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导学案 1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习型教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习型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860fca58da0116c1749eb.png)
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第20课西学东渐(预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的特点。
2.从三者之间逐渐深入的层递关系出发,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战争视频资料与论战虚拟场面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特别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新思潮难点:理解“体用之争”的“体”和“用”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背景:(1)(2)2、目的:3、代表人物:人物活动主张影响4、评价:①开风气之先,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主流,抗敌态度鲜明主动,是当时最先进中国人②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仍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行为。
二、体用之争、背景:2、主张:3、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大办实业,开展了洋务运动。
4、洋务派与顽固派:①同:②异:5、评价①进一步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②仍以“中学为体”,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6、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①脱胎于洋务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立场,积极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②中法战争后,一些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行的要求。
7、体用之争的影响:(1)局限:(2)积极性:三、维新思潮、成因:(1)(2)2、代表人物:①康有为:开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其理论特点是把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打着孔子亡灵为号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学。
《西学东渐》学案(岳麓版)
![《西学东渐》学案(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6a1464af1ffc4ffe47ac64.png)
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补充: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体验高考】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4.(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5.(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西学东渐学案
![西学东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ed6c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4.png)
监理工作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监理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控制,而质量控制的核心又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若能把握好以下几点,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首先,要严把材料源头关。
原材料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而原材料的质量取决于矿源(生产厂家)的质量。
为此,我们要求承包人对拟用于工程的原材料选择多个矿点,并取样试验。
再由双方专业人员根据试验结果对所选矿点进行考察、筛选、排除直至最后确定供货矿点。
第二,严把材料复试关。
到工地的各种原材料,钢材、水泥等是否从选定矿点进的货?其质量是否有差异?能否满足规范及365JT设计要求?应依据规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频率与承包人共同取样后送持证单位检验。
工地试验室具备试验条件的,可在监理旁站下进行。
原材料应按批次、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分开堆放并作明显标记。
对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监理方应坚决要求承包人在规定期限内清除出场,从而保证所用原材料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第三,把好混凝土配比关。
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等级的关键。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与365JT施工单位试验人员依据规范、设计要求、材料差异、工程部位、强度等级、施工方法、工艺水平等确定水灰比、最低水泥用量及合适的配比,对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更要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论证。
第四,严把材料计量关。
计量器具及称量的精度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所用计量器具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校验整套称量系统,对惯性冲力的影响应经多次试验确定,对称量系统应确保周期性校验。
第五,把好混凝土浇捣关。
对每次浇筑,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复核承包人上报的365JT技术方案,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振捣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监理方有责任督促承包人制定与质量挂钩的奖惩制度,要求承包人对操作工进行技术交底,加强责任心教育,从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第六,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1)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1)](https://img.taocdn.com/s3/m/89a26f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0.png)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设计以人物为导向、以史料比较进行教学,与历史名人进行思想交流,反映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历史人物如何看待西方的思想主张。
决定选取三个历史名人,选取不同角度的材料,意图是通过三个历史人物来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矛盾与彷徨,突出在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中国史如何艰难地向近代化迈进的。
围绕着林则徐、李鸿章、严复分别设计了几个大小标题:一、两面的林则徐:1、我们熟悉的林则徐,2、你不熟悉的林则徐;二、不一样的李鸿章:1、先进的李鸿章,2、传统的李鸿章;三、变法的严复:1、强烈救世的严复,2、无奈的严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李鸿章、严复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特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史料为媒介,带领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感悟和体验历史的精彩,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多角度选用史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名人,培养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林则徐、李鸿章、严复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难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言: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宽容》序言节选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的事物。
但是守旧老人却厉声喝道:他在嘲弄祖先的智慧,他在亵渎神圣,给他以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第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ced07eff9aef8941e0619.png)
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我国统称为“西学”。
2、“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宏观把握: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经历四个阶段:一、从妄自尊大到“师长说”--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开眼看世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时期引进进化论四、天赋人权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时期政治学『理解与认识』1. 新的思想主张推动社会进步。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提出一些新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所提出的思想主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最终都归于失败。
2. 西学东渐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习西方科技(2)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3)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的加重、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3. 西学东渐的过程,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在动荡的近代中国,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同阶段,各阶级的人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
4. 几个派别的比较。
(1)洋务派和抵抗派都主张利用西方科技抵御外国侵略,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
抵抗派思想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思想付诸于实践。
