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学
现代汉语词汇学知识概要
![现代汉语词汇学知识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f1dcdf2941ea76e58fa04eb.png)
现代汉语词汇学基础知识概括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了文字,人类社会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是,经验,技术,并得以系统的流传下来,传播开去;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才可以更好地对文字进行加工)。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特点: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2)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3)分化同音词能力强4)有超时空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属于正式字体。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①金文:(钟鼎文)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②篆书:(大篆、小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③隶书:(秦隶、汉隶)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④楷书:(真书、正书)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的结构:汉字结构包括笔画和部件。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字义。
如:月、口、雨。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
如:上、下、甘、本、末。
会意(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如:森、休、涉。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如:洋、湖。
其中,象形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社会发展,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古今字的演变等原因,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不易掌握;有的声旁不易分辨出来。
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音序、形序)。
词汇一、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几种词汇单位: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汉语词汇学
![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74ab1c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f.png)
汉语词汇学
汉语词汇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秘密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中
国语言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词汇和习语,从而完善我们对汉语语言结构特点的认识,最终努力揭示汉语习惯用法关注素质,旨在促进汉语的表述功能加强、对外传播,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
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汉语词汇的形成流派,包括汉语词汇的历
史演变、共同起源及相互联系;二是汉语词汇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汉语词汇学家近年来研究内容,分析汉语词汇学家采用的方法;三是汉语词汇学的研究对象,它既涉及全局性问题,也覆盖局部性研究,以及跨学科性语言文字认知行为方面的认知词汇学。
汉语词汇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可以为人们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提供帮助。
它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语言文化精髓,从而使大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更准确的把握说话规范,以促进良好的汉语文化传播。
汉语词汇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加准确理解汉语,还有助于更深地认识
中国语言文化,领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通俗文化,从而深刻领略中华民族多彩富足的民族精神,充实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促进民族思想的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讲__汉语词汇学
![第一讲__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eb88262af90242a895e5f4.png)
3.因声求义
• • • • • • • (1)寻求词的声音与物的声音直接对应。 知了、布谷;当啷、滴答;叽里咕噜、噼里啪啦;呸、哼 (2)寻找非原始词及其赖以产生的原始词之间的语音联系。 韭,《说文》:“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仲:《白虎通》:“仲,中也”。仲裁,即位于中间者裁决。 ◆音义关系 东汉刘熙的《释名》中,就注意到从字的语音形式角度来解释字义。 如: 刀末曰锋,言若蜂刺之毒利也。 北宋,王圣美发明“右文说”,认为:“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 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 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诸如此类,皆以戔为义 也。” 到了清代,段玉裁提出“凡同声多同义”,王念孙提出“声同字异, 声近义同”,提炼出了“因声求义”的理论。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燕声、宴声 字多含“白”义。鸟之白颈者谓之燕;马之白窍者为之驠;马尾本白 者谓之騴;白鱼谓之鰋。
第一讲 汉语词汇学绪论
