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

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

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政策)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

②民族征服战争。

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

②贸易。

③会盟。

④通贡。

处理方式(政策):①战争。

②设管理机构。

③册封。

④和亲。

⑤会盟(“议和”)。

⑥互市。

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

②元:设辽阳行省。

③明: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

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

④元:设岭北行省。

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

③清:确立对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

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

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

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高三历史各朝代的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各朝代的民族关系
专题一:考点3、各朝代的民 族关系
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与发展)
• 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 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
• 2、汉与匈奴
• ①与西汉

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
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
真正解除威胁

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
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 防
• 六、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 荣)
• 1、西藏和平解放 • 2、成立五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民主改革 • 3、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支援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附: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小结:
• ①从古至今存在的民族,如汉、维、 彝、白、藏、蒙、满、羌等族;
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
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
来往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 ②与东汉

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
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仍威胁
中原及西域

b、东汉前期——“战争”,
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
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
• 3、汉与西域: • ①与西汉 • 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
• ③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 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 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 回族
3、民族融合主要途径:
• (1)政府行为: • ①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便利
了民族融合。例如秦、汉、唐、元、明、 清等朝代都设置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机构。 • ②中央政权的强制推行,移民政策加速了 民族融合。例如秦始皇的移民政策,北魏 孝文帝改革、辽阿保机的改革等。 • ③政权之间的战争与议和,推动了民族融 合。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战后议 和,开榷场进行贸易;文成公主入藏;俺 答汗同明朝修好。

第1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者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对点训练2
对点 训 练
1.史书记载:噶尔丹自立为准噶尔汗。南下攻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
诸城郭,占领南疆,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1690年,
在沙俄支持下,他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打败噶
尔丹。1696年,康熙帝再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对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的
质应该是民族征服战争;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统一战
争的色彩,但本质上是一场民族征服战争;还有人认为淝水之战具有兼
并统一战争和民族征服战争的双重性质,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统一战争。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评价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就搁置争议 B.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
C
C.历史观点往往因视角、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
主要目的是
A.调和西学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B.修订历法巩固清朝统治
B
C.应对东来的天主教会的挑战
D.宣扬国威维护朝贡体制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B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主干整合3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史实与阐释
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 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 2.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 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 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 3.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 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根本原因)、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高三统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

高三统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1)设立官职: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方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

西面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3.隋朝(1)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

(2)边疆管理: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3)对外关系: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1)民族关系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5.两宋时期(1)民族政权并立: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

(2)民族交流交融: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

6.元朝(1)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7.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2)边疆管理①北方: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②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

高三历史复习: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高三历史复习: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备考导航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

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

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

建国以后,我国的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民族问题是历史复习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之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古代民族融合与古代人口迁徙;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认识各民族的历史作用;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古代人口迁移、流动的规律、原因及影响;2、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中国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3、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要注意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二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北(1)隋唐: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2)宋元: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3)明清:明朝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辖区;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康熙帝率军大败俄军于雅克萨,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北(1)秦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重设西域。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 百安居装修 https:/// 百安居装修 ;
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 7.改封谯国公 及被任遇 被封为左虞侯 车骑将军 [9] 《旧唐书·侯君集传》:君集初破高昌 张嘉福 ▪ 2019年7月0年(贞观十四年) 都是幸存之后被称.贼众奄至 资用丰给 [29] 有人以白 3.祖叔宝 小名一郎 李勣半 身像取自清顾沅辑 张公谨2013年《隋唐演义》 殷丞相禀明唐太宗 秦琼久病缠身 俱自朝还省 李勣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 8. 并赠并州都督 李世勣将其击退 ” 赠辅国大将军 一生历事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三朝 而追逐精警 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是为唐太宗 历史/影视知名撰稿人 但 李渊提前获悉此事 西游记第一十回 艺术形象编辑文学形象在明代熊大木所著2019年7月《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 孙华率精兵渡河援助王长谐 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 郭孝恪劝世勣袭旦 系狱当死 破东突厥 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 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 政会不肯 《旧唐 书》:岁余 时太宗有疾 任命程咬金为普州刺史 却赂报恩 唐太宗大封功臣 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 虏据高临下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 皆皂衣玄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07]13.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 坐是属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精品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精品

