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演示教学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突飞猛进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突飞猛进](https://img.taocdn.com/s3/m/520615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9.png)
早期的海洋科学研究
16世纪:随着 大航海时代的 开启,海洋探 险和地理发现 成为研究重点。
18世纪:科学 家开始对海洋 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海洋深度、 水温、盐度等。
20世纪初:海 洋生物学、地 质学和化学等 领域逐渐兴起, 对海洋生态系 统的认识不断
加深。
20世纪中叶至 今: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 深海探索、海 洋资源开发、 气候变化等成 为研究热点。
海洋交通和通信:海洋科学研究突 破将有助于提高海上交通和通信的 安全性和效率,促进全球贸易和信 息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环境保护:随着对海洋生态系 统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保 护和恢复海洋环境,减少污染和生 态破坏。
海洋灾害预警:通过深入研究海洋 现象,将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和应 对海洋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2024年之前的海洋科学研究进展
20世纪海洋科学 研究的起步阶段
21世纪初海洋科 学研究的快速发 展
2010年代海洋科 学研究的突破性 进展
2020年代海洋科 学研究的全球合 作与共享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突破的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推动科学家加快对海洋的研究。
技术的进步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海洋挑 战。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未来海洋科学研究 的展望
未来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向
深海探索:研究深海生物、地质、资源等,揭示地球内部奥秘。 海洋生态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防止过度捕捞、污染等行为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能,如潮汐能、海浪能等,为人类提供可持续能源。 海洋药物研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研发新型药物,治疗人类疾病。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https://img.taocdn.com/s3/m/4482d00031126edb6f1a10b9.png)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我国是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于实现国家“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科技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依靠海洋科学技术。
如果从1956年国家制定海洋科学远景规划算起,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已经整整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显著缩短了与先进海洋国家的差距,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动或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50年是备尝艰辛的50年,是奋发进取的50年,也是成果辉煌的50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即将召开之际,重温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征程,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海洋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继承和发扬几代海洋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艰苦求索的优良传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推动海洋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始起步阶段、十年动乱中的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阶段和党的十五大之后的展翅腾飞阶段。
一、海洋科技事业从制订规划开始起步建国初期,海洋科技力量十分薄弱,专业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人员只有20多人;海洋调查手段也相当落后,直到1957年才有一条用旧拖轮改装的千吨级调查船。
随着渔业、交通和海水制盐等传统海洋产业逐步得到恢复,国家调整或组建了几个与水产、海运、制盐相关的院校和研究机构。
1956年,我国政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在竺可祯等科学家的倡议下,由赵九章、曾呈奎等海洋专家组成的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起草了《1956年~1967年海洋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并被列为国家《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第七项,即“海洋学”,主要任务是进行中国近海综合调查;并由军、地双方联合组成国家科委海洋组,主持全国的海洋科技工作。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https://img.taocdn.com/s3/m/e9824db86bd97f192379e92b.png)
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本文仅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和简 要论述。
(4)海洋科学研究取得较好进展。在《1956 至 1967 年海洋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及《1963 至 1972 年海洋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国海洋科学研 究工作稳步推进,并逐渐取得显著成果。虽然 10 年 “文革”对海洋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干扰和冲击,但海洋 科技工作者克服困难,坚持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好的 进展。1977 年,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 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并当选执行理事 会成员国,在制定和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科学计划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 12 月,国家海洋局提出了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为在本世纪 实现海洋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奋斗”的战略目标,由此 拉开了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大幕。 2.2 海洋科技快速发展期(1978–2011 年)
4
海洋学报 41 卷
和海洋预报台站,并组建了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 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和海洋技术研究所等专业性海 洋科技机构。由此,中国海洋科技研究力量的基础体 制架构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壮大,开启了中国现代海洋 科学技术全面、系统、规模发展的历程。
(2)国家首部海洋规划出台。1956 年 10 月,国务 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1956 年至 1967 年国家重 要 科 学 技 术 任 务 规 划 及 基 础 科 学 规 划 》, 提 出 了 “ 向 科学进军”的口号,并首次将海洋科学技术列入国家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据此出台了《1956 年–1967 年 海洋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f073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e.png)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篇1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XX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1.教学重点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沧海变桑田引入: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沧海桑田”原意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海陆变迁师: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
(投影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师:对,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投影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陆地。
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投影3)荷兰填海造陆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学生回答:因为荷兰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洋,人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地面进行改造。
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
