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合集下载

中兽医(原版讲义)

中兽医(原版讲义)

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CVM)绪论1 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中兽医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1 中兽医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治手段的传统兽医学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2.3 指导个人保健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A 治疗学上适应现代医疗观B 治疗的疾病谱广泛,方法独特,效果明显C 中西医药结合,优势互补,创新潜力无穷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大家畜(牛、马)疾病中药防治中小家畜(猪,羊)疾病中药防治家禽(鸡,鸭,鹅)疾病中药防治宠物(狗,猫)疾病针灸、中药防治做个合格的兽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中西兽医结合(于船)2.3 指导个人保健•SARS-中医药介入✓显著改善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时间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参考文献: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钟淑卿,钟南山. 中医药介入SARS 71 例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8月18日第六版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1 整体观念•3.1.1 家畜本身的整体性•3.1.2 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家畜本身的整体性脏- 腑- 官窍- 形体- 系统心-小肠- 舌- 脉- 心系统肺-大肠- 鼻- 皮- 肺系统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现代化畜牧业四大技术支柱主要是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畜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

其中前三项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以及环境管理等人为的缺陷,以致优良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诱因、穷于应对,难以控制。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兽医基础与临床》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

适用专业:三年制兽医专业。

课程总学时:90学时。

实践教学安排:课程实验;课程实训;实习环节。

实验学时:30学时;实训1周;该课程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实习期。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该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兽医防治技术的基本理论,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中兽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传统医学思想;使学生初步建立用中医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用中兽医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中兽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兽医的诊断技术。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兽医的各种辨证论治方法并能在实践临床上灵活选择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兽医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理论,掌握兽医临床常用中药和方剂的内容,并能在临床实际中合理选择、灵活变化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在临床实际中能运用中兽医防治技术和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正确分析和合理防治畜禽疾病。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性质学时1实验一病因致病特性的验证试验理论验证32实验二中药炮制技术用药技术33实验三兽医临床常用中药材识别技术用药技术34实验四清热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用药技术35实验五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用药技术36实验六五苓散对家兔的利尿作用用药技术37实验七大承气汤的攻下作用用药技术38实验八中兽医诊断技术诊断技术3三、考核考核要点:实验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爱护中药标本和实验室公共设施的意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项目中对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实验创新意识。

考核要求: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必须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设计考核方案,并在实验进行前告知学生,实验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汇总考核结果,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或改进创新。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兽医基础与临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兽医基础与临床》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

适用专业:三年制兽医专业。

课程总学时:90学时。

实践教学安排:课程实验;课程实训;实习环节。

实验学时:30学时;实训1周;该课程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实习期。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该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兽医防治技术的基本理论,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中兽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传统医学思想;使学生初步建立用中医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用中兽医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中兽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兽医的诊断技术。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兽医的各种辨证论治方法并能在实践临床上灵活选择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兽医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理论,掌握兽医临床常用中药和方剂的内容,并能在临床实际中合理选择、灵活变化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在临床实际中能运用中兽医防治技术和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正确分析和合理防治畜禽疾病。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性质学时1实验一病因致病特性的验证试验理论验证32实验二中药炮制技术用药技术33实验三兽医临床常用中药材识别技术用药技术34实验四清热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用药技术35实验五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用药技术36实验六五苓散对家兔的利尿作用用药技术37实验七大承气汤的攻下作用用药技术38实验八中兽医诊断技术诊断技术3三、考核考核要点:实验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爱护中药标本和实验室公共设施的意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项目中对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实验创新意识。