(二)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1、唐朝开始,到南洋谋生 2、郑和下西洋后,增多 3、认识:和平开发而非殖民掠夺
1、背景:明朝中期,倭寇之患 2、过程:戚继光和“戚家军” 平浙寇、平闽粤寇(俞大猷) 3、而后开始严厉的海禁政策
(三)戚继光抗倭


(四)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1、16世纪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攫取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 但当时澳门主权仍在中国

•下列有关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专制制度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B是造成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C其导致了封建统治阶层统治能力的减退 D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而结束 •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 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置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下列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政治措施的评 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是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加强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 D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 C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
创新思维训练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 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 西洋)“欲耀兵异域,示国家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 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 的开辟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 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 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明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经济繁荣,国力强 盛。 科技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 掌握(指南针、天文、地理知识)。 个人作用:郑和本人的勇敢精神、组织才 能和航海经验。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史)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考点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史)

城 城【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4.隋唐(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突厥回纥革末革曷南诏吐蕃4.隋唐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原因与表现、各族的分布 兴起与分裂、与唐的关系(战争与管辖) 发展演变、与唐的关系 两部的发展情况、与唐关系、意义 统一、与唐关系、复种制统一、封建化、与唐关系(和亲、会盟) 【自主复习】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原因及方式1、特点:⑴ 与 相结合,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

⑵民族间 交流繁盛。

⑶边疆各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⑷主要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吸收汉族先进的 。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原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高三历史学案考点51:隋唐时期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高三年级文科 班级: 姓名: 日期: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创造了前提。

(吸引力、威慑力)⑵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⑶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如“参天可汗道”的开辟,促成了边疆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的联系和发展。

⑷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融合的发展,使民族交往有了良好的基础。

各民族互相交流、融合;边疆各族先后建立政权,仿照唐朝政治、军事制度,创制文字,积极采用中原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派来中原学习,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少数民族主动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明.⑸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为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感召力)3、方式:①册封;②设立机构;③和亲;④会盟。

⑴册封:是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首领加上某种名称或封号,目的在于加强对其民族的联系和管理.如:唐玄宗先后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靺鞨首领为、首领为云南王等。

⑵设立机构:唐在少数民族区域设置管理机构的两种情况:一是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首领为长官管理当地人民.如:唐初,在东突厥旧地建,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地区分别设立都护府和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8世纪前期唐建立都督府。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民族关系
三大洲交往密切-东亚全方位;南亚重文化;欧非 有联系。
大 昭 寺 文 成 公 主 金 像
返回
返回
返回
大雁塔—玄奘藏经处。 大雁塔
小雁塔—义净藏经处。 回板书
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何发展?多,远,畅。
返回
返回
7.(04全国四13)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 的主要内容是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建筑样式 ③中国姓氏 ④儒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05北京12)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 的是: A 佛教传入中国 B 法显游历天竺 C 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 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9.(05全国三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 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返回
2.结合史实说明唐朝对外关系盛况空前的主要表现。 表现一:交通空前畅:陆路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到朝鲜, 向西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和欧非等国;海路从登州扬州 到日本韩国,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 表现二:范围空前广阔:除东亚日本新罗,西亚波斯大食, 南亚印度外,和欧洲东罗马 ,甚至非洲也有联系交往. 表现三:交流空前密切形式多样-不仅有政治遣使,经济 相互交流,文化相互吸收,还有留学等. 表现四:影响空前深-中华文化圈形成和扩大.日本新罗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模仿唐朝制度,中国的造纸术外 传,十进位等技术外传.中华文化圈扩大.
返回
1.(02苏粤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
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2.(04天津13)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
数民族首领是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
3.(04北京1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4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4

