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19-1-15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69d5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5.png)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恶心、呕吐和腹泻,无其它原因可 解释。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3/23/2023
5
泌尿系统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 状,或有下腹 触痛、肾区叩 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尿管患者应结 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关节液或滑囊活检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关节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
3/23/2023
9
骨、关节
二、骨髓炎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发热 (>38℃),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 像学证据。
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前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白细胞显著增高。
3/23/2023
3
腹部与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https://img.taocdn.com/s3/m/530ae9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4.png)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e8a71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c.png)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2. 实验室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医院感染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4. 病原学检查:为了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来源。
医院感染检测方法: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
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表面物品的清洁程度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手部卫生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可以评估手部卫生的合格率,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患者感染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通过患者感染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7aa4e3f121dd36a32d82bf.png)
重症感染未明确性况下首 先查革兰氏柒色可指导选 用抗生素。革兰氏阴性菌 泰能为亚胺培南类。革兰 氏阳性菌(万古霉素)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 妇产科 2019年**月**日
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的概述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医院感染常见部位的诊断 案例分析
一、医院感染的概述
感染与医院感染的概念
感染性疾病: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 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所引起的疾病均 可称为感染性疾病。
感染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2、邻近部位感染的自然扩散不列入医院感 染统计,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上呼吸道 细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3、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 疹病毒、TB杆菌等的感染。人体首次感染 疱疹病毒、结核等,一般不发病,细菌或 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免疫功能低下或 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如创伤、放射治疗、 使用激素等,病原体重新激活起来,引起 机体组织损伤,这类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 与手术有 关、但涉及手术切口以外的任何器官或腔隙感 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 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 诊断
1、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正式)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4844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4.png)
02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1 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 制定和监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方案
医院应制定全面的医院感染预防方案,包括清 洁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方面的规定。
3
培训和教育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 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技能。
监测抗感染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做好相应处理。
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做好隔离措施
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对于已经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 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分组隔离等,以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房、床单元、医疗器械 等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报告
医院应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以便主管部门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3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及诊断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及诊断
诊断标准:患者有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同时至 少有以下一项
肺实变或胸腔积液;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 医院内发生的与呼吸系统相关的 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强化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之一,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洗手规 范进行操作。
实施隔离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情况,对患者 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隔离措 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消毒灭菌
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灭 菌,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0d05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b.png)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原无的感染,但在入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医院感染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感染部位及致病菌的种类,从而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医院感染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感染部位的病变情况,判断感染范围及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医院感染,还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
例如,对于深部组织感染可行超声波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行血清学检查或组织活检等。
这些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五、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的感染;患者入院前未出现的感染;感染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过程有关。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住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一旦诊断出医院感染,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原则包括积极控制感染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同样重要。
医院应加强感染监测及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减少医疗器械和设施的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f296b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0.png)
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或者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它检查包括 X 线、超声波、 CT 扫描、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 48 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浮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者分泌中惟独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出的炎性反应,或者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者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或者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浮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一、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它感染。
1.肺炎标准一:病人胸部检查听诊有啰音、叩诊有浊音(一岁或者一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下述症状或者体征中的两种: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啰音)。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浮现脓痰或者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2)从血中分离出病原体。
(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者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者检测到病毒抗原。
(5)病人对病原体的 IgM 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者双份血清 IgM 抗体呈 4 倍升高。
(6)肺炎的组织病理学征实。
注意:①病人咯出痰标本结果无助于肺炎的诊断;②多次X 线检查结果较一次 X 线检查故意义。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9b5a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0.png)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管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感染类型分类2.1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2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感染。
2.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4 尿路感染: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5 血液感染: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感染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咳嗽、尿频等。
3.2 实验室检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检测感染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感染相关的病变区域。
3.4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手术史、用药史、既往感染史等。
4.诊断标准具体指南4.1 表面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表面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4.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4.3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4.4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尿路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5 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一。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6.2 病原微生物: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
6.3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019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19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e1026087c24028915fc3ba.png)
院内感染诊断原则
•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 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 感染) 的感染。
•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4)、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 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5)、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感染。
水感染) 10、血管相关性感染
11、输血相关性感染 12、血液感染(败血症、菌
血症) 13、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
褥疮感染、乳腺脓肿、 乳腺炎、新生儿脐炎、婴 儿脓疱病等) 14、烧伤部位感染 15、上呼吸道感染 16、细菌性脑膜炎(包括颅内脓 肿、椎管内感染) 17、其它(包括骨关节感染、骨 髓炎、椎间盘感染、生殖道 感染、口腔感染、医院内发 生的心肌炎心包炎等)
入院,哪个医院?