考核要求: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必须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设计考核方案,并在实验进行前告知学生,实验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汇总考核结果,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或改进创新。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绪论)用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绪论)用
《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宋代
“牧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病马” 最早的兽医院 最早的尸体剖检机构“皮剥所” 最早的兽医药房“药蜜库”
元代
著名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 对马的起卧症(包括掏结术)进行了总结性论述 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脾胃发病学说
(二)基本内容
中兽医基础学 兽医中药学 中兽医诊断学 中兽医方剂学 兽医针灸学 中兽医临床学
(三) 学术特点
宇 宙 观: 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 方 法 论: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预防为主,治病求本 基本技术:中药(天然,多样性,配伍组方)
针灸(调动机体潜能)
二、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兽医学的起源 (二)中兽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初步发展 (三)中兽医学知识的不断总结和学术体 系的形成及发展 (四)近代(公元1840-1949年)中兽医学的发展 (五)中兽医学发展的新阶段
学会制造药酒、建筑圈舍、创立阉割术、相马术(孙阳-伯 乐)、出现兽医职业、逐步形成中医中兽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兽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初步发展 (奴隶社会)
夏商时期 (公元前21-前11世纪)
商代
(公元前16-前11世纪)
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11-前476年)
甲骨文记载药酒及人畜通用病名 殷周之际出现阴阳和五行学说 家畜去势术 内科病(兽病)和外科病(兽疡) 灌药、手术、护理、食疗等综合措 施 造父、孙阳、王良
总结及学术体系的形成发展
《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为中药学的理 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成书:汉 (2)作者:托名神农 (3)内容:收载药物365种,并根据养生、治疗和有毒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同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辛、 甘、酸、苦、咸五味,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 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课程目标和背景:介绍兽医学的基本目标和人才培养背景,阐述该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包括基本的兽医学知识和理论,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内容。

同时,还需介绍实验室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计划和进度: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

4. 课程评估和考核:明确学生的评估方法和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和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各个环节的评估指标和权重。

5. 参考教材和资源:列出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材料来源。

6. 补充资源和外部支持:提供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的机会,如实验室实验、实地考察等,还可列出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获取外部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中兽医学教学大纲,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具体课程而有所不同。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WORD文档使用说明: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来源于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文件原版地址:/27f100ffa1f6bde631ab44b2.pdf郑州牧专《中兽医学》教学大纲|PDF 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中FtW》教W大V 中FtW》河南省州牧I工程高等?W校游镝t前言中FtW(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是中鹘yFtW的Q,是iT研究中鹘yFt理、法、方、搬灸技g,以防治游铮倚蟆⒓仪荨H游铩⑺a游铩⒏技游以及野生游铮┎∽C和游锉=橹饕热莸囊婚TC合性W科。

中FtW的主要热莅A 理、\法、中⒎⑨灸和病C防治等部分。

其自成w系,相冬F代FtW,具有特的理w系和\手段。

中FtW是中鹘y文化za中的重要M成部分,也是F代FtW中不可或缺的重要M成部分,其以整w^念和辨C治樘厣牟∽C防治技g是F代Ft工作者用於控制游锛膊〉囊环N非常有效的手段。

v史上,中FtW楸U闲笄莸慕】岛头毖堋⒈U闲竽I的l展,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I。

S著社M步c科技l展,F代中FtW已融合了S多其它自然W科,K Y合了F代高新技g,在倚蟆⒓仪荨H游铩⒏技游铩⑺a游镆约耙吧游锏雀黝游疾病的防治、人畜共患病的控制及整F代畜牧I的定l展方面起著越碓街匾淖饔谩kS著人κ称钒踩庾R的不嗵岣咭约G色畜牧Il展的要求,中Ftt诳刂游锛膊》矫娴莶嗤宫F,所以它的^承和lP光大是v史潮流和人的要求。

S著V大中Ft 工作者的研和努力,中FtW已形成榭刂游锛膊『吞岣咝竽廉a品|量和安全性能以及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一TC合性W科。

通^χ蝎FtW的W,我力求W生掌握以整w^念和辨C治楹诵牡闹蝎Ft基本理,掌握能弥蝎Ft思想立分析和JR畜禽病C的技能,K能穿中西FtY合的方,解Q畜牧 Ft方面的H}。

中兽医(原版讲义)

中兽医(原版讲义)