• 一 词汇学: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科学 • 语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称词汇语义学。在语文学 时期,词汇学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曾经与语音学、 语法学并列;在现代语言学里,一般认为音系学、 句法学、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 二 词汇学类别 • 1.普通词汇学、个别词汇学 • 前者指的是研究语言中的词汇的一般规律的词汇学 子学科。如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后者是研究某 种具体语言的词汇的独特规律的词汇学子学科,如 陆国强的《现代英语词汇学》。
• 印泥:秦汉之际,秘密的信息书于竹简木牍上,书毕把竹 简木牍合严,再用绳子捆捆扎,在绳子结扣处用粘泥封住, 然后加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个粘泥块称为封 泥。因而后世红印色称为印泥。
(四)词的理据的分析法、探求法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1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1](https://img.taocdn.com/s3/m/1768c52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2.png)
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众说1、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斯大林)2、一部书中所用的词的综合3、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词汇好比语言的建筑材料。
……当语言的词汇受着语言的语法支配的时候,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
4、本书定义:词汇应当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⑴该语言中所有的词的总汇⑵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定义: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为该语言的词的总汇。
2、分类(1)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基本词的总汇,是语言词汇中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共同形成了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中的词成为基本词,表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事物和概念,和人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1汉语基本词的类型自然类:天、地、人、鸟、风、雨、雷、电、阳光、石头、沙子亲属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五官类:头、手、鼻、肺、肝、鼻子、胳膊、指头工具类:笔、墨、纸、碗、锅、灯、椅子、老师、邮票食物类:米、面、油、鱼、肉、粥、馒头、面条、包子、饺子动作类:走、挑、跳、跑、睡、醒、休息、成功、劳动性状类:红、白、苦、圆、厚、大、小、长、短、丰富、干净、健康、漂亮方位类:上、下、春、夏、冬、南、北数、代类:一、二、三、你、我、他、谁、那、再○2基本词汇的特点:△1普遍性:和人们生活联系密切,为全民所用,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2稳固性:生命力长久,不易发生变化,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被固定和传承下来。
△3是产生新词的基础:或“能产性”。
基本词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
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这类基本词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了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合成词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如:工——作:工作;工作——工作服、工作台(当合成词以合成词苏性质参与造词时,这一词汇成分就可以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参与造句时是词,参与造词时是词素。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4b24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3.png)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f3ad1f650e52ea551898b1.png)
• 2.词义的扩大: • 词义的缩小的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古义一般包
括在今义之中。例如: • “色”表示脸色,现在是表示颜色、色彩。 • “河”表示黄河,现在是表示河流。 • “江”表示长江,现在是表示河流。 • “响”表示回声,现在是表示响声、声音。 • “裁”表示裁衣,现在是表示裁断、裁削。 • 3.词义的转移: • “走”表示跑,现在是表示行走。 • “脚”表示小腿,现在是表示足掌。 • “狱”表示案件、官司,现在是表示监狱。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 (2)辐射式引申: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引申 义,它是以本义作为起点,向着不同的方向派 生出来几个直接引申义的词义引申脉络。
• 3、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常常是用同一个字来表示的,读 音也绝大多数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些词,在词义引申 之后改变了读音,有的还另外造了字。例如: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汉语词汇学
![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fb272858fb770bf78a55c4.png)
第二节 一般词汇
②利用古语词作为构成新词的材料 古代汉语里的基本词,有很多到现代汉语里不是独立运 用的词,而只作为构成新词的语素,例如“砍伐、伐木”中 的‚伐‛,在古代汉语里是独立的词,在现代汉语里只是作 为构词成分。又如古汉语的‚民、首、目、非、无‛等,到了现 代汉语里,都不是独立运用的词,而只作为语素来构成一些 新词,如‚民主、公民、首先、首都、目录、目标、非常、非法、非 卖品、无故、无效‛等等。有些词,甚至构词能力还比相应的 现代语词强,如‚观‛和‚看‛,前者构造的词远比后者丰富。 这样利用古语成分来作为构词的材料,也是继承古代语言的 一种重要方式。 古语词中的历史词有时意义翻新,重新成为现代汉语的 常用词。如‚述职‛,春秋时指诸侯朝见天子,现常用来指 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总结了。‚巨无霸‛为汉王莽时一巨人的名 字,古本写作“巨毋霸”。《后汉书· 光武帝本纪》中说: “时有长人巨毋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 兽虎钓犀象之属,以助威武。”后来用“巨无霸”来比喻具 体的庞然大物。