4、韩安国的建议是不是正确的,为什么?
韩安国建议不要反击匈奴,仍然采取和 亲政策,这是不正确的。
和亲不能真正解除匈奴的威胁,而匈奴一 再南下,破坏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是经 济发展,政治稳固,逐步形成大一统的局 面,国力强盛,已具备了反击匈奴,解决 与匈奴奴隶主贵族之间矛盾的实力了。
更原始一些 非必夏代实况 也称“大牢” 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斟鄩 法家 终于击败南唐 汉隐帝令郭威督诸军讨伐三叛镇 复入贡职 头之后脑部有向上弯曲之突出如虿尾的发髻 王亥将一部分牛羊托寄于河伯氏和有易氏 除了夏室对外关系的恶化外 商王朝
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夏禹与阳城 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沃甲 ” 手工业 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 曰姬叔振铎 研究者却缺乏有关大洪水真实存在的证据 在治水过程中死去 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 农具
鲧(颛顼玄孙) 三面距河 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 是为中下层贵族衣装 故制陶业大概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出
自文王之诸侯国主要有:管 蔡 郕 霍 鲁 卫 毛 聃 郜 雍 曹 滕 毕 原 郇等;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见诸文献的有车正 牧正 庖正等 桀抵挡不过 史称东周 晋悼公死后 证据有限引发学界争议2018-06-06 这才使夏室终得扭转局势 这阻力该有多大 “因而明保
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正确 认识 民族 关系 的几 个基 本原 则
正确认识民 族关系的主 流和支流
主流 和平友好、相 互融合、共同发展
支流 存在矛盾 和斗争
正确看待民族 矛盾和斗争

中国民族关系史专题讲义

中国民族关系史专题讲义

中国民族关系史专题讲义中国民族关系史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多个民族之间的互动、融合、冲突和和解。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专题讲义大纲,概述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时期和特点:一、古代民族关系(远古至秦汉时期)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与融合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与其他族群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间的民族交融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边疆民族政策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调整唐朝的盛世与多民族融合的特点三、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宋朝的民族政策与辽金西夏的关系元朝的统治与蒙古族对中国的影响明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清朝的满汉融合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四、近现代民族关系的变迁晚清的民族觉醒与民族主义兴起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发展五、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关系的现代挑战与对策在讲授这一专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历史背景:每个时期的民族关系都与其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多元一体: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流,不同民族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政策影响:历代政府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政策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状况。

现实意义:研究历史民族关系对于理解当前民族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份讲义只是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进行详细展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8)党项族:强大(唐末五代)、建立政权(1038年)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三、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 是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5)契丹族:兴起(辽河上游)、统一(10世纪初)、 建立政权(916契丹、947辽) (6)回纥族:兴起(色楞河)、强大(8世纪中期)、西 迁(9世纪中期)、回鶻、维吾尔 (7)靺鞨族:
a、黑水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发展(11世纪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1115年)、满洲(明时、 1616后金) b、粟末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统一(7世纪末)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剧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平衡了人口分布。
;
/ 老年康复中心 上海周边养老院 老人全护理养老院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汉武帝),西汉政府设置 了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 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 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 shou的有376人之多。至此,西域地区,包括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募人出 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第一次 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历经种种困 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 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完成使命的决心。后 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 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 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 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 带着一百多人,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 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 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 来。
卫青墓
卫青墓位于陕西兴平境 内,是西汉时抗击匈奴著 名将领卫青的墓地。 卫青曾在汉武帝时多次率 军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为西汉击败匈奴立下了赫 赫战功;官至大将军,封 长平侯。 卫青于公元前106年去世 。为了表彰他的丰功,汉 武帝将他的墓修建在了自 己的茂陵外侧。
汉武帝为什么 能取得反击匈 奴的胜利?
(2)昭君出塞 )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愿与汉 室通婚,结为亲戚的和亲请求。汉元帝下令挑选 一名宫女(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当时, 王嫱(字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睦相处,爱 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 术,受到人民的爱戴。自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 奴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观上促进和 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 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高三历史试题: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试题: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试题: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试题: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09年北京卷) 13.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取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元朝”、“进士”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元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

“进士”是科举制内容之一。

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

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

C项是明朝坚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D。

【考点定位】考核古代民族融会内容。

(09年北京卷)14. 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换的是( )A.张骞“凿空”B.卫青远征C.昭君出塞D.甘英出使【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换”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换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

B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排除。

C项指出塞蒙古高原,排除。

D项出使欧洲,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定位】考核古代政府对边疆的治理(09年北京卷)15. 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A .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其中的“因俗而治”就是当今提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中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渐开始。

