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显统计学差异H1。另一项从1998~2003年的大规模
万方数据
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4月
第39卷第4期
・特别关注・
综合征(SIRS)、血管调节受损、血液凝固性增加、肾 上腺抑制、组织氧输送和利用受损、对感染的耐受性 下降,可表现为进行性组织低氧/缺血、低血压、心血 管性虚脱、发热、高血糖、多器官衰竭、感染;④持续诱 因性病变,包括心血管病(如急性心肌梗死/ACS,心 肌病)、肺疾病(如COPD,哮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毒物 (如过量或中毒)、感染(如脓毒症或肺炎)、低血容量 (如出血、脱水),其表现可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异。从 治疗和临床预后方面考虑,将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分为 4个阶段,即心脏骤停后即刻阶段、早期阶段、中间阶 段和恢复期阶段,其中即刻阶段可定义为ROSC后前 20min;早期阶段应定义为ROSC后20min至6—12h, 此时早期干预可能最有效;中间阶段是6—72h,此期 损伤仍在继续,应行积极的特色治疗;超过3天应认 为是恢复期,此期预后判断更可靠,最终预后更具预 测性。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处理是时间敏感性的,治疗 措施包括监护和治疗两大部分,监护措施有普通的重 症监护和更高级的血流动力学与脑功能监护,治疗措 施包括早期对血流动力学进行优化,维持正常的通 气/氧合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脏器功能 支持,控制血糖和预防感染及抽搐等¨1。越来越多 的研究显示,轻一中度治疗性低体温对重要脏器功能 的保护有重要作用,不仅可改善预后,轻度治疗性低 体温还可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I s],Hsu等研 究显示,复苏后轻一中度低体温对窒息诱导的心脏骤 停动物模型有心脏保护作用,它能稳定血流动力学、 改善短期存活率、降低心肌损害∽1。治疗性低体温 可显著缩短院前心脏骤停存活者在ICU住院时间和 机械通气时间,并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和1年存活 率¨引。近年来,研究者们将治疗性低体温提前到院 前实施,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应。Kim等¨¨通过随 机方法,对一组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回院途中静 脉输注2L 4。C的生理盐水,在患者到达医院时共人液 500~2000ml,平均体温下降(1.24±1)℃,患者至院 时的平均体温为34.7℃,此法易行、安全、有效。Ka— marainen等¨2 3对院外心肺复苏期间静脉输入4。C林 格液,输注速度为33ml/min,到医院时的平均输入量 14ml/kg,这样可使鼻咽部体温平均降低2.5℃。法 国学者Bruel等对一组33例院外心脏骤停者在未达 到ROSC的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期间,静脉 快速输注2L 4℃的生理盐水,平均体温下降至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健康 问题 , 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 及感染经 血液传播 疾病
的 高危 职业 群 体 ] 。 安 全 型 留 置 针 在 临 床 中 的 应 用 体 现 了
它 的优 越 性 , 如 它的整体型密闭设计 避免 了医务人 员和患儿
被 污 染 的针 头 刺 伤 及 院 内 血 源 性病 原 菌 的 传 播 , 节 约 了 不 必 要 的 医疗 费 用 , 减少 了穿刺次数 , 保 护 了血管 , 提 高 了输 液 质
5 4 6 3 0 0 )
在 过去的 1 O年 里 , 美 国 心 脏 学 会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基 础 和 临床研究 , 于2 0 1 0年 1 0月 颁 布 了《 2 0 1 0美 国 心 脏 协 会 心 肺 复苏及心血 管急救指南》 [ 】 ] 。 新 指 南 强 调 了早 期 心 脏 按 压 的 重要性 , 简 化 了心 肺 复 苏 的 流 程 , 对 心 脏 按 压 的 质 量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随着 医 疗 技 术 的发 展 , 近 年 来 心 脏 骤 停 后 自主 循 环 恢 复 的成 功 率 虽 然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 提 高 , 但 是 患 者 长 时 间 存活率并未提 高 , 仍有 2 5 ~5 O 的 心 跳 骤 停 患者 虽 然 恢 复 了 自主 循 环 , 但仅有 2 ~1 O 的 患 者 不 出 现 神 经 功 能 缺 陷[ 2 ] 。临 床 上 心 肺 复 苏 后 脑 功 能 完 全 恢 复 非 常 少 见 。有 资 料显示 , 即使 是 室 颤 发 生 后 立 刻 心 肺 复 苏 或 心 跳 骤 停 1 5 ai r n 内进行心肺 复 苏 , 患 者 6个 月 内 的 病 死 率 仍 高 达 4 0 ~
度, 可导致多种酶被激活 , 引 起 细胞 功 能 失 调 , 细胞 死 亡 。 目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作者:张庆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27期[摘要] 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代心肺脑复苏经过历时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①生存链增至5环。
即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②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更改为“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③心脏电除颤技术的应用。
④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⑤脑复苏。
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学;进展[中图分类号] R60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16-03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之所以重要在于复苏学确系“起死回生”之术,瞬间决定生命的生死变幻。
心肺脑复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就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概述如下。
1 心肺脑复苏发展史回顾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历史,对把握人类发展复苏技术的脉系,理解现代心肺复苏进展尤为重要。
我国早在1 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145~208)在《金匮要略》中已对缢死复苏方法进行详尽描述。
随后晋代的葛洪(284~364)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和复苏的连续性,还使用芦管为“口咽通气管”,至今仍为国内外复苏者使用[1,2]。
明代《醒世恒言》中就有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翔实记载。
1955年天津医学院王源昶在手术室用体外心脏按压术成功复苏了心脏骤停患者[1]。
我国李宗浩在1987 年出版的《冠心病急救与监护》一书中,明确提出胸外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下1/2,反映了我国在心肺复苏技术上的贡献及研究成果。
