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的原则

合集下载

新生儿补液原则

新生儿补液原则

新生儿补液原则
1. 个体化原则:补液量和速度应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这包括考虑新生儿的体重、生理状况、孕周、疾病状态和代谢需求等因素。

2. 渐进式补液: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补液应该逐渐增加,避免一次性给予过多的液体。

可以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脱水程度,逐步增加补液量。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的液体应包含适当的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等,以满足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 监测和调整: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重、尿量、血液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5. 选择合适的液体: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

常用的补液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水、林格氏液等。

6. 注意并发症:补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衰、电解质紊乱等,并及时处理。

7. 喂养与补液相结合:在补液的同时,应尽量保证新生儿的正常喂养,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补液原则可能会因个体差异、疾病状况和临床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新生儿补液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状况,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果你对新生儿的补液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小儿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给予儿童补充体液的治疗方法。

在小儿补液治疗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体重等因素,采用适合的补液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

1.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病情和体液失衡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以补充儿童的体液。

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晶体液体、胶体液体和电解质液体。

-晶体液体:像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等,可以提供细胞外液的容量,适用于轻度失血或脱水的情况。

-胶体液体:像人体白蛋白溶液等,可以提供胶体渗透压,有助于从细胞外液补充到细胞内液。

适用于重度失血或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电解质液体:像乳酸林格液、赖氨酸林格液等,可以补充儿童体内电解质的丢失,适用于电解质不平衡的情况。

2.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儿童的补液治疗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代谢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补液剂量应根据体重计算,而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时期儿童的剂量可能更加复杂。

医生需要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液剂量。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儿补液治疗的目的是保持或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儿童的水电解质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类型和剂量。

常见的水电解质指标包括体液渗透压、电解质浓度、血液pH和尿液产量等。

4.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小儿补液治疗时需注意防止液体过负荷引起的并发症。

过量的静脉输液会增加儿童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状况。

因此,医生需要在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儿童的液体平衡状况,并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

总结起来,小儿补液的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确保补液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小儿补液的一般原则

小儿补液的一般原则

小儿补液的一般原则
1、综合分析病情,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及程度,以便制定适当的补液治疗方法和实施的方案。

2、在实施一体补液的过程中,应掌握三段补液和三定一变的基本原则,即机体分为扩容阶段、快速补液阶段、维持补液阶段。

每个阶段都应定补液的量,包括补液的总量及各阶段的补液量,宁少勿多,留有余地,定补液性质或补液成分时,缺啥补啥,先浓后淡。

定补液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低渗性脱水可稍快,而高渗性脱水宜稍慢。

要根据病情变化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3、计算出各种补液的量,补液的成分都是经验性,只能做粗略的指导,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实际补液时应有余地,不能机械、绝对。

由于不同的患儿病情轻重不一,且机体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补液时应该注意个体化。

各种补充的液体应该分别计算,混合使用,例如腹泻时的脱水纠正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而累及损失补量时,应该从理论上分别使用等张液、高张液和低张液。

还需要同时注意补液的继续损矢量和生理需要量,所需要的水和电解质。

所以要根据上述三项原则,先补量,实际补液时应该等渗性脱水,使用1/2张液,低渗脱水使用2/3张液,高渗脱
水使用1/3张的液体。

补水时,还要注意酸碱平衡、补钾、补钙等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还要防止容量负荷过重,补液要简洁、方便、实用、有效,不要机械、繁琐。

儿童补液原则与技巧

儿童补液原则与技巧

儿童补液原则与技巧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患病或出现脱水等情况时,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正确的补液能够帮助儿童恢复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促进康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儿童补液的原则与技巧。

一、儿童补液的重要性儿童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水分的摄入量和排出量都相对较大。

当儿童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很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如果不及时补液,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影响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

二、儿童补液的原则1、评估脱水程度在进行补液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估儿童的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时,儿童可能会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中度脱水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如烦躁、眼窝凹陷、口唇干燥等;重度脱水则可能出现神志不清、休克等危急情况。

根据脱水程度的不同,补液的量和速度也会有所差异。

2、先盐后糖一般来说,补液时应先补充含钠的溶液,如生理盐水,以恢复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之后再补充葡萄糖溶液,提供能量。

