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及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及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要点本说明适用于常规等梁高的普通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本说明主要目的在于为设计人员在连续梁设计中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保证我院设计文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实际工程的设计中,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特点,需仰赖设计人的独立思考以确保工程质量。

1、跨径及梁高的选取

1.1、一般连续梁(跨径<50m)在桥梁分跨时,宜将边跨取为中跨的0.75~0.8倍。

1.2、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边跨不宜大于20m,且中跨取22m以上并小于25m为好。

1.3、将边跨跨径除以0.75并与中跨跨径相比较,取较大者为L,用于确定梁高。

1.4、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高应大于L/20,预应力连续梁梁高应大于L/25。

1.5、为适应梯度温差、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附加荷载,连续梁梁高不应无节制加高。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梁高应小于L/15;对于预应力连续梁,梁高应小于L/20。

1.6、为使平面杆系计算模型能最大限度的符合工程实际,在无特殊要求下,应将桥梁墩位按照桥梁中线的法线布置,且各墩位的支点间距不大于4倍梁高为好。

1.7、主梁顶、底面横坡与桥面横坡一致。无特殊情况,腹板高度全梁一致。

2、主梁截面选取

2.1、确定翼板宽度。对于有匝道的立交桥,首先确定匝道桥的翼板宽度,主线桥一般宽度与之相同为好。在任一情况下,翼板宽度不应大于2倍梁高。

2.2、主梁箱室宽度不应大于3倍梁高。

2.3、在满足局部计算的情况下,主梁顶、底板的厚度取20cm,此为一般值和最小值。在中支点底板包络应力不大于0.5f ck(C50为16.2MPa)时,不要加厚底板,这样更利于内模制作。

2.4、主梁顶、底板与腹板通过承托过渡,一般取顶板承托60x20cm,底板承托20x20cm。为方便混凝土分层浇筑,一般将翼板根部与顶板承托根部布置于同一水平。

2.5、腹板厚度的选取

2.5.1、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腹板应使布置于其中的钢筋骨架间距大于10cm。建议标准厚度35cm,支点附近加厚至55cm。边支点腹板加厚段长度取4m,中支点两侧加厚段长度各为该跨跨径的1/5,并取整为0.5m的整数倍。

2.5.2、预应力连续梁的腹板标准厚度根据采用预应力钢束的规格确定,在钢束不大于15-19时,采用40cm。腹板在支点附近加厚,厚度根据腹板钢束的锚固要求确定。对于无锚固要求的梁段,在边支点腹板加厚段长度取为跨径的1/6,且取整为0.5m的整数倍;在中支点两侧加厚段长度各为该跨跨径的1/5,并取整为0.5m的整数倍。对于有锚固要求的梁段,加厚段长度应超过钢束锚固点2m。

2.5.3、预应力箱梁的施工缝距离墩位线的距离为L/5。

2.5.4、当腹板加厚段与标准段的厚度相差不大于30cm时,一律按3m设置过渡段(规范中规定为“宜为厚度差的12倍”,我院一般按10倍考虑)。

2.6、横梁和隔板

2.6.1、端横梁: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取1.0m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取1.2m厚。注意当采用160及以上伸缩装置时,横梁应预留相应的槽口。

2.6.2、无特殊情况,中横梁厚度取1.5m。

2.6.3、无特殊情况,建议不设隔板。当必须设置时,请用车辆荷载验算顶板局部应力,并与总体计算的应力叠加,以控制顶板混凝土的安全度。

3、计算及配筋

3.1、材料:

3.1.1、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采用C3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采用C50。

3.1.2、钢筋:一般采用HRB335,防崩钢筋、波纹管定位钢筋等可采用R235。

3.1.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的直径为φs15.2标准强度为f pk=1860MPa 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

3.1.4、锚具:采用OVM锚固体系或类似产品控制结构构造厚度、张拉空间等。

3.1.5、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

3.2、纵向内力计算和配筋:

3.2.1、程序的选取:当主梁各个墩位按桥梁中线法线布置且各个墩位密支撑的条件下,采用平面杆系程序进行计算。否则应采用空间实体单元模型进行计算。

3.2.2、计算工况:恒载(包括自重、铺装、预应力、收缩、徐变、施工阶段影响)、活载(汽车及人群)、温度梯度、基础不均匀沉降。

3.2.3、荷载效应组合:

●恒载+活载

●恒载+活载+温度梯度+基础不均匀沉降

3.2.4、截面配筋:应满足规范关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构件应力计算三章中关于混凝土拉、压应力、裂缝宽度、预应力钢绞线应力等各项要求。

3.3、横梁的计算和配筋

3.3.1、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不应采用预应力横梁。

3.3.2、计算横梁时,将恒载、温度、沉降合计的最大值作为作用于横梁的总恒载,除以横梁面积(有箱孔)得到恒载集度。

3.3.3、单列活载反力的1/2为作用于横梁的活载标准值,并按1.8+1.3+1.8…的间距布置于横梁。

3.3.4、配筋时对于端横梁考虑1/2梁高的翼板作为受压混凝土,对于中横梁考虑1倍梁高的翼板。

3.3.5、横梁配筋仅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纵向主要受力钢筋布置

4.1、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的纵向主筋中心距离混凝土外表面6cm。

4.2、腹板内主筋制作封闭骨架,顶、底纵向钢筋直径均为φ32。钢筋骨架的第一支斜筋与顶纵筋的焊接长度应布置在横梁以外。

4.3、布置于主梁顶底板的非通长主筋在全梁最大受力截面应尽量采用φ32,然后可确定通长主筋直径,最后确定其余截面非通长主筋的直径。

4.4、布置于边跨的底面非通长主筋应全部通到梁端。

4.5、非通长钢筋按每批50%错开端部,两批间距2m。

4.6、顶面非通长钢筋端部距离墩位线的距离为L/4及L/4+2m。

4.7、底面非通长钢筋端部距离墩位线的距离为L/5及L/5+2m。

4.8、非通长钢筋长度以小于12m为好。

4.9、全部纵向主筋的间距应大于10cm(异型段内的交叉钢筋除外)。

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

5.1、腹板预应力钢束平直段距离主梁顶、底面的距离应为10、11cm,否则在主梁顶面应布置于顶板底层横向钢筋以下,在主梁底面应布置于底板顶层横向钢筋以上。

5.2、一般各层腹板预应力钢束在平直段的竖向间距为18cm。

5.3、腹板预应力钢束在锚固端(包括张拉端,以下同)应设置不小于1米的直线段。

5.4、腹板预应力钢束在施工缝的最下层锚固端应高于主梁底面40cm以上。

5.5、注意为连接器留出足够的直线段。

5.6、顶板、底板可配置一定数量的局部预应力钢束,数量不超过截面全部预应力的80%。

5.8、当顶、底板局部预应力锚固端应尽量按50%的比例错开布置,顺桥向间距2m。

5.9、局部预应力钢束的长度以不小于10m为好。

6、箍筋的布置

6.1、箍筋直径不宜大于φ14,支点附近4支箍间距10cm布置,跨中按2支箍间距20cm布置。

6.2、当计算需箍筋数量大于6.1条时,以增加箍筋支数为好。

6.3、预应力箱梁的箍筋布置应考虑预应力管道走向。

7、顶板横向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