在公元前800年左右西方就有记载圣贤先知Elijah口对口救活一个孩子的描述。
心肺脑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呼 叫时应 当尽 可能地告知患者 的详 细信息 , 使患者 能在最短 的时间
内获得帮助 。延迟给药 中, 证 明肾上腺素合用 内皮素 1 组主动 脉舒 张
基本生命 支持程 序包括 以下 四步 : 评估 、 呼 叫急救 医疗 服务 系 统、 心肺复 苏 、 除颤 。 1 . 1 评估 评估 是基本 生命 支持程序的第一步。 判断患者有否应答反 应; 如无呼吸 、 咳嗽或 身体动作即可作 出心跳 、 呼吸骤停 的判断B I , 时 间限制在 l O s 内。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 响心肺 复苏成功的关 键 因素。在临床实践 中, 通 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 判断是否 发生心脏 骤停是很 困难 的 。即使患者有 偶然 的喘息 , 救助人 员也应 怀疑是心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上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心肺脑 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张丽娟 , 马 明宇, 王树 楼
( 松 原 市 中心 医院 急 诊 科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0 1 ) 心脏 骤停 是指原来全身或心脏 较好 的基础 条件下 , 因某些意外
1基 本 生 命 支 持
2 . 1 循环的建立 建立 外周静脉通道 , 以便输入液体 和药物 。随时检 查E C G, 及时发现易致 心跳骤停 的先兆性心律失常 。 2 . 2 I C U连续 监护 心肺复 苏后 ,患者 宜在 I C U连续密切 监护至少 4 8 ~ 7 2 h , 维持有效的呼吸 、 循环功能 , 防止脑水肿 。 2 3急救药物 的应用 复苏药物 的应用 是心肺 复苏 中高级 生命支持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 C P R研究 领域 的热点 , 准确 、 迅速 、 合理使用复苏 药物能显 著提 高 自主循环恢 复 (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 R O S C ) 率。 既往研究发现 , 在实施复苏中联 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 加确切 , 且能 明显改善复苏后生存质量 。 2 , 3 . 1 肾上腺素 合用血 管加 压素 肾上腺素 和血 管加 压素 f 简称加压 素) 都是 复苏的常用药物 , 都能收缩外周血 管而起 到升压作用 , 但它 们 的作用机制不 同。联合应用肾上腺素与加压素 比单用 肾上腺素或 加压素能更快地使 C P P 提高 1 5 ~ 5 O m m H g ( 1 m m H g = 0 . 1 3 3 k P N, 从而提 高 复苏 成功率 ; 特别是在 长时 间缺 血情况 下 , 两者联 合使用 的效果 是单用 肾上腺素或加压素的 3倍。 2 . 3 . 2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素 肾上腺素合用内皮 素 1 能更 强烈的收缩 外周血管 , 增加外周循环阻力 , 提高 C P P 和脑血流量。H i l w i g 等在猪
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在医院院前急救中经常会发生患者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出现此类症状时发病较急,进展较快,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快速的治疗时,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现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治疗。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心肺复苏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人工心肺复苏法,医护人员通过徒手按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治疗效果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判断能力以及抢救速度等有关,对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较大。
对于缺乏抢救经验的医护人员而言,采用徒手按压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考验较大,当心肺复苏时间较长时,容易错过患者最佳治疗时间。
随着心肺复苏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开展按压式心肺复苏治疗外,通过通气、药物、机械等方法辅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的手段浅析心肺复苏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心肺复苏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械;研究进展在传统抢救心脏呼骤停患者时主要采用的心肺复苏方法为徒手按压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建立开放气道的方式进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抢救经验较为充足的医护人员成功的概率较高,其原因与抢救技巧和经验有关,当用力过猛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胸肋骨骨折现象,当用力较轻时起不到心肺复苏的效果,由此可见徒手按压式心肺复苏法在院前急诊抢救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心肺复苏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在传统心肺复苏基础上通过通气治疗、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使静脉回流成功率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性能得到缓解。
一、通气在心肺复苏的作用和效果陆宏达[1]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通过开展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液循环时的血氧含量。
研究表明,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时不开展通气治疗较按压时通气能够增强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但是对于出现长时间心搏骤停、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在开展心肺复苏治疗时尽早及建立气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2024年心肺复苏(CPR)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
