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版心力衰竭医学教案

2024版心力衰竭医学教案
适量运动
根据心功能情况,选择适合的运 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提
高心肺功能。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肺部感染处理
心律失常处理
血栓形成和栓塞处理
心源性肝硬化处理
积极抗感染治疗,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加强排痰和呼吸道护 理。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进行 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对已形成的血栓进行溶栓或手 术治疗。
鼓励患者坚持运动训练,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合理饮食 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可对心脏造 成损害,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持积极 乐观的心态。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心脏病、高 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况,以及 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出现的 时间、程度和变化。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包括心肺听诊、 血压测量、水肿评估等,以发现心力 衰竭的体征和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以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状况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该系统在心力衰竭时被激活,通过收缩血管、增加血容量等方式代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但 长期激活可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利钠肽系统失调
心力衰竭时,利钠肽系统分泌减少,导致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加重水钠潴留。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心力衰竭学教学设计案例

心力衰竭学教学设计案例
心力衰竭学教学设计案 例
汇报人:XX 2024-01-29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 拓展资源推荐及参考文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心力衰竭基本概念和分类
01
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及分类方法。
02
提出教学要求和建议,如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理论讲授部分
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
阐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病因、病理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讲解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包括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介绍心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的在线课程, 涵盖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和诊断治疗等内容。
edX《内科学导论》
提供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在线课 程,包括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的内容。
学术期刊文章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发表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的学术期刊,包括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的文章。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 。
评价标准
根据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心力衰竭相关理论知识的 确性
考核内容
包括心力衰竭患者的接诊、查体、诊断、治疗 等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考核形式
模拟真实场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现场 观察评估。
评价标准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病例诊断及治疗方案
分组讨论病例
提供典型的心力衰竭病例,让学生分 组进行讨论,分析病例特点、诊断依 据及治疗方案等。

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内科学资料)

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内科学资料)

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内科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加减法》中的第73页至第75页。

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a.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后,分母保持不变。

b.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将分数转换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解题过程,理解运算规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5. 实际应用:讲解几个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分子相加(减)后,分母保持不变。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先通分,将分数转换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完成练习册第73页至第75页的练习题。

b. 选取两个实际问题,用分数加减法解决。

2. 答案:a. 练习册答案:见练习册。

b. 实际问题答案:根据具体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有趣的分数加减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细节1.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心力衰竭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心力衰竭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心力衰竭一、教案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受损。

本教案旨在提供给护士们关于心力衰竭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护士了解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员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熟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的诊断方法;3.掌握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三、教学内容1.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1 病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等1.2 发病机制•心肌收缩力下降•血液回流不畅•液体潴留2.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1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疲劳、虚弱•肺部充血•水肿等2.2 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3.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3.1 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心脏强心剂等3.2 饮食指导•低钠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等3.3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适量锻炼•戒烟戒酒等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环节:1.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内容,详细讲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根据实际病例,引导学员分析诊断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3.讨论互动: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加深对心力衰竭护理的理解。

4.技能演示:现场演示药物的给药方法,以及适度锻炼的示范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旨在测试学员对心力衰竭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以下环节:1.选择题测试:提供多个关于心力衰竭的问题,学员选择正确答案。

2.案例分析:以病例为基础,要求学员分析病情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3.技能操作评估:学员进行药物给药和适度锻炼的操作演示,被评估人员进行评分。

六、教学资源•幻灯片:包括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内容。

心力衰竭查房教案[五篇材料]

心力衰竭查房教案[五篇材料]

心力衰竭查房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心力衰竭查房教案教学查房教案题目: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时间: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地点:心内科示教室及病房教师:葛斌教授。

参加人员:高浩源、冷海、方振玉、孔颖、李飞飞、滕健医师等。

内容及步骤如下:一本次查房的目的:掌握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二由住院医师进行病例汇报:(简略)三由教师有针对性进行问诊、心脏体格检查、病例分析、讲解并总结;本病例特点:高寿香,女性,59岁,住院号:331131.2 发作性胸闷、心悸10年,加重4天入院,入院诊断心力衰竭、风心病、冠心病;心电图显示为:房颤,ST-T压低。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