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CVM)绪论1 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中兽医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1 中兽医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治手段的传统兽医学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2.3 指导个人保健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A 治疗学上适应现代医疗观B 治疗的疾病谱广泛,方法独特,效果明显C 中西医药结合,优势互补,创新潜力无穷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大家畜(牛、马)疾病中药防治中小家畜(猪,羊)疾病中药防治家禽(鸡,鸭,鹅)疾病中药防治宠物(狗,猫)疾病针灸、中药防治做个合格的兽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中西兽医结合(于船)2.3 指导个人保健•SARS-中医药介入✓显著改善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时间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参考文献: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钟淑卿,钟南山. 中医药介入SARS 71 例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8月18日第六版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1 整体观念•3.1.1 家畜本身的整体性•3.1.2 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家畜本身的整体性脏- 腑- 官窍- 形体- 系统心-小肠- 舌- 脉- 心系统肺-大肠- 鼻- 皮- 肺系统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现代化畜牧业四大技术支柱主要是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畜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

其中前三项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以及环境管理等人为的缺陷,以致优良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诱因、穷于应对,难以控制。

下中兽医学教案

下中兽医学教案

《中兽医学》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名称: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授课班级:12动检一班、13兽医医药一班课程名称:中兽医学
教材名称:中兽医学
教师所在部门:__畜牧兽医系___
任课教师/职称:申时先
2014年2 月15日
畜牧兽医系教案(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畜牧兽医系教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系教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中兽医学 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    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88 (讲课:74,实验:14,上机:0,实习:0,课外:0。

)课程学分:5.5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春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临床系中兽医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所需先修课:无课程负责人:二、课程内容简介(中英文对照)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骨干课程,主要包括中兽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和方剂两大部分内容。

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授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方法以及防治法则等内容;中药和方剂部分主要介绍中药的药性理论、炮制方法、方剂的组成原则以及常用的中药和方剂。

本课程在对中兽医学内容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兽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

中兽医学是学习针灸以及中兽医治疗学等课程的必备前提。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for the student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t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theories, herbology and formula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part of basic theories includes the theories of Yin-yang, Zang-fu, Qi Xue and body fluid, meridian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methods,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nd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part of herbology and formulae introduces the naturals,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s of Chinese herbs, the principles to form a formula, as well as th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e. On the basis of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subject put stres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comprehensively and master the cont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subject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study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therapeutic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一)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基本要求及学时数等。