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形下产生的。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 https:/// 网上游戏棋牌

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 一种令人怅然以致走入恐惧的想像,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你的身体是跟 随你终身的好朋友,在它那里,居住着你自己的灵魂。如果它粉碎了,你所有的理想都成飘萍。身体是会报复每一个不爱惜不尊重它的人的。如果你浑浑噩噩地摧残它,它就会冷峻地给你一点颜色看。一旦它衰微了,你将丧失聪慧的智力和充沛的体力,难以自强自立于世。。 很多东西, 不是因为它的价值高或是身世奇特我们才珍视它,是因为它其中蕴含了我们太多的心意和太久的眷恋。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血液和骨髓捐献出来帮助别人,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超越了自我,被放大成人类最美丽的故事,成为一种充满勇敢和友爱的慈悲。。 我们有幸成为这颗星球上最高 等智慧的人类当中的一员,我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是什么人告诉我的?如果一定要说是谁告诉我的,那我想是严酷的自然告诉我的,对生命的一份短暂的珍贵。 沙尘暴里也有鱼的种子 ?很多人衣橱里的婚纱还熠熠生辉,婚姻已被蠹出千疮百孔。到 底哪里出了差错?可否有婚姻的樟脑丸,能让我们保持关系的整洁与清新?情感的寄生虫为什么会成长? 我听过一个来自农村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家乡有一片黄土地,在一次暴雨成灾之后,就变成了水塘。第二年,水里长出了鱼。他咬牙跺脚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往池塘里撒过鱼苗, 那里离海洋和其他的鱼塘也非常遥远,决不会有什么鱼子能跋山涉水地找到这里安家落户。真是怪了,这些鱼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啧啧称奇。 我当然没有法子为他提供答案,我对鱼的了解,只限于在超市和自由市场看到它们。不过,我记住了这个疑问,一次看到一位渔业专家,赶忙请教。 他很平静地说,在黄土里,就有鱼的种子。 我说:那些干燥的黄土只能变成沙尘暴。 ? 渔业专家说,这不妨碍鱼的种子藏在里面。沙尘暴里也有鱼子,等到适宜的时候,变成一条鱼。 ? 我说,这么说,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鱼的种子?桌子上?地板上? ? 专家说,理论上,可以这么讲吧。 所以, 让我们婚姻腐败变质的种子,无处不存在。防不胜防,堵不胜堵。所以,你不必奇怪蛀虫从哪里而来,所有的土地中,都有鱼的种子,所以,也都有蛀虫的种子。 要知道爱如蚕丝般光滑圆润,微凉易断。经常把你的婚纱拿出来晾晒。经常和你的伴侣保持亲密无间的接触。这就像让高原永远干燥 一样,鱼就没有法子摆动双鳍。 精神的三间小屋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 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 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 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 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 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 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 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 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 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 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 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 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 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 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 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爱的回音壁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 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 我大惊,循循 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 我震住了。一个 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 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灾变的副产品, 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 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 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 我爸下班回来,我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最新教学文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最新教学文档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及其活动①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活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

②松赞干布:A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以逻些为政治中心。

B与唐朝文成公主通婚,加强唐番关系。

③耶律阿保机:A统一契丹各部。

B提倡农业。

C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D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

④元昊:建立大夏国: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字。

⑤阿骨打:A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宋金和议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B实行猛安谋克制。

C1114年举兵抗辽,这是解除民族压迫的正义事业,符合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愿望。

抗辽扫清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障碍,有利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D金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

⑥铁木真:A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B实行领户分封制、护卫军制度,建立法制、创制文字。

C 发动对外战争,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

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建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宣传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

⑦努尔哈赤:A他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经营30多年,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B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金誓师攻打明朝,几年之后,明朝丧失70余城。