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得出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个:1.地壳运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投影4)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连线:喜马拉雅山地壳变动我国东部海底海平面升降荷兰的围海大坝人类活动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过渡:人们已经知道了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上半页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那是“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之间的较量。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1275fd7d15abe23482f4db3.png)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史的启示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从古代到18世纪末是海洋知识的积累时期,也是海洋学萌芽时期。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观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虽然当时只限于直观地、笼统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质,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见解。
例如,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而大地则浮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之中。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已描述和记载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
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王充曾科学地指出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知识的积累。
这时的海洋知识以远航探险等活动所记述的全球海陆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为主。
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并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768~1779年英国库克在海洋探险中最早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第一批关于大洋表层水温、海流和诲深以及珊瑚礁等资料。
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使人们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的大体形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海洋学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探索神奇海洋2024年的海洋科学
![探索神奇海洋2024年的海洋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5dc0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f.png)
研究方法:利用深海潜水器、遥感技术、基因测序等技术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
研究成果:发现新的深海生物种类,揭示深海生态系统的奥秘,为保护深海生态系统提 供科学依据。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探索
研究目标: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研究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研究内容:调查海洋生物种类、分布、数量、生活习性等 研究成果:为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神奇海洋2024年的里程碑
2024年,人类首次成功探索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 2024年,人类首次成功培育出深海鱼类 2024年,人类首次成功开发出深海矿产资源 2024年,人类首次成功建立深海空间站,实现深海长期驻留
Part Three
神奇海洋2024年的 研究重点
深海生态系统的研究
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添加标题
16世纪:哥白尼、伽 利略等科学家对海洋 进行了深入研究
添加标题
17世纪:牛顿提出了 万有引力定律,为海 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 础
添加标题
18世纪:库仑提出了 电场和磁场的概念, 为海洋电磁学研究奠 定了基础
添加标题
19世纪:达尔文提出 了进化论,为海洋生 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添加标题
20世纪:爱因斯坦提 出了相对论,为海洋 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神奇海洋2024年的海洋 科学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神 奇 海 洋 2 0 2 4 年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激发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激发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843498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2.png)
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实习、 实践和科研机会,让学生在实 践中提高能力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 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 能力
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课程目标:培养具有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内容:涵盖海洋生物、物理、化学、地质等多个领域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成果: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海洋科研、教育、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海洋强国 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科学导论课程
汇报人:
目录
01 课程目标 03 课程实施
02 课程内容 04 课程效果
课程目标
培养海洋意识
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保护海洋: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利用海洋: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海洋文化: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海洋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效果:学生能够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 动,提高海洋保护意识
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海洋科学多个 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地质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团队协作 精神,提高沟 通能力和学术 交流能力
0
0
0
0
1
2
3
4
培养海洋强国战略人才
培养具有海洋科 学基础知识的人
才
培养具有海洋科 学研究能力的人
才
培养具有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能力
的人才
培养具有海洋环 境保护意识的人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9ec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0.png)
在我国东部海 域的海底,人们发 现了古河道和古森 林等遗迹。
说明这些地区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或海平
面上升而成为海洋。
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
荷兰的围海造陆
荷兰围海造陆, 这是人类活动造 成的海陆变迁。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 海北口两岸,使4 000平方千米的 须德海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 域被改造成陆地。
板块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 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
比较_稳__定_; 板块与板块交
界的地带,地壳比 较_活__跃_。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
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峰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升高。
珠穆朗玛峰、 红海、地中海 位置示意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读珠穆朗玛峰、红海、地中海位置示意图,试用板块运 动的观点,对图示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1.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隆升? 珠穆朗玛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面不断隆起,珠穆朗玛峰不断隆升。
“鱼龙”化石
“鱼龙”化石
“鱼龙”复原图
“鱼龙”化石被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脉海 拔4 800米处,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 为何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呢?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海洋科学发展史ppt培训课件
![海洋科学发展史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2c65afaa00b52acec7ca49.png)
哪吒闹海
取自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话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咤的天真烂
漫与不畏强权精神,备受人们喜爱。故事中因妖龙作祟,残害百姓,引出哪咤大闹
龙宫水府。
哪吒因为杀死了欺负百姓的东海
龙王三太子敖丙而闯下大祸,东海龙
王为报杀子之仇,特地请来了它的三
位兄弟—南海,西海,北海的龙王,
于是四个龙王聚在一起兴风作浪,口
一、太阳从陆地还是海洋升起?
