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0366bc5022aaea988f0f16.png)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5.1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5.1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著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著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
电影发展史介绍课件
![电影发展史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4644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4.png)
彩色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更加生动逼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 观影体验。
彩色电影的应用
彩色电影在各种类型和题材的电影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电影 制作的主流。
电影技术的进步
高清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拍摄和制作更 加高效,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画 面质量和音效体验。
3D技术
3D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更加身临其 境的观影体验,使得电影更加立 体和生动。
恐怖片
总结词
恐怖片以惊悚和恐怖为核心,通过营 造紧张和恐怖的氛围来引发观众的恐 惧和不安感。
详细描述
恐怖片通常以血腥暴力或超自然现象 为题材,通过营造恐怖氛围和紧张情 节来吸引观众。恐怖片不仅是一种娱 乐方式,也是一种对人类内心深处的 恐惧和不安的表达。
04
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对社会的影响
社交变革
电影与互联网的融合
01
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渠道,推动电影产业的数字
化转型。
电影与游戏的融合
02
电影与游戏相互借鉴,将产生更多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的娱乐
体验。
电影与社交媒体的融合
03
社交媒体将为电影营销和推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电影的
传播和交流。
电影的创新与变革
独立和小众电影的发展
随着观影需求的多样化,独立和小众电影将有更多机会得到展示 和推广。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让 人们可以在电影院这个特定的社交场所,共同观看影片, 体验情感共鸣。
传播思想
电影可以承载并传播各种思想,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影 响观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社会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记录历史
电影可以记录和保存历史事件,让后人可以通过影片了解 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477e36a32d7375a4178062.png)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1905年-1908年1905年任庆泰的《定军山》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进献放映机一架、影片数套庆贺。
老太太惊喜之余,令有司连夜赶制影片,继而成立电影局。
1909-19121909年,上海丰泰照相突发火灾,损失惨重的丰泰照相馆结束了电影制片业务。
当时国内很多大城市中,电影已成为大众娱乐,专门放映电影的戏楼、影院大量出现,随之产生片源不足的问题。
美国人布拉斯基首先捕捉到商机,在上海香港路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
它只拍了几部短片,1912年底,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布拉斯基把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1913张石川、郑正秋和杜俊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电影制作公司,开创了中国人以公司的名义拍摄电影的历史。
1913年,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
就在《难夫难妻》拍摄之际,在香港,黎民伟、李北海兄弟也在组织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创香港电影事业的先河。
他俩曾与亚细亚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了香港第一间电影制片公司:华美影片公司,其在1913年拍摄了第一部也是惟的一部影片《庄子弑妻》,这部影片使严姗姗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银幕的中国女性。
1918中国电影诞生13年后的1918年,徘徊在教育与工业之间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制作发行部门活动影戏部,中国电影体制登堂入室。
不同于之前“亚细亚公司”的外资北京和“幻仙公司”的投机性质,“商务”活动影戏部自资经营,具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规模,有比较明确的制片设想和管理制度,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规模化经营。
19201920年,梅兰芳受商务邀请,拍摄了两部自己的代表作品《春香闹学》、《天女散花》,这两部非常经典的喜剧电影发行后饮誉中外,使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国粹的魅力。
19211921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出现了三部值得纪念的电影《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新课件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6821afe45c3b3567ec8be8.png)
1931年拍摄的《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两 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之一。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左翼电影运动的影 响与推动下,于1933年拍摄了《挣扎》、《飞 絮》、《飘零》等反映现实的影片。
2021/6/16
1934年后,相继拍摄了《王先生》、《花花草 草》等片,并在香港成立公司分厂。
2021/6/16
早期放映活动的影响 放映在我国深入内地。 外商开始争夺我国市场。 促进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摄制欲望。
2021/6/16
1、中国最早的电影制作机构,创办人任景丰 。 2、1905年《定军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京剧艺
术记录片(戏曲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
2021/6/16
2021/6/16
《孤儿救祖记》是“明星”第一部正式出品。也可以 说有了它,才有了真正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部根据郑正秋“教化”社会的主张编写的家庭
伦理片,导演是张石川。
2021/6/16
故事写富翁杨寿昌听信侄子道培谗言,逐走怀孕的寡 媳蔚如。十几年后,蔚如的儿子余璞长大,又在杨寿 昌办的学校读书,此时杨已发现道培种种不端,不再 信任他了。道培怀恨在心,想杀叔夺产。动手这天, 恰巧余璞来访,孩子机智勇敢地救了祖父,一家从此 团圆。蔚如感到沉冤大白得力于学校,拿出家产一半 兴办义学,广收贫家子弟入学。
2021/6/16
第二章 中国电影的探索(1923—1932)
2021/6/16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的第一 个热潮。
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有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 百合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天 一公司、民新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等。
2021/6/16
一、“明星”影片公司 二、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 三、天一公司 四、长城画片公司 五、神州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c4a56925c52cc58bd6bebc.png)
中国电影年表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5 日本投降。
世界电影发展史1
![世界电影发展史1](https://img.taocdn.com/s3/m/1c477d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d.png)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
• 1、库里肖夫 《死光》、《西伯利亚人》
• 2、维尔托夫 ▪ 《十月革命周年纪念》 电影眼睛派倡导者
• 3、普多夫金 ▪ 《母亲》
• 爱森斯坦 ▪ 《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 ▪ 理性电影倡导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 2、制片厂制度 ▪ 制片人和明星制
• 3、代表人物 ▪ 喜剧大师卓别林
• 《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 《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
(一)电影发展简史 (二)电影发展的“第一” (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四)世界著名电影公司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形成期(1895-1907)
• 早期电影
▪ 发展期:(1908-1926)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 •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5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aff255d172ded630b1cb6ea.png)
电影发展史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发明期。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根据“视象暂留原理” 发明了“诡盘”,这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89年,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1895年,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