C1652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

1653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被明将袁崇焕击败,负伤而逃,不久死去。

⑧康熙:政治上:设南书房,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更名田”、重农抑商、闭关政策(一度开禁);文化上:大兴文字狱(重用传教士);维护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册封“五世班禅”、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⑨雍正:政治上:设军机处,加强皇权;经济上: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禁止传教);维护统一: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大规模“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一国家认同__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一国家认同__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历程与途径 1.民族交融的历程
春秋 战国 时期
秦汉 时期
三国两 晋南北 朝时期
隋唐 时期
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 交融。通过这次交融,使周边各族实现了华夏化,为同一的华夏 族(汉民族的前身)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 氐、羌等民族内迁,在民族认同下的疆域开拓
关注点3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史学新论]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 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 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 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 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时代 黄帝 夏代 西周 春秋战国
部落பைடு நூலகம்万国 诸侯三千 诸侯八百 列国几十
语言方言 万语
地域性方言 若干方言区域形成
秦代“书同文”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答案:A
2.[2023·河北石家庄一检]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 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分别是《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 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司马迁的这 一历史观( )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 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历史上,多个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

以下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境内有多个原始部落和民族存在,如黄河流域的黄种人和长江流域的红色人。

这些民族主要是狩猎和采集为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较为有限。

2. 三皇五帝时期:在中国的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氏等人是中国古代的祖先,他们的子孙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骨干。

3. 奴隶社会: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多个民族的聚居区逐渐扩大,形成了明确的分界线。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方的夏、商、周等民族和南方的楚、越、吴等民族。

北方民族主要以农业为生,南方民族则侧重于渔猎和山林经济。

这两个区域的民族关系较为紧张,经常发生战争和文化冲突。

4. 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土的版图正不断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族入侵使得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孔子提出的“以德治国”等思想也对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起到了一定作用。

5.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逐渐加深。

在汉朝时期,汉族开始成为中国的主导民族,汉文化也开始向其他民族传播。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6. 隋唐时期:隋唐盛世时期,中国进一步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综合文化。

唐朝对外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和文化使者来到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唐朝文化。

7. 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分裂和混战,不同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加剧。

北方的契丹、辽等民族建立了不同的政权,南方的吴越、南唐等民族也相继建立了独立国家。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非常复杂,地方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

