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心理应激

合集下载

5 心理应激

5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stress):是指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的概念与发展:1、伯纳德:对机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挑战或刺激会诱发机体的反应以抗衡其所造成的危害——现代应激概念的基础。

2、坎农:提出“内稳态”的概念;关心有心理意义的刺激对人的影响。

3、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出“应激”、“应激源”、一般适应综合症(GAS,分为警觉期、抵抗期或耐受期、衰竭期3期)的概念。

·应激的概念模型:1、应激的认知评价模型:由拉泽鲁斯(Richardson S. Lazarus)和Folkman.S提出。

指明了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作用。

该模型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2、应激的系统模型:其基本特征(法则)包括:①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②各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③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⑤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在系统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这就是心理应激。

3、应激的“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心理应激理论的意义:1、对医学认识论的影响:改变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工作决策和医学模式转变。

2、对心理病因学的影响:有助于清晰理解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对疾病治疗学的影响4、在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心理卫生工作的进行。

第6章 心理应激

第6章 心理应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成长性需要
缺失性需要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 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观
心理治疗要取得成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病人基本需要的满 足,这是通向自我实现之路的重要一步;②病人自我认识的改善,就 是帮助一个人朝向具有更丰满的人性和人格的完善方面发展;③建立 良好的社会环境。
例:武松打虎
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
上述三个阶段并不一定都依次出现 多数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 只有少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
塞里( Selye H)的应激学说
特点:关注的是应激的反应,启动了对应激理论 的探索,重视应激状态下机体生理病理反应的分 子生物学机制,但忽略了应激的心理成分,缺少 对应激刺激方面的深入认识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5. 社会和环境事件 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体产生影响。 6. 个人健康事件 指疾病或健康变故给个人造成的心理威胁。 7. 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 升学、升职遭受挫折等。 8. 喜庆事件 指结婚、再婚、立功受奖、晋升、晋级等,需要个体作出相 应心理调整。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1. 工作事件 指工作环境或工作性质具备紧张性和刺激性,易使人产生不 同程度的应激。 2. 家庭事件 是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应激源。如多次恋爱不成功或失恋, 夫妻关系不和、两地分居等。 3. 人际关系事件 包括与领导、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 冲突等。 4. 经济事件 包括经济上的困难或变故,如负债、失窃、亏损和失业等。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理论内容
(三)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病理生理学习题 应激

病理生理学习题 应激

第六章 应 激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

A畅特异性全身反应 B畅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畅代偿性反应D畅病理性反应 E畅生理性反应2畅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

A畅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B畅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畅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 D畅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畅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3畅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A畅心率减慢 B畅腹腔内脏血管扩张 C畅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D畅促进糖原合成E畅血液重新分布4畅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下丘脑 B畅蓝斑 C畅杏仁体 D畅室旁核 E畅延髓5畅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蓝斑 B畅黑质 C畅海马 D畅室旁核 E畅杏仁体6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A畅抗利尿激素 B畅胰岛素 C畅胰高血糖素D畅催乳素E畅内啡肽7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

A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B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C畅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D畅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E畅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8畅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畅去甲肾上腺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醛固酮E畅糖皮质激素9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畅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畅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C畅持续时间长 D畅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E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10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特点?( )A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B畅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儿茶酚胺 05第一部分 习 题 集C畅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D畅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E畅胸腺增生,淋巴结肿大11畅应激时内啡肽升高与下列哪种物质相关?( )A畅生长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去甲肾上腺素E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2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A畅C-反应蛋白 B畅纤维蛋白原C畅热休克蛋白D畅铜蓝蛋白E畅白蛋白13畅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畅抗出血 B畅修复受损蛋白质C畅抗感染D畅抑制蛋白酶作用E畅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4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基本变化是( )。

病生 第六章 应激幻灯片

病生  第六章     应激幻灯片

关于应激的非特异性
• Selye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极度或有害的环境刺激作用 下,机体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的活动远远超出正常 生理范围,并处于濒死的危险,此时外部的需求远远超过 机体适应的应对能力。机体通过复杂的生理反响来适应这 些需求,这些反响与需求的来源无关,将其称之为“对需 求的非特异性反响〞。
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9 • 李兴民、王明旭主编:?现代行为医学?军事医学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 • 李新旺主编:?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1
谢谢各位!
应激管理的目的
• 要使人们产生最高效率,至少要有一些应激,应 激太少或应激太多其结果被认为是一样糟。因此 应激管理的目的,不是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唤 醒水平控制在一个最正确状态上。
应激概念的根本点
• 应激是由应激原引起的 • 应激是以神经内分泌反响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 • 性反响,这种反响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适
应性、防御性反响; • 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
应激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持久、强烈的应激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关于GAS
• 过于强调生物性 • 忽略了应激的认知社会因素 • 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
LCU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29
变化事件 23.子女离家 24.姻亲纠纷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27.入学或毕业 28.生活条件变化 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 交际等) 30.与上级矛盾 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 32.迁居 33.转学 34.消遣娱乐的变化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刚刚炮制出来的名解,也不确定在这里面会考几个……还有啊~如果你拥有那本黄色的书,请果断飘过~务必请大家作参考用,更多的名解还有待发现。