对转院病人,在外院获得的医院感染不纳入本院 的统计
诊断标准(2)
2.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1~6月,平均3月 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天 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传单 儿童5~15天,成人4~7周 流感 1~3天 疟疾7~30天 伤寒 2~30天,平均10天
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诊断标准(3)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 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 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肺炎—败血症,新感染
常见情况:痰和分泌物标本中的菌种替换 感染还是定植?依据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4)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ceba45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d.png)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患病情况之一。
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也称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内自身、外来环境、医护人员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感染。
通常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但也有例外。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按照感染部位可以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类型。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 血液感染•患者体温持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6℃持续72小时以上;•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或低于4×109/L,或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09/L;•从静脉移植的血液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2. 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X线检查阳性。
3. 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培养或血清抗体阳性。
4. 泌尿道感染•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区或肾区疼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5. 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出现红肿、疼痛、脓肿等皮肤软组织症状;•有明显的局部感染征象,并且符合下列2项中的任意一项:–细菌培养阳性;–手术、穿刺、切割等操作后发生。
6. 胃肠道感染•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粪便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7.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出现手术部位红肿、渗液、瘢痕增厚等细菌感染症状;•细菌培养阳性。
以上就是医院感染的七种主要类型及其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发生给医学诊疗和预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必须重视临床的识别和控制。
相信只要把控好临床操作流程,完善住院感染防控程序,我们一定能够尽早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60aca3172ded630b1cb6ea.png)
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 1995年: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出台,附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1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再版,修改发行了再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仍附录了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在医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但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
•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明确医院感染研究的范围、对象•研究医院感染目的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监测重要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流程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定在医院发生感染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判断感染是否在医院内发生细菌培培养特异性抗体影像学病理1.入院至发病时间2.潜伏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口腔•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其他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1.原则上按系统分类,手术部位单列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血液系统•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二、下呼吸道感染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二、败血症三、输血相关感染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医院感染肺炎(肺脓肿)•心血管系统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三、胸膜腔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cf36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d.png)
院感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等感染症状。
2.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3.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消化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4.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5.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头痛等与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灶的位置和范围。
三、病原学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预防与控制。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五、治疗原则。
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严格控制感染灶,保持患者的内环境清洁。
3. 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
六、结语。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74c1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7.png)
院感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 感染部位出现红肿、渗液、脓肿等局部症状;
3. 感染部位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等症状;
4.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5.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状;
6.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升高;
3. 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脑脊液培养等阳性;
4. 病原微生物的荧光抗体试验(FISH)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
三、影像学资料。
1. X线、CT、MRI等检查显示感染部位有渗出、浸润、脓肿等
表现;
2. 超声、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显示感染部位有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院感诊断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等综合信息进行判断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