报告内容包括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CPR效果的评估、复苏后护理以及与CPR相关的各类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本报告旨在为急救医疗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的CPR 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 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1.1 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最新的研究发现,CPR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对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成人患者,建议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此外,研究发现,按压节奏的一致性和深度的一致性对于提高CPR效果至关重要。
1.2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最新的研究推荐,在进行CPR时,应尽量保证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以确保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3 CPR辅助设备2024年的研究表明,CPR辅助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负压辅助通气设备(VAVD)等在提高复苏成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设备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可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 CPR效果的评估2.1 大脑功能评估最新的研究强调,在CPR后应尽早进行大脑功能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意识状态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2 心脏功能评估CPR后,心脏功能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心脏电生理功能、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心脏复苏后的功能状态。
3. 复苏后护理最新的研究强调了复苏后护理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复苏后护理应包括:脑保护措施、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4. CPR相关的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2024年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大量的CPR相关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CPR技术的改进、复苏药物的应用、CPR辅助设备的使用、复苏后护理方案的优化等方面。
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研究报告
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研究报告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氧气供应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残疾发生率。
本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和提出改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的建议。
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找到了几种可以改善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方法。
首先,早期进行心肺复苏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公众宣传和教育计划应该放在首位,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
此外,应该鼓励培训更多的医生、护士和其他急救人员参加相关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
其次,应该优化心肺复苏操作的步骤,以提高成功率。
研究表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胸外按压、通气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可以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工具,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地执行这些操作。
此外,自动化外部除颤器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动化外部除颤器可以通过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来自动识别是否需要进行除颤,并给予电击。
与传统的人工胸外按压相比,自动化外部除颤器能提供更稳定和准确的治疗。
因此,应该鼓励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
此外,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力度和频率也是影响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每分至少需要进行100-120次的胸外按压,且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以保持足够的血液流动。
因此,培训课程应该强调这些准确的技术要求,并提供训练机会,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此外,团队协作也是确保成功心肺复苏的关键。
在现实情况下,心肺复苏往往需要多个医务人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
因此,有必要进行团队培训,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其在心肺复苏中的角色和责任。
此外,应该有明确的指导和领导,以确保胸外按压、通气和使用自动化外部除颤器等步骤之间的协调。
最后,比较不同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种方式更有效。
可以通过对大样本的患者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比较传统的心肺复苏救治方案和新的改进方案之间的效果。
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
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心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目前心脏骤停的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降低心脏骤停发病率、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是全世界返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本文对2022-2023年心肺复苏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急诊科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更新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D脏骤停与D肺复苏报告(2022版)[1]指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接诊的院夕卜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发病率为97.1/10万,患者出院生存率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发病率为8.4%o,出院生存率为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6.7%。