第二节 一般词汇
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 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 的词所取代,如“目、耳、首、足、木、石、禽、兽、 饮、食、视、睹、眠、卧、言、翔、危、卓、虚、洁、 毋、再、遂、亟、吾、尔、汝、之、乎、矣、哉”等等。 文言词在今天一般只在文言风格的语体中使用,或作为 构词的语素使用。 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 了的事物的词。一般没有相应的现代词,但在反映历史 事件时还要使用。如“皇上、朝廷、大内、宰相、诸侯、 举人、朝见、稽首、进谏、御览、圣谕、中举”等等。 有些词语产生的历史不长,但同样是反映历史上曾经存 在、现在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现象的,也属历史语汇。如 “烟馆、白区、解放区、土改、合作化、大跃进、红卫 兵、造反派、革委会、批斗、游斗”等等。
汉语词汇学复习
![汉语词汇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bf679214028915f814dc2b5.png)
汉语词汇学一、绪论(1)词汇的外延和内涵:内涵是词语表示的意义,外延是词语表示对象的范围。
(2)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基本词的总汇,语言中主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基本词汇中的为基本词,表示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事物和概念,所以基本词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离不了的词汇成分。
基本特点:普遍性、稳固性、是产生新词的基础词(3)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以外的词的总汇。
基本特点使用范围窄,使用频率低。
(4)固有词等的定义及其内型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夫人、儒家)2、适应社会交际而产生的新词。
(离休、退休、网友)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
(县官、保长)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侬、阿拉)5、受外族语言而产生的外来词。
音译词、形兼音译词、意译词、形加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借鉴词。
6、社会方言中的词。
(5)固定短语的定义、特征及其内型。
定义: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也可叫做熟语。
特征:结构定型、意义完整、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类型: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专门用语、习用套语。
二、词法1、词: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2、词素:词素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
3、词素、词、词组的辨识:词素除了充当的单位不同之外,其他的特点都是完全一样的。
4、词素的分类:语音形式方面(单音节、双音节)、内部结构(单纯音素、合成音素)、语言功能(成词词素、非词词素)、性质和表意方面(词根词素、附加词素)5、词的形成条件: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作为组词基础的语言要素(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文字方面、修辞方面)6、词形成的基础形式:词形成时所依据的一种语言形式。
三种类型:以词为基础形式、以词组为基础形式。
7、造词法的类型: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双音法、简缩法8、构词法的类型:(1)语音形式方法:从音节的多少分析(单音词、多音词),从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重叠式(全部重叠、部分重叠)、非重叠式)(2)从词素的多少方面:单纯词,一个词素构成。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e8ad7d102de2bd9705886a.png)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汉语词汇学PPT
![汉语词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5a7b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6.png)
汉语词汇学PPT引言汉语词汇学是对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汉语的词汇形成、发展和使用规律。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丰富的词汇资源,因此研究汉语词汇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汉语词汇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PPT方式呈现。
一、汉语词汇的形成汉语词汇的形成可以分为原创词和借词两种方式。
原创词原创词是指自古汉语以来就存在的词汇,它们主要通过演化和扩展而来,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多音节词。
原创词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例如字义丰富、发音规律清晰等。
借词借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的词汇。
在汉语中,借词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外来语、近现代的外来词和方言词。
借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同时也反映了汉字和汉语在历史上与其他文化接触的情况。
二、汉语词汇的分类汉语词汇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1. 词性分类根据词的内在属性,可以将汉语词汇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代词和量词等不同的词性。
每一类词性都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2. 义原分类义原是指词汇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根据义原的不同组合方式,汉语词汇可以划分为说明性词汇、表示时间的词汇、表示空间的词汇等。