4.症状:(1)左心衰竭症状:(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扩大、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去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奔马律。

(2).右心衰竭症状:(1)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1)水肿:身体低垂部位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2)颈静脉征:颈静脉波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肝脏淤血肿大(4)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肝肾功、无机离子、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BNP2、心电图:3、胸片:肺水肿、肺淤血、胸腔积液4、心脏超声:四由主管医师为主,对住院医师针对疾病心力衰竭展开诊断,鉴别诊断及具体诊疗计划教学 1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力衰竭,高血压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扩大、重构(机械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内分泌重构)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根据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心力衰竭》教学设计

《心力衰竭》教学设计

《心力衰竭》教学设计《心衰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心衰病人的护理》是人卫版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并在上次课里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这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并且本节之后的内容中,又会涉及到很多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

因此本节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慢性心衰的概念、病因及诱因;掌握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病史及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3、情感目标:体会心衰病人的疾苦,并在以后临床实践中体谅、爱护病人三、教学的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因为心衰病人的身体壮况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接下来将学习的心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基础。

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工作教学难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将这部分内容归入难点,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很难掌握。

四、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

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

是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

但单纯使用讲授法,易使课堂教学显得简单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而讲授法加上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并且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2、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医学知识重在实践。

心力衰竭教案

心力衰竭教案

教案概要(一)教案续页临床表现(20分钟)实验室检查(10分钟)慢性心功能不全: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不难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类型:左、右或全心功能不全,收缩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心功能不全分级主观分级:I、n、川、W级( NYHA 客观评定:A、B、C D级病因诊断心功能分级及客观评价DDx急性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须与之鉴别右心衰须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鉴别Tx治疗目的缓解症状----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延长寿命----防止心肌损害加重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去除或限制病因,消除诱因。

一般治疗:休息、限盐、限水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管治疗进展:ACEI ( ARB )、BB ALD-R拮抗剂、三腔起搏器、心脏移植利尿剂机制----降低前负荷分类----排钾类和保钾类速尿:排K,速、强;IV、PQ急性和重度心功不全; NB: 低钾、低血压HCT :排K类,PQ缓较和;NB 低钾、高血糖、UA增高、血脂异常螺内酯:保K类,PQ更缓慢;NB 高钾排钾类和保钾类可联用,小剂量间断用注意:电解质紊乱(低K低Na等)常用制剂:①排钾利尿:HCT , PQ 25 - 50mg 2 — 3 次 /d ; furosemide , P0或 IM, 20mg,2 —3 次/d,亦 IV,强效②保钾利尿,spironlactone , PO 20mg 3 次/d 扩管剂M——扩张A、V,降低前后负荷类型-----扩张A、扩张V、扩张A V 扩张V:硝酸酯类---肺淤血,各型均可诊断标准(10 分钟)鉴别诊断(10 分钟)治疗(40 分钟)扩张A: NF、酚妥拉明、ACEI,瓣膜狭窄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者慎扩张A、甚至禁V: SNP哌唑嗪,瓣膜狭窄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者慎甚至注意:低血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不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动脉扩张剂第二节:急性心功能不全定义:急性病变引起 co急剧降低,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急性体、肺循环淤血。

2024版最新最全心力衰竭教案(完整版)

2024版最新最全心力衰竭教案(完整版)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原理及作用机制
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恢复心室间 和心室内的同步收缩,提高心脏泵血 效率。
CRT禁忌证
包括严重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等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合并其他严 重疾病的患者。
CRT适应证
主要针对QRS波增宽、心室不同步收 缩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 和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类型
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 瓣膜置换术等,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手术治疗适应证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 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期 效果。
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生存率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 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律失常监测和干预措施
诊断依据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为心力衰 竭,常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
02
药物治疗方案
利尿剂应用
袢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
保钾利尿剂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Cl重吸 收,利尿作用强,属于强效利尿剂,主 要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 脂溶性高,较易发生耳毒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电生理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减慢心脏传导速度,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从而改善心力衰 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此外,洋地黄类药物还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儿茶酚胺的 释放,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其他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 学状况。同时,洋地黄类药物还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2024版临床医学心力衰竭教案