与以往数据比较,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在院前急救方面,我国旁观者心肺复苏率仅为17%,旁观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率不足1%,EMS反应中位时间12分钟,均远远低于西方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生存链中多个环节的实施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2]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提出改善院前生存链与提高专业人员医疗水平相比能产生更大的公共卫生效益。
国外一项关于运动相关心脏骤停的研究[3]显示,旁观者目击、旁观者心肺复苏和旁观者使用AED分别可以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倍、3倍和5倍。
另一项研究[4]分析了乡村与城镇地区心脏骤停数据,发现两者OHCA的发生率无明显差距,但乡村地区较城镇地区患者生存率低50%左右。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心脏骤停(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CD)。
在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和自主呼吸,最终恢复大脑功能。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LS)即徒手(或初步) 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
目前公认,在心脏及呼吸突然停止之后,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十分钟内脑死亡将成为定局。
依据此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之救治目标是在心脏停搏后4分钟内即开始BLS,并在8分钟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ACLS),如此方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生命重启只有10分钟如果PaO2>60 mmHg、PaCO2<50 mmHg 应注意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果PaO2<60mmHg(FiO2>50%)、PaCO2正常或>50mmHg应考虑机械通气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然后“正常”吸气(而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时间超过1秒但对于儿科心脏骤停(SCA)患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气道阻塞等引起的心脏骤停(SCA)患者,仍应采用传统CPR方法。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即使正确实施CPR,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但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并发症而不进行CPR。
一旦发生胃扩张,立即使患者侧卧,压迫上腹,使气体和内容物排出后再行人工呼吸。
如果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应将患者侧卧安置,清除气道和口内异物后,再将患者平卧继续进行CPR。
柴洁心肺脑复苏新进展课件
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心肺脑复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心肺脑复苏培训和救 援体系。
挑战
尽管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复苏成功率不高、复苏后综合症发生率 高、公众对心肺脑复苏的认知度不足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心肺脑复苏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和技能水平。
多学科协作与培训
加强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神经病学等多学科协 作,提高心肺复苏救治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和知识普及率。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药物治疗新进展
肾上腺素使用时机与剂量调整
早期使用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尽早使用肾上 腺素,以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反应调整肾上腺 素剂量,以达到最佳复苏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策略变化
药物选择
针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更有效的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 因等。
联合用药
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反馈与评估
对参训人员进行技能考核 和反馈,针对不足进行改 进,确保技能达标。
持续质量改进在心肺脑复苏中应用
数据收集与分析
定期收集心肺脑复苏相关数据, 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根据 效果调整方案,持续优化复苏流
程。
经验分享与交流
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加强与 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
02
心肺复苏术新进展
胸外按压质量与效果提升
80%
按压深度与频率
强调高质量按压,确保每次按压 深度达到5-6cm,频率100-120 次/分钟,以提高心输出量。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张琦心肺脑复苏术(CPCR)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世界上医学发达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新的复苏指南,以将一些新的突破、新的进展加进去。
最新的《国际心肺脑复苏与心脏急救复苏指南2005》是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将一些规则做了修订,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现将新进展与操作技巧综述如下:1、猝死指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患者,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
WHO规定其从发生到死亡的时间:1970年为24 h,1976年为6 h,目前改为<1 h。
猝死的判定:①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对刺激无反应,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10 s内。
②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③呼吸停止,胸壁无起伏,口鼻无气流,发生在心脏停跳后30s内。