(2)洋务派与封建顽固派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维护清朝统治,但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不同。
(3)维新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
但两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而早期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而早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西学东渐》学案1
![《西学东渐》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dcddb86551810a6f4248635.png)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①林则徐——中国的第一人,开了中国近代由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②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写了《》,主张“师夷以”2、影响:没有,但有作用二、体用之争1、争论的双方:和2、争论的焦点:是否学习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1)背景: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维新派深刻反思(2)主张:改良,实行制度(3)影响:转移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潮①背景:民族危机;民族工业;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②代表人物:A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其目的: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的理论依据B 其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与中国传统的相结合③推波助澜者:A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积极宣传思想,用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B 谭嗣同:著《仁学》,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是冲决纲常礼教罗网的C 严复:译《天演论》,是将近代西方文化(指西方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①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
②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变法运动的高涨4、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起了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巩固练习:一、单相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正确理解的是()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③④2、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2019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 西学东渐导学案(无答案)-文档资料
![2019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 西学东渐导学案(无答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d1222014791711cc7917fc.png)
第20课西学东渐一、预习案:1、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课前知识梳理:(一)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____________对中国冲击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1)林则徐编译了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编写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3.评价:“_________________”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 ________________。
(二)洋务思想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产生了“变局论”,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斗争。
(2)鸦片战争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影响。
2.基本主张:洋务派:主张_______________即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顽固派: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3.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挽救统治危机。
4.影响: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______________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维新思想背景1.民族危机:19世纪90年代,_____________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
![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fef9cb84ae45c3b358cfe.png)
第20 西学东渐(学案)第20西学东渐(预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熟悉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及“维新思潮”传播进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时期的特点。
2从三者之间慢慢深切的层递关系动身,了解西学东渐的进展历程及其重要阻碍与作用,培育学生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试探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战争视频资料与论战虚拟场面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育学生的探讨性和制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专门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学东渐的进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强盛所进行的艰苦探讨的熟悉,培育学生尽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新思潮难点:明白得“体用之争”的“体”和“用”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背景:(1)(2)二、目的:3、代表人物:人物活动主张阻碍4、评判:①开风气之先,学习慢慢成为中国近代思想主流,抗敌态度鲜明主动,是那时最先进中国人②要紧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仍以保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行为。
二、体用之争、背景:二、主张:3、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大办实业,开展了洋务运动。
4、洋务派与顽固派:①同:②异:、评判①进一步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②仍以“中学为体”,以保护封建统治为己任六、初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①脱胎于洋务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立场,踊跃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②中法战争后,一些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行的要求。
7、体用之争的阻碍:(1)局限:(2)踊跃性:三、维新思潮、成因:(1)(2)二、代表人物:①康有为:开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其理论特点是把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打着孔子亡灵为号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学。
【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新部编本(1)(岳麓版必修3)
![【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新部编本(1)(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49d48c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0.png)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 20 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 1)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 19 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响。
分析:跟着鸦片战争的发生,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复兴与兴盛的主旋律,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辛不懈的抗争与探究,形成了风起云涌、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潮流,推进中华民族不停地走向中兴。
思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究救国救民道路、实现民族中兴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单元导读)教课内容:I、西学东渐含义: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充和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交汇、碰撞,并逐渐深入流传,同时催生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过程。
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9世纪40年月—90年月(一)地主阶级抵挡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的发生 , 出现民族危机(直接)(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根本)(3)思想领域矛盾①统治思想——②学术思想——③开通地主、知识分子——2、代表鸦片战争时期(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主要活动: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②主要思想:③评论:A、地位——B、作用——(2)魏源——《海国图志》①依照——②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当时最详细)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门路、内容、目的)爱国性、进步性、限制性4、结果及原由(1)结果:没有完好付诸实践(2)原由 :A 、清政府的腐败 B 、闭关政策的阻挡 C 、地主阶级的限制性5、评论(1)进步性:①促进新思想的萌生(中心、目的)②激励先进中国人探究救国之路③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本①姚莹——《康輶纪行》②徐继畬——《瀛环志略》(历史地理、政治制度)(2)限制性(实践、根本目的)(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思想1、背景(1)清政府面对内忧外祸①国内——②外国——(2)西学的流传扩大①流传基地——②流传方式——建立公司、翻译书本、报刊杂志、新式学堂、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出洋观察等。