义原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3. 语法功能分类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可以将汉语词汇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不同的语法功能类别。
语法功能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汇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汉语词汇的发展汉语词汇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汉语词汇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阶段。
古代汉语时期古代汉语时期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汉语词汇主要受到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多音节词。
近代汉语时期近代汉语时期是指清朝以后至20世纪初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汉语词汇主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https://img.taocdn.com/s3/m/53df52b11a37f111f1855bbe.png)
第一章绪论一、汉语词汇学的建立“《爾雅》正是一部詞義學的專著,《方言》則是一部詞彙調查總集,所以我們說它古老。
其他學科:文字、聲韻、語法都在《爾雅》、《方言》之後才有專著出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汉语词汇学的初步建立应该可以上推到上个世纪前叶,当时触及到的领域包括词义(不完全是训诂学意义上的词义研究,已开始关注新词新语、常用词语)、词语的内部构造、造词之法、词源、词语与文化、词语的应用研究,只不过没有形成较为引人注目的论著。
真正从学科的角度加以确立的,应当是五十年代周祖谟的《汉语词汇讲话》,此书奠定了大致的研究领域、框架,但那只是狭义的框架,没有形成真正的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
随着研究的领域的逐步扩展,理论高度的不断加大,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正逐渐建立起来。
汉语词汇学大致领域包括:词汇的单位、词的性质、词义、词源、构词、词典编纂、词用(修辞、应用,如词汇的人机研究、词汇习得研究)、词际联系、词汇与文化、词语的演变与规范、熟语系统、古今南北词汇的沟通贯穿。
这是广义的。
狭义的汉语词汇学研究汉语中词的内部构造、词的形成发展及规范、语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词义运动和词义系统。
汉语词汇学界定:●汉语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
●其研究领域既包括本体的,也包括应用的、外部的研究。
二、词(一)什么是词1、从与汉字对比的角度来认识词人们对词汇单位的研究,是从“字”开始的。
章士钊:“泛论之则为字,而以文法规定之则为词。
”杨树达《中国语法纲要》的论述:“中国语里面的一个一个的字叫做字,一字或是二字以上表示一个意象的叫做词。
”“所以,字有时是词,却不能个个都是词。
”庄天详讨论词与字的区别:“形式之区别,指字形之多少言。
一形为一词,多形亦为一词,非若字之一形必为一字,不能多形为一字也。
”“声音之区别,谓字既成词,无论为单字之词,为多字之词,一字只读一音,不能兼读他音也。
第一章 汉语词汇学概说
![第一章 汉语词汇学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cb6410f3f61fb7360b4c65ac.png)
有些学者主张了解了构词法,等于了解了汉语语法。
语言研究从词汇和语法研究两者的分离走向综合。
词汇单位的语法化和语法单位的词汇化。
词汇化
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的词项,
并且进入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人们称这一过程或现象为词汇化.简而言之,词汇化就是一种
词汇研究与修辞
修辞是选择和利用语言,以求使语言表达更容易和准确,达到作者预期的效果。修辞里的
修辞格,例如「对偶」,与词语的词性、词义内容有关,前者属「语法」研究,后者即属词
汇研究;又如「谐声」,实即运用同音词。至于文章的感情,与选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关,属词义研究;各种文风的形成,例如「委婉」、「藻丽」、「简约」,各种文体特点的
功能、主要用法、指导应用方面应适应使用者的情况和需要。 二是词汇研究同语义学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词义信息内容分析”“概念义分析的
最近几年词汇学研究出现了这样的研究热潮:关于元语言的研究; 各种词库研究和建设; 关于语义模型以及语义系统的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语词汇研究的未来发展(三) 一编纂帮助非汉族人学习汉语的权威辞书。在收词、释义、用例、各种标注、显示词的主要
第二节 汉语词汇学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词汇研究 传统的词汇学的束缚:只局限在材料收集和分类上,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严密的理论体 系;其目标不外在诵读经书,因而免不了成为经学之附庸,缺乏独立的生命;又把重点放在 词义问题上,而忽略构词、词形、词法、词用诸方面,未能全盘的处理词汇问题;不分历时 与共时,使两者纠缠不清,模糊了语言的真像。例如《尔雅》中同义词混杂了古今、方言、 雅俗不同系统。 词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鲜的学科 所谓古老,是因为在语言学的几个领域里,它是第一个受到重视,并产生专著的学科。《尔 雅》正是一部词义学的专著,《方言》则是一部词汇调查总集,所以我们说它古老。其它学 科:文字、声韵、语法都在《尔雅》、《方言》之后才有专著出现。 所谓新鲜是指今天的词汇学已逐渐摆脱束缚,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所以它是一门崭新学科。 汉语近代至现代的词汇学发展 中国现代语言学兴起之后(以1898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为界线),汉语词汇研究,长 期成为语法研究的附庸。研究词,只是研究语法的一个分支。 语法学中的词法学最容易混同于词汇学,它研究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的规律,探求词的语 法形式和语法形式所负载的语法意义。词汇研究可以参考语法研究的某些方法,但是把词汇 学的对象视作语法学的研究内容,甚至用语法学来代替词汇学,取消词汇学的存在,都是不 合适的。 汉语近代至现代的词汇学发展 除了构词法之外,另一重要研究范围是「词义」。因此可以概括的说,上一世纪的汉语词汇 学,研究词的结构,是语法学的一部分;研究词义,则承接前代训诂学而加以发挥。 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范围,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而理论架构,也是不久前才稍具规模。 