④心音消失;面色发绀并苍白。
⑤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多在心脏停跳后40~60 s后出现。
医护人员在实施心肺脑复苏术前要加以判断。
当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心音,无自主呼吸。
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室颤、无搏动性电活动,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识别时间3~5秒,随即开始心肺脑复苏术。
2、复苏步骤随心肺复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心肺复苏已从过去的心肺复苏三阶段法演变成初级心肺复苏三阶段ABCD四步法与高级心肺复苏五阶段四步法。
详见表1:3、新观点3.1 简化成人BLS按压频度和按压/通气比:过去主张单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l5:2,双人为5:l,新的指南一律简化为30:2。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也由过去的80~100次/min改为100次/min。
3.2 更加重视气囊一面罩给氧:过去的观点认为通过气囊一面罩给氧的方法不如气管插管疗效确实可靠,现有资料证明两者的给氧效果几乎相同,所以在现场抢救时如条件许可应尽快施行气囊一面罩给氧。
3.3 现场除颤问题:鉴于猝死病人90%以上为室颤,所以是否及时进行电除颤是决定能否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普及与提高
心肺复苏的普及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例如,在中小学开设心肺复苏课程、在公共场所设置心肺复苏设备等措施, 都可以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意识和技能水平。
心肺复苏的提高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生存率也在 不断提高。例如,采用更科学的按压手法和更先进的除颤技术,可以提高心肺 复苏的成功率。
急救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急救医疗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急救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 人工心肺装置、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远程心肺复苏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心肺 复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急救医疗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 急救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急救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汇报人: 2023-11-27
contents
目录
• 心肺复苏简介 • 心肺复苏的新措施 •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 心肺复苏的未来展望 • 心肺复苏实践与案例分享
01
心肺复苏简介
心肺复苏的定义
01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通过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维持人体 呼吸和循环功能。
者手中。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
远程操作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允许医护人员在远程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通过实时视频和数据传输,实现精准有效的救治。
培训新技术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新的培训机会,通过模拟实战 环境,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复苏学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急救治疗的一门科学。
这种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心、肺和脑的功能,它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复苏学尤其强调发生机制、全身缺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现代心肺复苏方法在急诊医学、心脏学和麻醉学等多个学科都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现代心肺复苏方法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挽救了众多人的生命,1956年除颤器的发明,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应用及1960年胸外按压的应用均大大推进现代心肺复苏学的迅速发展。
现就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的某些进展作一介绍。
复苏程序的争议心搏骤停患者临终前出现濒死呼吸(抽泣样叹气)对通气有代偿作用,故认为心搏骤停现场急救应以胸外按压为主,不需要做口对口呼吸。
一些学者提出心肺复苏的ABC顺序应改为CAB顺序,即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
虽然CAB是可取的复苏步骤,但建立人工气道必须及时,C与AB间隔时间应≤5min。
对未被目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复苏时不宜应用CAB顺序,应用传统的CPR顺序。
生存链的概念美国心脏协会用“生存链”这一名词来描述这一过程,包括4个相互依赖的环节: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基本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社区内的生存链已意识到,需要通过改善社区ECC 体系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1992年指南提出了“生存链”的基本概念,这一方法在复苏和ECC中得到了成功的证实。
如评价院内心脏猝死预后的Utstein指南;用来检查儿童病人心肺急症的方法,都根据“生存链”的概念得到了发展。
各个社区应该为院外危重病人不断完善及优化其救治系统。
1992年指南中描述了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是降低急性心脏病有关的死亡率的一系列行动中重要的环节,这与Liaison国际复苏协会1997年所推荐的方法相一致。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全世界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大部分人的死并不是因为无法救治,而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面,没有条件进行救治。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对能够及时救助需要救助的人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文将对心肺复苏的临床现有办法,复苏成功的标志和未来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能对心肺复苏的普及范围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发展意义;一、心肺复苏临床研究目的什么是心肺复苏?当人们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指4到6分钟内不进行救治的话,就会出现脑和其他重要的器官严重损坏,时间更久就会出现脑死亡。