名词解释第六章心理应激一般适应综合征: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有两种模型分别对它有所定义)生活事件(应激源):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生活变化单位LCU: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应对:是指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急的心身反应。

第七章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

损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团体乃至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是一组相对明显、相对确定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行为,或称行为病因,诸如吸烟、高脂饮食、酗酒等。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

药物滥用: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

酗酒:是指过度饮酒造成躯体或精神损害,以及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或称为问题饮酒或酒精滥用。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的着迷状态,不可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欣快,下网后出现戒断反应,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以来现象。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六章--应--激
(1)有利作用
该系统兴奋使机体在应激时处于唤起状态,促进机体紧急动员, 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其有利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 ➢ 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提高组织器官血液供应; ➢ 扩张冠状动脉、收缩皮肤和内脏血管,使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
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1)下丘脑-垂体
➢ 下丘脑的室旁核上行纤维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主 要与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皮质有广泛的往 返联系
➢ 下行纤维主要通过激素调控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1)下丘脑-垂体
➢ 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位于室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该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再刺激 垂体合成、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第一节 概 述
➢ 应激原的作用可以是躯体性的或心理性的 ➢ 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良性应激或劣性应激,例如
,事业上获得成功多引起良性应激;而失败往往 引起劣性应激。因此,应激对机体的作用具有双 重性。
第一节 概 述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 多数应激反应在应激原消失后机体可迅速恢复自稳态 ➢ 但如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会表现为动态的连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2.热休克蛋白的组成
➢ 人类以HSP70为主 ➢ HSP70可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细胞的结构蛋白(结构性HSP70),正常时即存在 于细胞内
➢ 另一类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诱生性HSP70)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3.热休克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HSP的基本结构是N端有一个具有ATP酶活性的高度保 守的序列,C端有一个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

应激与应对.ppt

应激与应对.ppt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 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 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 疾病;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 中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生活事件

会 支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认心 知身
健 康
评 价
反 应
疾 病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
应激反应特异性的原因
• 将应激作为一种整体过程来认识,包括三个方面:(1) 应激是一种刺激;(2)应激是一种反应:(3)应激是一 种处理。
•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激的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 的;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 激反应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因素 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2、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 能引发创伤性体验的事物,情绪持续低落,对原来感兴趣 的事物丧失兴趣,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与人交往,表现 的神情呆滞,对人或事反应迟钝,难以接受或表达细腻的 情感,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 这种回避可能无意识化,即表现为“选择性遗忘”。 • 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另一方面也会阻
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 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 发病时间与应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 症状反映刺激因素的内容 ✓ 病程和预后也取决于刺激因素能否及早消除 ✓ 一般预后较好
适应障碍(AD)
• 定义: 指在紧张的生活事件影响下,由于个体素质及个性缺陷而 导致对刺激因素不能适当地调适,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 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可使社会 功能受损。

健康心理学题目复习

健康心理学题目复习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第六章应激和应对1、心理应激概念的核心是:答案:AA.适应和应对“过程”B.生理反应C.心理反应D.生理刺激物E.心理刺激物2、根据赫尔姆斯的调查,若生活变化单位(LCU)累计得分在300以上,则第2年的患病率约为B A、20% B、35% C、50% D、65% E、80%3、认知应对不包括以下哪个?答案:CA 问题解决B 自我对话C 寻求信息D 重新评价4、“此地无银三百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BA合理化B 反向形成C 转移D 幻想名词解释1、互助-友好反应:是指在遇到应激源时与其他人合作和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

若这些行为体现在女性身上,可能有利于自我保护和保护后代。

2、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团体等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应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3、布朗斯坦模式中应激源的分类(p76)(1)躯体性应激源:(2)心理性应激源:●(3)社会性应激源:●(4)文化性应激源:4、应对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P91)答:目的:有减少有害的环境条件,忍受或适应负性的事件或现实.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情绪的平衡和保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结果:能重新达成情绪的稳定状态和被应激源干扰后仍能保持正常的活动。

