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观察共30页

合集下载

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具结构完全的消化器官(口,口咽腔,食道,十二指肠,回肠, 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 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多出齿,可能出现在上,下颌骨及 犁骨等处,无咀嚼功能. 出现了能动的肌肉质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5.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图) 脑的5 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但神经物质开始 向大脑顶部转移,即原脑皮出现.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已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脊髓与鱼类无显著区别,但有缩短的趋势. 肩与腰部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
卵巢输卵管脂肪体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退化的输卵管精巢脂肪体肾脏肾上腺直肠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骨骼系统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总结两栖类对陆地生活初步适应的特征和不完善性特征作业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神经系统作业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1
●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静脉窦、左右心房、心室和 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颈动脉弓 体动脉弓 肺皮动脉弓
右体A弓 右颈总A
右肺皮A 动脉圆锥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背 大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右体A弓
左体A弓
背大A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静 脉 窦 及 前 后 大 静 脉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外形观察
实验操作与观察 外形观察
● 身体分为头、颈、躯 干和四肢。 ● 头部:形状;口;外 鼻孔;眼;耳后腺;鼓膜。 ● 颈部不明显。 ● 躯干部 ● 五趾型四肢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膀胱.当两栖类处于水中时,肾脏通过泌尿功能维持体内水 分的平衡;但在上陆时,肾脏就不能很好解决失水问题,而还 要靠泄殖膀胱一定的重吸收水分功能来解决,但泄殖膀胱不 能补偿体表水分蒸发造成的失水,因而两栖类虽然上陆但不 能长时间离开水源. 8.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图) 生殖器官:雄性由精巢和输尿兼输精的管道组成;雌性由卵 巢和不与卵巢相连的输卵管组成.精子和卵子均通过泄殖腔 排出体外. 受精一般在体外和水中进行.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 现象,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 并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卵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出 结构与鱼类相似的蝌蚪(无四肢,鳃呼吸,单循环等).在生长 到一定阶段开始变态,各个系统进行深刻变化,由适应水生 转变为初步适应陆生的成体阶段(具四肢,肺呼吸,不完全双 循环)(图).
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具结构完全的消化器官(口,口咽腔,食道,十二指肠,回肠, 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 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多出齿,可能出现在上,下颌骨及 犁骨等处,无咀嚼功能. 出现了能动的肌肉质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5.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图) 脑的5 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但神经物质开始 向大脑顶部转移,即原脑皮出现.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已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脊髓与鱼类无显著区别,但有缩短的趋势. 肩与腰部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
(1)骨骼系统(图) 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和荐椎(具有颈 椎和荐椎是陆生动物的特征),使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躯干 椎,荐椎和尾椎(愈合形成棒状的尾杆骨)4部分.颈椎与头 骨的枕骨髁(1对)相关节,从而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荐椎与腰带的髂骨连接,从而后肢获得了 稳固的支持. 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 脊椎骨的椎体除少数水生种类为双凹型外,多为前凹型或 后凹型.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这是四足类动物 的特征. 头骨已脱离了肩带的束缚,数块骨片丢失或愈合,骨化程度 较低(无尾类尤为明显).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腭方软 骨直接与脑颅连接).