心肺复苏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抢救所采用的关键措施,是人们能够尽快回复心脏搏动。
根据心肺复苏定义就可以发现如果心肺复苏不及时或者不科学的话非常容易错过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因为心脏骤停猝死,这些人的猝死大多数是因为发生在院外救助不及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救助不科学。
无论是什么原因,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不够。
所以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对于救助人们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现有临床心肺复苏方法1、标准的心肺复苏法当病人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时,首先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但是心脏按压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心肺复苏的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家就开展了院外心脏骤停的现场救助方法,并将这种定为最标准的心肺复苏方法。
这种标准方法指出:当发现病人心脏停止跳动没有反应时,应该立刻向周围呼救并拨打120,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将病人展开复苏的姿势,打开病人的气道,抬起病人的下巴使之仰着头,并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时需缓慢吹气且持续一秒左右,能够明显看见病人的胸部鼓起来。
在人工呼吸阶段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有意外情况需要停止心脏按压,停止不能超过十秒钟,按压幅度控制在四厘米到五厘米左右,一直持续到能感受到病人的脉搏为止。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不仅注重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还强调人工呼吸的重要性和操 作规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02
心肺复苏的新措施
新型心肺复苏器
自动体外心肺复苏器
无线遥控心肺复苏器
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培训
培训教材的更新
更新心肺复苏的培训教材 ,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 临床实践经验。
多样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心肺 复苏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
定期复训与考核
对已经接受过培训的医护 人员进行定期复训和考核 ,确保其技能得到保持和 提高。
心肺复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用于长时 间心肺功能衰竭的过渡治疗,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自动心肺复苏仪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自动判断心搏 骤停并启动心肺复苏,同时监测
生命体征,提高复苏成功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减少施救者的 体力消耗,提高救援效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使用可提高公 众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提高生存
率。
03
复苏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存率。因此,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公
众安全和急救至关重要。
02
历史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国际
复苏联盟(ILCOR)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心肺复苏技术
的全球传播和应用。
03
最新进展
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包括更高效的复苏设备、
心肺复苏的生存率提高
早期启动急救系统
提高心肺复苏的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启动急救系统。通过普及急救知识,让更 多人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启动方式,有助于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
心肺复苏进展
03
婴儿:<1岁
04
新生儿:刚出生后第1h,还未离开医院的小孩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年龄的划分
TIME=LIFE
心跳呼吸骤停是最紧急事件。心跳一旦停止,全身血液循环立即停止,脑组织、心肌组织及全身各脏器缺血、缺氧,很快出现功能丧失和细胞坏死。一般来说,心跳停止后出现下列变化: 10Sec----意识丧失 30Sec----呼吸停止 60Sec----瞳孔散大固定 4Min ----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 ----脑内ATP枯竭 6Min ----脑神经不可逆病理变化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在6Min内迅速给予基础生命支持术。
心肺脑复苏进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 录
概 述 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术 电除颤 气道梗阻的处理——Hemilich手法 进一步生命支持
现代心肺复苏发展历程
现代CPR和eCC方法在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公布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的方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1980、1986、1992、2000年多次修订再版; 2005年1月22-29日修订,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上刊出
基础生命支持基本程序7---人工呼吸(Breathing,B)
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部外伤或张口困难的患者。
其他人工呼吸方法 (1)口对气管造口人工呼吸; (2)口对阻隔装置人工呼吸; (3)口对面膜人工呼吸; (4)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5)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如果气道开放并且没有漏气(如面罩 和面部密闭良好),每次挤压的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到2/3,在2L的球囊为1/3。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是针对突发性心跳骤停的急救技术,通常在医疗人员无法到达现场时由初级急救人员进行。
