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5697feff9aef8941e06ee.png)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9c707121453610661ed9f467.png)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一杯糖水
玉石加工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 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例举了哪些例子 说明物 1、加工木材制成桌子 2、泡一杯热茶 3、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4、一杯糖水 5、玉石加工 6、食物进入体内成营养物质 7、水泥生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8、烟花爆炸
小 结
•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 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 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 巨大的压力。 • 看来,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二、填空。
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__ 物理 变化。 化学 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 变化。 化学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 变化。 物理 变化。 4、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 _____ 5、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 物产生是______ 化学 变化。 物理 6、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 变化。 7、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 ____ 物理 变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 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 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 简单地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0b7a6219e8b8f67d1cb912.png)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f0237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png)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变
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本质:没有产生新物质
现象:改变物质的大小、形态、形状等
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现象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改变颜色 产生沉淀
教学方案介绍 是否发生这些现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了呢?
观察变化现象可 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 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产生新物质。
教学方案介绍
世界是由
02
理一理
本单元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究实验,也经历了很多的解 释和思考。接下来,让我们来理一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案介绍
03
想一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物质变化有了哪些新的 认识?我们学习了哪些重点概念呢?让我们一起来 整理一下吧!
教学方案介绍
世界是由
物质构成 的
物 质
物质是在 不断变化
的的
物质构成 的
物 质
物质是在 不断变化
的的
变
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本质:没有产生新物质
现象:改变物质的大小、形态、形状等
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现象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改变颜色 产生沉淀Leabharlann 地球上…………
化学变化与 人体中
人类的生存
紧密联系
化学变化的利与弊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教科版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4e38fb58fafab069dc02e0.png)
我们生活在(物质) 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 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6. 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59dd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铁锈是 红棕色的,没有金属光 泽,表面 粗糙,质地 较脆。不导 铁和铁锈
电,不被 磁铁 吸引。
不是同种物
质
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与水、空气进行隔绝。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方法:(防锈)
1.保持铁制品干燥和洁净 2.涂油; 3.刷油漆; 4.电镀或烤蓝:镀上其他金属的保护层; 5.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 6、烧制陶瓷。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水 有空气
铁生锈伴随了颜色的改变,产生了“铁锈”这种新物 质,是一种缓慢的化学变化。
空气与水交界处的 铁钉生锈最严重。
“铁钉生锈”实验
观察一下这两枚铁钉,他们有什么不同?铁和铁锈是同 一种物质吗?
铁是银白 色的,有金属光泽,表
面 光滑,质地 坚硬 。导电,能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导航
1 2 3 4 5 6 7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 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 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声音、空气、光、火焰、电流等也是物质。世界 是由物质组成的。
1、厨房中的物质。 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反应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 小苏打,是一种叫做醋酸钠的新物质。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吗?
碳酸钙
实验现象: 鸡蛋壳和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其表面会出现大量 的气泡。
实验结论: 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白醋和贝壳也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3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570f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f.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1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6.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XXX。
六年级科学--物质变化与我们-PPT(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物质变化与我们-PPT(含课堂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7b1b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9.png)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 1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
❖ A、口腔中含有糖 甜的
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米饭本来就是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 × × × ×
×
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B 8、下列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塑料容器 B、铁制容器 C、木质容器 D、玻璃容器
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 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变化),只是有的快,
有的慢 。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 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它们最根 本的区别是( 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 )。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 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 )的接触,以防生锈。
B 是( )。
A、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
课堂作业 物质变化与我们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ABCD)。
A、产生沉淀物
B、颜色变化
C、发光发热
D、生成气体
D 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A、CO2是无色透明气体 B、 CO2比空气重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2b5dcee23186bceb19e8bbc9.png)
产生了 新物质 又叫化 学反应。
物质的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 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 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常见现象:生成 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 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判断
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 的营养 物质。( √ )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黑火药发明于唐代,发展于宋末至明初。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伏火矾法” 。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可燃性 酸碱性 化学性质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晶体的熔点 气味 软硬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被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在米饭上滴碘酒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形状改变 没有明显变化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变颜色有焦味 改变颜色 没有产生 新物质
只有形态、 状态的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产生气体及沉淀物
改变颜色性质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9aba9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7.png)
变化无处不在
1.产生气体的变化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有气泡产生, 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 学变化。
小苏打与水混合,白砂糖、食盐 与水和白醋混合,没有新物质生 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变化中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水、 二氧化碳、炭黑。
加热白砂糖产生的新物质: 焦糖、水等。
大气中的化学变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营养 物质,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从铁矿石 中将铁冶炼出来;利用石油生产 出燃油、塑料、纤维和沥青等; 药品的合成;农业用的原料等。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身体的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食物具有能量 情绪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变化》 复习课件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2.产生气体的变化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7.美丽的化学变化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2.产生气体的变化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7.美丽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既发生了化学变 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3.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பைடு நூலகம்热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颜色改变
4.铁生锈的过程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 结果。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刷漆、电 镀、保持干燥等。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宝石、矿物等宝 藏的形成都需要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
7.美丽的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3d4835ff00bed5b8f31d10.png)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其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4.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5.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6.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7.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铁丝变弯)、(易拉罐压扁)、(糖在水里溶解)、(折纸)、(水结冰)、(加热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8.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0.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如,(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笔记形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基本内容(笔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1d54670b4daa58da1114a50.png)
《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李大敏整理2011-2-19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P2)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P 3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期末复习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期末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6e677f1711cc7931b7167b.png)
米饭、 第三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出现了蓝色的新物质,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出现了蓝色的新物质, 蓝色的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 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像马铃薯、蕃薯、玉米、大麦、小麦、 像马铃薯、蕃薯、玉米、大麦、小麦、米饭 等含有大量淀粉。 等含有大量淀粉。
选择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4、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C )。 A、只是空气 、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 、 5、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 火焰会( 火焰会( 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 、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 6、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C )部分 、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 B、在水中的半根 、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
第二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固态白糖加热后变成液 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固态白糖加热后变成液 加热后变成 态白糖,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后, 态白糖,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后, 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 白糖变成黑色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也是一样。固态蜡油→液态蜡 蜡烛燃烧过程也是一样。固态蜡油 液态蜡 物理变化) 蜡油燃烧(化学变化) 油(物理变化) 蜡油燃烧(化学变化)
第五课 铁生锈了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与铁锈是两种物质: 铁与铁锈是两种物质: 光滑 导电性 程序 铁片 银白色 光滑 导电 铁锈 红褐色 粗糙 不导电 颜色 磁性 能 不能 韧性 好 差 敲击 清脆 低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6818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b.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814e8fb0717fd5360cdcab.png)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 子
豆 子
混合——
沙 子
豆 子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白
糖 加热———— 炭 熔化
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实验步骤:
1、留样,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
比较前后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的物质
• 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它们都 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 它们的变化条件和变化的速度一样吗?