32蟾蜍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观察PPT课件

32蟾蜍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观察PPT课件
形沟,是第四脑室的位置。
23
24
25
26
骨骼系统
头骨
中轴骨 脊柱
青蛙的骨骼系统
胸骨
附肢骨 带骨
肢骨
五趾型附肢!
27
* 脊柱分化程度高: 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 颈椎1枚、荐椎1枚 * 椎体类型:单凹型(前凹型、后凹型)
28
2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0
消化系统
2、消化腺:肝脏、胰脏 ▪ 肝脏:红褐色,分较大的左右两叶及较小的
中叶。胆囊位于右肝脏背面,左右两叶之间; ▪ 胰脏:淡红色或黄白色管状腺,在胃与十二
指肠之间。
11
12
呼吸系统
1、呼吸方式多样:幼体以鳃呼吸,成体肺和皮 肤呼吸;
2、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吼气管室和 肺。
13
14
泄殖系统
▪ 雄性泄殖系统:
肾脏、输尿管(输精、输尿——尿殖管)、 膀胱、精巢、输精管、脂肪体; ▪ 雌性泄殖系统:
肾脏、输尿管(只输尿)、膀胱、卵巢、 输卵管、子宫、脂肪体;
15
16
17
18
循环系统(心脏)
▪ 包括心脏、动脉和静脉三部分,解剖时注意 不要将腹壁上的腹静脉剪断。
1.心脏:一心室,两心房;不完全双循环。
6
7
8
9
消化系统
1、消化道:口腔—食道—胃—肠—泄殖腔 ▪ 口腔:内有6个开口:内鼻孔(与外鼻孔相
通)、耳咽管孔(与中耳相通)、喉门(空 气出入肺囊)、食道开口;舌尖游离 ▪ 胃:食道后膨大部分,在胃下方有脾脏 ▪ 肠:小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大肠(直肠) ▪ 泄殖腔:汇纳肛门、输尿管和生殖导管

青蛙(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青蛙(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 12 青蛙(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两栖动物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并通过实验解剖,掌握解剖技术。

二、实验材料:活体青蛙(蟾蜍)、提前一周用自来水冲洗过的浸制青蛙(蟾蜍)、以及青蛙(蟾蜍)的脑和脊髓的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解剖盘、解剖剪刀、解剖镊子、解剖针、大头针、标本瓶、玻璃管,脱脂棉等。

乙醚四、实验步骤:(注:蛙头或蟾蜍头留下备用)1.活青蛙(蟾蜍)的麻醉和处死方法:a把活青蛙(蟾蜍)置于盛有乙醚棉球的标本瓶内,盖上盖子,经过10分钟后,青蛙被麻醉;b用解剖针破坏脑髓:左手握住青蛙使其背面向上,右手用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刺入颅腔,将针左右摇动,破坏脑;向后插入椎管搅动,破坏脊髓。

2.观察青蛙(蟾蜍)的外部形态: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b头部有一对复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敏感,而对不活动的物体视而不见。

青蛙c头部呈三角形,减小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d身体上的皮肤柔软、湿滑,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辅助呼吸;冬眠的青蛙几乎全靠皮肤呼吸。

e青蛙的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强大,且后肢趾间有蹼,有利于在水中游泳;后肢还有利于在潮湿的陆地上跳跃;f头部眼睛的后下方还有一对中耳---鼓膜g身体后端的背侧有一个孔---泄殖腔孔。

3.青蛙的内部解剖:(用福尔马林浸制过的青蛙标本):首先把青蛙的腹面向上放于解剖盘(蜡盘)中,用大头针把青蛙(蟾蜍)的四肢固定在蜡盘上。

用解剖剪刀和解剖镊子从青蛙(蟾蜍)的腹部后端剪一横口,然后在把腹部的皮肤挑起向前剪,分开腹部左右两侧的皮肤,用打头针固定,露出了青蛙腹部的肌肉。

注意:剪肌肉的时候不要沿腹白线剪,应在腹白线的左或右剪,因为腹白线处有青蛙的腹部大静脉;同时剪刀尖应向上挑起剪,避免损伤内脏器官。

a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有两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另外还有一个静脉窦,一个动脉干,动脉干分出三支:颈动脉弓、体动脉弓和肺皮动脉弓。

