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中国农业集体化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 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一些地方的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 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2)进程
①出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秘密实行包产到
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农民自发实行联产到组、包 产到组的责任制;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率先取
3.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提示 (1)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其中心环节 为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此全面展开。 (2)1984—1992年为第二阶段,其中心环节为增强 企业活力,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 改革中不断增强。 (3)1992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其中心环节是实行产 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国有企 业的改革;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 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 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
第(1)问比较简单,根据《春天的故事》的
歌词可知‚老人‛是指邓小平,‚春天‛比喻改革
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第(2)问从‚一九七九年‛和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即可得出是指国家
在此设立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继续开 放其他地区。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逐一填写即可。 第(4)问根据教材知识说明特点,再抓住题眼‚今 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本质区别‛, 紧扣题意不难看出是自主与被迫的区别。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概况: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
等14个 沿海港口 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
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 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②意义: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 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和 环渤海 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方针: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 ①内容:把增强 企业活力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 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②历史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 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 城市 。 所有权 和经营权适当分 (2)内容:按照政企分开、 离的原则,改变国营企业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扩 厂长 (经理) 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在企业内部实行 负责制。 (3)历史意义: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 力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效益显著提高;调动了各方 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
期存在的问题。 3.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
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 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体制改革 新时期 的到来。
三、实行对外开放 1.重大举措 (1)创办经济特区 ①设立:1979年,我国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 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自主权。 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四个经 济特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②意义:
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 是什么? (2)歌词“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 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注:E、F分别为福建省的城市和地区)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 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
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 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 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 窗口,它应该是 (A )
A.深圳
C.珠海
B.上海浦东
D.汕头
6.上海某企业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
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来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
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中心环节是 ( A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 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 压抑了企业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呼吁为的 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
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 史性转折等。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 看这是 ( C )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解析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注意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我国现 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 低,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这也是吸取‚文革‛教 训的结果。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说法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 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 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区——内地这样一个 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
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思考 1.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最 伟大转折? 提示 (1)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 重束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将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 大起点。 (4)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消 人民公社 ,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②推广:在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下,1980年,中共 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 的文件,肯定 包干到户 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任制迅速推广。 (3)意义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形势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 和社会面貌。 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 的经济体制改革。 ”的责
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
1990年浦东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
8.下列关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特点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
A.全面覆盖:国内所有地区逐步对外开放 B.多层次:形成“点、线、面”的对外开放格 局 C.全方位:中国向所有国家开放 D.宽领域:对外开放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 多个领域
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一个章盖完了,夏 天也过去了。这个例子主要反映的问题是 ( A ) 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 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解析 材料反映出在原有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管得
过多,企业买降温设备,竟然需要11个部门批准。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①概况: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 上海浦东 地区的决策,提出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 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②意义: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
放的重要标志。
2.历史意义: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 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出现这种巨
大变化,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
( D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
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
进入了制度创新的阶段。
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
外开放? 提示 (1)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 或重要海运港口。 (2)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3)离港澳台较近,便于学习先进经验。
(4)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资源较为丰富。
互动探究
探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 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特点:首先,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
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 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 农民家庭的积极性,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能力提升 7.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
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
发之箭”。其中“弓”、“箭”、“弦”是指 A ( ) ②长江中下游如 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 “箭” ③京九铁路如“弦” 解析 ④小浪底工程如“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
放性问题,但应符合题意。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计划经济转 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
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 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 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
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D (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解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该对联通过改革前后的对比,反映出改革
取得巨大成绩,从横批‚已经过去‛可以看出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 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 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 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请回答: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 志?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
史地位和影响。第(1)问直接回答;第(2)问应注意 从中国、世界、21世纪三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中 国自身的变化,中国融入世界大潮的表现、中国带 动世界经济发展等的内容展开分析;第(3)问为开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做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来的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
(2)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
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 权力下放 的原则,提 出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