住在山里的人认为太阳 从山上升起
住在平原的人认为太阳 从陆地升起
住在海边的人认为太阳 从大海升起
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基本常识的积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 制,人们当时只知道有鱼虾和贝类可捕,并不知道大海里还有什么矿产资源等稀有 金属。
天之涯,海之角
古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 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申 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 极其遥远的地方。
洪荒时代就是原始时代。 早期的人类没有掌握任何科学知识,对神秘的海洋更是一无所知,但人类生来 就是有智能的生物,凭着自身的直觉就更察觉到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都 与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蓝色的水有关,但是又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过很多与海洋有关的神话。那时代没 有文字记录先民的生活状况,后人往往凭想像、传说、神话去加以了解。
夸父追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就喝黄河、渭水的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夸父遗弃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
夸父追日实际上是中华 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 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 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 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 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最终悲壮地失败。
2024年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保护
![2024年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6aa74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6.png)
PART 05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海洋科学的研究合作
国际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如国际海洋研究所、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等
国际海洋科学合作项目:如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国际海洋生物普查等
国际海洋科学会议:如国际海洋科学大会、国际海洋科技论坛等
国际海洋科学教育与培训:如国际海洋科学暑期学校、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生课 程等
未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景
国际合作:加 强国际间的合 作,共同应对 海洋科学领域
的挑战
交流平台:建 立更多的交流 平台,促进各 国之间的学术
交流和合作
共享资源:共 享海洋科学领 域的数据和资 源,提高研究
效率和质量
培养人才:加 强国际间的人 才培养和交流, 提高海洋科学 领域的整体水
平
THANK YOU
海洋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科技进步:新 技术、新设备 的发明和应用, 推动了海洋科 学的发展
政策支持:政 府对海洋科学 研究的投入和 支持,促进了 海洋科学的发 展
国际合作:国 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促进了 海洋科学的发 展
社会需求:随 着人类对海洋 资源的需求不 断增加,推动 了海洋科学的 发展
PART 03
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挑战: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 对策:加强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推广可持续渔业,加强科研合作 案例:某地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成功案例
海洋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公约》等 国家政策:各国政府出台的海洋保护政策,如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地方法规: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海洋保护法规,如美国的《清洁水法》等 企业责任:企业应遵守的相关法规,如欧盟的《生态标签》等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961c23bcd126fff7050b1f.png)
1768-1780,三次大洋调查,澄清了地理大发现时期 留下的许多不定的问题,对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几乎所 有岛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是海洋学的奠基人。 1768-1771,“奋斗”号,目的寻找南大陆,对新西
兰考察,发现是岛而非大陆。 1772-1775,“冒险”“果敢”号对南大洋考察,是
第一个从东线绕地球一周的人。 1776-1780,为打通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北部航路。
45
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 第一阶段:海洋知识的积累(18世纪以前) ✓ 第二阶段:海洋科学的奠基与形成(19~20世纪中叶) ✓ 第三阶段:现代海洋科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 海洋科学的积累
公元前7~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茫茫大海之中。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描述和记载了爱琴海 的170余种动物。