中兽医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兽医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绪论 (8)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8)二、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8)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2)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14)基础篇 (15)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15)第一节阴阳学说 (15)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5)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6)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7)第二节五行学说 (19)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9)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0)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2)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23)第二章脏腑学说 (24)第一节概述 (24)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24)二、脏腑学说的内容 (24)第二节五脏 (25)一、心 (25)二、肺 (26)三、脾 (27)四、肝 (28)五、肾 (30)第三节六腑 (31)一、胆 (32)二、胃 (32)三、小肠 (32)四、大肠 (33)五、膀胱 (33)六、三焦 (33)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34)一、脏与脏的关系 (34)二、腑与腑的关系 (35)三、脏与腑的关系 (36)第三章气血津液 (37)第一节气 (37)一、气的基本概念 (37)二、气的生成 (38)三、气的运动 (38)四、气的生理功能 (39)五、气的分类 (39)第二节血 (40)一、血的概念 (40)二、血的生成 (40)三、血的生理功能 (41)第三节津液 (41)一、津液的概念 (41)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1)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42)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2)一、气和血的关系 (42)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43)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43)第四章经络 (43)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 (44)一、经络的概念 (44)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4)第二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45)一、十二经脉 (45)二、奇经八脉 (46)第三节经络的主要作用 (46)一、生理方面 (47)二、病理方面 (47)三、治疗方面 (47)第四章病因病理学说 (48)第一节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 (48)第二节病因 (48)一、外感致病因素 (49)二、内伤致病因素 (53)三、其它致病因素 (53)第三节病机 (55)一、邪正消长 (55)二、升降失常 (56)三、阴阳失调 (56)第五章辨证 (57)第一节基本概念 (57)第二节八纲辨证 (57)一、表里 (57)二、寒热 (59)三、虚实 (60)四、阴阳 (62)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 (63)第三节脏腑辨证 (63)一、心与小肠病证 (63)二、肝与胆病证 (65)四、肺与大肠病证 (67)五、肾与膀胱病证 (69)第三节气血津液辨证 (70)一、气病辨证 (70)二、血病辨证 (71)三、津液病辨证 (71)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72)一、卫气营血证治 (72)第六章防治法则 (74)第一节预防 (74)一、未病先防 (74)二、既病防变 (75)第二节治则 (75)一、扶正与祛邪 (76)二、治病求本 (77)三、同治与异治 (78)四、三因制宜 (79)五、治疗与护养 (80)第三节治法 (80)一、内治法 (80)二、外治法 (84)中药篇 (85)第一章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85)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采集与储藏 (85)一中药的产地 (85)二中药的采集 (86)三中药的储藏 (87)第二节中药的炮制 (88)一、炮制的目的 (88)二、炮制的方法 (89)第三节中药的性能 (91)一、四气五味 (91)二、升降浮沉 (93)三、归经 (94)四、毒性 (94)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95)一、配伍关系 (96)二、用药禁忌 (96)第五节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加减变化 (97)一、组成原则 (97)二、加减变化 (98)第六节中药的剂型、用药剂量与方法 (99)一、中药的剂型 (99)三、中药的用法 (101)第七节、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01)一、中药的化学成分概述 (101)二、中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02)第八节、中药添加剂概述 (104)一、中药添加剂的概念 (104)二、中药添加剂的特点 (104)三、中药添加剂的研究利用前景与展望 (106)四、应用中药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07)第二章常用中草药与方剂 (107)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107)一、解表药 (107)二、解表方 (115)第二节、清热药及方剂 (117)二、清热方 (131)第三节、泻下药及方剂 (136)一、泻下药 (136)二、泻下方 (141)第四节、消导药及方剂 (143)一、消导药 (143)二、消导方 (146)第五节、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方剂 (147)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147)二、化痰止咳平喘方 (159)第六节、温里药及方剂 (161)一、温里药 (161)二、温里方 (165)第七节、祛湿药及方剂 (167)一、祛湿药 (167)二、祛湿方 (177)第八节、理气药及方剂 (180)一、理气药 (180)二、理气方 (184)第九节、理血药及方剂 (185)一、理血药 (185)二、常用理血方剂 (200)第十节、收涩药及方剂 (203)一、收涩药 (203)第十一节、补益药及方剂 (208)一、补益药 (208)二、补益方剂 (231)第十二节、平肝药及方剂 (234)一、平肝药 (234)第十三节、安神开窍药及方剂 (244)一、安神开窍药 (244)二、安神开窍方剂 (251)第十四节、祛虫药及方剂 (252)一、祛虫药 (252)二、祛虫方剂 (254)第十五节、外用药及方剂 (255)一、外用药 (255)二、外用方剂 (258)病证防治篇 (261)第一章猪病的防治 (261)一、猪瘟 (261)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 (263)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263)四、猪流行性感冒 (264)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265)六、猪肺疫 (266)七、猪丹毒 (267)八、仔猪副伤寒 (268)九、仔猪大肠杆菌病 (268)十、猪痢疾 (270)十一、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271)十二、猪气喘病 (272)十三、猪链球菌病 (273)十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74)十五、猪坏死杆菌病 (274)十六、蛔虫病 (275)十七、姜片吸虫病 (276)十八、球虫病 (276)十九、弓形体病 (277)二十、疥癣 (277)二十一、泄泻 (278)二十二、便秘 (279)二十三、感冒 (280)二十四、风湿症 (281)二十五、脱肛 (281)第二章家禽疾病的防治 (282)一、鸡新城疫 (282)二、禽流感 (283)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83)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84)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85)六、禽痘 (286)八、鸭病毒性肝炎 (288)九、小鹅瘟 (289)十、禽霍乱 (289)十一、禽沙门氏菌病 (290)十二、禽大肠杆菌病 (292)十三、鸡弧菌性肝炎 (293)十四、禽葡萄球菌病 (293)十五、鸡慢性呼吸道病 (294)十六、鸡传染性鼻炎 (295)十七、鸭疫巴氏杆菌病 (295)十八、家禽球虫病 (296)十九、鸡盲肠肝炎 (297)二十、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297)二十一、肉鸡腹水综合症 (298)第三章牛羊疾病防治 (298)一、牛羊口蹄疫 (298)二、牛流行热 (299)三、牛羊巴氏杆菌病 (300)四、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301)五、牛羊破伤风 (302)六、牛羊布氏杆菌病 (303)七、羊梭菌性疾病 (303)八、牛伊氏锥虫病(苏拉病) (305)九、牛焦虫病 (306)十、脾虚不磨 (306)十一、宿草不转 (307)十二、瘤胃臌气 (308)十三、百叶干 (309)十四、不孕症 (310)十五、产后恶露不尽 (311)十六、产后缺奶 (311)十七、胎衣不下 (312)十八、乳痈 (313)十九、产后发热 (314)二十、牛腐蹄病 (314)第四章犬猫病证 (315)一、犬流行性感冒 (315)二、犬瘟热 (315)三、犬细小病毒病 (316)四、犬传染性肝炎 (317)五、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犬病毒性呼吸道病) (318)六、犬痢疾 (318)七、犬疥癣 (319)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 (319)九、呕吐 (320)第五章兔病证防治 (321)一、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321)二、兔巴氏杆菌病 (321)三、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322)四、兔大肠杆菌病 (323)五、兔沙门氏菌病 (323)六、兔球虫病 (324)七、兔螨病 (324)八、兔泄泻 (325)第六章鸽病证防治 (326)一、鸽流感 (326)二、鸽葡萄球菌病 (326)三、鸽溃疡性肠炎 (326)四、鸽钩端螺旋体病 (327)五、鸽痘 (327)六、鸽血变原虫病(鸽疟疾) (328)第七章鱼虾病证防治 (328)一、草鱼出血病 (328)二、白头白嘴病 (329)三、鲢鱼打印病 (329)四、鱼烂鳃病 (330)五、鱼赤皮病 (330)六、鱼肠炎病 (331)七、竖鳞病 (331)八、九江头槽绦虫病 (332)九、虾背脊甲壳变红症(白浊病) (332)附录:畜禽针灸图谱 (333)主要参考文献 (340)绪论一、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防治动物(家畜、家禽、伴侣动物、水产动物、竞技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病证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中兽医学主要内容