2024版临床医学心力衰竭教案

010204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分类、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

熟悉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了解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康复治疗及最新研究进展。

能够正确分析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03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高龄、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家族史、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猝死等表现。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工具,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030201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与措施01020304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

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症状01体征02辅助检查03手术治疗心脏移植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

药物治疗利尿剂、抗剂等。

治疗原则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一般治疗治疗原则与措施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处理措施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术。

注意事项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部感染处理措施原因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如吸氧、雾化吸入等。

注意事项处理措施根据电解质紊乱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补钾、排钾、补钠等;调整利尿剂使用。

常见类型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胃肠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控制高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控制心理干预康复治疗与护理运动康复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关键知识点回顾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临床实践应用举例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治疗方案制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再生医学的应用精准医疗的推广。

2024年度完整word版心力衰竭教案

2024年度完整word版心力衰竭教案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建立 积极应对方式。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 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 疗依从性。
2024/2/2
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缓解紧张情绪。
社会资源利用
引导患者利用社区、医院等资 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13
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脏移植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调整左右心室收缩 顺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 移植手术。
机械辅助装置
生活方式调整
如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等,可用于支 持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包括限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 动等,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预后。
与右心衰竭鉴别,肝硬化常有 大量腹水、脾大等门静脉高压 的表现,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 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
常有畏寒、乏力、少汗、心跳 慢等基础代谢率降低的表现, 可伴有胫前粘液性水肿,甲状 腺功能测定可明确诊断。
10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024/2/2
11
治疗目标和原则
减轻症状
通过治疗改善心力衰竭患 者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24
新型治疗技术展望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恢复心室 间的同步收缩,提高心脏泵血效率 。
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
如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等, 为心脏提供机械支持,减轻心脏负 荷。
2024/2/2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

《心力衰竭》课件

《心力衰竭》课件

《心力衰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医学概论》第十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第三节“心力衰竭”。

详细内容包括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2. 了解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学会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重点: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病例,让学生了解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2)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4)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病因2. 病理生理机制3. 临床表现4. 诊断5. 治疗原则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及病因;(2)列举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3)说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4)阐述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方法。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病例导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病例导入;2. 理论讲解中的病理生理机制;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一、病例导入1. 患者基本信息、病史;2.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 诊断和鉴别诊断;4. 治疗方案及效果。

课件心力衰竭教案

课件心力衰竭教案

课件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心力衰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三节“心脏和血液循环”。

具体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 学生能够了解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心力衰竭对生活的影响,并学会关心和帮助有心力衰竭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心脏模型,血液循环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心力衰竭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3. 讲解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4.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心力衰竭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心力衰竭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循环的途径3. 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画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3. 简述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答案: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一个肌肉器官,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它有四个腔室: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心房接收血液,心室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2.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经过动脉、毛细血管,回流到心脏。

3. 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和液体在体内积聚。

这会导致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心力衰竭的影响,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讲解心力衰竭的成因和影响时,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辅导。

心力衰竭的教案

心力衰竭的教案

心力衰竭的教案教案标题:心力衰竭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理解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掌握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方法。

4. 培养学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力衰竭:a. 定义: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器官缺血和缺氧。

b. 病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c. 症状: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

2. 心力衰竭的分类:a. 根据心脏收缩功能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b. 根据心脏左右侧受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3. 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a. 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b. 管理方法: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心脏康复等。

4.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a. 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特殊需求和生活质量问题。

b.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c. 教授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监测病情。

教学活动:1.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视频观看:观看心力衰竭患者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挑战。

3. 小组研究:分组研究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并展示研究成果。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心力衰竭患者和护理人员,模拟实际情境。

5. 专家讲座:邀请心脏病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心力衰竭的最新治疗方法。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评估其对心力衰竭预防和管理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

3. 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对心力衰竭定义、病因和症状的理解。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症状等内容。

