员组成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队伍逐渐壮大,他们都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聚焦于特殊儿童心理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4.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单一被试研究法。
第二部分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一)视觉障碍儿童的感觉特点:1.听觉是视觉障碍儿童认识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视觉障碍儿童学习、交流、活动的主要途径。
2.人们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的听力天生地自然而然地比正常儿童灵敏,其实,这是人们的误解。
相反,视觉障碍儿童的听力损失比正常儿童还要大。
3.盲人用手指认字、聋童靠振动觉欣赏音乐、利用了肤觉来补偿视觉和听觉的缺陷。
4.动觉也叫运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在视觉障碍儿童中,常发现许多人会表现挤眼、摆动身体、绕圈子转、注视光源、玩弄手指等习惯,这些习惯是视觉障碍儿童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
这是由于盲童缺乏大量视觉信息的刺激,只能通过自我身体部位的运动刺激来弥补。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2464b9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1.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特殊儿童心理学文献: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发展研究导言: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社交交往和沟通困难。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有关自闭症儿童社交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旨在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干预措施。
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特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互动困难:自闭症儿童常常缺乏对他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不懂得与他人进行适当的眼神接触和身体语言交流。
2. 社交意识缺失:自闭症儿童缺乏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状态的敏感度,往往不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内心感受。
3. 社交推理困难:自闭症儿童在理解社交情境中的意图和他人行为的原因上存在困难,常常不能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行为背后的社交规则。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1. 社交认知能力的评估:研究者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情绪识别、社交互动、理解他人意图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认知能力上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困难。
2. 社交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环境和干预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早期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3. 社交认知干预的效果:研究者通过社交认知干预方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进行干预和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社交认知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
三、自闭症儿童社交认知干预的启示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各方面应共同关注和支持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认知发展。
2. 多维干预:社交认知干预应综合考虑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种干预手段和方法,包括认知训练、社交技巧培养和情绪调适等方面的干预措施。
3. 环境适应:社交认知干预应注重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环境适应,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社交情境和机会,促进其社交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特殊儿童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0e440627d3240c8447efda.png)
特殊儿童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2、简述国外对特殊儿童的研究、产生和发展。
怎么产生怎么发展,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1) 歧视阶段(1800年以前)(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3、谈一谈近年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思潮。
(全纳教育、融合教育...)4、试举出特殊儿童的常见研究方法。
第二章1、什么是神经症?包括哪些类型?有哪些共性?2、抑郁症的八个临床表现。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治疗抑郁症患者。
3、什么是恐惧症?其发病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临床表现?4、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临床表现?(五点,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妄想、幻觉、紧张)它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遇到起、发病期、发病晚期、调整期......)第三章1、学习困难儿童的定义是什么?2、谈谈对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的意义。
3、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特点。
4、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5、试举出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几种教学策略。
第四章1、智力落后儿童一般可分为几个等级?其智商范围大约是多少?(中度轻度重度)2、试述智力落后儿童的形成病因。
3、我国目前对智力落后儿童常见的教育安置形式有哪几种?(三种)4、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
5、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原则。