3、先快后慢对于重度脱水的儿童,开始补液时速度要快,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挽救生命。

但在补液的后期,速度应逐渐减慢,以免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4、见尿补钾只有当儿童有尿排出时,才能补充钾离子。

因为钾离子在无尿或少尿的情况下补充,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5、定量定性补液的量和性质应根据儿童的脱水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病情以及生理需要量来确定。

三、儿童补液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且儿童能够口服的情况下,口服补液是首选的方法。

可以给儿童服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服用。

(2)静脉补液对于重度脱水、不能口服或口服补液效果不佳的儿童,需要进行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输液速度。

2、计算补液量(1)生理需要量儿童每天的生理需要量根据年龄、体重、环境等因素有所不同。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发生脱水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体内缺
少的液体和电解质。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超过摄取量,
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脱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问题,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尿频等。

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脱水程度选择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液体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2.补液的速度和量要适度:轻度脱水时可以按照平时的饮水量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时,可以先用大量液体快速补液,然后再以较慢的速
度继续补液。

3.补液要准确计算:补液时需要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进行计算,以确保补液的准确性。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总补液量,然后根据时间分配补液速度。

4.补液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
注意补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时,要
根据儿童体内缺失的电解质种类和量进行适当的补充。

5.积极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补
液效果,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

如果补液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补液
的速度和量。

6.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水分需求量和电解质丢失量与成人有所不同,补液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计划。

总之,小儿补液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补液途径、准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注意电解质平衡、积极监测补液效果、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

补液过程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儿童补液的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
1.及时补液:儿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液,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和感冒、发热等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补液。

2.选择合适的液体:儿童补液应选择含有适量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盐水、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

应注意不要选择含有太多糖类的饮料。

3.量力而行:儿童补液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确定补液的量和速度,避免过多补液导致水中毒。

4.分次补液:儿童补液时可以采用分次补液的方式,每次补液的量不宜过多,分几次逐渐补充。

这样可以减少肠胃负担,防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注重口感:儿童往往对药味、味道敏感,对于口感不好的盐水等液体,可以适量加入一些糖或果汁,增加口感,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6.注意卫生:儿童补液时需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应随时注意观察其病情,必要时及时就医。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儿静脉补液是指给儿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液体,以维持或调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儿感染、失水、中毒等病情,通过静脉补液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体内缺液、缺盐、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以促进儿童康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病情需求,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儿童静脉补液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适应症、补液种类、静脉通路选择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要点,包括补液速度、补液量、补液温度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我们将总结小儿静脉补液的相关要点,强调正确补液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小儿静脉补液原则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同时,家长和照料小儿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和阐述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三个要点,即小儿静脉补液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阐述其对应的原则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补液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静脉补液的原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提高小儿静脉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导言小儿补液是指为了维持小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容量而进行的补充液体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的原则是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丢失液体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当前的水电解质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补液的方式和剂量。

本文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类型和方法,以便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小儿补液治疗。

1. 补液原则在进行小儿补液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1 个体化原则每个小儿的补液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补液方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和丢失的液体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确定。

1.2 血流动力学稳定原则在小儿补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小儿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确保补液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1.3 温暖原则小儿补液时,应确保补液液体的温度适宜,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以免对小儿的生理状态造成不利影响。

1.4 适量原则补液时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丢失液体的种类和程度等因素决定补液的剂量,在确保满足小儿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过量补液。

2. 补液类型小儿补液常用的类型包括:2.1 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是一种渗透浓度与人体细胞外液相似的溶液,常用于小儿失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补液治疗。

2.2 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将葡萄糖与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常用于小儿低血糖和能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液。

2.3 碱性液体碱性液体常用于小儿代谢性酸中毒的补液治疗,以纠正血液中的酸碱平衡紊乱。

2.4 其他类型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补液,如胶体溶液、血浆和红细胞悬液等。

3. 补液方法小儿补液常用的方法包括:3.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将补液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小儿体内,常用于较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以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2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失水和轻度脱水的小儿,通过口服液体来进行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在小儿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口渴的感觉。

