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3、贸易往来 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 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 传到朝鲜。 二、同日本的关系—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1、密切联系 (1)秦汉时期: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 (2)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 岛“使译通于汉”。
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
(3)光武帝时: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 2、经济交流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三、同越南的关系 ——山水相连 经济文化联系:越南的象牙、犀牛、珍 珠等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 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四、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开辟的条件: 张骞通西域 (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的设立 (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甘英出使大秦 (进一步了解了西行路线,对 丝绸之路的探索到达最西点) 注意: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始于丝绸之路。 (2)路线:
(1)双方间接贸易往来。 (2)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果。 (3)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将象牙、 犀角赠给东汉皇帝。(正史中中国同欧洲 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引申: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与中 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的不同
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是属于中华文化 圈内部的交流,是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体 的,是中华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属于两个对等 的文化圈间的交流,东西两种不同的文 化相互碰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丰 富了世界文明。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公元100年左右的主要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 罗马玻璃瓶
广西出土的罗马玻璃器皿
学习与探究
1.据文献记载,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 ) A.公元前166年 B.公元前97年 C.公元97年 D.公元166年 2.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汉时
文字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绣花粉袋
绢地云纹绣袜带
缦地刺绣龙纹边饰
万世如意锦实袷[qiā]袍
龟背海棠花织品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东汉丝织品
鱼蛙纹锦
长寿明光锦(上织吉语“长寿明光”)长乐明光锦(夹织吉语“长乐明光”)
1980年罗布淖[nà 尔(罗布泊)高台出土东汉丝织品 o]
“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
史海拾贝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历
费迪南·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 冯· 1860年起7次到中国考察 1877年出版《中国》一书
二、汉和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大扩 展,除了通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 亚的国家,还利用海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 及东南亚各国往来。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今新疆 地区
欧 洲
西亚
葱岭
河西 走廊
长安
河西走廊,又称 甘肃走廊,因地处黄 河
河西走廊红崖
以西故名。东西长约
1000公里,南北宽约数公里至
10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
1500米,多砂碛、戈壁。绿洲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一、中国古代外交:1、两汉时期西汉: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
2、唐朝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
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终六渡日本到达日本讲授佛经。
同时还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
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
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公元166年,大秦 安敦王朝首次派使 臣来到东汉--这 是欧洲国家同我国 直接友好往来的开 始
入中国
朝鲜 日本 经济 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下 马 越南 丝绸 安息 之路 象牙 丝绸 贸易 犀牛 珍珠 佛教 两汉 汉武帝30多 三韩 国 赴汉 光武帝印绶 166年 安敦 大秦 象牙 犀角
技术 文化 政治
出中国
丝 绸 之 路
西汉以前
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辗转贩运 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 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 铸铁法、井渠法、造纸术先 后西传。
佛教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
从广东沿海出发,向西沿海、印支 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 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 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 (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 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请求秦始皇派童男女 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 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经过几年,花去了 许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前210年,秦始皇 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恐怕受到责备,便编造谎 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 一定要派善于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除困难。 据徐福东渡后20年出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 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 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徐福航海到达日 本本州和歌山。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 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至今在和 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 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3、文化影响 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05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1 2 3
促进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 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加强,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内涵。
推动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交流,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 力。
提升国际地位
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拓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
03
两汉时期与南洋的关系
与东南亚的关系
贸易往来
两汉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品交换, 包括丝绸、瓷器、铁器等。
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也是文化交流的活跃期,中国的儒学、佛教和道教等文化元素对东南亚产生了 深远影响,同时东南亚的文化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元素。
移民与侨民
促进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政府重视文化交流,通过派遣使者、学者访问、 互派留学生等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推动贸易往来
两汉时期,政府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通过设立关市、互派商使等途径,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发展。
文化交流政策
01 02
传播中华文化
两汉时期,中华文化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之一,对周边国家和 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通过派遣使者、学者访问等方式,向周边 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华文化。
02
两汉时期与西域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总结词
张骞出使西域是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他两次出使 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 易打下了基础。
详细描述
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他两次出 使,穿越河西走廊,深入西域各地,与当地政权和民众进行 交流,建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同时也引进了西域的文 化、物产和军事技术。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二)两汉对外交往的概况
(三)两汉时期对外关系活跃的原因 政治:两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治:两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实行较开明 的外交政策; 的外交政策;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文化繁荣,居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繁荣,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 吸引力; 吸引力; 交通发达,提供了便利条件; 交通发达,提供了便利条件;
陆上丝绸之路图
河西走廊
葱 岭 安
长安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含义 含义: 1)含义: 2)开辟原因 2)开辟原因 路线: 3)路线: 4)意义 丝路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丝路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 远及欧、 走向世界; 远及欧、非,走向世界;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含义 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路; 含义: 1)含义: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是西 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 陆上通道。得名由来: 陆上通道。得名由来: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品 的影响最大;中国的丝织品在西方享有盛誉,希腊、 的影响最大;中国的丝织品在西方享有盛誉,希腊、 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最 早提出“丝绸之路” 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 霍芬的。 霍芬的。 南方陆上丝路: 身毒道”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 又称高山峡谷丝路。 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 的路线,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 的路线,是中国、印度、 桥梁。 桥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课堂小结
一、两汉时期为什么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呢?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2、交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二、这种频繁的对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呢?