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准确地诊断院内感染,
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院
感诊断标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诊断标准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
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2cbbc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6.png)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感染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成为现代医疗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医院感染是指那些发生在入院后48小时内,或发生于出院后的30天内(Pathak, EU Journal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2019)的、与医疗活动或设施有关的感染。
按照感染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深部器官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即感染诊断和病原体检测。
一、感染诊断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通过以下表现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休克•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全身多处皮疹•等等实际上,被认为是医院感染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且与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诊断和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
2. 实验室检查医学实验室检查是判断医院感染是否存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粪便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影像学检查针对医院感染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感染的范围、程度和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二、病原体检测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病原体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病原体检测是指对疑似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检测,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和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1. 血培养血培养是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检测出血液中存在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对抗感染治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为临床选用最佳的药物提供参考意见。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d575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6.png)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105cfu/ml的病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 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三.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心血管系统一、心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3影响学发现心包渗出.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3影响学发现心包渗出.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体.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血液系统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 >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解释.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二.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合并下列情形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2.有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而无明确感染灶.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 40mmHg.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三、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的评价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4.病理活检证实.腹部和消化系统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二.胃肠道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四.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有输血或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1.发热.2.厌食.3.恶心、呕吐.4.肝区疼痛.5.黄疸.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临床诊断: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而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1.发热>38℃.2.恶心、呕吐.3.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块物伴触痛.4.黄疸.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六.腹水感染临床诊断:腹水原为漏出液,出现下列两项情况者:1.腹水性质为渗出液.2.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 >200×106/L,中性粒细胞 >25%.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中枢神经系统一.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脑膜刺激征之一,加上脑脊液CSF化脓性改变2.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脑膜刺激征之一,加上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CSF恢复正常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加上以下任何一条:1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2有颅脑操作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3脑膜附近有感染灶或有脑脊液漏者4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1.CSF中培养出病原菌.2. CSF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阳性.3.CSF涂片找到病原菌.二.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功能区定位征,并具有以下影像学检查证据之一:1CT.2脑血管造影.3核磁共振.4核素扫描.2.外科手术证实.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穿刺抽到浓液或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或细菌培养阳性.三.椎管内感染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发热、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或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运动受限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棘突及棘突旁有剧烈压痛及叩击痛.2神经根痛.3完全或不完全脊髓压迫征.4检查证实:脊髓CT、椎管内碘油造影、核磁共振、X线平片、CSF蛋白及白细胞增加并奎氏试验有部分或完全性柱管梗阻.2.手术证实病原学诊断:手术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泌尿系统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临床医师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并符合下述四条之一者: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G+球菌浓度≥104cfu/ml、G-杆菌浓度≥105cfu/ml.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浓度≥103cfu/ml.