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二( 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电影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以后,1908年,1927年,电影进入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影处于全盛阶段。
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电影艺术家。
他们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拍出了一批流传于世的电影名作,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要算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一)格里菲斯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
其代表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其标志是把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由场景变成镜头,由此便产生了镜头的剪接,也就是蒙太奇。
(二)卓别林与喜剧电影的兴盛查理•卓别林(1889-1977),著名的喜剧电影大师,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贫困的演员家庭,1913年进入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他的电影生涯。
卓别林一生总共拍摄了80多部影片,其代表性的影片有《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等,他的影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2. 悲喜剧结合的风格3(大胆的夸张手法(三)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的实践虽然始于美国,但格里菲斯并未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总结,首先提出并对蒙太奇理论作了深入研究的是以谢尔盖•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电影艺术家。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7dad3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6.png)
世界八大艺术形式分别: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项发明,也是一门技术,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
贝拉说过:“电影说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的艺术,不像其他各种艺术的诞生日已经无法稽考。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电影技术的发展历史。
首先,电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电影产生前的萌芽一一1895年以前的活动图片时期电影的发明一一活动图片演变为活动影像时期电影的稳固和发展——无声片,有声片和彩色片电子影像的问世以及其对电影的挑战•这四个阶段在技术形式上表现为四个时代:无声电影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色电影时代,电影数字化时代。
电影产生前的萌芽1824年英国人petermarkroget在英国皇家学会上提出的论文:当人的眼睛在观察运动物体的形象时,每一瞬间的形象消失后还会在视网膜上停留不不到一秒的时间。
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或者“视觉记忆。
”很多人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各种视觉游戏,1825年费东和派里斯发明“幻碟”;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
普拉多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乔治。
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1876年艾米尔。
雷诺制作了“活动视镜”,1888年雷诺的“光学影戏机”开始尝试公开放映。
而在电影的发明历程中,我国的皮影戏有着启迪作用,电影史学家乔治。
萨杜尔在他的《世界电影史》的第一章“电影的前驱——皮影戏与幻灯”中提到了这一史实。
中国皮影戏而照相术的发明完成了从手绘图画到摄影影像的过渡,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板照相术”拍摄一幅照片的时间需要曝光30多分钟,1851年英国人弗。
斯。
阿彻发明了“湿性珂罗酊摄影法”使曝光时间缩短到几秒,并解决一张底片复制多张照片问题;1871年,马多克斯发表了溴化银干板的制作方法,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曝光时间,简化了工艺。
1872年,英国摄影师穆布里奇用12台相机拍下了12张马匹奔跑的照片,这组照片在1878年公布后引起科学界的轰动,为门可以把它看成离散时间轴的雏形。
电影发展史介绍PPT
![电影发展史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7a7e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3.png)
03
电影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真实事件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强调纪实性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写实的表演,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呈现和批判。
浪漫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为核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纠葛。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电影通常以爱情、情感、个人成长等为主题,通过富有诗意的画面和情 节,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个性魅力。
电影特效与CGI技术
特效电影的起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效和CGI 技术在20世纪末开始应用于电影制 作。
CGI技术
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创造出虚 拟场景、角色和效果。
特效的应用
特效在电影中广泛应用于动作、科幻 和冒险等类型,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 觉效果。
特效与CGI代表作品
《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
06
未来电影的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一个全 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通过头戴 设备,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
电影中的场景和情节。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 界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 多样化的观影体验。
3D技术
3D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电影制作的主 流,通过3D眼镜,观众可以感受到 更加逼真的画面效果和沉浸感。
电影发展史介绍
• 电影的起源 • 电影的发展阶段 • 电影流派与风格 • 电影产业的发展 • 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 未来电影的趋势与展望
01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发明
电影的发明者
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在1895年首次公 开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866fe12a4b73f242336c5f10.png)
派拉蒙影业公司
米高梅电影公司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环球影业公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华特迪士尼公司
联美电影公司
(三)1908-1927,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
1、大卫〃格里菲斯 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代表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 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 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 的艺术。其标志是把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由场景变成镜头,由此便产生了镜头的剪接, 也就是蒙太奇。 2、卓别林与喜剧电影的兴盛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 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等。他的影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深刻的批判现实主 义精神;(2)悲喜剧结合的风格;(3)大胆的夸张手法。 3、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战舰波将金号》 是他运用其蒙太奇理论拍摄的一部经典之作。
喜剧片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代表作举例:《一夜风 流》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主演: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 克劳黛〃考尔白 Claudette Colbert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日期:1934年2月22日 美国 外文片名:It Happened One Night 类型:爱情/喜剧 成就:《一夜风流》是卡普拉生涯 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国电 影史上相当重要的一部电影。并获 当年奥斯卡最佳导演、男女主演、 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bf50513c1ec5da50e270b9.png)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一)(2008-08-30 19:53:42)转载▼标签:分类:影视、音乐、艺术中国电影亚细亚影戏公司电影发展丰泰照相馆郑正秋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电影发展简史PPT课件
![电影发展简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4c8b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e.png)