词汇学内各个范围,在这百多年里,经常以专题形式展开讨论。提出「词汇学」和词汇体系 的,最早很可能是周祖谟的《词汇和词汇学》(《语文学习》1958年1期),这篇文章强调 了「词汇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体系」的观点。 汉语近代至现代的词汇学发展 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1990年出版后,词汇体系才有一较为完整的理论架构。直到现 在,词汇体系仍在建构之中。 现代汉语词汇学,由传统的训诂学和现代的语法学中发展起来,同时,其中一些分支,也因 日逐壮大而渐独立出词汇学之外。 汉语近代至现代的词汇学发展 早期的词汇学,既研究词语构造,词汇组成、发展、变化,词语的意义,也研究词汇在词典 中的状况。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对词语汇集在词典中的状况的研究已独立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词典 学; 词汇学已很少再承担对它的研究。近些年来,对固定词组和一些固定语句的研究,逐渐形成 了一门熟语学; 对词语意义的研究,也开始汇入语义学研究的洪流,成为词汇语义学。 熟语学和词汇语义学目前在方法上还远不如词典学成熟,因此,估计它们在短时期内很难脱 离开词汇学而完全独立出来,但是它们独立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 汉语词汇研究的未来发展(一) 不断地借鉴、吸收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词汇学在数十年的发展史中,引进、吸收了一 些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地充实、完善自身。如……结构主义语法学中所讲的框架理论、 结构组织关系,……词语意义的研究;义素分析法……,推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走向深入, 跃上了一新的台阶。 汉语词汇研究的未来发展(二)
汉语词汇学
![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4dd7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6.png)
汉语词汇学1、词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1)词必须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种音义结合体是固定化的,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再被分割;2)词是一种造句的单位,而且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其他一切属性和特点都在造句单位的限制下成立。
例如:“天”“好”“刚”“和”“蟋蟀”“迪斯科”“思考”“虽然”“火车”“小说”等等。
单音节的如“天”等无法再分,复音节的如“蟋蟀”“迪斯科”分割之后不成词;“思路”“虽然”分割之后,有的成分可以独立成词如“路”“虽”,有的成分不可以独立成词如“思”“然”;“火车”“小说”分割之后虽都可以独立成词,但不能表达原来的概念。
所以它们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2、固定结构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
包括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成分,也包括了“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专有名称。
它们不同于自由短语的临时组合;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形式都有着不可任意改变的凝固性;其定型性特点和造句的功能都与词是相当的,所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词汇的构成单位和内容的一部分。
3、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汇。
因为固定结构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4、单纯词与合成词(一)单纯词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
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
(二)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当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词根语素),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就是合成词。
如“报纸”“腐败”“哥哥”“黑乎乎”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de560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f.png)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
一、什么是汉语词汇学
二、符淮青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范围
三、符淮青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
1.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
•
•
2.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
•
•
3.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研究方法
•
•
•
四、符淮青汉语词汇的分类
1. 语义分类
•
•
•
2. 词性分类
•
•
•
3. 结构分类
•
•
•
五、符淮青汉语词汇的地域特色
1.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产生原因
•
•
•
2.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地域特点
•
•
•
3.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保护与传承
•
•
•
六、符淮青汉语词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影响
•
•
•
2.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传播
•
•
•
3.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文化价值
•
•
•
七、符淮青汉语词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符淮青汉语词汇的研究方向
•
•
•
2.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的创新与改革
•
•
•
3.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的应用前景
•
•
•
结论