第20课_西学东渐教案
![第20课_西学东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6749637e21af45b307a829.png)
所谓西学,泛指西方文化,特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明万历--清雍正;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古代文化,并且换上中国的服装,按照中国的礼节和风俗成惯生进行活动,还为自己取到了利玛窦这样的中国名字。而徐光启礼部尚书,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而徐光启也是天主教徒,随后也写了许多的科学著作,和利玛窦合作完成了《欧几里得》。)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引导学生看课本P85页最后一段)
①、内容:(三要三不要)
要不要—a、维新变法;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影响: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总结西学东渐的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三步曲)
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们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习题课作业
1、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B)
a 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 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答:徐光启、利玛窦
随后到了清朝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直到1840年,鸦战一声炮响,西学再次传入中国,揭开了‘西学东渐’的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
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
![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d2d7f5c8d376eeaeaa31ea.png)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基本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中国的徐光启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本单元线索: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历程1、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19世纪40年代;派)2、中体西学——师夷长技(19世纪60-90年代;派)3、维新思想——君主立宪(19世纪末;派)4、革命思想——民主共和(19末20世纪初;派)5、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20世纪初;)【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活动3.开眼看世界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进步性:局限性: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基本概念:“中学”是指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中体西用”的背景:(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来分析)3、体用之争表现4、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1)中法战争之前——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A、思想立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B、主要活动:斥责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C、代表人物:(2)中法战争之后——与洋务派分道扬镳A、原因:中法战争暴露洋务弊端,发觉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B、思想主张:的要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9feb1b90d6c85ec3ac6bc.png)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课堂导学】问题一:读课本“开眼看世界”和下列表格,回的以下问题比较林则徐、魏源的主张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原因?2.根据课本知识总结林魏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对当时的积极作用?问题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读课本,理解相关问题的基本要点)1.记忆、理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出台背景、含义、目的(1)背景:①清朝政局内忧外患(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②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进来(西学东渐),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2)含义: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的根本;“西学”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西学为用”即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3)概括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2.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最后结果怎样?结合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内容,分析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和作用?问题三:维新思潮1.19世纪80年代,从洋务运动中分化产生早期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和洋务思想比,主要进步性体现在什么地方?(2)概括早期维新派的主要观点。
分析早期维新思潮的作用?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并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次政治改良运动——维新运动。
(所谓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仿效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1)理解、记忆并分析维新派代表人物及活动(2)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形成并发展到高潮的原因?(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分析这次论战的实质和影响?三、【知识结构】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西学东渐结构表解:四、【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题目。
【预习学案】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相应扩大。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
(1)林则徐:他注意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他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土在澳门、广州等地办的报刊,又命人译出瑞士人滑达尔著的《_________________》。
他编译的《_____________》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_______________》一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课堂思考: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有何特点?
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焦点:是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倡行“____________,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维新派:支持_______________,斥责顽固派
4、评价
(1)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_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的转变
(1)原因:_______________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
(2)表现:提出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要求。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19世纪90年代,______________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2)代表
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
①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③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西学、改革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影响(即维新思潮的影响)
(1)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
(2)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
(3)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推动了“百日维新”。
【预习自测】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开近代研究、西方的先河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4.系统地将西方近代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 B郑观应 C 康有为 D严复
5. 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
A《天演论》 B《孔子改制考》 C 《变法通议》 D 《仁学》
【合作探究】
1、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
2、请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