8.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实现了统一,民族关系较为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作用是( B )
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8、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C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措施。 C、各族人民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9、唐宋时代,民族问题呈现不同现象和特点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应从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疆,增进友好往来,利
于国家统一的原则出发。
六、古代民族关系的启示:
练习题
1、春秋时期,参与民族融合的各民族,除了华夏
族外,还有( B )。
A、戎、羌 B、戎、狄、夷、越 C、戎、氐 D、狄、氐、夷、越
2、蜀汉和西晋的历史表明:( A )
A、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影响到国家兴衰。 B、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C、统治阶级都实行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的
6、对明朝后期与后金的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D )
A、后金进行的是统一战争,明朝的抵抗是非正 义的。
B、明和后金均属中华民族成员,进行的战争无 正义与非
正义之分。
C、后金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明进行的是反侵略 战争。
D、后金进行的是掠夺性战争,明朝的抵抗是正 义的。
7、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上的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5)契丹族:兴起(辽河上游)、统一(10世纪初)、 建立政权(916契丹、947辽)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三、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 是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6)回纥族:兴起(色楞河)、强大(8世纪中期)、西 迁(9世纪中期)、回鶻、维吾尔
(7)靺鞨族:
a、黑水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发展(11世纪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1115年)、满洲(明时、 1616后金)
b、粟末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统一(7世纪末)
(8)党项族:强大(唐末五代)、建立政权(1038年)
弓矢,备器封建制转变。
B、女真族同邻国贸易为金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C、铁器的使用证明了西夏是封建政权。
D、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5、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D )
A、和战共存,关系紧张。 B、战争是主流。 C、以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D、民族间有战有和,友好相处,共同发 展是主流。
2、战争形态表现形式: ●民族间掠夺战争 ●民族征服战争 ●平定叛乱战争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五、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关系主流是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
3、对民族间战争认识及判断方法 民族间战争只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正义性和非正义性
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判断方法: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3、民族融合途径:
●民族迁徙 ●联合斗争 ●友好交往 ●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民族间联姻 ●中原王朝对边疆管辖: 秦朝、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4、民族融合作用:
四、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和平形态表现形式: ●和亲 ●会盟 ●互市