通过对符淮青汉语词汇学的全面研究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词汇的产生和发展。
符淮青汉语词汇作为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将继续发展创新,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汉语研究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词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1)词必须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种音义结合体是固定化的,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再被分割;2)词是一种造句的单位,而且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其他一切属性和特点都在造句单位的限制下成立。
例如:“天”“好”“刚”“和”“蟋蟀”“迪斯科”“思考”“虽然”“火车”“小说”等等。
单音节的如“天”等无法再分,复音节的如“蟋蟀”“迪斯科”分割之后不成词;“思路”“虽然”分割之后,有的成分可以独立成词如“路”“虽”,有的成分不可以独立成词如“思”“然”;“火车”“小说”分割之后虽都可以独立成词,但不能表达原来的概念。
所以它们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2、固定结构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
包括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成分,也包括了“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专有名称。
它们不同于自由短语的临时组合;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形式都有着不可任意改变的凝固性;其定型性特点和造句的功能都与词是相当的,所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词汇的构成单位和内容的一部分。
3、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结构的总汇。
因为固定结构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4、单纯词与合成词(一)单纯词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
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
(二)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当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词根语素),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就是合成词。
如“报纸”“腐败”“哥哥”“黑乎乎”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再如“思想”“睡觉”“提高”“自卫”“胖子”“星星”“白茫茫”“计算机”。
5、(一)复合式复合式是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合成词。
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联合式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
例如“城市”“艰难”“制造”“头绪”“骨肉”“禽兽”“岁月”“动静”“得失”“来往”等。
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
2)偏正式偏正式复合词是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书包”“绿豆”“汉语”“导师”“长跑”“狂欢”“蜂拥”“重视”“牛皮纸”“毛毛雨”等。
前后语素之间具有修饰被修饰的关系,起修饰作用的前语素是偏语素,被修饰的后语素是正语素。
3)补充式补充式复合词是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提高”“改正”“弄清”“说明”等,前一语素往往表示某种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另有一些补充式如“松树”“梅花”“布匹”“花朵”“泪汪汪”“白茫茫”等,前一语素表示一种事物或现象,后一语素用表示的物类、单位或情状对前语素进行补充说明。
4)动宾式动宾式复合词是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的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知己”“担心”“观光”“吃力”“理事”“负责”“剪彩”“冒险”“动员”“接力”等。
前一语素表示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5)主谓式主谓式复合词的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例如“目击”“地震”“肉麻”“肩负”“霜降”“日食”“事变”“胃下垂”等。
前后两个部分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二)重叠式重叠式复合词是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例如“星星”“白白”“区区”“落落”“爸爸”“姐姐”“星星点点”“老老少少”“花花绿绿”“坑坑洼洼”等。
一个词根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的意义与重叠之前的词根的意义是一致的;由两个词根分别重叠构成的四音节词是在重叠之后取得词的资格的。
(三)附加式附加式的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
根据词缀所在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形。
1)前缀+词根词缀在前,词根在后。
例如“老师”“阿姨”“老虎”“老百姓”“阿哥”“阿妹”“第一”“第二”“初一”“初二”等。
2)词根+后缀词根在前,词缀在后。
例如“扣子”“桌子”“现代化”“甜头”“作者”“自觉性”“风儿”“突然”“忽然”“邮递员”“酸溜溜”“黑乎乎”等。
同样是词缀,构词的情形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如“老师”“老百姓”中的“老”,“桌子”“石头”中的“子”没有什么意义,主要陪衬音节。
有些有一定附带的意义,如“第一”“初二”中的“第”“初”表示次第的意义,“酸溜溜”“黑乎乎”中的“溜溜”“乎乎”带有某种强化的意义。
还有些词缀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如“扣子”“想头”中的“子”和“头”将动词“扣”和“想”变成了名词。
此外,同样一个成分,可能属于不同性质的语素。
如“老”,在“老者”“老人”“长老”“王老”等词中,是词根语素,在“老师”“老鼠”“老虎”“老百姓”等词中,是词缀语素。
应注意分辨。
合成词可以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也可以是由多个语素(两个以上)组合而成,该类复杂的合成词有多个结构层次,每个结构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关系。
