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告诉你怎样通过饮食来减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告诉你怎样通过饮食来减肥
在看《意志力》这本书里看到几条非常棒的饮食减肥建议,分享一下:正文如果你确实想控制体重,那么你需要自制力来遵守这3条规则:1.永远不要节食。2.永远不要发誓说戒掉巧克力或任何其他食物。3.永远不要把体重超标等价于意志力弱,不管你是评判自己还是评判他人。为什么节食不能减肥有个现象叫做奥普拉悖论(Oprah Paradox)。奥普拉·温弗瑞刚刚做新闻主播时,体重从125磅增加到了140磅,于是去看节食医生,医生给她制订了一个每天消耗1 200卡路里的计划。她执行了这个计划,第一周减了7磅,一个月内减到了最初的125磅。但是后来,她又渐渐胖了。长到212磅时,她4个月不吃固食,专门吃流食,结果减到了145磅。但是过了几年,她又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胖,达到了237磅,日记里满是对减肥的祈祷。获得艾美奖提名时,她祈祷她的对手脱口秀主持人菲尔·多纳休(Phil Donahue)获奖。她后来回忆说:“那样的话,我就不用摇着我肥肥的屁股从座位沿着过道走上讲台让自己尴尬。”即将放弃希望时,她遇到了私人教练鲍勃·格林(Bob Greene),之后两人立即改变了彼此的人生。在格林和私人厨师(也写出了畅销书)的指导下,在来做节目的营养学家和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温弗瑞改变了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和生活
方式。她写周记,记下自己每餐吃了什么,精确到什么时候吃了金枪鱼、什么时候吃了三文鱼、什么时候吃了沙拉。助手围绕她的吃饭时间和锻炼时间给她排时间表。朋友给她作心理咨询,例如,灵性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与她讨论体重与爱情的关系。结果于2005年展示在温弗瑞名下杂志的封面上:一个光芒四射的时髦女人,体重160磅(不过,注意,这一体重仍然比她首次减肥时的体重多20磅)。温弗瑞自己在庆功封面事件4年后在一篇文章中坦率承认的那样。这次,她的杂志刊登了她160磅的老照片和200磅的新照片。“我生自己的气。”温弗瑞告诉读者,“我无法相信,经过这么多年,尽力做了这么多事情后,我仍然在谈论我的体重。这令我尴尬。我看着我较瘦时的照片想,‘我怎么又胖了呢?’”她解释说原因在于过度劳累和健康问题,这两样都损耗了她的意志力,但是即使在那时,奥普拉·温弗瑞也显然是个自律的人。要是没有自制力,她的人生其他方面不可能这么成功。她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志力,她能得到世界最好的专业建议,她有一群热心的监督者,她还承受着外部压力——必须每天出现在几百万观众面前,一有增肥迹象,就会被人看出来。然而,尽管有着所有这些力量、动机和资源,她仍然减不下来。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奥普拉悖论:连自制力绝佳的人也很难始终如一地控制体重。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意志力在很多方面——学业、事业、人际
关系、内心情感活动等——取得成功,但是就保持苗条来说,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成功多少。这一点可以从基础生物学角度加以解释。当你运用意志力整理收件箱、写报告或者慢跑时,你的身体并没有本能反应。当你决定不去看电视而去付账单时,你的身体并没受到威胁。你的身体并不在意你是在写报告还是在上网。当你运动得太辛苦时,你的身体也许会发出疼痛信号,但是不会觉得生存受到了威胁。节食不一样。正如年轻的奥普拉·温弗瑞发现的那样,你的身体会随你节食一两次,但是之后就会与你抗争。实验室中,首次对胖老鼠控制饮食,它们会瘦下来。但是,一旦再次允许它们自由吃喝,它们就会渐渐胖起来,如果再次对它们控制饮食,那么这次要花更长时间才能让它们瘦下来。然后,再次允许它们自由吃喝,它们会比上次更快地反弹。这么减下去又胖起来三四次后,节食就不再有用了;即使它们吃少了,它们还是照样胖着。进化喜欢那种能在饥荒中活下来的人,所以身体一旦有过吃不饱的经历就会努力保存所有脂肪。当你节食的时候,你的身体以为遇到了饥荒,于是竭尽所能留住每个脂肪细胞。迅速节食的能力,应该视为一种珍贵的一次性能力加以保存。日后,当你的健康或生存取决于你的体重能否减下来的时候,你也许会用到这个能力。不要急速减肥,最好运用自制力慢慢地改变、产生持久效应。你必须特别注意策略,在自我控制的每个阶段,从设置目标到监控进展到增强
意志力,你都会面对特别大的挑战。自我控制的第一步是,设置切合实际的目标。为了减肥,你可以首先照镜子、称体重,然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加以实施,最后得到一个更加苗条的身体。你可以那样做,但是很少有人那样做。人们的减肥目标如此不切实际,以致英国博彩公司威廉希尔(William Hill)专门针对减肥者设有一项业务。任何打算减肥的人,都可以与这家公司打赌。他们可以自己设定目标,也就是,在多长时间内减下多少磅。这家公司开出的赔率是50∶1,也就是,如果赌徒实现了目标,就赔50倍。博彩公司不仅让赌徒自己决定下多少注,而且让赌徒自己控制赌博结果,这简直疯了,就像让跑步者下注赌自己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跑完多少公里一样。尽管有这些优势,尽管回报超过了7 000美元,但是10次有8次仍是减肥者输。记录你吃下的每一口东西彼得·赫尔曼(Peter Herman)带领的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被试者到达实验室时,正处于研究者所说的“食物剥夺状态”,就是俗话说的“饥饿状态”。他们好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了。研究者给了一些被试者一小杯奶昔,这一小杯奶昔只能缓解一下饥饿;给了另外一些被试者两大杯奶昔,这两大杯奶昔所含的卡路里足以让正常人觉得吃饱了。然后,研究者让两组被试者以及另外一组一点奶昔也没喝的被试者品尝食物。那是个幌子。被试者如果知道有个研究暴食的人在看着自己吃东西,就会突然没了胃口、变得非
常克制。所以研究者假装只想知道被试者对各种零食口味的看法,把他们一个个安置在小隔间里,那里放着几碗薄烤饼和曲奇,还有一张评价表。评分时,被试者想吃多少就能从碗里拿多少——碗里的吃光了还可以再要,他们总是可以自己对自己说,多吃一些是为了更好地评分。他们意识不到,评分并不重要,研究者感兴趣的只是他们吃了多少薄烤饼和曲奇、奶昔对他们有何影响、节食组和非节食组有何差异。非节食组的反应在研究者的意料之中。刚刚喝了两大杯奶昔的被试者,只是轻轻咬了一下薄烤饼,迅速填了评分表。喝了一小杯奶昔的被试者,吃了更多薄烤饼。好几个小时没吃仍然饿着的被试者,嘎嘣嘎嘣地吃了很多曲奇和薄烤饼。所有被试者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节食者的反应恰恰相反。喝了两大杯奶昔的被试者实际上比好几个小时什么都没吃的被试者吃了更多薄烤饼和曲奇。研究者大感惊讶。因为不相信,所以他们做了进一步的实验,结果仍然差不多。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非常自律的人也很难节食成功。研究者给这个现象取了个正式学名——反调节进食(counterregulatory eating),但是彼得·赫尔曼实验室的人及其同事就把他叫做“去他的效应”(what-the-Hell Effect)。节食者在心中限定了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当他们哪天因为某个意外超过了限量,比如在实验中应研究者的邀请喝了两大杯奶昔,他们就会认为那天的节食泡汤了。因此,不管那天