5、常用的应激管理技术有哪些?答案:认知重构,应激接种,问题解决训练,时间管理,幽默,松弛训练。

6、简述判断应对是否成功的三个标准 917、请列举社会支持对健康的保护作用:答:降低死亡的危险;降低患病的概率;增强疾病患者的康复能力;减少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反应,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8、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及其分类 929、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坎农战斗-逃跑反应模型的对应下的过程及因素 8110、根据日常生活与实际情况,请举例并分析应激源的性质与健康的关系 78第七章微环境与健康生涯发展: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分以下三期(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B.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D.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2.塞里的应激研究更接近于目前应激概念中的( )A.心理反应B.社会反应C.行为反应D.生理反应3.塞里强调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产生( )A.非特异性心身变化B.特异性心身变化“C.特异性生理变化D.非特异性生理变化4.综观应激研究史,最早被关注的是应激的( )A.生物学方面B.心理学方面C.社会学方面D.人类学方面5.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A.情绪焦虑程度B.累计LCU的值C.心身疾病发生率D.转化为生物学指标6.根据已有的对生活事件“质”的研究,对健康影响居前的事件通常是( )A.家庭不幸、工作压力、人际矛盾B.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经济负担C.人际矛盾、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D.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家庭不幸7.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B.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C.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D.公认的有害事件8.某人内心非常自卑,但与人交往时显出一派自高自大,较恰当的选择是( )A.潜抑B.反向C.否认D.幽默9.LCU反映的是( )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B.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C.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D.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10.应激反应最妥帖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A.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B.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C.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D.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11.不宜作为“心理应激反应”效标变量的有( )A.焦虑、抑郁情绪水平或躯体生物指标B.心身症状量表C.认知评价与应对水平D.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12.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B.情绪反应C.个性改变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13.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14.作为应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所谓“退化”是指( )A.个体采用远离应激源的方式应付环境B.个体采用攻击的方式应付环境c.个体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D.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行为反应15.关于应激的生理反应,请选择下述最确切的描述( )A.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涉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B.边缘系统的“情绪脑”及下丘脑起决定作用C.丘脑和网状结构起决定作用D.自主神经系统是最终的作用环节16.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B.下丘脑—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神经垂体轴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17.请选择你认为在心理一神经一内分泌中介机制中最主要的调节部位( )A.腺垂体B.神经垂体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18.心理应激通过以下心身中介途径与生理反应和心身疾病相联系:( )A.神经、垂体、紧张状态B.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C.神经、内分泌、紧张状态D.垂体、内分泌、免疫系统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个性特征D.社会支持2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生活事件的性质B.个性特征C.社会支持D.以上均是2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A.情绪调节B.认识和行为努力C.潜意识中的防御D.求助活动22.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最宜称为( )A.问题关注应对B.情绪关注应对C.过程应对D.特质应对23.关于特质应对,确切的描述是( )A.与个性特征和个人行为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B.与生活事件性质有较低的相关性C.A、B均对D.A、B均不对24.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 )A.行为学习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25.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A.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B.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C.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26.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B.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C.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D.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27.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四类( )A.精神病型、心理障碍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B.自恋型、神经症型、不成熟型、成熟型C.精神病型、神经症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D.自恋型、心理障碍型、不成熟型、成熟型28.合理化机制( rationalization)又称( )A.合理应对B.文饰作用C.白日梦D.矫枉过正29.潜抑机制(represslon)( )A.是个体有意不去回想痛苦事件B.是个体将痛苦事件深埋在心里,不表现出来C.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D.是精神分析治疗中医生帮助病人消除痛苦的技术一30.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A.人际关系B.社会角色C.社会支持D.应激的内部资源31.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确切的描述是( )A.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B.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C.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D.综合以上三方面32.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 )A.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B.只有在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才发挥作用C.与应对方式等概念在内容上是完全独立的D.只有在人格有缺陷的个体身上才发挥作用33.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忍耐,最宜称其为( )A.积极应对B.问题关注应对C.特质应对D.应对策略34.退行最恰当的说法是( )A.用幼稚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B.回避应激源C.是一种消极应对策略D.常借酒消愁35.某人丢失—件贵重物品,他称此事为“破财免灾”。