第五章1、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有哪些特征?2、Adhd和add有何区别?3、儿童多动症有哪些可能的病因?4、一些干预多动症的策略。
第六章1、自闭症儿童有哪些奇特表现?三联症2、自闭症儿童都是智力落后吗?(判断)不是3、有人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因为几乎未有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导致的,你同意这一看法吗?现在主要认为生物学,从基因到孕期到神经深化,父母教养方式基本被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第一节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1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定义: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3 研究内容1)宏观研究2)微观研究二、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1 广义的特殊儿童分类1)天才;2)智力落后;3)身体和感官缺陷;4)行为异常;5)学习障碍;6)言语障碍;7)畸形和其他健康缺陷。
2 狭义的特殊儿童的分类1)智力落后;2)重听;3)聋;4)言语缺陷;5)视觉障碍;6)情感严重紊乱;7)畸形损害;8)其他健康损害;9)聋盲;10)多种障碍;11)特殊学习障碍。
三、儿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差异1 身体形体的地区、时代、民族差异1)地区差异2)时代差异3)民族差异2 心理差异1)智力差异2)性格差异3)气质差异4)心理疾患差异第二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简史一、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 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早期人类社会对待残疾儿童采取野蛮残忍的手段:1)古希腊2)古罗马2 国外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阶段1)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1) 歧视阶段(1800年以前)(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二、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1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1)统治者宽待残疾人2)统治者制造残疾2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发展阶段1)产生阶段1874年,英国牧师穆·威廉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学校--瞽叟通文馆。
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仿效西方创办特殊学校。
在旧中国战争频繁,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2)发展阶段3)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4)文革期间,特殊教育受到严重干扰。
5)78年以后,特殊教育发展迅猛:特殊学校数量猛增;各大学设立特殊特殊教育专业。
第三节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教育思潮一、特殊儿童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 自然成熟理论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发展受自然成熟规律的支配。
儿童的异常发展是成熟过程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异常行为可能自然消除。
注重发展偏离的诊断,制订《格塞尔发育量表》。
2 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或情绪困扰是造成特殊儿童异常发展的根源。
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卡尔·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萨特3 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有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他们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提出强化法、系统脱敏法、消退法等行为疗法。
这些理论和疗法对矫治特殊儿童很有帮助。
4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尔伯格、埃里克森等。
他们从宏观和长远的观点对待儿童发展问题:一方面注意早期发现和预防特殊儿童的产生;另一方面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发展危机,并做好各发育阶段的衔接。
5 生态模式理论生态理论是对旧的各理论的整合。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去理解和研究特殊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反映出患儿和其环境之间不协调,只有改变整个环境系统,才能缓解和消除儿童的异常发展。
二、特殊儿童的教育思潮1 人权观点《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障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2 康复和社会适应的观点康复(rehabilitation)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有缺陷的人在心智、身体、参与社会生活等功能上得以改进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有助于使他们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手段。
(联合国37/52号决议,1982)康复的目标是为特殊儿童重返社会或适应社会生活。
3 正常化与融合的观点正常化(normlization)是保证残疾人尽可能使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与成为社会主流的生活模式相接近。
融合(integration)特殊儿童长大后要进入社会,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让他们与社会正常人接触,求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为进入社会作准备。
4 回归主流与全纳教育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是特殊需要的学生在部分或全部上课时间内包括在普通班级中,使他们能和正常儿童能进行积极的相互影响。
(smith,D,1995)全纳教育(inclsive education)是特殊儿童也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特殊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必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萨拉曼卡宣言,1994)第四节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的标准来研究特殊儿童的心理。
2 系统性原则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进行研究。
3 教育性原则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研究。