3.3 皮下补液皮下补液是将补液液体注射到小儿皮下组织中,常用于轻度失水和轻度脱水的情况下,以补充体液和纠正轻度的电解质紊乱。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1.根据病情确定补液种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葡萄糖盐水等,可用于补充体液损失。

胶体液包括人血白蛋白、羊血白蛋白等,可用于补充血容量不足。

2.根据补液目的确定补液速度: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补液速度,一般原则是先快后慢,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缓补液速度,以防止发生过快补液引起的高血容量状态。

3.个体化的补液方案:补液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婴幼儿的补液量一般以体重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大儿童则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液。

4.根据临床监测结果调整补液方案:监测患儿的体征、生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通过监测结果,来判断补液量和补液种类是否适当,以便及时纠正液体不平衡。

5.避免电解负平衡或电解紊乱: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正常电解质平衡。

对于电解质的监测和调整要及时、准确。

补液时应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进行补充,以避免过多或过少导致电解负平衡或电解紊乱。

6.合理使用输液泵:小儿外科患儿对输液泵的使用要谨慎。

输液泵的速度控制必须准确,不能过快或过慢,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药物浓度不稳定。

7.防止补液过快引起液体超负荷:过快补液容易引起液体超负荷,对心肺功能不好的儿童尤其不利。

应根据患儿的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补液速度,确保液体输入与输出平衡。

8.注意感染控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补液操作要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

补液管道的连接和使用过程要符合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减少感染患儿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小儿外科补液要根据病情确定补液种类,个体化制定补液方案,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同时要注意电解负平衡和电解紊乱的防治,合理使用输液泵,防止液体超负荷,并注意感染控制。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帮助维持儿童的体液平衡,提高康复效果。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小儿补液是指为满足儿童正常机体代谢和疾病需要而使用的给药形式,一般都是针对儿童部分或全部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或缺乏,通常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因小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组成与成人不同,所以小儿补液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一、依据病情选择补液种类小儿补液的种类因病情不同而不同。

输入的补液种类应基于孩子缺失的电解质和水分种类进行选定,此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生理状况和病情判断所需补液种类以及剂量。

例如,轻度失水的孩子可以通过口服含盐分的液体、果汁和鸡汤来恢复,而严重失水需要经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氯化钠液等,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对于治疗、缓解病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意长期补液的电解质平衡饮食、代谢、排泄等过程都会影响小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长期补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电解质平衡,可能导致电解质的紊乱。

如鉴别定量的输入维生素、矿物质等,会对小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为了保障小儿电解质平衡,应该连续检测电解质指标,及时调整补液种类和剂量。

三、补液过程的掌握补液过程,必须掌握孩子的血压、心率、尿量、呼吸等指标,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按要求进行液体或者盐分的补充。

在补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如果孩子耐受受损程度过大,随时要注意额外的系统的支持,及时给予临床支持。

四、注意补液渠道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补液方法,一旦选择此种补液方法,需要注意补液的渠道,以保障小儿安全。

需要寻找补液的血管,因为在补液过程中,血管被占据的时间将决定补液的速度,对于需要快速补液的情况,应选择大颈静脉等容易插入的血管。

五、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输入和输出液体量和剂量。

因此,只有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特点,以及信息获取、体检、检查数据等方面,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儿补液有5个原则,分别是依据病情选择补液种类、注意长期补液的电解质平衡、补液过程的掌握、注意补液渠道、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婴幼儿腹泻的补液原则与计算

婴幼儿腹泻的补液原则与计算

婴幼儿腹泻的补液原则与计算当婴幼儿出现腹泻时,补液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腹泻会导致宝宝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

那么,婴幼儿腹泻的补液原则和计算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补液原则1.及时补液一旦发现婴幼儿腹泻,应立即开始补液。

早期补液可以有效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适量补液根据婴幼儿的体重、脱水程度和腹泻情况,合理计算补液量。

过多或过少的补液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3.平衡补液腹泻时,宝宝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大量流失。

因此,补液时不仅要补充水分,还要补充钠、钾等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个性化补液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和病情发展,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