2. 视频素材:展示心力衰竭患者的真实生活故事。

3. 研究材料:提供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的相关文献资料。

4. 专家讲座材料:包括心力衰竭的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心力衰竭患者并提供支持。

2024年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多应用)

2024年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多应用)

心力衰竭教案教案(多应用)心力衰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2)掌握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了解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3)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2.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2)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1)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力衰竭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3.临床实践法:参观临床科室,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操作;4.课堂讲授法: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心力衰竭的病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3.讲解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4.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讨论心力衰竭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5.临床实践:参观临床科室,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操作;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7.布置作业:布置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病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沟通、协作能力;2.结果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心力衰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反思评价: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心力衰竭教案

心力衰竭教案

心力衰竭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心力衰竭基础知识•药物治疗策略与实践•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课程介绍与目标心力衰竭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泵血功能减退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要。

流行病学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能够正确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精神。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技能和病例讨论三个部分。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践技能8学时,病例讨论4学时。

02心力衰竭基础知识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呈圆锥形,大小约等于一个拳头。

心脏位置与形态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房与心室之间通过房室瓣相连。

心脏结构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心脏功能心脏结构与功能概述01020304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右心衰竭左心衰竭心力衰竭类型及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等。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等。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如肝肿大、下肢水肿等。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评估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03药物治疗策略与实践利尿剂应用及注意事项利尿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增加尿量,减少体液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教案

心力衰竭教案

心力衰竭教案心力衰竭教案授课题目:心力衰竭授课时间:30分钟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级。

2.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3.掌握心力衰竭的护理和生活护理。

重点:心力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护理。

难点: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用药护理。

主要参考资料:内科护理学第五版。

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1分钟)。

2.介绍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级(3分钟):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衰,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心功能分级有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3.介绍心力衰竭的分类和临床表现(6分钟):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有很多,临床表现和体征包括疲劳、心悸、气喘、心绞痛等。

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

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室重塑,降低心衰死亡率和住院率,延长病人寿命。

4.介绍心力衰竭的护理和生活护理(6分钟):心力衰竭的护理包括监测病情变化、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合理用药、定期随访等。

生活护理包括饮食调理、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合理休息等。

5.介绍常用药物(8分钟):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类药物等。

教学形式:讲解+多媒体+图片课后体会: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常用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

心力衰竭的教案

心力衰竭的教案

心力衰竭的教案教案标题:心力衰竭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症状和原因。

2. 掌握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心脏健康的意识和关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心脏的重要性和其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心力衰竭吗?它有哪些症状和原因?知识讲解:3. 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症状和原因。

4. 解释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并强调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分析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并讨论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案例分析:6.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原因,并讨论可能的治疗方法。

7. 引导学生思考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治疗方法:8. 介绍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控制食盐摄入等。

9. 详细讲解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心脏康复等,并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总结和评价:10.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和预防治疗的必要性。

11. 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例如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等。

13. 给予学生相关心脏健康宣传资料,让他们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实际案例- 心脏健康宣传资料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学生对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心力衰竭教案-(含多款)

心力衰竭教案-(含多款)

心力衰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熟悉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1)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输出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病因:心脏病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等。

(3)发病机制: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伤、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

2.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2)水肿:下肢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

(3)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等。

3.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

(3)心脏功能评估: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4.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高血压、抗冠心病等。

(2)症状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如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

(4)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

5.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1)预防措施: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护理要点:监测病情、合理用药、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5.情景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心力衰竭教学教案x

心力衰竭教学教案x
03 戒烟限酒
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饮酒应适量。
心脏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
01 个体化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 心脏康复计划。
02 运动训练
逐步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肺功能,包括有氧运 动、力量训练等。
03 教育指导
提供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病情 ,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电解质紊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 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
处理方法总结及效果评价
• 肺部感染处理: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呼 吸道护理,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机械通气等辅助 治疗措施。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能够得到缓解。
• 电解质紊乱处理:根据电解质异常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如补 充钾盐、钙盐等;调整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变化。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能够恢复正常。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
06