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1周有内窥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G+球菌浓度≥104cfu/ml、G-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SSI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临床诊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 >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三.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迹象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皮肤和软组织一.皮肤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2.血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的抗原检测阳性二.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汁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血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抗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2.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三.褥疮感染诊断标准褥疮感染包括:褥疮表面和深部组织感染临床诊断: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四.烧伤感染临床诊断: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创面有脓性分泌物2.患者出现发热>38℃或低体温<36℃、合并低血压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1.血培养阳性并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2.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临近组织浸润五.乳腺脓肿或乳腺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伴有发热,排除授乳妇女的乳汁郁积2.外科手术证实3.临床医生诊断的乳腺脓肿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六.脐炎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患者脐部有红肿或分泌物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七.婴儿脓疱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皮肤出现脓疱2.临床医生诊断为脓疱病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骨、关节一、关节和关节囊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关节疼痛、肿胀、触痛、发热、渗出或运动受限.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关节液检验发现白细胞2关节液的细胞组成及化学检查符合感染且不能用风湿病解释3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2.外科手术或病理学检查发现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病原学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关节液或滑囊活检培养出病原体2.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关节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二、骨髓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热≥38℃,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病原学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骨髓培养出病原体2.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血液培养出病原体或血液中查出细菌抗体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三、椎间盘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病人无其它原因解释的发热或椎间盘疼痛,并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2.外科手术或病理学检查发现椎间盘感染的证据3.手术切下或针吸的椎间盘组织证实有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感染部位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2.血或尿中检出抗体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或B组链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生殖道一、外阴切口感染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外阴切开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2.外阴切开有脓肿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二、阴道穹隆部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阴道残端有脓性分泌物2.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阴道残端有脓肿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三、急性盆腔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恶心、呕吐、下腹痛或触痛,尿频、尿急或腹泻,里急后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2.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有脓液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宫颈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四、子宫内膜炎临床诊断:发热或寒颤,下腹痛或压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宫腔刮出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五、男女性生殖道其它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局部疼痛、触痛或尿痛,并有影像学证实或病理学证实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发现感染部位脓肿或其它感染的证据病原学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体2.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口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口腔组织中有脓性分泌物2.通过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而证实的口腔感染或有脓肿3.临床医生诊断的感染并采用口腔抗真菌治疗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五条之一即可诊断1.革兰染色检出病原微生物2.氢氧化钾染色阳性3.粘膜刮屑显微镜有多核巨细胞4.口腔分泌物抗原检测阳性5.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增加其它部位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fedf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2.png)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早干预医院感染,医学界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病人在入院或手术后发生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科部位感染:指手术切口部位或手术操作部位发生的感染。
2. 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或呼吸道内操作等导致的感染。
3. 泌尿道感染:指导尿管、导尿管或操作引起的感染。
4. 血液感染:指静脉置管、输血或其他血管操作引起的感染。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如压疮、创伤等。
6.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指腰椎穿刺、硬膜外插管等操作引起的感染。
7. 重要器官感染:指心脏、肺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感染。
8. 多部位感染:指同时或连续多个部位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依据和准则。
以下是最新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体征异常等不适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检查病人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部位切取标本以及其他有关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用于评估感染范围和程度。