蟾蜍的解剖与内脏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内脏观察

(二)、处死
双毁髓法: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向前捣毁脑, 向后捣毁脊髓。
(三)、解剖
腹面向上, 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用镊子夹起泄殖孔前方的皮肤,用解剖剪沿腹 中线剪开皮肤至下颌,在前肢和后肢对应处横 向剪开皮肤并与肌肉分离。 沿腹中线稍偏左侧从后向前剪开腹壁肌肉,用 中式剪刀剪断肩带,将体壁拉向两侧。
臼构成髋关节,远端与胫腓骨相关节。 胫腓骨 为胫部的一根长骨,骨干内外两面中间各有 1 条浅
纵沟,表明此骨系由胫、腓两骨合并而成。其近端与股骨 形成膝关节,远端与跗骨相关节。 跗骨 5 枚,排成 2 列。与胫腓骨相关节的是 1 对短棒状骨, 外侧的为腓跗骨(跟骨),内侧的称胫跗骨(距骨),两 骨上端愈合,下端相互靠拢。另 3 枚颗粒状,在跟骨、距 骨和跖骨之间排成一横列。 跖骨 为联系跗骨和趾骨的 5 根长形骨,第四根最长。在第 一跖骨内侧有一小钩状的距,又称前姆指。 趾骨 后肢五趾,第一、二趾有 2 枚趾骨,第三、五趾有 3 枚趾骨,第四趾有 4 枚趾骨。
面凹陷成沟,沟的外边生有整齐的细齿,称颌齿(蟾蜍无颌齿)。 方轭骨 1 对,短小,位于上颌后端外缘的两旁,与上颌骨相连。其后是一块尚未骨化的方软骨。 鳞骨 1 对,位于前耳骨的两侧,呈“ T ”形。其主支向后侧方伸出,连接方轭骨的后端,其横
支的后端连接前耳骨。 翼骨 1 对,位于鳞骨下方,呈“人”字形。其前支与上颌骨的中段相邻接,后支和内支分别与
实验四 蟾蜍的解剖与内脏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两栖类的处死与解剖方法 掌握两栖类皮肤、骨骼、消化、呼吸以及泄殖系统的形态
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活蟾蜍(每人一只) 解剖盘、解剖器、大头针、中式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活体外形观察 外鼻孔、鼻瓣及其运动特点 眼睑、瞬膜 鼓膜 耳后腺 雌雄鉴别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5页
心脏及其周围血管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6页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7页
口咽腔
舌 内鼻孔 耳咽管孔 喉门 食道口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2页
2)呼吸系统
喉门 喉气管 肺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3页
3)泄殖系统
肾 输尿管 膀胱 泄殖腔 雄性:精巢,输精管,脂肪体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脂肪体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4页
心脏及其周围血管
心房 心室 动脉圆锥 静脉窦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8页
3、解剖(录像演示)
剪 开 腹 部 皮 肤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9页
4、观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泄殖系统 心脏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0页
1)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咽腔 食道 胃 十二指肠 回肠 大肠
消化腺 肝脏 胰脏 胆囊 脾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1页
五趾型附肢
陆上运动,但运动装置不完善,只能跳跃运动

具肺,结构简单,须有皮肤辅助呼吸
血液双循环
较原始,不完全双循环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3页
试验内容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4页
1.处死方法:双毁髓法处死蟾蜍
头 骨 上 枕 骨 大 孔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5页
双毁髓法处死蟾蜍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蟾蜍外形和内部解剖
第1页
蟾蜍介绍
别名癞蛤蟆、癞刺 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 25个属300种左右 我国当前已知有2个属17个种和亚种 其中中华大蟾蜍分布最广 水生向陆生过渡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织的准确取材;2.通过对蟾蜍的系统解剖和观察,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3.掌握两栖动物外形、皮肤和内脏器官的一般构造,及其初步适应于陆生生活的结构特点;4.进一步练习解剖脊椎动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蟾蜍处死,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以乙醚或氯仿麻醉;或用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捣毁脑和脊髓。

本实验采用乙醚麻醉法将蟾蜍麻醉致死。

将蟾蜍从腹部剪开,可以观察其各个器官系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蟾蜍,解剖剪,蜡盘,大头针,乙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观察蟾蜍外形;2.麻醉:将蟾蜍全部浸于乙醚溶液中,数分钟后,乙醚麻醉至死;3.将标本置于蜡盘上,腹面向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持镊子提起腹部后端的肌肉,先剪开腹部的皮肤,并分离左右两块被剪开的皮肤与腹壁肌肉间的联系,用大头针将皮肤固定于蜡盘中。