中兽医学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6、中兽医辩证方法 主讲:几种辩证方法(八纲、脏腑等)。 7、防治法则 主讲:中兽医防治动物疾病的方法与准则。 8、基础理论总结 主讲:中(兽)医入门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三、中兽药学
1、中兽药药性理论 主讲: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禁忌等; 2、中兽药主要章节讲解 主讲: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活 血药、消食药、泻下药、温里药、化湿药等。 3、中兽药方剂基本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四、兽医针灸学基础知识(下学期)
1、经络学说: 主讲:经络概念、组成、功能等知识点; 2、动物穴位针灸; 主讲:动物常见穴位介绍、针灸原理知识介绍、 基本技能等知识点;
主要参考书籍、杂志
中兽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医学 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中兽医学、 中国兽医杂志、中医杂志、中国针灸
1、阴阳五行学说: 主讲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基础理论;
2、藏象学说理论; 主讲:中医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生理与病理知 识,及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
3、气.血.津.液学说 主讲:气.血.津.液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4、病因.病机 主讲:中兽医认为动物疾病原因、机理; 5、四诊.诊法 主讲:中兽医的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
课程考核
教学内容提问; 期中考试(执业兽医师-中兽医试题); 上课出勤率情况; 期末考试:闭卷;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简答、论述。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方法一、理论教学 1、石负责基础理论、郭负责中药学; 2、邀请谢慧胜、樊福好、邱深本等; 二、实验教学课程 主要内容:中草药园、中药、中成药。
学习方法
一、多阅读; 二、多思考; 三、多比较; 四、多总结;

《中兽医基础》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教学大纲

《中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制定本大纲(三年制适用)一、课程名称:《中兽医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采的病症防治技术。

在高等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中兽医学基础》历来都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作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病证防治的中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中兽医理论的独特之处,能应用中兽医基础理论理法方药,掌握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要求掌握的部分为重点内容。

2、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相关课程的XXX与分工在学生具有了一定《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产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中兽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草药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掌握使用中草药方药来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0学时。

六、教学要点1、绪论:《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套独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观点是认为家畜是完整的统一体,并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上,主要是根据辨证原理以确定治则,并提出方法。

2、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本章主要在于阐述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阴阳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