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 进了双方经济文化共同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后作业
“汉委奴国王”金印
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物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汉委奴国王 东汉
1、汉与欧洲的往来
➢ 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 秦。
➢意义:了解了欧洲的一些 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 野.
➢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 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中国与欧洲的第一 次直接交往。
四 川 南 部
印度 缅甸
云南境内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 “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
成都
“南方丝绸之路” 上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广东广州)
东汉陶船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范围大大扩展,除了通 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亚的国家,还利用海 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及东南亚各国往来 。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的路 线
欧 洲
今新疆 地区
西亚
葱岭
河西 长安
走廊
2、“丝绸之路”的作 用
骏马、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西 珠宝、音乐、舞蹈、魔术、宗教------
东
方
友谊之路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凿井技术------
作 用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
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一、与朝鲜的关系:①秦汉之际,有很多燕、赵、齐人去朝鲜;②西汉初年,朝鲜半岛的三韩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③中国与朝鲜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
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二、与日本的交往:①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② 汉光武帝时,赐倭奴国使者以“汉委奴国王”金印。
三、与越南的交往:中国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推广到越南,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四、与安息大秦的友好往来;①安息是古代波斯帝国,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转手贸易;②大秦是古代罗马帝国,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甘英只到波斯湾;③《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①张骞通西域时和这之后,中国和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这条商旅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②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③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而在汉朝时期,正是这条古老商道得以开辟和繁荣。
汉朝的对外交流在丝绸之路的映衬下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影响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时期,通过这条古老的商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珍贵商品得以输送至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奢侈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加深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汉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汉朝时期的对外交流主要以丝绸之路为主,通过陆地和海上贸易,使得中国文化和商品远播世界各地。
汉代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为主,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汉朝的对外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外交流的意义
汉朝时期的对外交流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拓展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汉朝对外交流的开展,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汉朝的对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明发展。
汉朝时期在丝绸之路的引导下,开展了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放和包容的精神。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与世界接轨、交流, 会不会对本土文化有影响?举例说明理由。
6.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部属甘英 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条支海后没有继续 前行,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条支海” 是现在的 A.红海 B. 波斯湾 C.里海 D.黑海
7. 现在日本有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 一枚。被作为中日交往的历史见证。 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这枚金印是 汉朝哪位皇帝赠予的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汉景帝
安息西界船人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 乃役渡;若遇逆风,二年,入海者带三年的粮食。
路上条件如何? 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舞 蹈 魔 术
音 乐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 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葡 萄
核人游春图
胡旋舞形象(敦煌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 佛教传人中国的最早路线之一 是通过我国西部,沿着丝绸之 路而来的。西部是早期石窟寺 遗迹最集中的地方。
汉与朝鲜的往来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广东广州)
东汉陶船(东汉,高16厘米,长54厘米, 1954年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出土)
说明汉造船业发达,有利于中国人渡船到朝鲜,汉朝经济 文化对朝鲜有深远影响:铁器制造、漆器传到朝鲜。
汉与日本的交往
光 武 帝 画 像 汉委奴国王金印
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 中日交流历史悠久
从长安和出发,通向西亚、欧洲
从 广 东 出 发 , 通 往 各 地 。
海上丝绸之路
南 方 丝 绸 之 路
此路以成都为起点通往南亚以及更远。
“丝绸之路”的路线
行走在丝路上有三 类人:官方使节、 商人、宗教信徒
欧 洲
今新疆 地区
西亚
葱岭
两汉对外关系
1、概括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概括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①对外交往活动十分积极与欧亚诸国友好外来频繁。 对外交往活动十分积极与欧亚诸国友好外来频繁。 ②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心,且突破东 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心, 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③对外交往的形式上有:使节往来、贸易往来、技术交流、 对外交往的形式上有:使节往来、贸易往来、技术交流、 文化交流和新通道的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和新通道的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④在技术交流方面:中国外传了铸铁技术、水利工程技术 在技术交流方面:中国外传了铸铁技术、 含井渠法)、铁犁牛耕技术、造纸术等, )、铁犁牛耕技术 (含井渠法)、铁犁牛耕技术、造纸术等,大大推动世界 文明的进步。 文明的进步。
7、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最远到达( B ) 公元97年 甘英出使大秦最远到达( 97 A、大秦 、 B、波斯湾 、 C、大宛 、 D、葱岭 、 8、在中国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最早 在中国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 的记载是( 的记载是( D ) A、张骞通西域 、 C、甘英出使大秦 、 B、班超经营西域 、 D、安敦王朝遣使来汉 、
B、 ①② 、
D ①③④
3、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 C ) 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 A、马六甲海峡 、 C、印度半岛南端 、 B、印支半岛 、 D、斯里兰卡 、 )
4、秦汉时期被人们称为“秦韩”的是( 秦汉时期被人们称为“秦韩”的是( C A、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 、 C、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 、
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与西亚、
1.与安息的交往 .