二、特殊儿童研究的类型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方面,着重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进行描述性和推理性的分析;在定量研究方面,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处理研究资料,揭示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 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有关资料,但单纯的调查研究有时不能有效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缺乏有力证据。
实验研究是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进行的实验研究。
它能克服调查研究的不足。
例如:1 学习困难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2 正常儿童与弱智儿童记忆广度的比较研究3. 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是从理论方面来探讨特殊儿童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实质。
实践研究则是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研究。
例如:1)弱智学生心理理论的研究;2)弱智儿童的数学教材编写的研究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 病理描述法1)定义对患儿的心理与行为症状作系统的、详尽的病理文字描述。
2)描述内容包括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当前心理状态、病史、家庭背景等。
2 观察法1)定义通过观察被试外部表现来研究心理。
2)观察结果整理的方法(1)项目审核法对所需观察的特定行为项目进行审核,记录出现的次数、出现的时间等。
(2)等级评定法对观察结果分等级进行量化,如5分等级制。
3 调查法定义:调查法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搜集被是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
种类:一般调查和专题调查;实施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结构性调查和非结构性调查;问卷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4 实验法1)定义控制有关条件,以实验来引起被试心理活动来研究心理。
2)分类: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5 测验法1)定义通过运用心理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2)分类(1)从内容来分,可分为智力测验、创造思维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2)从测验材料来分,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第二章特殊儿童的心理鉴定第一节特殊儿童鉴定的常见标准一、特殊儿童心理鉴定的常见标准1 社会文化标准即以社会文化常规模式来衡量儿童是否偏差。
2 发展标准即以儿童发展的正常序列与速度作为标准来衡量。
3 症状标准即以儿童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症状作为标准来衡量。
4 统计标准即以统计学上的得分为标准来衡量。
二、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与差异1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具体表现为:1)发展历程模式相似;2)生理组织结构相似;3)心理需求要素相似;4)人格发展相似;5)社会适应内容相似2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1)大部分特殊儿童存在明显生理或心理缺陷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明显3)特殊儿童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方法二、特殊儿童的检出率1 检出率1)定义: 从调查样本中检验出来的行为异常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2)地区差异:由于判断标准不同等,各国报告特殊儿童的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
3) 性别差异:特殊儿童的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4.9:1;男性儿童多表现为严重的精神失调、多动症、学习困难;女性多表现为恐惧、抑郁、焦虑等。
2 预后预后是指对问题儿童今后的行为或成年以后的心理状况进行预测。
1)预测困难2)慎重预测第二节特殊儿童的临床检查一、采集病史1 病史来源要真实可靠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 做好客观记录二、写好病历报告病历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父母职业与文化程度、病史提供者与患儿关系、联系方式等。
2 主诉的问题:患儿异常的主要表现和时间。
3现病史:发病的起始、发展,如发病的条件和原因,起病缓急和早期症状,疾病发展,既往用药和疗效等。
4 生长发育史:从胎儿期直至发病前的全部过程与特点。
5 既往史:包括喂养史、健康史、教养史。
6 家族史:家庭结构与成员的影响,亲自关系,婚配关系,遗传病史。
三、检查心理状态1 一般表现:检查生长发育水平,意识是否清醒,检查时的表现,是否合作,有无紧张、哭闹,他伤、自伤行为。
2认识活动: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上是否正常。
3情感活动:情感是否抑郁、焦虑,是否易激惹,情感是否稳定、协调。
4 意志与行为:意志是否增强或减退,行为是否异常。
5 自知力:患儿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如何。
四、分析病史资料与诊断1 分析病史资料:一般根据发病基础、病程、病因、症状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以提出科学、客观诊断。
2 诊断:作出症状学诊断;防止产生诊断危机1) 滥用的危机2)“真实化”的危机第三节特殊儿童心理鉴定的工具一、常用的筛查工具1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适用于0-6岁儿童。
美国弗兰肯伯格与多兹共同制订,1967年发表。
筛查项目由4个能区和105个项目组成。
4个能区包括:应人能、应物能、粗动作能和言语能。
每次测试需要10至20分钟。
2 50项提问智能测验:50项提问智力测验适用于4-7岁儿童,美国儿科学院加州分院使用的“儿童入学准备测验”。
包括对运动、常识、记忆、视觉、听觉、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能力的测验。
在我国经修订补充为50项。
此量表简单易行,每次测试需15至20分钟。
3画人测验:画人测验又称古德依纳夫- 哈里斯(Goodenough-harris Drawing Test)最早是由古德依纳夫于1926年编制。
1963年美国人哈里斯修订。
适用于4-12岁儿童。
根据儿童对人体的18个部位的画法打分。
一般在10-12分钟内完成。
4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 PPVT) :PPV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是由美国心理学家L.M.邓恩于1965年发表的,主要是为了测量发声有困难的人及聋人的词汇“使用”能力,是目前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D)所常用的一种智力测验方法,可供2.5岁到18岁的儿童使用,有150组黑白图片组成,测试小儿的一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