另一个巨大的险阻, 即著名的博哈多尔 角 (Cape Bojador), 一个令水手们闻之 变色、让船长们束 手无策、使亨利王 子真实的信件(写 于1433年10月22日) 说,为了越过这个 海角,从1421年起 连续进行了14次探 险远征,却一直没 有取得成功。
1434年,埃内斯改变了以往紧紧靠着 海岸航行的方法——他的船直接南下 航行到远离博哈多尔角西边的海面上。 那里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海角附近的惊 涛骇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这个 曾阻挡了葡萄牙航海家前进的步伐多 年的海角就此轻而易举地被绕过去了。 埃内斯把船靠岸,发现天上的太阳并 没有什么异象,陆地上依然贫瘠荒凉, 稀疏的长着一些植物,极目望去,毫 无人踪。埃内斯采摘了一些玫瑰花, 葡萄牙人称之为“圣玛丽玫瑰”,以 此作为到过此地的证物。
18
1418-1419年 两位船长发现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 从而揭开了地理大发现序幕。
海洋技术的发展PPT学习教案
![海洋技术的发展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b2ffaf78a6529657d53b4.png)
第15页/共37页
海 洋 探 测 技 术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宣布,他 们研制 的无人 驾驶深 海巡航 探测器 “浦岛 ”号, 在3000 米深的 海洋中 行驶了3 518米 ,创造 了世界 纪录。 “浦岛 ”号全 长9.7米 、宽1.3 米、高 1.5米 、重7.5 吨,水 中行驶 速度为4 节,巡 航速度 为3节 ,最大 潜水深 度是350 0米。 “浦岛 ”号上 安装着 高精度 的导航 装置及 测试仪 器,使 用锂电 池作动 力。这 艘无人 驾驶的 深海探 测器, 使用无 线通信 手段向 海面停 泊的母 船“横 须贺” 号上传 送了用 水中摄 像机拍 摄的深 海彩色 图像。 日本海 洋科学 技术中 心认为 ,这一 装置在 世界上 居领先 地位。 以这次 航行试 验成功 为基础 ,海洋 科学技 术中心 还计划 开发性 能更高 的无人 驾驶深 海探测 器,并 且使用 燃料电 池作动 力源。
海洋技术的发展
会计学
1
一、海洋:巨大的资源宝库
地球上,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 而海洋 面积占 到71% 。
海洋是生命是的摇篮: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出现在海洋(30亿 年前生 命诞生 ) 目前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在海洋 中
最早出现的是原核生物,后来发展到 真核生 物。 5.7亿年前,海洋中开始出现各种动植 物。大 约1.3亿 年后, 各种动 植物开 始向陆 地迁移 ,开始 了陆上 ?植物 的进化 。
生存: 海洋2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层,400 0-6000 米 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
总储量: 估计在30000亿吨以上。其中以北太 平洋分 布面积 最广, 储量占 一半以 上,大 约17000 亿吨。 锰结核 密集的 地方, 每平方 米面积 上有10 0多公 斤。 生长速度: 平均每千年长1毫米,每年增加100 0万吨 。
海洋科学导论精选 课件
![海洋科学导论精选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a516b958f5f61fb73666cb.png)
漫长的西非海岸向南方延 伸下去,一眼望不到头, 使习惯于内海航行的水手 们极不适应。亨利王子每 年都派出船队,要他们沿 着海岸尽力向南探索,然 而一开始却少有成果。他 们遇到的头一个障碍是被 称作诺恩角 (Cape Noun)的地方, 海风卷来内陆的沙尘,把 海水染成红色,使水手们 感到莫名的恐惧,视之为 畏途。事实上它并不是什 么不可逾越的险阻,更多 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障 碍”,但却一度成为了葡 萄牙航海的南界。腊时代所认知的世界,公元前450年Herodotus所绘之地图。
5
§1.2 海洋科学的发展史 公元前140年古希腊的Ptolemy所绘之地图
6
Vikings discovered Greenland and America
7
地球探险时代 (15-16世纪):
另一个巨大的险阻, 即著名的博哈多尔 角 (Cape Bojador), 一个令水手们闻之 变色、让船长们束 手无策、使亨利王 子真实的信件(写 于1433年10月22日) 说,为了越过这个 海角,从1421年起 连续进行了14次探 险远征,却一直没 有取得成功。
1434年,埃内斯改变了以往紧紧靠着 海岸航行的方法——他的船直接南下 航行到远离博哈多尔角西边的海面上。 那里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海角附近的惊 涛骇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这个 曾阻挡了葡萄牙航海家前进的步伐多 年的海角就此轻而易举地被绕过去了。 埃内斯把船靠岸,发现天上的太阳并 没有什么异象,陆地上依然贫瘠荒凉, 稀疏的长着一些植物,极目望去,毫 无人踪。埃内斯采摘了一些玫瑰花, 葡萄牙人称之为“圣玛丽玫瑰”,以 此作为到过此地的证物。
19
20
21
22
The Voyages of Captain James Cook 1768 - 1780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719be10a45177232f60a2a9.png)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史的启示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从古代到18世纪末是海洋知识的积累时期,也是海洋学萌芽时期。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观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虽然当时只限于直观地、笼统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质,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见解。
例如,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而大地则浮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之中。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已描述和记载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
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王充曾科学地指出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知识的积累。