二、补液计算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时,宝宝体重减轻2%左右。

此时,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升,分次给予。

例如,一个5公斤的宝宝,轻度脱水时需要补液25-50毫升。

2.中度脱水中度脱水时,宝宝体重减轻5%左右。

此时,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分次给予。

例如,一个5公斤的宝宝,中度脱水时需要补液50-100毫升。

3.重度脱水4.电解质补充钠:轻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1-2毫摩尔;中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2-4毫摩尔;重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4-6毫摩尔。

钾:轻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1-2毫摩尔;中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2-4毫摩尔;重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4-6毫摩尔。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补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过量或不足。

三、补液方式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是最简便、最安全的补液方式。

适用于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的宝宝。

口服补液盐(ORS)是专门用于婴幼儿腹泻的补液剂,含有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

使用时,将ORS溶解在温水中,按照宝宝体重计算补液量,分次给予。

2.静脉补液对于重度脱水的宝宝,口服补液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此时需要采用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补液量和电解质平衡。

《小儿的补液原则》课件

《小儿的补液原则》课件

预防脱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每天 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
饮食调整:适当增加汤类、果汁 等含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预防 脱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如果小儿 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要及 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以预防脱水。
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小儿的尿量、 口唇、皮肤等变化,如果出现异 常,及时就医。
06
小儿补液误区及纠 正方法
误区一:只有腹泻时才需要补液
腹泻并非补液的唯一原因,其他疾病如肺炎、感冒等也可能导致小儿脱水 和电解质失衡。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整体状况,如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 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补液。
不要仅凭腹泻次数或量来判断是否需要补液,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病情 都不同。
补充能量方式: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的方式,为小儿提供所需的能量。
补充能量注意事项:在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补液量,避免过量导致水肿和 心力衰竭。
补充能量效果:通过补充能量,可以缓解小儿因腹泻、呕吐等原因导致的脱水症状,促进小 儿恢复健康。
04
小儿补液方法
口服补液
适应症:轻中度脱水
补液成分:口服补液盐
缓解症状:小儿补液可以缓解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预防并发症:小儿补液可以预防因脱水、电解质紊乱 等引起的并发症,如休克、肾功能衰竭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不同年龄段小儿补液需求
补充电解质
补充钠盐:根据小儿脱水程度和血清钠水平,适当补充钠盐,以纠正低钠血症 补充钾盐:在小儿补液过程中,根据血钾水平适当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 补充钙和磷:在小儿补液过程中,适当补充钙和磷,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补充镁盐:在小儿补液过程中,根据血镁水平适当补充镁盐,以纠正低镁血症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1.确定脱水程度:了解儿童的脱水程度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补液
方案。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儿童脱水评分法和体重变化法。

2.快速补液:儿童的生理状况较为特殊,容量较小,对补液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补液治疗中应尽快补给足够的液体,以恢复儿童的水分平衡。

3.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根据脱水的原因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类
型进行补液。

常用的有等渗盐水、低渗盐水、高渗盐水等。

4.控制液体量: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液体的总量和速度。

总量应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速度则需结合儿童的
病情进行适当调整。

5.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并及时处理。

6.动态调整补液方案: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儿童的临床
状况,如血液指标、尿量等,及时调整补液方案,保持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

7.考虑并发症防治:在补液治疗中,需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钠
过负荷、钾过量、酸碱平衡紊乱等。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注意监测相关
指标,并及时予以处理。

8.定期复查:在补液治疗结束后,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补
液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补液疗法的原则是快速补液、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控制液体量和速度、观察儿童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补液方案、防治并发症以及定期复查。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制定补液方案,确保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加快康复。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1. 前言小儿补液是指给予小儿适量的液体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液丢失量相对较大,且小儿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合理的补液是小儿临床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 小儿补液原则2.1 根据体液丢失量补液小儿在发热、呕吐、腹泻等疾病时,会伴随着体液丢失,因此需要根据体液丢失量进行补液。

一般情况下,小儿每日的体液丢失量包括尿量、排汗量和呼吸导致的水分散失量。

根据体液丢失量,可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法,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

2.2 补液方式的选择根据小儿年龄、丢液量及丢液原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非常重要。