第六章心理应激-PPT

第六章心理应激-PPT

2、应激源得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生理性应激源
❖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得刺 激物。 物理刺激 冷、热、辐射 化学刺激 酸腐蚀等 生物刺激 病毒、细菌
心理性应激源
❖ 就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得紧张性信息。 心理冲突 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
就是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得应激 源
5、转移
将欲望、情感或行为 不自觉地转向
可替代得对象
6、抵消
以象征性得动作、语言与行为
抵消已发生得不愉快事件, 弥补内心得愧疚、解除焦虑。
碎 碎 平 安
7、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得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得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得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就是 她便用不屑得口吻说:“为了那几 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 想做书呆子!”
药物镇静
2.消除紧张
体育锻炼
放松
3、积极转移
4、自我暴露与宣泄
掌握:
应激得概念 心理健康得标准 主要得心理防御机制 理解: 应激得心理模型 应激得应对方式
三、心理防御机制
1、防御机制得概念
人们挫折或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 采取得手段。它能暂时缓与或消除不 安与痛苦。
二 应激得应对方式
应对得概念
当经过一定得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 得方案时,建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得应对;
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 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采取以情绪 为中心得应对
以问题为中心得应对
1、解决问题
2、学习社会技 能
3、寻求信息
以情绪为中心得应对
1、认知重组
药物镇静