4. 病原体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对于手术器械、导尿管等医疗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源时,应佩戴面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a15a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4.png)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一定时期内,在医院所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在医院环境中较为常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有着重大影响。
为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以病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具体讲解。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定义和分类1.1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以及与其相关医疗活动中产生的感染。
1.2 分类: 医院感染可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2.诊断标准2.1 感染标准2.1.1 临床症状标准: 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如发热、咳嗽、脓性分泌物等。
2.1.2 实验室检查标准: 检测相关指标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
2.2 病原学标准2.2.1 定性诊断标准: 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如细菌培养、PCR等。
2.2.2 定量诊断标准: 通过检测病原体数量来确定感染程度。
三、病例分析以下是一例医院感染的实际病例分析,以帮助更好理解诊断标准的应用。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65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治疗后住院,术后第五天出现发热、尿频、腰部疼痛等症状。
病例分析: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我们对该病例进行以下评估和分析:1.感染标准:- 临床症状标准: 患者出现了发热、尿频、腰部疼痛等症状,符合感染标准。
- 实验室检查标准: 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多,进一步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2.病原学标准:- 定性诊断标准: 通过细菌培养和尿培养发现尿液中有大量细菌的生长,说明可能存在泌尿道感染。
- 定量诊断标准: 进一步细菌培养显示细菌数量超过感染标准范围,确认为泌尿道感染。
综上所述,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病例分析的结果,该患者可以被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的相关医疗报告、实验室结果等。
详细附件请参考附件文件。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b987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6.png)
面临的挑战
1 2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 同医院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导致 诊断结果存在差异。
检测方法有限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但目 前检测方法有限,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3
患者临床表现复杂
医院感染病例通常由多种病原体引起,患者临 床表现多样且复杂,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认识和诊断能力。
06
相关资源和参考文献
相关资源和参考文献 相关资源链接或引用文献列表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链接( 请在此处插入医院感染病例诊
断标准链接)
参考文献列表(请在此处插入 参考文献列表)
总结:以上是关于《医院感染 病例诊断标准》的相关资源和 参考文献列表,方便用户快速 获取标准内容及权威来源。
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 准》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诊断标准 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监测与报告
定期评估与调整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 感染病例能够及时发现和上报。
定期评估《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实施 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例诊断标准》的培训内容应包括诊断标准的基 本概念、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措施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 数升高或减少,或出现异 常淋巴细胞;血沉加快; 血小板减少等异常。
病原体检测
血培养、骨穿等方法检测 出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真菌等。
04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 实施和应用
实施步骤和方法
制定实施计划
人员培训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要求,制 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人员分 工、监测方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目录第一章血流感染 (2)第二章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6)第三章泌尿道感染 (9)第四章手术部位感染 (11)第五章骨关节感染 (15)第六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第七章心血管系统感染 (21)第八章眼耳鼻喉口感染 (28)第九章胃肠道感染 (32)第十章肺炎以外的下呼吸道感染 (36)第十一章生殖系统感染 (37)第十二章皮肤软组织感染 (39)第十三章泌尿系统感染 (42)第一章血流感染一、分类:(一) 非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Non-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Infection)1. 原发性血流感染(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2. 继发性血流感染(Secondary BSI)(二)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二、定义及诊断标准:(一) 原发性血流感染(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1. 定义: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LCBI),并非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特殊类型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肺部感染)。
2. 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其中标准1和标准2适用于所有患者,标准3仅适用于年龄≦1岁的患儿。
1) 1套或多套的血液标本中检测出确定的病原体(NHSN常见的定植菌除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血中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参见继发性血流感染);2) 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寒战、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同时至少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NHSN常见的定植菌(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3) 对于年龄≦1岁的患儿: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低体温(<36℃)、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同时至少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NHSN常见的定植菌(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
说明:1. 诊断标准1中,不需要满足其他的条件,即症状或体征,如发热等。
2. 诊断标准2和3中,两次常见定植菌必须为同一种病原体,且以第一次标本采集的时间作为确定感染时间窗的标准。
3. 诊断标准2和3中,常见的定植菌包括但不仅限于:类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非白喉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属(非炭疽芽孢杆菌)、丙酸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气球菌属、微球菌属、红球菌属等。
4. 诊断标准2和3中,至少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液标本指:在同一天或连续2天内进行的至少2次独立的血标本采集,并且采血部位均进行了合理的消毒。