•对于一般脱水的小儿,可通过口服补液的方式进行。

选择含有一定浓度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如补液口服盐溶液等。

•对于严重脱水的小儿,或补液口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可以更快速地恢复体液平衡,但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2.3 补液的类型在选择补液类型时,需要根据小儿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补液类型有以下几种:•生理盐水: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补液,能够提供体液所需要的电解质。

•葡萄糖盐水:适用于小儿低血糖、高热症等情况,能补充能量和电解质。

•白蛋白溶液: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的小儿,可以补充蛋白质,并提供营养支持。

2.4 补液速度的控制在补液过程中,需要控制补液速度,以免导致水负荷过大,增加肾功能的负担。

一般情况下,小儿每小时的补液速度应控制在10-20ml/kg之间,以避免液体过多过快地输送到体内。

2.5 补液过程中的监测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小儿的补液效果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包括监测小儿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事项3.1 适量补液在给小儿补液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进行补液。

补液量不宜过少,以免引起脱水,也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水毒。

小儿补液4法则

小儿补液4法则

小儿补液4法则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特点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补液对于小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在给小儿补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小儿补液的4个法则。

法则一,及时补液。

小儿脱水的速度往往比成人更快,因此在发现小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应该及时给予补液。

一般来说,小儿腹泻或呕吐后的24小时内,就需要开始补液。

如果情况严重,应该立即就医。

及时补液可以有效防止脱水加重,保护小儿的健康。

法则二,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

对于小儿补液,可以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的小儿,可以选择含有盐和葡萄糖的口服补液溶液,通过口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而对于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的小儿,可以选择静脉补液的方式,通过静脉输液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选择补液方式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确保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法则三,科学补液量。

小儿的补液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小儿每日的补液量应该包括基础水分需要和丢失的水分量。

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逐渐补充丢失的水分;对于重度脱水的小儿,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确定静脉补液的速度和量。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量,以防止出现过度补液或补液不足的情况。

法则四,注意电解质平衡。

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小儿脱水时,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往往也会丢失过多,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在选择补液溶液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总之,小儿补液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及时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科学补液量和注意电解质平衡,可以帮助小儿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小儿麻醉补液原则

小儿麻醉补液原则

小儿麻醉补液原则
小儿麻醉补液的原则如下:
1. 基础液体:在小儿麻醉中,基础液体是补液的首要选择。

可以选择理想渗透压或低渗透压的液体,如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林格液(Ringer's液)。

这些基础液体能够提供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基本需求。

2. 补充电解质:小儿在手术过程中会失去一些电解质,因此需要根据失血量、出汗量等因素进行适当的电解质补充。

常见的电解质有钠、钾、氯、钙、镁等,需要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补充。

3. 补充胶体液体:胶体液体能够提供有效的血容量扩充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小儿麻醉中,可以使用适量的血浆、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溶液补液。

4. 注意体液损失:小儿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体液损失,如血液、呕吐、尿液等。

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补液。

一般情况下,每小时补液量应为失液量的1.5倍。

5. 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补液计算:针对不同年龄和体重的小儿,补液计算也会略有不同。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根据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补液量(如20-30 ml/kg)或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如根据DuBois 公式)。

6. 注意避免过度补液:在给小儿补液时,需要避免过度补液,以免造成过负荷状态或心功能障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指标如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动态观察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补液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以及医生的临床判断而定。

在小儿麻醉中,应准确评估和监测小儿的补液需求,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合理的补液管理。

儿科医生面试专业性问题及答案

儿科医生面试专业性问题及答案

儿科医生面试专业性问题及答案
1、小儿补液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如下三点: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2、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的听诊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杂音,多以收缩期响亮粗糙的杂音为主,部位因病质而异。

如是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杂音大部分在乳房骨左旁第二肋间。

如是室间隔缺损,杂音大部分在乳房骨左旁第三、四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也在乳房骨左旁第一、二肋间,但杂音特点较特别,听上去像火车过隧道时那样隆隆声,且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连在一起。

3、人乳喂养的优点。

答:1、营养丰富:乙型乳糖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粒颗
粒易消化吸收,人乳钙磷比例2:1,含乳糖多,钙易吸收。