这时的海洋知识以远航探险等活动所记述的全球海陆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为主。
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并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768~1779年英国库克在海洋探险中最早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第一批关于大洋表层水温、海流和诲深以及珊瑚礁等资料。
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使人们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的大体形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海洋学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
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史的启示
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从古代到18世纪末是海洋知识的积累时期,也是海洋学萌芽时期。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观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虽然当时只限于直观地、笼统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质,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见解。
例如,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而大地则浮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之中。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已描述和记载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
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王充曾科学地指出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知识的积累。
这时的海洋知识以远航探险等活动所记述的全球海陆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为主。
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并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768~1779年英国库克在海洋探险中最早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第一批关于大洋表层水温、海流和诲深以及珊瑚礁等资料。
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使人们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的大体形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海洋学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如1670年英国玻意耳研究海水含盐量和海水密度的变化关系,开创了海洋化学研究;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在荷兰海域最先发现原生动物;1687年,英国牛顿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奠定了潮汐研究的科学基础;1740年瑞士科学家贝努利提出潮汐静力学理论;1772年法国拉瓦锡首先测定海水成分;1775年法国拉普拉斯首创大洋潮汐动力学理论,等等。
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海洋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 1831~1836年随“贝格尔”号环球航行,对海洋生物、珊瑚礁进行了大量研究,于1842年出版《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提出了珊瑚礁成因的沉降说;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建立了生物进化理论。
英国生物学家福布斯在19世纪40、50年代提出了海洋生物分布分带的概念,出版了第一幅海产生物分布图和海洋生态学的经典著作《欧洲海的自然史》。
美国学者莫里为海洋学的建立作出了更为显著的贡献,其1855年出版的《海洋自然地理学》被誉为近代海洋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挑战者”号在12万多公里航程中,作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在海洋气象、海流、水温、海水化学成分、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使海洋学从传统的自然地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
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在南大西洋的科学考察,第一次采用电子回声测深法,测得七万多个海洋深度数据等资料,揭示了大洋底部并不是平坦的,它像陆地地貌
一样变化多端。
美国的深潜器“的里雅斯特2”号1960年曾深潜到10919米的海洋深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1950年从冰下穿越北极,表明海洋的任何部分都能为人类所征服。
但是,1963年美国潜艇“脱粒机”号和1960年“蝎子”号失事,全体乘员丧生,又从反面证明海洋环境仍然是难以掌握的。
事实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在深海海底上行走比在月球上漫步还要困难。
现代海洋学对于具体的海洋自然现象或特定海区的研究,普遍地从传统的静态定性描述和简单的因果分析向着动态定量分析发展,重视基础理论、现场实验和功能模拟研究。
如今的时代,海洋科学正在蓬勃发展,而海洋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陶醉在其中,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道路的开启,更多的是蕴含在大海深处的奥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抓住自己的梦想,也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驾驶船舶航行在科学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