有助于降低污染菌的检出。
(二) 继发性血流感染(Secondary BSI):1. 定义:继发于其他特定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
2. 诊断标准:满足第1条及第2条中至少一项:1) 满足NHSN定义的特定部位感染诊断标准,或UTI、PNEU或SSI感染的诊断标准;2) 并满足至少以下一项:a) 特定部位感染分离到病原体,同时血标本中也分离到病原体,至少有一种血标本中的病原体与特定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一致;且血标本的采集时间在特定部位感染后的14天内。
如:骨感染、褥疮感染、椎间隙感染、耳/乳突感染、鼻窦炎、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子宫内膜炎、心内膜炎、胃肠炎/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关节/关节囊感染、人工关节感染、下呼吸道感染(非肺炎,如胸膜腔感染、肺脓肿等)、纵隔感染、口腔感染(口腔、牙龈、舌)、生殖道感染、脐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喉炎、会厌炎)、泌尿道感染、动脉或静脉感染、阴道感染、肺炎。
b) 血标本中分离到病原体是特定部位感染的判定标准之一,且血标本在特定部位感染后14天内采集。
如:骨感染、椎间盘感染、心内膜炎、胃肠道感染、胃肠炎、腹腔感染、关节/关节囊感染、脑膜炎/脑室炎、生殖道感染、肺炎、脊髓脓肿、脐炎。
说明:病原体一致,是指:1. 若两种病原体均鉴别到属和种,则必须相同;2. 若两种病原体其中一种无法鉴定到种,则至少要坚定要属,并且与另一种病原体在属水平相同。
(三)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SI,CLABSI)1. 定义:与中央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2. 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以下两项:1) 满足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原发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2) 在血流感染发病时或发病前一天存在中央导管,并且已留置至少48h。
说明:1. 需要监测的中央导管类型:1) 永久性中央导管,包括植入式输液港、隧道式导管;2) 临时性中央导管,非植入式、非隧道式3) 脐带导管(新生儿)2. 中央导管的定义:终止于心脏或大血管内的用于输注液体、抽取血液或检测血流动力学的导管。
大血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新生儿中脐动脉/脐静脉。
3. 有时导管可能会发生漂移,不要求导管终端持续位于大血管内;4. 以下装置不属于中央导管:在中央血管内的起搏器导线或其他非导管装置不属于中央导管,因为没有液体被输注或抽出;动脉导管、动静脉瘘、动静脉移植、ECMO、血液透析导管(hemodialysis reliable outflow catheter)、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非接入的中央导管(未接入或住院期间插入的)、外周注射、心室辅助装置。
备注:主要缩写和定义1. 感染/事件(发生)日期Date of Event (DOE) 、infection date、date of infection、event date::在7天感染窗口期内,第一次出现满足某特定部位感染诊断条件的日期即为感染日期。
感染日期一定在7天感染窗口期内或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期内。
2. 医疗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HAI) :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第三天及之后(入院当天为第一天),这种感染称之为HAI。
3. 7天感染窗口期7-day Infection Window Period :是指某特定部位感染的所有诊断条件都需在7天内满足,即第一次诊断检测阳性或无诊断检测方法但第一次描述有阳性的症状和体征(如腹泻)那一天的前后三天。
诊断检测仅指一下五种:1标本采集和微生物培养;2影像学检查;3症状;4医生诊断;5开始治疗。
4. 入院时存在的感染present on admission (POA) :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前两天或入院后两天内,这种感染称为POA。
鉴于对重复感染期的考虑,如果感染发生在入院前两天的任何一天,它的感染日期都认为是入院第一天。
5. 14天重复感染期Repeat Infection Timeframe (RIT) :从感染第一天起至之后的14天内不会有新的相同类型的感染重复出现,期间即使同一感染部位有不同病原体检出也不应认为是新的感染,而是应该属于同一次感染。
RIT经常用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中。
6. 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Second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Attribution Period(SBAP):由原发部位感染继发的血流感染的血标本采集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IWP和RIT的累加。
根据感染发生日期的不同,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从14天到17天不等。
要考虑是继发性血流感染,那么血标本应该在继发性血流感染归因期内采集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 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至少有一个跟原发灶的致病菌一致。
2. 血培养阳性必须是原发灶感染的判定标准之一。
7. 感染部门、病房Location of Attributed:在感染发生日期,患者所居住的部门或病房。
8. 转运规则Transfer rule:若在感染发生日期当天或前一天,患者发生转运或出院,属于转运前的部门或病房。
9. 致病菌分布规则Pathogen Assignment Guidance:这个规则告诉我们在RIT内或继发血流感染归因期内,标本培养获得相同或不同的病原体该如何处理。
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RIT内即使发现新的致病菌也不应该认为是新的感染而是同一次感染。
2原发感染应该先于继发性血流感染。
3血标本中的病原体可能同时会有不止一个的来源。
第二章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一、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定义: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新发生的肺炎。
临床诊断需至少同时满足临床表现A 1项+B 2项+影像学1项。
1. 临床表现A项:1) 无其他原因发热(T>38.0℃)2)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或<4 X 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3) ≥70岁的老人,无其他原因的突然神志改变B项:1) 新出现的脓痰、痰性质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吸痰次数增多2) 新出现或加重的咳嗽、呼吸困难、气促3) 湿罗音或管状呼吸音4) 氧合指数下降(PaO2/FiO2),吸氧需求增加2. 影像学1) 新发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2) 新发或进展性实变3) 新发或进展性空洞形成(需排除ARDS、肺水肿、基础疾病累及肺、肺栓塞等)3.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同时满足以下任一项,可作为确定致病菌的依据。
1) 血培养阳性(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引起)2) 胸腔积液检出病原体3) 下呼吸道标本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分离出有临床意义的病原体(例如痰、BAL、PSB等)4) BAL直接镜检见吞噬细菌细胞数≥5%(如革兰染色)5) 肺组织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体6) 病理学:至少符合一项a) 脓肿或实变病灶有大量外周血多形核细胞聚集在细支气管和肺泡b) 肺实质被真菌菌丝或假菌丝入侵的证据。
7) 其他检测a) 常规培养不能检测的病原体: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百日咳杆菌血清学依据b) 病原体血清IgM抗体由阴转阳或血清IgG滴度呈4倍升高(如流感病毒、衣原体)c) 嗜肺军团菌1型:IFA法测得军团菌血清1型滴度急性期较恢复期呈4倍升高或达到≥1:128,RIA或EIA查尿嗜肺军团菌1型抗原婴幼儿或儿童的临床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 ≤1岁婴儿的临床标准:氧合下降(如SpO2<94%,吸氧需求增加),且至少符合以下3项1) 体温不稳定2) 外周血白细胞>15×109/L 或<4 X 109/L,(伴核左移≥10%)3) 新出现脓痰、痰性状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吸痰次数增多4) 呼吸暂停、呼吸急促、胸壁回弹时鼻翼扇动、哭闹时鼻翼扇动5) 喘鸣、湿罗音、干啰音6) 咳嗽7) 心率<100次/分或>170次/分2. 1岁-12岁儿童的临床标准,至少符合以下3项1) 发热(T>38.0℃)或低体温(T<38.0℃)2) 外周血白细胞<4 X 109/L或>15×109/L3) 新出现的脓痰、痰性状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吸痰次数增多4) 新出现或加重的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或心动过速5) 听诊湿罗音或支气管呼吸音6) 氧合下降(如SpO2<94%,吸氧需求增加)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 h 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严重HAP患者治疗期间病情进展需要辅助通气,不符合VAP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