2、生物作用:缓冲力小,含有
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生长调节因子。

3、经济、方便。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引言在临床上,小儿补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机体对液体的代谢与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儿补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

本文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1. 补液的目的小儿补液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的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二是满足机体正常的代谢需求,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2. 补液的种类小儿补液主要有口服补液和静脉输液两种方式。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和口服液摄入不足的情况,而静脉输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和口服液摄入完全受限的情况。

3. 补液的选择在选择补液的类型和成分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常用的补液种类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氯化钠溶液等。

补液的选择要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补充。

4. 补液的速度小儿补液的速度应该适度,以避免快速补液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或者过慢补液导致病情恶化。

通常情况下,初始补液速度应该较快,以迅速纠正脱水,随后逐渐减慢速度,使补液速度和代谢消耗相匹配。

5. 补液的校准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进行动态评估,并随时校准补液量和速度。

评估小儿体液丢失的程度,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浓度,避免过度或不足补液。

6. 监测和管理小儿补液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同时,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肾病等,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补液管理。

7. 注意事项在小儿补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避免补液过量,以免造成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 注意监测电解质的平衡,避免电解质紊乱; - 注意补液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小儿的胃黏膜; - 避免长时间输液,以减少感染风险。

结论小儿补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正确的补液原则有助于确保补液的安全、有效性。

在补液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小儿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和成分,合理控制补液速度,密切监测和管理补液过程。

儿童补液原则及补液量计算

儿童补液原则及补液量计算

儿童补液原则及补液量计算
儿童补液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补足失去的液体量:儿童失去液体的量要根据体重、年龄和病情来确定,同时考虑到液体的种类和渗透压,以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

2. 补充失去的电解质:儿童失去液体的同时也容易失去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因此在补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3. 分析病情和症状:需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症状来确定补液的方式和剂量,例如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4. 监控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量。

补液量计算:
儿童补液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补液种类来确定。

通常以体重为基础,按照每千克体重每小时补液的毫升数来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kg)×补液量(ml/kg/hour)
例如,一个10公斤的儿童需要补液,补液种类为生理盐水,补液速度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10毫升,那么该儿童每小时需要补液100毫升(10公斤×10毫升/公斤/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补液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上次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判断脱水性质的问题了,现在就根据脱水的性质来判断补充什么液体。

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二、了解何为张力,如何配张力性的液体相信这是最让大家头疼的地方吧。

很复杂,希望我们能把复杂变简单吧。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我们平时用的液体都是什么张力的0.9%Nacl:等张葡萄糖:无论浓度是多少,均没有张力,因为葡萄糖都溶解了,并没有离子,何来的张力呢,5%NaHCO3:3.5张1.4% NaHCO3:等张注意:所谓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所谓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是不一样的,葡萄糖是有渗透压的,但是确实0张的。

2、各张力的液体都是由何配制的呢?(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生理盐水配液:等张:2:1含钠液,由0.9%Nacl 和1.4%NaHCO3组成(两种都是等张的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是等张的,至于2:1,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 1:1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是等张的,而葡萄糖是0张的,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② 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两份葡萄糖组成的(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 1:4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四份葡萄糖组成的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 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配液方式如下:(注意全都是10%的高渗氯化钠)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 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 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举例配制例一、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二、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300-9-9=282ml;例三,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四,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五,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3.6-5.6=290ml。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三: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 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第二曲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用1/2的含钠液,(2:1含钠液,由0.9%Nacl 和5%NaHCO3组成). 扩容总量是200ml,由2份的0.9%Nacl 和1份的5%NaHCO3组成。

所以计算如下:每份:200/3=70ml盐:70*2=140ml盐,碱:70ml碱(1.4%NaHCO3)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

故,所需量及算如下:700/9=77.7,大约为80盐80*4=320ml糖80*3=240糖碱80*2=160碱(1.4%NaHCO3)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

计算如下:900/6=150盐150*2=300ml糖150*3=450碱150ml(1.4%NaHCO3)第四步: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⑵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一天的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做法来计算第二天的补液量。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本人的知识,本不想写的,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

所以此帖说的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

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种补充吧。

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

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