刚才我们说的是常见的物质,对于岩石、
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 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在变 化。 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 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
•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 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大小发生 了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 成了我们的教室?
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
观察时不要离勺子太近; 4、加热结束后将勺子放在盘子里,
不能用手触摸加热部分; 5、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 (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及时记录。 6 、第二阶段实验请一直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
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8e7c00240c844768eaeeba.png)
研讨
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 菜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主题: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沙子、豆子、烧杯、白纸、筷子、筛网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上,留样作对比。 2.将沙倒入黄豆中混合,用筷子充分搅拌。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的混合物。 4.将混合后的沙、豆与混合前的沙、豆进行对比观察。
拓展
判断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4.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小结
上图:米饭遭遇碘酒 下图:淀粉遭遇碘酒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都发生了变 化,产生一种蓝色的物质,这是一种不 同于米饭与淀粉的新物质。
淀粉“身世”大揭秘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 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 味纯正。淀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咀嚼 米饭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 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麦芽糖
1.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B )。
A.黑色 B.蓝色 C.棕色
2.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B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3.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C )。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导入
思考:空气、电、火、声音是物质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资料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3f563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a.png)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一)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习的重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从观察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开始,通过寻求证据,证明产生了新物质,进而确定这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因此,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概念。
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本课的课题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不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均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应该认识到的。
最后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二)教学准备每人准备白糖、柠檬酸、小苏打、玻璃杯、小饮料瓶,自己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第一部分: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是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个单元去把握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这个单元从物质构成世界开始,讲述物质是变化的道理,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然后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各种现象,探索化学变化的本质,形成一系列的科学概念。
教科书第40页的图表,简单地列出本单元的框架结构,在“化学变化”这个方框下面,还可以增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会更加有利.同时,教科书没有呈现本单元的主要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从观察现象开始,通过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检验,最后获得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选择题 •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C )。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D、燃煤发电
•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 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D、光被镜子反射回 去 •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8、烟花爆炸
小 结
•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 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 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 巨大的压力。 • 看来,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知识拓展
物 理 变 化
物质的变化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特点 属于什 (本质) 么变化
铁钉生锈
小苏打与白醋 硫酸铜溶液和铁 钉
产生沉淀、 颜色变化
产 生 新 的 物 质
化 学 变 化
•
我们加工木材,制成桌子、凳 子等家具为我们所用;客人来了, 泡上一杯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 热水中;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 制成温度计…… •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真大!
B) 4、下列现象中,可以确定为产生化学变化是( • A、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B、物质开始燃烧 C、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 • 5、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 和( )的接触,以防生锈。 A • A、水 B、空气 C、细菌 • 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 ) 含量的增加。 A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 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 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 简单地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伴随的现象
特点:
形状改变 形态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物 质 的 变 化物理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大小改变 发光发热 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
特点:
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水结冰,水蒸 发
特点 伴随的主要现 属于什 象 (本质) 么变化
状态改变
形状、大小改变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形状改变 无明显变化
没 有 产 生 新 的 物 质
由于汽车尾气和化工厂的废气大量排放到空中, 导致近年来“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活 带诸多的不便。
课堂小结
•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 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 用了物质的变化。 • 2、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 •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 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例举了哪些例子 说明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分别属什么变化?
• 1、加工木材制成桌子 2、泡一杯热茶 3、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4、一杯糖水 5、玉石加工 6、食物进入体内成营养物质 7、水泥生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 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一杯糖水
玉石加工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 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 • 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 √
)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 √
)
)
•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5、物质变化有快有慢,变化快的就是化学变 化。( × ) • 6、把麦秆直接燃烧掉,可以使垃圾减量,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 ) • 7、“低碳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 能量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 ) √ • 8、制作柠檬汽水要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 • 9、制作橙汁饮料也要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