该技术可用于救治猝死、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呼吸衰竭等疾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多家研究机构在心肺复苏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传统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心脏按压和口唇对口吹气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
其中心脏按压往往难以达到足够的频率和深度,且易于导致二级损伤。
口唇对口吹气也不适用于某些情况下的急救,如病人有呕吐反应或救援者不能接近病人时等。
一些新技术正在被研发和应用。
其中一项新技术是机器人心肺复苏。
该技术使用复苏机器人进行心肺按压,具有精确、快速、规律的特点,可以达到高效的复苏效果。
机器人复苏的优点在于可以消除人为因素,避免了操作者疲劳和不稳定的因素影响,提高了复苏效率和成功率。
另一项新技术是胃肠道电刺激(GES)。
研究表明,通过在胃肠道内置入刺激电极,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这项技术可以取代口唇对口吹气,避免了口腔传播病原体的风险,还可对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病症。
此外,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研究中,如机器人导向心肺复苏、患者自控的心肺复苏等,这些技术都有望成为心肺复苏的研究热点。
心肺复苏的新药物在心肺复苏的实践中,药物也是成效良好的辅助措施。
除传统的心肺复苏药物外,近年来也有一些新药物正在应用和研发中。
一种新型药物是胺碘酮。
它是用于对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一种药物,可快速消除病人心律失常导致的突发心跳骤停。
胺碘酮比传统的利多卡因等药物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更强的趋势控制效果,在应用中表现良好。
另一种新药物是地塞米松。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抗过敏反应、抗炎等用途,但也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帮助恢复心肌功能,减少心脏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
心肺复苏的新研究近年来,许多新研究也在心肺复苏领域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c a r d i o p ul mo n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s c i t a t i o n
Z H ANG Q i n g d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Eme r g e n c y, t h e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Ni n g g u o Ci t y i n An h u i Pr o v i n c e , Ni n g g u o 2 4 2 3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o n e o f i mp o r t a n t h o t t o p i c i n t h e i f e l d o f e me r g e n c y
p r o re g s s f o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 1 ) T h e c h a i n o f s u r v i v a l i n c r e a s e d t o 5 c i r c l e s . i n c l u d e i m me d i a t e r e c o g n i —
t i o n o f s u d d e n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e me r g e n c y r e s p o n s e s y s t e m,e a r l y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a r r e s t ma n a g e me n t .( 2 )CP R s e q u e n c e o f s t e p s b y” A— B—C”i s c h a n g e d t o” C— A— B”a n d e mp h a s i z e d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速识 别 心脏 骤停 , 并启 动 急救 反应 系 统 ; 早期 C P R; 快速 除 颤 ; 有 效 的高 级心 血 管生命 支持 ( A C L S ) ; 综合 的 心脏
骤停后治疗。 ②心肺复苏程序由“ A —B —c ” 更改为“ c —A —B ” , 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③心脏 电除颤技术的应
’ 综 纫
・
述 】 ‘ ・
2 0 1 3年 9月 第 5 l 卷第 2 7期
心肺脑 复苏研究进展
张庆 东
安徽 省宁 国市 人 民医 院急诊 科 . 安 徽宁 国
2 4 2 3 0 0
【 摘要 肺脑 复 苏一 直是 急诊 医学 研究 的重 要课 题之 一 。现代 心肺 脑复 苏经 过历 时多 年 的探索 和研 究 , 取得 厂 很 大进 展 。本文 简要 回顾 了心肺脑 复 苏 的发展 史 , 并对 近 年来 的研 究进 展进 行综 述 。①生 存链 增 至 5 环 。即迅
用 。④ 心肺 复苏 的药 物应 用 。⑤ 脑 复苏 。亚 低温 能 改善神 经 系统 预后
【 关键 词1 心 肺脑 ; 复 苏学 ; 进展
【 中图分 类号】R 6 0 5 . 9 7
【 文献标 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2 7 — 0 0 1 6 — 0 3
f o e x t e ma l c h e s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 3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e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 4 )D r u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u r i n g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 S u b h y p o t h e r mi a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t h e n e vo r u s s y s t e m .
me d i c i n e .Mo d e r n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c e r e b r a l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a f t e r y e a r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h a s ma d e g r e a t
C P R ,r a p i d d e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wh e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Ad v a n c e d C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L i f e S u p p o t r a n d p o s t — c a r d i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