【病理生理学】6应激

【病理生理学】6应激
产生兴奋、愉快感 “快感荷尔蒙”
20
2.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应激
生长抑素
胰岛素 胰多肽
胰高血糖素
应激性 高血糖
胰岛素 抵抗
21
3.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ADH↑ 醛固酮↑ 尿量↓ 维持血容量
应激
尿量
22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34
1. 中枢神经系统
LC/NE系统
适度 过度
紧张、专注程度升高 焦虑、害怕、愤怒
HPA轴
适度
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 力和良好的情绪
过度或不足 抑郁、厌食、自杀倾向
35
2. 心血管系统
适度 过度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外周阻力↑ 血液重新分布 剧烈运动,外周阻力↓ 心肌缺血/梗死
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血黏度↑
抑制蛋白酶活化
增加50%
铜蓝蛋白 抑制自由基产生
补体 抗感染、抗损伤
减少
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 1-脂蛋白
3. AP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7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炎症指标(5个亚单位)
与细菌胞壁结合, 抗体样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促进吞噬细胞功能 抑制血小板功能
血糖↑,尿糖——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
脂肪代谢:脂解激素↑,脂肪动员与分解↑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血浆游离脂肪酸与酮体↑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负氮平衡
33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血管
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通过下 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
应激 腺垂体 糖皮质激素
大脑
CRH 促肾 上腺皮质 下丘脑 激素释放 因子
ACTH
血内 ACTH, 皮质醇,尿中 17OHCS
血糖
抑制炎症 蛋白分解 血小板
在应激反应中,甲状腺,胰腺也有一定作用。 应激状态下如分解代谢类激素皮质激素、髓质 激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增加,合成代谢类 激素如胰岛素、睾丸素等分泌减少。在恢复阶 段正相反。
3、定义: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 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 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4、理解:是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刺激物,应 激反应,互动过程。 (1)刺激物:凡是能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感的各 种事件叫应激物。 (2)一种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心理 反应和行为变化。
1)事先应对 包括 a.获的信息 b.建立计划并行动 c.自我监控 2)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有三种主要形式 a.给予信息及指导 b.给予关怀与支持 c.提供鼓励与保证
(五)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defense mechanism) 是避 免攻击性驱力引起的焦虑及其它负性情绪的 一种方法,不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防御机制 ,而是在应激情景下不允许应用直接应对方 法,潜意识的应用防御机制。
(3) 、心理-神经-免疫机制 心理应激 对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 1、短不太强烈的应激会稍增强免疫功能 。 2、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 糖皮 质激素过多 胸腺、淋巴腺退化, 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噬酸 性粒细白减少,阻止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 动,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对心理应激过程的分子机制的解释是:心理应激脑神经原释放递质和内分泌腺分泌应激激素(第一 信使)-靶细胞 内第二信使激活。CAMP、二酰甘油、Ca (第二信使 -作用于靶细胞核内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 译、此时 转录生成的mRNA逸出细胞核到胞质翻译成fos , jun等含磷酸蛋白质,表达出应激功能。
(3)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恋 物质滥用
(四)应对 一、应对概念 1 、应对( copying)指个体对付难题,使 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过程。
2、应对方式的分类 (1)拉泽鲁斯对应对提出了三种基本类型: 1)积极的认知应对 2)积极的行为应对 3)回避应对 (2)Folkman 和拉泽鲁斯题出应对类型可分为问题指 向性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绪指向性应 对(emotion-focused Coping)情绪指向性应对则是指 通过改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即改变或减轻不良情绪 的应对方式,包括宣泄、放松、信教等方式。 问题指向性应对是指直接指向应激源的应对方式,包括 事先应对 和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应激与心理障碍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概念及其演化 1、起源:物理学中应激(stress), 原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 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第 五章
2、生理应激(selye,1936),一般适应综 合征(GAS)
警戒期( alarm)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体 防御能力。
阻抗期 (resistance) 提高体内的结构和 机能水平,抵抗应激源。 衰竭期(exhausion)有害刺激过强,丧失 抵抗能力衰竭而亡。
(三)应激的反应 1、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识反应 (2)情绪反应 1、焦虑 预期危险及不良后果 2、恐惧 (fear) 3、抑郁 (depression ) 需要不满足。有 外源性抑郁及内源性抑郁。 4、愤怒(anger)遭受挫折和威胁有关的 情绪状态。
2、应激的生理反应 一般是将其理解为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3、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1)、认知评价 (2)、人格因素 (3)、 社会支持 (4)、应对能力
(二) 中介机制 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机体将传入信息转变 为输出信息的内在加工过程。是应激的中 间环节。包括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中介机 制。 1、心理中介机制
(1)分类 1)初级评价: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 ,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 己有利害关系。
2)次级评价: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会 立即対事件是否可以改变而对个人的能力做出 评估。如果事件的性质可以改变转为问题关注 应对。评价事件不可以改变,转为情绪关注应 对。
2、生理中介机制 (1)应激中介机制涉及的神经功能区 Chrousos和Gold提 出“应激系统”的概念。 “应激系统”是指协调一般性应激的中枢结 构及外周 效应器和有关的神经分支。它以促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CRH PVN)及蓝斑-去甲肾上腺素 (LC-NE)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它们的外周效应 器(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自主神经支配的 组织)为主。
1、否认(denial)鸵鸟政策 2 、退行(regression)放弃习惯化的成熟的 应对策略,运用早期不成熟的方式应对环境 变化或满足欲望。 3、幻想(fancy) 脱离实际的空想。 4 、转移( displacement)由于受理智或社 会的制约,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或态 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可替代的对象 身上。
其基本的结论是1)PVN-CRH系统与LC-NE两部 分相互作用,两者间有募集性正反馈环路,一个 部分被激活就激活了另一个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内由于神经调制器对这两个 部分有相似的影响 ,如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对两者有兴奋作用, γ-氨基丁酸能和阿片能神经递质及糖皮质类固 醇对其有抑制作用。 (3) PVN-CRH系统与LC-NE/交感系统两者各自 通过CRH及α2肾上腺能的抑制来自我调节。 (4)上述两部分还可通过心皮质边缘系统中的 多巴胺系统、杏仁/海马复合体系统,弓状核 内前阿黑皮素神经原起作用。
三、现代 应激概念 (一)应激原(输入部分) 定义:凡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 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叫应激源(stressor)。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1、工作问题 2、恋爱、 婚姻、家庭问题 3 、人际关系问题 4 、经济 问题 5 、个人健康问题 6 、自我实现与自尊 方面 7、喜庆事件
2、应激的生理反应(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主要是通过交神经 -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
应激源 髓质
大脑 儿茶酚胺
交感神经系 统 下丘脑
肾上腺
肾上腺素 (支气管扩张,心肌收缩,P 、 BP ,扩瞳, 出汗,代谢耗氮,糖原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 皮肤
苍白
发冷
肾脏 肾素分 泌 血管紧 张素
按事件対个体的影响分:1、正性生活时间 (positive events) 2、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
生活事件研究 1967年,Holmes,Rache, 编制了SRRS(社会再 适应评定量表) 一年内 LCU>300 第二年86%患病 一年内 150< LCU<300 第二年50%患病 一年内LCU<150 第二年健康
(3)应激原与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包括个 体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 历、个性特征。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 刺激或特定的反应,是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 有威胁的情景之时。
(二)应激的过程 应激原 中介机制 反应 结果
生活事 件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个性
生理 心理 行为
健 康 疾 病
心理应激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应激理论能为心理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框架 思路,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心里干预的 策略,这种干预策略是从应激作用过程中各 种有关因素或环节入手的。
5、合理化:文饰作用,指一个人遭受挫折或自己 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找理由为自 己辩解,原谅自己。酸葡萄机制,甜柠檬机制。 6、反向(reaction) 7、升华(sublimation) 8、幽默(humor) 9、潜抑(repression)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 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 欲望、情感体验等压抑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 境的安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