如“痱子粉”,“痱子”和“粉”是一个大层次,两者之间是偏正关系;其中“痱子”内部还可以再分出一个层次“痱”和“子”,两者之间是词根加词缀的附加关系。
无论怎样复杂,合成词的结构关系都应以第一个结构层次为依据来确立。
“痱子粉”的结构方式是偏正式而非附加式。
6、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词义的性质有多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客观性、概括性和民族性。
(一)客观性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如“雪”的词义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现代汉语词典》)“雪”的词义内容中的颜色、形状、形成原理等无不是由其客观存在的特点概括而来。
即使是一些以虚幻的事物、现象为基础形成的词义依然有其客观性。
如“仙人”,是“神话和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客观世界并不真正存在该类人,但这也只能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虚幻、错误反映的结果,当时造词时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仙人”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看待。
所以无论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还是歪曲反映基础上的词义,都毫无疑问地具备客观性特征。
(二)概括性词义一般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它要舍弃同类客观对象中不同个体的具体特征,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如“树”,客观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树,它们的形状、颜色、高矮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具体特征,但是“树”的词义却不能容纳所有的具体特征,而只能从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木本植物的通称”。
正是因为这种概括性,词义才能涵盖其外延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事物。
即使是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如“黄河”专指一条河流,但它的意义却概括了黄河的发源、流域、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以及黄河的历史、现状等情况,所以“黄河”的词义依然是概括的。
语言中所有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特点。
(三)民族性不同民族在用语言标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思维、语言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词义出现民族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或者选择不同数量的词来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等等。
前者如“哥哥”和“弟弟”的概念,汉语中分别用两个词来标记,而英语中却分别用两个词组来标记:“elder brother”和“younger brother”。
后者如“雪”的概念,汉语中只由一个词来标记,但是在靠近北极地区的拉巴人和楚克奇人中,却有几十个词来标记“雪”。
词义的这种民族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用词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概括范围、概括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除此之外,词义的民族性在色彩意义方面尤其感情色彩方面也有着鲜明的表现。
如不同民族对“狗”的不同的情感认定,原始民族对“牛”“马”等动物特有的崇拜导致的语言崇拜等等,都是词义内涵中情感色调的民族差异。
(四)词义的模糊性是与词义的具体性相对的性质。
有些专有名词的词义是非常具体的,如韵母、氯化钠等。
但更多的词义具有模糊性,如单独说“人”,它的词义就是模糊的,男人、女人、老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包含在内。
词义的模糊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词的使用效率,人们不必为每一个概念再造新词。
同时词义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具体化。
例如“对面来了一个人”,这里的“人”的意义就具体的多,高矮、胖瘦、性别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足。
7、、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分为四种情况:(1)词义的丰富和深化词义的丰富和深化是指词的某一个意义在外延不变的情况下,在内涵方面发生了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气”在古时的词义为“云气”,而现在对“气”的理解是“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在常温下,空气、氧气、沼气等都是气体”,在词义内涵上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了。
(2)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发生了由小到大的变化。
例如“肉”原来只是指“鸟兽之肉”,后来词义扩大,凡一切动物的肌肉皆称为“肉”。
这样,“肉”先前的意义就消失了。
(3)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发生了由大到小的变化。
例如“臭”原义为“气味”,后来内涵缩小,特指“(与‘香’相对的)臭味”,原义也消失了。
(4)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发生了新旧更替的变化。
例如“脚”原指“小腿”,现在则指“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身体的部分”,由指称一种事物改变为指称另一种事物。
8、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究竟哪一个意义是“向”的本义呢?从文字体形看,“向”甲骨文作,小篆作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
”《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9、词义引申的方式:(1)从具体到抽象。
如“元”(2)从个别到一般。
如“暮”(3)从实词到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