4.仔细观察蟾蜍各器官及系统,5.绘出蟾蜍解剖图。

五、实验记录1.外形:蟾蜍皮肤粗糙,身体的背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瘰粒。

全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颈部不明显。

头部略呈等边三角形。

口位于头的前缘。

头背面前端两侧的一对小孔,为外鼻孔,其内腔为鼻腔,有鼻瓣可以启闭。

眼大而圆,具上、下眼睑,在下眼睑的内缘,附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其向上移动,遮盖眼球。

眼后有一椭圆形隆起,为耳后腺。

耳后腺下方圆形的薄膜,为鼓膜,其内为中耳腔。

蟾蜍头的两侧均无呜囊。

躯干末端的孔为泄殖腔开孔。

前肢分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五部,指为四指,另具一雏形拇指,隐藏于皮内,仅具一短小的掌骨,无指骨。

在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第一手指内侧出现瘤状肿块,称婚垫,可以此区别雌雄。

后肢强大,分为大腿(股)、小腿(胫)、跗、蹠和趾五部,跗、蹠和趾合称足。

足有五趾,趾间有蹼,拇趾内侧有“距”。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111140068 饶兵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代表性的实验动物解剖与观察,建立起对动物躯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认识。

2.了解两栖动物的摄食方式与两栖动物的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掌握两栖动物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织的准确取材,同时学习这些形态特征在生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二、蟾蜍的获得与麻醉1.蟾蜍的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养殖场购买。

2.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为蟾蜍体表粘滑且会分泌毒液。

3.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

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可采用该方法麻醉蟾蜍。

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达到目的。

三、实验步骤1.抓取一只麻醉过的蟾蜍,将蟾蜍轻轻置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2.然后用剪刀从蟾蜍的腹部开始剪开它的体腔,再剪开它的胸腔,观察蟾蜍的各个组织的结构,并用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即将所看到的蟾蜍内部结构画下来。

四、蟾蜍外形观察结果1.头部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对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

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

眼睛
青蛙的眼睛特别大,向 外突出,能够观察周围
的环境。
鼻子
青蛙的鼻子较小,位于 眼睛的下方,用于嗅闻
气味。
舌头
青蛙的舌头很长,能够 伸出口外很远,用于捕
食昆虫。
青蛙的躯干
01
02
03
04
背部颜色
青蛙的背部通常呈绿色或棕色 ,也有一些种类呈灰色或黑色

腹部颜色
青蛙的腹部颜色通常与背部相 反,呈浅色或白色。
供应。
总的来说,青蛙的呼吸系统和发声器官 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了解这些结 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蛙的生活
习性和生态行为。
05
CATALOGUE
青蛙的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
青蛙的循环系统
心脏
青蛙拥有一颗位于其背部中央的 大心脏,负责泵送血液至全身。
血管
青蛙的全身布满了血管,用于输送 富含氧气的血液和养分。
青蛙的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成蝌蚪,通常需要数天到数周时
间。
蝌蚪的发育
02
蝌蚪通过不断地生长和变化,逐渐发育出四肢和肺部,最终变
成成年的青蛙。
生长特点
03
青蛙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因物种而异,但通常在两栖类动物
中属于相对较小的种类。
THANKS
感谢观看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 解剖(完整版)
目录
• 青蛙的外形特征 • 青蛙的皮肤与颜色 • 青蛙的内部解剖结构 • 青蛙的呼吸系统与声带 • 青蛙的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 • 青蛙的生殖系统与发育过程
01
CATALOGUE
青蛙的外形特征
青蛙的头部
头部形状
青蛙的头部呈三角形或 圆形,与躯干相连的部
分较宽,前端略尖。