①地位 安息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 安息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 成为西亚与汉交往中获益最大的国家。 成为西亚与汉交往中获益最大的国家。
第6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中国广泛同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 印度、安息和欧洲大秦进行友好往来;至 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 国学为“汉学”。 (2)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 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西传。
(3)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 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 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说明了汉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滇池地区与汉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图2反映了怎样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 印绶” 说明了汉朝和日本的密切交往,而“汉委奴国王” 金印的发现,更加证明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 ③汉与滇、汉与委奴的关系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汉与滇的关系是中央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 关系;而汉与委奴的关系是西汉王朝与日本国的 关系。前者是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后者是国与 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五、欧洲
(1)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
能达到大秦(指古罗马帝国)。
(2)《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
派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
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 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 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 若遇彁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 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英闻之乃止……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 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檋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
问题探究
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历史条件 (1)汉朝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和汉代经济的 繁荣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2)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同西域的关 系,加强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经济 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第5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第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第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和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二、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熟悉“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3、通过识图培育观察能力,培育从历史文物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
二、通过“丝绸之路”示用意,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讨“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熟悉国家、地域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增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熟悉。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二、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教学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授类型】新【时】1时【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式】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进程】导入新:(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强盛著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别传播。
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
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如果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咱们一路来探讨。
(板书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老师导)首先,咱们一路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板书第一题目)一、丝绸之路、(出示《丝绸之路示用意》,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通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x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如果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二、那么,“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图1
图2 印
①图1反映了怎样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汉武帝时滇池地区的滇王归附汉朝,朝庭 在其地设郡,武帝赐予“滇王之印”
说明了汉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滇池地区与汉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图2反映了怎样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 绶”
说明了汉朝和日本的密切交往,而“汉委奴国王” 金印的发现,更加证明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
友好
无
补学习
东 朝鲜 亚
三韩遣使赴汉
入:檀弓、果下 出:铁器、铜镜
日本 汉武通使光武赐印 出:铁器、铜器、丝帛
东 越南 南 亚
西 安息 亚
使臣往来
欧 大秦 甘英出使大秦 未达
洲
大秦王安敦遣使
出:铁器牛耕技术、 水利技术
入:象牙、犀牛、珍 珠
优越地理条件
从事转手贸易
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活跃的原因和条件
1.两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文化繁荣,许多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周 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交通发达,道路畅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5.政府实行较开明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友 好往来
二、特点
①范围广
②形式多 ③地位高.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非洲
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主要同亚洲国家交往,与欧洲开始有直接交往 ◆商品以铁器、丝绸为主,以输出为主
地 国家 区
东 朝鲜 亚
日本
初中七年级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川教版精编版
第五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3、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2、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4、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教学突破两汉时期对外交流有两个主要方面,即象征东西叫的“丝绸之路”和象征中外交流与朝、日及欧洲的往来,而本课的重难点也自然凸现出来,因此,要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就必须让学生认识两汉时期对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认识西汉时期的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同时把两汉以前封闭的社会比起来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2、请学生朗读一遍叫中“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按要求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
2-6两汉的对外关系(课用)
孟加拉湾 沿岸诸国
印度半 岛南端 (最远抵达) 最远抵达)
地 国家 内容 区 政治互派使节互通 经济贸易往来互通有 友好 无 东 朝鲜 亚 日本 东 越南 南 亚 西 安息 亚 欧 大秦 洲