患者知识普及和技能提高途径探讨
开展心力衰竭知识讲座
提供心力衰竭宣传资料
心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识 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 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增强信心。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加入心力衰竭患 者互助组织,获取情感支 持和信息交流。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 和分类;
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心力衰竭的治疗 原则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 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初 步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衰病人的护理》是人卫版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并在上次课里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这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并且本节之后的内容中,又会涉及到很多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

因此本节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慢性心衰的概念、病因及诱因;掌握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病史及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3、情感目标:体会心衰病人的疾苦,并在以后临床实践中体谅、爱护病人
三、教学的重、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因为心衰病人的身体壮况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接下来将学习的心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基础。

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工作
教学难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
将这部分内容归入难点,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很难掌握。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讲授法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

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

是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

但单纯使用讲授法,易使课堂教学显得简单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而讲授法加上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并且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2、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
医学知识重在实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选择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法。

小组讨论不仅形式非常新颖, 而且能为学生探究和获得新体验提供有效空间,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时,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而医学教学中小组讨论法,还可以搭配角色扮演。

比如三人一组时,一名同学扮演病人,另两位扮演护士。

共同讨论并解决老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

这不仅强化了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实现了能力目标,更为培养学生爱伤意识提供了一条捷径。

五、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习本节内容的高职四年级及高专二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经验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身边事物兴趣浓厚;在学习态度上,高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调控管理能力欠缺。

高专学生学习不踏实,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重点培养他们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第一,自主学习法,利用预习、作业、拓展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探索,
形成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举一反三法,借老师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第三,反哺学习法,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之后,师生之间互换角色,学生再去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效率,并在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等发面锻炼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过程的规划。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展示并分析教学目标、2、实施教学目标、3、课堂小结,练习反馈布置作业、4、指导学生预习下次课内容这几个环节来进行。

具体说来。

1、导入新课:
在复习完上次课的内容后,我会给学生展示并分析一张血液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体会心脏的主要功能即泵血维持循环。

进而再引申出一个问题“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会有什么样的情况”,来引导学生思考。

顺势导出本次课的主题。

并展示分析教学目标。

借用血液循环示意图这一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导入新课,他们更容易接受。

而用问题启发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教学目标
首先解答刚才的问题,即引出心衰的概念。

并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关键点。

一是,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脏的收缩射血能力下降。

二是心衰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即循环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因为这两点对后面学习心衰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护理都有指导性作用。

本次课主要介绍慢性心衰的前半部分。

故在引入概念并对心衰进行分类后。

用PPT 图表给学生展示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

让学生感受到慢性心衰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

接下来就分类讲解导致慢性心衰的常见病因及诱因。

并可引入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该病例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能病因和诱因。

接下来,对于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我主要采用点拨讲解加PPT展示的方式,做到点到为止、收放自如。

一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了解。

二是这部分内容较难,如果深入分析,学生难以理解,会产生受挫心理。

影响接下来重点内容的学习。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就是这次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首先,回顾血液循环示意图及心衰的概念,点明左心衰竭引发两个方面的症状体征:即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肺循环淤血。

并借助PPT投影图片重点分析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由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在上一节课已经作为重点学习过,所以这里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加强学生在课堂的自由发挥能力,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加深重点内容的印象。

同法讲解右心衰竭。

重点分析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俗话说“趁热打铁”,介绍完临床表现之后,给出学生三-四个病例,并针对病例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病例,分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刚才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系统化。

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结束后,教师点评,并启发学生思考观察,提出问题“我们在对这些心衰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时,不仅从心衰的分型入手,还发现症状有轻重不同”。

故引出并讲解心衰的分级。

分析结束后,学生继续小组讨论,他们刚才所选的病例中患者心衰属于哪一级。

3、课堂小结,练习反馈布置作业
这一次课内容充实重要,课堂小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主要采取线索式回顾,心衰的概念是核心。

比如说道“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回顾所学心衰常见病因。

最后,给同学提出问题“心衰患者的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主要有哪些”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我的反思:小组讨论时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

但有时候由于分组工作不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很大,教师的监控力
薄弱,有可能使小组讨论演变成小组谈论。

在分组时,注意在能力方面、性格方面、性别方面进行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