要求学生掌握阴阳的属性、划分与对立关系;五行的生克乘侮之间的关系;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脏腑本章主要阐述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基本概述,脏腑之间的XXX以及脏腑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五脏之间的资助与制约关系;六腑之间的承接和合作关系;脏腑的表里关系;气血津液对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难点: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⑶教学内容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发展简史中兽医学基本特点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⑷思考题中兽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中兽医学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

第一篇中兽医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6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难点: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⑶教学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⑷思考题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动物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脏腑(5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脏、六腑的功能;难点:五脏功能。

⑶教学内容脏腑的概念,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⑷思考题记忆脏腑功能。

思考脏腑学说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气血津液(1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作用。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和作用难点:气的作用。

⑶教学内容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⑷思考题怎样理解气血津液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四章经络(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行;经络的主要作用等内容。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络的含义、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行;经络的主要作用。

难点:十二正经的命名与循行。

⑶教学内容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含义,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在生理方面的作用,在病理方面的作用,在治疗方面的作用。

⑷思考题记忆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

第五章病因病机(4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三因学说的构成、各种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中兽医学的主要发病机理。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外感六淫与内伤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

难点:六淫的致病特点。

⑶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因病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病因外感,内伤,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节病理邪正消长,升降失常,阴阳失调。

⑷思考题三因学说划分的根据。

六淫导致机体发病的特性。

第二篇辨证论治第六章诊法(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诊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查口色;脉诊。

难点:脉诊。

⑶教学内容第一节望诊望全身,望局部,查口色。

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第四节切诊脉诊,触诊。

⑷思考题中兽医学诊法的特点。

第七章辨证(8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中证的含义,基本辩证方法,学会用中兽医学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动物疾病。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八纲辩证、脏腑辩证。

难点:脏腑辩证。

⑶教学内容第一节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与八证。

第二节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病辩证,肝与胆病辩证,脾与胃病辩证,肺与大肠病辩证,肾与膀胱病辩证第三节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⑷思考题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在中兽医学中的地位,各种辩证方法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第八章防治法则(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预防、治则和治法的基本内容,学会应用中兽医学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具体运用。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则及八法难点:治则、八法⑶教学内容第一节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第二节治则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同治异治。

第三节治法八法⑷思考题中兽医学防治法则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三篇中药与方剂第九章中药(16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药的药性理论,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和用法。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药的药性理论;常用中药的功效和用法。

难点:中药的功效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总论中药的采集加工与贮藏,中药炮制,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常用中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消导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祛湿药,理气药,理血药,收涩药,补虚药,平肝药,安神开窍药,驱虫药,外用药⑷思考题中药的药性理论。

记忆兽医临床常用中药的功效。

第十章方剂(2学时)⑴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方剂的组成原则、变化规律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内容,掌握常用方剂的功效和用法。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方剂的组成原则、变化规律以及剂型、用法;常用方剂的功效和用法。

难点:中药的功效⑶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剂总论第二节常用方剂⑷思考题记忆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加减变化。

七、实验内容、课时与实验类别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绳结技术实验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绳结的挽结方法和在动物保定中的应用,并了解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几种常用绳结的挽结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人人动手,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绳结的挽结方法并写出实习报告。

实验2 四诊实验目的:了解中兽医诊察疾病的基本过程,掌握望、闻、问、切等诊疗方法的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基本掌握中兽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并写出实习报告。

实验3中药炮制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炮制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中药炮制技术。

实验内容:对实验指导中的各种中药按规定进行炮制。

实验要求:切身体验中药炮制的方法并写出实习报告。

实验4 清热药的抗菌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中药体外抑菌实验的方法,了解清热药对病原菌抑制作用。

实验内容:药物及菌种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打洞法和试管法的操作,结果观察。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抗菌实验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出现差别的原因,并写出实验报告。

九、参考书1. 刘钟杰许剑琴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兽医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2.张继东,广东海洋大学自编教材《中兽医学实验指导》,20053.钟秀会主编,兽医中药学,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4.许剑琴张克家范开编著,中兽医方剂精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杨英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兽医针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理论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实验课考核方式:考察实验的认真程度及实际操作技能,占15%;实验报告占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