实验13蟾蜍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13蟾蜍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三蟾蜍的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观察,重点了解两栖动物的消化、呼吸、泄殖及骨骼系统。

二、实验原理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代表动物蟾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明显地反映了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活蟾蜍;蟾蜍整体骨骼标本。

(二)器材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棉球。

四、实验操作(一)处死及外形观察将蟾蜍放入麻醉缸中用乙醚麻醉约20分钟致死,然后置蜡盘内观察。

蟾蜍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头部蟾蜍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

口宽大,横裂型,由上下颌组成。

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思考:眼睑和瞬膜的出现对陆上生活有何适应意义?)。

眼后侧隆起为蟾蜍特有的耳后腺。

(2)躯干部鼓膜之后为躯干部。

蟾蜍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前肢短小,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上臂、前臂、腕、掌、指5部。

4指,指间无蹼,指端无爪。

生殖季节雄蟾蜍第1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

后肢长而发达,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股、胫、跗、跖、趾5部。

5趾,趾间有蹼。

在第1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称踝状距。

思考:根据以上观察,从外形上如何区别雄蟾蜍和雌蟾蜍?(4)皮肤蟾蜍背面皮肤粗糙,不像青蛙用手抚摸有粘滑感。

在后面剥离蟾蜍皮步骤中,注意皮肤与皮下肌肉的连接程度。

(思考:蟾蜍皮肤内分布的血管丰富吗?有何意义?)(二)解剖及内部构造观察(图13-1)将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

左手持镊,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间泄殖腔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切口,由此处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直至下颌前端。

1.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器官。

(1)舌左手持镊子将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

动物学实验八-蟾蜍的解剖课件PPT

动物学实验八-蟾蜍的解剖课件PPT

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蟾蜍的内部 器官结构和功能,加深对动物解剖学 的理解。
实验背景
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 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都比较特殊, 是动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之一。
蟾蜍的解剖对于学生了解动物内 部结构和器官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
本实验旨在通过蟾蜍的解剖,让 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技巧和动物 学知识,为后续的动物学课程打
下基础。
实验材料
01
蟾蜍尸体
02
03
04
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等解剖 工具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实验讲义、解剖图谱等参考资 料
02
蟾蜍解剖基础知识
蟾蜍简介
蟾蜍属于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种。 蟾蜍体表通常比较粗糙,有各种颜色的斑纹,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蟾蜍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沼泽、水塘等。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解剖,学生们观察到了蟾蜍 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和排泄系统等主要器官,对蟾 蜍的生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思考题与讨论
蟾蜍的生理特点
请讨论蟾蜍在两栖动物中的地位及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如皮肤呼吸、 卵生等。
实验技巧改进
在本次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操作可以进一步优化或改进?如何提高 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
动物伦理考虑
在动物学实验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学探究与动物福利?请结合本 次实验谈谈你的看法。
应用与拓展
试举一例说明本次实验结果在实际生活或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思考 如何将本次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其他动物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
THANKS
感谢观看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负责传输神经信号。

蟾蜍的解剖及组织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组织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系统,了解两栖类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织的准确取材。

2.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3.理解两栖类有水生发展到陆生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4.学习蟾蜍的抓取与麻醉方法。

二.实验内容1.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很容易麻醉。

所需时间因体型大小而异。

将蟾蜍放入玻璃罩中,导入乙醚,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2.外形观察(1)头部: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

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

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2)躯干: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4)蟾蜍背面皮肤呈暗黑色,粗糙,有若干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但头的背部平滑无瘰疣,腹部及体侧呈浅黄色,间有黑色花纹,分布有较小的疣,故腹面较粗糙。

蟾蜍的皮肤腺有粘液腺和较多的毒腺。

粘液腺的内腔中空,毒腺的内腔呈颗粒状。

蟾蜍真皮的致密层上续海绵层,下接淋巴间隙,由于有淋巴间隙存在.皮肤除个别地方外,和肌肉联接的不紧密,很容易剥离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