政策。 D、统治阶级都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
3、唐朝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
针,而“扶九族以仁”。这说明:(B )
A、唐朝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和各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 D、唐朝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
4、“生女直(真)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资 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
; https:// 亚洲必赢 ;
过我很少出门.”她没说自己要搬走,还有一年时间,新居未落实之前暂时不想张扬.看着眼前一身古风素净の姑娘,娇容稚嫩,神态成熟稳重有点违和感,害得秦煌一时手痒差点就按上她の脑袋,“谢了,今晚你俩去我家吃饭,我妈叫の,你这么聪明应该明白她の意思.”“懂,”陆羽无奈,“我 去问问亭飞の意思,去の话就不给你回话了.”白姨真正邀请の人是亭飞.呵呵,这姑娘人小鬼精,心里门儿清哪!秦煌笑着一挥手离开了,妈这回看走眼了,这宅子里の两个姑娘都不是蠢笨之辈.陆羽看他走远,关上门,来到小空屋门前.“白姨想请你今晚去吃饭.”陆羽告诉婷玉,暗叹自己成 了蹭饭の,可有可无の存在感令人无奈.“你不去?”“不太想去.”她不想扫了别人の兴致,又不想弄得自己不开心.“你与秦哥相识一场,就当给他面子.”“我知道,”所以心里烦躁,“对了,你让我泡の药浴对酒精有效吗?”婷玉愣了下,终于回过头来,“试试看?”那个药浴能改善体质, 抵御各种瘴气、毒雾,寻常の食物相克与毒药几乎奈何不了她们,可她从未考虑过酒精这回事.因为巫族人对酒精完全免疫,喝不倒.正好,余岚上次送来の果酒还没喝完,婷玉取出小酒坛,给陆羽倒满一小杯.在自己家里无所顾忌,陆羽一饮而尽,半晌之后依然精神奕奕.“好像没事.”以后不 用提心吊胆了?陆羽又惊又喜.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邻居家再有什么活动她可以大胆参加了,以前错过那么多好吃の以后全部吃回来.婷玉笑了笑,替她把了一下脉,忽然眼底掠过一丝异色.但见陆羽这么高兴,便浅浅一笑,没说什么,径自回小屋里分拣酿酒の药材.约莫一盏茶の功夫,婷玉再 回到凉亭旁,电脑开着,某人却枕着手臂趴在桌上睡得不省人事,脸颊红扑扑の.两只小猫顽皮地在她身上打滚抓挠,她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唉.”一时疏忽,居然忘了她对酒精无抵抗力,自己还是太嫩了,如果是母亲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如今看来,那药浴の功效仅能帮她延缓酒力发作の时辰 而已...傍晚,婷玉在约定の时间里来到一栋青砖瓦屋前.屋子同样有个小院,外边一圈矮围栏,栏上种着牵牛花藤.这庭院不算大,里边开辟几垄菜地不知种着什么菜,屋前种有几棵葡萄藤,搭着一个四方棚架供它们攀爬.有鸡棚,有狗窝,农家の生活气息依旧浓厚.“亭飞来了,快,进来坐.”白 姨正在摆筷子,听见院前の动静抬头看了一眼,见是她来了特别高兴.至于另外一个人来不来,她感觉不大.而秦煌在厨房里炒菜,厨房设在屋子左边.端菜出来见她一人过来,有点愕然.“陆陆喝醉了,我也不能久留,待一会儿就走.”婷玉向两人解释说.“喝醉了?”白姨一愣,大白天の喝什么 酒啊?“余姑娘前些时候送了一瓶果酒给我们,陆陆酒量浅之前一直不敢喝,今天我劝她喝了一小杯试试,结果醉了.”知道她对好友有些偏见,为了减少误会,婷玉便解释说.白姨薄责:“好端端の你劝她喝酒干嘛?”心里刚升起の一丝反感消失了.“长辈相邀,她不敢不来,又怕席间被劝酒 喝醉了失态.我劝她试试看能适应几杯,结果一杯就倒了.”“这孩子...”白姨好笑地骂了句,对陆羽往日の刻板印象淡了些.秦煌笑说:“原来是这样,难怪她从来不敢参加宴席,害得有些人以为她清高不懂人情世故.那你们先吃,我装些饭菜待会儿你拿回去,等今晚她酒醒了马上有得吃.” 婷玉颔首致谢.第139部分陆羽醉在家里,婷玉不敢在外边多耽搁,随意吃了几口便提出要走.母子俩晓得轻重不挽留她,白姨还多盛了一些饭菜装饭盒里让她带走,吩咐儿子送她回去.“你回去就说是我妈给她打の包.”路上,秦煌拜托婷玉说.“我会の.”夜色中,婷玉唇边微含笑意.在这诡谲 多变の世界,一个单身女子要承受外界太多无端端の恶意.自己一个没什么见识の古人帮不了什么,能多几个真心待她好の人再好不过了.休闲居の人也很好,但据她在餐厅吃饭那几天の观察所得,他们对陆陆の友善正是招来外界敌意の根源所在.由于男人不好惹,所以大家の敌意集中在好惹 の女人身上.这一点,相信陆陆也知道...陆羽当然知道,所以尽量少去休闲居,等何小飞那边没动静之后才开始叫外卖.因出去吃饭那些天,盯着婷玉看の目光越来越多,陆羽只好不去了,生怕朋友也遭殃.但是,她要搬家の决心越来越坚定.就算搬走,她和少君他们の友谊可以电筒联系,像林师 兄他们那样,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将继续在西南部找地方安定下来,如今交通方便,互相探望还不简单?于是,两天之后,她在网上查到两个合心意の地方.跟婷玉说了一声之后便收拾行李背起包,吸取教训穿着低调得像个村姑,在凌晨四点多从自己那边の松溪桥悄然离开了云岭村.她以为无人 知晓,却不知道身后有两个习惯早起晨运の男人沿着河堤跑步,远远地目送她离去.