彩色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 天然色彩到电子染色的转变。
彩色电影的艺术特点
彩色电影代表作品
彩色电影的艺术特点在于色彩的表现力和 视觉效果,使得电影更加生动和多彩。
《绿野仙踪》、《音乐之声》等。
电影技术的进步
技术进步概述
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技术也在 不断发展,从影像质量到音效、特效 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 文化的影响和意义深远。电影不仅能够传承 文化传统,还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 ,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
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 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观 看电影,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 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文 化交流和理解。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 式,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
对艺术的影响
电影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表现形式和推动艺术创新等方面。电影作为一 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创作灵感。同时,电影 的出现也促进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戏剧、音乐、绘画等。
电影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影像、音效、叙事手法等都能够给观众带 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呈现了无数 经典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响。
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和多样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电影产业也呈 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电影制作和 发行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和
竞争。
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和风格也随着市场的 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影产 需求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电影在不同的 业的全球化和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 地区和市场获得了广泛的观众和影响力。 挑战,电影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
世界电影电视发展史(精简版)
![世界电影电视发展史(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047b006c85ec3a87c2c546.png)
探究二:你认为电视的作用还有哪些?
点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着人类
的生活方式; 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 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 国际意识; 接受“空中课堂”的教育等。
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总结)
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直接反映人类在 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影视艺术(尤其是电视)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日益深广 ……
(3) 娱乐
(4)展示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究一:“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
你同意还是反对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我同意。我认为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
艺术。因为电影的产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 其次,最初的电影只是平铺直叙地抄袭生活,只被当作 市井小民的娱乐品;成熟后的电影更加追求商业利益, 如好莱坞电影保持浓厚的商业性质。对本题如有其他观 点,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谢谢观看
《火车进站》的公映,给观众很大的视觉刺激和震
撼。
“火车好像从银幕里驶出,奔向观众似的,使观 众看了大吃一惊,以为真会被火车压死。这就是说, 观众看到的东西已经和摄影机看到的东西融为一体, 摄影机第一次变成了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电影的发展过程:
格里菲斯:“蒙太奇”
——“现代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根据材料和你所了解的信息,请你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出谋划策。
电视的诞生:
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 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 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 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 面。 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e1de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b.png)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电影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的飞跃
01
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1890年代-1920年代)
早期电影技术:从活动照相机到电影放映机
活动照相机的发明:1890年代,路 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 弟发明了活动照相机,为电影的诞生
电影类型多样化的影响:电影类型的多 样化,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和观看方式。
•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使观众有更多的 选择,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使电影作品更具 创新性,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
04
电影技术的革新与突破(1950年代-1970年代)
彩色电影的普及:技术与审美的进步
质量和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导演与明星的辉煌时代,使电影
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娱乐方式,影
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从犯罪片到科幻片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影 类型不断丰富。
• 犯罪片如亨弗莱·鲍嘉的《马耳他之 鹰》,讲述了侦探、悬疑的故事。 • 科幻片如乔治·帕尔的《地球停转之 日》,展现了科幻、奇幻的一面。
音乐与声音在电影中的应用:从对话到音效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有声电影诞生 后,音乐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音在电影中的应用: 有声电影诞生后,声音 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
分。
• 音乐可以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为电影增色添彩。 •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如弗里 茨·朗的《大都会》,成为电影史上 的经典之作。
默片时代的剧情片: 20世纪初,默片时代 的剧情电影也开始出现。
• 喜剧电影以搞笑、幽默为主要特 点,为观众带来欢乐。 • 默片时代的喜剧电影,如卓别林 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 成为经典之作。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63f5f8a98271fe910ef9ff.png)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5.1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5.1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著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著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着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着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着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着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着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着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精练,严谨;既拒绝法西斯统治时期那种粉饰,浮夸的程式,也摈弃好莱坞的那些陈腐的模式.影片通常采用自然实景,主要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实事件为内容,往往取材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道,决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3.繁荣时期60年代,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有F.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M.安东尼奥尼的《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