使臣往来 甘英出使大秦 大秦王安敦遣使 三韩遣使赴汉 汉武通使光武赐印 入:檀弓,果下马, 檀弓,果下马, 铁器, 出:铁器,铜镜 铁器,铜器, 出:铁器,铜器,丝 帛 出:铁器牛耕技术, 铁器牛耕技术, 水利技术 象牙,犀牛, 入:象牙,犀牛,珍 珠 优越地理条件 从事转手贸易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条件和特点 1,条件 ①国家的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国家的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②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两汉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③两汉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科技文化领域的先进; ④科技文化领域的先进;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⑤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两汉与越南的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 (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 铁犁农耕技术和水利工程技术 中国 象牙,犀牛, 象牙,犀牛,珍珠等 土特产和珍稀物产) (土特产和珍稀物产)
越南
四,丝绸之路 一陆上丝绸之路 ⒈开通条件 两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 ⑴两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 ⑵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 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 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⑶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政府的重视与保护(西域都护的设置). ⑷政府的重视与保护(西域都护的设置). ⒉路线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示意图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示意图
大宛, 大宛, 康居 玉门关 葱岭 疏勒 阳关 安息, 大月氏 ,安息, 大秦 河西 走廊 长安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示意图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示意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说课稿教材分析《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三个子目: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汉与欧洲的往来。
两汉时期中华文明向外辐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华文明也必然要吸收其他文明的营养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作为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与前面两汉的强盛,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张骞通西域实际上也已经涉及到丝绸之路,这里正好加以详述。
而教材的下一单元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民族大融合时期,对外交流与这种融合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再加之本课是本册教材中唯一的关于对外文化交流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不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本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知识点以两汉时期对外交流为主线,地理空间跨度较大,知识整合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
但对于较为系统的历史教学还不适应,从已有的资料中去获取信息能力较弱,更不能由史实中去总结一些历史规律,加之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欠缺。
因此,我在上课中应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从史实、图片、地图等资料中去获取信息,引导他们去总结归纳学习,并逐渐形成一种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记住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汉委奴金印”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识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汉朝时,一些中国人到了朝鲜半岛,他 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朝鲜人掌 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②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公元57 年,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 “通好”。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 印一枚。
③ 公元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班超派 部属甘英出使大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归纳史实,升华认识
汉与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交流?
西域
安息
两汉时
向西 期的对 向东
身毒
外交流
大秦
朝鲜 日本
各民族各地区人民为什么需要交流?
增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和平;取 长补短;共同发展;科技进步。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④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 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 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从现有文字记载来 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1、汉与朝鲜的交流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提纲
2、汉与日本的交流 (西汉、东汉)
① 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② 东汉时,中日交往增多。 ③ 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委奴国“汉委 奴国王”金印一枚。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 2、166年,大秦与中国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导入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提纲
一、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西北)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西亚——欧洲
2、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印度 3、海上丝绸之路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可通过 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通道应如何命 名?为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 品最重要的仍是丝绸。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思维冲浪:
我来说 “两汉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
A 铸铜技术 B 冶铁技术
C 制漆技术 D制陶技术 4、以下重要时间中,属于公元二世纪的是( )
A 公元前138年 B 97年 C 57年 D 166年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测评
我会回答
1.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 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3)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 (大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测评
快 乐点 击 1、丝绸之路开始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2、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长安 B 中亚 C 成都 D 洛阳 3、下列是中国的生产技术,在汉朝时传到朝鲜的 有( )
探索主题: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
穿着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 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回答:(1) 材料提到恺撒身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大 剧场,此时中国正处在什么朝代? (西汉)
(2)当时,恺撒为什么能身着中国“丝袍”?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 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早就享有国际 盛誉。)
朝鲜 日本
东汉疆域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光武帝画像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西北丝绸之路 Seidenstraße in Nordwestchina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丝绸之路示意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南方丝绸之路简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