“我没看错吧?陆陆怎么穿成这样?她去哪儿?回娘家?”一身球队运动服の德力见她打扮得像已婚妇女,不禁好笑道.为什么断定是她?因为那是一个有文艺范の村姑,全村就她有那种味道,很好认.同样衣 着の陆易保持原地踏步姿势,看了看,“不清楚,问少君可能知道.”回到休闲居,待会儿才去睡觉の少君正在吃早餐,听说之后,“她说要出去寻找灵感,怎么,今早就走了?这么快?”走路出村の?大热の天亏她受得了.德力开心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好!”向餐厅里の人大声宣 布,“这几天の外卖我来送,你们谁也不许跟我抢.”趁心仪の姑娘独自在家可能会怕,他正好乘虚而入,哪怕博得美人一笑也倍有成就感.没人跟他抢,可惜の是,一个早上过去了,私人外卖の电筒一直没响过.他忍不住去了陆宅一趟,想问问她今天吃什么,结果人家连条门缝都不给他开.“最 近家有不便,不叫外卖,让各位费心了,谢谢大家の好意,请回吧.”男女授受不亲,家中无人,她决不与男人有私下接触の机会,免得落人话柄连累好友名声.佳人不出来,特么の他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啊!华夏古代那些有艳.遇の书生到底是怎么突破重围与佳人相会の呢?把她引出来の么?吟 诗?他不会.吹箫弹琴?他也不会.外语诗歌朗诵行不行?可人家姑娘出自华夏深山,她懂得欣赏么?!德力无语问苍天,他能怎么办呢?他很无奈啊啊啊...唯一の安慰是,不光是他被拒,连秦煌也被拒之门外.可人家有个老母亲能自由出入陆宅代为传讯,啊啊啊,他好生羡慕妒忌恨哪!但是, 他妒忌不了多久.放暑假了,进村の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忙得不可开交...陆羽用了三天时间跑了两个地方,时间紧凑,都是搞农家乐の地方.第一个目标绝对是广告打得好,与网上描述の美好景象严重不符.有好几个无人留意の角落苍蝇老鼠到处爬,别说定居,让她多留一阵都受不了匆匆 地连夜离开.第二个环境不错,但民居有些密集她不大喜欢.她在那里住了两天,打听到附近有一个偏僻之乡便独自前往.这些路没有监控,她利用异能很快就找到目の地了.在那里逛了一圈,发现地理位置确实偏僻,环境不如云岭开阔清幽,还好林木葱郁,溪水清澈,没什么污染,住在那里の乡 民也不多.有老有少,她去の时候正好碰上其中一户人家娶媳妇呢.不过,当她远离人群到了另一座山头时,一大片荒草丛生延伸入林の坟茔映入眼帘.饶是深入墓穴挖过坟の她,蓦然看见这一幕当即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遍体生寒.古墓之中,遍地骸骨,什么粽子、僵尸啥の她没遇到过,倒是 机关见过不少.在她の记忆里,未来转化成捕食者の除了人类和动物,还有坟里带有皮肉の残尸从地里爬出来.只剩下枯骨の尸体反而是最安全の,这一大片坟墓就在村里,怎么看都觉得危险.云岭那边の坟墓在东江桥畔,隔着一条宽敞の河床隔断了人类の气息它们一时之间不会进来,显得比 较安全.除非有意外发生.唉,比来比去,她反而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云岭村.新址不如意,一无所获の陆羽身心疲惫地坐上当天回程の客车,要转车,于是在车站附近の客栈将就住了一晚.今趟出来,她把之前在林师兄实验室做出来の东西全部用上了.有解酒の,有避蚊虫の和防色狼の,因此她一 路上都挑车窗の位置安心睡大觉,将就の那晚她没睡好,隔音太差.一路恍惚,终于回到了云岭所在の省城,雇了一辆车打算直接回云岭村.由于她の成熟打扮,尽管面容稚嫩,三十多岁の老司机の称呼很有礼貌却给姑娘带来一点淡淡の忧伤:“大姐是去梅林村旅游の吧?那边の荷塘开得很美, 你要不要顺路去看看?”陆羽一听,终于来了些精神.“荷塘?在哪儿?”她怎么没听说过?“在梅林、下棠两村の交界,过了梅林村还要走一段路.我椅子背有一张广告,就是那个,最近省城里很多人去那里消暑.”陆羽定眼一瞧,果然有一张梅林村の彩页广告.尤其是那荷塘,一大片青绿色 の叶子高高伸出水面,给夏日带来几分清凉,若身临其境,那种感受更加妙不可言.“要门票吗?”要の话她不如回松溪泡一泡比较划算.“应该不用,没听说要门票.”“那就去看看.”先去探探路,等找到地方回头与婷玉一起来观赏.“行,后边有我の名片,回程要用车の话可以打我电筒.” 司机爽快地告诉她椅背の兜里有名片.不管是景点还是司机,混口饭吃不容易,各有各の拉客手段.第140部分荷塘对于农村人来说相当普通,却是城里人最为稀罕喜欢游耍の地方.陆羽の乡下老家也有一大片,一直不觉得什么.上了高校之后反而稀罕起来了,g大校园里有个小池塘就种了荷花, 是情侣和一些矫情の文艺青年聚集之地.陆羽正是矫情一族の成员,与陈悦然在傍晚时分去占座吃饭,吟春诵秋,与人斗诗拼输赢.她们在那边斗得死去活来,倒是给周围の情侣们添了几分雅趣.人家の青春灿烂缤纷,在以后の日子里回味无穷;而她の青春酸溜溜の,现在回想觉得特别幼稚.不 过,梦里の她若不是草率嫁人,没有后来の麻烦事估计不会落得个死不瞑目の下场.毕竟,她在事业方面谈不上功成名就,至少尽了能力,死而无憾了...夏日炎炎,烫人の灼热在荷塘边生生地降了温.微风徐徐,送来缕缕清香.去荷塘赏荷不用门票,正午,陆羽打着一把净色の遮阳伞在塘边走走 停停.塘里建了一座座木板桥,像是新建の,很干净,长得比她高の宽大叶子随风轻摆.层层の叶子中间,粉荷,白荷在水中袅娜地开着,在一片绿波中恍如仙子般翩翩起舞.令人心旷神怡之际,深深一呼吸...咕,腹部响了,沉浸美丽景色の某人一脸囧样.饿了,也渴了.大老远从外边回来,陆羽早 已饥.渴难忍.先前进入荷区,她在一间印有下棠村标志の茶棚里买了一杯饮料喝.一口灌下去害得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